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鄉(xiāng)音方言的900字
我向來是不太愛講江山話的,倒不是覺得過時,或者說過時只是一個次要因素,主要還是因為講不好,在外地待到八九歲才回到老家重新拾起的這門語言對初學者甚是不友好,每次開口都像英語課上被老師叫起來念單詞一樣,磕磕巴巴,別別扭扭,可謂說者不適,聽者皺眉,長輩偶爾倒也會調笑著糾正,可這在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看來,簡直是在戲弄她的尊嚴了,越糾正越反感,久而久之,等真正想說時也只能徒勞地張張口,憋不出一星半點的語句了。
有時我覺得這也不單是我的個人原因,家鄉(xiāng)話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太少了,學校里更是白紙黑字地寫著“說普通話”,而且它似乎也不怎么被重視,家住廣東的表哥,每每唱粵語歌唱得眉飛色舞,那是他人母語的溫婉之處,他人母語的價值所在,可這江山話卻似乎天生欠“柔”,講出來那叫一個“鏗鏘有力”——像吵架,不好聽,真不好聽。
可也到底難以忘記它的好。那些夜里,和父母躺在床上準備入睡,聽他們用鄉(xiāng)音低聲交談,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在空氣里搖搖晃晃,抱著我的那個懷抱會因此顫動,那是說話時胸腔的振動吧,半夢半醒之間我這樣想到,又覺得意外的像一曲節(jié)奏獨特的搖籃曲,哄著一個或是三個游子入睡。舅舅給兒子取名叫“毛俊哲”,與江山話的“眼睛”同音,每年回家少不了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調侃,我們叫起小表弟的名字時也總忍俊不禁,個中有趣,想必不足為外人道也。初中時搞怪在早讀課將文言文用江山話大聲朗讀,意外的得勁,到高中后了解到江山話與古語千絲萬縷的聯系,不由感嘆自己曾經玩笑般的舉動倒還真有幾分科學依據,像是無意間與古人來了場對話,說不清的緣分。
到了這些時候,語言已經不再僅僅是聲音的表現了吧,它更像是由記憶與情感堆砌成的一個“家”。所謂“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也不過如是——令我感動的不是面前的人,而是透過這人我隱約看到的那條河,那棵樹,那座屋子,那些人。
那么又何必拘泥于發(fā)音本身呢?縱然我不能流暢的說出我的家鄉(xiāng)話,但我會在說“子曰:……”的時候給我的朋友得意洋洋地介紹,這個“曰”和我家鄉(xiāng)話同音呢。是,或許幾代之后,我們說不出正宗的家鄉(xiāng)話了,但我們可以用普通話鏗鏘有力地讀出文言文,在那更廣大的空間里,寄放我們的鄉(xiāng)愁,這難道不也是另一種形式上的“鄉(xiāng)音”嗎?
方言正在消失……誰又說得清,這“消失”不是像水匯入海那樣,融于我們的生活之中?
【關于鄉(xiāng)音方言的900字】相關文章:
鄉(xiāng)音的隨筆散文10-03
鄉(xiāng)音經典散文11-19
鄉(xiāng)音不改抒情散文06-17
2017關于普通話水平測試北京方言08-15
方言與英語隨筆寫作05-31
如何讓英語口語擺脫方言的影響06-16
漢語吳方言手抄報內容03-03
2017年中考重慶方言入語文考題08-16
關于知識,關于歷史的感人故事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