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張四寶講座心得體會
聆聽了太谷教研室張四寶主任的專題講座,張主任從理論到實踐,給我們做了細致生動的解說。
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整天忙碌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學生教育等等,往往忽視了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深入思考。張主任講的幾點很值得我們思考:
1、教師的任務不再是教學生“學會”,而是如何教學生“會學”。所以我們課堂的出發(fā)點,就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精神狀態(tài),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善于鉆研的習慣。這樣學生學會學習,不僅學習知識容易又牢固,而且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2、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是干擾好學生,制造差等生。講的越多,差生越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許多東西自學就可以解決。教師三番五次地講就是在干擾好學生,浪費好學生的時間和生命。而差生沒有學習的自覺性,你再講多少,他也聽不進去,而且越發(fā)懶得動腦子,肯定越來越差。所以我常異想天開,如果將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組成一個班級,學習效率肯定會大大提高。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組織在一起學習,既不會因老師著急而挨訓,也不會總是挨訓而自卑。競爭對手水平相當,學習起來也會有點自信,有點勁頭。
3、學習小組考核采取捆-綁式評價。這一點讓我頓悟,只有捆-綁在一起,小組整體評價,好學生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后進生也才會有集體主義觀念,努力學習。捆-綁式評價才能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的作用,互相督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張主任的指導思想是非常正確的,他的觀點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作為教師,我們還是有很多的疑惑和值得實踐思考的問題。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有成為一名智慧型教師的強烈意識,只要我們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作出不懈的努力,我們就會摸索出適合自己和自己的學生,適合所教學科的好的教學方式,我們的學生就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教無定法,貴在用心!張老師的講座不僅僅帶給我們許多的方法和啟示,更帶給我們思考和激勵:這個時代,要用心去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
通過學習,感觸極深,課改: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fā),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fā)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lián),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xiàn)象出發(f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fā)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jié)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
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yè)追求。
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環(huán)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xiàn)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現(xiàn)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統(tǒng)一的課堂。現(xiàn)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
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聽了張四寶主任的報告,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jié)課,掩卷沉思,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真正懂得了為什么要進行新課改。
聽張四寶講座心得體會 [篇2]
12月8日,三立國際學校全體教師在校二樓演播廳,聆聽了來自山西太谷縣教研室主任張四寶主任關于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做智慧型教師的講座,張主任用樸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太谷縣八年來進行課改的成果和經驗,這對于探究新課改的我們無疑是一劑良方,為我們的前進指明了方向。
聽了張主任的講座,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摒棄“滿堂灌”的教育模式,變“教師以講為主”為“學生以學為主”,教師所做的一切教學準備都是為學生的“學”而準備的。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活動才真正有意義。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發(fā)展自我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師生共建和諧課堂,變講堂為學堂
對于課堂教學,以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問題的方式來進行,把學生作為解疑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首先要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其次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討論研究,讓學生在交流、探索、比較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新方法,同時又增長了自信,鍛煉了口才。
三、從管理入手,分好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訓練場,學生會在合作學習中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包容,并且能展示自己的特長,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明白,學好知識有三個層次:聽明白、想明白、講明白。而“講明白”是學好知識的最高層次。
四、認真學習二十四字教學模式
“閱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這是太谷縣特有的二十四字教學模式,這六種思想也引導四種課型:新學課、練習課、試卷評講課、復習課,這無疑給我們的課堂提供了智慧的魔方,讓我們從傳統(tǒng)的課堂跳出來,用最新的教法開展工作。
張主任的講座使我明白:知識是學會的,不是講會的,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教師應做三件事:一是自強,二是育人,三是教書,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貫徹“二十四字”教育法則,放手讓學生從生活、學習、思索合作交流中增長知識,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從成長中收獲快樂,從學習中收獲自信。創(chuàng)高效課堂,做智慧教師,我將為之努力!
