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原文賞析
蟬原文賞析1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朝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雨霖鈴·寒蟬凄切》譯文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藍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雨霖鈴·寒蟬凄切》注釋
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
凄切:凄涼急促。
驟雨:急猛的陣雨。
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
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的美稱。
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暮靄:傍晚的云霧。
沉沉:深厚的樣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靄沉沉楚天闊: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今宵:今夜。
經(jīng)年:年復一年。
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xiàn)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峦镜氖б夂团c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主要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
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huán)境,點出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后兩句中“都門帳飲”是寫離別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盁o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傲魬偬帯⑻m舟催發(fā)”。正在難分難舍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fā)”。透露了現(xiàn)實的無情和詞人內心的痛苦。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笔遣坏貌粍e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對情人傷心失魄之狀,躍然紙上。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睂憚e后思念的預想。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涂上了陰影。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象的!叭トァ笔窃饺ピ竭h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凄楚。只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深沉、煙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于言表。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景。
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白怨拧眱勺郑瑥膫別特殊的現(xiàn)象出發(fā),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xiàn)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創(chuàng)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边@是寫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傲、“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凄冷,寫別后的寒心;殘月破碎,寫此后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凄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真切,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難怪它為人稱道,成為名句。
再從此后長遠設想:“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境況。此后漫長的孤獨日子怎么挨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即便對著美景,能產(chǎn)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畫到了細致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在刻畫心理。不論勾勒環(huán)境,描寫情態(tài),想象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后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這首詞的情調因寫真情實感而顯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將詞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畫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二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謔語。柳永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xiàn)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tài)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于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chuàng)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表現(xiàn)男女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jīng)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確實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緣由,固然與作者坎坷的身世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系,但《雨霖鈴》的成功還在于其獨到的表現(xiàn)手法:層次分明,語意明確,鋪敘景物,傾吐心情,絕少掩飾;善于用“點染”法,反復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鈴》作一粗淺分析: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別。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fā)出凄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凄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凄涼的氛圍!岸奸T”兩句,極寫?zhàn)T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zhí)手”兩句,再加深涂抹,在“執(zhí)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以上兩層極盡回環(huán)、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澳钊トァ币院,則大氣包舉,一瀉千里,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念”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別后的道路遼遠,“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換頭以情起,嘆息從古到今離別之可哀,“傷離別”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句又將推進一層,更何況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jié)呢,這是多么難以忍受!這是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敖裣倍,又進一步推想別后的凄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別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拔粑彝,楊柳依依。”(《詩經(jīng)·采薇》)也是寫離別的。離別的人一看到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xiàn)出贈柳昔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皸盍丁比置鲗懷矍熬岸祵憚e時情,顯得含蓄而有余味。幾如身歷其境,忘其是設想了!按巳ァ倍,再推想別后長久的寂寞,虛度美好年華!氨憧v有”兩句,再從上兩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嘆后會難期,風情無人訴說,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層真是“余恨無窮,余味不盡”(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后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后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畻盍稌燥L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保ㄖx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又有人認為“‘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保ɡ钆数垺恫萏迷娪嚯h》)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但劉熙載在《藝概》中的“點染”之說,更是值得稱述的。他認為:詞有點染,耆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否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劉熙載的這段評論,實際上是以畫法論詞,看出在柳詞中的加深描繪,反復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膽潑墨。也就是柳詞中抒情與寫景在章法和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詞中有畫。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清秋離別,多情那堪?感情極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傷心而又凄涼,情景妙合無痕,這一別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點化而得,前后照應,委婉自如。柳詞在點染方面的技巧運用,確是達到很高的成就的,在這首詞里最為突出。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三
