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心理(通用13篇)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是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了人際交往的心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1
首先交際時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斯賓諾莎曾說:“我會除去一切讓我感到恐懼的任何東西和一切影響心理的所有場合,如此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笨謶謥碓从谇优澈妥员。它是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最大心理障礙。擁有自信是交際時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它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意志和力量,牽制著人的思維和言談舉止。公共關系人員面對的是激烈競爭的市場,制造的是有利于宣傳自我形象的各種場合和氣氛,接觸和要結交的是對自己有用而又位于不同層次的朋友。若想應付自如,首先要有不可動搖的自信。
培養(yǎng)在交際中自信心的方法是:
、 刺激目標意識
信念是人類的征服者,一個胸懷目標的人會為此付出全部身心達到忘我的狀態(tài)。這一狀態(tài)恰恰孕育著一個真正自我的誕生。
、 充分肯定自己
拿破侖有句名言:“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痹谏缃粫r,要經常意識到,作為一個正常人,每個人都擁有人所共有的一切天賦,并且具有某種特長和優(yōu)勢。在與人交往時,盡可能地摒棄“不可能”的意念。頗富經驗的推銷員告訴我們,當心目中有了一個對自己徹底肯定的信念時,和對方交涉的成功率必然很高。
、 主動評估對方
夸張對手的實力使自己不戰(zhàn)而退,實際上已經注定了失敗的命運。對手實力盡管強己數(shù)倍,但如果能在心理上保持與之平等的心態(tài)發(fā)揮潛能,天平的傾斜方向便很難預料。如果時時在意對方的評價,心理上總會有沉重感而壓抑自己的行為。相反,觀察對方的表情、服裝和舉止,找出缺陷,由受評估的被動地位轉為評估他人的主動者,產生與對方對等的心理關系,厭煩和緊張感會淡緩,最后悄然而去。
、 主動進攻
當初次與人見面時,應主動去招呼,強有力地握住對方的手,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緊張感也會煙消云散。
⑤ 幽默與自嘲
幽默感是克服自卑心理的良藥。在怯場失常時,為了不使自己陷于失敗的懊喪之中,若能超然于自我之上自嘲娛人,自信心會回到身邊。
、 講究儀表
整潔得體,考究入時的裝扮,不僅顯示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也使人在自我完美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自信心會油然而生。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2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不喜歡那種膚淺的不真實的“朋友”關系,因為這種關系不是建立在雙方真正的心理互動、情感交流的基礎上,而是各取所需或迎合他人的趣味的偽朋友關系。
社會心理學家經過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在人際關系交往中,心理狀態(tài)不健康者,往往無法擁有和諧、友好和可信賴的人際關系,在與人相處中,既無法得到快樂滿足,也無法給予別人有益的幫助。為了擁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家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請女性朋友在與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1、自卑心理。有些女性朋友因為容貌、身材、修養(yǎng)等方面的因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鑒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2、嫉妒心理。有人說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與人的來往過程中,這點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在和人的來往往往會出現(xiàn)以下情況,中對別人的優(yōu)點、成就等不是贊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著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為,給予別人溫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3、多疑心理。朋友之間最忌諱猜疑,無端懷疑別人。有些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沒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風捉影,對人缺乏起碼的信任。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會讓朋友們覺得她是搗亂分子避之不及。
4、自私心理。有些人與人相處總想撈點好處,要么沖著別人的位子,要么想從別人那里得點實惠,要么為了一事之求,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愿意和對方交往。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后,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5、游戲心理。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誠,把別人的友情當兒戲,抱著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不管與誰來往都沒有心理的深層次交流,喜歡做表面文章。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往往聞風而逃,這樣的人無法結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孤芳自賞,以為自己是人中鳳、天上仙,是人世間最棒的,把與人交往看成是對別人的施舍或恩寵。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是高高在上,端著個架子,一副驕傲冷漠的樣子,讓別人不敢也不愿意接近,自然不會擁有朋友的。
7、成見心理。對己自由主義,事事放縱;對人馬列主義,事事計較,而且極為刻薄。因為一件事情而對別人懷恨在心,心生怨恨,從此認定對方不值得交往。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胡同,與事與人斤斤計較,朋友會越來越少。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永遠不犯錯誤的,不懂得原諒,就不會長久地擁有友情。
朋友交往的目的可以說是建立在互愛互惠的基礎上的,這種人與人之間情感、心靈的來往,不求金錢,不為謀利,而是雙方期望獲得精神上、心理的互動,情感上的支持,讓這種滋養(yǎng)友誼的關系永久的延續(xù)下去。
“施比受更有幸!,這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特總結人際關系得出的結論。
如何能交到真心的朋友,圣經告訴我們,“要像愛自己那樣愛別人!薄ⅰ澳阍敢馊嗽鯓哟,那你就要怎樣待人!”如是,你就能擁有真正的朋友。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3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說,它是主體雙方尋求需要滿足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在社會生活中,個人必然與他人發(fā)生聯(lián)系,產生交往的需要。
其一,人們往往通過他人而認識自己,這需要與別人進行交往;
其二,人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及社會規(guī)范也需要通過與他人交往來實現(xiàn),從而也實現(xiàn)個體的社會化。
所以,人際交往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需要;這就要通過交往,利用一切機會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看法。若沒有交往這一途徑,則個體的這種心理需要將得不到滿足從而產生恐懼、孤獨等心理疾。黄渌,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也有通過交往交流信息、傳遞情感的需要?梢,人際之間的交往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和諧的人際交往可協(xié)調人們的認識、情感、行動、增進人們的了解,團結一致形成群體規(guī)范,利于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及個性良好發(fā)展。在由人組成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參與這種人際之間的交往活動但每個人的交際質量卻有所不同:有的人左右逢源、靈活應變,人緣廣結;而有的人捉襟見肘,處處受制,舉步維艱,人際關系很緊張。究其原因不外受到文化、社會及心理因素的影響。本文著重分析影響人際交往的心理原因。
就心理原因而言,人際之間交往活動常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一、認知偏差的影響按認知心理學的觀戰(zhàn)所為認知即認識。人生活在社會中,會產生對自我、對他人及對種種意義關系的認知。在人際接觸中,如果沒有正確的認知偏差,那么就會影響人際之間的正常交往。認知偏差主要有兩種:對自我認知的偏差和對他人認知的偏差。
對自我認知的兩種偏差。一是過高評價自己,孤芳自賞:一是自我評價過低。自輕自賤。對自我的這兩種不正確認識都會影響人際交往。一般的說,人們大都不滿足自己的財富,卻很容易欣賞自己的聰明。孤芳自賞者正是過高評價自己,過分相信自己的聰明從而導致恃才傲物。對不如己者不屑一顧,惡語相向,以已之長量人之短,以已之聰明襯人之笨拙;蛘邔e人的所作所為和喜好漠然置之。不屑與之交流。如此待人,誰會與你交往?人們只會避而遠之。你雖處人群卻倍感孤單。高估自己會影響交際,自我貶低亦如此?床坏阶晕业膬r值,自輕自殘,與人交往畏畏葸葸,認為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行,沒有主見,看別人眼色行事,見到上級點頭哈腰,與同事交往,怕別人笑話,碰著鄰里總賠著小心,與朋友相聚,總覺得自己低人一截。這其實是自卑心理作祟,自卑則無自信,無自信則輕視自己,輕視自己則行為畏畏縮縮。神情暗淡,一臉小心,言詞唯唯諾諾。這類自輕自殘者,其實想以自己的行為來博取人們的同情,可事與愿違。人們卻認為你太賤而不愿與你交往。
對他人的認知偏差一是以貌取人,二是以成見待人,三是從眾,缺乏主見,人云亦云,沒有個性特色。這幾種認知偏差在人際交往中有不同表現(xiàn)。以貌取人常表現(xiàn)為第一印象。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首次見面所形成的印象即為第一印象。這種印象主要是來自對方表情、姿態(tài)、身材、以表、年齡。服裝等方面的印象,它在對人認識中有決定性作用。社會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對初次印象更容易重視,對后來獲得的信息往往不大注意或易忽視。第一印象好對以后的信息就會起到掩飾作用,產生正向優(yōu)先效應,認為此人樣樣好,于是喜歡、信任他并與之接近;反之,不好的第一印象在以后的認知中就會更多地注意其缺點,甚至把優(yōu)點也當作缺點,產生負向優(yōu)先效應,對他人則樣樣看不顧限,于是排斥、疏遠、嫌棄他。這種只看表面不著實質的認知傾向容易造成對人認識的失誤,從而影響人際交往。在生活中常有"久聞其名,未見其人"的事,也是一種對人認知的偏差,可稱之為以信息取人。在很多時候,交往對方在未開始交往時,雙方或其中一方對另一方已掌握了某些信息,從而對對方形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也會造成認知上的偏差。
以成見待人在交往中常表現(xiàn)為暈輪效應和定勢效應。暈輪效應是將認知對象的某種印象不加分析地擴展到其他各方面去的印象。"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典型。交際中,人們在認識人時,由于對方的某一特征或某一行為使自己產生了突出印象,由此掩蓋了對此人其他特征和行為的認識,于是得出整體只具有這些特點的錯誤判斷。見木不見林、一好百好,一壞百壞,造成對人認知的偏差,從而影響交往。定勢效應是指用一種固定了的人物形象去認知他人。如在一些年輕人看來,老年人固執(zhí)保守,思想概化,舊框框多,缺乏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當他們遇到某個老年人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其歸入此類;而老年人則認為青年人單純、幼稚,缺乏經驗,辦事欠穩(wěn)妥,當他們遇到某個青年人時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其劃入此類。這種定勢效應若與認知對象的本質特征一致,可簡化。縮短認知過程與時間,但往往也會導致認知者形成某種成見,陷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小圈子,妨礙交往的正常進行。從眾則是根據(jù)多數(shù)人的看法來確立自己的觀點或態(tài)度的一種現(xiàn)象。這種人缺乏主見,人云亦云,看人看事隨大流,沒有自己的觀點,不管別人的看法正確與否,一味隨聲附和。這樣認識人,結果導致認識失真,影響與他人的交往。
人際交往中,正確認識自己還要正確認識他人,知己知彼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同時對雙方交往的目的、內容、方法也要正確認識,否則交往最終也會中止。例如交往動機不良,為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一旦目的達到,交往活動也隨之而結束。
二、情緒失控造成人際交往的障礙情緒,人們常稱之為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
它在人際交往中極為重要。情緒隱藏在交際過程中,是一種心靈的無聲交談。交往中,若沒有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則直接會影響文際質量。例如:在取得某些成績或被人羨慕的情況下,沾沾自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每遇他人唯恐別人不知,言語中洋洋自得,表情眉飛色舞,甚至教導別人該如何如何等,往往導致別人的反感而不愿與之交往。與人交往,得意忘形不受歡迎,因為沒有人愿與高傲狂妄的人合作共事。 同樣,失意忘形留給別人的印象也并不美好。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不幸,一個人若愁腸滿腹,化形于色,那么人們會認為你過于脆弱,缺乏自制,只會給予憐憫或同情,而不會把你作為知交為你分擔不幸。若遇不公正對待怒形于色,遷怒于人,人們只會認為你淺薄,缺乏內涵,那么你連憐憫或同情也得不到,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蔑,又何談與人交往?
