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除夕的習(xí)俗

時間:2024-03-13 08:46:56 海潔 除夕 我要投稿

除夕的習(xí)俗經(jīng)典

  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新年的前一天——除夕,在我們這兒可是個熱鬧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除夕的習(xí)俗,歡迎大家分享。

除夕的習(xí)俗經(jīng)典

  除夕的由來

  1、除夕的來歷和傳說有夕的傳說

  惡獸夕話說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里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zāi)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人們?yōu)榱俗屪约旱暮蟠訉O記得這個救了整個村子的孩子——年,就把天明后的早晨就叫年。又是正月初一,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2、除夕的來歷和傳說有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還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qū)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3、除夕的來歷和傳說有門神

  據(jù)說貼春聯(lián)的習(xí)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春聯(lián)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除夕是什么意思

  “除夕是農(nóng)歷這一年的最后一天。歲末的最后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背Α笆菤q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等很多的名字。

  年夜飯的含義

  除夕在我國人們心中的地位很高。這一天人們準(zhǔn)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充分表現(xiàn)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guān)懷與撫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吃年夜飯,是年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xùn)|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yù)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等一些有名的菜衍生出來。

  除夕的習(xí)俗

  臘月三十——除夕守歲迎新春

  臘月的最后一天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jié)夜、大盡、年除日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點為兩年的分水嶺,俗語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在臘月三十日這一天,活動很多,人們送舊迎新的主要活動都集中在這一天進行。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響(放鞭炮),二是紅(貼春聯(lián)),三是火(點燈守歲)。除了吃年夜飯,最重要的是“守歲”至次日凌晨!笆貧q”從最初的為怪獸所擾不敢入眠,延伸到后來的所謂老者以身作則教育晚輩珍惜光陰,而年輕人祝長輩增年益壽等等。

  熬年的傳說——有關(guān)爆竹與拜年

  大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

  民間流傳: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澳辍钡男蚊勃b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使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原來它每隔365天便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便返回山林中。算準(zhǔn)了“年”的肆虐日期,人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

  天黑后,“年”從深山老林里竄出來,摸進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zhuǎn)了大半個晚上“年”毫無收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很快,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guān)”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 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孩童,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聲響嚇得掉頭逃竄。于是人們知道了“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有一年,他待“年”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這種現(xiàn)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fēng)俗,“拜年”的風(fēng)俗內(nèi)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爆竹聲中一歲除

  當(dāng)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nèi)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fēng)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盛大的喜慶情景。

  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鳴放鞭炮是除日一項重要活動。爆竹是古人用來驅(qū)逐疫鬼的武器。各地風(fēng)俗不同,鳴放鞭炮的時間也不一,但大都在除夕零點鳴放鞭炮,煙火此起彼伏,炮聲響成一片。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jì)勝》一書中,對當(dāng)時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記載:“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而爆竹如擊浪轟雷,遍乎朝野,徹夜不停。”《紅樓夢》中也有描繪:“院子內(nèi)安下屏架,將煙火設(shè)吊齊備,這煙火俱系各處進貢之物,雖不甚大.卻極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夾著各色的花炮。說話之間.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許多‘滿天星’、‘九龍入云’、‘平地一聲雷’、‘飛天十響’之類的零星小炮仗。”從這也可以看到舊時新春燃放煙花的盛況。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biāo)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jīng)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jù)舊習(xí)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jié)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shù)膩砝?”這時屋里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dāng)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shù)哪樱泶┘t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胡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后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fā)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于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后,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zhuǎn)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后,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biāo)。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jié)彩,張貼春聯(lián),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jié)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

  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xué)習(xí)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xí)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guān)照豎關(guān)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dāng)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于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各地還有不少以物象征吉利的種種習(xí)俗,如《西湖游覽志》記述:杭州一帶置“熱栗炭于中堂,謂之旺相;貼青龍于左壁,謂之行春;插芝麻梗于檐頭,謂之節(jié)節(jié)高;簽柏枝于柿餅,以大橘承之,謂之萬事大吉!庇械牡貐^(qū)還有一種習(xí)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 “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jié)期間,各街巷通衢里,大戶人家懸燈結(jié)彩。街頭巷尾,鄉(xiāng)里材社,到處百藝雜陳,各獻高技,熱鬧非凡鄉(xiāng)間多延請戲班劇團演戲,還開展聽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種的娛樂嬉戲,也有舞獅子,耍龍燈等種種文休活動。人們歡天喜地,共慶新春。