詞是文學史上一種特殊的詩體,最早源于古樂府,興起于唐代,經(jīng)過晚唐五代的發(fā)展,至宋代已極為繁榮!八卧~”已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專用名詞。宋代不僅詞家眾多,且風格亦多樣。詞本以婉約風格為主,到北宋蘇軾才始創(chuàng)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他繼承發(fā)展了突出男歡女愛,別恨離愁的婉約詞風,剪紅刻翠的“艷科”,旖旎溫柔的“情語”,成了柳詞的主題!队炅剽彙繁闶橇~中最能體現(xiàn)這種風格的杰作。
《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從上片的描寫,讀者可以這樣想象:一個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郊外,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內,一對男女飲酒話別。帳外,寒蟬凄慘地哀鳴,好像在為他倆傷別而哭泣。那不遠處的長亭,已經(jīng)隱隱約約,可見天色將晚,一場大雨也剛剛停歇。天將晚,雨已停,河邊不時傳來艄公的喊聲:“快上船吧,要開船了!”兩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帳外,萬般依戀之際,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們雙手相擁,淚眼相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船開了,人去了,漸行漸遠。情人岸邊佇立,含著淚,舉著手,一直目送那蘭舟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暮靄里。
這就是發(fā)生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詞人柳永與情人話別的場面,也就是《雨霖鈴》上片所寫的內容。首句“寒蟬凄切”,點明節(jié)令——深秋,“蟬”而“寒”,鳴音“凄切”,渲染了悲涼的環(huán)境氣氛,為下文傷別張本,也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皩﹂L亭晚”,交代時間、地點,“驟雨”,描寫天氣。天下雨,正好停留;時將晚,停留時間有限,他們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 岸奸T帳飲”,可知寫京都之事,言別離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傷別,滿腹離愁,何來心思。實在是食之不香,飲而不暢,是謂“無緒”。乘船的“留戀”情人不忍別,撐船的眼看天將晚不得不割斷他們的情絲而“催發(fā)”,這種主觀意愿與客觀形勢之矛盾,使別情達到高潮。“執(zhí)手”二句,生動細膩,描情繪意,絕妙無比。仿佛在舞臺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兩手相擁,兩肩上聳,訴無語,泣無聲,比千言萬語,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寫兩人分手之情狀,實際暗寫了他們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柔情蜜意千千萬,唯在淚花閃爍間!澳钊トァ眱删,為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交融。煙波千里,楚天廣闊,茫茫天涯,何處是歸程?離愁別緒都幾許?風吹浪涌融暮靄。這不僅襯寫了別后悵然空虛的心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雨》詞下闋主要寫別后的痛苦。傷情離別,自古皆然,可萬不該在這冷落清秋的時節(jié),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應首句,“清秋”應“寒蟬”,襯托出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意義翻新,不入俗結。“今宵”二句為千古傳誦名句!熬菩选边b接上片“帳飲”,可見當時雖然情“無緒”,然借酒澆愁,還是沉醉了。扁舟夜發(fā),愁醉迷蒙,忽然醒來,想必已是拂曉。驚起忙尋覓,情人在何處?所見者唯楊柳岸上曉風殘月也。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月”前著一“殘”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襯托了詞人當時凄清悲涼冷落的心境。此刻的離愁別緒如風卷浪擁,不可遏止。真是“離愁波涌楊柳岸,別緒風連殘月邊”。
“此去經(jīng)年”以下四句虛寫想象別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經(jīng)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咽”想到“更與何人說”。作者離開情人,寂寞凄涼,孤獨萬分,從此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虛設,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發(fā)使人念情傷神?峙聞e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中虛度余日了。最后兩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愛之情深。
《雨霖鈴》這首詞主要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離京遠行,這種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譜成了這首詞的主旋律。其成功之處在于寫出了他的真情實感,但格調較低沉,情調未免太傷感了些。另外在表現(xiàn)手法上,這首詞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huán)境,描摹情態(tài),惟妙惟肖。寫景則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結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四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xiàn)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fā),淚眼相對,執(zhí)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tài),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xiàn)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敖裣菩押翁帯保b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按巳ァ币韵,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jīng)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huán)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而不俗。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五
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由于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他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jù)《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云:“今雙調《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痹谠~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讀之令人於悒。
詞的上片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抖Y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在農(nóng)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前三句通過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彼膽偃嗽诙奸T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梢娝乃季w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林逋《相思令》云:“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劉克莊《長相思》云:“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撓,舟人頻報潮。”雖較明顯,但仍未脫出林詞窠臼?墒沁@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纖,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敵千鈞!后來傳奇戲曲中常有“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唱詞,然卻不如柳詞凝煉有力。那么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話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詞是一種依附于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每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清人萬樹《詞律發(fā)凡》云:“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斢萌フ,非去則激不起!贝嗽~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日“煙波”,又日“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里,充滿了如此濃密深沉的煙靄,其離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見。
