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信息技術考察報告
調研形式:
通過聽課與學生零距離接觸交流溝通、與任課教師交流溝通、與學校領導溝通、了解學校計算機房及網(wǎng)絡配置情況。
調研人員: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研員;
電化教學教研員;
全天候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指導教師的高級教師;
參與吉林省會考題庫的命題工作的高級講師。
調研對象:
本地區(qū)與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相關的人員(教師、學生及領導等),教材、機房、網(wǎng)絡的軟硬件設施等。
前 言 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逐步展開,信息技術學科也將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而將與時俱進,尤其,在搶占教育制高點的過程中,這個學科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對這一學科的重視程度,某種意義上反映出學?傮w的綜合素質,尤其體現(xiàn)全員(全體教職工和全體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然而,忽視信息技術學科或者對該學科的地位、性質及在素質教育中所起到作用遠遠適應不了新課程的要求,有的學校甚至嚴重滯后于課程改革的進程。所以,通過本次調研,力求發(fā)現(xiàn)或者尋求一個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研究部門及教育行政部門都能認同的通道,使信息技術在高中教育教學改革中最大化地發(fā)揮作用,讓學校在重視信息技術學科中受益,并且達到搶占教育教學制高點的目的。 本次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對信息技術學科認識不足或不正確的問題是較為突出的,特別是信息技術教師自身就認識模糊,嚴重影響著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直接影響著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一、教師隊伍
1、承擔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任課教師在上課之前,首先要面對的教材。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教材中大部分內容,學生在小學、初中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而且水平嚴重參差不齊。因此,調整教材就成為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往往就在此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關于這一點后面還要詳細講到,在此不贅述。
2、制作課件
所有信息技術教師均不同程度地承擔著分內、分外的課件制作任務,大量的工作甚至延續(xù)到課堂以外,直至業(yè)余時間。其實,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早就參與到學科整合的工作中來了,只不過承擔了大量的幕后工作,在轟轟烈烈的教育教學改革浪潮中,信息技術扮演著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
3、機房維修
計算機房可謂學校學校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自然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但由于諸多方面的限制,使得人員配置及相應的素質要求不匹配,這時信息技術教師又理所當然地承擔了部分或全部工作,這方要因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教師所承擔部分而不同,尤其老三室的人員素質嚴重不適應新三室的需要,造成了局部人員短缺。
4、網(wǎng)絡維護
網(wǎng)絡維護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硬件系統(tǒng)的維護;二是系統(tǒng)軟件的應用和基本維護。大的環(huán)節(jié)由電腦公司等專業(yè)人士完成了,其中大量的日常維護工作全部由信息技術教師承擔或部分承擔,其中有條件的學校配備了專職教師 ,大多數(shù)學校都由信息技術教師兼任。
5、生成相應的教學資源
隨著教育改革的需要,所有學科資源嚴重不足,已經(jīng)制約相關學科的發(fā)展,為此,各學科教師都結合實際開發(fā)了自主設計生成的素材包,信息技術教師又成為該項工作的重要生力軍,承擔了大量繁重、復雜的基礎工作,為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平臺,使各學科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素材包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概念生動形象;枯燥的事物或過程描述通過計算機模擬展示,讓教學極富情趣;危險的、不可模擬的實驗,通過計算機模擬,可以體會到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各學科對信息技術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提高全員(學生、教職工)的信息素養(yǎng),關系到課程改革所涉及的諸多問題,所以,進一步普及信息技術和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就是極待解決的問題,因為現(xiàn)階段絕大部分任課教師仍然依賴于信息技術教師,否則課件和相應的素材包難以自主完成。
6、不同程度地參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目前,所有參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信息技術教師,都是被動參與,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并且,由于課程整合設計是以各學科教師的理念為主,沒有真正體現(xiàn)信息資源的充分整合及效益的最大化,使得整合的效果以牽強,生硬的感覺。
為此,我們提出讓信息技術學科教師主動參與學科整合,變被動為主動,把單純的技術支撐,變成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和教學信息滲透,真正做到教學資源整合的最大效益,使教師、學生和學校都受益,使課堂教學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出新模式。
