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賞析
八聲甘州賞析1
八聲甘州
辛卯歲,沈堯道同余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并寄趙學舟。
別本堯道作秋江、趙學初作曾心傳記玉關、踏雪事清游。
寒氣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
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
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
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簡析】
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老友勺別重逢,旋又離去,贈上的難道僅僅是一枝蘆花嗎?它實在是我的一片心呀!零落的難道僅僅是蘆絮,是秋色嗎?它實在是我們比秋色更濃重更花茫的故國之思呀!朋友,還記得前年聯袂北游,踏雪冒寒 、古道走馬的情景嗎?可是除更增亡國沉痛,竟了字不能寫出……如今你這一走,留給我的是加倍索寞。登樓排遣嗎?又怕見那夕陽,它更使我憶起夕陽一般沉淪的故國……
八聲甘州賞析2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代: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闌 一作:欄)
賞析
此詞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皾u”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tài)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痹~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盁o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于詞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罢`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結句篇末點題!耙嘘@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fā);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xiāng)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全詞景中有情,情中帶景。上片于壯麗的秋景之中含有凄涼傷感之柔情,下片于纏綿的離情中帶有傷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輝映。上片寫觀景,雖未點明登樓而登樓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欄桿處”再點登樓,起到了首尾呼應作用。筆法之高妙,于此可見,作者不愧為慢詞的奠基人。
八聲甘州賞析3
《八聲甘州》
張炎
辛卯歲,
沈堯道同余北歸,
各處杭、越。
逾歲,
堯道來問寂寞,
語笑數日,
又復別去,
賦此曲,
并寄趙學舟。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
寒氣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
長河飲馬,
此意悠悠。
短夢依然江表,
老淚灑西州。
一字無題處,
落葉都愁。
載取白云歸去,
問誰留楚佩,
弄影中洲?
折蘆花贈遠,
零落一身秋。
向尋常野橋流水,
待招來不是舊沙鷗。
空懷感,
有斜陽處,
卻怕登樓。
賞析:
本詞為追念北游,寄懷老友之作。全篇一氣旋轉,哀緒紛來,聲調激越,情感卻又纏綿悱惻。詞寫北游歸來的失意惆悵,和獨處別友的離愁,反映遺民對故國淪喪的隱痛。篇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蒼蒼茫茫的北地長卷,正冰封雪飄之時,兩位老友卻冒雪出游,飲馬長河。由“記”字領起五句,追憶北行情景和心態(tài)。踏雪冒寒,匹馬勞頓,嚴寒凍裂貂裘,心神恍惚不定。見出北行心懷惴惴,迫不得已!岸虊簟彼木洌D為歸來情懷的陳述。燕都寫經,儼然噩夢一場,身歸江南,淚灑故土。欲傾苦恨,觸目牢愁,無從下筆。足見遺民失國,北去南來,俱無佳致。下片寫獨處念舊懷友之情。友人來訪,又復歸臥白云!皢栒l”二句,化用《九歌》捐玦、遺佩掌故,寫惜別情!罢厶J”點化“折梅寄遠”故實,寓留別意。一就行者言,一就居者說。向野橋招沙鷗,喻知己難得,反襯一筆,愈見故交情深。末以“怕登樓”收結,無限失國隱恨、思鄉(xiāng)懷友之情,曲折宣出,最耐體味。本詞將摯友聚散之情與家國興亡之痛一并打入,詞情起落有致,令人悲慨不盡。
八聲甘州賞析4
《八聲甘州》作品簡介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抒寫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繪了雨后清秋的傍晚,關河冷落夕陽斜照的凄涼之景;下片抒寫詞人久客他鄉(xiāng)急切思念歸家之情。全詞語淺而情深,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寫出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典型感受,從而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
《八聲甘州》原文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⑴。漸霜風凄緊⑵,關河冷落,殘照當樓⑶。是處紅衰翠減⑷,苒苒物華休⑸。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⑹,歸思難收⑺。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⑻。想佳人⑼妝樓颙望,誤幾回⑽、天際識歸舟。爭知我⑾,倚欄桿處,正恁凝愁⑿!
