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覺醒》讀后感(通用2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的覺醒》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
曾經(jīng)借助了一切可以借助的資源想讓面臨中考,成績一向還算優(yōu)秀的女兒學習盡快走上正軌,親子關系趨于和諧,也開始瘋狂的上網(wǎng)找尋一本又一本如《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中國家長怎么辦》等有關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書籍,想從書中盡快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時甚至迫不及待的一天就會讀完一本書,把書中的一些方法貼在門上,時刻提醒自己。可越是這樣,就像人陷入泥潭中,越掙扎陷得越深,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xù)到高一開學...
直到一次和同學媽媽的聊天中,得知了段老師、衛(wèi)老師及其致慧讀書會,出于對這位智慧媽媽的信任,抱著有病亂求醫(yī)的心態(tài)來到了這里。在衛(wèi)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精讀。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反省、內觀自己;在讀書會媽媽們的分享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自己的分享時,從衛(wèi)老師和讀書會媽媽們的神態(tài)、表情、含蓄委婉的語言中明白了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方面......感謝段老師創(chuàng)辦讀書會,感謝衛(wèi)老師的引領,感謝各位書友媽媽的分享,也感謝這本書,這些都使我走在了做一個覺醒父母的路上,在讀書會近一年來的浸泡中,也獲得了些許感悟。
這本書告訴我們——養(yǎng)育孩子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有獨立健全生命的人,是為了讓孩子發(fā)現(xiàn)本真的自己,過上真實、覺醒、愉悅的生活,而不是為了父母的自負心,培養(yǎng)一個聽話、無思想、少時受父母控制,長大受制于他人的毫無自己價值感的無趣靈魂。
養(yǎng)育孩子是父母從一個主角變?yōu)榕浣堑倪^程,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父母更是不得不放棄一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做到放手而不放棄。要對自己逐漸長大的孩子給予充分的信任和信心,當然更要對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有足夠的信心。一個從容淡定的母親,即使給不了孩子什么建議,即使不能夠解決孩子的學習、生活的困擾,也比一個嘮嘮叨叨、指指點點的媽媽可能更會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養(yǎng)分,更能使其茁壯成長,成為孩子想成為的樣子,成為父母可以引以為傲的孩子。
一個人能夠控制情緒是最高的情商、最大的能力,在生活中擊垮我們的往往是失控的性情。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作為父母要做孩子情緒的引領者,而不是隨孩子陷入情緒的糾纏。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由于孩子身處情緒的漩渦中,也開始了體驗與其年齡不相符的身體和心理極限,這時孩子會比以前更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無條件的愛,需要我們的徹底接納。
由覺醒的父母撫養(yǎng)長大的孩子,不僅能與自己和諧相處,也能獲得發(fā)自內心的愉悅;還能發(fā)現(xiàn)宇宙的豐富多彩,知道如何找尋源源不斷的活水。這樣的孩子會將生活視為自己的一個伙伴,懷著好奇、興奮與敬畏之心去面對挑戰(zhàn)。由于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寧靜的內省與內在的快樂,所以當他們成為父母后,也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如何生活的快樂滿足。文/瑞華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2
很長時間里我都是一個害怕孩子的人,我知道小寶寶、小孩子有可愛的地方,看到長得可愛的小家伙也想去抱抱摸摸,但是說自己生孩子、養(yǎng)孩子那是想都不敢想的。自己總結,這種恐懼來自幾個方面。
首先,我是被“管”大的那種孩子,爸媽都比較嚴厲,其他小伙伴都在玩耍的時候我在看書背書,成績更是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考試結果直接決定課余時間的自由度。我覺得當孩子一點兒都不快樂,甚至很早就覺得活著就是受罪。由此也就衍生出害怕孩子的第二個原因,我覺得他們生下來就是吃苦受罪,為了別人定下的目標拼死拼活,毫無意義。
隨著自己閱歷豐富,交了更多朋友,看了更多書,開始明白人生其實可以過得很豐富,我開始相信孩子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新的恐懼到來——我成了“父母皆禍害”的信徒。我不知道要怎么做父母,我覺得那是一個特別神圣、我?guī)缀跬耆豢赡軇偃蔚氖隆N也幌M约旱暮⒆釉馐芨彝瑯拥耐辏墒俏乙埠ε伦约号囵B(yǎng)出那種人嫌狗不愛的“熊孩子”。我怨恨父母管教我的方式不對,但我不知道正確的方式是什么。我悲觀地想,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面對這個充滿未知數(shù)的世界,我怎么可能會教養(yǎng)孩子呢?
后來朋友推薦了《父母的覺醒》這本書。這是我第一次鼓足勇氣認真學習的親子關系的書。其實說親子關系也不太對,更準確地說,這是一種教父母以及準父母調整自己心態(tài)去面對孩子的書。此處的“覺醒”跟大部分身心靈書籍中提到的“覺醒”是相同的,是讀者自身修養(yǎng)的提升。利用教養(yǎng)兒女過程中所獲得的精神和情感收益,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最終使我們成為更有效率、更有能力的父母。在這個啟發(fā)智慧的過程中,讓自己敞開懷抱,容納自身的不完美,相信不完美恰恰是產(chǎn)生改善的利器。
書中總結的“覺醒”,大概分三個方面。
首先,是關于“控制欲”的覺醒。
傳統(tǒng)的父母之道是直線型的、分等級的,父母居高臨下地掌控孩子的一切。這樣的家長會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強行灌輸給孩子,要求孩子一定按照他們的模式“復制”生活。
作者指出,事實上,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張、期望、權威與控制,孩子的世界里,充滿了“這是……”、“我能……”,而不是“這不是……”、“我不能……”。他們具有的是充滿潛能的內心世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規(guī)劃圖,他們早早就開始接觸本質的自己,體會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身為家長,應該去幫助他們實現(xiàn)這個藍圖,而不是替他們制定藍圖。