情緒表達沒有分寸同樣也會影響交往。例如不分場合、不看對象不顧輕重恣意縱情,情感反應過分強烈,就給人以輕浮、狂妄或動機不純等不好印象,讓人對你頓生輕薄之感而不愿與你接近;反之,一個人若對喜、怒、哀、樂或對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事無動于衷,反應冷淡,就會讓人覺得你冷漠無情。試想,一個人永遠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誰又愿與你交往呢?
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矛盾,人們的交往活動同樣如此。當交際活動中有了矛盾時,急躁沖動,情緒失控,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劍拔弩張,如此態(tài)勢,結果只會導致人際關系的惡化。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4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個人被別人拋棄或拒絕于團體之外,他便會產生孤獨感,精神會受到壓抑,嚴重的還會產生無助、絕望的情緒,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而他的學生舒茨則在《人際行為三維理論》一書中,提出了人際交往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質觀點的基礎上闡明了這種人際交往的三維傾向,呈現(xiàn)主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xiàn),和被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xiàn)。這一觀點對指導人們的人際交往行為模式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
參不參加群體游戲的孩子一眼就能辨出來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家庭兩個孩子是少的,三四個是普遍的。用不著大人過多地費心,兄弟姐妹間就會苦樂同享相互照顧,而且還是很好的玩伴。曾粗略地算過兒時居住的那個四層十幾戶人家的單元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加起來有四十來個。大院有近三十個單元,想玩什么游戲隨便一招呼就會有十幾個孩子跑出來響應。女孩們在嬉笑玩耍中自然少不了吵嘴哭鼻子;男孩們在開開心心的打殺中受傷掛彩也是常有的事。那會兒的孩子們最不缺的就是小伙伴和做游戲。不過與熱熱鬧鬧、不知道什么叫郁悶的孩子們相比,那些為數(shù)極少的獨生子女們,以及被父母關在家里的“乖寶貝”們,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因為這些孩子的臉上往往缺少一種燦爛,多了一點孤寂帶來的郁悶,而在待人接物時他們也常打出一塊“不合群”的招牌。
包容于群體之中是人際交往需求的根基的確,每個成年人的身上都會帶著兒時的印跡。獨生子女及倍受溺愛的孩子,在長輩、父母的嬌寵下往往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他們一旦走出家門步入群體之中,其內心的感受是會相當復雜的。他們一方面在本能無意識的狀態(tài)驅動下渴望融入集體,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又習慣于后天養(yǎng)成的惟我的行為模式。由于他們適應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齡人之間那種平等的爭吵、合理的沖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則,因此客觀上集體包容不了他們;主觀上自己也容納不下集體。
當他們走入社會,常會在活動中感到十分困難,而不能成為“社會活動家”。因為他們從沒有很好地將自己包容在群體之中,也沒有把群體作為生命中的依托,而是把自己孤獨地懸掛在了半空中——身懸心空也就沒有了根基。
包容行為的主動型與被動型之差異舒茨把人際包容的心理需求傾向的行為表現(xiàn),按人格特質分為主動型包容與被動型包容。具有主動包容行為類型的人能主動與他人交往,能坦然共處于群體之中,熱情參與人與人之間的交鋒或合作性的工作,在交往中能主動定位于某一角色,靈活地隨群體的動態(tài)變遷而不斷變換不同的角色,能容納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人,交往態(tài)度是合群附眾,求同存異。
具有被動包容行為類型的人常常表現(xiàn)為少言寡語。這應歸咎于以自我為中心的成長經歷;歸咎于其成長環(huán)境中人際關系過于單一,沒有機會接受各種不同人際交往刺激的訓練。他們一旦步入社會,便會疏遠人群,若被迫參加某一組織或活動,也不能主動地選定自己適當?shù)慕巧,在獨來獨往中被動地期待和感受群體的包容。他們需要被包容,但是在被包容于群體之中時,又往往是處于緘默孤癖之境地。
同一場合中,有盡興的,有不盡興的參加各類溝通信息、聯(lián)絡感情的聚會時,總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在活動中,向來是情緒飽滿、暢所欲言,而且善于調節(jié)和活躍氣氛;有些人習慣沒精打采、一言不發(fā)地坐在那里,讓組織者很是尷尬,不知他愉快呢,還是不愉快;還有些人則借機宣泄,借酒撒瘋,又摔又砸,又哭又鬧,惹人生厭。
能量的釋放是人際交往的情感需求情緒情感是人際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在情緒反應中,通過面部表情、聲調變化和身體姿態(tài),來實現(xiàn)信息傳遞并達到互相了解。一個人哭,發(fā)出的是不舒服、痛苦的信號;一個人笑,發(fā)出的是愉快、幸福的信號。傳遞情緒情感的信息是人類心理能量在無意中的釋放,而接收情緒情感的信息是人類心理在自然而然中的感受。它們可以隨時地不受限制地作用于人群中,決定著交往的質量。比如,一個真誠微笑的人會吸引許多朋友,一個怒不可遏的人則可能嚇跑許多朋友。
情緒情感的表現(xiàn)特質在情感交流中,有人善于表達或傳遞情緒情感的信息,而有人則善于感受或接收情緒情感的信息。這就呈現(xiàn)出主動型和被動型不同的情感表現(xiàn)特質。
假如一個人的社會化環(huán)境是自由的、開放的,周圍有許多同齡伙伴,他的情感交流是平等的、寬松的、直接的,那么他們的情感表現(xiàn)特質就是主動型的。假如一個人的社會化環(huán)境是封閉的、拘謹?shù),周圍很少有同齡伙伴,而是長輩或隔代人,那么他先要觀察他們的情緒情感,再來決定自己是“大叫”還是“小打”,因此,他的情感表現(xiàn)特質是被動型的。無疑,這兩種情感表現(xiàn)特質的聯(lián)結取決于后天的成長環(huán)境和經歷。
人際交往中,主動情緒情感和被動情緒情感,又分別具有正情緒情感和負情緒情感兩極性的表現(xiàn)形式。
主動正情緒情感表現(xiàn)為:理解、友善、親密、熱情、照顧和同情;主動負情緒情感表現(xiàn)為:沖動、憤怒、喋喋不休、輕蔑和厭惡。
被動正情緒情感表現(xiàn)為:隨和、接受、溫情、親情和順情;被動負情緒情感表現(xiàn)為:怯懦、無奈、害羞、冷漠和厭倦。
情緒情感無時無刻不滲透在我們的行為當中,因此,也就時刻參與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如果你像故事中那些總是處于主動正情緒情感狀態(tài)下的人,自然就會有許多人走近你;如果你像那些總是處于主動負情緒情感狀態(tài)下的人,難免很多人會因為討厭而遠遠地躲開你;如果你像那些總是處于被動正情緒情感狀態(tài)下的人,你或者走向別人,或者期待、接受友情的出現(xiàn);如果你像那些總是處于被動負情緒情感狀態(tài)下的人,你就會固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成為一個孤獨緘默的人。
如果真是“人心隔肚皮”的話,那么我們何以了解人際交往的奧秘呢?對此,認知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即運用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研究人的認知活動。認知乃是人際交往形成的始發(fā)的心理要素。
小倩雖然聰慧,但心理素質卻不高小倩是個文靜內向的女子。大學畢業(yè)不久,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不錯的男人,雙方都很滿意,一年后結婚,兩年后生子。生寶寶那年,小倩辭去了工作。有理論說,嬰幼兒時期的教育至關重要,她便全心全意守在家里圍著寶寶轉了三年。如今寶寶上了幼兒園,朋友在電視臺的娛樂欄目組幫她找了個位置。可是從家那樣簡單平靜的環(huán)境,一下子跳到這樣一個喧鬧繁雜的氛圍中,小倩真不知道怎么張口說話、說什么話,她也不會展示自己,一個多月了她就是這么悶悶不樂地待著。看著別人忙前忙后、談天說地的好不熱鬧,她心里有說不出的緊張和不安,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才能適應這份工作。她甚至氣餒地想,這樣的工作本來就不適合我,不如走了算了。
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來自經歷與感受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與人交往的經歷就像輸入大腦的信息,人與人交往時產生的感受好像一個軟件包,經過當時的加工處理與實施則組合成文件。
像小倩這樣文靜內向又少與人接觸的人,以及那些常被父母關在家里的孩子們,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客觀環(huán)境,缺乏與人語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與人交往的經歷和與人交往的現(xiàn)實感受,因此也就無從形成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人的大腦是通過客觀交往經歷信息的不斷輸入,加之主觀的各種感覺,而形成許多交往的印象,當一觸動某個鍵時,立刻就會有相應的反映出現(xiàn)?墒切≠坏拇竽X在這些方面的反映幾乎是空白的,不可避免她會為這樣的空白而感到心慌、無措和缺乏信心啦。
人與人之間必須發(fā)生一些事件或連續(xù)不斷的來往,才會形成一個個交往的經歷,同時也會相應地產生許多交往的感受。與讀書學習的單向感受不同,交往感受是雙向或多向的。一個人交往順利與別扭,不僅與他的交往經歷有關系,還與他當時的情緒、氣質以及閱歷、經驗、個性和能力有關聯(lián)。提高與人交往的心理素質,需要通過不斷地積累經歷與刺激感受,從而使交往的認知意象一步步強化來得以實現(xiàn)。
和唯利是圖的人怎么做朋友?
加應曾對人說:“所以特別愿意和桃子交朋友,不是因為她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她為人善良、真誠,她尊重別人,不會傷害別人。在商界干了這么多年,我見過的人真是不少,但大家都是利益關系,有了利益沖突,就會相互坑害、斗狠,哪兒會有什么真心和友善?我受過的胯下之辱數(shù)不清,我覺得很難和這樣的人交往做朋友。有時想起來,真的很寒心!
