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演講稿

2016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句子理解

2016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句子理解 | 樓主 | 2017-08-06 01:28:35 共有2個回復 自我介紹 我要投稿
  1. 12016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句子理解
  2. 22016年高考語文全程一輪總復習 專題26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練習

句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句填功虧一簣,于是小規(guī)模家庭反而變成高碳排放體,他飽嘗過人世的辛酸卻依然留著一顆純真敏感脆弱的心,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

2016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句子理解2017-08-06 01:27:59 | #1樓回目錄

句子理解

1.(2016·廣東省佛山市,5,2分)

請選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 )

①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

②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北后是雕龍屏。 ③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

④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

A. ②④③①B. ①④②③C. 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答案】C

2.(2016·北京市,3,2分)結(jié)合語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橫線處填寫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①河北省淶源縣東團堡鄉(xiāng)中心小學副校長張勝利,當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資助,才完成學業(yè)的。他懂得 ,從師范畢業(yè)后,他放棄留城機會,回鄉(xiāng)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以行動回報社會。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辦2006年足球“世界杯”,為此做了很多工作,滿以為勝券在握,結(jié)果卻以一票之差輸給德國,可謂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棄,最終在2004年獲得了2016年足球“世界杯”的承辦權(quán)。

A.①句填“飲水思源”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B.①句填“飲水思源”②句填“功虧一簣”

C.①句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②句填“功虧一簣”

D.①句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3.(2016·北京市,4,2分)結(jié)合語境,將下列句子填入橫線處,順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p>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民族團結(jié),實現(xiàn)共同進步,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墩ぷ鲌蟾妗分赋,要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落實相關(guān)政策,保護民族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合法權(quán)益。為達到這個目的,各級政府 。 ①要讓民族地區(qū)各族群眾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②要加快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治理土地沙化的進程

③要貫徹由“救助式扶貧”向“開發(fā)式扶貧”轉(zhuǎn)變的工作方針

④要在公共服務(wù)和就業(yè)方面滿足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的切實需要

A.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4.(2016·廣東省深圳市,3,3分)請選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

①但它的另一個結(jié)果卻是始料未及的

②人們會在惟一的孩子身上投入過多的物質(zhì)財富

③計劃生育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長是不容置疑的

④于是,小規(guī)模家庭反而變成高碳排放體

⑤每個孩子人均能源消耗量大大提高

A、③⑤①④②B、②④③⑤①C、③①②⑤④D、②③⑤①④

【答案】C

5.(2016·廣東省深圳市,4,3分)請選出下列句子說法不當?shù)囊豁棧?)

A.一篇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B.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極大社會諷刺性的喜劇,劇中的夏洛克是外國文學人物畫廊中四個吝嗇鬼之一。

C.“凡職業(yè)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這是一個因果關(guān)系的復句。

D.小明對李老師說“你打字怎么這么慢?你走開,我來1

【答案】D

6.(2016·云南省玉溪市,5,2分)給下列句子排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①他用這顆赤子之心上下求索。②哪怕他的生活窘迫潦倒,面容蒼老干枯,他的

精神在備受折磨之后已然錯亂。③讀盧梭《漫步思想錄》,內(nèi)心始終處在一種最容易被觸動的狀態(tài)里。④從苦難和孤寂里尋找生命中點滴的甘美。⑤他飽嘗過人世的辛酸,卻依然留著一顆純真、敏感、脆弱的心。

A.⑤ ① ② ④ ③ B.① ④ ② ⑤ ③

C.③ ② ⑤ ① ④ D.③ ⑤ ① ④ ②

【答案】D(③句為中心句應(yīng)排在首句,提及盧梭及著作,⑤句總體介紹盧梭,應(yīng)排第二,①句中的“這顆心”承接⑤句中的“一顆心”。④句“尋找”緊承“求索”。②句補充說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棄尋找,排在最后。)

2016年高考語文全程一輪總復習 專題26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練習2017-08-06 01:25:38 | #2樓回目錄

2016年高考語文全程一輪總復習 專題26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練

習[分點訓練]

1.翻譯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

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1)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

②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2)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奇珍也1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

[注]①太常:漢之官名,主管理樂的大官。

②窾:通款,即款識,器物上刻寫的文字。

(1)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工之僑把它拿回來,和油漆工商議,(求他在琴上)漆上裂紋。

