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賦陶淵明賞析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chǎn)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zhǔn)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fā)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閑情賦陶淵明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閑情賦陶淵明賞析 篇1
《閑情賦》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作品。指斥世俗的邪惡,抨擊現(xiàn)實的黑暗,是陶淵明辭賦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nèi)容。然而,《閑情賦》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辭賦中唯一的一篇無論風(fēng)格還是思想內(nèi)容都很獨特的作品。此文不僅在表現(xiàn)上一反陶淵明一向的風(fēng)格,而且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它填補了陶集中沒有愛情描寫的空白,表現(xiàn)了陶淵明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描寫男女愛情的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在陶集中占有顯赫的地位!堕e情賦》在藝術(shù)上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
序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fù)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nèi),負(fù)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diào)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jié)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愿在衣而為領(lǐng),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fā)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jīng)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fù)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dāng)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于時畢昴盈軒,北風(fēng)凄凄,炯炯(本作忄旁,從辭海,通)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yuǎn)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fēng)以怯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
序(譯文)
當(dāng)初,張衡寫作《定情賦》,蔡邕寫作《靜情賦》,他們摒棄華麗的辭藻、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將(功名場里的)思慮發(fā)散開來,末了則歸總到自制中正的心緒。這樣來抑制流于歪邪或墜于低鄙的不正當(dāng)?shù)男哪,想來也有助于諷喻時弊、勸諫君主。綴字成文的雅士們,代代承繼(他們的傳統(tǒng))寫作這種文賦并將之發(fā)揚,又(往往)從某些相似點推而之廣言及其他,把原來的辭義推廣到更開闊的境地。平日閑居里巷深園,多有閑暇,于是也重提筆墨,作此情賦;雖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約也并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正文(譯文)
(啊,)她的綽約風(fēng)姿多么瑰麗飄逸,而與眾不同、秀麗絕倫。她的美貌可謂傾城傾國、絕艷殊色,她的美德的傳聞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響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純潔,只有高潔的幽蘭才能與她一較芬芳。(于是我)將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將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嘆著(時光易逝)晨曦又到了遲暮,如何不讓人深深感慨人生艱勤;同樣將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時)終止,為何人生中歡欣如此難得而愁緒卻是時時不斷!(那時她)撩起大紅幃帳居中正坐,撥泛古琴而為之欣欣,纖長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為之迷。顧盼之際美目中秋波流動,時而微笑言語而不分散奏樂的心神。樂曲正奏到一半,紅日緩緩向西廂那邊沉。略作悲傷的商宮的樂聲在林中久久回蕩,山際云氣繚繞白煙裊裊。(她)時而仰面望天,時而又低頭催動手里的弦作急促的樂聲,神情那么風(fēng)采嫵媚,舉止又那么安詳柔美。
。ㄋ┳喑龅那逶綐仿暿刮倚膭樱释ㄅc她)接膝而坐作傾心的交談。想要親自前往與她結(jié)下山盟海誓,卻怕唐突失禮受之譴責(zé),要倩青鳥使遞送我的信辭,又怕被別人搶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間神魂已經(jīng)不知轉(zhuǎn)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領(lǐng)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fā)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長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fā)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帶呵,束住她的纖細(xì)腰身,可嘆天氣冷熱不同,(變化之際)又要脫去舊衣帶而換上新的!愿化作她發(fā)上的油澤呵,滋潤她烏黑的發(fā)鬢在削肩旁披散下來,可憐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經(jīng)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妝呵,隨她遠(yuǎn)望近看而逸采張揚,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畫才好,卸妝之時便毀于烏有!愿作她臥榻上的藺席呵,使她的柔弱軀體安弱于三秋時節(jié),可恨(天一寒涼)便要用繡錦代替藺席,一長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絲線成為她(足上)的素履呵,隨纖纖秀足四處遍行,可嘆進退行止都有節(jié)度,(睡臥之時)時只能被棄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為她的影子呵,跟隨她的身形到處游走,可憐到多蔭的大樹下(便消失不見),一時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為燭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煥發(fā)光彩,可嘆(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時便要火滅燭熄隱藏光明!愿化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涼風(fēng),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涼(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遙遙望佳人的襟袖(興嘆)!愿化身成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撫琴,可嘆一旦歡樂盡而哀愁生,終將把我推到一邊而止了靡靡樂音!
