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敵后大爆破》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敵后大爆破》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之前剛剛看過另外兩部英國百大。影片的整體水準是否名副其實姑且不論,單就題材本身而言,都夠得上奇思妙想。其中彼得塞勒斯參演的《老兄,我沒事》講的是50年代的兩資本家為了從合同轉移差價中獲取暴利,竟然通過效率風波主動制造工人罷工。而《百鳥嬉春》則更為荒誕。二十世紀初的印度人渴望將殖民者趕出卻始終忌憚于英國軍人的獨門密技:蘇格蘭裙內不穿內褲!直到有一天他們發(fā)現原來事情并非如此。
本片也有一個同樣近乎離奇的(至少對與軍事外行來說)故事。二戰(zhàn)期間,英軍方試圖通過炸毀德國東部的三座水壩沉重打擊納粹軍工生產能力(一百噸的鐵需要四百噸水)?删唧w實施上遇到了困難:轟炸機直接壩上投彈效果甚微,側面攻擊又被會水下的魚雷網所阻擋。最終,技術難關被雷德克里夫(《貴婦失蹤》)所扮演的科學家發(fā)明的“跳彈”所克服。即讓轟炸機盡量的'低飛投彈,使炸彈與水面的撞擊后產出類似于打水漂式的跳躍,越過防御工事掉至大壩底部爆炸,借助上巨大水壓導致裂口擴大直至潰壩……真有想象力!可實際它卻是由英國皇家空軍617中隊發(fā)動對德國魯爾水壩所實施的“懲戒行動”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影片的前半部分(約一個鐘頭)表現的是技術攻關和行動籌備過程。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是,行動負責人觀看歌舞劇場表演,劇場內的聚光燈使其產生了靈感,成功解決了飛機夜間超低空飛行時如何把握飛行高度的難題。歷史上的真實行動中,確是采用了這種方法,但產生的過程卻沒有如此戲劇性。而這段情節(jié)也再次印證了本人的一個觀點。即,對編劇而言,科技發(fā)展水平相對不夠發(fā)達的歷史題材,反而給了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因為你很難想象現代飛機員還會遇到需要看歌舞劇去解決的技術難題。相比之下,實際中更為重要的科學家如何改進炸彈性能等細節(jié),由于過于專業(yè)而難以被戲劇化。對此,編導通過安插官僚機構的保守僵化為研發(fā)制造障礙來加以平衡。但由于紀實風格的愛國主義主基調,諷刺力度較之同期的許多英國電影來說收斂了許多。
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行動。行動過程長達近一個鐘頭,但卻不夠精彩。原因首先在于故事發(fā)展至此已失去懸念。這里所說的懸念,當然不是指大結局。因為觀眾很清楚行動最終肯定會成功,否則前半部分的鋪陳就失去了意義?深A料的結局,屬于觀眾必須接受也是可以接受的類型片的定式。問題真正出在行動方式上!由于是夜間空襲德國水壩,而非特別行動小組深入敵后解救大兵瑞恩或者空降占領大橋,使得影片編導很難再像第一階段那樣設置需要角色去克服的階段性困難。他們沒法設計諸如詐降的德國兵或者金發(fā)的平民女子等角色及相關情節(jié)。因為英國人飛在空中,要么被擊落,要么成功抵達目的地,只有這兩種可能!
于是,整個行動過程只能依靠視覺特效來吸引觀眾?蛇@恰恰又是五十年代的戰(zhàn)爭電影,特別是空戰(zhàn)電影之最短板。其中,防空炮火劃過夜空的彈道軌跡與低空俯沖轟炸機擦身而過等鏡頭尚算亮點,但最重要的潰壩特效卻實在難以令人恭維。技術水準甚至還不如三十年前德梅爾的默片經典《十誡》中的紅海分離。不過,知難而進勇于表現的精神還是值得贊賞。畢竟無論從劇情發(fā)展還是觀眾預期,這個鏡頭都是無法回避的!僅此一點,就比他們的晚生后輩,《水嘯霧都》的編導們要強上許多!
【電影《敵后大爆破》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無敵后桌作文02-23
圣龍騎士大電影觀后感07-03
四大賀歲電影觀后感07-10
爆破服務合同02-14
電影的觀后感06-10
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觀后感400字07-02
電影《巧虎大飛船歷險記》觀后感10-25
抗戰(zhàn)電影觀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