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天一閣的導游詞
導讀: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黻P于天一閣的導游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天一閣導游詞
講解一:天一閣概況、西大門(3分25秒)
各位游客請注意,我們即將到達的景點是寧波著名的藏書樓——天一閣,它位于寧波城西月湖之畔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榮獲國家4A級旅游風景名勝區(qū)。
天一閣藏書樓自明代創(chuàng)建以來,至今已有440年歷史了。它以藏書文化為特色,素有“南國書城“的美譽,是融社會歷史、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天一閣占地26000平方米,它環(huán)境幽雅、園林精美、建筑古樸,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總體布局由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和陳列展覽區(qū)三大功能區(qū)組成。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天一閣的西大門,我們眼前雄踞大門兩側的是一對清代石獅。在古代,只有官府及官宅門前才能擺放。木結構的大門,是遷移重建的清代建筑。大家順我的手指看去,“南國書城“這四個字由中國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所書,現(xiàn)在所看到的大門兩旁的對聯(lián)是鐘鼎文,由當代版本目錄學泰斗顧廷龍先生所作,讀作“天一遺形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對聯(lián)說明了天一閣藏書樓歷史悠久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登上天一閣藏書樓以后的感嘆心情。黃宗羲號南雷,他登天一閣后曾感嘆:“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后面一幅對聯(lián)則為近代文學家、原文化部長郭沫若所書,上聯(lián)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聯(lián)是:良書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連訪天一閣兩日,高度評價了這座文化寶庫的重要價值。各位游客現(xiàn)在請跟我進去游覽。
講解二:前庭、東明草堂(照壁)(4分22秒)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位老先生,就是天一閣藏書樓的創(chuàng)建人范欽。范欽,字堯卿,號東明,浙江寧波鄞縣人。他幼年時并不聰明,但在祖父和叔父的教誨和熏陶下,自幼苦讀四書五經(jīng)及名家書記。家族中沒有的書,他就到各藏書家那里去翻、去借、去抄。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求學,23歲時首次去杭州參加鄉(xiāng)試,就中了舉人。27歲進京參加會試,中了貢士,在殿試中入選第二甲,賜進士出身,列三十八名。
范欽中進士后不久就出任湖廣隋州知府,屬一級地方長官,這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明朝時較少見到的。此后范欽宦游十余省,足跡踏遍了當時的大半個中國,直到明嘉靖三十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去官歸里。范欽的官宦生涯,為他的藏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映入我們眼簾的這幅照壁是氣勢宏大的“溪山逸馬圖”,畫面高2米,長4.9米,當年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曾在這里拍照留念。這幅八駿圖是“堆塑”,系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駿馬在溪邊揚鬃踢蹄,形態(tài)栩栩如生。畫面造型粗看時比例失調,其實是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巧,突出了畫面。天一閣的堆塑,絕大部分是他的作品。我們往上看,跳斗上還雕有“三國演義”等戲劇人物。參觀完這塊照壁后,我們從右邊的直門“春隨人意”中進去參觀。
現(xiàn)在我們看見的這塊照壁,也是民間老藝人胡善成的堆塑力作,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嗎?有人稱它為“麒麟”。但仔細一看,這是一個有龍角、牛嘴、獅身、鷹爪、馬尾的異獸。這是傳說中象征公平與正義的靈獸——獬豸,據(jù)說它能辯曲直,是正義的象征,自古以來被認為是驅害辟邪的吉祥瑞物,也是五禽六獸中的一種。據(jù)說它是法律與正義的化身,古代各朝御史等執(zhí)法官員所戴的帽子被稱為獬豸冠,有些朝代執(zhí)法官員的衣服上還繡有獬豸的圖案。
現(xiàn)在我們轉過頭來看這所稱為“東明草堂”的房子,別稱“一吾廬”,是天一閣建成之前范欽的藏書處,范欽號東明,故稱東明草堂。1980年重建,現(xiàn)在是接待貴賓的地方。接著我們?nèi)⒂^范氏故居。
講解三:范氏故居(展廳)(2分49秒)
各位游客,范氏故居是范欽宅地的東廳,后代原來居住在此,現(xiàn)建筑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處于高墻環(huán)繞的天一閣藏書樓之外,做到了生活區(qū)與藏書區(qū)相互隔離,是范欽為保護藏書而精心設計的,F(xiàn)為天一閣發(fā)展歷史陳列館,通過圖片和文獻來反映天一閣的風雨歷程。
請看這幅范欽任兵部右侍郎時的畫像,旁邊這套朝服是他上朝時所穿的復制品,上面繡有獸類——麒麟,表明他是武官,而文官繡的則是禽類。