推詳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廂情愿地用心良苦。為情所困的心情卻無人傾訴,緩緩踱到南面的樹林。在尚帶露汁的木蘭邊略作棲息,在蒼蒼青松的遮蔽下感受涼蔭。若是在這里(與心儀的人)對面相覷,驚喜與惶恐將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樹林里空寞寂寥一無所見,只能獨自郁悶地念想而空自追尋。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頭已見夕陽西下,不由發(fā)出一聲嘆息。一路走走停停流連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慘慘。(身邊)葉子不住離枝簌簌而下,林中氣象凄凄戚戚。紅日帶著它的(最后一絲)影子沒入了地平,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鳥凄聲鳴叫著獨自歸來,求偶的獸只還沒有回還。在遲暮的年紀(jì)憑吊當(dāng)年,深深慨嘆眼前的(美好)光景頃刻就會終結(jié)。回想夜來夢中的情景想要再入夢境,又思緒萬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槳,又似登山者無處攀緣。此刻,畢昂二宿的星光將軒內(nèi)照得透亮,室外北風(fēng)大作聲音凄厲,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腦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帶等待天明,屋前石階上的重重冷霜晶瑩泛光。(司晨的)雞也還斂著雙翅(棲息)而未曾打鳴,笛聲清嘹憂郁的聲音往遠(yuǎn)處蕩揚:起初節(jié)奏細(xì)密而悠閑平和,最終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頹敗的聲音。 在這樣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請?zhí)焐系男性苼砑耐形业男膽,行云很快流過不語,光陰也如此荏苒而過。徒然殷殷思念著獨自體味悲心,終是山阻腳步河滯行。迎風(fēng)而立,希望清風(fēng)能掃去我的疲累,對泛來的陣陣輕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與你)作《蔓草》那樣的聚晤,吟誦從《詩經(jīng)·召南》起未曾斷絕的長歌余風(fēng)。(而這終究是不能的,)(還是)將萬千雜慮坦然釋懷,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讓心情在遙闊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連。
注解:
粲càn 1. 古稱上等白米。2. 鮮明:~爛(同“燦爛”)!!。3.美:~者!ǎㄐ稳菅哉勚溃。4. 笑:以博一~。
主旨
關(guān)于《閑情賦》的主旨,歷來是爭議的焦點。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二派。一派認(rèn)為此文并無寄托,純?yōu)閻矍槊鑼,故可名之為“愛情說”。一派認(rèn)為有寄托,繼承了楚騷“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故可名之為“比興說”。
“愛情說”一派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他在《陶淵明集序》中批評《閑情賦》說:“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故更加搜求,粗為區(qū)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閑情》一賦。楊雄所謂勸百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fù)u其筆端?惜哉,無是可也!”[1]因此,文選雖立“情賦”一類,卻不取此篇。蕭統(tǒng)雖然沒有明確說《閑情賦》純?yōu)閻矍槊鑼,但“勸百諷一,卒無諷諫”二語,實際上是批評淵明雖自稱“有助于諷諫”,其實不僅無諷諫,倒反而大寫特寫情欲了。后來贊同蕭統(tǒng)意見的人不少。
首創(chuàng)“比興說”的是蘇軾,他第一個駁斥蕭統(tǒng),態(tài)度非常激烈:“淵明《閑情賦》,正所謂《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與屈宋所陳何異?而統(tǒng)乃譏之,此乃小兒強作解事者!币蕴K軾為代表的“比興說”一派,都把《閑情賦》比喻成《詩經(jīng)》、屈原的《離騷》中的某些篇什,寄托著深刻的政治寓意:有的說是宗國覆滅,眷戀故主;有的說是思同調(diào)之人不可得,故托以寄懷;有的說是自悲身世,期圣帝明王;有的說是追求人生的理想……
審察以上兩種觀點,似乎覺得都有各執(zhí)一端的弊病。持“愛情說”者以為此賦純寫愛情,并無諷諫意味。雖然說對了一半,但否認(rèn)此賦的諷諫意味,這也不符合作者的本意!堕e情賦》確實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對美人的追求,真實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們在絕色佳人面前靈與肉的顫動,然而作者的本意是使流宕的情欲復(fù)歸于正。亦可以解說為,為人處事的一種態(tài)度,對理想的不斷追求,不斷的失敗,而不斷的改變方法。有句話說:成功,在于不斷地改變方法,而從不改變目標(biāo)。
獨特地位
首先,《閑情賦》對男女愛情大膽潑辣、生動細(xì)膩的描寫,對后世寫男女之情的作品有深刻影響,提供了豐富經(jīng)驗。楊升庵說:“陶淵明《閑情賦》‘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盡麗情,深入冶態(tài)。裴硎《傳奇》、元氏《會真》,又瞠乎其后矣!彼惶岬搅伺犴屎驮。鋵崱堕e情賦》在歷代文學(xué)家中的影響是極其深遠(yuǎn)的,真可謂衣被作家非一代也。