《八聲甘州》注釋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眼前的景象。瀟瀟暮雨在遼闊江天飄灑,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涼。瀟瀟,下雨聲。一說雨勢急驟的樣子。一作“蕭蕭”,義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 霜風:指秋風。
凄緊:凄涼緊迫。
關河:關塞與河流,此指山河。
、菤堈眨郝淙沼喙。當,對。
、仁翘帲旱教帯
紅衰翠減:指花葉凋零。
紅,代指花。
翠,代指綠葉。此句為借代用法。
⑸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時光消逝,漸漸(過去)的意思。
物華:美好的景物。
休:這里是衰殘的意思。
、拭戾悖╩iao3):遠貌,渺茫遙遠。一作“渺渺”,義同。
、藲w思(舊讀:sì,做心緒愁思講):渴望回家團聚的心思。
⑻淹留:長期停留。
、图讶耍好琅。古詩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懷念的對象。
颙(yóng)望:抬頭凝望。颙,一作“長”。
、握`幾回: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只當作心上人的歸舟。語意出溫庭鈞《望江南》詞:“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天際,指目力所能達到的極遠之處。
、蠣帲▃ěn):怎。處:這里表示時間。
“倚欄桿處”即“倚欄桿時”。
、许ィ╪èn):如此。
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專注不已。
《八聲甘州》原文翻譯
佇立江邊面對著瀟瀟暮雨,暮雨仿佛在洗滌清冷的殘秋。漸漸地雨散云收秋風逐漸緊,山河冷落落日余暉映照江樓。滿目的凄涼到處是花殘葉凋,那些美好的景色都已經歇休。只有長江水默默地向東流淌。
其實我實在不忍心登高眺望,想到故鄉(xiāng)遙遠不可及之處,一顆歸鄉(xiāng)的心迫切難以自抑。嘆息這幾年來四處奔波流浪,究竟是什么苦苦到處滯留?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邊畫樓,眺望我的歸舟誤認一舟一舟?你可知道我正在倚高樓眺望,心中充滿了思念家鄉(xiāng)的憂愁苦悶?
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其天性浪漫,極具音樂天賦,適逢北宋安定統(tǒng)一,城市繁華,開封歌樓妓館林林總總,被流行歌曲吸引,樂與伶工、歌妓為伍。初入仕,竟因譜寫俗曲歌詞,遭致當權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跡天涯,用詞抒寫羈旅之志和懷才不遇的痛苦憤懣!栋寺暩手荨芳创祟愒~的代表作。被蘇軾稱贊其佳句為“不減唐人高處”。
《八聲甘州》賞析
詞中表達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時分,感嘆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這種他鄉(xiāng)做客嘆老悲秋的主題,在封建時代文人中帶有普遍意義。但作者在具體抒情上,具有特色。
詞的上片寫作者登高臨遠,景物描寫中融注著悲涼之感。一開頭,總寫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頭兩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對”字作領字,勾畫出詞人正面對著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跋础弊稚鷦诱媲,潛透出一種情心。“瀟”和“灑”字,用來形容暮雨,仿佛使人聽到了雨聲,看到了雨的動態(tài)。接著寫高處景象,連用三個排句:“漸霜風凄慘,關何冷落,殘照妝樓!边M一步烘托凄涼、蕭索的氣氛,連一向鄙視柳詞的蘇軾也贊嘆“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趙令疇《侯鯖錄》)。所謂“不減唐人高處”,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壯闊大;凄冷的寒風和著瀟瀟暮雨緊相吹來,關山江河都冷落了,殘日的余輝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樓,所寫的每一個景色里,都滲透著作者深沉的感情。這三句由“漸”字領起。雨后傍晚的江邊,寒風漸冷漸急,身上的感覺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涼!瓣P河”星是冷落的,詞人所在地也被殘陽籠罩,同樣是冷落的,景色蒼茫遼闊,境界高遠雄渾,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涼圖景,也滲透進了天涯游客的憂郁傷感。