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常談讀后感(精選38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常談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常談讀后感 1
朱自清先生曾在《論大學國文選目》一文中說:"大學國文不但是一種語文訓練,而且是一種文化訓練。文從字順是語文訓練的事,辭明理達便是文化訓練的事。所謂文化訓練就是使學生對于物,對于我,對于今,對于古,更能明達!
他認為應該把語文教育的目的確立在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上,重視語文教育的思想性。認為語文教育既是語文訓練,同時更是文化訓練。這些表述雖然針對當時的大學教育而發(fā),顯然對當今語文教育業(yè)有著相似的啟發(fā)意義。
而作為語文老師,我意識到,對于傳統(tǒng)文化,我積淀太少。利用暑假時間,我讀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用先生的話說"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必須得慚愧地承認,即使本身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對書中提到的有些經典書籍我也未曾認真讀過。
讀過先生的《經典常談》,覺得似乎經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無趣,只是我還沒找到法門,沒有真正走到經典的大路上去。當然,我也謹記先生教海:"如果讀者念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莖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
讀了本書,我發(fā)現(xiàn)我關于部分經典的一些文學常識的認識是不準確的。比如,先生在介紹《說文解字》時提到的關于"倉顏造字說"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憑倉頗一人之力,創(chuàng)造出整個漢字體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話傳說,但我并沒有探究這個傳說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釋讓我覺得醒灌頂:"抬出一個造字的圣人,實在是統(tǒng)一文字的預備工夫。”
原來對待傳說,我們不光應該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這樣才能自己發(fā)現(xiàn)讀書的樂趣。他還指出,"史箍是書記必讀的意思,只是書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錯誤認識。
經典常談讀后感 2
最近讀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62年,看了這本書,書中字里行間都閃現(xiàn)出他嚼飯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懷不已,并為其短暫的生命而惋惜。
書中從普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出發(fā),對《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國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十多種中華文化經典和諸子百家思想,以及詩、文、賦等文學體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分析,為廣大青年解讀中華文化經典開啟門徑。語言簡潔明快,把握精髓,是難得的導讀精品。
作者在書的序言中闡述了何謂經典,經典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由中國文字記載下來的東西。然后說明經典都包括哪些書籍,這些書籍共有十三種。這十三種書籍的作者,產生的原因,書的內容,及該書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分別逐一地作了介紹,這種夾敘夾議的過程就構成了全書的內容。這本書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書,因為朱先生在書的序言里說,經典訓練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項目之一。他的這一主張得到當時教育部的認可和教育界許多人士的贊同。
如果把接觸經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導。當游客想要參觀一個巖洞時,他先在洞外給講說一番,讓游者心里有個數(shù),不至于進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個好向導,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巖洞的成因和演變,能按真際講說,絕不會說這兒是二龍戲珠;那兒是八仙過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獵奇的游客自然歡迎這樣的向導。
經典常談讀后感 3
朱自清這部書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十三經”等著作。囊括了經,史,子,集四部的一些最廣為流傳,最為經典的著作。在朱自清的這本書的書目編排順序上依次是: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第,文第。書中自序中說“各篇的排列按照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的順序,并按照傳統(tǒng)的已經將“小學”書放在最前頭!彼赃@樣一個比較循序漸進的次序也讓讀者能更好地來理解該書的宗旨。朱先生也說,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史,子,集就必須先從理解字義開始,所以他選擇把《說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縱觀通篇,朱自清不但對每一本著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釋,并且在對某些著作的闡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認識。比如在《禮》第五中,朱先生說道:“天生萬物,是個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還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們這個時代,這個信仰還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說是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有一些也可以說是生活的藝術!痹凇渡袝分,朱自清對幾千年來關于《尚書》的真?zhèn)我沧隽俗约旱目甲C,確定伏生的《尚書》為最原始的真本,但即便如此,朱先生還是建議我們對這29篇要分別看,因為中間也有一些文章是戰(zhàn)國時人托古之作。所以,這樣嚴謹?shù)膽B(tài)度也恰
恰可以為一些剛接觸這些著作,或者即將接觸這些著作的'人提供了一個更為客觀、更為辯證地來了解、認識這些著作的渠道。
朱自清的這本書雖然稱作為“經典常談”,但在我看來其實這本書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經典常談”,更深遠地來看,其實還包含著“經典導讀”這更深一層次的含義。眾所周知,在國際化程度不斷地深入每個人生活時,我們的生活也充斥著許多新生文化,以至于年輕一代對我們華夏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少,面對日益增多的“泊來”文化,已經很少在有家庭再給孩子接受“傳統(tǒng)教育”了。所以能以這樣的方式來為我們的古代文化做一個詮釋、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讓我們的華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傳。
經典常談讀后感 4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它不僅僅是所謂的“經典常談”,更是一本對于經典著作的導讀。
縱觀世界,現(xiàn)在全球一體化已經深入我們的內心,“世界市場”也已經初具規(guī)模,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新的文化,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已經越來越少的在關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少的家庭會給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傳統(tǒng)的教育,越來越少的孩子了解我國古代還有如此精妙的作品,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讀《經典常談》這本書之前,我只知道我國古代有一段時期“百家爭鳴”那段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但我并不了解它們,直到我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我國古代的作品,是我國歷史上最璀璨,也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雖然,我們目前無法改變這些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走向沒落的現(xiàn)狀,但我相信就目前而言經典是不會消失的。如果我把經典比作一個景點,那么這一景點一定需要一個向導,而朱自清先生的這一本書正好充當了這一角色,他在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何謂經典,更介紹了這些經典可以流傳千古的原因,在這本夾敘夾議的書中,我了解了我國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
經典常談讀后感 5
近來“國學”之風彌漫,傳統(tǒng)文化的思潮也不斷在社會上涌動,因在圖書館工作,看書、報、刊到是非常的便利,而且館藏不能說是本本優(yōu)秀,至少垃圾書刊肯定是鳳毛麟角(即使有個把,也是采訪館員偶爾看花了眼不慎溜進來的,系統(tǒng)錯誤也是正常,大家應該都能理解,哈哈),所以看了不少國學、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書,不過原典倒是沒有看,都是看的注釋本,或是現(xiàn)代學人對國學、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解析,看后一方面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哲思敏銳、智慧超群,值得繼續(xù)深入學習;另一方面又深感自己底蘊不夠,全然沒有閱讀原典的勇氣,后續(xù)如何深入也沒有明確的方向。恰巧在編輯“館員推薦閱讀書目”時發(fā)現(xiàn)了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立刻捧來一讀,讀后感用一句詩來形容煞是妥當:“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對我這樣一個正處在傳統(tǒng)文化典籍初學階段的人來說,絕對起到了醍醐灌頂?shù)闹笇ё饔谩?/p>
先生在書中主要是對《說文解字》、《周易》、《尚書》等十三篇經典的淵源、流變做了詳細說明,同時文中也自然提及了很多古文化常識。如在第一篇《說文解字》中,除對這一文字學的古典的內容、體例、作用做了說明,還對其淵源從倉頡造字的傳說、到最早的字書《史籀篇》、再到秦始皇官定的字書《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都做了詳細介紹,同時還介紹很多文字學的常識,包括:造字和用字的條例、文字學發(fā)展的邏輯順序、書體演變的歷史等內容。短短7頁內容,使讀者對不但了解了這一經典的概貌,還掌握了很多文字學的常識,也大大的激發(fā)了我閱讀《說文解字》和了解中國書法的興趣。在第二篇《周易》中提到其流變很有意思,文中講:《周易》原只是當時一部切用的筮書,現(xiàn)在變成了儒家經典的第一部,主要是戰(zhàn)國末期,在陰陽家和道家的學說的影響下,儒家給《周易》的卦、爻辭做了種種新的解釋。而這些新解釋并非在忠實的、確切的解釋卦、爻辭,只是借著卦、爻辭發(fā)揮他們的哲學。因此先生在文末做了結案陳詞:“儒家的《周易》是哲學化了的;民眾的《周易》倒是巫術的本來面目。”類似的現(xiàn)象在第四篇《詩經》中也提到,即“詩言志”,因為孔子采用斷章取義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所以后來的儒生也都遵著孔子的路子,還來更演變出來了以史證詩的思想,又為詩增加了教化的作用。其后各篇也多遵循這樣的闡述邏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先生書中的十三篇文章總計僅用了114頁的篇幅,但是對于每個經典的介紹卻是詳略有致、內涵豐富,而且語言風趣、平實。難怪錢伯城先生在本書的導讀中提到,該書同時適合三個層次的讀者閱讀,即:初學者、有一定文史知識基礎的讀者和已經學有所成的讀者。而對于我這樣的初學者,此書大大緩解了我對研讀國學經典的畏難情緒,而且對于現(xiàn)今亂麻般的諸多“經典解讀”也具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先生此書的確是為廣大初學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讀者揭開了“經典”的面紗,使大家能夠看清經典真正的“樣貌”,為大家在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掃除了很多心理上、方法上的障礙。