其次,《閑情賦》在語言風(fēng)格上也很有它的特色,迥異于陶集中的其他詩文的風(fēng)格。眾所周知,陶淵明在運用語言上樸實無華、清新自然,在描寫農(nóng)村景物與生活時甚至引用農(nóng)民的口頭語言。而此賦的語言,適應(yīng)其文體的特點和內(nèi)容的需要,一改其語言風(fēng)格的常態(tài),變得纏綿悱惻、富麗華美、柔婉多姿。如寫佳人儀態(tài)、美貌只用廖廖數(shù)語“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神儀嫵媚,舉止詳妍”便把佳人楚楚動人的神態(tài)及內(nèi)心世界,和盤托出了。特別是寫“余”追求佳人失敗后的復(fù)雜心緒時,“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令人叫絕;寫思念而不得見時喪魂失魄的樣子,“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再確切不過了。
再次,《閑情賦》構(gòu)思奇特,抒情細(xì)密,絲絲縷縷充滿張力,如水波層層相涌,高潮處洶涌奔騰,回落時仍有暗流回還,綿延起伏,終而不絕,縱然“憩遙情于八遐”,留下的卻是余波未平,讀來令人回腸蕩氣,感慨萬千。
最后,《閑情賦》中的景物描摹、聲光細(xì)節(jié),無不細(xì)膩工巧,配合近似影視分鏡頭般的心理刻繪,達(dá)到了情景交融高度和諧的程度!叭~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于是悲從中來:“悼當(dāng)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由此可見,陶淵明不愧為寫景抒情的大手筆。
在陶淵明的全部創(chuàng)作中,唯獨這篇《閑情賦》是吟詠愛情的,雖然陶淵明作此賦的主觀動機是防閑愛情的流宕。陶淵明以他“不狎世”的率真和洋洋灑灑的“愿”“悲”,將人間俗世的兒女之情盡興地傾吐出懷,展現(xiàn)了自己真率自然的美好人格,同時在客觀上它成為了一篇雖非空前亦乃絕后的愛情賦。
閑情賦陶淵明賞析 篇2
閑情賦
作者: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fù)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nèi),負(fù)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diào)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jié)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愿在衣而為領(lǐng),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fā)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jīng)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fù)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dāng)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于時畢昴盈軒,北風(fēng)凄凄,炯炯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yuǎn)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fēng)以怯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
閑情賦注釋
眄(miǎn):顧盼。
睇:凝視。
愆(qiān):過錯。
頹肩:頹,墜,水往下流。頹肩,削肩。古代女子雙肩以削為榮。
緬邈(miǎo):遙遠(yuǎn)
翳(yì):遮蔽,障蔽。
儻(tǎng):倘,或許。覿(dí):相見。
燮(xiè)燮:落葉聲。
炯炯:本豎心旁,思索而不安的樣子。
粲(càn):鮮明。
憩(qì):休息,此處意為休止。八遐(xiá):遙遠(yuǎn)的八方。
閑情賦賞析
《閑情賦》的第一節(jié)極盡夸飾之能事描寫美人之容貌與品行:“夫何飄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容貌舉世無雙,德行也遠(yuǎn)近聞名,“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nèi),負(fù)雅志于高云!奔扔斜逵駶嵉臍赓|(zhì),又有深谷蘭花的芬芳,情懷超世出俗,志趣高尚入云。這與其說是寫美人,不如說是在自我表白。這位美人就是作者理想的外化,是作者心志、情懷的投射與再造。屈原《離騷》中說:“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顯然是陶作的樣板,只不過屈原是自贊自憐,而陶淵明含蓄地用自己的理想塑造出一位美人而已!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美好時光易逝,人生旅途艱辛,百年之后都將同歸塵土,何必郁郁于心!這是在勸慰美人,也是在勸慰自己!板街鞄,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攘皓神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边M一步狀寫美人的情態(tài)。
第二節(jié)寫詩人對美人欲親近又顧慮重重的復(fù)雜心情。“曲調(diào)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 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一系列四字句,短促頓挫,使我們仿佛看到一個平素持重淡泊的男子,此時面對儀態(tài)萬方的絕代佳人,心臟在急劇跳動。“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jié)誓,慎冒禮為□。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庇行臒o膽,猶豫彷徨,正是陶淵明性格的寫照。心煩意亂不得安寧,魂不守舍,須臾之間幾番往返,末二句極得戀愛中人心之真態(tài),令人好笑又感動。