很多沒有覺醒的家長會被強大的控制欲操縱,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們不懂得,培養(yǎng)孩子不是培養(yǎng)一個“迷你版”的家長,而是在塑造一個具有獨立特征的靈魂。只有做父母的覺醒了,才能把自己同孩子區(qū)分開來,不把孩子當成一件所有物。當家長們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滿足的時候,就會同孩子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系,也就能夠幫助孩子塑造起同他們本質相協(xié)調、相適應的人格。
其次,是關于“自負感”的覺醒。
父母生孩子,養(yǎng)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一種自負感。在孩子這種“弱小”的生物面前,父母不自覺地會將這種自負感表露出來,滲透到對孩子的管教中去。而事實上,并沒有任何事實可以證明,父母的經(jīng)驗都是對的。很多父母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不需要反思。如此一來就形成僵化的思維模式,在沒有審視自己的世界觀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這恰恰是對孩子的一種桎梏。
還有一種全知全能型家長,總是表現(xiàn)得無所不能,卻在無形中給孩子造成恐慌或壓迫感。如果孩子眼中的爸爸媽媽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大形象,他們會覺得自己格外渺小,他會覺得自己永遠趕不上家長,這就對他們認識自己的能力構成了阻礙。
所以,作者建議那些沉迷在自負感中的家長早日覺醒!霸噯栕约海涸诮甜B(yǎng)孩子的時候,我有沒有特意傾聽過他們的心聲?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那我愿不愿意做出改變?”“覺醒”的教養(yǎng)方法使父母放下那種自負感,讓長幼關系成為伙伴關系,與孩子自然地實現(xiàn)平等。
第三點,是關于“情緒”的覺醒。
因為父母會把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會直接把孩子的“乖”與“不乖”跟自身的情緒連接起來。孩子“乖”,父母就高興;反之就生氣。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有些行為會給父母招來麻煩:在幼兒園做了錯事,被老師找家長,選擇了家長不喜歡的愛好,從事了與家長夢想不同的職業(yè),或者長成了同性戀……有些家長就會暴跳如雷,管不住自己的情緒。
這些父母沒有認真反思的是,這些所謂的“錯誤”,并不一定都是錯誤,孩子更不應該因為這些而不被重視或者不受尊重。很多父母會陷入誤區(qū)——將自己的尊嚴同孩子的行為混為一談。當孩子的行為違背常規(guī)的時候,父母就覺得要承擔責任,甚至因為自己“丟面子”而責罰孩子。這就會導致處理失當。
誰都想做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尤其是在人前。一旦我們感覺不夠完美、達不到期望值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慮,感到自己在別人眼里“掉價”了。接著,就會表現(xiàn)得非常情緒化?蛇@對孩子是特別不公平的。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實際進展不像計劃那么如意時,我們就會產(chǎn)生抗拒的心理,會鬧情緒,因為我們感受到了威脅。當我們心中“應該怎樣”的完美夢想破裂時,我們的負面情緒就爆發(fā)了。我們希望自己所愛的人和自己的生活都像受控的機器人一樣有條不紊、毫厘不差。一旦達不到這個理想,我們看待人和事的態(tài)度就開始偏激過火。我們往往意識不到,恰恰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許會損害到親人的幸福。
這里,父母的“覺醒”,就是需要粉碎那個“完美”的夢境,接納不完美的自自己,也接納不完美的孩子,調整身心,在每一個當下與他們和諧相伴。
讀完《父母的覺醒》,我對孩子的恐懼消除了大半,對自己以后當媽媽的信心也增強了大半。沒有必要想太多要如何塑造孩子,只需要平等對待那個獨立的小生命就好。他有權享受他能夠得到的最大自由。
對照我自己的父母,我當然肯定并感激他們養(yǎng)育我的恩情,也開始體諒他們的“不覺醒”。看到很多人在抱怨“父母皆禍害”,其實也是針對父母們的不覺醒。那么,當我們這一代遭受了“不覺醒”的“禍害”,以后做父母的時候,就應該注意放手,給孩子們應有的自己空間。身為父母,不能錯誤地認為自己有權決定孩子是什么樣的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后,就有權表達自己的心聲、感情,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父母首先應當努力做到的是讓孩子享有身為自己的權利,讓他們在自己的命運軌跡下生活。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3
無論是“活在當下”、“尋找真實的自己”還是“你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受的傷害常常會轉移到另一段親密關系中”……事實上,《父母的覺醒》中的很多主要觀點在今天看來都早已不算什么新鮮的話題了,更不用說“尊重孩子”和“言傳大于身教”等街頭大媽都耳熟能詳?shù)睦仙U。然而,如果即將成為父母或者已?jīng)成為父母的你就此便認為《父母的覺醒》一書毫無用處,匆匆一瞥便打入冷宮,那么我不得不認為這是你和你孩子共同的損失。因為無論是覺醒還是尊重都不是一項簡單的、學了立刻就會的技能,而是一段需要長期持續(xù)學習、實踐的過程,你必須在這段過程中時常學習、反省、思考、反復調整心態(tài)才能真的將這些理念真正變成自己的自然而然。
《父母的覺醒》中最重要的道理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即如果不經(jīng)覺醒,那么你童年時在父母那里受到的傷害會進入你的潛意識,讓你失去真實的自己,而后,當你有了孩子,這些傷害又會在你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再現(xiàn)。因為一旦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幸觸到了你的痛點,你就會不自主地用失控的情緒去傷害孩子,而實際上讓你受傷的并非孩子本身,而是你自身潛藏的傷痛。舉個例子,如果孩子的拖延癥會讓你大發(fā)雷霆,那么你最好審視一下你自己是不是拖延癥患者,如果是,那你要意識到你真正受不了的不是孩子,而是那個你不敢面對的自己,如此,你就應該知道,孩子的拖延癥是需要糾正的,但你中立公正地去糾正即可,而不用對著孩子發(fā)怒————當然,你還要去糾正自己的拖延癥。你發(fā)怒只會讓孩子受傷,如果孩子成年后也未覺醒,那么這些傷痛就只好一代代蔓延下去。
實際上,潛意識里的傷害不僅會傷害孩子,在此之前,它往往已先行傷害了我們的情侶、配偶,然而,因為孩子的幼小和無助,他們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擺布,也更容易受傷。但換個思路想,如果對覺醒認識地夠及時,我們其實可以在孩子來臨之前,在與情侶、配偶的親密關系中就開始自己療傷,因為我們與伴侶來自不同的家庭,如果我們的傷痛點恰好不相同,能通過溝通互補療愈對方的傷口,那是再好不過的。然而有時情況并非如此,也許寶貝在你覺醒前已降臨人世,也許你和對方的傷痛點幾乎一致,也許你的配偶已經(jīng)幫你治愈了一部分心結,然而更深的部分還隱藏在你的心中,直至孩子出世。這時我們就需要借助孩子來為我們療傷,因為剛剛出世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最原初,也最本真,借著這面最純真的鏡子,通過努力覺醒,我們也可以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通過孩子找到真實自己的具體做法有些類似于我們常說的“尊重孩子”,但實際并不一樣,“尊重孩子”是我們拿捏著家長的權威,有意識地去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行發(fā)展;而書中“覺醒”是指在精神層面上完全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家長只觀察和陪伴,卻不以權威去指導孩子什么。請不要誤解,這里說的自由發(fā)展指的是精神層面,如果孩子的具體行為有偏差,那么父母必須及時糾正,比如你的孩子欺負別的孩子,比如偷東西,不按時睡覺等,那你必須立刻馬上拿出家長的權威,當即制止。而在面對愛好、專業(yè)、信仰及伴侶的選擇時,你應當相信孩子的本真,相信他們會選擇最好的,不要讓他們丟失真實的自己,并通過觀察他們找回自己的真實,從而形成父母與子女之間覺醒、良性互動的長幼關系。