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這兩句寫低處所見,到處花落葉敗,萬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這既是景物描寫,也是心情抒發(fā),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變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許多感觸,何況又是他鄉(xiāng)做客之人。作者卻沒明說人的感觸,而只用“長江無語東流”來暗示出來。詞人認為“無語”便是無情!拔┯小倍职凳尽凹t衰翠減”的花木不是無語無情的,登高臨遠的旅人當然更不是無語無情的,只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對長江水的指責無理而有情。在無語東流的長江水中,寄托了韶華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寫景為主,但景中有情,從高到低,由遠及近,層層鋪敘,把大自然的濃郁秋氣與內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暢而又興象超遠。
詞的下片由景轉入情,由寫景轉入抒情。寫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換頭處即景抒情,表達想念故鄉(xiāng)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鄉(xiāng)思的矛盾心理。從上片寫到的景色看,詞人本來是在登高臨遠,而下片則用“不忍登高臨遠”一句,“不忍”二字領起,在文章方面是轉折翻騰,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臨遠是為了看看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太遠是望而不見,看到的則更是引起相思的凄涼景物,自然使人產生不忍的感情!巴枢l(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實際上這是全詞中心。“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边@兩句向自己發(fā)問,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回顧自己落魄江湖,四處漂泊的經歷。捫心問聲究竟是為了什么原因。問中帶恨,發(fā)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難歸的深切的悲哀。有問無答,因為詩人不愿說出來,顯得很含蘊。一個“嘆”字所傳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緒,和回顧茫然的神態(tài),準確而又傳神。“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又從對方寫來,與自己倚樓凝望對照,進一步寫出兩地想念之苦,并與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應。雖說是自己思鄉(xiāng),這里卻設想著故鄉(xiāng)家人正盼望自己歸來。佳人懷念自己,處于想象。本來是虛寫,但詞人卻用“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這樣的細節(jié)來表達懷念之情。仿佛實有其事,見人映己,運虛于實,情思更為悱側動人。結尾再由對方回到自己,說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會埋怨自己不想家,卻不知道“倚闌”遠望之時的愁苦!耙嘘@”、“凝愁”本是實情,但卻從對方設想用“爭知我”領起,化實為虛,顯得十分空靈,感情如此曲折,文筆如此變化,實在難得。結尾與開頭相呼應,理所當然地讓人認為一切景象都是“倚闌”所見,一切歸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動地表現了思鄉(xiāng)之苦和懷人之情。
全詞一層深一層,一步接一步,以鋪張揚厲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現了登樓憑欄,望鄉(xiāng)思親的羈旅之情。通篇結構嚴密,迭宕開闔,呼應靈活,首尾照應,很能體現柳永詞的藝術特色。
名家評論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七:東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苏Z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詞有與古詩同妙者:“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姜夔《惜紅衣》)即霸岸(王粲《七哀詩》)之興也!瓣P河冷落,殘照當樓”,即勅勒之歌也。