第三節(jié)是全賦的高潮,一反作者樸素淡遠(yuǎn)的風(fēng)格,熾熱無比。“愿在衣而為領(lǐng),承華首之余芳; 悲羅襟之霄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fā)而為澤,刷云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jīng)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天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之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十愿連翩,一氣呵成,要化己身為美人衣之領(lǐng),腰之帶,發(fā)之膏澤,眉之黛墨,身下之席,腳上之鞋,隨身之影,照顏之燭,手中之扇,膝上之琴,只為了親近美人,陪伴美人。一連串?dāng)M物手法的運用,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十種物事,寄托同一個美好心愿,十番轉(zhuǎn)折,十種設(shè)想的結(jié)果,表達(dá)同一種擔(dān)憂,尤為襯出心愿的強烈。
空懷十愿,無以表白,作者情緒漸漸變得低沉。“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訥,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輕松之余陰。倘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悄想以空尋!”抒情主人公過分消極,僅僅停留于心愿,不敢付諸行動,很有無故尋愁覓恨的味道。憑空設(shè)想出一個情人,本就只是為了抒發(fā)心中那份郁郁不得志的情緒,本就只是枉自嗟怨,不會有什么結(jié)果也不求有什么結(jié)果。
第五節(jié)詩人由美人乏不可求回復(fù)到自己平生志愿之不得遂上來!皵枯p裾以復(fù)路,瞻夕陽而流嘆; 步徒倚以忘趣,色慘凄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dāng)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瓢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悼,譬緣崖而無攀!边@里夢中情人已退居次席,作者開始比較直接地表現(xiàn)自己不知路在何方的迷惘,一事無成而時光易逝的惆悵。坐臥不安,神魂飄游,是為了那始終追求不到的夢中情人一般美好而又縹緲的理想。
賦之末節(jié),詩人經(jīng)過一夜輾轉(zhuǎn)苦思,終于在無計可施中放棄了追求,也平復(fù)了煩燥不安的情緒! 于是畢昴盈軒,北風(fēng)凄凄。久久不寐,眾念徘徊!彼淖志涞脑俅螉A入,表明情感的再度轉(zhuǎn)折。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運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帶河;迎清風(fēng)以祛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郡南》之馀歌;但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痹娙藰O力使自己認(rèn)為沒有希望,萬種相思只是徒然自尋煩惱,以讓自己完全放棄努力也放棄心愿,讓他胸中的郁悶與夢幻付諸清風(fēng)流水。發(fā)乎情而止乎禮,浮想聯(lián)翩的白日夢終究沒有什么意義,詩人要摒除各種雜念,保持一片純心。
通觀全賦,總體來講作者的情調(diào)是低沉、消極的,即是“十愿”,也把那股火一般的情感深深壓抑,以悲觀的情緒來淡化。末幾節(jié)更是將其消解至無,詩人之心仍然回復(fù)為一汪死水。
這篇賦結(jié)構(gòu)新穎,想象豐富,辭句清麗,靈活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其中的十愿表現(xiàn)出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蕩除了漢賦那種著意鋪排、堆砌辭藻、典故、用語生澀的積弊,清新自然,因此被人們久誦不衰。
閑情賦陶淵明賞析 篇3
【原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以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nèi),負(fù)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寨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diào)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jié)誓,懼冒禮之為諐,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
愿在衣而為領(lǐng),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fā)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蕪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jīng)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檻;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臀青松之余陰。儻行行之有覲,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fù)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dāng)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掉,譬緣崖而無攀。于時畢昂盈軒,北風(fēng)凄凄。恫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yuǎn)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帶河。迎清風(fēng)以祛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邵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