  紅紅火火貼春聯(lián)

  在過去,大年三十的主要活動是掛家堂字畫,貼春聯(lián)、年畫、窗花,祭天,請神,祭祀等。家堂(卷軸圖畫)、字畫要貼在堂屋正中。

  春聯(lián)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一般大門上貼的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之類顯示門第家風(fēng)的春聯(lián),進門迎壁墻上要貼“抬頭見喜”、“萬象更新”之類的年關(guān)吉利的單聯(lián),正房門上貼“國泰民安,人壽年豐”之類祈求福壽安康的對聯(lián),中堂兩邊要貼“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類的祝福祝壽的對聯(lián)。店鋪要貼“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類寓意招財進寶的對聯(lián),天地堂兩邊貼“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宅神堂兩邊要貼“年年多吉慶,月月保平安,”糧囤上貼“五谷豐登”、“糧食滿倉”,豬羊圈貼“六畜興旺”,牲口槽貼“騾馬滿槽”,大車上貼“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還要貼“!弊(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貼,意為“福到了”)。

  年畫內(nèi)容十分豐富,有各種故事如《唐僧取經(jīng)》等,有歷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漢相爭》等,有戲曲故事如《回荊州》、《白蛇傳》等,還有山水畫等。年畫的形式有中堂、單開、四條屏等。在諸多的年畫中以雞畫、魚畫、娃娃畫較為普遍,因為雞表示吉祥,魚意味著錢糧有余,娃娃則象征人丁興旺。在北方農(nóng)村還有家家貼窗花的習(xí)俗,窗花一般都是紅顏色,其內(nèi)容因時而異。

  大年三十祭祖儀式最為隆重,下午開始把家譜掛上,備好香爐、燈籠、長錢、紙表、鞭炮等物,到黃昏時開始請祖。進入子時(夜十二點后)即可接神,由家中最老輩主持,按《憲書》上說明的元旦之日的喜神、財神、福神,以及陽貴、陰貴諸神的方位,主持人舉香率眾到院里向各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神,完成接神一套禮節(jié)程序后,全家進行團拜,首先給老祖宗磕頭拜年,然后長輩們坐在堂上(或炕上)接受小子輩們的拜年,行頭叩首禮,說些祝愿的吉祥話,長輩們照例要給未成齡的小輩們一些“壓歲錢”。在山東晚輩給長輩叩頭,長輩給晚輩的錢則稱“年份子”,有的人家分糖塊,叫做“甜頭”。

  大年三十,民間家家做供品。有雞(吉祥)、魚(年年有余)、盛蟲(蟠龍,一般在臘月二十八日蒸好,除夕半夜供上,過了正月十五撤下,至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吃掉)、團圓餅(用面做成太陽的形狀,分層蒸熟,染色,祭日供上,初一中午全家分食,所以叫團圓餅)、豬蹄、小米棗飯、水果、蠟燭、香紙等。泰安團圓餅供品的造型非常美觀,用蘿卜、豆腐和豆腐渣做原料,雕塑豬、羊、西瓜,加以彩繪。

  年夜飯——團圓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zhǔn)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jiān)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山東的年夜飯也有講究,除夕半夜吃餃子吃面魚(魚形饅頭)。此時,人們沒有食欲,但是非吃不可,一般都吃一塊“魚頭”或“魚尾”,寓意是“頭尾都有余”。即墨的年夜飯要吃豆腐和魚,叫做“福有余”,要吃芋頭,叫做“黏合”(意思是團結(jié)和睦),要吃黍糕,叫做“年年登高”。此外,還要朝大門口潑餃子湯,據(jù)說門神不讓無家可歸的亡魂進門,只好讓他在大門外喝口餃子湯。根據(jù)宋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xí)俗。