上片正面話別,到此結束;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為層層加碼,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據(jù)俞文豹《吹劍錄》云:“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日:‘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边@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仿佛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里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描繪這清麗小幀,主要采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币簿褪钦f,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就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jīng)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語,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帳觸而已!按巳ァ倍,遙應上片“念去去”;“經(jīng)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可見結構之嚴密!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而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其以問句作結,更留有無窮意味,耐人尋繹。
耆卿詞長于鋪敘,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淺俗,然而此詞卻能做到“曲處能直,密處能疏,鼻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論柳永詞)。像“蘭舟催發(fā)”一語,可謂兀傲排鼻,但其前后兩句,卻于沉郁之中自饒和婉!敖裣比,寄情于景,可稱曲筆,然其前后諸句,卻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寫情至為縝密,換頭卻用提空之筆,從遠處寫來,便顯得疏朗清遠。詞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變化多端,因而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動人。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是一個浪漫詞人,一個江湖詞人,也是一個與詞共著生命的專業(yè)詞人。他一生混跡于樂工歌妓間,這些人都跟當時主要供歌唱的詞有著血緣關系,這種生活決定了他以畢生精力來寫詞。鄭振鐸先生生說他“除詞外沒有著作,除詞外沒有愛好,除詞外沒有學問”(《中國插圖本文學史》)。這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確能概括初他作為一個專注于詞的創(chuàng)作的詞人的基本特點。
柳永的詞大都是在“偎紅倚翠”生活中“淺斟低唱”的產(chǎn)物。前人說他“工于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這是他的詞在題材內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他離鄉(xiāng)背井,長期浪跡江湖,體嘗到了生活中的種種苦況;又因此常常不得不與所戀的人離別,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辭!队炅剽彙罚ês凄切)便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送別詞。在柳永以前,抒寫離愁別緒的詞非常多。但因為柳永是一個長期浪跡江湖的游子,對生活有著獨特的體驗,因而他寫一對戀人的離別,就不同于傳統(tǒng)的送別詞那種紅樓深院、春花秋月的狹小境界,而表現(xiàn)出一種煙波浩蕩、楚天開闊的氣象。
上片寫臨別時戀戀不舍的情緒!昂s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边@三句說,在深秋時節(jié)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這里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就所聞所見烘托出一種濃重的凄涼氣氛。耳邊是秋蟬凄切的鳴叫,眼前是令人黯然傷神的暮雨黃昏。這里所寫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詞人的感情,而又同時為下片“冷落清秋節(jié)”的概括先伏一筆!绑E雨初歇”四個字意味著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對臨別時矛盾復雜心情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薄岸奸T帳飲”,是指在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從這句看,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離開汴京南去,跟戀人話別時所寫。依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兩句描寫握手告別時的情狀,感情深摯,出語凄苦。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著手,淚眼朦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正因為氣結聲阻,就更能見出內心的悲傷!澳钋Ю餆煵ǎ红\沉沉楚天闊!边@三句以景寫情,寓情于景。一個“念”字領起,說明下面所寫的景象只是一種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實景。但虛中見實,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現(xiàn)出一對離人此刻的思緒和心境。重復“去”字,表明行程很遠。“念”字的主語是誰?詞里沒有交代。從感情來看,應該包括行者和送行者兩個方面。分別以后,前去便是楚天遼闊,煙波無際,行人就要消失在煙籠霧罩、廣漠空曠的盡處了。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經(jīng)歷了一個時間發(fā)展過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遠,而離人的思想感情則越來越強烈,到最后三句發(fā)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寫離別之后的孤寂傷感!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边@三句,由個人的離別之苦而推及于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感情體驗?墒歉K軾在著名的中秋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超曠態(tài)度不同,詞人越是把個人悲苦的離情放到歷史發(fā)展的廣闊時空中來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并 讓讀者越發(fā)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袄渎淝迩锕(jié)”,照應到上頭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強了藝術感染力。“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边@兩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被稱為“古今俊語”!熬菩选倍趾蜕掀岸奸T帳飲無緒”遙相呼應,使人將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別時的情景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妙在詞人不寫情而寫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說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飄流的孤舟中所見所感的三種物象:岸邊的楊柳,黎明時的冷風,空中的殘月,心中那種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了!按巳ソ(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边@兩句更推開去,愈想愈遠,愈遠愈悲。.和心愛的人長期分離,再好的時光,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領受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兩句照應到上片“執(zhí)手相看”兩句,離別時是千言萬語說不出,離別后是千種風無處說,這就在眼前與將來、現(xiàn)實與推想的對比中,把真摯深沉的情愛和凄苦難言的相思,表現(xiàn)得更加充分,在感情發(fā)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詞。
這首詞以秋景寫離情,情景交融;在表現(xiàn)上,以時間發(fā)展為序,虛實相生,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語言自然明暢,不尚雕琢,以白描取勝,確實表現(xiàn)了一種“清和朗暢”,“意致綿密”(黃蓼園語)和“秀淡幽絕”(周濟語)的風格特色。
《雨霖鈴·寒蟬凄切》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屢試不第,所以心中失意憂憤,常流連秦樓楚館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蟬原文賞析2