賞析:
《閑情賦》比較長,我們來簡單地看一看。他說“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何”就是多么的意思,“曠世”就是說這個時代沒有的,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瑰”是美玉、美好的意思,“逸”是飄逸、出群,與眾不同,“令姿”,美妙的姿態(tài),他說那是多么美好的、與眾不同的姿態(tài),“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秀群”,“秀”是草木的那個花開出來,她是在一群人之間,你要看到她是杰出的,特別美好的,“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她表現(xiàn)出來傾國傾城的美麗的顏色,她所希望的是“有德于傳聞”,不但是容色的美麗,而且希望美好的品德能夠傳聞,能夠流傳,能夠把美好的品德流傳下來!芭屮Q玉以比潔”,她身上佩著鳴玉,古人身上都有佩玉,玉是代表一種美好的品德,所以我們常常說一個人“守身如玉”,說一個人持守自身的品德,像拿著一塊貴重的玉石,不能夠讓它有一點的瑕疵,你要把自己的品格像一塊玉一樣地珍重保存!芭屮Q玉以比潔”,跟玉一樣的潔凈,“齊幽蘭以爭芬”,有幽蘭一樣的芬芳,“淡柔情于俗內(nèi),負(fù)雅志于高云”,她雖然有那種多情的柔情,可是她的柔情不在世俗之間,她不是那種庸俗的、卑下的感情,“負(fù)”,就是內(nèi)心懷抱的,她內(nèi)心懷抱著也者高雅的志意,像高天上的青云一樣。
“悲晨曦之易夕”,她悲哀生命的短促,“曦”是晨光,晨光熹微,你堪她早晨的光影,轉(zhuǎn)眼之間就到了黃昏!氨筷刂紫Γ腥松L勤”,她哀感人生是如此的忙碌,是“長勤”,人生是短促的.,人生是忙碌的,“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殷”是厚重,說我們每一個人人生一世不過百年,那百年之中為什么我們的歡笑這樣少、而悲哀這樣多呢?“褰朱幃而正坐”,“褰”就是拉開,他說這個女子拉開她那個紅色的帷幔,端正地坐在里面,“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泛”是流傳,她彈瑟的聲音流過去, 凄清的彈瑟的聲音就流傳出去,“以自欣”,她以這個作為她的喜樂,她喜歡彈這個音樂。“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彈瑟當(dāng)然是手指在彈,所以就看她的手指在動,你的眼睛就送著她的手指,留下她美好的手指的姿態(tài)!八屠w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彈的時候她手在動,衣袖也在動,古人不是像我們穿這么緊的袖,古人的袖子都很肥,所以“攘”就是舉起來動的樣子,那個潔白的衣袖“繽紛”,那個袖子就像飛舞一樣的,長袖在繽紛地飛舞!八裁滥恳粤黜,含言笑而不分”,“瞬”就是眼睛這么一動,說一瞬之間,就是眼睛這么一動。她的美麗的眼睛一動,“流眄”,就流過來看你一下子!昂孕Α,就是她要說話啊,還是要微笑啊?你看不出來。她好像有一種表情,可是沒有具體的言語,也沒有具體的歡笑,就是說表情在似有似無之間。
“曲調(diào)將半,景落西軒”,她彈瑟彈到將近一半的時候,“景落西軒”,這個“景”字就通“影”字,日光。她彈這個音樂,彈到一半的時候,太陽已經(jīng)西斜了,“景落西軒”。他剛才不是說人生是短暫的嗎?“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你無論有多么美好的本質(zhì),無論你要表現(xiàn)什么美好的才能,曲調(diào)還沒有彈一半呢,而日光已經(jīng)從西邊的窗前落下去了!败帯本褪谴傲,太陽從西邊沉沒了,所以光影就從西邊沉沒了!氨踢盗,白云依山”,“商”是一種悲哀的聲音。歐陽修的《秋聲賦》說,秋天你聽那干枯的樹葉嘩嘩的響聲,就是“商聲也”。所以不但是太陽西斜了,而且季節(jié)也到了秋天了,那悲哀的商聲就敲響了園林,那樹上都是一片商聲,一片干枯的樹葉的聲音!把鲰炻,俯促鳴弦”,這個女孩子仰望一下高天,她不是“負(fù)雅志于高云”嗎?她所向往的是高天上的青云!把鲰炻,俯促鳴弦”,她低下頭就把瑟彈出非常急促的聲音,因為人生也是短促的,光陰也是短促的,“神儀嫵媚,舉止詳妍”,你看她的精神,你看她的儀態(tài),那是如此的嫵媚,她的舉止姿態(tài)真是安詳。我們說有的人你看她就好像老是慌慌張張的、安不下心來的樣子,而有的人不管是怎么忙怎么快的動作,她的精神的表現(xiàn)也是安詳?shù)。“妍”是美麗,如此的安詳而美麗?/p>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所以她就彈奏了那種凄清的聲音,而這種凄清的聲音就感動了我,“激清音以感余”,我就希望能夠跟她“接膝”,就是膝蓋相接,能夠坐在她的對面跟她有一個交談,“愿接膝以交言”!坝酝越Y(jié)誓,懼冒禮之為愆”,所以我就想不但是走到她的對面跟她交談,而且跟她“結(jié)誓”,我要跟她說,我真是欣賞她,我愿意跟她永遠(yuǎn)地相知,“欲自往以結(jié)誓,懼冒禮之為愆”,可是我就想,我這樣走過去就違反了禮法,我不可以。古代的女子,象李商隱《無題》說的,“十四藏六親”,女孩子到了十四歲,就不可以出來見人了,不用說一個陌生人,就是疏遠(yuǎn)的親戚都不可以出來見面了。所以我聽到她的音樂這么美好,我愿意跟她對面談一次話,可是我擔(dān)憂的是“冒禮”,就是違反了禮法,“愆”就是罪愆,就是說不合理的意思,他說我擔(dān)心這個恐怕是不合禮法的,“懼冒禮之為愆”。說我自己不能去,“待鳳鳥以致辭”,我就等著,有沒有一只象鳳凰一樣美麗的鳥能夠給我傳一句話呢?“待鳳鳥以致辭”,可是那個鳳鳥還沒有來,“恐他人之我先”,我就擔(dān)心別人會不會比我先去跟她交往了呢?他說“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所以我心中就是如此的惶惑不安,我怎么才能夠跟她認(rèn)識?是“魂須臾而九遷”,所以我的精神就不能安定,就是須臾、片刻之間,“九”是極言其多,“遷”就是搖動的樣子,表示我的精神之極度不安定。所以他就說了,我沒有機會跟她見面,也沒有人給我傳一個消息,后面就是陶淵明最有名的一段話,就是陶淵明的“十愿”,他許下的十個愿望。十個愿望是什么呢?