  守歲的習(xí)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守歲》詩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碧K軾寫曾下《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包水餃、吃水餃?zhǔn)浅Φ闹匾獌?nèi)容。一般包三種餃子,一是葷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驗歲的,包上硬幣、紅棗等,初一早晨吃。在山東,除夕餃子有很多講究,除夕包餃子叫做“吃去年的陳糧,掙新年的錢財”,餃子包好后,要放上桃枝,叫做“驅(qū)邪避惡”。有的要包上豆腐,吃著有“斗福”之運,吉不可言;有的要包上四樣素菜,叫做“四季發(fā)財”;有的要包上糖塊,叫做“新的一年有甜頭”;有的要包上花魚,叫做“年年有余”;剛?cè)⑿孪眿D的,要在餃子里包上紅棗、栗子、花生米,意思是“早立子,生得花花,有兒有女”。最普遍的是在餃子里包上硬幣,表示“新的一年有錢用”,硬幣數(shù)目一般是四、六、八、十,四是“四季發(fā)財”,六是“六六大順”,八是“四平八穩(wěn)”,十是“大發(fā)財”。據(jù)說包餃子時,全家團圓,意味著來年一家人和和睦睦,歡歡樂樂。有些地區(qū)除夕煮餃子時,要燃一掛鞭,聲音越響則認為越吉利。

  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yù)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zhì),有些酒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xí)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xí)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tài),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yù)祝壽長百年。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 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普天下人都盼望著新年零點的到來。

  舊時大年三十有很多忌諱。山東泰安、招遠等地凡是做供品的餃子要用素餡,一般用豆腐、雞蛋、菠菜和植物油調(diào)餡,餃子要小一些,形狀象元寶。據(jù)說這樣的餃子,神靈吃了頭腦清醒。除夕請神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神靈請來了以后,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否則就是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得罵人,否則就是對祖先不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否則就是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神靈時不得高呼孩子的名字,逝世不滿三年者不能當(dāng)神供奉,需要另寫牌位單獨供奉;香臺前的元寶不能掃掉,送神后要用紙包起來,作為二月二圍宅之用,據(jù)說可以得到神靈的保佑;送神前不得外出挑水,迫切需要時可以帶上一對紙做的小元寶到井臺上焚燒,以求得井神保佑。

  除夕后夜迎回灶神

  在除夕天一黑,院中滿布芝麻秸,人行其上,咯吱作聲,名為“踩歲”,借“歲”、“祟”音同,表示一年晦氣都已踩去,也是蠻有趣的。

  在北京小康之家的舊家庭,平日龕內(nèi)供的大佛是觀音、關(guān)圣、財神,每日要燒散香,朔望燒高香,初二、十六祭財神也燒高香,并點酒三盅,有時還供一碟酒肴,無非豆腐干花生米之類,可謂不腆之儀了。有大佛的家庭,在除夕日要預(yù)備“全佛”一份,全佛是三界諸神眾圣,用秫秸做成架子,粘貼全佛,立在佛桌前面,再前面另設(shè)桌一張,名為接桌,以備擺供。全佛前另設(shè)一小佛架供灶神和財神像,桌前香燭全份,錢糧卻須三份,一份接神,一份初二祭財神,一份送全佛。在院中拜喜神、財神、貴神,于是禮成。接神為新舊年分野,所以接神后,便分一家大小,叩首賀新喜,由接神起在香爐中點“白速定香”一只,一人看守,以便接香,燈火香皆不可滅,否則不祥。

  家庭供佛,除大佛灶王以外,另有張仙,相傳天狗食月,有損本宅小孩,張仙用彈弓可以打去天狗,所以有小孩之家多供張仙,因之張仙龕上對聯(lián)也是“打出天狗去,引進子孫來”字樣。

  山東的魯西、長島和蓬萊沿海農(nóng)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貼紅對聯(lián),改用綠色對聯(lián)。日照沿海漁民除日午后到漁船貼對聯(lián),將“招財進寶”合為一字,貼于船頭,五桅風(fēng)船的桅桿上分別貼“大將軍八面威風(fēng)”、“二將軍日行千里”、“三將軍隨后聽令”、“四將軍一路平安”、“五將軍馬到成功”。長島縣漁民除日早晨為漁船掛大吊子(長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掛燈籠,設(shè)祭桌,敲鑼打鼓,放鞭炮,焚香紙,祭海龍王。