7、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人員流動性大
(1) 教師隊伍嚴重不穩(wěn)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師自身的因素,更多的是來自學校的內部人才缺口。隨著計算機全方位的滲透到學校的各個領域,全員的信息素養(yǎng)就成了極待解決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師就成了各部門爭搶的快餐人才,這也就極大地影響著信息技術學科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連續(xù)性,特別是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高中信息技術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所以培養(yǎng)穩(wěn)定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隊伍,形成年齡梯次,勢必成為學校的人才儲備庫,不會出現(xiàn)短缺或臨時亂抓人來用,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因為現(xiàn)在的信息技術學科,遠不止是技術型課程,而是以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為主的綜合性學科。
(2)年輕教師大多數(shù)為非師范類畢業(yè)生,教學上隨意性大,缺乏規(guī)范的教學基本功訓練;尤其是自身素養(yǎng)極待提高,無論是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解,以及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入挖掘,尤其是將其真正滲透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
二、教學資源
能夠自主開發(fā)教學資源的學校還屬少數(shù),并且已開發(fā)的資源庫大都較為單一,特別是基本處于教育科研階段,并未在教學一線廣為利用,也就是普遍反映的形式主義。
三、教學硬件配置
計算機室的建設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比如:資金、技術、校舍以及技術的更新速度、軟件對硬件的配置要求等等。
也就是說,機房的建設永遠也難于適應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技術。
目前,只有少數(shù)學校有部分條件開展基于網(wǎng)絡的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還不能面向所有學科。但是,對于信息技術教學和所有學科,基于網(wǎng)絡的學科整合是大勢所趨,因而滿足最基本的網(wǎng)上教學的需要是個基層學校的本分之一。否則,學校將很難適應馬上到來的高中課程改革的需要和進程。
四、教學對象
學生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主體,一切都應以學生為中心,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放在首要的位置,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習使高中生掌握比較全面的收集、整理、加工、展示多種信息的基本技能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以及基本的虛擬領域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等,同時讓學生學會如何自主學習的基本技能和相關的思想(學習策略方面),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xiàn)實的情況是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學生來源的不同掌握信息技術的程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大致分為如下幾類:
(1)五成以上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基本掌握了現(xiàn)行高中課程的基本技術;
(2)兩成以上的學生根本沒學過信息技術課程的,比如來自縣、區(qū)的學生;
(3)還有一成左右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經(jīng)歷了多種競賽,成績突出,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遠不適應他們的需要。
五、存在的問題
1、教 材:
高中階段信息技術學科教材存在著諸如:缺乏系統(tǒng)性,整體設計不充分,造成相當一部分內容重復講授,使教學中出現(xiàn)學生厭學,教師不愿意教的局面。
2、課堂教學:大部分同學對教學內容本身不感興趣,而聽不懂的同學則放棄學習,課堂上(尤其是網(wǎng)上教學)任課教師就很難駕御課堂教學。
3、教師培訓:
1)認識問題:通過調研,我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自身對本學科的模糊認識就嚴重制約了學科的發(fā)展。比如:認為只教會學生操作技術就可以了,其余的事情與我們沒有關系。并沒有把技術引申到革命性的變革中,也就是說,在認知領域可能引發(fā)的革命。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真正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成為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的迫切問題。 也就是說,首先把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了,才能真正解決教學中極待解決的突出矛盾。
2)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任課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問題,今年來已經(jīng)受到各方面的廣泛重視,并且逐步開始進行在教師的培訓中的落實。但是,一個人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決非一兩次培訓所能解決的了的,這是一個較為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統(tǒng)合過程是需要親身體驗并還原的反復實踐的具體落實中完成的。