鄭文焯《與人論詞遺札》:柳詞本以柔婉見長,此詞卻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
梁令嫻《藝蘅館詞選》乙卷:家大人(梁啟超)云:“飛卿詞:‘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此詞境頗似之。”
《八聲甘州》作者介紹
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屬福建)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于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發(fā)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fā)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八聲甘州賞析5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它年、東還海道,愿謝公①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注】①謝公:即謝安,東晉名士、宰相,早年曾隱居東山。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東山再起后,時時不忘歸隱,但終究還是病逝于西州門。羊曇素為謝所重,謝死后,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覺而大哭而去。
11.“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一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請分析其表達作用。(5分)
12.請簡要概括詞的下片蘊含了詞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
參考答案:
11、擬人。(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象變化快的特點,(2分)表現了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和對友人的不舍之情。(2分)或:比喻。(1分)以潮漲潮落比喻人世的聚散離合,(2分)表現了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和對友人的不舍之情。(2分)
12、表達了對與參寥子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及對二人友情的珍惜;(2分)表達了離別之際對參寥子的勸慰和自我寬慰之情;(2分)還表達了自己歸隱超脫的志向。(2分)
賞析:詞的上片起勢不凡,以錢塘江喻人世的聚散離合,充分表現了詞人的豪情。首二句表面上是寫錢塘江潮水一漲一落,但一說“有情”,一說“無情”,此“無情”,不是指自然之風本乃無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風,卻絕情地送潮歸去,毫不依戀。所以,“有情卷潮來”和“無情送潮歸”,并列之中卻以后者為主,這就突出了此詞抒寫離情的特定場景。下面三句實為一個領字句,以“問”字領起。西興,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皫锥刃睍煛,即多少次看到殘陽落照中的錢塘潮呵!這里指與參寥多次同觀潮景,頗堪紀念。“斜暉”,一則承上“潮歸”,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時分,二則此景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往往是與離情結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發(fā)問的形式,寫出天上陽光的無情。地下潮水無情而歸,天上夕陽無情而下,這是以天地和自然萬物的無情,襯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謂面對社會人生的無情,不必替古人傷心,也不必為現實憂慮,必須超凡脫俗,“白首忘機”,泯滅機心,無意功名,達到達觀超曠、淡泊寧靜的心境。這幾句,帶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強烈的哲理色彩,讀來令人感慨。