人際交往的認知表征決定了模式與態(tài)度在交往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摩擦,傳情達意會產生相應的心理感受。它們都可以作為信息或稱為外部刺激,在大腦引起種種神經沖動,并留下“痕跡”。經驗和知識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認識他人的前提,并形成我們的交往定型。交往定型應當是人格組成的一部分。這部分人格內容包括交往模式和交往態(tài)度。實際上,在與人交往時,我們本身也會因為以往的經驗,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傾向性,例如,加應的交往態(tài)度就是根據(jù)她的好惡所決定的。
人際交往的認知概念取決于容量與擴散認知心理學中的容量,是指感覺閾限和記憶容量大小。把容量引進人際交往則體現(xiàn)交往信息的多寡,它可以決定一個人交往的層次與質量。認知心理學中的擴散,是指知覺整合和思維擴散程度。整合性知覺、擴散性思維,可以決定一個人在交往中是否自如、全面與和諧。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5
良好的心理,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交際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前提。相反,心理狀態(tài)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交朋結友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tài)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于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tài)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怯懦心理:
主要見于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xiàn)。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xiàn)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么,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jié)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6
1、適當?shù)木嚯x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最美
同事關系好,本是好事。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互助當然是好的,但是切記同事之間拒絕親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誠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彼此信任、忠實于友誼是雙方的責任。
同事就不同了,一般來說,如果不是自己創(chuàng)的業(yè),也不想砸自己的飯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選擇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門工作。所以,你不能對同事有過高的期望值,否則容易惹麻煩,容易被誤解。適當?shù)木嚯x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最美。
2、友情再好 公私要分明
公私不分也是友情的殺手之一。也許一方想著,我們這么要好,何必對我要求這么嚴格?即使出了事,也該罩著我才是。但另一方卻想:明知我們這么要好,就不該為難我,把事情做好讓我對上面交代,不該老出一些情況害死我!如此無法達成共識,將會造成許多不便和傷害,尤其在公務上出現(xiàn)差錯,相互責怪的情形將導致傷害,尤其當中一方因此承受公司的懲罰時,這段友情再也無法挽回。建議辦公室好友們先找個時間將界線劃清,公私分明,而非一味在心里嘀咕著:你怎會這樣做?
3、異性之間:拒絕親密
21世紀,兩性的工作交流非常頻繁,實在不能再以男女授受不親的老觀念來衡量。即使已婚,也不表示要和異性保持距離,兩性總是要交流的,而且兩性共事應該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兩性間絕不能采取隔離策略,而必須找出好辦法使兩性相處有利無害。拒絕親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能夠讓你避免陷于辦公室曖昧的情境當中。
4、多數(shù)人對異性沒有排斥感
因為是異性,對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很多分歧。如果你是在異性面前很虛心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你在異性中備受寵愛。因為多數(shù)人對異性沒有排斥感,而且喜歡幫助異性工作伙伴,他們把這個看作是同事中成就感的一個標志。人人都希望被異性重視、仰慕,一個人如果注意吸取他人的長處,他可以從每個工作伙伴身上學到不同的有助于自己發(fā)展的長處。平時注意觀察他人長處,不計較他人短處的人,會覺得同事之間好相處。
5、切勿泄露同事分享過的私密
所謂秘密,當然就帶著些不可告人或不愿公諸于眾的隱情,基于對好友的信任,或是為了表明自己對好友的信任,才會將私密全盤托出。如果在別人口中聽到了自己的私密曝光,不用問,叛徒只有一個。被出賣的人一定懊惱曾經付出的友誼和信任。如果秘密中牽涉到第三方,更會使事情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所以,不論是善意或惡意的泄露秘密,都是辦公室友情的大忌。
6、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是同事、朋友,就有共同語言、互有好感的人,如果你沒有意思將這種關系發(fā)展為戀情,就應當將感情投入限制在友誼的范圍內,即使很有好感,也不應表露出來。如果對方射來丘比特之箭,也應明智地將其化解。千萬不要給對方以默許和鼓勵。
7、友情再好 也不要滿腹牢騷
對于同性同事,也許你們像姐妹一樣感情好,但是你如果滿腹牢騷。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能多少構筑出一種“辦公室友誼”的假象,但喋喋不休的抱怨會讓身邊的人苦不堪言。也許你把訴苦看成開誠布公的一種方式,但訴苦訴到盡頭便會升華為憤怒。人們會奇怪既然你已對現(xiàn)狀如此不滿,為何不干脆換個環(huán)境,遠走高飛。
8、對異性采取大方不輕浮的態(tài)度
對異性采取大方、不輕浮的態(tài)度是同異性工作交往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其中包括行為和言語兩方面。以尊重對方是異性工作伙伴的關系來處理辦公室中的一些事務,將會使某些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一些。千萬勿將辦公室的異性關系處理成類似“戀愛關系”所期望的那種結果,也不要與某個異性發(fā)展成比之其他異性更為親密的關系。下班以后作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在辦公室內千萬要區(qū)分“急緩重輕”的關系。
9、不計利害去幫助他(她)
男同事有男同事的苦惱,女同事有女同事的苦惱,他們可能會因為工作頭緒繁多而忙得焦頭爛額,可能會因為事業(yè)發(fā)展阻力太大而停滯不前,可能會為家庭糾紛而沮喪不已。
大多數(shù)同事遇到這種情況會表現(xiàn)出逃避的姿態(tài),其實,只要你說出一句“我來幫幫你”的話語,同事就可能感激不已。當他(她)有困難時,或者大家都不敢接近時,如果你能不計利害去幫助他(她),他(她)心中的感激是可想而知的。
10、同性之間:相依相助
在辦公室里人人都應友好,特別對同性則更應如此。因為每個人來公司上班均是為了生存,大家同在一個屋檐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感受同一種壓力,工作中誰也少不了誰,因而如果可以以一顆同情心來看待同伴的話,關系將很容易處理。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7
人際交往要知道這幾個心理
1、自私、自鋇,人際交往中的功利上:有的人大與別人交往時處處從自己著想,只關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把別人當作自己達到的目的、滿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生他人的價值和價格,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在交往中,日中無人與同伴相聚時,不顧場合,也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高談闊論,手舞足蹈高興時,由抑郁寡歡或亂發(fā)脾氣。這種人在交往中,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無論他們多么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永遠也不會與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際關系。只有好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誠,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人,才可獲得摯友。
2、冷漠、孤僻、人際交往中的封閉性:有些人在與別人交往時,總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人世一切是那么無聊,令人厭倦、平淡、無意義。他們往往缺少一種孤傲處世的態(tài)度,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他們的行為和習慣有時令人難以理解。這種人交往的失敗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無法與別人溝通。因此,他們只有嗇自我的“透明度”,敞開自己的心扉,用熱情、坦誠去贏得別人的理解。 這種合適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吸引力。
3、自卑、多疑,人際交往中的戒備和敵以性: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往往對自己過于苛求,估計太低。如有些青年人感到自己的身體、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產生自卑心理,然而事實上,他們并不一定是沒有魅力、能力差,或事業(yè)成就低下者反則是自己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對別人的廣告過于敏感,總是認為別人看不起自己。
與人交往過程中可有犯這種錯誤呢?