  膠東是上墳請祖先回家過年。德州的請祖儀式十分隆重,由本族中長者帶領(lǐng)一二子孫,手執(zhí)長錢,到村頭跪下,一邊燒紙一邊念叨:“爺爺奶奶,回家過年了。”燒完紙便起身回家。到大門前,再燒紙表,鳴放鞭炮,面向大門叩頭,并念道:“爺爺奶奶回家過年了,請門神讓路”,然后才邁步進門,點燃明燭,徹夜不息。進了大門以后,要在門口橫放一根木棍,叫做攔門棍,最好是桃木的,攔住兇神惡鬼不準(zhǔn)進門。在院內(nèi)撒芝麻桿,或者谷草,叫做“踩歲”,據(jù)說有什么精靈或鬼怪進來會有響聲。海陽縣麻姑島一帶,年三十黃昏,合族男子備香紙、“馬鞭”(以谷草為桿,糊剪紙)往祖墳焚香、燒紙,于每一墳頭插一支“馬鞭”,請老祖回家過年,名為“請年”。至家,于街門外設(shè)一橫木,名為“拴馬樁”,于街門外開始撒馬草,直至祖譜前,將另一些“馬鞭”供于祖譜前,待過年后正月初二晚飯后,持祖譜“馬鞭”送至村外,將“馬鞭”與香紙一起焚化,名為“送年”。長島縣漁民則于除夕黃昏持鑼至祖墳,一路鳴鑼,呼喚祖宗回家過年。即墨牛齊埠一帶,在布置年節(jié)祭祖的同時,必在大街靠墻的地方用3塊土坯搭一個小屋,俗稱“孤魂棚”,棚內(nèi)設(shè)一個牌位,上寫“孤魂之位”,兩邊貼一副對聯(lián):“往日無主今有主,此處非家卻是家”或“往日無主今有主,昔日無家今有家”,橫批為“四方孤魂”。此后五更發(fā)紙,初一拜年,初二送神,都要祭孤魂棚。

  年夜飯必備菜

  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的除夕菜譜,要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而陜西地區(qū)除夕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在安徽南部,除夕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qū)的除夕菜譜,主要有“三蒸”、“三糕”和“三丸”。所謂的“三蒸”是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而“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地區(qū)的一般人家,除夕要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

  贛南地區(qū)的年夜飯一般為12道菜,南昌人家除夕宴的十多道菜,要講究四冷、四熱,要有八大菜、兩個湯。浙江有些地方的年夜菜要有“十大碗”,討“十全十!敝,內(nèi)容也是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

  各地的除夕年夜飯上,總有一些年年必備的菜式,這是多少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例如蘇州一帶,除夕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qū)的除夕菜譜里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皖中、皖南的除夕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是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而另一條是鰱魚,是可以吃的,象征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一般都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制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除夕飯桌上,總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fā)財”,吃飯時,管家人要吃一只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而安慶地區(qū)的當(dāng)家人,往往在年夜飯前要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也是求財?shù)暮x。南昌地區(qū)的年夜飯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除夕夜過了就是新的一年,大年初一要吃的東西也一定是富有吉祥寓意的。例如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萬事如意,吃發(fā)芽菜(用蠶豆泡發(fā)的)寓意發(fā)財。

  年夜飯菜譜

  一、魚香茄子煲

  食材:茄子200g,肉餡80g,調(diào)料:料酒5g,醬油10g,鹽8g醋5g,糖5g,淀粉3g,蔥3g,姜3g,蒜3g,味精lg豆瓣辣醬5g

  1、茄子洗凈去皮、去蒂,切段后放入鹽水中浸泡后,控干水份。

  2、蔥、姜、蒜均切成末,肉餡加入料酒攪拌后備用。

  3、將醬油、鹽、醋、糖、淀粉、味精、蔥、姜、蒜放入碗中,調(diào)成汁。

  4、鍋內(nèi)倒入油,待6成熱時,放入茄子條,炸一分鐘后撈出控油備用。

  5、鍋內(nèi)留少許油,加熱后放入肉餡、豆瓣辣醬,煸炒至脫生,放入茄條,不停地煸炒,待茄條炒軟且成熟后,放入碗汁,迅速翻炒使汁掛勻后出鍋即可。

  二、香菇蒸鱈魚

  年夜飯菜譜食材:鱈魚200克,香菇1—2朵,小紅辣椒10克,香蔥10克,料酒1小匙,蒸魚豉油1小匙,鹽1克

  1、把鱈魚洗凈,瀝干水分;香菇洗凈,去蒂,切成薄片。

  2、取一個小碗,加入一匙蒸魚豉油,再加入一匙料酒,少許的鹽,攪拌均勻,做成味汁。小辣椒洗凈切碎,香蔥切末。

  3、把鱈魚放入盤中,把切好的香菇片擺在鱈魚上,均勻的澆上調(diào)制好的味汁,放入蒸鍋大火蒸6分鐘,然后關(guān)火,打開蓋子,撒入紅辣椒碎、香蔥末,再蓋上蓋子燜2分鐘就可以了。整個制作過程如此簡單,不需要加油,不需要動用你的過多廚具,輕輕松松就可以享用到健康美味的小菜。