經典常談讀后感 6
朱自清是民國時期的一位知名作家,這本《經典常談》是一本朱自清專門寫的一部講述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讀過他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不像同時期的那些作家苦澀難懂,他的作品反而更加親民,經典這東西日積月累想要了解就一定要挖得很深,但是朱自清能夠由淺及深地帶領讀者,引導讀者。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最喜歡的課文之一就是《背影》,因為看他的文章能夠很輕易地讀懂他想要表達的東西,他舍去了那些無關緊要的修飾,只把干貨留給讀者,我感覺這才是一位作家的負責的表現(xiàn)。
本書的主旨是告訴讀者,我們國家的那些經典著作是不能被淡忘的`,他努力推崇這些經典,比如說文解字,周易,詩經等等總共十三篇之多。書中不僅分別講述,并且還結合了歷史大脈絡,體現(xiàn)出了一種連貫性。
胡適說,近年來古學的大師漸漸死光了,新起的學著還不曾有什么大功績表現(xiàn)出來。這就像是瀕臨滅絕的動物一般,只不過動物被保護起來了,而這些國學卻并沒有得到太多熱度?赡苁谴蠹叶加X得不需要了,既然科技已經進行到如今這樣,就沒什么要擔心的了。但是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進步,而進步的基礎就是掌握歷史前輩所總結的道理。
很多錯誤的思想不斷傳染,使人們還自以為加入了國學的保護隊伍當中,其實這幫人才是罪魁禍首。人們還沒搞清到底是什么使國學被人淡忘,有人怪罪于西洋學術,甚至認為孔教可以完全代表中國的古文化。還有人認為保護古學就是保存古文古詩,這都是外行人的做法,也是時候使這些得到一個終結了。
看這本《經典常談》就像是在故事一樣,它突破了時間的限制,雖然它成熟的時間很早,但是單從思想和內容上來看,是看不出年代感的。朱自清告訴我們,書還是要看的,關鍵是要看好書,不要看雜書,這些看過會有質的改變的作品是千萬不能被忽略的。如果你覺得那些古老的著作看起來枯燥難懂,沒關系,就算你毫無古文基礎依然可以看這本書,它會領你上道。
只要我們了解了國學的重要,并且著手把即將被丟掉的東西撿起來,我們的將來會更美好,這種美好是由內而外的,這也體現(xiàn)了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書中介紹了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入手,還有介紹,有方法,差的只是努力的人。我相信,為了使自己更完美,使國家更富強,中國人是不會放棄經典國學的,祖國的未來也正等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
經典常談讀后感 7
《經典常談》中所謂的經典被廣泛使用,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本史書和一些集會;要理解這些書,尤其是經典和兒子,理解“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經典訓練應該是中等以上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實用,而是文化。一位外國教授說,閱讀經典的用處在于教人們閱讀經典。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討論。此外,作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國民,至少有義務接觸自己的經典。
傳說中文是黃帝史官叫倉頡造的?吹降厣嫌∮蝎F蹄和鳥爪的痕跡有靈感,開始造字。倉頡泄露了天機,卻教壞了人。所以他寫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文字,會變得聰明,會努力做那些容易賺錢的商人,努力種地的人會變少。天怕人不夠吃,就降米讓他們救急。鬼也怕這些聰明人用文字制作他們,所以晚上嚎叫;文字有巫術作用。但這個傳說是戰(zhàn)國末期才有的,當時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比如《易》和《系辭》只說文字是“后人圣人”造的`。這個“后世圣人”不止一個人,是很多人。文字不斷演變,說一個人是原創(chuàng)的,是絕對不可能的。識字是教育的初步階段!吨芏Y》《保氏》說貴族子弟八歲入小學,先生教他們讀書。秦以前字體很復雜,貴族子弟學的只是官書。秦始皇統(tǒng)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國書,別體逐漸淘汰,識字簡單多了。
為了統(tǒng)一文字,始皇教李斯寫了《倉頡篇》七章,趙高寫了《愛歷篇》六章,胡母敬寫了《博學篇》七章。但字體以當時通用的小篆為準,方便原文略有不同。漢初,教書先生把這三篇文章合成一本書,單稱《倉頡篇》秦朝的三本書都沒有傳下來。
東漢和帝國時期,許慎制作了一本《說文解字》。這是一本劃時代的書,包括歷代的各種書法風格。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的文字,讓后人能夠沿著潮流走。研究文字的形式和音義的人過去被稱為小學,但現(xiàn)在被稱為文字學。以前的知識僅限于經典,所以研究知識必須從小學開始,也就是說,從文本學開始。
造字和用字有六條規(guī)定,叫六書。一是象形;二是指事物;三是會意;四是形聲;五是轉注;六是假借。
漢字從秦朝演變?yōu)楦鞣N書體,真(正、楷)、行、草、隸、篆書體的起源和發(fā)展。
從第一課的內容來看,應該說是非常豐富的。從文字的產生和發(fā)展出發(fā)。文字的構成,各種字體的演變。介紹清楚,相關傳說生動活潑,仿佛就在眼前。從這本七萬七千字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作家的知識淵博,文筆圓熟,令人驚嘆。讀完這本書后,開卷有益的成語實現(xiàn)了。我感到受益匪淺:我對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什么是經典以及這些經典的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朱先生那個時代可能還沒有用過這個詞,但他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倡導人民繼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因此,朱先生將這本書命名為《經典常談》。既然是常談,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忘記這些經典,也就是說,隨時學習這些經典是有用的。
經典常談讀后感 8
經典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用文字保存的歷史文化遺產,對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繼承和發(fā)揚光大,不能脫離對自己民族經典的研究。朱自清先生認為,“經典訓練應該是中等以上教育的必要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實用,而是文化。這段話顯示了他對經典訓練重要性的深刻看法,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編寫了《經典常談》。
《經典常談》寫于1942年。朱自清先生在13篇文章中用簡單實用的文字介紹了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經典作品。因此,它已廣泛傳播了70多年,成為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經典。這本書是一般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入門指南。
為了激發(fā)人們對經典的'興趣,朱自清以想要“漫游”經典的讀者為導游,描述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等13部經典典故的來源和“風景秀麗”,簡單而有趣。這本書介紹了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化經典。幾千年來,這些被列為經典的作品在繼承和傳播的過程中已經有了自己的學術體系。朱自清介紹,以經典本身為主,以書為主,沒有以“經學”、“史學”、“諸子學”為全書敘事綱領,讀者揭示了一條簡明的道路。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它不僅是所謂的“經典常談”,也是對經典作品的指南。
縱觀世界,現(xiàn)在全球一體化已經深入我們的內心,“世界市場”已經初具規(guī)模。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新文化。作為一個新時代,我們越來越少地關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少的家庭會為孩子接受最傳統(tǒng)的教育,越來越少的孩子知道中國古代有如此精彩的作品。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讀《經典常談》這本書之前,我只知道在中國古代,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出現(xiàn)在“百家爭鳴”時期,但我不認識他們。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中國古代的作品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最寶貴的財富。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這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在衰落的現(xiàn)狀,但我相信經典不會消失。如果我把經典比作一個景點,那么這個景點必須需要一個向導,朱自清先生的書只是扮演了這個角色,他詳細介紹了什么經典,更介紹了這些經典可以傳播,在這本書中,我理解了中國古代經典的廣度和深度。
經典常談讀后感 9
朱自清是民國時期的著名作家,這本《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專門寫的一部關于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讀過他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不像同一時期的作家那樣苦澀難懂,但他的作品更貼近百姓。如果你想知道經典,你必須深入挖掘,但朱自清可以從淺到深引導讀者。當我上中學的時候,我最喜歡的文本之一是背部,因為閱讀他的文章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他想表達什么,他放棄了那些不重要的修改,只給讀者留下干貨,我覺得這是一個作家的負責任的表現(xiàn)。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告訴讀者,我國的經典作品不能被遺忘。他試圖推崇這些經典作品,如文解、周易、詩經等。這本書不僅分別講述,還結合了歷史背景,體現(xiàn)了一種連貫性。
胡適說,近年來,古學大師逐漸死亡,新的學習從未表現(xiàn)出任何重大成就。這就像瀕臨滅絕的動物,但動物受到保護,而這些國學并沒有得到太多的熱度。也許大家都覺得不需要,既然科技已經進行到現(xiàn)在,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但我認為人活著是為了進步,進步的`基礎是掌握歷史前輩總結的道理。
許多錯誤的想法不斷傳播,使人們認為他們加入了漢學的保護團隊。事實上,這些人才是罪魁禍首。人們還沒有弄清楚是什么讓漢學被遺忘。有些人責怪西方學術,甚至認為孔教可以完全代表中國古代文化。其他人認為保護古代文學就是保護古代文學和詩歌。這些都是外行人的做法,是時候結束這些了。
看這本《經典常談》就像一個故事。它突破了時間的限制。雖然它很早就成熟了,但從思想和內容的角度來看,它看不到年齡感。朱自清告訴我們,書還是要看的,關鍵是要看好書,不要看雜書,這些看過會有質變的作品一定不能忽視。假如你覺得那些古老的作品看起來枯燥難懂,沒關系,即使你沒有古文基礎還能讀這本書,它也會引領你上道。
只要我們理解漢學的重要性,開始撿起即將丟失的東西,我們的未來就會更美好。這種美是由內而外的,這也反映了我們廣泛而深刻的中國文化。書中介紹了很多值得我們入手的方面,還有介紹,有辦法,只有努力的人。我相信,為了使自己更加完美,使國家更加富強,中國人民不會放棄經典的漢學,祖國的未來也在等待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
經典常談讀后感 10
最近看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朱自清先生去世已經62年了?赐赀@本書,字里行間閃現(xiàn)出他不知疲倦的咀嚼和喂人的精神,讓人懷念,為他短暫的生命感到遺憾。
從普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出發(fā),對《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國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十多種中國文化經典。語言簡潔明快,把握精髓,是難得的'導讀精品。