1、不做自我介紹
無論何種場合,相互認識是進一步交流的前提。遇到陌生人,主動自我介紹是避免尷尬的關鍵點之一。
2、接電話時不回避
在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會特別顯眼、甚至招人厭,最好先道歉并把音量放小聲點,這是避免他人反感的不二法寶。
3、夸夸其談、自吹自擂
聊天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話題往自己身上引,往往給人以自戀、愛顯擺的印象,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對待服務員態(tài)度粗暴
態(tài)度是良好溝通的前提,無論他人是什么身份,粗暴的態(tài)度、自以為是的神情,只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不可理喻。
5、總是遲到
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遲到雖然能找借口蒙混過關,但會讓對方覺得你不重視這段關系。次數(shù)一多,感情也會打折扣。
6、不讓座
讓座給更需要的人,是最基本的人性表現(xiàn)。如果光想著讓自己舒服一點,會在不知不覺中,給人留下自私、冷漠的印象。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8
陰差陽錯報了心理健康xx的學習,對從未接觸心理健康教育的我的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參加第一次學習后才知道要完成這么多的任務,還要開課。無奈之下上網找課件修改課件,準備上課。
抱著忐忑不安的心去開了一節(jié)課,課堂上有讓我難忘的片段,也有讓我驚訝的瞬間。真是讓我百感交集,F(xiàn)將本次課做如下反思和整理:
1、教學理念上:
本課的選材和設計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實際。當了近一年的班主任,讓我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得更深入,而這也將有利于我心理工作的開展,本課的設計來源于我平時發(fā)現(xiàn)的學生實際案例。
2、教學目標上:
本課的目標總體上基本達成,學生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準則,體驗到了共遵準則對維護友誼的重要性,也一定程度上訓練了交友能力。
3、教學設計方面:
本課的設計是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選材也是圖文并茂,呈現(xiàn)方式也是各色各樣的,易引起學生共鳴,不過在最后環(huán)節(jié)要是能聯(lián)系學生自身,而不僅僅限于探討小云的案例,效果會更好。
4、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對于學生來說,一堂吸引他們的課是聯(lián)系他們生活實際,能產生那么一點心靈觸動的課。在此次課上,學生反映還是蠻熱烈的,也愿意講述自己的實際情況,敞開心扉和同學分享,也很喜歡這種課的氛圍和基調。不過由于是第一次上心理課,師生之間未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誼,課堂上主動發(fā)言的同學還是少了點,都只愿意在小組內分享,這限制了集體的力量,需要教師去總結反思。
5、突發(fā)事件需要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
在本次課上,班級里有個學生非;钴S,記得在分配任務時,他極力要求一個學習任務,可到最后卻又不肯發(fā)言。在后來,還說出了一句令全班同學和聽課老師震驚的話語。當時,我愣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事后細細反思,要是能將其轉化為一種教學資源該多好,有點遺憾。所以,今后將要不斷訓練和增強自己的應變能力。
6、團隊合作是進步的源泉:
設計這堂課時,一個人埋頭苦干,默默思索。試上時,總覺得個別環(huán)節(jié)思慮不周到,但就是找尋不到病根在哪。后來,集體評課后,恍然大悟。相信如果下次再上這堂課,效果會更好!這就是合作的力量!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9
自卑心理影響人際交往,女人在人際交往中有很多的優(yōu)勢,同時也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對于有的女性朋友來說,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存在以下的心理的話,那么就會對大家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有些女性朋友因為容貌、身材、修養(yǎng)等方面的因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鑒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有人說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與人的來往過程中,這點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在和人的來往往往會出現(xiàn)以下情況,中對別人的優(yōu)點、成就等不是贊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著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為,給予別人溫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朋友之間最忌諱猜疑,無端懷疑別人。有些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沒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風捉影,對人缺乏起碼的信任。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會讓朋友們覺得她是搗亂分子避之不及。
有些人與人相處總想撈點好處,要么沖著別人的位子,要么想從別人那里得點實惠,要么為了一事之求,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愿意和對方交往。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后,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女人如果想要讓自己的人際關系更好的話,那么就應該注意上述的幾種心理,這些I心理會妨礙大家的人際交往,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話,就應該注意避免粗線上述的心理問題。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10
自負:這種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得目中無人。高興時海闊天空,不高興時則不分場合亂發(fā)脾氣,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另外,與別人初識時往往過于親密,講一些不該講的話,反而會使人出于心理防衛(wèi)與之疏遠。
孤僻:這種人孤芳自賞,只是認為別人世俗淺薄?朔缕У年P鍵在于打破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感情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友誼。
多疑:這種人應拋棄成見,多與朋友開誠布公地交流感情,樹立正確的認識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無端愁緒”。
靦腆:靦腆有三種情況:一是生性內向、沉靜。二是由于過于自愛,過于重視自己的言行。三是在旅途中曾遭受某種挫折,而變得消極被動。對第一種情況,要加強性格鍛煉,對第二、第三種情況,要改變觀念,樹立生活的信心,并培養(yǎng)交際技巧。
自卑: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現(xiàn)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必然容易導致失敗。
干涉:有人在相處交往中,專門愛詢問、打聽、傳播、干涉他人的私事。這種人并不一定有什么實際目的,只是以刺探別人的隱私而沾沾自喜。
角色固執(zhí):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種角色,不知道適時變通自己,就會形成社會角色固執(zhí)。比如,有人在單位是領導,習慣向下屬發(fā)號施令,可把這個社會角色用在對待妻子上,妻子就不會買他的賬;用它來對待朋友,朋友更會認為他盛氣凌人,不值得交往。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11
一、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各種各樣的,就是處于同一班集體中,關系的好壞也有相當大的差別。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外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大類?陀^因素包括交往的頻率、距離的遠近、交往時的客觀環(huán)境和條件等;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個體的性格、脾氣、心理品質、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以及在與他人交往時的自我認識、情緒、態(tài)度和行為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系。
(一)交往的頻率
人們相互接觸的次數(shù)多少稱為交往頻率。一般來說,中學生在學習和娛樂中,交往的次數(shù)越多,越容易形成密切的關系。因為交往的次數(shù)多了,彼此相互了解的機會多,容易形成共同的感受和體驗。共同語言一多,就容易接近,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
交往的頻率,應該說只是一個共同接觸的條件,更重要的是交往的實質性內容。如果交往雙方目標相反,一個相處好關系,另一個無所謂或根本不想處好,或者交往的時候以對方為競爭對手,那么這種交往頻率再高也難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只有當交往雙方目標一致,以真誠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對方時,才能形成良好、融洽的人際關系。
(二)距離的遠近
地理位置的遠近對人際關系的親疏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同坐一張課桌,同在一個班級的兩個同學就容易形成親密的關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這個因素的影響會逐漸減弱。在小學和初中,同坐一張課桌的兩位同學容易形成親密的關系,到了高中,這個因素就逐漸不起作用了。只有在其他因素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地理距離的重要性才能充分顯露出來。
(三)儀表
一個人的長相、穿著、儀表、風度會影響同學們彼此的吸引,尤其在第一次見面時,這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所謂第一印象是指素不相識的人在第一次交往時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總是由對方的相貌、身體、服飾、姿態(tài)等這些外表特征綜合個人的情感因素而產生的,因此,它具有表面性、片面性、情緒化、歸類歸因等特性。俗話所說的“以貌取人”、“一見傾心”等就是第一印象的典型表現(xiàn)。第一印象一經產生,便會對人們的認知及以后的交往產生很大的心理效應。人們往往會根據(jù)第一印象所得,作為往后認知、評價、觀察他人的定勢。即使以后所獲得的信息與第一印象性質有矛盾,也往往服從于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雖然是膚淺的、表面的,但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并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發(fā)生著重要的作用。