  三、栗子燜雞

  食材:雞1.5公斤,栗子400克,雞湯500毫升,醬油200克,白糖30克,味精2克,料酒50克,豆油600克(實耗75克),芝麻油20克,大蔥段20克,生姜絲10克,淀粉40克,熟芝麻25克。

  1、將雞凈膛后,洗凈,去頭爪,剁成長3厘米,寬2厘米的塊,放碗內(nèi),加少許醬油、料酒攪拌均勻,腌漬入味;

  2、栗子洗凈,用開水煮片刻,撈出,去皮;

  3、炒鍋放豆油,燒至七成熱時,下入雞炸一會兒,用漏勺撈起,控干油。余油倒出;

  4、炒鍋留少許油,燒熱,放入姜末煸炒,再下入雞塊,烹入料酒、加醬油、白糖炒勻,加入雞湯,用旺火煮開,放入栗子肉同燜,燜至栗子和雞肉塊酥爛時,投入味精、熟芝麻、蔥段、姜絲炒勻,用濕淀粉勾芡后,出鍋入盤,淋上芝麻油,即可。

  飲食原則

  少吃油炸、燒烤的食物:大部分食物經(jīng)過高溫?zé)尽⒂驼ǘ紩淖冊械臓I養(yǎng)成分,急速加熱食物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zhì)變性,吃多了反而不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

  不要暴飲暴食,八分飽是最好的狀態(tài):春節(jié)期間桌上的美食相當(dāng)豐富,但也不能暴飲暴食,增加腸胃負擔(dān),損害胃腸道健康,導(dǎo)致消化不良、肥胖、脂肪肝等病狀。

  飲食注意細嚼慢咽:如果春節(jié)期間狼吞虎咽的吃飯方式,容易導(dǎo)致體內(nèi)食物堆積,腸胃超負荷,腸道蠕動速度減緩。長此以往,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導(dǎo)致各種腸道疾病的發(fā)生。細嚼慢咽,有助于讓食物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而不至于停留在腸道中造成堵塞。

  除夕的美食

  魚:年年有余

  因為中國傳統(tǒng)有年年有余(魚)的說法,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余。

  雞:有計

  夕一桌豐盛的團年飯桌上,自然少不了雞。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在許多地方開席時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雞,因為寓意吉利。年菜必須有一只雞在餐桌上,因為“吃雞起家”。廣州本地客家人拜神還要用雞鵝做“頭生”,都會選“走地雞”,喻求生生猛猛。

  蠔豉:好市

  華南的年夜飯則多有雞、燒肉、發(fā)菜、蠔豉等,因為“發(fā)菜蠔豉”與“發(fā)財好市”諧音。蠔豉,也稱“蠣干”,牡蠣(也稱蠔)肉的干制品,是廣東人民春節(jié)必食的菜肴。蠔豉是補鈣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于鈣被體內(nèi)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于鈣的吸收。

  長年菜:長壽

  我國臺灣春節(jié)第一餐吃“長年菜”,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萊。有的還在菜里加細長粉絲,意即“綿綿不斷,長生不老”。在除夕當(dāng)天,人們切菜時,將蔬菜切得比平時長,因而得名,寓意長長久久,來年收益更多。而在除夕夜吃長年菜表示有剩余留到第二年,代表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新年生活的期待。

  餃子:招財進寶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帮溩印庇置敖蛔印被蛘摺皨啥,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南方人除夕吃的食物

  吃年糕

  南方一些地方過春節(jié)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中國人過春節(jié),或稱過農(nóng)歷新年,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主要是吃年糕,尤其是江浙一帶的老百姓。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是炒年糕,上海人在調(diào)味品中,喜歡放一點糖。感到更好吃!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人對米糕的制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fā)展過程。公元六世紀(jì)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于杵臼凈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奔磳⑴疵渍羰煲院,趁熱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過年吃火鍋

  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過年不少人喜歡吃火鍋,一來無論葷素,各種美味都可以在火鍋中吃到;二來過年吃火鍋寓意紅紅火火,討了個好彩頭。很多火鍋餐廳特意在春節(jié)期間推出春節(jié)套餐,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特色火鍋,暖意融融,氣氛也不錯。