從上片寫錢塘江景,到下片寫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記述他與參寥在杭的游賞活動。
“算詩人”兩句:先寫與參寥的相知之深。參寥詩名甚著,蘇軾稱贊他詩句清絕,可與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詩,戲以此贈》云“底事東山窈窕娘,不將幽夢囑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風上下狂”,妙趣橫生,傳誦一時。他與蘇軾肝膽相照,友誼甚篤。早在蘇軾任徐州知州時,他專程從余杭前去拜訪;蘇軾被貶黃州時,他不遠二千里,至黃與蘇軾游從;此次蘇軾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在以后蘇軾南遷嶺海時,他還打算往訪,蘇軾去信力加勸阻才罷。這就難怪蘇軾算來算去,像自己和參寥那樣親密無間、榮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見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歸隱佳侶,轉接下文。
結尾幾句:表現了詞人超然物外、歸隱山水的志趣,進一步抒寫二人的友情。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東山再起后,時時不忘歸隱,但終究還是病逝于西州門。羊曇素為謝所重,謝死后,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覺而大哭而去。詞人借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會象謝安一樣雅志相違,使老友慟哭于西州門下。
八聲甘州賞析6
壽陽樓八公山作
葉夢得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fā),戈戟云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漫云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
壽陽,古稱壽春,公元前241年楚國國都郢城為秦兵攻陷,曾東逃遷都于此,故詞人懷古,稱之為故都;東晉改名壽陽,即今安徽壽縣。八公山,在壽陽城北,淮河的支脈淝水流經其下。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就在這里進行。公元383年,前秦苻堅(氐族)親領步騎80余萬“南征”,企圖一舉滅亡東晉。謝安命其弟謝石、侄子謝玄率兵與苻堅決戰(zhàn)于淝水,擊潰前秦號稱百萬之眾的軍隊。
葉夢得隨高宗南渡,系主戰(zhàn)派人物之一。紹興初,起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并壽春等六州宣撫使。離朝出任地方長官,對朝廷內的主和派頗為不滿,但卻無力改變,內心感到壓抑。至壽陽登臨八公山吊古,一方面仰慕當年謝石、謝玄在前線指揮作戰(zhàn),得到朝廷謝安等人的有力支持;另一面又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國事勞心勞力,也不過“空成今古”,更何況謝安晚年就已經受到國君的冷落,自己又何必為往事而悲愴,以此來排遣心頭的煩惱。但煩惱是排遣不掉的,所以結末又有“可堪歲晚,獨聽桓箏”的凄涼寂寞和不滿之情的傾吐。
上片開頭寫壽陽城,曾經是古代的國都,城邊江岸生長雜亂的野草,迷茫一片;望淮河的'支脈淝水,依然象當年一樣環(huán)繞孤城壽陽滾流不息。這是淝水之戰(zhàn)的地理位置,而今詞人登臨于此,縱然風景依舊,卻已經人事全非。以下一個“想”字,貫穿七句,“想”的都是淝水之戰(zhàn)的情景!盀跻履晟佟保纲F族子弟謝石、謝玄等人,他們直接指揮淝水之戰(zhàn),打敗異族侵略者;烏衣,即烏衣巷,晉代王謝貴族居住的地方!爸ヌm秀發(fā)”,形容年輕有為的子弟正茁壯成長,英氣勃發(fā),這是渲染“烏衣年少”、謝家子弟的才情!妒勒f新語》記載謝玄的話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戈戟云橫”,武器象陣云一般縱橫陳列,明寫晉軍軍容和聲威,暗寫“烏衣年少”的心胸和韜略,又活用《世說新語》典,該書記載:“見鐘士季如觀武庫,但睹戈戟!币韵抡f“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都是指符堅的軍隊沸沸揚揚,不可一世;而“烏衣年少”卻從容沉著,只是“坐看”而已,可見其膽略過人!稗D盼東流水,一顧功成”,更寫出了謝家子弟的軍事才能,他們指揮戰(zhàn)爭,以少勝多,迅捷克敵,一舉成功,那是怎樣的神采和氣概!
上片于山城回想當年開展淝水之戰(zhàn)的情景,歷歷如在目前。下片抒情,寫自己的感想。
