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老贈夢得原文及賞析
原文: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
賞析:
這首詩可以與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贈詩對比賞析:
劉禹錫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書、行動多有不便,從這點上說,他們是同病相憐了,面對這樣的晚景,白居易產(chǎn)生了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并且寫了這首《詠老贈夢得》一首給劉禹錫(字夢得)。劉禹錫讀了白居易的詩,寫了《酬樂天詠老見示》回贈:“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從白老的“詠老”詩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為。他們兩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齡;而在遭際上,則大不相同,劉禹錫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國救民之宏志。但遇到挫折后,白則本著傳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劉則屢經(jīng)坎坷而不屈不撓,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兩人是同而又有別的。他們?nèi)f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壽,晚年同在洛陽,亦官亦隱,日夕唱酬。上述兩詩就是當時之作也,道出了他們各自肺腑之言。
在兩首詩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人對老的態(tài)度。白居易的詩生動地揭述老人之處境和心態(tài);而劉禹錫詩除了寫老態(tài)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難怪結(jié)語兩句能膾炙人口,歷千年而不衰了。這并不是說劉寫詩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詩是言志,兩人對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觀的差異,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異其趣。結(jié)果就表現(xiàn)為消極和積極的分歧。劉禹錫詩之前六句是對白詩的回答和補充,后六句則是對“老”的頌贊,使人讀后會覺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滿希望。這是詩的可貴之處,自然百讀不厭了。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陜西、出生于河南鄭州新鄭,葬于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作品主題
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shù)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為使主題更明確傳達給讀者,或詩題下加小序點明主題,或“卒章顯其志”突出主題。其次,白詩的藝術(shù)特色還表現(xiàn)在刻畫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但白詩的詩意并不淺顯,他常以淺白之句寄托諷喻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shù)效果!遁p肥》一詩描寫了內(nèi)臣、大夫、將軍們赴會的氣概和席上酒食的豐盛,結(jié)句卻寫道:“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多么慘烈的情景。
閑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wù)盡的特點,但在內(nèi)容和情調(diào)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guān)聯(lián),多寫得意激氣烈;閑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xiàn)出淡泊平和、閑逸悠然的情調(diào)。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后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diào),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xiàn)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因與后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如白居易有“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五首》其二)的詩句,而“后之使蝸角事悉稽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號論,“醉翁、迂叟、東坡之名,皆出于白樂天詩云”(龔頤正《芥隱筆記》)。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有情,于物無著,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保ā抖咸迷娫挕罚┓泊朔N種,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詩的影響軌跡。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shù)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chǎn)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現(xiàn)實,必須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jīng)》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tǒng),重視詩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和社會作用。強調(diào)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xiàn)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杜c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xiàn)實,關(guān)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diào)詩歌創(chuàng)作服從于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創(chuàng)作主張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作品風格
語言優(yōu)美、通俗、音調(diào)和諧,形象鮮明、政治諷喻。
【詠老贈夢得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詠老贈夢得》賞析03-28
詠老贈夢得賞析05-26
重別夢得原文及賞析08-29
酬樂天詠老見示原文及賞析10-13
詠牡丹原文及賞析02-23
螃蟹詠原文及賞析10-18
《詠荊軻》原文賞析02-16
《詠芙蓉》原文賞析02-18
詠鸚鵡原文賞析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