作者在書的序言中闡述了什么是經典。經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中記載的東西。然后解釋經典包括哪些書。這些書有13種。這13本書的作者逐一介紹了原因、內容和社會效益。這種敘述和討論的過程構成了這本書的內容。這本書既可以看作是散文集,也可以看作是教科書,因為朱先生在書的序言中說,經典培訓是中等教育的必要項目之一。他的主張得到了當時教育部和教育界許多人的認可。
如果把接觸經典的人比作游客,朱先生就像一個向導。當游客想?yún)⒂^一個洞穴時,他首先在洞穴外告訴他,這樣游客就可以有一個數(shù)字,以免進入洞穴時感到困惑。他真是個好導游。他很熟悉里面。他知道洞穴的原因和演變。他可以根據(jù)現(xiàn)實說出來。他永遠不會說這是二龍戲珠;八仙過海,由一位高士和一位仙人塑造。求真而不是好奇的游客自然歡迎這樣的導游。
經典常談讀后感 11
“經典名著”就是我們中小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雖然之前也看過,但是真正接觸的時候,卻還是感覺有太多東西要去看的,以前都不明白,但是經過一個假期的努力,以前的一些看起來不是那么簡單的`。
“經典名著”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之一。這些財富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這些財富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之所在。
讀了《經典常談》之后覺得這門課很有意思,這門課不僅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升華,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傳承!督浀涑U劇肥侵腥A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一個展示,它讓我們了解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內涵,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讀完這本書,我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們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現(xiàn)在的主要精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華之寶,也是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的精華。
經典常談讀后感 12
今天在我家的書店買書,書的封面還是那么的醒目。我看過之后,真的很感動。我的媽媽告訴我,《經典常談》讀了兩遍,其中一遍是一本《經典常談》,一本是《論語》。
《論語》一書是孔子的弟子、弟子和弟子共同成長的故事,它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論述了孔子的仁愛和學習的基本原則。
孔子的《論語》一書,是儒家學派中的經典之作,它有著許多的.經典,它的內容十分的豐富多彩,包括論語、孟子、三國、天書等等,其中論語包括了孔子思想、學說、倫理、倫理和道德等五方面內容。論語的內容十分的豐富多彩,包括了孔子教學等方面的內容,包括了孔子治學思想、學說和教學思想的傳播、道德理念的滲透、思想精髓的培養(yǎng)、思想理念的形成、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及教育的創(chuàng)新等內容。
在論語中孔子提出了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思而后行。這些話,說的是孔子是非常有道理的?鬃釉趯W習的第一個階段,就提出了學而不厭的學說。這個學說中,孔子的學說,不僅是孔子對學生的傳授,而且包括自己的學識、能力、修養(yǎng)、性格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經典之作。在論語中孔子提出的“不求甚解,但求精于圣人”,就是說,孔子的論語中,孔子提出的“不求甚解,但求精于圣人”,并用他的學說,提出了“知不足而改之,知困而奮,不患難而上學”等學的真理。這些學說中,孔子提出的“不患難而進取,知難而上進”,不僅是對孔子的學說提出的,更是對我們中國現(xiàn)代的經典之作出的最大的批判。
讀了《論語》的書,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學識、修養(yǎng)、性格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也要向孔子學習,不要再去做一些別的什么事情了。
經典常談讀后感 13
朱自清先生出了這樣一本書,沒想到現(xiàn)在才有緣讀到,實在不該。這本書不是對中國經典著作的概論,也不是導讀,按照朱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如果讀者能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編撰者將自己慶幸,在經典訓練上,盡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兒。書非常薄,如果比作船,也像是一葉接引船,引導到更大的船只,駛向遠方。
書一共分為十三篇,前面九篇分別論述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后面的四篇分別從類別展開,諸子百家、辭賦、詩和文。真是難得的對經典的入門介紹,相比起一般的導讀,朱先生的對考據(jù)的史實更加重視,其中又不去過多的添加上自己的感慨,實屬難得。
所謂經典的入門,就是要從客觀的角度介紹這本經典的行程,前因后果,中間所經歷的一些變遷等等,如果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對他進行現(xiàn)代化的闡述,那不叫導讀,叫跟著我讀。市面上多的是這樣的書籍,憑著自己的人生感悟,讓字里行間按上個人的理想抱負,甚至加上哲學思考,乍一看很有學識和見解,其實拋開所依附的經典本身,也可以獨立成書。這種作風和諸子百家為推行自己的學說強行拉古人來站臺是一個道理。
客觀,是本書所呈現(xiàn)的一大主體。比如現(xiàn)在大力推崇的《論語》,在書中僅僅是《四書》一篇的幾個段落而已,從時間來看,《論語》沒有前面的《周易》、《尚書》等來的久遠,從現(xiàn)在包容兼并的角度來看,孔子一家之言也沒有強行推崇的必要,因此,在經典介紹中,朱先生秉承著盡量和其他著作平起平坐的態(tài)度對他進行了客觀介紹。對于《論語》,朱先生的評價也是相當客觀: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節(jié)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
對于經典的入門書籍,最忌諱的就是加入自己的感情判斷,如果在整本書中《論語》或者《周易》被擴大篇幅,不停地贅述他們對后世所產生的影響,那勢必會對讀者產生一定的誤導,既然入門,就讓給出事實,讓讀者自己去推開經典的大門,讓他們去取舍其中的奧秘。儒家未必周全,八卦也未必無用,做到能夠讓書籍回歸書籍本來的位置,才是朱先生本書最大的用意所在。
除開對于經典書籍的介紹,書中的后面幾篇對詩、辭和文的歷史演變也做了一次梳理,在詳細得學習“舉頭望明月”之前實在是非常有必要,不然就只記得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連來龍去脈都搞不清楚,就有點吃瓜吞核的糊涂了。
經典常談讀后感 14
經典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用文字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的遺產,它對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得以繼承和發(fā)揚光大,不能脫離對于本民族經典的學習。朱自清先生認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這段話表明了他對經典訓練重要性的深刻見解,也正是這個基于原因,他編著了《經典常談》。
《經典常談》這本書寫于1942年,朱自清先生用淺明而切實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煩地介紹了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經典作品,因此,七十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見解精辟,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一般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
為啟發(fā)人們對經典的興趣,朱自清給想“漫游”經典的讀者當向導,以親切自然的隨筆風格描述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等十三部經典的典故源流、“勝景佳境”,深入淺出、富于生趣。書中所作的是對影響我國傳統(tǒng)文化至深至廣的文化典籍的介紹,這些被列為經典的作品,千百年來,在繼承和傳播的過程中,已經具備了自身的學術體系。朱自清介紹,以經典本身為主,以書為主,沒有把“經學”“史學”“諸子學”等作為全書敘述的綱領,這位讀者揭示了一條簡明的路。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它不僅僅是所謂的“經典常談”,更是一本對于經典著作的導讀。
縱觀世界,現(xiàn)在全球一體化已經深入我們的內心,“世界市場”也已經初具規(guī)模,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新的文化,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已經越來越少的在關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少的家庭會給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傳統(tǒng)的教育,越來越少的孩子了解我國古代還有如此精妙的作品,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讀《經典常談》這本書之前,我只知道我國古代有一段時期“百家爭鳴”那段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但我并不了解它們,直到我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我國古代的作品,是我國歷史上最璀璨,也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雖然,我們目前無法改變這些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走向沒落的現(xiàn)狀,但我相信就目前而言經典是不會消失的。如果我把經典比作一個景點,那么這一景點一定需要一個向導,而朱自清先生的這一本書正好充當了這一角色,他在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何謂經典,更介紹了這些經典可以流傳千古的原因,在這本夾敘夾議的書中,我了解了我國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
經典常談讀后感 15
《經典常談》,看書的名稱,我們就可以知道,本書主要講的是“經典”,也就是一部介紹、分析我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書籍的書,作者朱自清先生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通過十三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我國歷史上必讀的經典著作,剖析了字、詩、文的發(fā)展歷程,也可以稱之為一本很好的經典導讀手冊。
我們對朱自清先生的認知,大都首先來自于他優(yōu)美清新的散文,他本人也確實以文筆清雋沉郁、冼練秀麗而著名。讀過《經典常談》這本書,就會發(fā)現(xiàn),朱自清先生有著很深的文學造詣,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極深的研究,所以才能深入淺出地寫出這樣通俗易懂的經典導讀。
書中作者對經典名著中的很多思想也做了解釋,其中提到的很多哲理在當代依然具有深刻的啟迪價值,比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直到現(xiàn)在還是我們窮理、修己的標桿,可見,讀“四書”有益有必要,讀《經典常談》后更覺如此。
再比如,書中介紹《史記》《漢書》兩本經典的寫作背景時,對兩書的作者寫作背后的故事也進行了一番講述,是《經典常談》中較長篇幅的一章,也是寫得很有深度和趣味的一章。從司馬遷的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出“讀書行路”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立志發(fā)奮的堅韌。任何一部偉大作品的背后,都有難以想象的艱辛付出,而史上留名,后人無數(shù)推尊拜讀,便是對作者心血最大的致敬。
讀過《經典常談》,了解了詩歌的發(fā)展歷程,再讀那些經過大浪淘沙流傳下來的.作品時,就會感受到厚重的精神力量,或愉悅、或優(yōu)美、或悲壯、或凄切,也深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燦爛而無比贊嘆!