齊天樂·蟬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間早鳴秋樹。薄翦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返照夕陽,蕭條門巷,地僻城荒;蟬鳴聲凄清幽怨,從樹上傳出,使人秋意頓生。清秋時節(jié),露冷風寒,可是她仍然穿著極薄的“綃衣”。呆立枝頭,獨自忍受著寒冷和空寂的煎熬。形容枯槁還要去飲風啜露,有誰能堪?只要尚有殘聲,不論何時何地,哀痛于心的蟬,不停地將心中的哀傷傾訴。悲鳴不能自已,痛苦又何堪。
齊宮已成過往云煙,但古老的故事仍不時地在人們的腦子里閃現(xiàn),被人談起。雨后空山,煙月古柳,又何處可覓蹤跡。宋陵已毀,故國不堪回首,痛徹肺肝!拂冰箋、拈琴譜只能睹物思故。深秋時節(jié)霜風凄緊,紅葉鋪滿地,倩影杳然,只好尋覓秋蟬亡去前脫下的外殼,以寄托自己深長的情思。
注釋
鬢影:指鬢發(fā)的影子。
綃:采用桑蠶絲或人造絲、合成纖維為原料以平紋或變化平紋織成的輕薄透明的絲織物。
謾:欺誑。
。悍此际∥颉
齊女:蟬的別稱,有齊女化蟬的故事。
冰箋:供題詩、寫信等用的(質量較高的)小幅紙張。
拈:用手指搓。
賞析
仇遠也是由宋入元時人。王沂孫曾有同調同題的詞,影射楊璉真伽盜竊南宋帝后陵寢的暴行。仇遠這首詞和其風格極為相近,也是借詠蟬寄寓了深沉的家國之思,身世之痛。
“夕陽門巷荒城曲”:返照夕陽,蕭條門巷,地僻城荒,渲染了悲涼氣氛。接著把筆觸轉向吟詠的主體秋蟬!扒逡粼瑛Q秋樹”:蟬鳴聲凄清幽怨,從樹上傳出,使人秋意頓生。“早鳴”二字意謂有傾訴不盡的愁苦。薄剪綃衣改用擬人手法摹繪其身姿:清秋時節(jié),露冷風寒,可是她仍然穿著極薄的“綃衣”。呆立枝頭,獨自忍受著寒冷和空寂的煎熬!皼錾W影”是示現(xiàn)通體皆寒的形象。時令的轉換和環(huán)境的變遷使其痛苦異常。這里把秋蟬喻薄命美人,以抒發(fā)自己身世沒落的悲哀。“獨飲天邊風露”寫蟬境況之窘迫。“涼生鬢影”形容枯槁還要去飲風啜露,有誰能堪?處境如此,誰為之奈何!天高渺清遠,蟬孤獨窘迫,詞人把二者映照開來,構成衣種較為獨特的意境;蚩杀硎驹~人希冀擺脫自己欲念的衣種自我表白吧。
接著“朝朝暮暮”延伸了時間,“驀然飛過別枝去”拓展了空間。不論何時何地,哀痛于心的蟬,不停地將心中的哀傷傾訴。悲鳴不能自已,痛苦又何堪。但只要“尚有殘聲”,她就不會噤而不發(fā)。威勢逼人的風刀霜劍,怎能使她懾服。這段文字緩急相間,起落有致。音韻巧妙,聲音變化,而又部分重沓,表達出纏綿悱惻、悠悠不盡的情思。
上片在寫蟬時,先寫在特定時空中蟬的凄苦憂愁,后來拓展時空范圍,大大地加強了寫蟬的廣度和深度。
“齊宮往事謾省”,引出興亡之感來。齊女化蟬,古老的故事仍不時地在人們的腦子里閃現(xiàn),常以它為話題,談個不休?墒谴藭r連齊女的化身——蟬也已悄然離去,雨后空山,煙月古柳,又何處可覓蹤。清脆的鳴聲、終歸是夢幻而已。這是因宋陵被侵,引發(fā)詞人懷舊的情懷!褒R女”已消失,宋陵被毀壞了,故國已不堪回首,痛徹肺肝也!胺鞅{”、“拈琴譜”了!氨{”和“琴譜”總會令人睹物思故的!皾M地霜紅”道出:深秋時節(jié)霜風凄緊,慘紅的葉子飄浮于地,倩影杳然,令人思念不已。只好尋覓秋蟬亡去前脫下的外殼,以寄托自己深長的情思。
這是衣首借蟬詠情之詞。故國之思,身世之痛和對當朝統(tǒng)治不滿。都借本來不相及的蟬而詠出來。融化“齊女化蟬”的古老傳說,巧連“蟬”“人”。使詞人衣肚子難于訴說的對處境的不滿托蟬而衣股腦地傾吐出來,可謂意味極為深永。
蟬原文賞析3
蟬
唐代: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注釋
、俅咕q(ruí):古人結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純凈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哿黜懀褐高B續(xù)不斷的蟬鳴聲。
④疏:開闊、稀疏。
、萁澹簯{借。
賞析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jīng)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保ā短圃妱e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云:“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边@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xiàn)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蟬原文賞析4
齊天樂·蟬
朝代:宋朝
作者:王沂孫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珮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宮人忿然魂斷,滿腔余恨無消處。化作哀苦的鳴蟬,年年棲息在翠陰庭樹。你剛在乍涼的秋枝上幽咽,一會兒又移到密葉深處,再把那離愁向人們傾訴。西窗外下過了一陣疏雨,我奇怪,為何你的叫聲不再凄苦,反而好似玉佩在空中流響,又像佳人撫弄著箏柱。明鏡已變得暗淡無光,你也無心打扮裝束,而今又是為了誰,你卻鬢發(fā)尚如此嬌美?金銅仙人離開了國度告別了故鄉(xiāng),流下的鉛淚如洗,可嘆她攜盤遠行,再也不能為你貯存清露,你殘弱的雙翼害怕秋天,枯槁的形骸閱盡人間的榮枯,還能經(jīng)受得幾次黃昏日暮?凄咽的殘鳴尤為凄楚,為何獨自把哀愁的曲調反復悲吟,一時間變得如此清苦。你只有徙自追憶那逝去的春風,吹拂著柔弱的嫩柳千絲萬縷。
注釋
、佟耙唤蟆本洌河飨s是飲恨而亡的宮女怨魂所化。
、跊隹拢呵锾斓臉渲Α
、郜幣澹阂杂衤曈飨s鳴聲美妙,下“玉箏”同。
④“鏡暗妝殘”二句:謂不修飾妝扮,為何還那么嬌美。魏文帝宮女莫瓊樹制蟬鬢,縹緲如蟬。
、菘菪危褐赶s蛻。
、尴茫航(jīng)受得住。
賞析:
這首詞借詠秋蟬托物寄意,表達國破家亡、末路窮途的無限哀思。開始由蟬的形象聯(lián)想到宮女形象,由宮婦含恨而死,尸體化為蟬長年攀樹悲鳴的傳說,為全章籠罩悲劇氣氛!安∫怼、“枯形”,是形容飽嘗苦難的遺民形象。最后以寒蟬“漫想”二字,一筆將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盡之勢。全詞以寒蟬的哀吟寫亡國之恨,詞人哀吟,宛如寒蟬悲鳴,既貼物寫形、寫聲,又超物寫意,不失為一首詠物佳作。
蟬原文賞析5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雖悲鳴寄恨而無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聲幾近斷絕,可是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行蹤飄忽不定,家園難返,故鄉(xiāng)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舉家清苦。
注釋
以:因。薄宦:指官職卑微。高難飽:古人認為蟬棲于高處,餐風飲露,故說“高難飽”。
恨費聲:因恨而連聲悲鳴。費,徒然。
五更(gēng):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疏欲斷:指蟬聲稀疏,接近斷絕。
碧:綠。
薄宦:官職卑微。梗猶泛: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土偶人對桃梗說:“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無依。梗,指樹木的枝條。
故園:對往日家園的稱呼,故鄉(xiāng)。蕪已平:荒草已經(jīng)平齊沒脛,覆蓋田地。蕪,荒草。平,指雜草長得齊平 。
君:指蟬。警:提醒。
亦:也。舉家清:全家清貧。舉,全。清,清貧,清高。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不詳。李商隱平生曾兩度入官秘書省,但最終未能得志,處境每況愈下。該詩就是表達了他雖仕途不順,卻堅守清高之志。
句解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蟬本來就因棲息于高枝,難得一飽;它鳴叫不停,卻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無窮啊!耙浴保。古人誤以為蟬餐風飲露,所以說“高難飽”!百M聲”,指鳴聲頻頻。
就真實情況而言,蟬并非是因身在高處,不肯飛下來乞食而“難飽”;它的鳴叫聲中也沒有什么恨意,這完全是詩人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是其身世之感的寄托。“高”,語義雙關,喻指人的品格高潔。
詩人自許清高,不肯屈就,結果只落得生活困頓,這不就是“高難飽”嗎?他曾向令狐绹等當權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可最終還是不被人理會,依舊無法擺脫仕途坎坷的困境,這難道不是一場“徒勞”嗎?在這里,蟬已經(jīng)完全人格化了,詩人分明是借其表達自己艱難的身世和處境,所以紀昀說開頭兩句是“意在筆先”。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蟬徹夜悲鳴,叫到五更天,已是聲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斷絕了?墒悄切淠,依舊碧綠青翠,任憑蟬叫得如何凄苦動人,也是無動于衷,真是無情!
蟬聲與樹木的碧綠本來是毫不相干的,詩人卻責怪樹木的冷酷無情。顯然,這同樣是在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寫自己的哀告無門、受人冷落。曾經(jīng)有過深交的令狐绹等人本來是可以幫助李商隱的,可是,他們不僅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處處排擠打擊他。在這樣的境況下,詩人怎能不怨恨與激憤。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這兩句轉向詩人自敘:我職卑祿薄,到處漂泊,早已丟下的家鄉(xiāng)田園,已是一片荒蕪。
《戰(zhàn)國策·齊策》里有一則故事,桃偶譏笑泥人:“你是用泥土做成的人形,一到發(fā)洪水的時候,你就完了!蹦嗳苏f:“我是西岸土做的人,洪水來了,盡管我會沒了人形,但我還可以被沖回西岸家鄉(xiāng)去。而你呢,你是東國桃木做成的人,洪水一來,你還不知道漂泊到哪里去呢?”后來就用“梗泛”來比喻漂泊無定的生涯!肮!,樹木枝條!胺骸,漂流。李商隱長年輾轉于各地為他人做幕僚,職位卑微,俸祿微薄,故稱“薄宦”。
“故園蕪已平”,從陶淵明《歸去來辭》的“田園將蕪胡不歸”化用而來。陶淵明做官不如意,想到自己家鄉(xiāng)的田地快要荒蕪了,就辭官而去,歸隱田園,自得其樂。自己也是仕途坎坷,處處碰壁,何不也像陶淵明那樣早日還鄉(xiāng)呢?可是,故園荒蕪,似乎已經(jīng)沒有自己的立身之地,真是進亦難,退亦難!
這兩句在四處漂泊、前途黯淡的生活身世傾訴中,透露出詩人的失意與蒼涼。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這兩句是作者對蟬說的話:多勞你給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樣清寒。“君”,指蟬!熬,警醒,這里有觸動的意思。蟬在告誡什么呢?有人說是警告詩人為什么不及早回頭,早歸故園;有人則認為是提醒詩人保持高潔的操守。
此聯(lián)前一句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手法寫蟬。后一句“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結合起來,呼應開頭,首尾圓合。
賞析