(四)興趣、愛好一致
興趣和愛好是聯(lián)結人際關系的橋梁。興趣愛好相同的人,碰到一起“心靈相通”,“酒逢知已千杯少”,很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際關系。我們有句古話“交友之道貴在趣味相投”也說明了這個道理。特別是中學生,興趣廣泛,探索精神強,興趣愛好一致的兩個人遇到一起,相互交換信息,交流感受,共同探討,很容易形成好朋友。
(五)思想、態(tài)度的相近
兩個同學之間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與人生觀,對某個問題態(tài)度相同,思想感情就融洽,容易形成親密的關系。思想、態(tài)度相近是建立密切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以群分的基礎就在于他們對某些事物有著共同的認識和態(tài)度。一般來說,中學生在接觸交往中相互認識到彼此間思想態(tài)度相近,需要有一個過程,有時還會有反復。所以這種密切的人際關系建立較慢,但牢固性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六)能力與特長
一個同學如果在能力和特長方面比較突出,就有一種吸引力,使其他同學對他欽佩并欣賞他的才能,愿意與他接近。我們在一個班級里常?梢钥吹剑粋有特長的同學往往也是人際關系的中心人物。
(七)個性心理特征
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某些個性因素會起到很大作用。如有的人給人一種特別愿意與之接近、交往的感覺,具有這種心理特征的人,我們稱之為“人緣型個性特征”;相反,也有一些人,給人一種特別不愿意與之交往的感覺,我們稱之為“嫌棄型個性特征”。我國西南師大的黃希庭同志曾以大學生為對象,研究了個性心理品質對人際關系的作用問題。他發(fā)現(xiàn),在每個班級里都有大約兩名人緣型學生及嫌棄型學生。從班級其他同學對本班人緣型及嫌棄型學生的評價,反映出兩類人物各具典型的個性特征。
(八)需要的互補性
人們的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有利于雙方形成揚長補短之勢。例如,在一個興趣小組中,有的同學善于想象,富于創(chuàng)造力;有的同學善于設計,把想象轉化為現(xiàn)實;有的同學認真仔細,善于動手操作,這就是一種“智能互補”,由此導致相互依賴,誰也離不開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性格互補有時也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熱情、粗獷、精神充沛的男同學比較喜歡幫助文靜、秀氣、瘦弱的女生;在一對好朋友中,常?梢钥吹揭粋大大咧咧、一個內向拘謹;一個富有主見,敢說敢為,一個膽怯害羞,依賴性強……
二、中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原因分析
造成中學生人際關系緊張的原因多種多樣,千差萬別。有的是交際能力方面的問題,有的屬于性格或習慣上的毛病。如清高、傲氣往往讓人敬而遠之,小雞肚腸受人卑視等等。但也有完全是由社會偏見所造成的。只有搞清楚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及時地幫助他糾正偏差行為,協(xié)調好人際關系。
(一)交往水平
我們知道,人際關系是在“互動”中發(fā)生聯(lián)系和變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前提。原先關系密切的兩個人,后來交往少了,關系可能淡漠下去;原先不很熟悉的兩個人,由于經常在一起活動,關系也可能親密起來。因此,人際關系的親密程度是和交往水平成正比的,交往水平越高,人際關系越容易密切,反之亦然。例如,由于升學,兩個要好的同學分開了,彼此交往少了,再次見面感到生疏、沒話好說,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也遠了。
交往的內容有工作性交往和非工作性交往。兩位同學由于工作或學習的需要進行合作,合作得越好,交往的水平越高,人際關系也越容易密切;而非工作性交往則屬于工作、學習之余的主動交往,如聊天、游玩等,它屬于人的主動行為。這種交往的水平主要表現(xiàn)在交往的數(shù)量和深度上。通過主動交往,雙方從中感到愉快,加深感情聯(lián)系,并逐步形成一種整體感,彼此的關系就容易密切。如果一位同學雖然想獲得友誼,心理想與人交往,但從不肯主動與人交往,那要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是不可能的了;或者一位同學性情孤僻,不合群,從不主動與別的同學交往,他與別人的關系漸漸疏遠,也就十分自然了。再者,有的同學給人的感覺十分清高、傲慢,使人望而生畏,不愿與之交往,自然而然地就與周圍同學的關系變得很冷漠、疏遠、陌生。
(二)互酬水平
互酬水平主要指人際交往中的“取”與“施”的關系。我國民間關于人際交往中的互酬行為描述很多。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稇(zhàn)國策·魏策》里說:“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蹦铣捍捓[《金樓子·戒子篇》里說:“無道人之短,無說已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這些都說明,人與人相處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越容易形成穩(wěn)定、密切的關系,這里的“酬”,雖然包括物質的內容,但更重要的是感情、精神方面的內容。有些中學生人緣不好,互酬水平低恐怕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學生交往中的互酬水平低可以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當別人遇到困難,需要你的幫助時,漠不關心,使人感到你很淡漠;二是用“等價交換”的商品買賣態(tài)度來對待同學間的相互關心與幫助,使人感到你“門檻精”,很勢利。別人既然從你這里得不到感情上的溫暖和愉快,他們同你的關系疏遠也不難想象了。
(三)評價水平
評價水平也就是你對別從怎樣評價,又要求別人怎樣評價你,看待你。如果你對交往對象評價很高,同時你覺得對方也很看得起你,那就是評價水平高,你就會很樂意與之交往了。
你看不起別人或覺得別人小看了你,都是評價水平低的表現(xiàn),都會影響到你的交往。如自卑的同學就老是感到別人看不起他,會嘲笑他,因而不敢與別人交往。還有的同學自以為是,不大瞧得起別人,看人總斜著眼睛,在回答別人的問話時,往往顯出不耐煩的神情;即使在求教于別人時,也愛擺出一副似乎胸有成竹,好象在考人家的架勢,這種態(tài)度,使人感覺到你看不起人,在你心中沒有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和尊重,從而產生挫折感,激起消極情緒,自然也不會以好的態(tài)度來對待你了。于是,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關系越來越疏遠。
(四)真誠水平
人際交往,需要真誠,所謂“以誠相見”、“以心換心”,“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唐代張九齡《親賢第一章》里說:“推心置腹,開誠布公”,《韓非子·說林上》里說:“巧作不如拙誠”,都說明了真誠在交往中的重要懷。在人際交往中以誠相見,相互之間容易加深了解,加深相互之間的信任,就容易結成真誠而牢固的友誼。
有的同學對待他人缺乏誠心,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或者妒忌別人的優(yōu)點和成績,“上頭笑著,腳底下就使絆子”,或者從來不與人講真心話,顯得高深莫測。這就在無形中與別人之間構筑了一道厚厚的、無形的墻,別人也不想與你講心里話,或者以敷衍、玩笑、回避來應答你,遠遠地與你保持著距離。
(五)溝通水平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從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溝通包括信息溝通和感情溝通。信息溝通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有了充分的信息溝通,不但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時個體也因為情感得到表達,而感到心情舒暢,自然會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人際的融洽性也提高了。但有的中學生自以為掌握了最新信息、最好的學習方法,不愿與人分享,這樣他也得不到別的信息和感情上的體驗。感情溝通比信息溝通更高級,它建立在雙方一致、融洽的基礎上。高度的感情溝通,彼此可以產生滿意、喜愛、吸引力等心理體驗,以形成牢固的整體感。有的中學生反映很孤獨,就是與人感情溝通水平低的典型表現(xiàn)。
在人際交往中互相信任是溝通的必要前提,犯有疑心病的人,從不相信別人,別人也很難相信他。凡看見別人竅竅私語,便懷疑是在議論他;別人多看他幾眼,他也會覺得別人眼中有話,難以忍受。這種人終日處于惶惶然之中,根本談不上與人溝通;別人對他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很容易產生人際關系的緊張。
(六)包容水平(寬容)
與人交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碰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只有包容水平高的人,才能有很多朋友,才能與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哲學家斯賓諾沙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出身、經歷、文化、修養(yǎng)、習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必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對這種差異,需要加以包容。包容性的另一層含意,是彼此相處中的非原則性矛盾要善于“鈍化”,“難得糊涂”。對于別人的缺點要善于理解,“金無足金,人無完人”;對于自己,也要寬宏大量,笑口常開。包容水平高了,與人相處的適應性也就大了,人緣關系自然好。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有的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任性主觀,容不得不同意見,對很多事情或同學看不慣,處理同學的關系缺乏“彈性”,碰到矛盾一觸即發(fā),只有別人讓他,沒有他讓別人,包容水平很低,人際關系搞僵也就成為合乎邏輯的結局。
中學生早戀調查報告
一、中學生早戀的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當今社會早戀現(xiàn)象逐漸嚴重,中學生早戀投入不少注意力、精力、體力、對學習造成了影響。而且,中學生的戀愛觀尚不成熟,不能夠清晰深入的認識"愛"的含義,常常因為對異性的好感誤以為是一種愛,給他們帶來了感情上的困擾,從而造成了心里的傷害。關于中學生早戀這一現(xiàn)象,已經受到了家長,老師的高度重視。為了能夠引導男女同學正常交往,使中學生認識到早戀對學業(yè)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的成長和心理方面的影響。
二、中學生早戀的調查調查結果
我們通過網上搜索,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早戀對中學生自己所帶來的影響;
1、影響學習:
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體力,造成影響學習,而中學生階段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需要“拼”的時期,不單單是中考、高考,而且,對其學習習慣,學習觀的培養(yǎng)也至關重要。