(2)有個高貴的人路過時看到了它,用百金交換,獻給朝廷。

【參考譯文】

工之僑得到了非常好的桐木,經(jīng)過砍削作成琴。上弦一彈奏,發(fā)出金鐘般的聲響和玉磬般的共鳴聲。自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獻給太常樂官。(太常)叫全國知名的樂工鑒定它,(樂工)說:“不是古琴!(于是就)退還給他。工之僑把它拿回來,和油漆工商議,(求他在琴上)漆上裂紋。又求能刻寫篆字的技工,刻上古代的篆字。裝在木匣里,給它埋上土。過了一年,把它抱到市上去(賣)。有個高貴的人路過時看到了它,用百金買去,獻給朝廷。樂官們互相傳看,都說:“(這是)人間稀有珍品!惫ぶ畠S聽說后,感嘆地說:“太可悲啦,這個世道!難道只是(對于)一張琴嗎?”

2.翻譯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闕敵,使摩有余,何如?”王曰:“不可1太公出,召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召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1召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1)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聽說誰如果喜歡一個人,那么他連那個人屋上的烏鴉都喜歡。

(2)有罪的人殺掉,無罪的人釋放,怎么樣?

【參考譯文】

1

周武王消滅了殷朝之后,召來姜太公問他說:“將如何處臵殷紂王的戰(zhàn)士、百姓?”姜太公回答說:“我聽說誰如果喜歡一個人,那么連那個人屋上的烏鴉都喜歡;如果憎恨一個人,連那人的墻壁角落都恨到。全部殺掉我們的敵人,讓他們統(tǒng)統(tǒng)死光,怎么樣?”周武王說:“不可以1姜太公退出,召公入內(nèi),武王問他:“該如何處臵殷紂王的戰(zhàn)士、百姓?”召公回答說:“有罪的殺掉,無罪的釋放,怎么樣?”武王說:“不可以1召公退出,周公入內(nèi),武王問他:“該如何處臵殷紂王的戰(zhàn)士、百姓?”周公說:“讓他們各人回各人的家,各種各的田,從前現(xiàn)在沒有什么變化,親近那些有道德的人,別人有錯,全是紂王的責任”

3.翻譯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句子。

齊大旱逾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饑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廣水。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群臣莫對。晏子進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fā)。天久不雨,發(fā)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1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鱉為民。天久不雨,水泉將下,百川將竭,國將亡,民將滅矣,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1

(1)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想拿出一點賦稅到靈山祭山神,可以嗎?

(2)不這樣,我想祭河神,可以嗎?

【參考譯文】

齊國大旱,早已錯過了下雨的季節(jié),景公召集大臣們詢問:“天好久沒下雨了,老百姓將要挨餓。我派人占卜,巫師說雨神在高高的山上,淼淼的水中。我想拿出一點賦稅到靈山祭山神,可以嗎?”大臣們沒有回答。晏子進言說:“不可以。祭山神沒有好處。靈山本來就以石頭為身體,以草木為毛發(fā),天久旱不雨,它的毛發(fā)也將發(fā)焦,身體也會燥熱,難道它不想要雨嗎?祭祀它有什么益處1齊景公說:“不這樣,我想祭河神,可以嗎?”晏子回答說:“不可以。河神以水為國家,以魚鱉為百姓,天久旱不雨,水位下降,許多大江大河都將枯竭,它的家園將要消逝,百姓也將死去,難道它不想要雨嗎?祭河神有什么好處呢1

4.閱讀下面文字,翻譯畫線的句子。

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曰:“君退朝而有憂色,何也?”楚王曰:“吾聞之,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議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于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

(劉向《新序·雜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

(1)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國其幾于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

(2)我們國家大概接近滅亡了吧,我因此現(xiàn)出了憂愁的神色。

【參考譯文】

楚莊王謀劃一件事情,做得很妥當,群臣沒有誰能趕上他,退朝以后,莊王臉上露出憂愁的神色。申公巫臣進前說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憂色,這是為什么呢?”楚王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F(xiàn)在憑我這樣沒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們國家大概要滅亡了吧,我因此現(xiàn)出了憂愁的神色!