實際上,在我看來,對于專業(yè)、信仰及伴侶的選擇是可以通過從小潛移默化的熏陶來慢慢引導的。你可以在孩子初中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每個專業(yè)大致是學什么的,對學習者有哪些要求,以后可以做什么,發(fā)展前途在哪兒,如果轉方向大致又可以轉向哪里,等等。而對于伴侶的選擇,他青春期的時候你們就可以多少觀察下周圍的親戚朋友,看他們的夫妻關系究竟是什么樣的,然后告訴孩子為什么他們有些人是非常幸福的,有些人卻只能以分道揚鑣收場,有些人又是貌合神離,這樣孩子到了婚齡至少不會受騙。至于宗教,你當然也可以告訴他它們好的地方與不好的地方,然后讓他自己做選擇。當然,這些對父母的要求其實蠻高的,作為80后的一代,就我觀察,即便是在文化程度相對較好的帝都,絕大部分50后的父母也往往是沒有這樣的知識層面的。
讀《父母的覺醒》的時候,我正處于早孕最難受的時刻,準確地說是無助。先兆流產(chǎn)限制了我所有的行動自由,孕期突然升高的血糖又讓我的飲食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在最無助的時刻,因為工作原因,老公不能;丶,我只能由母親照顧,而母親的各種忽視又讓我把當時的無助和潛意識中童年的無助疊加了,心情灰暗到極點。于是,《父母的覺醒》我讀得很慢,一方面是因為作者在書的前半部分過多地強調了“讓孩子依照本真自行發(fā)展”,卻從未提及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讓我在讀前半本時產(chǎn)生了不小的疑惑;另一方面,它讓我邊讀邊分析梳理了心中的傷痛,雖然我的愛人在我們長達7年的戀愛、5年的婚姻中已經(jīng)治愈了我很多,但我仍有不少記憶藏在更深層的地方,讀書的過程中,它們紛紛浮出水面,讓我得以正視,就這樣,我的心情也慢慢好了起來?梢哉f,《父母的覺醒》拯救了我孕期最沮喪的時刻。
其實,80后的一代蠻苦逼的,不僅因為大家常說的房子、工作,也因為我們50后的父母因為時代的緣故留下了很多純黑色的記憶,可以說,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的價值觀是完全扭曲的,而且根本無法改變。于是,我們既要吞下他們已經(jīng)給我們的各種傷痛,并繼續(xù)承擔他們至今仍在給我們的傷害,又要面對在新的世紀出生的、對我們要求非常高的孩子,于是,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是必須要調整的。于是,《父母的覺醒》一書在出版一年多來被很多朋友大力推崇。在此,我也鄭重推薦本書,而且推薦讀完保存好,隔一段時間再讀一次,這樣也許你又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4
與《父母的覺醒》這本書分離已經(jīng)是兩周以后了,這也是我第三次提筆企圖寫下我當下對《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讀書體會。第一次是現(xiàn)場的分享,第二次是衛(wèi)老師催交作業(yè)的時候趁興寫下了兩段文字后夭折了。事不過三吧,今天有時間坐在鍵盤前敲打敲打,說說此感。
去讀書會是蓄意已久的一種想法,看段老師每周發(fā)出的讀書會邀請,也看到段老師在追名逐利的今天能對心理教育如此的用心,衛(wèi)老師的親身經(jīng)歷又和這些附中版本的媽媽們如此吻合,而那些時間也正是自己空虛之余內心表現(xiàn)一片慌亂。終于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的那一天緣份般地走進了讀書會,這段緣綿長情深。
初進讀書會的忐忑,沒有一個熟悉的面孔,不知道如何開始自己在這個團隊的重新呈現(xiàn),遮掩著自己內心情緒的翻江倒海,終于很快就在第二次讀書會分享時含著焦慮和不安表露出來,情緒是不會騙人了,只有情緒才是你真實的表達。到第三次再來讀書會的時候,已然不是原來的滿懷期待,竟然在來的路上會徘徊,他們是否覺察到我的情緒,他們一定會笑話我的不成熟,我不知道該如何再次融入。正如衛(wèi)老師說的,收費本身也是一個約束,既然交了錢,也是應著自己的初衷而來,還是要面對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在以后的交流中,沒有了太多的顧慮,真誠地表達自己所想,共情于書友的分享,這一面面的鏡子在逐漸照亮我平淡的心靈,真的真的慢慢地會和這個團隊融為一體。
接下來劇透一些自己的經(jīng)歷吧,人生匆匆四十余載,經(jīng)歷于各種親情、友情、愛情,更多的是對社會的理解和認知,當亭亭玉立的十八少女展現(xiàn)于面前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你不知道如何面對她,你不再了解她更多,她似乎已不再想依靠你的肩膀,甚至你畫下的路對她來說已不再寬廣。
孩子的彷徨和媽媽的無奈,甚至自責于自己曾經(jīng)有無數(shù)次不經(jīng)意中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傷害。這些日子過得確實是有些落魄,衛(wèi)老師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我努力把自己打開,找大學同學暢聊,找衛(wèi)老師解疑,更多做的是充分的思考,我在很短的時間內象餓極了一樣在心理學知識里尋找我想要的,也是對心理學的一種喜歡吧,曾奇峰的精神分析課程、《父母的覺醒》解讀、如何消除原生家庭的影響、楊瀾說、開講啦等有聲書籍。
我用行動告訴女兒媽媽在學習,媽媽在努力,每天裝出一副內心充實的樣子?墒钱斆恳淮侮P系的轉機又會迎來一些新的小矛盾,就和考前突擊一樣,臨陣磨槍,看來還是會顯得不足,火候還是得慢慢的燉。當然我也不是不講道理的媽媽,能被女兒做為知己深夜談話到二點,這真的是很難得的相處機會,平常里性子急的我也需要在和女兒交流的時候大腦飛快運轉,體會她的不易和難處?吹脚畠鹤罱鼱顟B(tài)越來越好,但對學習卻似乎沒有那么上心了,一次次的想試探也被老公及時的制止了,我們要的是孩子真正的快樂和來自于她自己內心充沛的精神動力。于是我還需要不斷溫柔,耐心等待這香花開。
當孩子們都奮斗在高考前線的時候,我于上周帶女兒去了美麗的威海,劉公島上空藍藍的天,坐上纜車一覽城市與海的風景,和女兒提著鞋子來回走在海邊的浴場,現(xiàn)在想起來會激動起眼眶的淚花,這才是我們真實的生活,有我,有女兒,有海,更重要的是還有無盡的言語。隨后,我?guī)畠涸跐蠀⒓恿舜髮W畢業(yè)二十周年的同學聚會,我感動于當年的宿舍、食堂和小路,甚至我們在原來的教室、原來的位置召開的一場別開心面的主體班會,還有驕人的同學們一個個發(fā)自內心的感慨和祝福,女兒一直參與其中為我們拍照,聆聽和體會于我們的感受之中,相信她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所以此行無悔。
所有這些都和讀書會密不可分,兩個半月的時候足夠讓我發(fā)自內心的一些覺醒。女兒問我醒了沒有,我答,我會一直走在覺醒的路上。早上聽書的時候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家長迷亂,孩子如何清醒?所以我們學習,我們覺醒,我們努力,改變會慢慢的到來。很期待我們一起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的風景,攜手同行,來日方長,愿你我如愿前行。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5
