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古文鑒賞賞析《管仲論》

時間:2024-01-30 08:41:24 秀雯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古文鑒賞賞析《管仲論》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文鑒賞賞析《管仲論》,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品介紹】

  《管仲論》是一篇史論,以管仲死而齊國亂為例,論證了舉賢任能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養(yǎng)選拔接班人的重要性。文章細致分析了齊國內(nèi)亂的人為因素,認為表面上是豎刁、易牙、開方三人導致,實為管仲死后,無賢人執(zhí)政,并批評了管仲臨死前沒有薦賢以代為“不知本”。同時以晉國在文公死后有“老成人”執(zhí)政為例來對照論述,還以史蝤薦蘧伯玉、蕭何薦曹參作對比證明。全文析理精細,反復對比,層層深入,筆鋒流暢犀利,見識獨特,很有說服力。

  【原文】

  管仲論①

  作者:蘇洵

  管仲相威公②,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③,威公薨于亂④,五公子爭立⑤,其禍蔓延,訖簡公⑥,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⑦。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⑧。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⑨,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兇,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威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文公之余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復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吾觀史鰌,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注釋】

 、俟苤(約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漢族,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謚號敬,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伙經(jīng)商后從軍,到齊國,幾經(jīng)曲折,經(jīng)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于士”。管仲的言論見于《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谕杭待R桓公。因避欽宗(趙桓諱),改為威公。

 、圬Q刁、易牙、開方:齊桓公寵幸的三個近臣。豎刁,為了進入宮廷做宦官,自割其生殖器;易牙,雍人,名巫,善于調(diào)味,相傳曾烹其子為羹以獻齊桓公;開方,衛(wèi)公子,喜歡阿庾逢迎。管仲死后,這三個共同專權(quán);腹篮,諸子爭位,豎刁與易牙等殺害群臣,立公子無虧,太子昭奔宋,齊國因此發(fā)生內(nèi)亂。用:當權(quán)。

 、苻(hōng):周代稱諸侯死。

 、菸骞樱褐富腹奈鍌兒子,即公子武孟、公子昭(后立為孝公)、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

 、藓喒糊R簡公,名壬,公元前484年至481年在位,為左相田常所殺。

 、哒祝赫骱,跡象。

 、圊U叔:姓鮑名叔牙,史稱鮑叔。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大夫。其生卒年不詳,以善于知人、薦賢、讓賢著稱于世。

 、犷櫍旱。

 、馑膬矗号f傳共工(古代的世族官)、鱹兜(人名)、三苗(古族名,這里指其族首領(lǐng))、鯀(人名)為堯時的四兇。

  【譯文】

  管仲作丞相輔佐桓公,稱霸于諸侯,排斥打擊夷、狄等異族,終其一生都使齊國富強,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豎刁、易牙、開方被重用;腹烙趯m廷內(nèi)亂,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直到齊簡公,齊國無一年安寧。

  功業(yè)的完成,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禍亂的發(fā)生,不是發(fā)作于作亂之時,也必有其根源而預(yù)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盛,我不說是由于管仲,而說是由于鮑叔。至于齊國的禍亂,我不說是由于豎刁、易牙、開方,而說是由于管仲。為什么呢?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本就是亂國者,但重用他們的是齊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兇,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殺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頭看來,使桓公重用這三個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時,桓公詢問丞相的人選。此時,我想管仲將推薦天下最賢能的人來作答,但他的話不過是“豎刁、易牙、開方三個人,不講人情,不能親近”罷了。

  唉,管仲以為桓公果然能夠不用這三個人嗎?管仲和桓公相處多年了,該知道他的為人了吧;腹莻音樂不停歇于耳,美色不離開眼的人。如無此三人,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開始不重用他們,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沒了,這三人就彈冠相慶了。管仲以為自己的遺言就可束縛桓公嗎?齊國不怕有這三人,而是怕沒有管仲。有管仲在,那這三人只是普通人罷了。若不是這樣,天下難道缺跟這三人一樣的人嗎?即使桓公僥幸而聽了管仲的話,殺了這三個人,但其余的這類人,管仲能一個也不剩地除掉他們嗎?唉!管仲是不懂得從根本上著眼的人啊!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時,推薦天下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管仲雖死,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們也可以啊!

  五霸中沒有比齊桓公、晉文公再強的了。晉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齊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趕不上管仲。晉靈公暴虐,不如齊孝公寬厚。可晉文公死后,諸侯不敢背叛晉國。晉國承襲文公的余威,還能在一百年里充當盟主。為什么呢?因為它的君主雖不賢明,但是還有老成練達的大臣存在;腹篮,齊國一敗涂地,這沒有什么疑問奇啊!他僅依靠一個管仲,管仲卻死了。

  天下并非無賢人,確實是有賢臣而沒有明君;腹谑罆r,就說天下再沒有管仲這樣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書里有記載他將死時論及鮑叔牙、賓胥無的為人,并列出他們各自的短處。這是他心中認為這幾個人都不能托以國家重任。而且預(yù)料自己將死。這部書實在是荒誕,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鰍,因為活著不能薦用蘧伯玉和斥退彌子瑕,為此有身后勸諫之事。蕭何臨死,推薦曹參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來應(yīng)該如此啊!國家因一個人而興盛,一個人而滅亡。賢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必須再推選出賢明的人來,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憑什么可以死掉呢?

