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的真事故事
關(guān)于三國歷史上的真事故事有哪些呢?歷史是現(xiàn)實的紀錄,莫說十幾年前的現(xiàn)實都難以記清,就更遑論幾千年前的 現(xiàn)實。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三國歷史上的真事故事,歡迎閱讀借鑒!
三國歷史上的真事故事篇一: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quán)還有發(fā)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quán)聯(lián)手消滅劉備。
孫權(quán)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lián)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quán)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dāng)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并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xué)問的人。
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fā)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jù)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么主意呢?"
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quán)聯(lián)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yè),才被曹操撿了便宜,F(xiàn)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后,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
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quán)降曹,丟人吧你。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fā)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其實是諸葛亮說服孫權(quán)抗擊曹操的一個序曲
當(dāng)時在東吳的陣營中,對于曹操的百萬雄兵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zhàn)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quán),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quán)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zhàn)勝論,并吵嚷著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但要說服這些滿腹經(jīng)綸的人物,也決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諸葛亮是怎樣一步步取得論辯的勝利的! ”
第一個回合:昭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個回合: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第三個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三國歷史上的真事故事篇二:智取陳倉
智取陳倉的典故
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國,領(lǐng)精兵三十萬奔陳倉道口而來。
陳倉口守將郝昭有勇有謀,更得大將王雙相助,諸葛亮造云梯,制沖車,填城壕,掘地道,強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辦法幾乎都用上了,陳倉口還是久攻不下。
諸葛亮郁悶至極,一時無措,無奈問計姜維。
姜維仔細分析了陳倉城池堅固,兼守將郝昭堅持防御戰(zhàn),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雙相助,認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議諸葛亮?xí)和9コ牵纱髮⒁郎桨抡淌,分兵把守關(guān)隘要道防止敵方從街亭進攻,自己派人獻書詐降魏國大都督曹真,暗里襲擊曹軍大本營祁山。
曹真中計,損失兵折將,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陳倉口指日可待。
其他說法:歷史上諸葛亮沒有過智取陳倉的經(jīng)歷
一出祁山是諸葛亮幾次北伐中原,形勢最好的。趙云和鄧芝作為疑兵出箕谷,雖然被曹真擊退,但諸葛亮親自圍祁山,聲勢浩大,南安、天水、安定這三郡不戰(zhàn)而降?墒邱R謖兵敗街亭,蜀軍只得退回漢中!堆萘x》中那個空城計就不要提了,此時司馬懿正在千里之外的荊襄一帶,開了城門不曉得給誰看。
曹真率兵圍攻反叛的三郡,三郡的判民首領(lǐng)自己綁了出來投降。曹真考慮到諸葛亮不會死心,于是派郝昭、王生二將整修守備陳倉城。
果然,第二年諸葛亮再出祁山,來到陳倉城下。“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三國志.蜀書》)。我們習(xí)慣把這次陳倉保衛(wèi)戰(zhàn)的功勞都算在郝昭頭上,其實都是靠曹真的深謀遠慮才得以成功。
所以歷史上諸葛亮沒有過智取陳倉的經(jīng)歷。
三國歷史上的真事故事篇三: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 來歷
白帝托孤的背景是關(guān)羽所守的荊州被吳國攻占,關(guān)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后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guān)羽報仇,當(dāng)時諸葛亮在南方和孟獲打仗,所以不曾隨軍。但是劉備被吳火燒聯(lián)營,大敗后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諸葛亮前來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dāng)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dāng)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dāng)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dāng)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托孤用意
劉備托孤時用意很深,雖然僅僅幾句“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dāng)自立為王。”但是用意極其深刻,當(dāng)時劉備清楚,舉國上下,除了劉備就是對諸葛亮最敬重了,若劉禪真的是個昏庸無能的人,那么,諸葛亮勢必會取代劉禪,奪走他的.天下,可以說劉備并不信任諸葛亮。這個其實在劉備入川的時候就能發(fā)現(xiàn),劉備入川時帶的是龐統(tǒng),而把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為了限制諸葛亮,避免其功勞太大而居功自傲。諸葛亮在加入劉備軍團的初期也沒有太大的權(quán)力,入蜀后,諸葛亮的地位甚至沒有糜竺,孫乾等人高。在劉備伐吳失敗后,他馬上想到的是現(xiàn)在國力衰敗,勢必會有人乘虛而入,奪取王位,而諸葛亮就是個最危險的人物,因為他在蜀國的威信太高了,怕有人慫恿他篡位。而后來的事實其實也證明了這個擔(dān)心,在劉禪即位后,諸葛亮任丞相,又讓劉禪尊稱為父,國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他自己處理,幾乎不會過問劉禪。而六出祁山也是諸葛亮自己的想法,幾乎也沒怎么和劉禪商量。所以,可以說劉備的擔(dān)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咱們姑且不論劉禪是否昏庸,但就諸葛亮的行為來看,確實是把自己凌駕在了劉禪之上。
【三國歷史上的真事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三國歷史上的小故事06-02
歷史上的三國06-02
狼的真事的散文06-12
三國歷史上真史事06-02
三國歷史上最厲害的謀士是誰05-26
清朝歷史上的名人故事(精選9篇)11-02
三國的歷史故事11-24
三國歷史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