此詩先是描寫蟬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后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tǒng)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聯(lián)以蟬的生活習性起興。“高”以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的“難飽”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卻是徒勞,并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這是說,作者由于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樣結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看似把物的本來面貌歪曲,因為蟬本來沒有“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說,看似不真實了,但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借蟬來寫,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頷聯(lián)是說,五更以后疏落之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jīng)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并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里接觸到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于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笆栌麛唷奔仁菍懴s,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托身世遭遇來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鳖i聯(lián)是說,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
頸聯(lián)來一個轉折,拋開詠蟬,轉到自己身上,這一轉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容。作者在各地當幕僚,是個小官,所以稱“薄宦”。經(jīng)常在各地流轉,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xiāng),更何況家鄉(xiāng)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jīng)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像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lián)系的!氨』隆蓖案唠y飽”、“恨費聲”聯(lián)系,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jīng)過這一轉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錢鐘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饑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油然自綠是對“碧”字的很好說明)。樹無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蟬鳴非為‘我’發(fā),‘我’卻謂其‘相警’,是蟬于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錢先生指出不僅樹無情而蟬亦無情,進一步說明詠蟬與抒情的錯綜關系。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蟬原文賞析6
原文:
高柳蟬嘶,采菱歌斷秋風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橫翠。
簾卷西樓,過雨涼生袂。天如水。畫樓十二。有個人同倚。
詩詞賞析:
這首詞通過初秋景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懷人之情。上片寫景。高柳蟬嘶,湖山橫翠。秋風菱歌,晚云如髻。一派清秋景色。下片抒情。簾卷西樓,雨后生涼,獨自倚欄,益增懷人秋思。全詞構思清新,秀媚有致。
蟬原文賞析7
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原文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
翻譯
斜陽落日送走最后一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卷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籠罩在茫茫煙雨里,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江水搖碎岸邊漁船的燈影,遠處白蘋飄散著濃濃的香風。濤聲仿佛湘妃在彈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紅的瑟弦凄切的悲鳴,久久地迥蕩在藍天白云中。
注釋
銀蟾:月亮。
瀟湘:瀟水和湘水合稱,均在湖南境內。
黃陵廟:即湘妃祠,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高唐:楚國臺觀名。
風飐碎:指風吹漁燈,燈光或明或暗,點點碎碎。飐,風吹顫動。
白蘋:水中浮草。
靈娥:即湘靈。湘靈即湘妃。
韻清商:音調哀怨,是清商怨曲。
朱弦:瑟弦的美稱。
賞析
毛文錫這首《臨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傳說,但表現(xiàn)的內容實是一種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朧感傷,主題與詞題是若即若離,恰好反映了從唐詞多緣題而賦到后來去題已遠之間的過渡。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起筆詞境就頗可玩味。時當秋夕,地則楚湘。從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時間綿延,帶有一種迷惘的意昧,詞一發(fā)端,似已暗逗出一點《楚辭》的幽韻。“黃陵廟側水茫!薄=由蟻磉@一句,便點染出幽怨迷離之致。寫黃陵廟,點追求怨慕之意,而黃陵廟側八百里洞庭煙水茫茫境界的拓開,則是此意的進一步誼染!俺t樹,煙雨隔高唐”。詞境又從洞庭湖溯長江直推向三峽。楚江紅樹,隱然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楚辭·九歌·湘夫人》)的意味。而煙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夢遇巫山神女的傳說: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宋玉《高唐賦》),襄王夢遇神女,實則“歡情未接”,以至于“惆悵垂涕”(均見《神女賦》)。這與二妃追舜不及實無二致。句中下一“隔”字,則詞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連用兩個傳說,可見詞人并非著意一詠某一傳說本身,而是為了突出表現(xiàn)追求不遇的傷感。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水上漁火飐碎。已使人目迷。夜里萍香濃,愈撩人心亂。上片寫黃陵茫茫、高臺煙雨,見得詞人神魂追求之不已。過片插寫這段空景,暗示追求之不遇,足見迫求之難。變幻的詞境,層層增添起怨慕的意味!办`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睔v盡希慕追求,神女這才終于若隱若現(xiàn)出來了。鼓瑟的靈峨,自應是黃陵二妃,但又可視為高唐神女。而且同境既展開于從湖湘至江漢的廣袤楚天,意境有似《詩·漢廣》中“不可求思”的漢上游女,《楚辭·湘君》中“吹參差兮誰思”的湘夫人,她們都是楚地傳說中被追求而終不可得的女性。靈娥鼓清商之樂,韻律清越,使詞人希慕愈不可止。雖說朱弦儼然可聞,則神女也應宛然可見,但云散天碧!扒K人不見”,終歸于虛,終歸于一分失落感。結尾寫碧天長,不僅示意鼓瑟之音裊裊不絕,而且也意味著詞人之心魂從失落感中上升,意味著希慕追求的無已。
此詞構思確有新意。它雜揉黃陵二妃與高唐神女的傳說造境,表現(xiàn)的是一種希冀追求而終不可得的要眇含思。由瀟湘而洞庭而高唐的神游,象征著詞人希慕追求而終歸于失落的心態(tài)。若隱若現(xiàn)、可遇而不可即的靈娥,不必指實為某一傳說中的神女,而應是詞人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女性或人生理想的化身。題材雖緣取調名。但實是發(fā)抒己意。與《花間集》中一些徒事摹寫神女故實的詞相比,便顯出命意上的個性,體現(xiàn)了詞的演進。同時,此詞風格清越,也有別于《花間集》中他詞之秾艷。
蟬原文賞析8
原文: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不堪 一作:那堪)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譯文
秋天里寒蟬叫個不停,被囚的人思鄉(xiāng)愁情深。
哪堪忍蟬哀吟白發(fā)人,霜露重蟬難舉翅高飛。
霜露重蟬難舉翅高飛,大風起蟬鳴聲被掩沒。
無人相信蟬居食高潔,又有誰能為我表冰心。
注釋
西陸:指秋天!端鍟ぬ煳闹尽罚骸叭昭S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
南冠:楚冠,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傳·成公九年》,楚鐘儀戴著南冠被囚于晉國軍府事。深:一作“侵”。
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這里比喻自己正當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頭吟:樂府曲名!稑犯娂方忸}說是鮑照、張正見、虞世南諸作,皆自傷清直卻遭誣謗。兩句意謂,自己正當玄鬢之年,卻來默誦《白頭吟》那樣哀怨的詩句。
露重:秋露濃重。飛難進:是說蟬難以高飛。
響:指蟬聲。沉:沉沒,掩蓋。
高潔:清高潔白。古人認為蟬棲高飲露,是高潔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當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剛升為侍御史的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聞一多先生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癡心女子打負心漢”(《宮體詩的自贖》)。這些話道出了駱賓王下獄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動刀筆,于是被當權者以“貪贓”與“觸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獄。此詩是駱賓王身陷囹圄之作。