跟隨作者的梳理,我們了解了“文”的發(fā)展歷程,從最初的卜辭,到現(xiàn)代文,每一個時代都有其里程碑式的人物或作品。現(xiàn)如今我們也有感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甚至出現(xiàn)了很多網絡語言,雖然存在爭議,但畢竟是存在的,也能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今后也會有更多新奇的文體產生與演變,這是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是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
《經典常談》,通俗易懂,見解精辟,曾是民國知識青年人手一冊的進階指南,如今讀來,更是受益匪淺。好書值得多遍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書中提及的,如果一次兩次讀不透、讀不懂,便反復去讀,查閱資料,直至內化,便會為我們注入精神的營養(yǎng),讓成長更有力量。
經典常談讀后感 16
一本講述中國古典文學著作的名書,一本帶你品味中國古典文學的名書,一本偉大而神奇的名書,在初二這一學期走進了我的學習生活,它便是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
兒時的我便就喜歡在浩瀚的書海里遨游,去探索新知,去尋找奧秘,每一本書都有著它獨特的魅力,F(xiàn)如今在我眼前就有這么一本神奇的書,會吸引著我在書海中求索、吸收、消化,萃取各書之精華,最終凝成了這本我正捧在手心里的'《經典常談》。
人猶如滄海一粟,但集天地之精華!督浀涑U劇肪酮q如浩瀚書海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書海之中光彩奪目。
說起《經典常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讓我們去細細品味。走進《詩經》,我們仿佛走進了遠古時期那繁華的都市,賞析著伴有美妙音樂而唱出的那富有韻律的詩,總會令人心曠神怡,久久陶醉在其中。再品《史記》,朱自清并沒有在談《史記》中,拿那些千古流傳的傳記本說事,而是在《史記》的大身影下,刻畫出了司馬遷那雖弱小但頑強的身影,和他那不怕吃苦、面對酷刑,忍辱負重、奮勇向前的精神。讓人不禁想窺一窺他筆下的《史記》那“無韻之離騷”的華彩。
朱自清先生的這部《經典常談》總會讓人感到一種似懂非懂的朦朧,如果說這本書是一部指南,那么他就是告訴你南邊的方向,卻又用一層薄霧罩上,讓你情不自禁的想走進去看!督浀涑U劇窡o疑是一本親近人心的書,讓你感受到仿佛在與一位知己好友交流,這本書真的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經典常談》是一部有趣、豐滿的書,它講歷史、講古人、講文化、它不啰嗦也不說教,而是不經意間讓你看到那個角落還放著一些書,它們很老、很舊,但里面卻沉淀這許多有意思的東西,不妨讓我們再細細品讀。
皓首窮經典,青燈書常談。在讀《經典常談》的每個夜晚,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學者,他伏在案前,耐著性子,把那些宏偉而磅礴的羈絆,一筆一劃的寫在紙上。他單薄的身形搖曳在光里,那仿佛是巨人的背影……
經典常談讀后感 17
這本書是由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撰寫的,全書共。初聞書名,我心中倍感無趣————定是些介紹無聊古書的文章,但受好奇心的驅使,我翻開這本書,當然,若沒有這次的“好奇心”,我也不會開啟閱讀中國傳統(tǒng)經典名著的大門。書中介紹的古籍所運用的語言雖枯燥,但先生卻結合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如在第一章《說文解字》中,先生介紹了文字的起源和發(fā)展及使用,在敘述創(chuàng)造文字時,先生這樣說:“人有了文字,會變記錄了,會爭著去作那容易賺錢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種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著救急。鬼也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來制他們,所以在夜里嚎哭;文字原有巫術的作用!
短短幾句話,先生用詼諧的.故事,揭露了人性深處的黑暗。但,在幽默的故事和筆法中,先生又讓文章不失文學性、學術性、嚴謹性。在寫到《周易》時,先生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和古籍,在文章中提到的巫法、八卦等冷門知識都解釋得十分到位。
不過,當沉浸在先生的介紹以及古籍有趣的內容時,我又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為何會有這本書?答案早已經心知肚明!督浀涑U劇返男蜓灾性裕骸霸谥猩系冉逃校浀溆柧殤撌且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
在21世紀,很多新事物涌入我們的生活,不僅是青少年,還有許多成年人。有多少人會為了現(xiàn)代科技提供的高速度快節(jié)奏的生活而靜下心來讀中國的古代經典?國學已經淡出生活。國學古籍中,有中華民族的根;國學古籍中包含了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他們應該被遺忘嗎?不應該。
合上書,心里暗暗發(fā)誓:我要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的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經典常談讀后感 18
讀完朱自清先生所撰寫的《經典常談》一書,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所謂的平常地談談經典,更是一本對于經典著作的導讀。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全書共,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括了諸子百家、辭和歷代詩文的情況。朱自清先生在這部書的序章里也說了,他寫這本書是為了給希望讀些經典的中學生做個向導,指點閱讀門徑,讓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無措。
朱自清先生曾說:“國學是我的職業(yè),文學是我的娛樂!薄督浀涑U劇分v透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籍精髓,全書不故作高深,內容精辟通俗,讀起來明快利落,朱自清先生時時留意這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看的書,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而且本書語言流暢,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這樣一本看似簡單的小書,傾注了朱自清先生許多的心血和對后學的殷殷關愛,汪曾祺曾這樣評價他:“漸歸簡淡,樸實無華,顯示出閱歷、學問都已成熟。用口語化的語言寫學術文章,并世似無第二人!
縱觀世界,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新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逐漸沒有人關注,在我國古代“百家爭鳴”的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他們一直是我國歷史長河上璀璨的明星,我們應該重新拾起經典,用心去感受他們。閱讀經典不僅可以讓我們走進我國上千年的文明中了解我國古代社會中的現(xiàn)實狀況,汲取先賢的智慧,還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yǎng),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對我們百利無一害。經典不應該被遺忘,他應該在我國的歷史中永垂不朽。
讀過《經典常談》,感慨良多,愿你我都能在朱自清先生的帶領下暢游經典之境,汲取先賢之智。
經典常談讀后感 19
經典常談》是巨大的工程,這偉大的工程師,就是朱自清先生。
《經典常談》以通俗流暢的文字,按照歷史發(fā)展從倉頡造字開始到《周易》,《詩經》,《春秋》四書五經,詩,詞,文,賦的經典內容,為讀者提供了通覽國學精華的指南。
在《經典長談》的閱讀過程中,我不經常被朱自清先生的研究精神,獨到見解所感動,也時不時為書中所介紹的一些經典作品的成書過程以及精彩內容所打動。司馬遷因受李陵案牽連,在遭受污及先人,見笑親友的宮刑之后,忍辱負重,繼承先葉,綜括三千多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爐而冶之”,歷時14年之久,終于寫就一部大書——《史記》,“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了完成先父遺志,為了體現(xiàn)自身價值,司馬遷不輕言放棄,甘愿忍受屈辱,讓自己死得其所,“重于泰山”,其中的艱辛困苦有誰知?