  【解析】

  本文系蘇洵的一篇精彩的翻案之作。管仲助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名垂青史,其豐功偉績一直受到后人的高度評價,如我們熟知的諸葛亮也樂以管仲樂毅而自比。

  但是蘇洵卻嘗試著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這位歷史人物。他說,“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正是由于管仲在病危之際,在齊桓公問之相之時,僅僅指出“豎刁、易牙、開方三人非人情,不可近”——這是他辨奸的能力——卻沒有舉賢者以自代;待管仲死后,此三人彈冠相慶,從此粉墨登場,使齊國處于動亂之中,“威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對于這場政治悲劇,蘇洵認為管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認為真正的賢者是“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

  本文的論證思路清晰。首先,蘇洵論證了沒有賢者在位,小人必然當?shù)溃瑸榈湷?只要賢者相繼,那么“夫何患三子者?”為何患眾小人耶?然后,作者以晉國作比,“文公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然而事實上,“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文公之余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余年”,并不似齊國般的迅速衰退,這正是有“老成人”有賢者相繼的緣故。最后,針對管仲臨死前不薦賢者的舉動,作者認為天下不可能沒有賢者。相比史鰌進蘧伯玉,蕭何舉曹參,管仲反而認為鮑叔、賓胥的等都是無之為人,皆不足以托國。為相者,不舉賢者以自代,在蘇洵眼中就是一種對責任的推卸,是一種嚴重的失職。至此,蘇洵順勢一筆帶出“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這也是蘇洵從中領(lǐng)會到的歷史教訓吧。其實,我覺得蘇洵本意并非是要評判管仲的功過是非,要去削弱管仲的歷史功績和歷史地位,只是通過這一番筆墨強調(diào)輔弼之臣當伯樂舉賢的重要性罷了。

  元人朱夏說:“老蘇之文,頓挫曲折,蒼然郁然,砏刻削厲,幾不可與爭鋒,然而有識之士,猶有譏焉者,良以其立論之駁,而不能盡合乎圣人之道也。”細讀本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蘇洵的確非常有見地,見解十分精辟,而且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具有雄辯的說服力。另外,蘇洵強調(diào)文貴有用,要“言必中當世之過”,從本文我們也能可見一斑,同樣的我們學習歷史也理應(yīng)要有新的收獲。

  拓展:蘇洵的故事

  蘇洵二十五歲那年,被史彥輔和陳公美兩人拉著,把峨嵋山玩?zhèn)里外透徹。游山途中,他們聽說西北數(shù)百里外的岷山也很壯美,于是再去岷山游歷,一轉(zhuǎn)悠又是半年。飽覽岷山秀色之后,蘇洵回來歇了幾日,這才發(fā)現(xiàn)妻子面帶憂慮,只是不愿形諸言表。原來程夫人并不指望夫君能夠光宗耀祖,卻將滿腹期望全部寄托在兩個兒子身上,終日教他們讀書認字,卻又自嘆精力不足。蘇洵從她對孩子認真管教上,看出了自己的頑劣和不足,他漸漸意識到自己如若繼續(xù)散漫下去,將來可能會落到讓兒子們恥笑的境地,這才認真琢磨起自己和家庭的未來。

  過了不久,他的母親史夫人不幸病故,二哥從外地趕回家為母親守喪三年,兄弟兩個到了一起,免不了聊起自己的前途,蘇渙有意問道:三弟啊,你游歷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能不能寫點文章,讓我看看這紙上山川如何雄秀奇美啊?

  這一下真的把蘇洵難住了,他覺得滿肚子都是錦繡河山,卻不知如何將它吐到紙上,想畫畫不成,想寫寫不出,急得他滿頭是汗。

  蘇渙見狀一笑,略轉(zhuǎn)話題:三弟,你別著急。哥哥我有一件心愿,想請三弟幫助圓了。

  蘇洵忙問:什么心愿?

  我們蘇家先人原是很有一些來歷的,可自大唐以來,我們只知眉州刺史蘇味道是我們的先人,往后就語焉不詳了。從下往上推,也只知道祖父叫蘇杲、曾祖叫蘇祜。三弟既然喜歡周游,何不找些老人聊聊,再去查查別人的族譜,把我們蘇家族譜編出來呢?蘇渙慢慢說道。

  蘇洵一聽,覺得這件事做起來蠻有意思,便一口應(yīng)諾下來。眉山的程家、史家都是親戚,蘇洵一經(jīng)詢問,他們都拿出族譜和先人的往來書信,再加上眉州府里還有些陳年案卷,很快蘇洵便追根溯源,查到了唐朝刺史蘇味道的名字,可惜這位先人事跡,讓他看了臉上發(fā)燙。再往前,查到了漢代的蘇建和蘇嘉、蘇武、蘇賢三兄弟,還有先秦的蘇秦和蘇公。這時蘇洵的興趣越來越濃,為了弄明這些人的來歷,他為自己列下了長長的書單,把《史記》、《漢書》、還有更早的《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都羅列到床前案頭,讀了個通透,一直讀到二哥丁憂期滿,離家上任,這時的蘇洵已是欲罷不能,他發(fā)現(xiàn)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須發(fā)憤讀書,才能將心中所思,形諸文字這年他已二十八歲。

【古文鑒賞賞析《管仲論》】相關(guān)文章:

管仲論原文及賞析11-10

管仲論原文及賞析3篇【實用】11-10

古文鑒賞賞析《送楊少尹序》12-20

《阿房宮賦》古文鑒賞02-18

關(guān)于愛國的古文賞析10-30

《春游湖》古文賞析11-26

有關(guān)于管仲破厚葬古文的翻譯及參考答案04-28

《秋思》賞析鑒賞09-15

《燕燕》鑒賞及賞析11-11

《木瓜》鑒賞及賞析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