蟬原文賞析9
《蟬》
作者: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注解】:
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飲露的。這里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雖帶恨聲,實也徒然。
2、一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
。场⒈』拢汗俦奥毼。
4、梗猶泛:這里是自傷淪落意。
。、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
【韻譯】: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
你雖含恨哀鳴徒然白費神勁。
五更以后疏落之聲幾近斷絕。
大樹依然蒼翠卻無絲毫同情,我官職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園早已荒蕪雜草埋沒腳脛。
煩勞你的鳴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舉家操守象你高潔不佞。
【評析】:
這首詩借詠蟬以喻自身的高潔。前半首聞蟬而興,重在詠蟬;它餐風飲露,居高清雅,然而聲嘶力竭地鳴叫,卻難求一飽。后半首直抒己意,他鄉(xiāng)薄宦,梗枝漂流,故園荒蕪,胡不歸去?因而聞蟬以自警,同病相憐。全詩層層深入闡發(fā)主題:“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實屬“詠物”佳絕。
蟬原文賞析10
《雨霖鈴·寒蟬凄切》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dū)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nǎ)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寒蟬凄切》翻譯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jīng)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雨霖鈴·寒蟬凄切》注釋
1.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二字,仄韻。這首詞選自《全宋詞》,雨霖鈴又作《雨淋鈴》。這首詞抒發(fā)了跟情人難分難舍的感情。
2.寒蟬:蟬的一種,又名寒蜩(tiáo)。
3.對長亭晚:面對長亭,正是傍晚時分。長亭:古代供遠行者休息的地方。
4.驟雨:陣雨。
5.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都門:京城門外。
6.蘭舟:據(jù)《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7.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即是“凝咽”。
8.去去:重復言之,表示行程之遠。煙波:水霧迷茫的樣子。
9.暮靄:"靄"讀aǐ,傍晚的云氣。
10.沉沉:深厚的樣子。
11.楚天:戰(zhàn)國時期楚國據(jù)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稱南方的天空為楚天。
12.清秋節(jié):蕭瑟冷落的秋季。
13.經(jīng)年:經(jīng)過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復一年。
14.千種風情:形容說不盡的相愛、相思之情,風情:情意。情,一作“流”。
15.無緒:沒有心思,心情不好。
16.更:一作“待”。
17.縱:縱然,即使。
18.那堪:怎能承受。
19.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
情感
這首詞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為作者離開汴京南下時與戀人惜別之作。詞中以種種凄涼、冷落的秋天景象襯托和渲染離情別緒,活畫出一幅秋江別離圖。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京都遠行,不得不與心愛的人分手,這雙重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難受。他真實地描述了臨別時的情景。全詞由別時眼前景入題。起三句,點明了時地景物,以暮色蒼蒼,蟬聲凄切來烘托分別的凄然心境!岸奸T”以下五句,既寫出了餞別欲飲無緒的心態(tài),又形象生動地刻畫出執(zhí)手相看無語的臨別情事,語簡情深,極其感人!澳钊トァ倍洌浴澳睢弊诸I起,設想別后所經(jīng)過的千里煙波,遙遠路程,令人感到離情的無限愁苦。下片重筆宕開,概括離情的傷悲!岸嗲椤本洌瑢懤渎淦鄾龅纳钋,又不同于尋常,將悲傷推進一層!敖裣倍,設想別后的境地,是在殘月高掛、曉風吹拂的楊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風景畫。末以癡情語挽結,情人不在,良辰美景、無限風情統(tǒng)歸枉然,情意何等執(zhí)著。整首詞情景兼融,結構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時間的層次和感情的層次交疊著循序漸進,一步步將讀者帶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
手法
1、《雨霖鈴》抒寫柳永在汴京同戀人分手時的離愁別恨,藝術手法相當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廣用白描。如“寒蟬凄切”“驟雨初歇”“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本詞白描手法相當好?坍嬋宋锷駪B(tài),如“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臨別時千言萬語,竟無從說起。幾筆勾勒,傳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時那一剎那,內心世界相當豐富。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托物言情,展現(xiàn)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將曉的情景;楊柳岸使人聯(lián)想到折柳贈別的習俗,依依楊柳,綿綿別情。二、點綴渲染,恰到好處。劉熙載《藝概》中談到:詞有點(點綴)、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兩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它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畫法論詞,從中可看出柳詞中有畫,反復渲染。既精雕細刻,又大膽潑墨,前后照應,委婉自如。柳詞的點染技巧,確實達到很高的成就。柳詞對蘇軾、秦觀、周邦彥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響。但也應看到柳詞有的句子過于平俗,尚欠文雅。
2、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nóng)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岸奸T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彼膽偃嗽诙奸T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澳睢弊趾蟆叭トァ倍诌B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蟬原文賞析11
蟬賦
蟬賦原文
作者:曹植
唯夫蟬之清素兮,潛厥類乎太陰。在盛陽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實澹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內含和而弗食兮,與眾物而無求。棲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隱柔桑之稠葉兮,快啁號以遁暑?帱S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勁斧。冀飄翔而遠托兮,毒蜘蛛之網(wǎng)罟。欲降身而卑竄兮,懼草蟲之襲予。免眾難而弗獲兮,遙遷集乎宮宇。依名果之茂陰兮,托修干以靜處。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與于園圃。體離朱之聰視兮,姿才捷于狝猿。條罔葉而不挽兮,樹無干而不緣。翳輕軀而奮進兮,跪側足以自閑?钟嗌碇@駭兮,精曾睨而目連。持柔竿之冉冉兮,運微粘而我纏。欲翻飛而逾滯兮,知性命之長捐。委厥體于膳夫。歸炎炭而就燔。秋霜紛以宵下,晨風烈其過庭。氣(忄替)怛而薄軀,足攀木而失莖。吟嘶啞以沮敗,狀枯槁以喪(刑)[形]。亂曰:詩嘆鳴蜩,聲嘒嘒兮,盛陽則來,太陰逝兮。皎皎貞素,侔夷節(jié)兮。帝臣是戴,尚其潔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那個通體清白的鳴蟬啊,潛藏在黑土之中。在陽光炎熱的仲夏五月,開始游樂于芳林。它的本性恬靜而與世無爭,獨自快樂而長鳴。鳴聲噭噭,一聲響似一聲,如同貞士的正直之心。內心恬淡寡欲而無以為食,與萬物結交而一無所求。仰首棲于高高的枝頭,渴飲晨露的清流。隱身在柔軟桑枝的密葉間,以閑居為樂又可避暑?嘤邳S雀為害,又擔心螳螂的利斧。希求展翅高飛托身遠方,又痛恨蜘蛛的網(wǎng)罟。想要飛落地上潛藏,又怕草蟲傷我身軀。逃過眾難不為天敵所獲,只好遠遠飛到屋宇。依附果樹的綠蔭而藏身,托身高高的樹干而閑居。有一個風度翩翩的美少年,步履安逸來到果園。依憑離婁那樣明亮的目光,他的攀爬之術勝過猴猿。枝葉被他一一拉搖,果樹任他一棵棵攀援。遮蔽輕捷的身形而疾速前進,側身跪足刻意遮掩。唯恐發(fā)出聲響使我受到驚嚇,注視我的目光一刻不轉。手持細細的竹竿一點點向上伸,用小小的膠體把我纏粘。正想高飛卻越掙越緊,自知生命永遠不再。把我的身體給了廚師,投入紅紅的炭火而被炙燔。夜晚的秋霜紛紛降落,早晨的風ㄦ吹過庭院格外寒冷。情緒憂傷侵襲著我的身軀,腳爪攀援樹木卻下墜懸空。鳴聲嘶啞而接近死亡,身形枯槁而最終喪生。
亂辭說:《詩經(jīng)》感嘆鳴蟬,因為它的叫聲嘒嘒。鳴蟬感受炎炎夏日而來臨,遭遇冽冽冬日而長逝。它潔白正直的品格,可比伯夷的氣節(jié)。士大夫們在帽子上繪蟬紋,用來崇尚鳴蟬高潔的品行。
注釋
蟬:一種昆蟲,又名知了,亦作“蜘蟟”。
清素:指蟬體清白。潛:藏。太陰:指地。此二句言蟬體清潔,潛藏在泥土之中。
盛陽:指熱氣最盛的季節(jié)。仲夏:農(nóng)歷五月!抖Y記·月令》:“五月之節(jié)…夏至之日后五日,蜩始鳴!庇卧ィ杭从螛。芳林:即指樹林。
澹泊:安適恬靜,與世無爭。怡:喜。長吟:即長鳴。言蟬獨自喜樂而長鳴。
噭(jiào)噭:蟬鳴聲。丁本原作“皦皦”,今依宋本改。彌厲:指蟬的鳴叫聲越來越高響。貞士:指堅守節(jié)操之人。介心:耿介的性格。
“內含和”二句:內懷陰陽中和之氣,無與為食,與眾物結交而無所求。和:指陰陽之氣。
漱朝露:謂吸飲朝露。清流:指清液。
快閑居以閑居為快樂。遁暑:避暑。
苦:患也。作害:為害。螳螂:昆蟲名。其蟲前足形狀似鐮刀,舉足好像人執(zhí)斧之狀,故稱勁斧!稜栄拧贰墩x》:“螳螂捕蟬而食,有臂若斧,奮之當軼不避!