從朱自清先生的介紹中得知“四書”為古人統(tǒng)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那時先生不講解,只讓學生背,不但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圇吞棗的讀,囫圇吞棗的背,不懂不要緊,將來用得著自然會懂。這時候是他們的記憶力金黃時期這個階段選擇進行經典誦讀,加強知識積累,會印在潛意識里,能陶冶情操,使心性向善。讀《經典常談》所獲的是多角度多方面的。
經典常談讀后感 20
暑假里匆匆觀覽了朱自清先生的這本《經典常談》。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漫長的歲月中,先人留下的許多的文化遺產。這些經典多而難讀,讓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朱自清先生似乎見到了這個,整理了經典,就有了《經典常談》一書。這部書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等著作,是群經,史,子,集四部中的一些最廣為流傳、最為經典的著作。在朱先生的這本書的書目編排順序上依次是: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第,文第。書中自序中說“各篇的排列按照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的順序,并按照傳統(tǒng)的已經將“小學”書放在最前頭!边@樣的次序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該書的宗旨。朱先生也說,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史,子,集就必須先從理解字義開始,所以他選擇把《說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謂是用心良苦。說起《說文解字》,原先我家有一本,一直沒有人看以至于忘記了家里的這本書,后來有需要就又買了一本,放到書柜里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里已經有一本了!督浀涑U劇芬彩沁@樣,假期里想看一本書,一翻,這個書有兩本,不同出版社出版。買了一次還要再買一次,想來這書確實是好書啊,就是沒有去讀它。經常是買了書不讀的大有人在啊。在我們的生活里,慢慢地讀書、品味書香已經成為奢侈的事物,大人、小孩讀點好書不容易啊。
朱先生的這本書被稱為“經典常談”,其實應該是“經典導讀”。眾所周知,我國舊時的'教育就是讀經的教育,讀經是唯一的項目,新式教育廢止了讀經。民國后,雖然有讀經運動,但是都失敗了。在近年的素質教育浪潮中,逐漸地,讀經成為熱門項目,如我這般的人,讀書的時候沒有讀經典,做了媽媽后,和孩子一起讀,雖然沒有國學基礎,但是朱先生的經典導讀應該算是通俗易懂。書是薄薄的一本,即使一些生僻的文字,讀起來也不會費很多時間。所以,建議大家有空讀一讀,從經典文字中去關注華夏文化,就是希望“讀者能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
讓我們的華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傳。
經典常談讀后感 21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少年們對于經典變得漠不關心了?他們厭倦了古人留下的辭賦詩篇,轉而向“快餐式”的現(xiàn)代小說興趣盎然。
但是,朱自清先生用《經典常談》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經典書籍的窗口。起初我對于這本書是不屑一顧的,直至無書可讀了,才決意施舍些目光給它。一翻開扉頁,密密麻麻的介紹令人頭暈眼花。——好在我堅持下來了。原來,作者們都會在書的前幾頁設置一道門欄,能堅持跨過門欄的讀者,才能觀賞到門欄后的鶯歌燕舞。
《說文解字》、《詩經》、《左傳》,《離騷》、《史記》、《漢書》……這一個個不熟悉的名詞總能帶給我的心一陣微瀾。和先前認為的大相徑庭,朱自清先生沒有用故作高深的語言描述經典,讓人昏昏欲睡;他寫下的盡是肺腑之言,有時候讀著讀著,我的眼前真的會浮現(xiàn)出一位戴著眼鏡、斯文親切的.老學者,用自己對經典的熱愛為學生詮釋辭賦詩篇。朱先生是真心想讓學生們看懂、學會,才寫得那么簡潔明了,輕快明麗。
讀完后,留給我影響最深的是詩人屈原。正如朱先生所言,他是一個“纏綿悱惻的忠臣”,我讀《離騷》時也能感受到他悲愴憂思的情懷。屈原“上下求索”,表達對楚王的忠心,又為他身邊環(huán)繞小人而無奈,“求而不得”,最后將汨羅江作為一生的歸宿。在讀《經典常談》時,我理解了為何《離騷》多以“兮”結尾:這恰是屈原心中憂思感慨,無奈悲傷的證明呀!
有時候我會想著,我們中學生的一顆熱愛文學的心久經丟失在何處了。文學不是那冗長乏味,故作高深的所謂“大部頭小說”,文學不是那膚淺輕浮,思想狹隘的網絡小說,文學不是那一味迎合大眾,毫無靈魂可言的“心靈雞湯”,文學是魂,文學是從心靈里流淌出來的,澄澈的甘霖。而經典,正是古人們用心、用血、用淚、用靈魂書寫的壯麗詩篇。這是真正的文學。
幾千年詩人屈原為國憂思,自甘奉獻的靈魂,幾十年前朱自清先生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高尚不屈的靈魂,以及現(xiàn)在每一個為文學經典而努力奮斗,熱愛經典的人的靈魂,匯聚在一起,護佑中學生通往經典之路。
再此引用詩人屈原的一句詩詞,喚醒我們少年對經典的追求:“魂歸來兮!”
經典常談讀后感 22
“書味在胸中,甘于飲陳酒!币槐竞脮q如一壺上等佳釀,散發(fā)著迷人的芬芳。這個假期我被朱自清先生寫的《經典常談》散發(fā)出的芬芳所吸引,它的每一篇文章都讓我回味無窮。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心中頗為不屑:國學固然精彩,但它的晦澀難懂使不少人望而卻步,而我讀這本書意義何在呢?帶著疑問,我翻開了扉頁。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朱自清先生竟然把國學寫活了,他的語言平實自然,淺明而切實,我情不自禁地一章一章地翻看下去。其中最觸動我的當屬《辭賦第十一》。
《辭賦第十一》講的是屈原與《離騷》。一句“屈原是我國歷史里永被銘記的一個人!睂⑽业乃季w拉回到了兩千多年前的那個時空。屈原是個纏綿悱惻的忠臣啊,是一個浮游世外、清白不污的節(jié)士啊。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shù)化!”讓我體會到了屈原對于楚懷王變心的埋怨!昂霰甲咭韵群筚猓扒巴踔辔;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及信饞而怒!斌w現(xiàn)了屈原的憋屈與無奈……也許屈原沒有錯,也許楚懷王也沒有錯,他們只是遵循自己的本心罷了。
屈原也許感慨過自己生不逢時,若是生在中國強勢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xiàn)在,他也許會欣慰吧。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實力弱小到現(xiàn)在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軍事實力走在世界前列,我們僅僅用了70年,就走完了西方國家200年的`道路。
也許屈原在楚懷王聽信讒言時候十分無奈吧,但當今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再也不是誰的一言堂了。
可是……可是時光永遠的留住了屈原,《離騷》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后盛放的煙花。
恍惚了一下,卻是釋懷了。屈原的愛國情濃厚之深令我汗顏,也令我敬佩。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屈原的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讀完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我仿佛同古人來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就讓我們一起品讀經典,在歷史的長河里遨游!
經典常談讀后感 23
朱自清先生常說:“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蔽冶硎举澩,自從讀過《經典常談》這本書后,我對辭賦《離騷》的感悟越發(fā)深刻。
《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有著愛國忠君之前的楚國大臣,因為君王的昏庸,時局的動亂悲憤寫下《離騷》,里面蘊涵著屈原無限的傷心,同時也寄托著他的政治理想,一個憂國憂民的賢臣的形象躍然紙上,那句“恐美人之遲暮”更是將楚懷王比作美人,“愛美人”難道不是屈原的真實心境嗎?“香草美人”是他的政治理想,而他也是古今忠貞愛國之人的典范。
“離騷”是“別愁”或“遭憂”的`意思,忠君愛國之人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只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提攜玉龍為君死”的李賀,他們都報效祖國,哪怕為國捐軀,可見忠誠愛國自古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在當今社會,國際形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而我們能做些什么維護國家安全的事呢?其實很簡單,當我們無意碰見國家的秘密軍事行動時,請用眼睛將這份震撼留存在心底,千萬不能拍照上傳網絡,不然你的好奇心可能會讓一些破壞國家安全的人趁機獲取情報。即使是現(xiàn)在我們仍然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將家國情懷牢記在心,維護國家利益,好好學習,為實現(xiàn)“中國夢”努力奮斗,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中國文學經典賦予我們的使命。
那句“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肺腑之言,激勵的不僅是屈原,也激勵著我們一代的人。我們不僅要學習“離騷”精神,讓它在心里開花結果將愛國之情融入血脈,叫“離騷”精神代代相傳。
當然,《經典常談》之中不是只有《離騷》,還有《說文解字》《周易》《詩經》等國學書籍,里面蘊含的文學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傳統(tǒng)文化,繼承傳統(tǒng)精神,讓中國文學經典永流傳。
經典常談讀后感 24
“我希望有更多人來品讀經典!边@是朱自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
《經典常談》,如其名,就是先生在談論講述我國文化經典,且專門為中學生準備的。先生本意是想讓我們多品讀經典,探尋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人自古就有一種求索探尋的精神。
書中的第一章,是談論《說文解字》這一經典著作的。先生生動地為我們講述了倉頡造字的傳說和漢字的演化,并揭示了一個我從未探尋的問題:倉頡真的能一個人造出字嗎?用先生的話說就是:“推出一個圣人,方便統(tǒng)一文字”好似醍醐灌頂。在閱讀中,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增長,不光是知識上,還有品格上。也更加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我越讀下去,越感到我的貧窮,那種精神上的貧窮,一本本經典著作,之前我從未探尋了解,可它們卻飽含了多少知識,一篇篇都是精華。想必須如果我全部讀完,眼界也不可能那么低。
更令我感慨的是,中華民族擁有那么多前人寶貴的經驗,卻極少人會去探尋!墩f文解字》中,足足包含了九千多字,能組成多少個優(yōu)美的句子呢?可人們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只有三千多字。假如能提升到四千字,文化水平會有多大的提高!
