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螽斯》譯文及賞析
《詩經·螽 斯》譯文及賞析
【螽斯】原文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關于螽斯】
夏季型螽斯(綠色)
秋季型螽斯(土黃色有紋)
臺北故宮博物院翡翠白菜上的螽斯
中華蚱蜢,學名中華劍角蝗,有夏季型(),秋季型(土黃色有紋)。直翅目,蝗科。別名尖頭蚱蜢、括搭板(握住大腿上身上下擺動)。在中國通常叫蚱蜢。為雜食性昆蟲,寄主植物廣泛,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北至黑龍江,南部到海南,西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我國食用蚱蜢(蝗蟲)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迄今蚱蜢仍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80~100毫米,夏季為綠色(見附圖),秋季為土黃色有紋(見附圖),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后翅淡綠色。若蟲與成蟲近似。卵成塊狀。
【螽字訓詁釋義】
關于‘冬’字,甲骨文為天氣嚴寒時,乾坤兩道維系住快要低于地平線的日月,此即為孔子云‘慎終追遠’的本義,‘民德歸后’是‘冬’字的引申義。
關于‘蟲’字,甲骨文指一切動物為‘蟲’,禽為羽蟲、獸為毛蟲、昆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可見《螽斯》中的‘螽’下面的2個‘蟲’字,實指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系應該向乾坤兩卦維系日月溫暖那樣,儒家理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系靠忠信日月之明文維系,所以《論語》有云‘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代詞,代忠信)。過,則勿憚該!钟性釉唬骸拔崛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傳不習乎?”中的‘傳’字,我認為是孔子傳《詩經螽斯》的心法之‘傳’。
關于‘螽’字,《毛詩序·螽斯小序》訓‘振振兮’為‘仁厚或忠厚’被現(xiàn)代人斥責為‘非詩意’,實則是‘螽’應該訓為‘忠信’,孔子將‘忠信’羽化為‘欽明文,思安安’人文哲學的翅膀了?梢赃@樣理解《詩經螽斯》這首詩的詩旨:人這類倮蟲,怎會沒有螽斯所擁有的羽翼呢?你看‘忠信’不就相當于螽斯的一對羽翼嗎?螽斯羽的動作,不就寓意了人這類倮蟲的‘忠信’,不就是起螽斯羽的作用嗎?
至于毛亨為什么把 ‘振振兮’訓為‘仁厚或忠厚’,那是心法口傳中極為容易產生的誤傳?上У氖牵辔蛐圆辉趺吹厍疑鐣匚弧⒚桓,造成‘明明師傳如是說,偏偏無人相信’的局面。毛亨在極力為證明自己不是騙子的過程中,把《毛詩序》越描越黑,于是乎,終于弄成離真相越來越遠了,使得再聰明的后人,都無法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無法抹去《詩經》上的塵埃了。這一晃,就是2000多年,真可謂造化弄人。
以上這段文字,姑且又可算作本詩的【題解】吧。所謂“五四”時期的‘大家’,用所謂西方國家的《詩論》等理論來論證《詩經》,得出“不是‘經’,只是純粹的詩歌、民歌”的荒謬結論,這類所謂‘大家’,坊間對此歌而謠之: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
帶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有時是鳥人。
【譯文】