飄翔:疾飛貌。遠托:謂托身遠方。毒:恨。網(wǎng)罟(gǔ):即網(wǎng),指蜘蛛網(wǎng)。
卑竄:指由樹上飛落到地上潛藏。襲予:傷害我。
眾難:指各種災難。弗獲:不被天敵所獲。遙遷:遠徙。宮宇:指屋檐。
依:依托。名果:即果樹。茂陰:即茂蔭,茂密的樹陰。陰,通“蔭”。修干高大的樹干。
翩翩:形容狡童體態(tài)輕捷。狡童:謂美少年。容與:安閑之態(tài)。
體離朱二句體:憑借。離朱:即離婁,古代的明目者。《孟子·離婁篇》上趙岐注曰:“離婁者,古之明目者,蓋以為黃帝時人。黃帝亡其玄珠,使離朱索之。離朱即離婁也,能視于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姿才:指攀援之術。狝猿:宋本作“猿猴”。此言少年憑借他那明亮的眼睛,攀援的技能超過猴猿。
“條罔葉”二句:言果園里果樹的枝葉都被他牽拉,爬遍了每棵樹干。罔:無。
翳(yì):遮蔽。奮進:快速前進。閑:隱蔽。此二句言樹枝遮蔽他輕捷的形體,側身跪地隱蔽行進。
余身蟬自謂。精:謂眼睛。曾睨(nì):謂目不轉睛地注視。目連:指注視的目光不動。
柔竿:細的竹竿。冉冉:漸漸地。我纏:即纏我。此言少年手持細竹干漸漸地向上伸,用竹竿頂端的膠纏住我。
翻飛:謂高飛。逾滯:越掙扎粘的越緊。長捐:指生命終結。
委:付給。厥體:自己的身體。庖夫:廚師。燔(fán):燒。此二句言把自己的身體交付給廚師,放入火炭中燒炙。
冽:丁本原作“烈”,今依《藝文類聚》改。冽,寒冷。
憯怛(cǎn dá):憂傷痛苦。。褐^衣服單薄。失莖:失足從樹上掉下來。
沮。褐附咏劳觥市危褐杆劳。
亂治理。指對全篇進行總結。鳴蜩:《詩經(jīng)·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嘒嘒!眹G(huì)嘒:蟬鳴聲。
逝:死亡。
“皎皎”二句:皎皎:潔白貌。侔(móu):齊、等。夷:即伯夷,商孤竹君的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君。其父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繼位,先后都逃到周。周武王伐紂滅商后,他們因恥于食周粟,逃到深山。后人常把他們作為高尚節(jié)操的典型。節(jié):氣節(jié)。此二句言蟬潔白正直的品格,與伯夷的氣節(jié)相等。
是戴:即戴是。古代大夫在帽子上繪蟬文。董巴《服志》:“侍中、中常侍冠武弁大冠,加金鐺,附蟬為文!
簡析
此賦細膩地描寫了蟬的生活習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敵進攻的處境,贊頌了蟬正直清高、與世無爭的品格。以此抒發(fā)自己憂讒畏譏、無力擺脫摧殘的凄苦之情。全文描寫形態(tài)逼真,惟妙惟肖,構思奇巧,語言豐贍,寓意深刻,堪稱用一個悲哀的形象,抒寫了一首英雄的悲歌。
此賦則詳細地描繪了蟬的形象和品德,稱贊蟬“實淡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這是一種君子的形象。作者指出除了這些黃雀、螳螂和蜘蛛之外,蟬最大的敵人就是“狡童”。狡童用長竿沾上粘膠,更是使蟬致命的原因。這種寫法帶著一種幽默感。作結論的亂辭將蟬比喻為品格高潔的伯夷和柳下惠,表示了對蟬的最高贊譽。
此賦描寫蟬所處的環(huán)境是危機四伏而使它無法逃避,只有一死。樹上有黃雀、螳螂,空中有蜘蛛,地下有草蟲。處處是陷阱。逃入花園,又有狡童襲擊即使沒有這些,秋霜下降,終歸枯槁而喪形。這種眾害紛聚一身而無法逃脫死亡的悲哀,是曹植對人生徹底悲觀的總結,只希望留名于后世了。這種蟬的命運也正是作者曹植生世的寫照,表達了作者對于命運的深深不平和無限憂患。
蟬原文賞析12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凄切:凄涼急促。驟雨:急猛的陣雨。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無緒:沒有情緒。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的美稱。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暮靄:傍晚的云霧。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暮靄沈沈(沉沉)楚天闊: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jīng)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今宵:今夜。經(jīng)年:年復一年?v: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更:一作“待”。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拷鞘械拈L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凄切:凄涼急促。驟雨:急猛的陣雨。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無緒:沒有情緒。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的美稱。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暮靄:傍晚的云霧。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暮靄沈沈(沉沉)楚天闊: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jīng)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今宵:今夜。經(jīng)年:年復一年。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更:一作“待”。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凄切:凄涼急促。驟雨:急猛的陣雨。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無緒:沒有情緒。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的美稱。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暮靄:傍晚的云霧。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暮靄沈沈(沉沉)楚天闊: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jīng)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今宵:今夜。經(jīng)年:年復一年?v: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更:一作“待”。
賞析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xiàn)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峦镜氖б夂团c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抖Y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農(nóng)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
詞是文學史上一種特殊的詩體,最早源于古樂府,興起于唐代,經(jīng)過晚唐五代的發(fā)展,至宋代已極為繁榮。“宋詞”已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專用名詞。宋代不僅詞家眾多,且風格亦多樣。詞本以婉約風格為主,到北宋蘇軾才始創(chuàng)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他繼承發(fā)展了突出男歡女愛,別恨離愁的婉約詞風,剪紅刻翠的“艷...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是一個浪漫詞人,一個江湖詞人,也是一個與詞共著生命的...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謔語。柳永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xiàn)了一種浪子作風...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xiàn)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fā),淚眼相對,執(zhí)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tài),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xiàn)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
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由于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他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jù)《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
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chuàng)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蟬原文賞析13
蟬(本以高難飽)原文: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注釋:
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飲露的。這里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雖帶恨聲,實也徒然。
2、一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職微。
4、梗猶泛:這里是自傷淪落意。
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
賞析:
蟬棲身在高樹上餐風飲露,所以難以果腹;盡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鳴也罷,這些都是徒勞的,終究不能擺脫生活的清貧,難飽的困境。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jīng)稀疏得幾近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依然是那樣的蒼翠,并不為蟬的哀鳴而悲傷蕭疏,顯得是那樣的冷酷,沒有一點一滴地同情。詩人在各地當幕僚,是一個官職卑下的小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更何況家鄉(xiāng)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jīng)連成一片了,人走到地里已沒有地方落腳了。蟬的操守高潔正與我的廉正清貧相應。煩勞你蟬君最能讓我警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也當堅持操守,玉潔冰清,這讓我不免有了歸鄉(xiāng)的念頭。