時代變遷,現(xiàn)在的中華民族,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有這種精神,這種孜孜不倦求索探尋的精神。中國人才為什么少?少的就是這一種精神!沒有這種精神,如何去發(fā)展,去創(chuàng)新。像那些偉人,屠呦呦,錢學森,袁隆平,哪一個不是在自己的專業(yè)上不懈探索?不探索,就不會有成功。平常學習,老師會給你講課,講題。但課下,誰不要去探尋,研究題目的意義研究題目的意義,誰不要去不懈的弄懂每一個知識點?不探尋,你的成績如何提高?
先生為什么寫這本書?或許他就是看見了當時平民百姓的忙忙碌碌,只為明天怎么活,不是為了提升自己,不是為了如何有更好的生活。所以先生有感而發(fā),寫下此書,希望人們可以去求索,探尋,把自己代入更高的領域,讓我們去探尋傳統(tǒng)文化經典,之后可以一步步提升自己。
讀完此書,你是否也感慨萬千呢?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培養(yǎng)自己探索求知的精神,探索經典,探索世界,探索更好的未來!
經典常談讀后感 25
在閱讀《經典常談》時,我對《史記》《漢書》很感興趣,進行了深入研讀。
首先,作者講述《史記》和《漢書》名垂青史的兩大原因。一是他們都是最早的有系統(tǒng)的歷史,資料難得而寶貴;二是他們的文學水平很高。從這篇我了解到《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一生的經歷以及成書的原因,從中我明白司馬遷寫書的困難之多,讓人心生敬佩。
其次,作者又介紹了《漢書》的.成書歷程。將班固與司馬遷作比較,寫出班固著書的優(yōu)勢,既有皇家眷顧,又有父輩的底稿。在此優(yōu)勢下,班固一直在創(chuàng)作《漢書》,直到晚年不幸離世,書被班昭等人共同修改完成。
最后作者對漢書和史記的優(yōu)點分別做了闡釋。認為它們各有千秋,不分高下,我了解了《漢書》文字量大是因為它的斷代性質、史料存儲和文風需要等因素造成的,我們應客觀評價史書的好壞。
這篇文章的內容讓我認識到《史記》《漢書》的著書歷程的艱辛,每一本優(yōu)秀的書籍創(chuàng)作過程都有挫折,我們應像司馬遷他們一樣要有毅力,堅持到底。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怕跌倒,不因為一次跌倒而一蹶不振,要勇往直前。此外我從朱自清的說辭中明白,我們評價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分析,不能太極端,應該面面俱到。
經典常談讀后感 26
中華典籍浩如煙海,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翻開《經典常談》,從導讀、序言以及正文的十三個篇章,到最后文末的知識鏈接,我懵懵懂懂地跟著文學家朱自清的腳步,探究中華文學的演變發(fā)展。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朱自清先生說:“經典訓練應該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边@本書就像是他在為我們做向導,一個深有研究、博古通今的好向導。
在這十三篇文字中,朱自清先生用簡潔的筆墨來梳理起因與演變過程,又引述并解釋了典籍中的經典。比如,從倉頡造字的傳說,講到秦國統(tǒng)一文字的歷史,再講到向實用與簡易方向演變的書寫方式。這里提到的各種漢字演變,不正是我所練習的書法字體嗎?
當然,我最感興趣的`莫過于書中關于“詩經”和“詩”的部分!霸姷脑搭^是歌謠”,沒有文字的上古就有歌謠,有了文字以后,將歌謠被記錄下來,便成了最初寫的詩了。詩詞帶來了最初的文字之美、韻律之美和氛圍之美,在無形中提高著人們的審美境界。比如,《詩經》有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詩詞也隨時代不斷地發(fā)展演化,詩的領域和價值都在不斷提高,書中寫道“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是啊,流傳至今的古今詩詞詠物寫景,而家國情懷是詩詞抒情明志的至高境界。我喜歡楚辭《離騷》,喜歡晉代詩《蘭亭集序》,喜歡唐詩《登高》,喜歡宋詞《滿江紅》……每個朝代和時期的傳世作品都是以家國情懷為重要題材,給后人留下了無價的傳世經典。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惫糯膶W和文化的學習浩繁艱深,也許現(xiàn)在的我還是一知半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電子藏書為我們保存了這些文化和歷史,手指輕點屏幕就能查詢許多經典古籍。我希望以《經典常談》為一個新起點,去接觸更多古書,以它為向導,航到經典的海洋里去。
經典常談讀后感 27
趁著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朱自清先生所寫的名著《經典常談》!督浀涑U劇肥侵熳郧逑壬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專門為中學生撰寫的,因為里面含了許多十分重要的知識,所以它也被立為了初中必讀書目之一。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后又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h(今連云港市東?h平明鎮(zhèn)),后隨父定居揚州。他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督浀涑U劇愤@本書主要介紹了我國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識,還包括了朱自清先生對四書五經的一些獨到的理解。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全書共主要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里》,《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還有系統(tǒng)性的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與歷史脈絡。這本書可謂是滿滿的.都是作文吧知識。
我想,撰寫《經典常談》朱自清先生心中應該有一個宏偉的想法:所有人都能看到這本書,書中的內容也可以啟發(fā)一般人對經典的無限興趣,對經典的空前熱愛,將他們都引到經典的大道路上,使年輕人們都了解經典傳統(tǒng)文化。而我記憶最深的是《戰(zhàn)國策》里,蘇秦連橫失敗,“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于是他發(fā)奮努力,夜里讀書“倦了要睡,用錐子扎大腿,血流到腳上”,后來合縱功成,“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頭,嫂嫂爬在地下謝罪!边@就是世態(tài)炎涼,多少悲從中來,在失意之時,所有的至親都對你避而遠之甚至是出言嘲諷,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要加倍的努力,干出一番事業(yè),讓曾經看不起你的他們,不得不對你低頭不得不向你道歉。這個道理是我在讀完整本書后一直記得的。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經典內容的書,而是一個帶領我們在經典大海中遨游的指南針。
經典常談讀后感 28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寫給廣大群眾讀的書,朱自清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1948年逝世,享年50歲。他的代表作有《蹤跡》、《背影》、《歐游雜記》等。
《經典常談》大概講了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由來的過程,內容有《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他的見解精辟、史筆卓越、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成為我的愛書。
我來講講詩經吧,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的'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不夠的便手也舞起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創(chuàng)造了文字以后,才有人把歌謠記錄下來,便是最初寫的詩了。搜集各種歌謠以外,大師們所保存的還有貴簇為了特種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獵等作的詩,這些可以說是典禮的事,要把這些詩給君上,因為君上喜歡聽典禮的事,《詩經》編成三百一十一篇,六篇有目無詩,實存三百零五篇,大多都是典禮詩,不關于典禮的非常少。
我也談談我的感受:古人的詩為什么收集得那么少呢?真奇怪!