現(xiàn)在看到的這塊牌子就是范氏系氏表。范欽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范大沖,二兒子叫范大潛。范欽一直活到80歲,臨終前把大兒子和二媳婦叫到榻前,他把遺產(chǎn)分成兩份,一份是白銀萬兩,一份是全部藏書。大兒子范大沖體察老父心情,繼承了全部藏書,并決定“代不分書,書不出閣”。這幾位是對天一閣作出貢獻的范氏后代,他們對天一閣的藏書制訂了許多嚴格的禁約。例如:煙酒切忌登樓;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私領親友入閣及擅自開櫥者,罰不與祭一年。這里我們看到的這些禁牌,當時就懸掛在藏書樓上。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間陳列室,是范欽藏書樓的一個縮影。明朝郡守王原相立的“寶書樓”匾額掛于后壁,樓上六間通一,以書櫥分割,這些都是范家保存下來的明代登科錄和地方志等,非常珍貴。大家請看,在書櫥中有一個小布袋,里面放的是用來防蟲的蕓草。
講解四:藏書樓(3分24秒)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到達的地方就是天一閣的主體建筑——真正的藏書樓了,此樓也叫“寶書樓”,是范欽存放書籍的地方。這是一座重檐重樓硬山式建筑,一排六開間的兩層木結構樓房,座北朝南,前后開窗,空氣流通。樓下并排六間,合“天一”、“地六”之意。據(jù)說范欽有一天在看書時,偶爾讀到《周易》書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語,受啟發(fā)而設計了這座樓屋,并將東明草堂改稱為“天一閣”。天一閣建筑整齊,式樣古樸,天花板上藻井圖案,皆水紋和古代水獸,象征以水制火。天一閣建筑作為藏書樓的模式,影響深遠。清朝乾隆皇帝就指令收藏《四庫全書》的故宮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承德文津閣、沈陽文溯閣、揚州文匯閣、鎮(zhèn)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等七處書樓,都要仿照天一閣式樣和結構建造。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庭園,極具江南園林特色。小巧精致,池水清澈,游魚可數(shù),與書樓渾然一體。過去藏書樓四周都是花園,以防失火可救。到了清初時,范欽的曾孫范光文請來名匠在池邊堆筑假山,環(huán)植竹木,壘起玲瓏假山“九獅一象”、“老人牧羊”、“美女照鏡”、“福祿壽”等?矗〖偕街性S多動物的神情惟妙惟肖,大家不妨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只?這塊石頭酷似微微抬頭朝著寶書樓看的少女,她就是寧波知府邱鐵卿的內(nèi)侄女錢繡云。據(jù)記載,明嘉慶年間,錢繡云是一個酷愛讀書的聰明才女,為求得登閣讀書的機會,托邱太守為媒與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結為夫妻,婚后的繡云以為可以如愿以償上樓看書了,但萬萬沒想到,已成了范家媳婦的她還是不能登樓看書,因為族規(guī)不準婦女登閣,竟使她含恨而終。最后就變成了這塊石頭,日夜守護著天一閣。
講解五: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千晉齋(3分30秒)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藏書樓的北面。1933年9月,天一閣遭臺風襲擊,受損嚴重。寧波地方人士發(fā)起募捐,成立重修天一閣委員會。維修工程歷時三年告成,并將寧波府學尊經(jīng)閣移建到天一閣后園,又搜集碑碣80余方,羅列尊經(jīng)閣之北,署稱《明州碑林》、
這座古建筑就是尊經(jīng)閣,中國歷代尊崇經(jīng)學,各省、郡、縣學中均建有尊經(jīng)閣,用以珍藏經(jīng)籍。這座光緒年重建的重檐歇山頂建筑,三重飛檐,氣勢磅礴,許多佛教建筑的尊經(jīng)閣均不及它莊嚴雄偉。
周圍的明州碑林,共計有碑173方,其中80余方式1935年從寧波府學、縣學等處遷來。把出土的或被廢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來建成碑林,這是保護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半個多世紀來,寧波各地的碑石移到這里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碑文記載了寧波歷代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和教育等情況,成為“刻在石頭上的地方史書“,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進入千晉齋。它有三個展廳,首先看到的這間藏有各式材料和大小不同的晉磚,由民國時期甬上學人馬廉先生在寧波拆除城墻時收集的,共計有千余枚,故藏室稱“千晉齋“。后捐贈天一閣,特辟一室陳列,仍用其名。這些所謂晉磚其實是東漢晚期至南唐時期的墓磚。
第二展室是展示了寧波許多著名的藏書家捐贈給天一閣收藏的部分藏品,還有馮貞群、張季言等藏書家們的獻書辭,表達了他們要把辛勤積累的藏書與天一閣并存以造福后人的一個心愿。
最后一個展室是歷代登上藏書樓的著名學者的事跡介紹。第一個破例范家規(guī)定而登上天一閣藏書樓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他在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登上了天一閣。原來范欽后代為防止藏書失散,還議定藏書由子孫共同管理,閣門和書櫥要是分房掌管,非各房齊集,任何人不得擅開。黃宗羲不僅閱讀了天一閣的全部藏書,還為天一閣的藏書編制了目錄。以后又有多位學者有幸登上了藏書樓。