他說“愿在衣而為領(lǐng)”,他說如果在她的衣服,我就希望變成她的衣服的領(lǐng)子,“愿在衣而為領(lǐng),承華首之余芳”,這個領(lǐng)子就可以承接著她那美好的頭發(fā)上的芬芳!霸冈谝露鵀轭I(lǐng),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他的十愿每一個后面都跟著一個“悲”,悲就是落空,其實他所寫的十愿就是十個落空。所以他說我在衣服就愿意變成她的領(lǐng)子,可是我恐怕到晚上的時候,“悲羅襟之宵離”,羅襟就是她的羅衣,到晚上她就把衣服脫下來了,“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而秋夜是這樣的寒冷、這樣的凄清、這樣的漫長,我就再也接觸不到了,只有等到她明天早上再穿這件衣服,我才能夠“承華首之余芳”了。
“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裳就是下裳,衣是上衣,裳是她的裙子,如果是再她的下裳的裙子,我就愿意變成她裙子上的一條腰帶,“束窈窕之纖身”,我這個腰帶就圍束在她那么窈窕的腰身之上?墒悄,他說“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隨著天氣的變化,一下暖一下冷,她就把這個裙子脫掉了是不是?
“愿在發(fā)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如果在她的頭發(fā)上,我就愿意變成她頭發(fā)上的頭油,澤就是光澤,頭油!八⑿W”,玄是黑色,這頭油就刷在她黑色的鬢發(fā)之上,然后這頭發(fā)就垂在她的肩上了。“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我就悲哀這個美人常常洗頭,她一洗頭就用熱水把我沖跑了,白水就把頭油沖跑了。
“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如果在她的眉毛上,我就愿意變成她畫眉的那個黛色,“黛”就是畫眉的那個黑的顏色,“隨瞻視以閑揚”,隨著她的眼睛看來看去,我這眉毛上的黛色也可以跟著到處揚動,所以“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他說我就很擔(dān)心,雖然這個脂粉、我的黛色還沒有脫落,可是“或取毀于華妝”,她說要化一個更美的妝的時候,“華妝”就是艷麗的化妝,“取毀”,她就把我洗掉了。
“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如果是鋪在她床上的席子,我就愿意變成她的一領(lǐng)席子,“安弱體于三秋”,就將她那柔弱的纖弱的身體睡在我這個席上,可是“悲文茵之代御,方經(jīng)年而見求”,這個席子是竹席了,說三秋她還睡這個竹席,可是我就悲哀到了冬天呢,“文茵”就是有花紋的厚褥子,“代御”,御就是用,她就用那個厚褥子了。我要再見她,“方經(jīng)年而見求”,“經(jīng)年”,只有明年夏天她才會需要我這個席子了。
“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如果是絲線呢,我就愿意變成她的鞋子,如果我這塊絲綢變成她腳上穿的繡花鞋的話,我就可以“附素足以周旋”,依附在她潔白的腳上,隨著她周旋,走來走去?墒恰氨兄怪泄(jié),空委棄于床前”,可是我就悲哀,她有行就有止,“有節(jié)”,有一定的節(jié)制,有一定的變換,有時候走有時候停,所以到晚上就“空委棄于床前”,就把我脫在床前了。
“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如果是在白天,我就愿意變成她的影子伴隨著她的身體,她走向西,我這影子就跟著她向西;她走向東,我這影子就跟著她向東!氨邩渲嗍a,慨有時而不同”,可是我就悲哀,有時候有樹,這個樹有很濃密的樹蔭,影子就不見了,我就不能伴隨著她了。
“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楹”是兩個窗柱之間,他說如果是在夜里,我就愿意變成一根蠟燭,照亮她美麗的容顏!氨錾V婀,奄滅景而藏明”,“扶!本褪菛|邊太陽出來的地方,那我就悲哀,等到明天早晨太陽的光線上來了,我這蠟燭就悲吹滅了,什么都沒有了。
“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如果是竹子呢,我就做成一把扇子,握在她溫柔的手腕里,給她送上清涼的風(fēng)!氨茁吨苛,顧襟袖以緬邈”,我就悲哀秋天的白露下來了,“顧襟袖以緬邈”,她就不用這個扇子了,就把我丟開了。這里其實用的是漢朝班婕妤的那首詩,班婕妤說有一塊絲綢,裁成一把團圓的扇子,我就老隨著你,給你送美好的風(fēng),可是秋天來了,你就把扇子收起來了,秋扇就見捐了。所以他說“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緬邈”就是離開你的衣袖很遠(yuǎn)了。