“父母首先努力做到讓孩子享有身為自己的權利,讓他們在自己的軌跡里生活;如果父母想做到和孩子心心相印,就必須拋棄自己的優(yōu)越感;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張、期望、權威與控制,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調整身心,在每一個當下和孩子們和諧相伴”——《父母的覺醒》
每一句話,每一個含義都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內心,震撼了內在的自己。作為新一代的父母,自認為比我們的父輩更專注于孩子的教育、更懂得親子的互動、更愿意強調尊重和平等。可是當讀完這本書,按照作者對于父母的建議去覺醒時,才發(fā)現(xiàn)作為一個普通的,出生在那個時代的我,在自身成長的過程里,從原生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和兄弟姐妹當中,在不知不覺中傳承了家庭的文化,攜帶了家庭成員的基因,也塑成了當下自己的性格(這就是本我);可是由于自身在學校、社會、工作和生活中的學習和成長,在改變性格的同時,更多的是隱藏了很多自己都不了解的本我。所以覺醒就是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潛意識的自己,讓潛意識走向前臺,勇敢的去面對和提升自己,既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成長的根本,也是我們確保孩子們能夠尋找到自己的保障。
作者薩巴瑞博士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心理學研究的經(jīng)驗,以及多年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案例,首先強調了父母應該從心理上發(fā)現(xiàn)自己,才能真正的感受孩子、尊重孩子;從父母情感上追根溯源,才能夠好建立和孩子之間的深入感情,并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礎的教養(yǎng)孩子,并且成就自己。
一、“控制”和“接納”
“一旦開始追求長幼互動當覺醒和意識,我們就會感受到,無論我們到意圖有多么的,以往我們的舊模式仍然會出現(xiàn)。”“覺醒”就意味著對我們和孩子之間發(fā)生及經(jīng)歷的事情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穩(wěn)定的情緒,按照現(xiàn)實的本來面目去接納和應對而不是嘗試去控制和改變。
回想自己的成長之路,再看孩子一路的成長,我們曾經(jīng)都是父母擁抱在懷里的寶貝,天真稚氣、純潔可愛、對大人依賴有加;再后來他們邁開小腿,在現(xiàn)實世界里前行探索,滿腹狐疑的不斷追尋著為什么;最終離開父母,走向學校和社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父母見證了孩子的成長和變化,曾幾何時,父母為了孩子的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而熱淚盈眶,為孩子們人生邁出的第一步激動不已,為孩子收獲的第一個獎勵而興奮的夜不能寐,為孩子如愿的進入理想的中學而欣喜若狂…….
但在更多現(xiàn)實的生活和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定伴隨著更多的不滿和失望,尤其是當他們計劃的成長之路遠離了軌道:他或她,因為沒有得到滿足,而引發(fā)當著朋友的面頓足大哭時;他或她,把功課擱置一邊,卻沉醉于游戲或者電視屏幕前時;他或她,因為不專心上課或者逃課,父母被叫到學校的時……另一方面卻是當我們在工作上面臨了壓力,生活上又要面臨更多的忙亂時,于是身心疲憊,一路擁堵至家,辛苦的做好晚餐,然而孩子們卻一邊玩耍,一邊把飯菜搞的滿地皆是時……
有多少次我們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用一種覺醒的態(tài)度告訴自己,我不是一個受害者“為什么生活會讓我如此不幸”,而更是一個幸存者“我怎么樣利用這些不幸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這樣在調整決定命運的人生態(tài)度上就尋找到了自己覺醒的力量。如何放棄虛榮心、控制欲去影響和改變孩子,而是更好的接納和接受一個孩子們的本性,并且用一種積極和“覺醒”,這樣才是真正教育的開始。因為只有父母能夠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孩子去成長。
終于找到了,讓我慰籍自己的學術理由:在任何時刻學會用一顆平常的心,對待和接受孩子的好與不好,而無需再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和意愿行事。
二、自負和平等
“我們的孩子只會忠于他的自己角色,那時候,他們全然不關心我們這些家長所揪心的事情。在他們的眼里,有沒有優(yōu)異的成績和特長,渾然不覺。孩子不會心思沉重的看待世間各種事情,只會扎進經(jīng)驗的王國里,對任何冒險都愿意放手嘗試一番”。
是啊,就是因為我們一路走來,也許遇見了非常多的困難和問題,也許走了很多的彎路和挫折,也更因此收獲了知識和財富,所以我們在孩子面前就有了更多的自負。自負的我們,期望孩子能夠達到預期中的那個他,期望孩子能夠避免自己曾經(jīng)走過的彎路,理由是因為我們的深愛,可是這種不對等的愛、充滿期許和回報的愛,恰恰讓我們和孩子之間形成了不平等的關系,也造就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無形的溝壑,溝通的障礙就此形成。
即使我們有最善意的動機,想要鼓勵孩子做最真實的自己,可是我們越想幫助孩子,自負感超強的我們就越想控制孩子的思想、行為和做事情的方式和計劃,失衡的天平即刻會阻礙我們和孩子的良好溝通,因為我們不是在培養(yǎng)一個“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個真正的靈魂,否則長幼關系每每會被封鎖,而不是激發(fā)和激活了孩子的精神。
三、綜述:和孩子一起成長
多年前,我不太想要孩子,一方面自己沒有長大,貪玩;另一方面,感覺要了孩子感覺比較麻煩,讀書、教育持久并且繁瑣。后來要了孩子之后,讀了多本育兒的書籍,尤其是WilliamDamo的兒童心理學手冊,發(fā)現(xiàn)對孩子或者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塑造,原生家庭的文化和父母的影響是及其深刻和重要。讀完,才發(fā)現(xiàn)我堅持的好個性和爸爸的性格緊密相關,急躁的脾氣也在成長的`過程里,模仿和學習我的爸爸。那時才猛然發(fā)現(xiàn),與其說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倒不如陪伴孩子事實上,就是一個自己學習和完善的過程。所以那時我的MSN的名字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我想這也許,就是特別認可《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中心含義吧,所以閱讀之后,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因為本書直擊我的內心,再次激發(fā)了早期為人父母時的沖動。