  吃魚

  過年食魚的習(xí)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qū)域,似乎有一個潛規(guī)則。魚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愿。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xiàn)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里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夸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梁。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后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彩”,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彩”),隨后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吃湯圓

  元宵在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xí)俗。元宵節(jié),道教稱之為“上元節(jié)”。據(jù)元代伊土珍《(女郎)環(huán)環(huán)記》引《三余帖》記: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梢娫(jié)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除夕吃團圓飯的說法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人們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zhǔn)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熬,稱作“年關(guān)”,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飯后,誰也不敢睡覺,坐在一起閑聊壯膽。不吃年夜飯是熬不過年的。所以就逐漸形成了除夕吃團圓飯的習(xí)慣。

  除夕吃團圓飯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老員外,家里雇了一個好廚師,老員外有一個獨生子被抓去當(dāng)了兵,眼看要過年了,老員外兩口想起兒子一年都沒給家里來個信兒,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成天板著臉,沒一點要過年的意思。老廚師看在眼里,心里為老倆口傷心,可他也沒什么別的辦法,只想把飯做的好點兒,也叫老倆口高興點兒。

  三十兒這天,老廚師一早兒到街上買了些鴿、雞、魚、青菜,在廚房里做好了,正想端去,老員外的獨生子回來了,老員外可高興了,拉住兒子問這兒問那。這一下可又難壞了老廚師,菜只做兩盤,是給老員外兩口準(zhǔn)備的,可這下成了三個人,端上去兩盤菜多掃興,若再做一盤吧,菜又不夠,這可怎么辦?想了一會兒,老廚師有辦法了,他把做好的菜和剩下沒做的菜堆在一塊炒了一個大盤端了上去。

  老員外吃一口大盤菜,覺的味道不錯,就問:“這叫啥菜?味道真好!崩蠌N師也不知道啊!他想:您家今天團圓了,我是為了您團圓才做出這樣的飯。就隨口說:“團圓飯”。從此,這種飯便留傳下來了,每年三十這一天,人們就做一次“團圓飯”,表示全家團圓。

  北方除夕的習(xí)俗

  除夕晚上傳統(tǒng)上和好餃子面切好餃子餡為初一包餃子做準(zhǔn)備,因為初一不可動刀。自80年代起,除夕晚上觀看大陸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成了許多家庭的傳統(tǒng)。因為其節(jié)目質(zhì)量下降以及其他娛樂節(jié)目增多,現(xiàn)在也有許多家庭到餐館過年。

  初一:早晨包餃子。傳統(tǒng)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區(qū)的傳統(tǒng))老人初一是不出門的,親友、同事互相拜年。長江流域一帶有年初一早餐吃湯圓的習(xí)俗,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初二:要祭財神,要喝“元寶湯”(餛飩)。北方一般習(xí)慣是回娘家拜年團聚。

  初三:祭祖,一般父母一方已經(jīng)去世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祭祖,并順帶拜年。跟清明的“上墳”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但在河北等地的農(nóng)村,這一天同樣是要上墳的。一般都要帶上點心、酒等祭品給已故祖先進行祭祀,并且放鞭炮讓祖先“過年”。一般上墳只允許兒女等進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則不參與祭祖。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五:窮日,在中國北方,這一天一般沒有人出門拜年,因為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從春節(jié)開始直到這一天才能把家里的垃圾掃出門,然后放鞭炮慶祝;有一副對聯(lián)“一腳踢出窮鬼去,雙手迎進財神來”即為對此風(fēng)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輕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朋友或同學(xué)聚會。亦稱“破五”,是要在家包餃子吃。

  初六:開市

  初七:過人勝節(jié)

  初八:祭星,F(xiàn)在北京的各個廟會活動通常從初一開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結(jié)束。

【除夕的習(xí)俗】相關(guān)文章:

除夕的習(xí)俗11-20

除夕習(xí)俗02-03

除夕的習(xí)俗(精選)07-06

除夕的習(xí)俗01-31

除夕的習(xí)俗02-04

除夕的習(xí)俗02-29

【推薦】除夕的習(xí)俗02-04

除夕的習(xí)俗簡介02-04

除夕的習(xí)俗匯總02-06

【薦】除夕的習(xí)俗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