2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地名)以為養(yǎng),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①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绷畹茏尤ゑ{,辭而行?鬃硬家乱,官至魯司寇。②萬乘難以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

(《呂氏春秋》)

(1)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萬乘難以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1)今天我游說景公,景公沒有采納卻賞賜我廩丘這塊地方,他太不了解我了。

(2)國君在品行上也難以與他相比,三王的輔臣也不比他顯耀,因為孔子取舍不隨便埃

【參考譯文】

孔子拜見齊景公,景公送他廩丘這塊地方作為供養(yǎng)之地,孔子推辭不接受,回來對弟子說:“我聽說品德高尚的人應(yīng)當立功后才受賞。今天我游說景公,景公沒有采納卻賞賜我廩丘這塊地方,他太不了解我了。”(孔子)讓弟子趕快駕車,辭別后離開了(齊國)?鬃映錾砥矫瘢僮龅搅唆攪究,國君在品行上也難以與他相比,三王的輔臣也不比他顯耀,因為孔子取舍不隨便埃

6.把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林回棄璧

②③④假人之亡也,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蛟唬骸盀槠洳寂c?赤子之布寡矣;

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

⑤⑥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

⑦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

(《莊子·山木》)

[注]①林回:人名。假國的賢人。璧:古玉器名,平圓形,正中有孔。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禮器,也可作裝飾品,價值貴重。②假:國名。亡:逃亡。假國遭晉國所滅,老百姓逃亡。③赤子:初生的嬰兒。④布:財帛、貨幣。⑤利合:指與財利相結(jié)合。⑥天屬:以天然骨肉相連屬。⑦迫:逼近、碰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凡是因為財帛貨利相結(jié)合在一起的,碰上患難就會相互拋棄;凡因為骨肉情義相連系的,碰上患難卻會相互救援。相互救援和相互拋棄,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

【參考譯文】

假國被晉國消滅,人們逃難,有一個叫林回的賢士,丟掉了價值千金的寶玉,卻背著自己的嬰兒逃跑。有人問他道:“你是為了錢財嗎?嬰兒并不值錢;你是怕受拖累嗎?攜帶嬰兒逃難麻煩多著哩;你丟掉了價值千金的寶玉,偏偏要背著一個不值錢的嬰兒逃跑,這是為什么呢?”

林回回答道:“那塊寶玉只不過因為值錢才和我有關(guān)聯(lián),這孩子卻是我的至親骨肉,他和我是天然地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

凡是因為財帛貨幣相結(jié)合在一起的,碰上患難就會相互拋棄;凡因為骨肉情義相連系的,碰上患難卻會相互救援。相互救援和相互拋棄,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

7.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shù)翘┥蕉√煜鹿蔩觀_于_海_者_難_為_水_游_于_圣_人_之_門_者_難_為_言觀水有術(shù)必須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_水_之_為_物_也_不_盈_科_不________

(節(jié)選自《孟子·盡心上》)

(1)將上面文言文用斜線(/)斷句。

(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shù)/必須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2)見“譯文”。

【參考譯文】 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便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見過大海的人就很難被一般的水所吸引,在圣人門下受過教育的人,就很難被一般言論所打動。觀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看它壯闊的波瀾。太陽月亮都有耀眼的光輝,凡是能容納光線的小縫隙都能照到。流水這個東西,它不填滿地面的坑坎是不會前進的;君子(如果)立志于大道,不積累一定成就就難以通達。

8.閱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①,其視顛顛②。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

(《莊子·馬蹄》)

[注釋]①填填:穩(wěn)重的樣子。②顛顛:專一的樣子。

(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莊子在本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和諧”的理想社會,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個社會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黎民百姓有他們固有不變的天性,織布而后穿衣,耕種而后吃飯,這就是人類共有的德行(本能)。②人人都蠢笨(無智慧),人類的天性也就不會喪失;人人都無私欲,這就叫做“素”和“樸”。

(2)人人平等,沒有等級;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無知無欲。

9.按要求翻譯句子并用“/”為下面文言語段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_古_執(zhí)_筆_為_文_者_何_可_勝_言_然_至_于_宏_麗_精_華_不_過_數(shù)_十_篇_耳_但_使_不_失_體_裁_辭_意_可_觀_便_稱_才_士_要_須_動_俗_蓋_世_亦_俟_河_之_清_耳。

(1)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 執(zhí) 筆 為 文者 何 可 勝 言 然 至 于 宏 麗 精 華 不 過 數(shù) 十 篇 耳 但 使 不 失 體 裁 辭 意 可 觀 便 稱 才 士 要 須 動 俗 蓋世 亦 俟 河 之 清 耳。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和文言斷句能力。斷句的時候,首先憑語感先斷開,

逐漸縮小范圍,借助語法再斷開。

[答案] (1)千萬不要以己心為師(或“自以為是”),被旁人取笑。(2)自古執(zhí)筆為文者/何為勝言/然至于宏麗精華(/)不過數(shù)十篇耳/但使不失體裁/辭意可觀/便稱才士/要須動俗蓋世/亦俟河之清耳。