“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如果是木頭的話呢,我就愿意變成一段梧桐的木材,這個梧桐的木材就可以做成琴,放在你的膝上彈奏。“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可是人有的時候歡樂完了就悲哀了,所以你就把我推開了,你就把膝上的鳴琴推開,“輟音”,你就停止了,不再彈了。這一共就是十個愿望。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他說我考察、反省了一下,凡是我的愿望都是不能長久的。我愿意做你的衣服上的領(lǐng)子,可是你會把我脫下來;我愿意做你衣服上的帶子,你也會把我脫下來;我愿意做你的鞋子,鞋子你有時候也拋開了。所以天下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所以“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我內(nèi)心有這么多的感情,感情為什么說是“勞情”呢?你如果心里懷念一個人,心里老想著一件事情,你的心永遠(yuǎn)不放松,你的心當(dāng)然是“勞”了。所以我“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我中心這樣勞苦地思念,可是我沒有機會跟你訴說,“步容與于南林”,我就出去散步,“容與”是慢慢地散步,我就到南方的那個樹林去漫漫地散步,“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那個南林里有木蘭樹,木蘭樹上有露水滴在我身上,我還走在一棵高大的青松之下,在那個樹蔭底下,“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他說我在散步,“步容與于南林”,我就盼望,“儻行行之有覿”,倘若就在我散步走來走去的時候,我忽然間看見你了,你忽然間在我的路上出現(xiàn)了,“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所以我的內(nèi)心又歡喜又害怕,我希望看見你,我又害怕碰見你,所以“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終于沒有見到你,竟然又感到寂寞。所以我現(xiàn)在只是我內(nèi)心的“悁想”,內(nèi)心的懷念、內(nèi)心的思念,白白地尋找了。他說“斂輕裾以復(fù)路”,“裾”就是衣服的下擺,我就把我的衣襟往上提起來,走回我原來的那條路,所以“斂輕裾以復(fù)路,瞻夕陽而流嘆”,看到西下的斜陽,我就發(fā)出嘆息了,“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慘而矜顏”,“徙倚”是來往徘徊的樣子,我就“步徙倚以忘趣”,這個“趣”就通“趨”,他說我希望跟那個女子碰見,但是我一直沒有跟她碰見,那我心里邊就是懷著這種思念的感情,在這里走來走去,“以忘趣”,我要到哪里我忘記了,我不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我內(nèi)心都是我剛才希望遇見又沒有遇見的這種感情。所以我就來回在這里徘徊,忘記我要到哪里去了。“色慘慘而矜顏”,所以我的臉色這樣悲慘,這樣凄慘。他說這個時候呢,就是“葉燮燮以去條”,不是秋天嗎?那個葉子“燮燮”,嘩嘩嘩的葉子的聲音,就離開它的枝條,樹葉就都落下來了,“氣凄凄而就寒”,那個天氣在太陽落下去以后就越來越寒冷,“日負(fù)影以偕沒”,太陽帶著它的光影消失了,“月媚景于云端”,月亮的光影就出現(xiàn)在白云之上,“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他說我這個時候就好象我本來劃著一只船,現(xiàn)在我沒有船槳了,我不知道怎么辦了;又好象我在爬一個山崖,又發(fā)現(xiàn)我沒有辦法再爬上去了!坝跁r畢昴盈軒,北風(fēng)凄凄,炯炯不寐,眾念徘徊”,“畢昴”都是星星,這個星星就照在我的床前,已經(jīng)是深夜了,“于時畢昴盈軒,北風(fēng)凄凄”,天氣就很寒冷,“炯炯不寐,眾念徘徊”,“炯炯”是眼睛睜得很大,我就不能夠成眠!捌饠z帶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階”,我就起來整理我的衣帶,等著第二天早晨的天亮。這個時候我的那個臺階上都掛滿了繁霜,“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yuǎn)以清哀”,那個雞的翅膀還收著,雞還沒有叫;“笛流遠(yuǎn)以清哀”,遠(yuǎn)方的這個笛子傳過來那么凄清的悲哀的聲音,“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開始的時候這個聲音這樣的微妙、這樣的繁密,這樣的悠閑、這樣的和平,最后是發(fā)出嘹亮的聲音,“藏摧”,“藏”就是你中心的深處,“摧”,那個摧折的、哀悔的聲音,所以這個笛聲變得這么悲哀!