3)整合意識: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必將使得界限越來越不明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xiàn)象將普遍存在。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使其成為與所有學科融合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一個學科如果沒有很好地運用信息技術,那在當今社會是不可想象的。值得一提的是,整合意識的強弱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關系極為緊密,因此,信息素養(yǎng)是基礎的基礎。
六、改進建議
1、 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程度進行分層次教學,使得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取與之相匹配的知識容量,真正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工具,信息素養(yǎng)成為學生受益終生的基本素質之一;
2、教材的選擇上,應更加靈活、多樣,更具人性化的特點,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作為知識擴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3、把課堂教學作為主要的突破口,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使學生不僅學習了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現(xiàn)代的思維方式、交流方式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行為規(guī)范等基本素質,此時教師的言傳身教就顯得更加重要了,也就是說,學生從模仿教師到自我約束,再到自我控制的良性自控與自我調節(jié)之中。所以,建議業(yè)務部門應加大課堂教學的基礎研究工作,在條件還不充分的情況下,使課堂教學成為實現(xiàn)、體現(xiàn)信息素養(yǎng)較為充分的渠道,使學生得到最大化的教育實惠。
《高中信息技術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4、教育的各級領導部門都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從資金、技術、軟件、硬件的支持,尤其是人員的培養(yǎng)和繼續(xù)教育是保證的基本和重要的前提。
5、建議將網(wǎng)絡作為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主渠道,使學生更早地適應其中的多種規(guī)則及行為規(guī)范,教師盡可能地基于網(wǎng)絡的開展教育教學。當然,此項工作受多方面的制約,真正實施起來有相當大的難度,可以在有條件的學校實驗研究,然后逐步擴展。
高中信息技術考察報告 [篇2]
10月22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武漢市教科院組織的“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考察學習”活動,到江蘇省蘇州市第一中學、第十中學、南京市師大附中進行參觀學習、討論交流,通過耳聞目睹,思想碰撞,既使我對高中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的實施與評價、新課程教學研究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認識,也使我領略了江蘇省示范高中的名校風范,受益良多。
通過在三所學校的聽課、討論交流,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有很大收獲:
一、硬件建設和師資力量是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基礎。
三所高中在硬件建設方面都非常重視,而且得到了市教育局、電教館的大力支持。每所學校都裝備了現(xiàn)代化的微機教室,其中蘇州市一中有3間、十中有4間、南師大附中5間,完全能夠滿足教學的需要。學校寬帶接入都達到100M光纖,校園網(wǎng)絡建設完善,這樣的硬件條件,為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掃除了障礙。
三所高中都有強大的信息技術教師團隊。蘇州市一中共有6名信息技術,負責兩個年級30個教學班的教學,每名教師擔任6個班的教學工作,蘇州市十中有3名信息技術教師,南師大附中有12名信息技術教師(其中10人承擔教學任務)。強大的信息技術教師團隊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實施的有力保證。
二、提高高中新課程改革認識,開齊、開足信息技術課程。
三所學校都按要求或超要求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蘇州兩所高中從高一年級到高二上學期共開設三個學期的信息技術課,每班每周2課時,開課時間超過了省里課程要求的兩個學期每周2課時的標準,南師大附從高一下學期到高二上學期開設兩個學期的信息技術課,也是每班每周2課時,三所學校的信息技術課都實行了2課時連排,以利于教學。三所學校一般是第一學期完成必修模塊的教學,第二學期或第二、三學期完成選修模塊的教學。關于選修模塊的開設,蘇州兩所高中都只提供了“算法與程序設計”選修模塊(其他學校有開設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技術選修模塊的,但不多),南師大附中通過選修實踐,最后確定了四個層次的選修課程開設方案:必選選修模塊、校本選修模塊、社團活動、研究性學習,以前兩個層次為主,后兩個層次為輔。南師大附中,創(chuàng)造性的實施課程計劃,將信息技術學習融入到校本選修、研究性學習當中,擺脫了單純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特長和研究學習能力。
三、實施綜合性課程評價,提升信息技術學科地位。