2、浪費金錢:
談朋友要消費,中學生沒經濟收入,加之消費觀的`不成熟,不理智。常常盲目消費,并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
3、對中學生成長不利:
中學生應該廣交善友,而非把情感交流僅僅限于“早戀”,這樣對于個性發(fā)展,人脈結交不利。此外,中學生性格比較單純,對愛情缺乏成熟,理智的認識,一旦發(fā)生問題很容易受到傷害,這樣的話 對其成長更不利。
三、中學生早戀的調查報告后感
通過這次的調研,我們認識到中學生早戀是弊大于利。使我們明白中學階段應該以學習為重,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為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基礎。
相關文章推薦:
教你如何應對中學生早戀問題
中學生早戀成潮流
解析中學生早戀現(xiàn)象的成因
中學生早戀調查:好玩or真情
中學生早戀問題
理性看待孩子早戀現(xiàn)象
正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很容易對異性產生愛慕之心,很多父母甚至老師對此現(xiàn)象都積極扼殺,處處監(jiān)督,聲稱要“解救”這些孩子。其實,這是早戀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采取錯誤的方式強制孩子遠離早戀,有時往往會適得其反。要理性看待孩子早戀現(xiàn)象,那么孩子早戀怎么辦呢?孩子早戀怎么輔導?
對已經出現(xiàn)早戀的孩子,老師和家長不要過于驚訝,要認真做到以下幾點:
、偌议L不要人為地夸大這種感情,更不能有意識地去助長這方面的情感,特別是學校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要開導學生對待自己愛慕的同學,一視同仁,因為這種感情只是一時的沖動,時間一長,就會自動消退。
、诎嘀魅魏屠蠋熞皶r開導學生用自己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要學生用理智去抑制自己感情上的沖動,把愛的萌芽深深埋在心底,要讓學生們懂得愛情之花的開放,是離不開社會的實踐和時間考驗。
青春時期的孩子早戀,從客觀上講,這其實是一中心理現(xiàn)象,而若是引導得當,這將為孩子以后的人生經歷積累經驗;當然,引導不當,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嚴重者會加重叛逆心理,稍不留神來個離家出走什么的,做老師家長的就更加心疼了。因此,只有理性客觀的看待孩子的早戀問題,并理性分析,采取相應的正確的引導方式,方能將孩子從早戀的泥潭中解救出來啊。
怎么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其實,這是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身體及心理的發(fā)育都比較快,孩子開始覺得自己像個大人了,他們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甚至經常和父母對著干。
那么,家長怎么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呢?心理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1、對孩子的教育盡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申斥。
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2、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
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3、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說明,自己只是關心他,愿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jiān)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4、在上初一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初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并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剛步入初一,經歷了辛苦的小升初,都會出現(xiàn)松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5、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盡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6、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于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7、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更愿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的成長。
8、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
9、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
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后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xié)商。
中學生愛玩的心理游戲
心理游戲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學幫助與指導的重要方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從而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
中學生心理游戲一:有緣相識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讓學生體驗主動交往的樂趣。
2.學生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共同愛好,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活動道具
多種顏色的小方形紙若干,每張紙分別剪成四小塊彼此能相互鍥合的形狀。
選擇歡快的樂曲做背景音樂。
三、活動程序
1.在背景音樂的歡快氣氛下,主持人要求每個參與者到場地中央的盤子里選取一張自己喜歡的紙片。
2.根據(jù)自己所選紙片的顏色與形狀,到群體中尋找能與自己圖形鍥合的“有緣人”。
3.找到了“有緣人”后,兩人坐在一起,相互介紹自己,通過交談找出彼此間三個以上的共同點。
4.全班交流分享。
四、注意事項
1.此游戲比較適合于一個相互陌生的群體。
2.紙片設計時可以4張相互鍥合拼成一個正方形,就會出現(xiàn)一人同時可以與兩人相鍥合的情況。主持人可以要求第一個圖形鍥合的人為“有緣人”,也可以要求只要是圖形能鍥合的人都為“有緣人”。
3.有緣人可以是顏色相同形狀鍥合,也可以是顏色不同但形狀鍥合的人,由學生自己理解決定。
4.游戲還可以繼續(xù)深入,在兩個“有緣人”的基礎上接著做“成雙成對”,繼續(xù)尋找圖形鍥合的另兩個“有緣人”。找到后,四個“有緣人”通過交談,尋找彼此間存在的三個共同點。
中學生心理游戲二:“松鼠”搬家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競爭和被淘汰的殘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2.開拓學生思維方式,在競爭中體驗雙贏的快樂。
二、活動程序
1.參與者每三人為一組,其中兩人雙手舉起對撐搭成一個“小木屋”,另一個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
2.根據(jù)主持人的口令進行變化,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調換到其他的“小木屋”。
“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兩個人分開,尋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
“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變成“樵夫”,“樵夫”可以變成“小松鼠”。
3.主持人可以不斷變化著發(fā)出口令,大家作出相應的變化。在活動一開始安排2只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充當競爭的角色,這樣在變化中必然會有新的“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來。
4.集體分享活動的感悟。
三、注意事項
1.要有足夠大的活動空間,便于“小松鼠”、“樵夫”跑動變化。
2.本活動是人數(shù)越多效果越好,出現(xiàn)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和沒有“小松鼠”的“小木屋”均被認為是淘汰。
3.主持人要關注多次被淘汰的“小松鼠”和“樵夫”,可以請他們表演節(jié)目或交流被淘汰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四、活動分享
“松鼠搬家”游戲是在快樂的笑聲中進行。在激烈動蕩的“森林大火”中,機靈的“小松鼠”很快找到了新的家;勤勞的“樵夫”不僅搭好了新“屋”,還熱情地呼喚著“小松鼠”進“屋”,形成了和諧的“松鼠之家”。假如“小松鼠”和“樵夫”沒有主動交往的意識,沒有積極合作的態(tài)度,沒有有效競爭的能力,被淘汰是必然的;顒右婚_始主持人就安排了兩只以上無家可歸的“小松鼠”,所以按一間木屋一只“小松鼠”來安排,一定有“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來。但主持人發(fā)現(xiàn),有的小木屋里住著兩只“小松鼠”。是強行登陸還是友情邀請?這時就得請出兩只“小松鼠”問個明白。原來一只“小松鼠”無家可歸時,溫馨的“松鼠之家”熱情地邀請它加盟,接納與包容使“小松鼠”感動萬分。
雖然游戲規(guī)則中要求是一間小木屋中住一只“小松鼠”,但出現(xiàn)了一屋住雙鼠的情形,主持人對此不是否定而應該肯定,欣賞這種突破規(guī)則開放思路的態(tài)度,提倡這種“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精神。游戲一方面讓大家感受競爭的壓力和殘酷,另一方面也體驗了溫馨與快樂。
中學生心理游戲三:尋找歸屬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從了解自己開始,逐漸關注同伴,最后融入團體,體驗歸屬感。
2.在活動中自然產生“領袖人物”,發(fā)現(xiàn)個人特長與潛質。
二、活動道具:十二生肖面具各一副。
三、活動程序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相,自己的屬相是什么,自己一定一清二楚。但你是否知道,在我們這個群體中,誰的屬相與自己相同?我們群體中又究竟有多少種屬相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尋找歸屬。
1.不用語言交流,通過肢體語言找到與自己屬相相同的人。
2.所有學生先都蹲下,同一屬相的學生用肢體語言集體表演所屬相動物的典型特征,如果大家看明白了,鼓掌表示認同,他們就可以站立起來,派一名代表到主持人處領取“生肖面具”。直到所有的人都站立起來。
3.戴上“生肖面具”的學生排在第一位,其余同屬相的學生均排在其后。通過成語(或俗語)接龍壯大自己的隊伍。如龍馬精神,屬龍的與屬馬的就連成一體。
4.最后看看,自己的歸屬找到了嗎?是一個還是一批,是一群還是全體?