講解六:東園(明池、百鵝亭)、凝暉堂(2分)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東園,東園不屬于范家范圍,這是政府為適應旅游需要而擴建的。它位于天一閣東南,占地約6000平方米。自1959年開始陸續(xù)平整土地,種植竹木,移遷石亭、鐵牛、石虎,移來碑石嵌入圍墻和清末建筑兩幢,于1986年竣工并對外開放。因該園位于天一閣東南,故稱東園,而且和明池的“明”字相連,含有紀念范欽的意思。
這座明代晚期的石亭,是平頂結構的方亭,亭頂事平面,由斗拱承托,比傳統(tǒng)亭子缺了屋頂屋檐,結構精巧。此亭為明萬歷年間遺物,原是墓前的祭亭,因該亭主人在此以百鵝祭祖,故稱百鵝亭。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凝暉堂內(nèi)陳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龍本”《蘭亭集序》,其石刻水平已非常接近臨摹本。
范欽遺留下來的明代叢帖刻石有《天一閣帖》的等二十六方,是我們研究明代書法藝術的寶貴材料碑碣拓本。
這些金石拓本,是清乾隆三年史學家全祖望再次登閣時,才發(fā)現(xiàn)和整理出來的。
講解七:麻將館(3分32秒)
各位游客,現(xiàn)在請跟隨我去麻將館參觀。麻將最早源于中國古代的葉子戲,葉子戲發(fā)展到后來的“馬吊”,到清代中期“馬吊”發(fā)展成麻雀紙牌,即現(xiàn)代麻將的雛形。
寧波是麻將的發(fā)源地,麻將術語和寧波文化緊密相聯(lián)。如麻將術語中的“和”、“碰”等都和寧波方言有關。另外,寧波航海業(yè)發(fā)達,麻將中的術語也與著航海有關:“索”——象征船的纜索和魚網(wǎng);“筒”——象征船上的剩水桶;“萬”——象征船家對財富的渴望;“風”——則為出海最為敏感的風等等。
清早期,寧波人陳魚門,他把馬氏吊牌改造成了麻將的基本牌張,制成了流傳至今的現(xiàn)代麻將,克服了原先的紙牌抓拿不便的缺點。此種麻將一經(jīng)問世,便迅速盛行于世,相繼傳到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
在這里看到的三個銅雕,一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正在和陳魚門打麻將,有趣的是還有一個位置空著,你可以去湊一桌拍照留念。目前,這是國內(nèi)唯一一家以麻將為主題的專題性陳列館。陳列館里世界各地各式的麻將都有所保存,連院子的地和墻壁也是各式麻將鑲嵌而成。柱子上的幾幅對聯(lián)也極具特色:“世事沉浮中發(fā)白,人情冷暖馬牛風”;“筒來索去猶半日,黎橫月落不曾知”,這些都極形象而詼諧的刻畫了麻將者的摸樣和心態(tài)。
講解八:花轎廳、秦氏支祠、南園(3分56秒)
各位游客,寧波花轎又稱萬工轎,以做工精細而著稱。現(xiàn)在展出的這個金碧輝煌的花轎高3米,長1.5米,寬95厘米,在2006年曾運送北京參加非物質文化展,大獲贊譽。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地方是秦氏支祠。它富麗堂皇,飛檐翹角,雕梁畫棟,與天一閣的古樸幽靜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覺。原先是秦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建于1923年至1925年,由寧波富商秦君安耗資20余萬兩銀元所建。占地2.6畝,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
這座戲臺,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貼金、拷作等民間工藝,集寧波民間建筑工藝之大成,尤其是朱金木雕更讓整座戲臺變得更加金碧輝煌,華麗無比。戲臺的穹形藻井由千百塊精雕細刻的板榫搭接而成,牢固巧妙,為寧波小木工藝之絕招。屋頂由16個斗拱承托,從里面看盤旋上升,就像一個大號的擴音喇叭,能產(chǎn)生余音繞梁的效果,叫你不得不驚嘆設計師的獨具匠心。
現(xiàn)在秦氏支祠的大堂內(nèi)辟為國內(nèi)著名藏書樓介紹展覽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參觀。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位于天一閣藏書樓之南的南園,該園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閣擴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于1996年動土,歷時二年。園以水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瓏。池畔為臨水的主體建筑“水北閣”,池南面建“抱經(jīng)廳”。整個園林簡潔、清晰,給人以閑適、雅逸和平靜之感。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看到在旁邊設有中國地方志珍藏館,收藏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志6730多冊,占全國總數(shù)的80%以上。天一閣是收藏明代地方志最多的單位之一,其中有164種在《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中為僅見之本,可稱海內(nèi)孤本。地方志是我國古代特有的地區(qū)史地學著作,在我國古代史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各位游客,天一閣博物館游覽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
【天一閣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08-02
天一閣導游詞(15篇)03-24
有關浙江天一閣的導游詞02-05
浙江天一閣博物館導游詞08-20
書香天一閣作文11-15
天一閣懷想作文07-22
游天一閣作文07-21
(實用)游天一閣作文4篇10-15
(熱門)游天一閣作文7篇09-28
《風雨天一閣》讀后感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