成人的性格一旦形成,變化的速度和改進的節(jié)奏是相當?shù)木徛蛷碗s而言,從個人素養(yǎng)、工作的環(huán)境、經(jīng)濟的狀況、生活的氛圍、家庭的壓力等;但簡單的講,懶惰是人的天性,改變和成長就意味著從舒適區(qū)走到另外一個陌生,甚至需要痛苦的付出的過程,所以自己在隨后為人父母的多年經(jīng)歷里,工作、創(chuàng)業(yè)、移民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形成的無形的焦躁,讓我成為一種不愿和孩子一起成長改變的理由,感謝《覺醒》這本書,重新喚醒了沉睡和懶惰的我,重新審視,自己進化。
孩子們已經(jīng)在長大,但是我的人生之路還充滿了很多的期待和精彩,所以多一份變化和付出,就多一分收獲,更何況能夠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去成長、去變化又是多么的美妙和令人期待啊,《覺醒》給了我新的力量和方向,繼續(xù)前行和修行。
四、反饋
也許因為讀書和理解的功力不夠,也許是功利在作怪,總想從書中發(fā)掘一些改變和改進的方法,好像是本書中比較欠缺的地方。另外,本書雖然用詞精準,文采超越一般學術文章,可是總體感覺全書的結構和邏輯上沒有特別的清晰。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6
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角色仿佛自然而然確立起來了。這樣的水到渠成自然掩飾了我們身在此山無知懵懂的狀態(tài)。我們養(yǎng)育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大多來自于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當我面臨孩子的很多問題無法解決甚至激化時,我很感激與《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相遇。
面對青春期的男孩我是忐忑的,《父母的覺醒》讓我看到這忐忑就來自于自己的自負感、控制欲和焦慮。我在內心沒有認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精神個體,我極其想把自己的思想行為強加于他,希望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符合我的構想。
在讀書會每周所讀的內容不多,但我們在老師的指引下,同伴的討論中對其中內容有更多的感受和認識,并從中獲益。逐漸的我在孩子起床、睡覺、吃飯、穿衣、交友、言談......,更甚于上衛(wèi)生間、剪指甲洗澡這些大大小小零零種種的事中都能夠看到自己的自負感控制欲。當然最嚴重的殺傷力最大的自負感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哦,崩潰!我竟然是這樣的媽媽!一天中這樣的次數(shù)太多,我就不得不一次次翻閱這本書,讓它幫我平復內心的暗流涌動翻江倒海,并從中獲取繼續(xù)覺醒的力量。
此刻的我希望自己能洋洋灑灑寫出上千字的文章。我知道這也是孩子寫作時我對他的期待。這期待讓我看不到當下的孩子,他的優(yōu)點和他的真實感受被忽略了。此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和局限,對“接納孩子的程度同接納自己的程度成正比!庇辛烁媲械睦斫。
接納現(xiàn)在的自己和孩子,我們會在覺醒的狀態(tài)下,相處的過程中一起收獲成長的幸福。感謝《父母的覺醒》!感謝段老師提供家長成長的平臺!感謝衛(wèi)老師的指引!感謝一起陪伴的伙伴們!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7
曾經(jīng)借助了一切可以借助的資源想讓面臨中考,成績一向還算優(yōu)秀的女兒學習盡快走上正軌,親子關系趨于和諧,也開始瘋狂的上網(wǎng)找尋一本又一本如《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中國家長怎么辦》等有關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書籍,想從書中盡快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時甚至迫不及待的一天就會讀完一本書,把書中的一些方法貼在門上,時刻提醒自己?稍绞沁@樣,就像人陷入泥潭中,越掙扎陷得越深,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xù)到高一開學...
直到一次和同學媽媽的聊天中,得知了段老師、衛(wèi)老師及其致慧讀書會,出于對這位智慧媽媽的信任,抱著有病亂求醫(yī)的心態(tài)來到了這里。在衛(wèi)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精讀。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反省、內觀自己;在讀書會媽媽們的分享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自己的分享時,從衛(wèi)老師和讀書會媽媽們的神態(tài)、表情、含蓄委婉的語言中明白了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方面......感謝段老師創(chuàng)辦讀書會,感謝衛(wèi)老師的引領,感謝各位書友媽媽的分享,也感謝這本書,這些都使我走在了做一個覺醒父母的路上,在讀書會近一年來的浸泡中,也獲得了些許感悟。
這本書告訴我們——養(yǎng)育孩子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有獨立健全生命的人,是為了讓孩子發(fā)現(xiàn)本真的自己,過上真實、覺醒、愉悅的生活,而不是為了父母的自負心,培養(yǎng)一個聽話、無思想、少時受父母控制,長大受制于他人的毫無自己價值感的無趣靈魂。
養(yǎng)育孩子是父母從一個主角變?yōu)榕浣堑倪^程,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父母更是不得不放棄一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做到放手而不放棄。要對自己逐漸長大的孩子給予充分的信任和信心,當然更要對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有足夠的信心。一個從容淡定的母親,即使給不了孩子什么建議,即使不能夠解決孩子的學習、生活的困擾,也比一個嘮嘮叨叨、指指點點的媽媽可能更會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養(yǎng)分,更能使其茁壯成長,成為孩子想成為的樣子,成為父母可以引以為傲的孩子。
一個人能夠控制情緒是最高的情商、最大的能力,在生活中擊垮我們的往往是失控的性情。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作為父母要做孩子情緒的引領者,而不是隨孩子陷入情緒的糾纏。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由于孩子身處情緒的漩渦中,也開始了體驗與其年齡不相符的身體和心理極限,這時孩子會比以前更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無條件的愛,需要我們的徹底接納。