經典常談讀后感 29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它不僅僅是所謂的“經典常談”,更是一本對于經典著作的導讀。
縱觀世界,現(xiàn)在全球一體化已經深入我們的內心,“世界市場”也已經初具規(guī)模,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新的文化,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已經越來越少的在關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少的家庭會給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傳統(tǒng)的.教育,越來越少的孩子了解我國古代還有如此精妙的作品,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讀《經典常談》這本書之前,我只知道我國古代有一段時期“百家爭鳴”那段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但我并不了解它們,直到我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我國古代的作品,是我國歷史上最璀璨,也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雖然,我們目前無法改變這些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走向沒落的現(xiàn)狀,但我相信就目前而言經典是不會消失的。如果我把經典比作一個景點,那么這一景點一定需要一個向導,而朱自清先生的這一本書正好充當了這一角色,他在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何謂經典,更介紹了這些經典可以流傳千古的原因,在這本夾敘夾議的書中,我了解了我國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
經典常談讀后感 30
“經典”二字,在兒時的我看來一直是枯燥難懂的代名詞,但如今讀了朱自清先生撰寫的這篇本《經典常談》之后,我對“經典”有了不同的理解。
這是一本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其中,令我最深刻的一篇便是《說文解字》了。
這篇文章讓我了解到了關于文字的許多知識。例如關于倉頡造字的傳說,以及秦時統(tǒng)一文字為小篆,后來又形成隸書等。但最有意思地的還得是“六書”。
“六書”,即“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與假借。”這些用字與造字的條例無一不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本書是與歷史融匯貫通的。比如“甲骨文”,也稱“卜辭”,那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看書之時,我憶起昔日去博物館的經歷。展覽柜中那一片片的龜甲與獸骨,無一不鐫刻著形態(tài)各異的甲骨文,那些文字生動且有趣,使人久久不能移開視線。
我想,《經典常談》的意義也就正在這里。
一二年級時初識漢字,語文書詞語表中的那些字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既有趣,但也免不了有幾分枯燥難懂。隨著年齡逐漸的增長,父親常教導我讀《詩經》《論語》這些經典的著作。便也更加深刻地體會、感悟到中華統(tǒng)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與有趣,更加深入、具體地領會到古人的偉大智慧。
可那些經典中的古文又豈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于是通述《經典常談》,我便了解到了《說文解字》這本由東漢許慎著作的'工具書。可以說,《經典常談》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書,它使人們對“經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很偉大的一本書。因為當今社會,不僅僅是中學生,許多中國人對“經典”的了解知之甚少。談起中國傳統(tǒng)的這些文化,屬實是無法發(fā)表見解。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并不是一個好的現(xiàn)象。
源自我自己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喜受,又想起朱自清先生寫這本書的初衷,我希望當今的人們能更多地去了解經典,傳承紀典經典。
當然我也相信,只要每個人都有意識地去感受我們中國文化的經典的豐富內涵,就必定能將這源遠流長的文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必定能將這永垂不朽的中華精神發(fā)揚下去!
經典常談讀后感 31
薄薄一本素色的小冊,我倘徉其中,與幾千年的中華經典做了一次浪漫的約會。陽光之下,輕撫這一朵永恒的文化凝聚而成的朝花,嗅得滿心的溫潤冷香。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之一。朱自清,原名朱自華,他的作品是我國現(xiàn)代白話散文的巔峰,也正是他那如此透徹之至的文化修養(yǎng)造就了他非凡的成績。為了引領中學生走進哲學與文學的大門,先生特此撰寫了《經典常談》。
全共書十三篇,每一篇都是專題研究的成果。本書拋棄了其他哲學書特有的“架子”,以平易近人的親切面孔示人。運用優(yōu)美精煉的詞句,將平板枯燥的高深哲學生動活潑地表現(xiàn)出來,這是本書最大的特點。
回想當初,我手捧《經典常談》,心中的疑惑甚甚至不屑自不必說:這樣一本薄書,真的能那樣好地寫出我國的文化經典嗎?我素來最不喜哲學,一直是敬而遠之,因為哲學太過高深玄秘,而我痛恨那種半懂不懂、如墜云霧的感覺。然而,當我抱著如萬鈞之山的偏見去翻這本書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我真是太低估朱自清先生了。
匠心獨運的生動描寫、凄婉別致的用詞造句,當真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學術散文集!每一章,我讀得如饑似渴,時而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所震撼,時而被凄凄切切低吟“美人遲暮”的屈原所感動,抑或是沉醉于許慎《說文解字》的智慧中,而在《詩經》里流連忘返。在這本書中,我領悟了造字與用字的基本法,瀏覽了各篇經典的文字介紹,甚至淺學了那么點作賦的技巧,并深深為我國幾千年的智慧所折服,開始從心底對哲學產生興趣。
在散文般親切溫和的語調中,還能深刻地學習哲學文化,本書仿佛閃爍出溫潤如玉的光輝來,散溢出溫涼如水的清冽來。讀了這本書,感到受益匪淺,謝謝您,朱自清先生!
先生曾說,《經典常談》最先是作《國學概論》的?伤J為,他是想用本書引領我們走進經典文化,而不是只讀一本書就認為自己已經通透。這太死板了,而且也有違初心。就如同,看過一朵花并不代表看過整個春天,掬起一捧水并不代表捧起了整片海洋,我認為,幾千年的文化可是說不盡道不完的,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本書就如同一枚樸素別致的葉夾在樹葉中,靠著它我們才能翻開整本書。
一盞青燈如月,縹緲光影散落在字里行間。永恒的花啊溫潤的玉,謝謝您,朱自清先生!
經典常談讀后感 32
看完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我的內心激蕩起層層漣漪,沉浸在這本書所呈現(xiàn)的高度和深度,以及我所能接受的程度,不禁感嘆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滄桑巨變中,依舊那樣璀璨奪目、熠熠生輝,依舊是讓我如此期待。
在幾千年的歷史漫漫長廊中,文字同華夏文明一樣不斷地昂揚向前,整體更加簡易。魏晉時期形成的楷書,沿用至今。時至今日,文字仍是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橋梁。
《諸子》第十中,同儒家為顯學的墨家所主張的“兼愛非攻”,超越了時代,在今天依然有著非同凡響的現(xiàn)實意義。中國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與墨子“非攻”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中國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是“兼愛”的真實寫照。
文化的力量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每一種思想,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每一次對他們的回望,都是一次文化的傳承智慧的結晶;每一次對他們的回望,都是一次文化的傳承。
驚喜且自豪之余,我深嘆了一口氣: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一般人往往對國學經典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其實文化是刻在我們骨子里的基因,也許如今它并不是顯性基因,但依舊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很可惜,但很多人并未意識到這點。
當我們將傳統(tǒng)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時,我們的個人生活就會錦上添花,刻苦學習時,我們知道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人處事時,我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相信,常讀經典,扎根傳統(tǒng)文化,定會讓我們的血脈中流淌更濃的中國紅更加的璀璨奪目。我相信,這使華夏文明幾千年屹立不倒并不斷前進的文化瑰寶,定會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在新時代傲挺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經典常談讀后感 33
最近我閱讀了朱自清先生寫的《經典常談》,對書中《詩經》第四頗感興趣。
《詩經》是一部樂歌,分“風”“雅”“頌”三部分!帮L”大半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以敘述詩為多!绊灐倍鄶⑹略娕c祀神歌,總計三百零五篇。讀起來語言流暢還很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廣大群眾能接收的廣度。
在朱自清先生寫的書中,我了解到了《詩經》的修辭方法有“賦”,直接敘述;“比”比喻;“興”先寫其他事物,而后明白敘述。
《詩經》有文學和史料價值。比如,我讀了“風”,讓我了解了那個時代各個地方的民風民俗,以及生產和生活的'狀況。它的語言表述方法雖然和我們現(xiàn)在詩歌的表述方法不同,但是,作為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感是非常優(yōu)美的,讀起來朗朗上口。
《詩經》給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它們都來自于民間,來自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勞動,非常地接地氣,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朱熹曾經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蔽覀兤綍r在閱讀理解和寫作上困難重重,關鍵是對現(xiàn)實生活了解不夠,缺少現(xiàn)實生活的經歷,只是一味地死讀書,閉門造車想當然。正是這一經典的面貌,激發(fā)了我閱讀《詩經》的興趣,所以我希望能夠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經典常談讀后感 34
千年的波折、千年的動蕩、千年的風雨飄搖帶走了太多太多。幸運的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在一代代文人墨客的傳承至今。
朱自清先生,懷著對經典無限的崇敬,在抗戰(zhàn)時期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飽含愛國情感的語言寫出了《經典常談》。于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的畫卷上又被添上了鮮明的一筆。“正是因為曾經幾近失去,所以才要好好珍惜!币苍S這就是他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本書共十三部分,包含經史子集。而最使我關注的,莫過于“禮”了。
“三禮的說法源自《禮記》。古人所謂“禮”,約等于我們所謂“法”。形象地說,讀《禮記》就是在學習古代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等。
“三禮”也就是指禮的三個方面。
其一是政治制度,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混亂,那時可沒有現(xiàn)在的“聯(lián)合國”來調解各國,便需要有制度來規(guī)范各君王的行為,當然也要讓人民安定,于是最初的“禮”便誕生了。君王和人民被規(guī)定了各自行為的界限之后,便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操勞于平息戰(zhàn)亂。人們這才開始重新重視宗教。所以產生了其二的宗教文化。各地區(qū)的風俗不一,因此各地區(qū)有不同的“禮”。這些禮又各自為貼近本地人民作出了深化。因而其三的社會風俗也被寫進了禮。
或許有人會疑惑:古代的“禮”對我們現(xiàn)代有什么作用呢?
事實上,長時間的流傳雖然讓“禮”失去了其社會地位,但余存的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小到家人相聚大到國家外交,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禮”都有其具體規(guī)定。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禮節(jié)。
外國說哲學,我國說禮樂!岸Y”代表的規(guī)章制度和“樂”代表的.儒雅風趣構成了引導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給予的,也僅僅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給予的。
拒絕經典是對中華文化的漠視;而全盤接收則又是對經典的盲從。不可否認的是,傳統(tǒng)文化固然有糟粕存在,但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學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探究早已讓它們成為了經典,我們又為什么要讓傳承的漫漫長路被斬斷于此呢?
