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諶氏文化歷史》編研工作會議的發(fā)言稿
XX年7月xx會議提出在2016年清明前出版發(fā)行《中華諶氏文化歷史》一書的時候,我心里直打結:凡事欲速則不達。許多研究課題,要三年、五年乃至更長時間才能出成果,《中華諶氏文化歷史》這么重要的文史系統工程,目前可供利用的歷史文獻寡缺,深藏民間的文史資料尚待發(fā)掘,歷史遺留的迷霧有待撥開,人員、資金看來也不足,……這些無不制約著這部傳世之作要在20個月內誕生的可行性。
從手頭擁有的各地族譜中得知,自唐干援公創(chuàng)修家譜起,宋、元、明、清和民國均有續(xù)修,可惜干援公創(chuàng)修的家譜以及宋、元時期的.老譜已經無法覓到。明、清和民國時期的族譜在遠祖淵源的論述上,有著多種不同說法,各執(zhí)其辭,世系相差九代人。這使我們無比困惑。
XX年9月21日,《<中華諶氏文化歷史>研究項目書》公布了,大家積極行動起來了,我如期提交了第一章編寫計劃(草案),編輯部基本認可,同時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議,考慮再三,我堅持己見。
這次會議,我們將圍繞所面臨的問題,展開認真的研討。為此,除了這份發(fā)言稿外,我還就遠祖淵源和世系對接問題,提交論文一篇(另發(fā))。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
中華諶氏文化,是中華諶氏的根,是中華諶氏的魂;
中華諶氏文化歷史,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諶氏家族文明產生、延綿和發(fā)展的寫照。這篇華章,從諶鼎揭開了序幕。我們感謝諶洪池先生、諶倫銓先生和諶志文先生為解讀諶鼎銘文所做的卓有成效的貢獻!
為了穩(wěn)扎穩(wěn)打,我建議適當推遲出版發(fā)行時間。例如推遲到2018年,如何?同時,我再次把自己的三點意見在這里說一遍,請家族高賢教正:
一、完善架構
要完成《中華諶氏文化歷史》這項偉大工程,必須健全組織架構,已經成立的編委會應當增員,使之更具代表性和廣泛性。為此,各地要選出或推薦至少一位德才兼?zhèn)湔哌M入編委會中。建議編委會下設若干個專業(yè)部門:
、傩麄鞑浚撠熮k好《諶族網》、《中華諶氏網》和管理好諶氏qq群,利用網絡平臺,廣泛宣傳已經啟動的《中華諶氏文化歷史》這項課題,使海內外族人都知道這一盛事,給予支持,獻計獻策,共襄大業(yè)。
、诰庉嫴,負責統籌全局,擬定綱目,挑選各章節(jié)編寫人員,并視進展情況對綱目及編寫人員進行調整;指導各編寫組起草和修改文稿,最后審定。
、畚氖凡浚撠熓占瘹v史文獻,復制、篩選、分類、編目和存查。
④財務部,負責募集資金、制訂財務管理制度和精打細算利用好募集到的資金,做到賬冊公開,請族人監(jiān)督。
、萋摻j辦,它是編委會的常設機構,負責將編委會的決定與宣傳部、編寫人員及各地聯絡員溝通,收發(fā)文件,上傳下達;負責協調各部門工作的開展;負責與各地的聯系,收集各地報送的資料,轉文史部或編輯部;負責編輯部審定后的文稿的校對、編排、付印、出版和發(fā)行工作。
二、科學辨證
歷代流傳至今的族譜,是編寫《中華諶氏文化歷史》的根基。先祖?zhèn)冏裱八堰z文,諮軼事;辨宗支,定昭穆;考異同,正偽舛”的原則,為我們做出了垂范。不過,也存在著世遠族疏而難考,或因譜亡失記而名諱相犯,或因居遙難詢而姑仍其舊,或因信以傳信、疑以傳疑而瑕瑜互見,或因遷徙、分派、改姓而留下諸多謎團,有待我們去辯證。余嘉錫先生著《四庫提要辨證》,訂正官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訛誤,為世人做出了榜樣?茖W的辯證,一是博采,極大可能地擁有資料;二是慎采,選擇性地采納經得起推敲的史料。對于前人留下來的文獻,我們要認真考證,有偏糾偏、有錯必改,正本清源,把真正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史料收入《中華諶氏文化歷史》。
三、籌集資金
《中華諶氏文化歷史》這項課題需要查閱大量歷史文獻,對于可供佐證的資料要復制,繼而整理、分類和編目,以供利用;還有文稿的撰寫、編輯、校對、印刷和發(fā)行,都需要資金開路。因此,建議在《諶族網》、《中華諶氏網》和qq群發(fā)動有經濟實力的企業(yè)家?guī)ь^認捐。對于慷慨解囊的企業(yè)家,要英名載冊,萬古留存。
我們通過對自己心中的道德之理的實踐,成就自己、教化和造福后人,達至中庸和諧,“贊萬物之化育”。這就是我們處世為人的意義之所在。
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編撰《中華諶氏文化歷史》是榮耀祖宗、光照千秋之舉,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時值中華盛世,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華諶氏文化歷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的組成部分。讓我們攜起手來,緊密團結,分工合作,認真負責,為編撰好《中華諶氏文化歷史》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燦爛輝煌的中國夢添上諶氏文化的艷麗色彩。
這次編研工作會,適逢凌碧公祠重光慶典,雙喜臨門,特填沁園春以表寸心。
沁園春·龍?zhí)峨p喜
甲午冬月,溆浦龍?zhí),橫板橋鄉(xiāng)。
看鄜梁積雪,玉峰冬梅;木鰲飛瀑,營盤滄桑。
烏峰路上,車來人往,問君為何樂洋洋?
君不見,今凌碧公祠,喜慶重光。
諶鼎歷史悠長,引專家學者聚一堂。
論編撰巨著,承前啟后;祖宗恩德,百世流芳。
稟日月精,鍾山川秀,一代更比一代強。
香火旺,佑中華諶氏,萬年榮昌。
謝謝大家!
【《中華諶氏文化歷史》編研工作會議的發(fā)言稿】相關文章:
歷史我們的中華文化練習題03-01
劉氏的歷史起源介紹03-23
初一歷史《中華文化的勃興》教學設計11-27
中華茶文化07-28
中華茶文化07-11
初中歷史中華文化的勃興練習題03-12
中華茶文化介紹01-22
云南文化歷史介紹04-04
歷史文化常識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