由覺醒的父母撫養(yǎng)長大的孩子,不僅能與自己和諧相處,也能獲得發(fā)自內心的愉悅;還能發(fā)現(xiàn)宇宙的豐富多彩,知道如何找尋源源不斷的活水。這樣的孩子會將生活視為自己的一個伙伴,懷著好奇、興奮與敬畏之心去面對挑戰(zhàn)。由于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寧靜的內省與內在的快樂,所以當他們成為父母后,也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如何生活的快樂滿足。文/瑞華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8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只是一味地按照我固有的模式來說教孩子,控制孩子。捧著自認為正確的“真理”不斷地教育孩子,例如:別在浪費時間,應該寫作業(yè)了,寫不完怎么辦,看某某人就比你強,比你有效利用時間,比你學習好等等。當讀完這本書之后,才能感覺自己教育上的欠缺,從沒有真正發(fā)自內心的接納自己的孩子。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已逐步了解到一對關鍵詞“控制”和“接納”的真正含義,雖然不由自主的還會常常游離于兩個詞之間,如: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往往只是認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認可他們本人,贊美和認同孩子本人的意義是:允許他們生活在最真實的自己當中,而不必陷入我們期望的陷阱中,讓我們嘗試純粹贊美,愛我們的孩子本身。接納孩子最本真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我們放棄那種應該怎樣的想法。我們也許不會支持孩子每一個具體的行為,但我們必須全心全意的支持孩子最核心的權利,接納絕對不是被動行為,而是主動熱情充滿活力的過程,尊重他們的本真,接受來自他們的教誨。
這本書中多次談到“自負”,這個詞,說實話,在我們大人的世界里,總認為我們一路走來,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和問題,也走過不少彎路,因此積累了不少的解決方法,這樣我們在孩子面前就有了更強的自負感,期許他們少走我們走過的彎路,期望他們能有完美無瑕的結局。殊不知就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想法,放棄這種執(zhí)念不在堅持做一個完美的家長。當我們坦誠自己的缺點時,實事求是的看待問題,如果我們談笑面對錯誤,也許等于送給孩子一個極為珍貴的經(jīng)驗,我們應當坦然面對現(xiàn)實,包括我們錯誤的行為。
本書還有關鍵詞既是活在當下,這是要求父母放棄以往所有的計劃,放棄替孩子書寫未來的欲望,僅僅對眼前最真實的孩子做出反應。當下即是,記得衛(wèi)老師曾經(jīng)告訴我們做大眼睛小嘴巴的父母,用心看,而少去評判。而真正處于活在當下的狀態(tài)。同時我們家長也不能過多干預孩子,多站到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傊,想和孩子達到心與心交流,就必須拋棄自己的優(yōu)越感,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張,期望,權威,控制。我們需要做的是快樂如常,在每一個當下能和孩子和諧相伴。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9
因為是隨筆,所以隨意寫下了這樣的題目,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細思極恐,因為貌似隨意的蹦出,卻是深藏不露的真實存在。理想中的母子狀態(tài)是母慈子孝,現(xiàn)實中的真實是不時的雞飛狗跳;嬰幼兒時期相處模式的母慈子孝,到孩子開始上學,中年老母開始對理想、對成績、對習慣等等有了諸多期待時,相處模式開始萌芽雞飛狗跳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前一秒的母慈子孝,一個話不投機,畫風立轉雞飛狗跳……。這樣的一幕幕,可能在我們的周圍熟悉地存在著,在所有中年老母的吐槽大會上頻頻“傳頌”著。
補記:讀書會上書友們給予的肯定和贊揚讓我覺得汗顏,始終惴惴的是,文字之外的真實中我做得不好,真的是“說的比做的好多了”,于是內心有了不安,但一想起,也許我的讀書隨想在給自己提醒的時候,能給友友們也帶來一絲一毫的友情相助,我愿意真誠地與大家攜手在成長的路上,于是釋然了。最想說的是,讀書會上流淌的真誠和真實讓我們流連,想起書友的話,讀書會后回家的腳步都是輕快的,感恩遇見,結伴前行!
把讀書隨筆拿給女兒看,她說,媽媽寫得很好,雖稍稍有些亂,但很真誠。對的,我就喜歡這份真誠,感謝看到。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0
《父母的覺醒》作者從心理學角度來探索、觀照父母與孩子成長過程中關系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父母與孩子關系的真相,指引我們在養(yǎng)育孩子的神圣旅程中,穿越情感與精神的復雜地貌;其深刻的教養(yǎng)之道,不僅將孩子身體、思維、心靈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也讓為人父母者得到充分的成長和享受。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父母自身問題的折射。作為成年人,我們面臨的頭等大事就是將另外一個生命帶到人間,并且將他養(yǎng)育成人。不過,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完成這項任務時完全沒有把它當作一項嚴肅的工作去做。我們有多少人問過自己:“我為人父為人母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教養(yǎng)理念又是什么?在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怎么體現(xiàn)這些理念?
每個人都會把自己想象成最好的家長,絕大多數(shù)人確實做得不錯,對自己的孩子也抱有深切的愛。我們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絕對不是因為不夠愛他們,而是由于我們缺少一種為人父母的覺醒意識,F(xiàn)實的情況是,我們大多數(shù)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同孩子之間的互動規(guī)律;在家長和孩子之間,這種規(guī)律是固有地存在著的。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1
我們很少有人愿意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覺醒;正好相反,大家對這個概念心懷抵觸。我們都懷有一種戒備的心態(tài),不愿意聽人家評價自己的育兒風格和方法;一旦觸及到敏感地帶,我們立即會作出反彈。正因為如此,要想重新設計好同孩子的互動,首先要正視并重視這個問題。
父母缺乏覺醒,為此,孩子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過度的寵愛、過度的關注,這一切導致了許多孩子不快樂。這是因為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會將自身的情感延續(xù)到孩子身上;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會將自己未獲滿足的需求、沒有達成的期望、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傳遞給他們。這種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情感可能會奴役孩子,削弱他們的能力;這種潛意識如果得不到徹底清理,就會一代又一代地滲透下去。
唯有覺醒的力量才能制止這種回蕩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環(huán)。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2