《螽斯》這首詩,可以演繹出‘為政之道’。不要小看這首詩,以楚音訓詁結合春秋筆法的逆解之法,可得蔚然大觀的為政之道。楚音zhèng,包括‘螽、振、中、真、貞、正、政、忠、震、終、征、證、枕、斟、珍、甄、偵、坫、鐘、衷、仲’等一百多常用字,我挑選的這些字,有些是構成政治術語的常用字,有些是構成學習術語的常用字,有些是《論語》、《周易》、《尚書》中的常用字,有的與天干地支有重大關系。最主要的是‘螽’必須首先訓詁為‘中、正’2個字器,‘斯’必須首先訓詁為‘司、嗣’ 2個字器,‘羽’ 必須首先訓詁為‘語、御’2個字器。桃之夭夭,六爻盡出。
《螽斯》這首詩,有‘可以為錯’之音,演繹出來的子詩無數(shù),總攬 ‘后卦’,‘司政之旨’如下:
司政知《尚》語,《尚》之語莘莘兮,宜爾子孫中正兮。
司政知《詩》語,《詩》之語文雅兮,宜爾子孫神圣兮。
司政知《易》語,《易》之語及吉兮,宜爾子孫哲則兮。
司政知《權輿》,《權輿》生生不息,宜爾子孫忠貞兮。
司政知《嘉魚》,良《魚》溫文爾雅兮,宜爾子孫慎聲兮。
司政知《論語》,學而時習之,春蟄三月、冬蟄三秋兮。
……
……
《螽斯》這首詩,也可以演繹出‘司《易》之道’,‘司《禮》之道’‘司‘善’執(zhí)道’等子詩,為啟示讀者,舉‘司《易》之道’為例,演繹子詩一首如下:
司《易》知《尚》語,《尚》之語莘莘兮,宜爾子孫中正兮。
司《易》知《詩》語,《詩》之語文雅兮,宜爾子孫神圣兮。
司《易》知《禮》語,《禮》之語及吉兮,宜爾子孫哲則兮。
司《易》知《射》語,《權輿》生生不息,宜爾子孫忠貞兮。
司《易》知《南》語,《南魚》溫文爾雅兮,宜爾子孫慎聲兮。
司《易》知《論語》,學而時習之,春蟄三月、冬蟄三秋兮。
子曰:悟道一以貫之(原文‘吾’可訓詁為‘悟、武、《周易》所有九五、六五之卦’、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道)。《螽斯》這首詩,演繹幾百首子詩,又有什么困難的呢?
【賞析】
《螽斯》是一首祭祀時的禮辭。詩中‘宜爾’兩字,可以說明這一點。宜的意義最初是指祭耙的活動,宜在詩經常常是與先民祭杞活動的內容相關的,本詩是寓言詩,說:在螽斯的家祭上,螽斯族長的禮辭中,有如此話語告戒子孫,要牢記“詵詵、振振、薨薨、繩繩、揖揖、蟄蟄”的話,家族才能越來越興旺?鬃咏璐嗽娫娭,勸戒執(zhí)政者應該如螽斯,做‘忠于子孫、忠于人民’好家長、好領導,這樣的政治主張,在當時是根本無法推行的.,不僅不能推行,言之不當是極可能滅九族的,故只能如此《螽斯》說來了。這是本詩的詩旨本意。
‘螽’字的甲骨文的構字法,涵義極為豐富,人文哲學涵義深刻;而螽斯這種動物,與儒家經典的《尚書》中的《前序》理論、《周易》中儒家易理、《論語》理論、《春秋》理論結合完美。比如螽斯春為綠色,秋為黃色且有觸目驚心之紋,僅這一點就說明孔子是嚴格按《易理》‘黃裳元吉,文在其中’挑選詩主體的。按如此思路,本詩的意境,已經無法用現(xiàn)代文的一首詩表述。因為本詩有五本經典為衣,而此五本書,《春秋》失傳,且《尚書》、《周易》、《論語》、《詩經》都存在重大誤解又傳播不普及。
本詩的寫作特點是:分三節(jié),每節(jié)層層推進。重來三次,共九節(jié),第一次的三節(jié)(即原文的全部三節(jié))按春季的螽斯特點訓詁通假字,切記每節(jié)必須前后按《論語》中有關理論秩序推進。第二次的三節(jié)(即原文的全部三節(jié))按秋季的螽斯特點訓詁通假字,切記每節(jié)必須前后按《論語》中有關理論秩序推進,秋的境界比春的境界要上檔次;第三次的三節(jié)(即原文的全部三節(jié))按春秋合筆,一春加一秋等于‘未央’的特點,訓詁通假字,本次的全詩意境歸于‘正樂永恒’、‘德風未央’、‘忠信禮恭’作結尾,且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韻味,可得本詩真義。
附錄:朱熹現(xiàn)代版譯詩及賞析
螽 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本篇是一首頌詩。篇中以螽斯(蚱蜢)做比,贊頌別人子孫眾多、和睦
相處的美好生活
1.螽(zhōnɡ 終)斯:或名斯螽,1種蝗蟲。一說"斯"為語詞。
2.詵(shēn 申)詵:同莘莘,眾多貌。
3.振振(zhēn 真):盛貌。
4.薨(hōnɡ 轟)薨:眾也;蛟恍稳蒹沟凝R鳴。
5.繩繩:不絕貌。
6.揖(jí 集)揖:會聚也。揖為集之假借。
7.蟄(zhí 執(zhí))蟄:和集也。