對于學科教學評價,三所高中都基本上分為三個層次進行評價,一是過程性評價通過對學生的考勤、學習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二是學期終結性評價(即學分評價),綜合學生一學期的表現(xiàn)為學生記學分;三是學業(yè)水平測試。學業(yè)水平測試由省考試院統(tǒng)一組織。學生以上機答題的形式參加考試,考試分合格、不合格兩個層次,不合格的學生可以參加第二年的補考,仍不合格的學生將取消高考填報志愿的資格。三所重點高中的合格率每年都達到了99%以上,蘇州市每年的合格率也在95%以上。從三所學校實施評價的情況看,學校對學業(yè)水平測試非常重視,學業(yè)水平測試被稱為“小高考”,教師的教學緊密的圍繞學業(yè)水平測試進行,學業(yè)水平成為了教學的指揮棒,出現(xiàn)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現(xiàn)象。每臺學生電腦上都裝了學業(yè)水平考試模擬系統(tǒng),學生隨時可以上機進行模擬考試練習。由于學業(yè)水平測試與高考的聯(lián)系,學校領導、老師、學生及家長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度普遍提高,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凝聚團隊合力,開展教學研究。
從蘇州市電教館信息技術教研員李老師和三所學校介紹的情況來年,過去那種依靠教師個人力量,單打獨斗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現(xiàn)在的教學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以團體作戰(zhàn)為主。教學理論的學習、理念的更新、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設計的確定、學習結果的評定等都不是只靠教師
個人能做好的。蘇州和南京都很重視高中信息技術教研,主要的形式是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實現(xiàn)教學資源、教學素材、教學設計的共享。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學內容、定主備人。每次教研活動確定一名教師為主備人,主備人在教研活動時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以及教學資源、素材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設計思路,然后由全體教師進行討論完善,最后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設計供全體教師共享。有時教研活動進行公開課活動,主備人就是公開課的主講人,然后在下次的教研活動中對這節(jié)課進行討論交流。
總之,通過考察學習,我對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從實際出發(fā),學習有益經(jīng)驗,推進我區(qū)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
外地的很多有益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也不能全盤拿來,生搬硬套,而要結合本地區(qū)、本學校實際,將外地的先進經(jīng)驗與本區(qū)實際結合起來,才能收到好的成效。我區(qū)4所高中(不含私立高中)硬件條件、師資隊伍與所考察的三所學校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還很淺薄,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想照搬三校的做法是很做到的。尤其是在目前湖北省新高考方案尚未出臺,課程評價體系尚未建立,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地位無法確定,各校還在觀望等等之中,外地的做法更是難以實行。因此,學習外地經(jīng)驗必須立足本地實際,不能操之過急。
二、制定武漢市(或區(qū))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指導意見。
制定全市(或區(qū))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指導意見,對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所需具備的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硬件條件、軟件條件、師資條件(含教師工作量分配)、課程設置、教材選定、課時安排、教學資源建設與管理、教學評價與學生評價、教研活動等方面作出具體規(guī)定,為學校實施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和各級主管部門督導提供依據(jù)。
三、切實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研活動。
從目前情況看,我認為高中信息技術教研活動應該以市級為主,區(qū)級為輔,因為各區(qū)高中數(shù)量不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人數(shù)少,在區(qū)級難以形成教研活動氛圍。由市級組織高中信息技術教研活動,可以更好的形成教研合力。我認為現(xiàn)階段教研活動的內容應以集體備課為主。因為,新教材的教學對每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都是新的挑戰(zhàn),尤其我們的教師參差不齊,差別很大,如果要保證教學的順利實施,必須盡可能的縮小教師之間的差距,而教研活動是縮小差距的有效手段,通過集體備課,拿出完善的教學設計方案,供全體教師共享,可以大大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切實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
四、建立教學資源管理平臺。
信息技術教學離不開教學資源應用,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也離不開資源。為了便于全市(或區(qū))信息技術教師共享教學資源,應統(tǒng)一建立運行可靠,使用便捷的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全市信息技術教師都可以通過平臺上傳、下載教學資源,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的探索。
【高中信息技術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信息技術教學考察報告08-10
高中校長外出考察報告08-25
高中校長外出的考察報告例文11-29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06-23
校長考察報告11-29
采風考察報告12-07
考察報告-范文11-24
客戶考察報告12-09
學?疾靾蟾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