最近半個月的讀書計劃一直未實行,廣西歸來,被很多繁瑣的事情耽擱,遲遲不能安安靜靜坐下來繼續(xù)讀書,欠下了很多章節(jié)沒有完成,心中甚是愧疚。這幾天在辦公室里抽出時間來彌補,一邊讀一邊劃重點,大有高考來臨的架勢,同事們都說,當年若是能拿出你現(xiàn)在的學習勁,肯定能考入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哈哈兩聲大笑,我不禁在想,是啊,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之后,自己再也沒有坐下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好好學習過,甚至連完整的一本書都沒有細致讀過,大多都是囫圇吞棗的瀏覽一遍,或是匆匆一瞥、一目三行的閱讀一小段。孩子入學后,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沒想到我們還能重拾年輕時的學習勁,利用業(yè)余時間,靜下心來讀一讀,看一看,寫一寫,真好!言歸正傳,還是聊一聊這兩天的學習心得體會吧,畢竟《父母的覺醒》一書,讓我每次閱讀時都感觸頗深。
“情感如潮汐,痛苦如波濤,有來有往,有起有落”。在養(yǎng)育瀟然的這幾年,我們的表現(xiàn)猶如一面鏡子,孩子的脾氣秉性如同我們表現(xiàn)出的一樣,他會由于受到我們的贊美而感動,也會因為受到責備而傷心。前段時間,在班級里,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情:課間眼保健操時,瀟然作為小班干在管理紀律時,遇到了XX同學調皮,不好好做眼保健操,在勸誡幾次無果的情況下,瀟然做出了“奇怪”的舉動,準備扒下XX同學的褲子以示懲戒。XX同學向張老師告了狀,張老師很驚訝,不知道瀟然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放學后,張老師和我說了這事,讓我了解下瀟然當時是如何思考的,并一再叮囑我千萬不要訓斥孩子,更不要因為這個打罵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心平氣和的與瀟然進行了溝通,他哭著和我說,他做錯了,以后再也不會這樣對待小朋友了,我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告訴我,他說是因為XX同學不聽話,不好好做眼保健操,他想懲罰一下他,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懲罰,就想起扒褲子這個念頭了。(因為瀟然幼兒園的時候,曾經(jīng)有朋友為了逗他玩,拽過瀟然的褲子,那時候他很小,朋友也是一時興起,說起了上學那會男同學們淘氣,互相用扒褲子來懲戒犯了錯誤的一方)。結果瀟然就認為這是個懲罰的舉動,不聽話的小孩就要被懲罰。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3
聽了他的解釋,我又好氣又好笑,我告訴瀟然:扒褲子行為是非常不好的事情,這是錯誤的,這個行為會給小朋友帶來嘲笑,帶來傷害,即使同學犯了錯誤,也不能懲罰,因為你沒有懲罰別人的權力,張老師之所以選你當眼保健操的小班干,不是為了讓你去懲罰不聽話的小孩,而是希望你做的更好,給別的孩子做個好榜樣,激起他們想要跟你比一比的熱情。就像你們在學校犯了錯誤的時候,張老師是不是很耐心的聽你們訴說原因,然后用和平,友好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不是從來不會因為你們犯了錯誤而懲罰你們,打罵你們?更不會因為你們的過錯罰站,讓別的小朋友來嘲笑你?
我說完這些話,瀟然哭的很傷心,他說他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當時真的是想讓XX同學能聽他話,乖乖的做操,不要影響別的小朋友。他當時就和XX同學道歉了,并保證以后再也不做傷害小朋友的事情了。第二天與張老師溝通之后,老師說我是小題大做了,瀟然這孩子心地善良,絕對不是一個會攻擊、使壞的孩子,通過這件事,只是讓我給孩子做個安全教育,告訴孩子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尤其是私密部位,在沒有得到爸爸媽媽允許下,任何人一定不能觸碰或看見。我向瀟然轉達了張老師的意見,并告訴他,老師沒有責怪他。
引用“知心姐姐”盧勤的一句話“教育孩子,也沒有現(xiàn)成的路,自己要走自己的路。人的一生都在路上。父母和孩子是同路人,一邊走,一邊尋,走錯了,再回來。請記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要害怕犯錯,要善于反思,吸取教訓,不犯同樣的錯,因為父母教育孩子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4
一直以來都想在如何與孩子相處這個問題上尋找突破口,但越是注意,往往每次都事與愿違。11月17日,園里組織了讀書會——《父母的覺醒》,僅僅是剛開始的兩章就震撼了我的心靈!讓我原本浮躁的心變得沉靜,這是一本有魔力的書!什么是“自負感”?我要在這本書中尋求答案。
“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就好比走鋼絲,一步走錯就會傷害一個小小的心靈;同樣,一個適當?shù)墓膭罹涂梢宰屗麄冊诳罩邪菏组煵健。在與女兒的相處中我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的真諦。在我眼里,一件小小的事情是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女兒就會又快又好的完成,但是如果當時的我是帶著情緒的,不耐煩的,那么她就會被我所影響。有一天,晚飯過后陪著女兒做作業(yè),10以內的加減法,可以看圖計算,她很不認真,做錯了兩道題,我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鼓勵著她仔細看題,認真計算,很快自己就發(fā)現(xiàn)了兩道算錯的題,可以看出我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都給了她莫大的信心!
“孩子只會忠于他的自己角色,全然不關心我們這些家長所揪心的事情!碑斘乙笏J真完成作業(yè)、認真練習舞蹈、認真完成鋼琴老師布置的每次任務時,何曾想過我的女兒是不是喜歡著這各種各樣的角色呢?但是往往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她期待著我的反饋,期待著我的肯定。
可是當我?guī)е榫w去看原本很輕松完成的事情卻被她搞得一塌糊涂的時候,當我要爆發(fā)的時候,她膽怯地看著我,原本可以完成的事情卻怎么也完成不了。所以正如書所說孩子是慷慨的,可以接納我的任何情緒,我的錯誤在孩子眼里都是可以被包容和被原諒的,反過來為什么我就不能包容孩子在我眼里所謂的錯誤呢?
育兒路上有太多的荊棘,撥開荊棘的時候也許會遍體鱗傷,但是荊棘過后何嘗不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5
《父母的覺醒》這本書,僅僅是剛開始的兩章就震撼了我的心靈!讓我原本浮躁的心變得沉靜,這是一本有魔力的書!什么是自負感?我要在這本書中尋求答案。
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就好比走鋼絲,一步走錯就會傷害一個小小的心靈;同樣,一個適當?shù)墓膭罹涂梢宰屗麄冊诳罩邪菏组煵。在與女兒的相處中我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的真諦。在我眼里,一件小小的事情是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女兒就會又快又好的完成,但是如果當時的我是帶著情緒的,不耐煩的,那么她就會被我所影響。有一天,晚飯過后陪著女兒做作業(yè),10以內的加減法,可以看圖計算,她很不認真,做錯了兩道題,我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鼓勵著她仔細看題,認真計算,很快自己就發(fā)現(xiàn)了兩道算錯的題,可以看出我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都給了她莫大的信心!