蟬原文賞析14
詠蟬/在獄詠蟬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shù)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fā)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于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shù);應節(jié)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余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一作: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那堪一作:不堪)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墻外,是受案聽訟的公堂,那里有數(shù)株古槐樹。雖然能看出它們的勃勃生機,與東晉殷仲文所見到的槐樹一樣;但聽訟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樹下斷案一般。每到傍晚太陽光傾斜,秋蟬鳴唱,發(fā)出輕幽的聲息,凄切悲涼超過先前所聞。難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蟲響比以前聽到的更悲?唉呀,蟬聲足以感動人,蟬的德行足以象征賢能。所以,它的清廉儉信,可說是稟承君子達人的崇高品德;它蛻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等待時令而來,遵循自然規(guī)律;適應季節(jié)變化,洞察隱居和活動的時機。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視;有翼能高飛卻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渾濁而改變自己本質。在高樹上臨風吟唱,那姿態(tài)聲韻真是天賜之美,飲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潔身自好深怕為人所知。我的處境困憂,遭難被囚,即使不哀傷,也時時自怨,像樹葉未曾凋零已經(jīng)衰敗。聽到蟬鳴的聲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經(jīng)上報;但看到螳螂欲捕鳴蟬的影子,我又擔心自身危險尚未解除。觸景生情,感受很深,寫成一詩,贈送給各位知己。希望我的情景能應鳴蟬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蟬般的飄零境遇,說出來讓大家知道,憐憫我最后悲鳴的寂寞心情。這不算為正式文章,只不過聊以解憂而已。
深秋季節(jié)寒蟬叫個不停,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
怎么能忍受這秋蟬扇動烏黑雙翅,對我一頭斑斑白發(fā),不盡不止地長吟。
秋露濃重,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寒風瑟瑟,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
有誰能相信秋蟬是這樣的清廉高潔呢?又有誰能為我這個無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注釋
曩時:前時。
將:抑或。
徽纆(mò):捆綁罪犯的繩索,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蟪(huì)蛄(gū):一種比較小型的蟬。
綴詩:成詩。
西陸:指秋天。
南冠:楚冠,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深:一作“侵”。
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這里比喻自己正當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頭吟:樂府曲名。
露重:秋露濃重。飛難進:是說蟬難以高飛。
響:指蟬聲。沉:沉沒,掩蓋。
高潔:清高潔白。古人認為蟬棲高飲露,是高潔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賞析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于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fā)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币馑际牵锾煜s聲不斷,引起了身陷囹圄的詩人的無限愁思。詩人觸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感從何而來,是因聞見了蟬聲。該詩用起興對起開篇,將蟬聲與愁思對舉,兩相映照,下筆自然,工穩(wěn)端莊。即是詠物,物必在先。首句詠蟬,次句寫己。詠物非本意,借物抒情才是目的。西陸:指秋天!端鍟ぬ煳闹尽份d:“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南冠:楚國的帽子,指代囚犯。在此指詩人自己!蹲髠鳌こ晒拍辍份d:“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摯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币虺䥽谀戏,南冠一詞,便由此而生。后人借來用以指囚犯。首聯(lián)兩句詩銜接自然,渾然天成。寫蟬時,抓住兩點:時間是秋,動作是唱;寫人時,抓住三點:身份是囚犯,心理活動是愁思,愁思的程度是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承接首聯(lián),是隔句相承。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繼續(xù)寫蟬,第四句承接第二句繼續(xù)寫己。不堪:承受不了。玄鬢:指蟬。古代婦女將鬢發(fā)梳為蟬翼之狀,稱之蟬鬢。這里以玄鬢稱蟬。白頭吟:樂府曲名。據(jù)《西京雜記》說,西漢時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對才女卓文君的愛情發(fā)生危機,卓文君作《白頭吟》詩:“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苯K使司馬相如回心轉意,兩情重歸于好!安豢靶W影,來對白頭吟”的字面意思是,蟬凄切的悲聲仿佛是在一遍遍吟唱卓文君的《白頭吟》“凄凄重凄凄”,這聲音真難以讓人忍受。深層意思是,蟬啊,你不該對著我這鬢發(fā)蒼白的牢獄之人唱你凄涼的歌。你的吟唱正好刺痛了我的內傷,正好引起了我的愁思。駱賓王巧借“白頭吟”用來一語雙關,加深了原意。首聯(lián)寫聽覺,由蟬及人,聞蟬聲而動客思;這一聯(lián)寫視覺,由己及蟬,觀玄鬢而自悲傷。蟬是玄鬢,我卻白頭;我身陷囹圄,它來往自由;它倚樹高唱,我獨自哀愁。它如今的玄鬢,我過去也曾擁有,別看我現(xiàn)在白發(fā)滿頭!它如今的吟唱,我過去也曾練就,別看現(xiàn)在用鐵鎖鎖緊了我的歌喉!蟬啊,你就是我的從前,你就是我的化身,我何時能脫去囚服像你一樣蛻皮羽化,獲取自由?這兩句詩沉郁深婉,感人至深,令人嘆惋。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句,詩人字字詠蟬,字字借蟬自況。“露重”、“風多”言環(huán)境險惡;“飛難進”言難以進取;“響易沉”言聲音難以發(fā)出。蟬如此,我和它還會有什么兩樣?這兩句詩至少有兩層意思。表層意思是在詠蟬,深層意思是在借物抒懷。在這里,蟬即我,我即蟬!奥吨亍、“風多”又特指政治環(huán)境險惡;“飛難進”又特指詩人在人生仕途方面難以進。弧绊懸壮痢备刂缸约旱难哉撾y以發(fā)出。詩人結合自己的身世和處境,在選取意象方面十分精當,用露和風兩種自然現(xiàn)象既適用于蟬,又適用于人。這里的露和風,一旦入詩,就不是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而是注入了詩人的情感,由物象轉化成了意象。所以,“露重”、“風多”就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同是詠蟬,處在不同環(huán)境的人所選的角度和立意皆不相同。初唐虞世南也有一首詩詠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庇菔滥仙砭痈呶,詩的字里行間迸發(fā)出的都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難見半縷愁緒。因冤獄而被投入大牢的駱賓王豈可跟虞世南同日而語。同是寫露,在虞詩中用來供蟬飲,在駱詩中則因“露重”而“飛難進”;同是寫風,在虞詩中不用借,因蟬已身居高位;在駱詩中則嫌“風多”,自己的聲音難以發(fā)出。所以二人同詠一物,題材相同,時節(jié)相同,則立意迥異。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余勁。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沒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這句詩人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然而正如戰(zhàn)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來替詩人雪冤!扒漤殤z我我憐卿”,意謂: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一體了。
好詩,不但要有詩眼,以放“靈光”,而且有時須作“龍吟”,以發(fā)“仙聲”。對照楊炯的《從軍行》與杜甫《蜀相》,兩詩若無“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樣的“龍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獻“詩心”,則全篇就木然無光了。此詩亦然,尾聯(lián)詩人憤情沖天,勃發(fā)“龍吟”,噴出蘊蓄許久的真情:“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遂脫去了前三聯(lián)罩裹詩句的“蟬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潔純無瑕的報國誠心,這顆誠心恰如其《序》所說,乃“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寧飲墜露也要保持“韻姿”。正是這裂帛一問,才使《在獄詠蟬》成為唐詩的卓犖名篇,超然于初唐諸宮體艷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