【參考譯文】

寫作文章,寫成后應(yīng)先和親友商量,得到他們的評判,覺得能公布于世,然后才可出手,切不可自以為是,見笑于人。古來執(zhí)筆作文者,多不勝數(shù),然而宏麗精美的好文章才只有數(shù)十篇。文人之作,只要體裁沒有毛病,詞意能看得明白,就可以了,其作者便稱得上是才士,至于要求作品達到驚世駭俗的完美,就如同企盼黃河之水變清一樣,是很難實現(xiàn)的。

10.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笨鬃釉唬骸拔岱谴酥畣栆餐秸堃宰又芏又詫W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①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選自《孔子家語》)

[注]①括:箭的末端。

(1)用斜線“/”給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吾 非 此 之 問 也 徒 請 以 子 之 所 能 而 加 之 以 學 問 豈 可 及 乎

(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吾非此之問也/徒請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

(2)①南山上的竹子,用不著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來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柔”、“斬”、“達”、“犀革”)

②(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裝上箭頭,還把它磨得尖尖的,難道它(或“那樣”)射入得不是更深嗎?

或譯大意:把箭的末端插上羽毛,把箭頭磨得尖尖的,難道它(或“那樣”)射入得不是更深嗎?(扣“羽”、“鏃”、“礪”及反問句式)

【參考譯文】

子路去見孔子,孔子說:“你愛好什么?”子路回答說:“我愛好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個。我只是說,憑你(現(xiàn)在)所具有的才能,假如加上勤學好問,難道(誰)能趕得上你嗎?”子路說:“南山上的竹子,用不著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來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由此看來,要什么學問?”孔子說:“(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裝上箭頭,還把它磨得尖尖的,難道它(或“那樣”)射入得不是更深嗎?”子路(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拜了又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教育!

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

凡 音 者 產(chǎn) 乎 人 心 者 也 感 于 心 則 蕩 乎 音 音 成 于 外 而 化 乎 內(nèi) 是 故 聞 其 聲 而 知 其 風 察 其 風 而 知 其 志 觀 其 志 而 知 其 德盛 衰 賢 不 肖 君 子 小 人 皆 形 于 樂 不 可 隱 匿 故 曰 樂 之 為 觀 也 深 矣

(取材于《呂氏春秋·音初》)

[答案] 凡音者/產(chǎn)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則蕩乎音/音成干外而化乎內(nèi)/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觀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賢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樂/不可隱匿/故曰樂之為觀也深矣。

【參考譯文】

大凡音樂,產(chǎn)生于人的內(nèi)心。內(nèi)心有了感受就會表現(xiàn)為音樂,音樂產(chǎn)生于外部又感染內(nèi)心的情感,所以聽到他們的樂聲就能知道他們的風俗,考察他們的風俗就能知道他們的志趣,

觀察他們的志趣就能知道他們的德行。昌盛和衰落、賢能和不才、君子和小人都表現(xiàn)在音樂上,無法隱藏,所以說音樂作為觀察(社會和人)的憑借具有重大作用。

原文標點:

凡音者,產(chǎn)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則蕩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內(nèi)。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觀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賢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樂,不可隱匿。故曰樂之為觀也深矣。

12.用斜線(/)給下面畫線部分的文言文斷句。 聽__言__不__可__不__察__不__察__則__善__不__善__不__分__善__不__善__不__分____________之__道__廢__絕。世主多盛其歡樂,大其鐘鼓,侈其臺榭苑囿,以奪人財;輕用民死,以行其忿。攻無罪之國以索地,誅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廟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難乎?

《呂氏春秋·聽言》

[答案] 聽言不可不察/不察則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亂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彌衰/圣王之道廢絕。

13.用“/”給下列文字斷句。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選自《韓詩外傳》)

[答案]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4.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

政 姊 榮 聞 人 有 刺 殺 韓 相 者 賊 不 得 國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縣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與 嗟 乎 嚴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韓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

(《史記·刺客列傳》)

[答案] 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參考譯文】

(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有人刺殺韓國宰相,不知道兇手是誰,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韓相)已經(jīng)把聶政的尸體暴露街頭并且懸賞千金(追查兇手及其同黨),于是哭著說:“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嚴仲子(聶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1聶榮立刻動身,前往韓國,來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聶政。

【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匯編15篇】相關(guān)文章:

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匯編6篇01-04

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集錦15篇01-06

本科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6篇02-14

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九篇12-11

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合集7篇12-12

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時的自我介紹范文09-03

關(guān)于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模板合集6篇01-09

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匯總八篇01-15

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集合六篇01-11

關(guān)于應(yīng)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合集6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