耙夥蛉酥谄潱行性埔运蛻选,我就想,那個女孩子是不是就在我的附近,我要托天上的流云把我的懷抱、感情送給她,“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但是天上的流云就消逝了,行云不說一句話,而光陰就“奄冉”,慢慢地都完全過去了,所以他說我是“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我白白地這么勤勞地思念,就是一直在不斷地思念,我自己如此的悲哀,可是我跟她最終還是“阻山而滯河”,好像中間隔著一座高山,隔著一條長河,我永遠(yuǎn)沒有辦法跟她接近!坝屣L(fēng)以祛累”,所以我就迎著早晨的清風(fēng),我希望清風(fēng)把我內(nèi)心的煩累祛除,吹走!凹娜踔居跉w波”,我就把我內(nèi)心這點微弱的志愿寄托在那流回去的流水,“歸波”就是流水。
他最后說了,“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他說我就覺得,“尤”就是怨尤,我就怨恨這種《蔓草》的聚會是不應(yīng)該的,那什么叫做《蔓草》的聚會呢?所以你要知道中國文學(xué)的傳統(tǒng)!对娊(jīng)》上有一首詩就是《野有蔓草》,《詩經(jīng)》不是有十五國風(fēng)嗎?《野有蔓草》屬于《鄭風(fēng)》!墩撜Z》上說“鄭聲淫”(《衛(wèi)靈公》),因為《鄭風(fēng)》里邊寫了很多男女歡會的這種歌詩,所以《鄭風(fēng)》的《野有蔓草》是寫的男女的歡會: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就說野地里有這么多野草,上面有很多的露珠,有一個很美麗的女子,她是如此的美妙,我跟她偶然之間相逢了,我們兩個人就有一個美好的約會。陶淵明所以說了,“尤《蔓草》之為會”,“尤”就是責(zé)備,說責(zé)備《蔓草》的這種幽會,就說隨便一見面就歡好了,這是不對的!罢b《召南》之余歌”,所以我們要歌誦的是十五國風(fēng)里邊《召南》的這種歌辭,《周南》、《召南》都是比較雅正的。那《召南》說什么呢?《召南》里也有一首歌辭,叫做《行露》,說“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厭浥”是這個露水的樣子,地上有很多的露水,我不輕易地走到這個露水之上,是“謂行多露”,我不愿意走在這么多的露水之上,露水就沾濕了我的衣服。就是說我不隨便做一種行為舉止而沾惹上任何的污穢,這是《召南》上說的,“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我不能夠沾上這樣的露水。所以陶淵明說“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說現(xiàn)在我就把我所有的思念都放下來了,我只是表現(xiàn)我內(nèi)心的一點忠誠,“憩遙情于八遐”,“憩”就是寄托,我把我的遙遠(yuǎn)的那種懷思想念,寄托在八荒的遙遠(yuǎn)的地方。李太白有一首詩,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最后李白說什么?是“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月下獨酌四首》之一)。所以我把我的感情收回來了,我要把它寄托在那個高遠(yuǎn)的八荒的那種遐思之中,“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我們剛才說了,中國批評這個詩,說哪一首詩是好詩,哪一首詩是壞詩,就比較注重詩里邊的內(nèi)容的情意,我們說杜甫詩為什么是好的?因為杜甫所表現(xiàn)的感情都是合乎倫理的,杜甫詩里所表現(xiàn)的感情對于國、對于朝廷、對于家、對于妻子兄弟,都完全是合乎家國倫理的感情,那真是博大深厚,他所關(guān)心的是廣大的人民。李商隱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我的身體不能象那個彩鳳,我不能夠跟你并肩雙飛,但是我心里面有一點靈犀跟你相通,這種感情也寫得很動人,但是這跟杜甫的合乎倫理的感情是不同的。
【閑情賦陶淵明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風(fēng)賦原文、賞析10-25
秋聲賦原文、賞析10-18
海賦原文及賞析11-25
思舊賦原文及賞析11-25
枯樹賦原文及賞析10-31
洞簫賦原文及賞析10-16
恨賦 原文及賞析10-15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李夫人賦 原文及賞析12-25
登徒子好色賦原文及賞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