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棹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蘭溪棹歌原文: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譯文: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一彎蛾眉月掛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漲,魚群爭搶新水,夜半人靜之時(shí)紛紛涌上溪頭淺灘。
注釋: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涼月:新月。越:古代東南沿海一帶稱為越,今浙江省中部。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蘭溪: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蘭溪市西南。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開時(shí)下的雨。三日:三天。
賞析: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fēng)味的船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歌唱當(dāng)?shù)仫L(fēng)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劉禹錫《踏歌詞》)取景多在日間。因?yàn)樵邴惾掌G陽照映下,一切景物都顯得生氣蓬勃、鮮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們的美。此篇卻獨(dú)出心裁,選取夜間作背景,歌詠江南山水勝地另一種人們不大注意的美。這是它在取材、構(gòu)思上的一個(gè)顯著特點(diǎn)。
“涼月如眉掛柳灣”“涼月”二字,既寫出月色秀郎,又點(diǎn)出春雨過后涼爽宜人的氣候!皰炝鵀场,使人想象月掛梢頭,光瀉蘭溪,細(xì)絳弄影,溪月相映增輝的情景。
“越中山色鏡中看”是低頭觀看溪水,把蘭溪山水寫得極為飄逸迷人!扮R”,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潔,溪面的平靜,水色的清澈。這里,詩人沒有著意渲染疏星秀月,夾岸青山,只說了“鏡中看”三字,而豐富的韻致恰恰就在這里。它啟發(fā)讀者去想象那幽雅的蘭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搖曳生姿,朦朧而飄渺,使人如墜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筆墨,描繪出一個(gè)多么美妙的藝術(shù)境界。
這兩句是詩人的視覺感受。首句是仰望天空。次句寫俯察,一俯一仰,景象清新!皼鲈氯缑肌保吧缴R中”,都是比喻一明喻山色之形,一暗喻溪水明凈。掛字比擬,看字更點(diǎn)明人在景色之中。閃光水色有了人的活動(dòng),則更顯得靈動(dòng),跟顯生機(jī),使蘭溪有勝似仙境之感。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贝^續(xù)前行,不覺意間已從平緩如鏡的水面駛到灘頭。聽到灘聲嘩嘩,詩人才聯(lián)想到連日春雨,蘭溪水漲,灘聲聽起來也變得更加急驟了。在灘聲中,似乎時(shí)不時(shí)聽到魚兒逆水而行時(shí)發(fā)出的潑刺聲,詩人又不禁想到,這該是撒歡的'鯉魚趁著春江漲水,在奔灘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間桃花開時(shí),每有綿綿春雨。這種持續(xù)不斷的細(xì)雨,能使江水上漲,卻不會(huì)使水色變渾,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鏡的描寫,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則自無“山色鏡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見詩人觀察事物描寫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來比較黯淡朦朧,這里特意選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覺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間本來比較寧靜,這里特意寫到鯉魚上灘的聲響,遂使靜夜增添了活潑的生命躍動(dòng)氣息。實(shí)際上,這里所寫的“三月桃花雨”與“鯉魚來上灘”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yàn)┞曅鷩W而有此聯(lián)想,后者因游魚潑刺而有此猜測。兩者都是詩人的想象之景。正因?yàn)槎嗔诉@一層想像的因素,詩情便顯得更為濃郁。
這首詩,從頭至尾沒有寫到“人”,也沒有寫到“情”,而讀來卻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詩人將山水的明麗動(dòng)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明澈秀麗的畫卷中,讀后給人以如臨其境的美感。從詩的結(jié)構(gòu)看,前二句是靜景,后二句是動(dòng)景,結(jié)句尤為生動(dòng)傳神,一筆勾勒,把整個(gè)畫面畫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蘭溪山水充滿蓬勃生機(jī),是全詩最精彩的點(diǎn)睛之筆。
【蘭溪棹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琴歌》原文及賞析10-19
石鼓歌原文及賞析10-18
《競渡歌》原文及賞析10-15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原文及賞析11-21
《秋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落日》原文及翻譯賞析02-28
越人歌原文及賞析10-16
西郊落花歌原文及賞析10-15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賀10-20
桃花庵歌原文及賞析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