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李白寫的渡荊門送別賞析鑒賞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創(chuàng)作的律詩。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李白寫的渡荊門送別賞析鑒賞。
《渡荊門送別》賞析鑒賞
作者:李白
渡遠荊門①外,來從楚國②游。
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③。
仍憐④故鄉(xiāng)水⑤,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賞析品鑒】
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游。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吧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边@一對句是在平視的鏡頭中分寫山和水,它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恬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寫出了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隨…‘盡”“入”“流”四個動詞不僅寫得非常自然清新,而且貼切人微。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寫完山勢與流水,詩人又以移步換景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霸孪嘛w天鏡,云生結海樓。”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嶺的三峽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夏水襄睦,江面水流湍急洶涌,那就很難有機會看到“月下飛天鏡”的水中影像,在隱天蔽日的三峽空間,也無從望見“云生結海樓”的奇景。這一聯(lián)以水中月明如圓鏡襯托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頷頸兩聯(lián),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李白在欣賞荊門一帶風光的時候,面對那流經(jīng)故鄉(xiāng)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鄉(xiāng)之情!叭詰z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恬,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他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深切。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zhèn)ィ胂窆妍。“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猶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yōu)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么,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和水流的景色,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渡荊門送別》歷史背景簡介: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這在學術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開元十二年(724),二說作于開元十三年(725),三說作于開元十四年(726)。根據(jù)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開元十二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xiāng),發(fā)清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薄_@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渡荊門送別》字詞解釋】
、偾G門:即荊門山,位于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扛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②楚國:古楚國之地,泛指令湖北、湖南一帶。
③海樓:現(xiàn)在所說的海市蜃樓。
、軕z;愛。
⑤故鄉(xiāng)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
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仿佛流進廣闊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云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
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xiāng)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寫的渡荊門送別賞析鑒賞】相關文章:
渡荊門送別翻譯及賞析12-31
渡荊門送別原文及賞析02-22
《渡荊門送別》原文及賞析07-25
《渡荊門送別》原文及賞析05-13
渡荊門送別原文及賞析02-25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1-10
《渡荊門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1-30
渡荊門送別優(yōu)秀原文、翻譯及賞析08-03
渡荊門送別作文11-27
《渡荊門送別》教學反思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