四、注意事項
1.強調不允許用語言交流,只能用肢體語言。
2.在表演所屬相動物的典型特征時,一定要強調集體表演,在全體認同鼓掌后才可以站立起來并領取“生肖面具”。
3.在用成語或俗語壯大隊伍時,一定要按序連接,最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學生均連為一體,如遇到生肖不全連接困難時,主持人要引導大家通過多種方式完成連接。
4.此游戲不適合同齡人團體做(因為只有一兩個屬相),年齡結構越復雜效果越好。
五、活動掃描
1.活動點評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相,去尋找與自己屬相相同的人,充滿著好奇,所以這是一個人人愿意參與的快樂游戲。
由于沒有設組長,所以開始大家只知道找一個與自己屬相相同的人,不知道如何集中所有同一屬相的人,
往往出現(xiàn)同一屬相的人分散成幾撥。這種時刻“領袖人物”會自然產生,他們會具有號召性地去召集所有同一屬相的人,并帶領全體成員用肢體語言表演屬相動物的典型動作。這樣的“領袖人物”最終受到同伴的信任與尊重。
在集體表演時,不少小組會表現(xiàn)出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群體動作,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如舞龍、母雞與小雞、奔馬、眼鏡蛇等。通過群體表演,每個人在團體中不僅找到歸屬而且扮演了適當?shù)慕巧。通過成語(或俗語)接龍,把小團體的歸屬感擴大到整個團體中。所以,最后當所有的人都在一起時,大家是非常驚訝與興奮的。
成語、俗語參考:
龍騰虎躍、龍馬精神、龍?zhí)痘⒀ā垹幓⒍、兔死狗烹、雞兔同籠、牛鬼蛇神、牛頭馬面、虎頭蛇尾、虎踞龍盤、聲色犬馬、羊落虎口;掛羊頭,賣狗肉;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雞犬不寧、馬馬虎虎、雞鳴狗盜、車水馬龍、犬馬之勞、風馬牛不相及、牧馬放牛、藏龍臥虎、豬狗不如、降龍伏虎;寧為雞前,不為馬后;殺雞儆猴、畫虎不成反類犬。
中學生心理游戲四:盲人方陣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xié)作型
二、道具要求:長繩一根
三、活動目的:這個任務體現(xiàn)的是團隊隊員之間的配合和信任,一個有領導,有配合,有能動性的隊伍才能稱之為團隊,本游戲主要為鍛煉大家的團隊合作能力。
四、詳細游戲規(guī)則:讓所有隊員被蒙上眼睛,在四十分鐘內,將一根繩子拉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并且所有隊員都要均分在四條邊上。這個項目教會所有學員如何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尋找出路,大家耗用時間最長、最混亂、所有人最焦慮的時候是在領導人選出、方案確定之前,當領導人產生、有序的組織開始運轉的時候,大家雖然未有勝算,但心底已坦然了許多。而行動方案得到大家的認同并推進,使學員們在同心協(xié)力中初嘗著勝利的喜悅。
中學生心理游戲五:信任背摔
一、場地要求:高臺最宜
二、道具:束手繩
三、活動目標:培養(yǎng)團體間的高度信任;提高組員的人際溝通能力;引導組員換位思考,讓他們認識到責任與信任是相互的。
四、游戲簡介:這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經典拓展項目,每個隊員都要筆直的從1.6米的平臺上向后倒下,而其他隊員則伸出雙手保護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和他人相互信任,否則就會缺乏安全感。要獲得他人的信任,就要先做個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對別人猜疑的人,是難以獲得別人的信任的。這個游戲能讓使隊員在活動中建立及加強對伙伴的信任感及責任感。
家長課堂:青春期中學生的十種心理矛盾
中學階段是中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學生面臨著生理、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加上緊張的學習和陌生的環(huán)境,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引起心理矛盾。其心理矛盾歸納起來,大概有十種:
第一:美好的愿望與心理準備脫節(jié)的矛盾
幾乎每個中學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向往。他們幻想做一個有學問、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師、醫(yī)生、企業(yè)家、領導干部等等,而實際上他們當中有一些學習不是很努力的,他們過一天算一天,雖然他們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們追求的全是實現(xiàn)理想后的種種榮譽與享受,而對實現(xiàn)理想需要從現(xiàn)在做起,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卻想得不多,做得不夠,形成了美好的愿望與心理準備脫節(jié)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使他們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艱苦奮斗才能實現(xiàn)。
第二:濃厚的享受意識與勞動觀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中學生越來越講究“實際”,加上一些家長[微博]對子女嬌生慣養(yǎng),在孩子身上花錢大手大腳,使得中學生的消費欲望與日俱增。據(jù)我們的抽樣調查,絕大部分學生每天都買零食吃,同學過生日,除禮尚往來外,還要擺酒宴。男生中“煙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講究穿著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還隨身帶著高檔化妝品,不斷更換時髦的服飾。但這些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勞動觀念淡薄,他們輕視勞動,甚至認為勞動是多余的,就連平時學校組織的大掃除也討厭,可以說對勞動采取消極態(tài)度、厭惡勞動的思想在一些中學生中是相當普遍的。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愛勞動是人類的美德,通過勞動得來的享受是正當?shù)、光榮的,不勞而獲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第三:心理閉鎖與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中學生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上,從而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許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點。同時也由于其社會生活經驗的逐漸豐富,他們開始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別。他們愿意對“知心朋友”傾吐自己內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導師式口吻對他們說話的人,不愿意同這種人進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也不愿同長輩透露內心,實行自我封閉。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相當部分的中學生把心里話“對自己說”或“對日記本說”,向同學和師長隱匿秘密。由于他們把內心的感受隱藏起來,以致常常產生孤獨感。這類學生往往通過記日記、畫畫、寫字等來表現(xiàn)內心的苦悶和孤獨感。他們很需要求得別人的理解,而調查發(fā)現(xiàn)有相當部分的中學生認為老師“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決這一矛盾要求教師和學生交朋友,對他們的行為表示理解,并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他們從苦悶與孤獨中解脫出來。
第四:獨立意識與依賴心理的矛盾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心理日趨成熟,他們越來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開始從“聽話道德”向“平等道德”過渡,要求從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對婆婆媽媽式的說教及過分關心會產生反感,個別學生會發(fā)生頂撞老師現(xiàn)象,甚至對學校、社會產生反抗情緒,可以說他們的獨立意向、主體意識是十分強烈的,但同時他們又缺乏必要的知識與能力。這一是因為學校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能力方面重視不夠,二是因為傳統(tǒng)的家庭關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勵子女過早獨立。調查表明,有相當部分的家長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學,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學生的實際上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不僅反映在經濟上,還反映在生活上,出現(xiàn)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管學習,不管其他”的不正,F(xiàn)象。因此,教師要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能力,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逐步消除其依賴心理。
第五:情感與理智的矛盾
中學生容易動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調查表明,對國家的前途,絕大部分的中學生“充滿信心”和“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們的情感又極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容易發(fā)生沖動、波動,有時會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會因一次小小的失敗而心灰意冷,有時也會為一點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他們的情緒、情感總在兩極擺動,不能冷靜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激動時,如同一只打足了氫氣的氣球乘風飛舞;泄氣時,則如同一只斗敗的公雞垂頭喪氣。他們對自己喜愛之事,積極性很高,對自己不感興趣之事,則避而遠之。這一切都說明了中學生的情緒、情感經常處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漲的兩極狀態(tài),而難以及時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決這一矛盾,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靜處理。
第六:進取心強與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這與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是分不開的。但由于他們思考問題不周密,往往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因而有時片面地堅持己見,對教師或集體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辦,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絕或頂牛,不能控制自己,憑沖動行事,事過之后又非常后悔。這一切都說明了他們意志品質的發(fā)展還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還不強,形成了進取心強與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這一矛盾,老師一方面要肯定學生的進取心,另一方面要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他們能處理好二者的關系。
第七:信息視野的擴大與鑒別能力不足的矛盾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頻繁,廣播、電影、電視、錄像等視聽工具被廣泛應用。學生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耳聞目睹,見多識廣,視野開闊,認識空間得到極大拓展,從天文地理、空中來客、世界風云、計算機、市場動態(tài)到服裝、發(fā)型、流行歌曲等,他們都十分熱心好奇,并積極探究,但由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力、鑒別力還不強,加之客觀現(xiàn)實的錯綜復雜,因而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顯得偏狹,容易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出現(xiàn)認識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就很容易進入他們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是通過分析、比較,提高學生選擇信息、辨別是非的能力。
第八:樂于助人與道德水準不高的矛盾
現(xiàn)在許多中學生能積極地為社會、學校、班級做好事,也能積極為同學做好事:當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能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當同學家有了不幸,他們能自覺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學的道德水準不夠高,他們靠偷竊來捐款,通過打架斗毆來為弱小同學鳴不平,利用考試作弊來幫助成績差的同學提高分數(shù)。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為與道德水準不高的矛盾。對這一矛盾,老師要巧于引導,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處,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助人。
