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嵩山作》的全詩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歸嵩山作》的全詩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句】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出處】
唐·王維《歸嵩山作》。
【翻譯】
流水似有情意歡迎我歸來呵,投林的暮鳥陪伴我一道回還。
【賞析】
運用擬人化手法,將“流水”、“暮 禽”賦于人的感情: 清清的流水好象故意一去不復,汩汩東流。傍晚的 禽鳥相互飛回叢林棲息。它們好象與詩人一同結伴而歸。表面言“水”、 “禽”有情,實則寫自己有情。借“流水東去”不返,暗示自己歸隱的 決心; “暮禽”倦而知歸巢,隱示自己辭官的原因是對現實政治的失望 和厭倦。詩句景中寓情,意在言外。
注: 如有意,好象故意似的。
【全詩】
《歸嵩山作》
[唐]·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注釋
嵩山:五岳之一,稱中岳,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當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帶:圍繞,映帶。薄:草木叢生之地,草木交錯曰薄。
去:行走。閑閑:從容自得的樣子。
暮禽:傍晚的鳥兒。禽:一作“云”。相與: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縣,屢有興廢,荒城當為廢縣。臨:當著。古渡:指古時的渡口遺址。
迢遞:遙遠的樣子。遞:形容遙遠。嵩高:嵩山別稱嵩高山。
且:將要。閉關:佛家閉門靜修。這里有閉戶不與人來往之意。閉:一作“掩”。
【鑒賞】
首詩作于開元二十二年 (734) 秋,寫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
首聯(lián)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寫歸隱出發(fā)時的情景!扒宕ā保迩宓牧魉; 清清的流水圍繞著草木叢生之地。這是寫所見之景!败囻R去閑閑”,這是詩人寫自己的車馬悠閑自得地行走在路上。車馬本無心,何來 “閑閑” 之感?這正是王國維所謂“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脫離了官場是非,詩人感覺就像清川一樣自由,像車馬一樣悠閑。
頷聯(lián)繼續(xù)寫景,仍是托物寄情,寫自己歸隱之情如流水歸海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這句似化用陶淵明 《飲酒》 其五中名句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化用得不著痕跡!澳呵荨 二字也包含著“鳥倦飛而知還” 之意,暗示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實、對仕途的失望與厭倦。
頸聯(lián)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王維非常善于選擇適于表現自身心境的景物,并加以組合。四個景物,城是荒廢多日的,渡口是許久以前的,陽光是夕陽西下,已近黃昏,連眼前的山景都是秋景,草木凋零。四個景物組合在一起反反復復地都在說一個詞——蕭索。這兩句詩是寓情于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不知想到了什么,隱隱地詩人的心緒又開始低落下來。
末聯(lián)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寫詩人遠遠地來到嵩山下安家落戶,決心歸隱謝客。“迢遞” 二字,暗示歸隱之高潔和詩人從此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而 “閉關” 二字不僅指關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這句在敘事寫景中仍在表達歸隱后的心情,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此時的心情又轉向沖淡平和。
全詩前四句寫歸山途中所見風景,情調閑適; 后四句通過對荒城古渡、秋山落日蕭索景象的刻畫,表現出詩人歸隱后的落寞心情,景與情契合交融,字里行間隱約地顯示了作者心緒的細微變化: 由閑適自得,到落寞凄清,然后又轉向平和恬靜。
《歸嵩山作》評析
此詩通過描寫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見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恬靜淡泊的閑適心情。首聯(lián)寫歸隱出發(fā)時的情景;頷聯(lián)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lián)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尾聯(lián)寫山之高,點明作者的歸隱地點和歸隱宗旨。全詩質樸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間兩聯(lián),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濃郁,詩人隨意寫來,不見斧鑿之跡,卻得精巧蘊藉之妙。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笔茁(lián)描寫歸隱出發(fā)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huán)繞著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這里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態(tài),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fā)時一種安詳閑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fā)展而來。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
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傲魉本浔扔饕蝗ゲ环档囊馑,表示自己歸隱的堅決態(tài)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厭倦。所以此聯(lián)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边@一聯(lián)運用的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具有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fā)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薄疤鲞f”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皻w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點出題目中的“歸”字。“閉關”,不僅指關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后句寫歸隱后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領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摸到作者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隱既有閑適自得,積極向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闭莱隽诉@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歸嵩山作》創(chuàng)作背景
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東都洛陽,所以王維從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貶所返回后,在洛陽附近的嵩山也有隱居之所。這首詩就是他從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時所作的。
《歸嵩山作》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歸嵩山作》的全詩及賞析】相關文章:
歸嵩山作全詩、意思及賞析_唐代王維08-18
歸嵩山作翻譯及賞析06-20
王維《歸嵩山作》賞析06-29
歸嵩山作賞析翻譯06-20
歸嵩山作原文賞析06-23
歸嵩山作原文及賞析08-27
《歸嵩山作》原文翻譯賞析作者介紹06-21
《歲暮歸南山》全詩賞析06-29
《薊中作》的全詩賞析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