換頭三句說,往事近千年,那時敗逃的異族侵略軍,驚恐萬狀,以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而今同樣一個八公山,還有同樣的斷崖和草木,遙遙地簇擁,顯得崢嶸可怖。這是呼應上片開頭三句,說山河依舊,為下文抒寫“英雄不再,朝中無人”作反襯,且從對歷史的描寫,引向對現實的感喟!奥茲掏,無處問豪英。”云濤吞吐,氣壯山河,也徒然無補,因為已經沒有地方能夠找到謝家子弟那樣的英雄豪杰來詢問抗敵作戰(zhàn)的對策了。這分明是說“朝中無人”了,也是詞人吊古感懷的“情結”所在!靶艅谏彼木湔f,歷史上的英豪,為國事勞心勞力,到頭來空成今古之談;可笑我啊,又何必為往事而思念、悲愴?這是為排遣苦惱而退一步著想,也是為下文進一步抒寫詞人的孤獨感和寂寞感作鋪墊。“東山老”,指謝安,因為謝氏曾隱居東山,出山后支持和指揮淝水之戰(zhàn),堅決抗擊前秦的進攻;但同時也暗喻作者自己,夢得詞多以謝安自況。據《晉書·桓伊傳》載,謝安晚年被晉孝武帝疏遠。謝安陪孝武帝飲酒,桓伊彈箏助興,唱《怨歌行》:“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毙⑽涞勐勚跤欣⑸Uf的是謝安與孝武帝同聽桓伊彈箏,可是本詞結尾卻寫作:“可堪歲晚,獨聽桓箏?”受到國君疏遠冷落的孤獨寂寞心情,遠遠超出謝安當年的遭遇,可見這里說的“東山老”,既指謝安,又是作者自喻,活用典故,抒己之情。愛國者的熱情往往受到執(zhí)政者的冷落和扼殺,這是歷史的悲劇,更是當時的政治悲劇,作者的感慨是很深的。
八聲甘州賞析7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宋代:葉夢得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fā),戈戟云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漫云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譯文
淮河環(huán)繞著楚都壽春孤城,野草叢生,河岸迷蒙。當年南朝謝家子弟,意氣風發(fā),統(tǒng)領數萬精兵。以逸待勞痛擊前秦軍,苻堅百萬雄師如受驚的巨鯨,在淝水中潰奔。轉眼間,建立起大功。
時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當年,簇擁著險峻的巒峰。而今山頭云濤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無跡蹤。勞累終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尚ξ业豕艂窈伪靥嗲椤@惜謝安晚年,遭疏遠,不受重用。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注釋
1、壽陽樓:指壽春(今安徽壽縣)的城樓,東晉改名壽陽。八公山在壽縣北,淝水經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東晉謝安、謝玄以八萬精兵大敗苻堅八十萬眾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寫此詞時,汴京已殘破,所以用“故”。
3、長淮:淮河。當時宋、金以淮河為界。
4、孤城:指壽陽城。
5、烏衣:烏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東南,是晉代王、謝等名門貴族之地。
6、年少:指謝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戰(zhàn)中表現出色的年輕將領。
7、芝蘭秀發(fā):源于《世說新語》中謝玄的話:“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北扔髂贻p有為的子弟。
8、戈戟云橫:一語雙關,明喻晉軍的武器像陣云一樣橫列開去,暗用《世說新語》中”見鐘士季(會)如觀武庫,但睹戈戟”的典故,贊譽謝安等足智多謀,滿腹韜略。
9、奔鯨:奔逃的鯨魚,這里形容苻堅兵潰如鯨鯢之竄逃。
10、轉盼:轉眼之間。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稌x書·苻堅載記》:“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12、崢嶸:形容山勢險峻。
13、勞生:碌碌的人生。
14、愴:傷感。
15、遺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賦》:“遺情想象!崩钌谱ⅲ骸八寂f故而想象。”
16、東山老:指謝安,他曾隱居東山。
17、恒箏:桓伊善彈箏。曾撫箏而歌《怨歌》,以諷諫晉孝武帝猜忌謝安,不予重用。謝安聽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見《晉書·桓伊傳》。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賞析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寫登山所見。詞人眼中,有環(huán)繞“孤城”的“長淮”逝水,以及岸邊的迷離衰草!肮识肌迸c“依然”,表現出一種時空變換的滄桑感!懊浴迸c“孤”二字,則渲染了一種迷蒙、蒼茫的歷史厚重感,營造出懷古的感情基調。