第九:興趣廣泛與興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現(xiàn)代中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很多:他們不僅關心課內學習,而且關心課外學習;不但喜歡文藝讀物,而且喜愛科技讀物;不僅關心生活,而且對國內外大事津津樂道。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不少學生對事物外在形式的興趣大大超過了對事物內容本身的興趣,在廣泛的興趣中缺乏中心的興趣。而且,他們的興趣是不穩(wěn)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情景性很強。化解這一矛盾,要求教師善于啟發(fā)誘導,使學生從眾多的興趣中逐步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中心興趣。
第十:成才欲望與厭學心理的矛盾
從長遠目標看,中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希望將來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業(yè);從近期目標看,大部分中學生都希望自己學習成績優(yōu)秀,不辜負老師、家長、親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又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學習太苦太累而難以持之以恒,厭學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學與厭學的心理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教師要告訴學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識、有本領,否則將一事無成。學習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一定會苦盡甜來。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12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影響較大,是交際心理中較重要的名詞。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我們常說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這里就存在著首因效應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這在社交活動中只是一種暫時的行為,更深層次的交往還需要您的硬件完備。這就需要你加強在談吐、舉止、修養(yǎng)、禮節(jié)等各方面的素質,不然則會導致另外一種效應的負面影響,那就是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也會存留很長時間。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xiàn)。利用近因效應,在與朋友分別明,給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會在他的心中美化起來。有可能這種美化將會影響你的生活,因為,你有可能成為一種光環(huán)人物,這就是光環(huán)效應。
光環(huán)效應
當你對某個人有好感后,就會很難感覺到他的缺點存在,就像有一種光環(huán)在圍繞著他,你的這種心理就是光環(huán)效應。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戀的時候,很難找到對方的缺點,認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對的,就連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在對方看來也是無所謂,這就是種光環(huán)效應的表現(xiàn)。光環(huán)效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你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偽,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們在社交過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具備一定的設防意識,即人的設防心理。
設防心理
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這是怕別人奪走你的秘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設防心理在交往過程中會起到一種負面作用,它會阻礙正常的交流。
心理健康問題,是困擾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衛(wèi)生因素。關于心理健康與學習成績的關系,國內外已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一致認為心理健康是影響學習成績重要的綜合性因素。但是具體到心理健康的某個層面,尚無法取得一致的結論。筆者采用了一些新的統(tǒng)計學法進行研究,以期獲得更為深入的信息。
研究表明: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平時努力程度、內外傾向性和性別。此外,自我概念、歸因方式和神經質等對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
學習勤奮程度與學習成績之間的密切關系是不言而喻的,但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的影響卻值得探討,國內外學者對此也存在比較大的分歧。有國外學者指出,使用一、兩個個性特質來預測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和學習能力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將個性作為一個整體用以分析其對學習的影響也不切合實際。不過,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卻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問題。因此,在個性的內外傾向性背后似乎還有更深層次的信息需要挖掘,也就是說,內外傾向性是一個多維的概念。在探討它與學習成績的關系時,我們還不能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變量。傳統(tǒng)的統(tǒng)計學方法,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新的統(tǒng)計學方法結果表明,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成績影響有多方面和雙向效應。一方面,外向性對學習過程有負面影響。因為,外向學生不喜歡安靜地學習,卻對社交方面有著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社會交往往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這可能是造成外向學生學習欠佳的直接原因;而內向學生則反之,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且內向學生的思維比較縝密,考前準備比較充分,因而學習成績比較好、考試分數(shù)比較高。另一方面,外向性對學習也存在正面效應。外向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善于尋求幫助,一旦投入到學習中,更能夠發(fā)揮本身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簡單地認為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有著正面影響或負面效應是不科學的。筆者認為,個性沒有好壞之分,它對學習有著雙向的影響,最終決定作用方向的關鍵在于個性的合理發(fā)展。
性別是一個綜合的變量,許多心理行為狀態(tài)都具有性別差異,因此,性別是研究心理衛(wèi)生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男生成績低于女生在醫(yī)學院校中是個普遍現(xiàn)象。在統(tǒng)計學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女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明顯多于男生。但是,女生并不是天生的學習能手,在醫(yī)學課程的學習中也具有不利于學習的一面。與男生比較,女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評價不高,具有多愁善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信、遇到問題不愿意尋求幫助等心理特點。這種心理行為狀態(tài)不利于學習的進步。因此,對于性別來說,單方面地認為性別與學習具有某種確定的關聯(lián)也是不妥當?shù)。實際上,男女生在學習上各具優(yōu)勢。
此外,自我概念、心理控制源和神經質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也是多途徑。而且,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也會影響到個體歸因方式的變化。當學習不利于其個體的意志而無法回避時,使得個體產生不愉快的體驗,進一步增強了失敗的情緒,對學習的興趣降低,使學習成績進一步惡化,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統(tǒng)計學研究已證實了該效應的存在。但值得慶幸的是,個體的歸因方式和自我認知一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以一定的經歷或信息為依據(jù)。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盡可能地感受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優(yōu)勢,使之樹立強烈的學習自信心和能力感,促進學習的進步。
美國科學家最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體內雌激素水平高的女性大腦很容易處在緊張狀態(tài)中。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fā)現(xiàn)解釋了為什么女性患類似抑郁癥這樣與緊張有關的疾病是男性兩倍的原因。
研究人員解釋說,在人的大腦里,有一個叫做額葉前皮層的部位。這個部位對緊張刺激十分敏感。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人的緊張情緒發(fā)展到難以控制的程度時,大腦這部分的認知功能會受到損害。
研究人員介紹說,女性在一生中患抑郁癥的概率為五分之一。而且患上這種疾病與年齡、種族和收入情況均無關系。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了解為什么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受緊張的控制。目前比較認同的說法是生物學上的差異,如激素變化和基因構成等。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這一研究結果從另外一個方面解釋了為什么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癥的原因。
研究人員將雄性和雌性實驗白鼠分別放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環(huán)境里,然后測試它們的短期記憶能力,以確定這些白鼠的大腦對緊張所做出的反應。研究結果顯示,雌性白鼠在受到中度緊張刺激后即可使自己的行為變形。而在受到中度刺激后,雄性白鼠的表現(xiàn)卻可以達到如同沒有受到緊張刺激一樣。研究結果還顯示,對于雄性白鼠一點都沒作用的輕度緊張刺激卻會影響那些體內雌激素水平高的雌性白鼠。
研究人員表示,這說明,雌激素可以影響大腦對緊張刺激的反應,特別是影響對緊張十分敏感的那部分。盡管有多種因素可使女性容易患上抑郁癥,但研究結果證明,雌激素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對開發(fā)針對女性特殊生理情況的抑郁癥治療藥物十分有幫助。如果能通過控制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來遏止抑郁癥的發(fā)展,這對廣大女性患者來講將是一個十分慶幸的消息。
研究人員同時也告誡女性患者,當這種藥物出現(xiàn)時,女性患者千萬不要以為抑郁癥是一種單單通過藥物治療就能解決的簡單病癥。藥物能延緩抑郁癥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但藥物卻無法解決抑郁癥給人們造成的后果,如對周圍事物無動于衷、難與別人相處和做不好工作等。這些是需要通過心理治療來加以解決的。
人際交往的心理 篇13
社會心理學家經過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在人際關系交往中,心理狀態(tài)不健康者,往往無法擁有和諧、友好和可信賴的人際關系,在與人相處中,既無法得到快樂滿足,也無法給予別人有益的幫助。為了擁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家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請女性朋友在與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1、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為容貌、身材、修養(yǎng)等方面的因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鑒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2、自私心理。
有些人與人相處總想撈點好處,要么沖著別人的位子,要么想從別人那里得點實惠,要么為了一事之求,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愿意和對方交往。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后,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人際交往的心理(通用13篇)】相關文章:
人際交往心理03-07
人際交往心理學的心得(通用6篇)03-18
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09-09
人際交往需知的心理底線09-25
人際交往心理(15篇)03-09
人際交往心理15篇03-08
【精】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09-19
人際交往中的病態(tài)心理09-01
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