孩子只會忠于他的自己角色,全然不關心我們這些家長所揪心的事情。當我要求她認真完成作業(yè)、認真練習舞蹈、認真完成鋼琴老師布置的每次任務時,何曾想過我的女兒是不是喜歡著這各種各樣的角色呢?但是往往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她期待著我的反饋,期待著我的肯定?墒钱斘?guī)е榫w去看原本很輕松完成的事情卻被她搞得一塌糊涂的時候,當我要爆發(fā)的時候,她膽怯地看著我,原本可以完成的事情卻怎么也完成不了。所以正如書所說孩子是慷慨的,可以接納我的任何情緒,我的錯誤在孩子眼里都是可以被包容和被原諒的,反過來為什么我就不能包容孩子在我眼里所謂的錯誤呢?育兒路上有太多的荊棘,撥開荊棘的時候也許會遍體鱗傷,但是荊棘過后何嘗不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6
拿到這本書,我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專業(yè)媒體權威推薦”,其中有一句“別奢望做完美無缺的父母”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腦海里。是啊,在孩子面前,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瑕,無可挑剔的父母,“我們對孩子的主張、期望、權威與控制”,無非是在培養(yǎng)一個“迷你版”的自己,即使我們最有善意的動機,想要鼓勵孩子做最真實的自己,但很多時候仍舊會落入俗套,在不經(jīng)意間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在孩子身上。
我需要覺醒,我需要改變,我需要好好學習這本書的精髓。
在第一章節(jié)中,“自負感”一詞貫穿全文。開始,我把“自負感”當成“自負”的詞意理解,讀完整篇章節(jié),我才弄明白作者所提出的“自負感”是一種人為制造出來的自己感覺,它主要是基于他人的意見而形成的,它是一種膨脹的自己感覺,近乎于虛榮。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7
回想這幾年在瀟然的教育上,我有沒有這種“自負感”?答案是肯定的。幼兒園時期,我盼著他能獨立,能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然而對于動手能力稍差的瀟然來說,媽媽的“期盼”是巨大的壓力,我常常因為他不會穿衣,不會用筷子或是尿褲子而耽誤上學時間去責怪他;學前班時,他在學習20以內加減法中稀里糊涂,完成不了作業(yè),因此我批評他上課不專心聽講;一年級第一學期,我又常常因為他字跡不工整、不好看而責備他。
現(xiàn)在回想這一切,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我“將自己的主張和期望”投射在瀟然的身上,我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我卻沒有意識到,把我的思維強加給瀟然,對他的精神其實是一種桎梏。作為父母的我們,“首先應當努力做到的是讓孩子享有身為自己的權利,讓他們在自己的命運軌跡下生活,這才是他們人格精神的真實反映!”
《父母的覺醒》給了我新的力量和方向,讓我在如何為人父母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和修行。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8
我從這篇文章中了解到《父母的覺醒》這本書是針對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父母,全書都在講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是在喚醒父母建立一個觀念即:家庭教育不是針對孩子的教育,而是針對父母的教育。一提家庭教育,許多父母的誤區(qū)是:家長如何采取種種措施來教育孩子,使孩子成才。的確,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教育,但是,父母們要覺醒——家庭教育中更需要教育的是父母!古語說:“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我們的祖先早就明白,孩子的教育不是父母對孩子的說教,而是指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無形的影響。換言之,就是父母要活成孩子的榜樣,時時處處做好自己,想到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有專家講:“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可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把自己修煉成什么樣的人,孩子不聽你怎么說,而看你怎么做。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父母需要覺醒,不僅要活成孩子的榜樣,還要時時處處學會放手。讓孩子活成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而不是父母希望成為的樣子。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9
很多父母心疼孩子,愛孩子,對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代替,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造成了“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變成沒有手腳,沒有嘴巴,沒有自信,沒有能力,更沒有思想的活植物人。變得麻木不仁,甚至沒有人性。這時,父母反過來抱怨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行,甚至口不擇言亂給孩子貼標簽,什么“笨蛋、廢物……”之類傷害孩子自尊的詞語一股腦往孩子身上貼,有的孩子默默承受著父母對他們的指責,抱怨;有的孩子就顯露出各種問題,變成問題孩子,令老師頭疼,家長痛苦。所以父母要覺醒,要學會放手,尤其在家庭里,要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一員,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務,在承擔家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責任心。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把孩子推到前邊,父母在后邊跟著,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及時鼓勵幫助孩子,而不是包辦代替。
父母需要覺醒,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需要父母的呵護和尊重,作為父母要明白,孩子的自尊心培養(yǎng)出來,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因為有自尊心的孩子才有羞恥心,有了羞恥心才會有敬畏心,人有了敬畏心害怕他做壞事嗎?害怕他將來不能成為大人、君子嗎?因此,父母對孩子的言行,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而不是想打就打,想罵就罵,不顧孩子自身的感受,這樣的父母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有良知的孩子?所以父母需要覺醒,不斷地學習修煉自己,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用自己的改變來帶動孩子的改變,用自己的心來喚醒孩子的心,用自己的靈魂來喚醒孩子的靈魂。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20
父母需要覺醒,學會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優(yōu)秀就是我的孩子,就很愛孩子,孩子有問題了,他就不是我的孩子了,父母就討厭他,嫌棄他。父母要明白,孩子選擇我們做他們的父母,在某些方面是來喚醒我們的。父母們要明白,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只有父母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并改正過來,孩子才會改變!拔沂且磺械母,愛是所有的結局”孩子的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愛來化解。如果孩子的問題沒能解決,說明父母沒有了解孩子,不是這個孩子所需要的,孩子沒有接受到父母的愛,缺愛的孩子就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世界上沒有標配的父母,也沒有標配的孩子,因此,父母要有一雙善于觀察和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有一個智慧的大腦,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給到孩子所需要的,而不是父母自己想給的。
父母需要覺醒,孩子來到父母身邊,需要父母的陪伴,使孩子有安全感。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父母陪伴孩子要像《牽著蝸牛去散步》一樣,以一顆悠閑地,寧靜的心來欣賞路邊美麗的風景,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不斷的鼓掌、贊美、欣賞、鼓勵……給孩子自信和動力,不斷地讓孩子豐富和強大自己的內心,慢慢地就變成了生活的強者。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還怕他不優(yōu)秀嗎?
以上的一切都需要父母的覺醒,身為父母我們沒有受過任何培訓,也沒有合格證,但是,我們要覺醒,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如何做一名優(yōu)秀的父母,在孩子人生道路上,不但給孩子創(chuàng)造豐富的的物質條件,更要通過不斷的修煉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做孩子的精神領袖,做孩子一生的榜樣,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相關文章: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09-28
《父母的覺醒》的讀后感11-08
《乞丐的覺醒》讀后感05-19
愛的覺醒散文07-03
《認知覺醒》讀后感(通用6篇)03-18
愛的覺醒優(yōu)美散文06-29
以覺醒為話題的作文12-28
覺醒-寫事作文06-27
回首覺醒初中作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