“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fā),戈戟云橫”,用一個“想”字,引出對歷史往事的回憶。當時謝安推薦自己的弟弟謝石和侄兒謝玄率軍出戰(zhàn),因謝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門聚居的烏衣巷,而稱謝家子弟為“烏衣年少”!爸ヌm秀發(fā)”是作者贊揚他們少年有作為。“戈戟云橫”表面寫東晉軍隊武器齊整,兵容肅穆,實則暗指少年將領們帶兵的魄力和謀略。
“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坐看”一詞,頗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氣概。當時,前秦皇帝因擁兵百萬,曾說過“以吾之眾旅,投鞭子江,足斷其流”的話,態(tài)度驕狂。因此詞人此處稱之為“驕兵”。“沸浪駭奔鯨”描寫苻堅的軍隊倉惶逃竄的景象,十分形象。
“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轉盼”和“一顧”承接上句“坐看”,突出謝石、謝玄的才能和他們少年豪杰的風采,同時也表現出勝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扒лd”接續(xù)“功成”,“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這些千年之后依然故在的景物,仿佛在向詞人昭示往日的“崢嶸”,但是“漫云濤吞吐,無處問豪英”,如今空有河山,豪杰卻無處可尋了。感慨中隱約可見詞人對當朝無人的失望。
葉夢得是南宋朝廷中堅決的主戰(zhàn)派,但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卻是主和派。他遭受排擠而離京,心中滿是憤慨,面對淝水之戰(zhàn)的戰(zhàn)場故址,回想那段成功驅逐異族侵犯的戰(zhàn)爭,自然生出今昔對比之意。
“信勞生、空成今古”,謝氏子弟勞碌一生,他們建立的功業(yè)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殞,如今只空余“孤城”、“長淮”、“八公山”,向人話說當年。一切終將成空,所以詞人“笑我來、何事愴遺情”,以自嘲的口氣笑自己太過執(zhí)著糾結。
“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一句,暗含謝安晚年的一段歷史典故。謝安年老時被晉孝武帝疏遠,一次,在陪孝武帝喝酒時,當時的名士桓伊為他們彈箏助興,歌曹植《怨歌行》日:“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甭暪(jié)悲慨,俯仰可觀。孝武帝聽完后,面有愧色。
同樣是忠信見疑,詞人拿謝安和自己進行對比,突出了自身處境的悲慘,謝安雖被猜疑,但尚能與孝武帝一同飲酒,且有桓伊為他仗義執(zhí)言;而自己卻只能暮年“獨聽桓箏”。下闋從“崢嶸”、“豪英”到“空成今古”、“笑我”,再到“可堪歲晚”,詞情一再轉折,懷古嘆今的興味豐厚濃郁,深合詞人當時的復雜心情。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紹興三年(1133)前后,是葉夢得登壽陽(今安微省壽縣)城樓及八公山而作。葉夢得在壽陽八公山登高望遠,想到一段歷史往事,遂發(fā)思古之幽情,緬懷謝安等的英雄業(yè)績,自傷年暮歲晚,功業(yè)無成,寫下了這篇詞作。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作者介紹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八聲甘州賞析8
《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
宋代:湯恢
摘青梅薦酒,甚殘寒,猶怯苧蘿衣。正柳腴花瘦,綠云冉冉,紅雪霏霏。隔屋秦箏依約,誰品春詞?回首繁華夢,流水斜暉。
寄隱孤山山下,但一瓢飲水,深掩苔扉。羨青山有思,白鶴忘機。悵年華、不禁搔首,又天涯、彈淚送春歸。銷魂遠,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譯文
摘下青澀的梅子來佐酒,但酒薄不足以抵御暮春的殘寒,更何況穿的是單薄的苧蘿衣。正是綠肥紅瘦的暮春時節(jié),楊柳枝葉婆娑,如團團綠云,柔軟披垂。落花紛紛,遠望去像是降下的紅雪。沉思靜想間,又隱約聽到鄰里的歌妓正低按秦箏,唱春詞吟新詩;厥淄,那曾經的風流繁華,恍然如夢,只剩下斜暉脈脈,流水悠悠,一切俱已消逝,令人無限感傷。