聽張四寶講座心得體會 [篇3]
聽了張四保老師知識講座,讓我耳目一新。他從理論到實踐,從抽象到具體操作,給我們做了生動的描述,使我收獲頗多,思索更多……
合理分組,優(yōu)化結構。按照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進度、能力水平、個性等混合分小組,使每組均有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和接受能力弱的學生。整個教學中采用“兵教兵”的辦法,在二人小組或四人小組中實行點對點學習,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同伴教學、游戲競賽、個別輔導和共同學習等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將學習資源最大化。
活用太谷縣24字教學模式,即“閱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分層訓練、拓展延伸”,將自學、交流、展示、點評、拓展、延伸貫穿于課堂教學全教程。變教案為學案,變講堂為學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注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實施過程中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不管是優(yōu)等生還是后進生都有事可做,達到人人有事做。比起我們以前的那種滿堂灌教學方式相比,只會使差生不差,優(yōu)生更優(yōu)。
多學習,多觀摩。課改的過程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失敗的地方,我們要共同探討并改之。多派老師出去觀摩學習,交流經驗,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總之,我們要學習張老師的先進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聽張四寶講座心得體會 [篇4]
3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府谷縣教育局組織的課改報告會,認真聆聽了太谷縣教研室主任張四寶老師的講座:“做智慧型教師,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三個多小時的報告聆聽之后,我更加堅定了兩個信念:
第一,要生存,必課改!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弊2000年至現(xiàn)在,課改已進行了十三個年頭,而這恰恰是我步入教壇的十三年。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培養(yǎng)下的我,在一番身份的轉變后,被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尤其是在無一條路可循的時候,頗感為難。彼時,全國的課改轟轟烈烈,成功經驗被大家模仿,然而,無論是洋思,還是杜郎口,亦或是其他教學成功經驗,似只是一陣風,試過之后未有后文。而且,身在農村的我們,信息量相對閉塞,加上小心翼翼,從不敢大刀闊斧進行課改,即便有想法也嘗嘗自我遏止在萌芽狀態(tài)。當看到有人為班級學生出書,有人收集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有人班級成為楷模時,不由驚嘆:我也曾這樣做!可是為何自己未能成功呢?思來想去,只有幾條原因:
1、不相信自己。
總覺得課改是那些“大家”探索出來的經驗,他們不是凡人,肯定是有“神助”,不會像我們一樣耽于柴米油鹽,疲于應對各項檢查,抑或憂于成績起伏----事實上,這只是自我欺瞞的一個天大的借口,自己同樣有著課改的優(yōu)勢。涸r村基層,身在教學一線,滿懷教育熱情,教育認知結構尚未牢固形成,年輕,接近學生,接受新事物、新理論、新想法超快可是,骨子里的謙卑,習以為常的仰視,加上不可原諒的懶惰,放任自己只會羨慕“外來的和尚”,全然不曉得自己也在日日念經,一樣可以有玄奘之志,一樣可以修成正果。
2、不相信學生。
思維定勢,亦是性格使然,凡事總是親力親為,低估學生能力,或者,是由于自己教學方法、管理方式的欠缺,課上課下,總是不由自主地多說、多講、勞心,弄得自己疲憊不堪,缺乏職業(yè)幸福感,也
搞得學生唉聲嘆氣,缺乏學習興趣、奮斗激情。一直都拿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你的能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其實,應該修改一下,每日這樣告誡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的想象”! 想要改變這種“宅”的現(xiàn)狀,不至于淪為坐井觀天的可憐青蛙,就必須適應時代要求,必須堅定課改決心,切實拔掉自己這兩個錯誤的觀念,換之以“要生存,必課改”的信念,才能在這信息時代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第二,要課改,看行動!
1、嘗試使用“24字教學模式”。
“24字教學模式”是太谷在學習杜郎口、洋思等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兼收并蓄,經過6年錘煉而成的。既然可在山西取得非凡的成功,那么一定有可行可鑒之處,不試焉知“24字教學模式”能否在伊濱的土地上開花結果?一試便知!大膽嘗試這種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努力一改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tǒng)一,發(fā)揮最大效益。 也許,我們可以從這番嘗試中窺見伊濱的課改之路呢?
2、發(fā)揮小組的作用。
依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班內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精心安排座位,實現(xiàn)“平行分組 互助競爭”,由小組成員自我擬定響亮的團隊名字和最強宣言,課堂上通過組織不同的教學活動,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加強各個小組成員自我的團隊意識,同時強化小組間的良性競爭,力爭以小組為起點,以團隊為助力,以活動為載體,以合作競爭為形式,最大限度的迅速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及各個方面的學習素養(yǎng)。
3、完善評價機制。
沒有落實,小組作用難以發(fā)揮?山梃b太谷經驗,對小組進行“捆-綁式”評價,實行小組長周評價制、小組積分制、建立班級“榮譽欄”等,通過合作學習和“捆-綁”評價,能較好的激勵學生交流,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進而塑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4、師生課后及時反思。
學生要學會做學后記,就是以前導學案設計時的“一課一得”:學生要把對課堂學習的經歷,體驗進行總結,包括本節(jié)課所獲得的收獲,學到哪些知識、技能,解決了哪些問題,還要哪些問題有待解決,學習方法上有何收獲,哪些方面需進一步改進等。
作為教師,也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學活動后,對實施教學活動的自我感覺記錄下來,反思應包括對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實現(xiàn)程度,教學效果的好壞進行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哪些問題的討論還不夠深入,有待下一節(jié)課或課后繼續(xù)進行探討和研究,特別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表現(xiàn),以便通過溝通交流,提出個別指導方案與補效措施,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質量。
這些想法需要實踐,而實踐出真知——我們從不欠缺學生,從不欠缺愛心,也不欠缺熱情,欠缺的只是明確的方向,具體的行動。愿我們都盡快能行動起來!
【聽張四寶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聽黃寶國講座心得體會11-12
張四保講座心得體會11-11
聽考研講座心得體會12-27
聽師德講座心得體會09-30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5-19
聽教授講座心得體會11-25
聽教授的講座心得體會11-11
聽國學講座心得體會11-11
聽勵志講座心得體會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