蝗蟲張翅膀,
群集低飛翔啊。
你的子孫多又多,
家族正興旺啊。
蝗蟲張翅膀,
群飛嗡嗡響啊。
你的子孫多又多,
世代綿延長啊。
蝗蟲張翅膀,
群聚擠滿堂啊。
你的子孫多又多,
和睦好歡暢啊。
【賞析】
“子孫”,是生命的延續(xù),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華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觀念,在堯舜之世已深入民心!肚f子·天地》篇有“華封人三!钡挠涊d:堯去華地巡視,守疆人對這位“圣人”充滿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壽、富、多男子”。而再三頌!耙藸栕訉O”的《螽斯》,正是先民這一觀念詩意地熱烈抒發(fā)。
關于詩旨,《毛詩序》云:“《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點出了詩的主旨,但拖了1個經學的尾巴。朱熹《詩集傳》承毛氏之說。還作了“故眾妾以螽斯之群處和集而子孫眾多比之”的發(fā)揮,沒有貫徹其“《詩》作詩讀”的主張。對此,姚際恒一并認為“附會無理”(《詩經通論》);方玉潤進而指出:詩人措詞“僅借螽斯為比,未嘗顯頌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讀者細詠詩詞,當能得諸言外”(《詩經原始》)。確實不可泥求經傳,而應就詩論詩。
體會意象,細味詩語,先民頌祝多子多孫的詩旨,顯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飛蝗產卵孵化的若蟲極多,年生兩代或三代,真可謂是宜子的動物。詩篇正以此作比,寄興于物,即物寓情;“子孫眾多,言若螽斯”,即此之謂。就詩語而言,“宜爾子孫”的“宜”,有“多”的含義;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說:“古文宜作■(上宀中多下一),竊謂宜從多聲,即有多義。‘宜爾子孫’,猶云多爾子孫也!倍M疊詞,除“薨薨”外,均有形容群聚眾多之意。易辭復唱,用墨如潑,正因心愿強烈。就詩篇編排而言,前篇《樛木》祝賀新婚幸福,此篇繼而祈頌多生貴子,不僅順理成章,或恐正是編者苦心所系。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前兩句描寫,后兩句頌祝。而疊詞疊句的疊唱形式。是這首詩藝術表現(xiàn)上最鮮明的特色。如果說,“宜爾子孫”的三致其辭,使詩旨顯豁明朗;那么,六組疊詞的巧妙運用,則使全篇韻味無窮。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曰:“詩只平說,難六字煉得甚新!薄对娊洝愤\用疊詞頗為尋常,而《螽斯》的獨特魅力在于:六組疊詞,錘煉整齊,隔句聯(lián)用,音韻鏗鏘,造成了節(jié)短韻長的審美效果。同時,詩章結構并列,六詞意有差別,又形成了詩意的層遞:首章側重多子興旺;次章側重世代昌盛;末章側重聚集歡樂。由此看來,方氏的評語似可改為:詩雖平說,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煉得甚新,詩意表達圓足。另外,在朱熹《詩集傳》中,《螽斯》是比體首篇,故用以釋比。其實,通篇圍繞“螽斯”著筆,卻一語雙關,即物即情,物情兩忘,渾然一體。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說是《詩經》中不多見的象征性意象。
【《詩經·螽斯》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螽斯》的譯文及賞析07-31
詩經的譯文賞析02-20
詩經《蒹葭》譯文及賞析01-30
國風詩經名句賞析及譯文05-24
詩經《葛生》譯文及賞析07-07
螽斯原文及賞析07-24
詩經《南山有臺》譯文及賞析12-06
詩經·小雅·伐木篇及譯文賞析05-24
信南山人詩經賞析與譯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