我隱居在孤山山下,每日長掩苔扉,深居簡出,一簞食、一瓢水足矣。我常常羨慕青山安詳寧靜,好象在凝神沉思似的;也羨慕以前的隱士們以鶴、梅為伴,因忘記了人世的權謀機變,而能時刻保持著一顆恬然自得的心。遠望天涯,看看又是一年春盡,不禁黯然銷魂,搔首踟躕,想到自己的青春年華也正隨著春天匆匆流逝,眼淚便在不知不覺間輕彈暗灑。這時耳邊又傳來了杜鵑的聲聲悲啼,那凄慘的叫聲回蕩在山間,仿佛在說著“不如歸去”;荼種花正盛開,布滿十里山谷。
《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注釋
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雙調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韻。
苧(zhù)蘿衣:苧蔗藤羅制的衣,山野隱士所穿。
冉冉:緩緩流動貌。
紅雪:指凋落的紅花。霏霏:形容雨雪之密。
秦箏:指寶箏。戰(zhàn)國時流行秦國的一種弦樂器,似瑟,傳為秦蒙恬所造。
春詞:男女之間的情詞或詠春之詞。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宋林逋隱居于此。
一瓢飲水:喻生活儉樸。
銷魂:魂魄消散,形容極度哀愁。
啼鴂(jué):杜鵑的叫聲。
荼(tú)麋(mí):也作“酴醾”,春末夏初開花。
《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鑒賞
這首詞表現的是南宋江湖詞客的矛盾心態(tài)。他們是一群處于才與不才,仕與不仕之間的所謂的名流。在他們的性格中,有浪漫沖淡的一面,另一方面又無法割舍對功名、愛情等的渴望,這一切使他們經常會處于焦慮、惆悵之中。本詞便是他們無奈的輕嘆低語。
“摘青梅薦酒,甚殘寒,猶怯苧蘿衣。”孤山多梅,故有“摘青梅”之說,同時梅也是隱士自比之物!扒嗝匪]酒”,既言生活的儉樸,又別有一種風味,但后面的猶怯殘寒,又傳達出其并不閑適自得。
“正柳腴花瘦,綠云冉冉,紅雪霏霏。隔屋秦箏依約,誰品春詞?”這幾句寫景如畫,色彩絢麗迷人,充滿著紅塵的歡樂和喧囂。
“回首繁華夢,流水斜暉!贝硕鋵懷矍暗囊娐,喚醒了詞人記憶深處的繁華舊夢。
“寄隱孤山之下,但一瓢飲水,深掩苔菲。羨青山有思,白鶴忘機!边@幾句寫詞人性格中恬淡隱退的一面。“苔扉”化用唐劉禹錫《陋室銘》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以及葉紹翁《游園不值》中“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的意蘊,極寫隱居處的清幽和主人的高雅!肮律健、“白鶴”顯然是參照隱居孤山、終生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林和靖來說的,他是宋代隱士的楷模,其故事則被傳為佳話。
“悵年華,不禁搔首,又在涯,彈淚送春歸。銷魂遠,千山啼禰,十里荼種。”這幾句又轉而抒發(fā)心中的惆悵焦慮,這幾句抒發(fā)詞人的傷春之情。禯禰是送春之鳥,荼種是殿春之花,詞人送春,更是在送走自己的一切青春和追求。他終非真正的隱士,簡陋的生活方式、平淡的生活內容,常常使他覺得自己在虛耗青春,并因人生愿望得不到實現而心有不甘。這也正是其思想中矛盾的一面。
全詞既有孤高的情懷,又充滿著對紅塵的向往,更有深深的悲愁無奈,這三者交織在一起,把南宋江湖詞客的復雜心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在藝術上,全詞婉約而深沉,十分動人。
前片寫隱居者的舉止行為,后片寫隱居者的心靈世界;前片逐層銜接而下:因摘青梅佐酒而賞花,卻見綠葉如云冉冉,飄動,紅花如同飛雪紛紛凋謝,沉思靜想中又隱約聽到鄰里歌妓唱詞彈箏,喚醒了他記憶深處的繁華舊夢:后片的抒情全從上片飲酒、觀花,聽琴中來。他羨慕青山白鶴,惆悵年華消逝,彈淚送春,銷魂仁立……末三句中,啼鵜足送春之鳥.禁蔭是殿春之花,詞人送春,象征著送走了自己的一切青春和追求。
《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創(chuàng)作背景
詞人客游臨安,隱居在西湖孤山之中。簡陋的生活方式(著山野之衣、住柴車之屋、簞食瓢飲),平淡的生活內容(飲酒,觀花、聽琴、搔首送舂),日復一日,使他覺得自己在虛耗青春,人生愿望得不到實現——是愛情的寂寞?還是功名的焦慮?抑或二者兼而有之?答案隱藏在這些輕嘆低語之中。
【八聲甘州賞析】相關文章:
《八聲甘州》賞析01-28
八聲甘州原文和賞析10-12
八聲甘州作品翻譯及賞析04-08
八聲甘州全詞賞析07-13
《八聲甘州》閱讀答案附賞析07-28
《八聲甘州》原文和注釋及賞析08-11
《甘州寄李筠房》宋詞賞析06-10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原文及賞析08-22
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原文及賞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