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被傳統(tǒng)文化所影響,所以才要認真探究;正是因為曾經幾近失去,所以才要好好珍惜。
朱自清先生與其筆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早已深入我心……
經典常談讀后感 35
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于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
————朱自清
學生年代已然過去廿余年,再讀朱自清先生《經典常談》是在從事中學語文教育二十二年后的今天。不知不覺,忙到飛起的這個暑假,已悄然過了大半,也只有在靜夜才得以獨自沉浸于朱先生凝練簡潔的文字中,感受先生80年前在浩繁艱晦的中國古代典籍中皓首窮經,青燈文字的良苦用心,領略先生的經緯之才。
書中,朱先生開宗明義,本書是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典籍,亦可稱之為“國學入門書”。于我而言,既稱得上“國學入門書”,其分量自不必贅述。何謂經典?先生言:經典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由中國文字記載下來的東西。先生大才槃槃,在浩瀚典籍中覓滄海遺珠,所選經典囊括了經、史、子、集四部中最廣為流傳的經典著作,既沿襲傳統(tǒng)順序精選了經典書籍十三種,又以教育大家的高瞻遠矚,自《說文解字》始,五經四書、《春秋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諸子經典、辭賦、詩歌、散文,玉振金聲,用夾敘夾議的行文,微言大義,以清雋沉郁的文風、洗練秀麗的文筆,從十三種書籍作者、產生原因、內容及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等方面娓娓道來,簡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經典學史。在我看來,這本書既可看做散文集,亦可看做教科書,完全是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絕好入門指南。
撰寫《經典常談》,朱先生心中應該有一個宏大的信念,那就是啟發(fā)一般人親近經典的興趣,將他們引到經典的大路上,使年輕一代了解整個傳統(tǒng)文化,造就通才。朱先生言:“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弊鳛橐幻袑W語文教師,在隔著時空和歲月與先生求學,走進《經典常談》如入寶山,在先生的引導下,在中華古代文化經典的瑰麗山水中,按圖索驥,探索著文字的起源,知曉了《尚書》流傳的曲折,感受著太史公的坎坷和堅守夢想的執(zhí)著......朱先生以大教育家的深厚功力,高屋建瓴又極懂人心,這部《經典常談》,以“指南”為主旨,卻只是引導你想去探尋。從先生談《史記》就可窺其一斑:不說流傳千古的列傳本紀,只講太史公一生如何坎坷,如何發(fā)憤,如何終成一家之言,在史記的大背景中刻畫出司馬遷枯瘦卻如鐵的身影,直言他和《史記》一樣偉大,如此這般,直讓人不禁想去探一探那“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華彩。
再讀《經典常談》,在這樣一部厚重的學術著作中,先生以大智慧,在平和的幽默中將歷史典故信手拈來,妙趣橫生處是簡練質樸的文筆!稇(zhàn)國策》里,蘇秦連橫失敗,“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于是發(fā)奮努力,夜里讀書“倦了要睡,用錐子扎大腿,血流到腳上”,后來合縱功成,“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頭,嫂嫂爬在地下謝罪!笔缿B(tài)人情,只在寥寥幾筆;屈原著《離騷》,言說屈原“是個富于感情的人”,悲憤而發(fā),“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就像人在疲倦或痛苦的時候,叫‘媽呀!’‘天哪!’一樣;心里亂極了,悶極了,透一口氣,自然是顧不到甚么組織的”,俏皮易懂的幾句話語,讓讀者把《離騷》的韻律特點和屈原的感性形象一覽無余......講歷史,講古人,講文化,是“常談”而不是“長談”,有趣而豐滿,不啰嗦亦不說教,只是告訴你,那邊放著一些書,它們很老,很舊,里面沉淀著許多東西,歡迎你去看。先生如此筆觸既保留了原著的神秘,又從更立體和廣泛的角度挖掘這些經典背后的故事,讓孜孜的讀者不僅能理出經典流變的基本脈絡,更能學到做學問的一般方法,引導更多的讀者去向往經典,去研讀經典,足見其用心之良苦,筆力之精道。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好的語文教育?引導學生在漢語言文字世界中探索語文之美,讓語文之美在孩子們心間生根發(fā)芽。再讀《經典常談》,忽然了悟,朱先生已先行久矣,我輩之幸,終能在《經典常談》里體悟先生良苦用心和為師之道,終于明白這才是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將經典之美種植在少年之心的正途大道。
靜夜掩卷,我仿佛看到朱先生伏案凝思,把那些宏偉而磅礴的羈絆,一筆一劃地寫到紙上,滄海覓遺珠,將中華文化經典深深刻畫在歷史的歲月與時空,讓經典之美悄然勃發(fā)。朱先生單薄的身形于光里搖曳,仿佛是瑰麗山水中巨人的背影。
經典之美,美在氣勢雄壯,字、詞、句、段、章無不綻放出別樣的華彩;經典之美,美在靈動秀麗,詩詞歌賦中都在吟哦著悲歡離合的傳奇;經典之美,美在它既見證了歷史,又升華了歷史;經典之美,還美在它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經典之美,美不勝收!而自古以來,經典就是人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文化。
因此,作為語文人,我們更應該傳承并弘揚中華傳統(tǒng)經典之美,以之滋養(yǎng)身心和靈魂,涵養(yǎng)文化底蘊,堅定民族底氣,讓經典之美于在更多人的心靈盛放,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經典常談讀后感 36
從那一卷古老卷宗,到現(xiàn)如今城市繁華,幾經時光長河漫長流轉,中華文化并未在時光的沖刷下,淡泊褪色,反而經過浩瀚歷史的歷久彌新,愈經歲月的打磨下散發(fā)其光輝,而朱自清先生用了一本書——《經典常談》更好的向大眾詮釋了這句話,他讓我不禁感嘆中華之偉大,歷經千百年的文字仍是那么璀璨奪目。
而其令我感觸頗深的是,第四章《詩經》。提到這部詩集,無人不想到那句膾炙人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蹦敲茨阒榔溆蓙韱幔吭瓉戆,詩經的源頭是歌謠,他可謂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他們拿著牛尾,踏著腳,這幅光景有趣極了。后來文字產生,樂工收集天下歌謠供貴族使用。貴族沒落,樂工顛沛流離,流傳下來的便是《詩經》。后來詩經本意逐漸模糊,人們便斷章、斷句取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朱自清先生的語言幽默,讓那晦澀難懂的文字,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贊揚了古時人們的智慧,同時也不滿人們對《詩經》的斷章取義。“詩經”二字似乎并沒有我們看到的那么簡單,詩經應是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朝夕思慕;是那“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春意盎然;也是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心之所向;更是那充滿古人智慧與奇特想象的平平仄仄。時隔百年,文字的力量可以沖破時空的阻隔與他們對視,站在車轍交錯的小巷間,身著一襲布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唱著民曲,那便是他們的生活吧。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認為“經典”二字生澀難懂,是可望不可及之物。其實并非是這樣,“經典”的形成也如同《詩經》一樣,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常會出現(xiàn)“國學經典”的影子,我們也會欣賞到唐詩的灑脫浪漫、氣勢磅礴;欣賞到宋詞的繾綣纏綿、出水芙蓉;欣賞到元曲的經久不衰、雅俗共賞,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養(yǎng)性、見賢思齊;我們是中國新時代傳承文化經典的少年,必然要心有鴻鵠志,筆下才能驚鴻起,自可“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綻華夏文明之花”。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經久不衰的,是盛大的、也是絢爛的。我們更應該將它銘記、傳承,以經典之薪,燃文化之火!以文化之薪,點亮時代之光!
經典常談讀后感 37
讀《經典長談》有三位著名的人,他們是羅常培、朱自清和聞一多,對我來說最能叫上名字的就是朱自清,因為上學的時候學過他的文章:《春》、《背影》,其他兩位我不是很熟悉。即便我對于朱自清先生也并不是那么了解,不知道他還有什么作品。讀了一本朱自清先生編寫的《經典常談》,才領略了朱自清先生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這是他寫給中學生的一本書,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雖然沒有任何個人的觀點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卻是在發(fā)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朱自清先生不但對每一本著作都做了詳細的解釋,還對一些著作上加了他的理解。我記得在《禮》中,朱先生提道:“天生萬物,是個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還是祖先的信仰,直釗我們這個時代,這個信仰還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是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有一些也可以說是生活的藝術!痹谶@個地方朱自清先生就提到了他自己對風俗習慣的看法。
在《尚書》中,朱先生對幾千年來關于么尚書的真假也提出了他個人的看法,確定伏生的《尚書》為真,但即便如此,朱先生還是建議我們對這29篇要分別看,從這里足以見朱自清先生的嚴謹縝密,一絲不茍。所以,這樣嚴謹?shù)膽B(tài)度也恰恰可以為一些剛接觸這些作品,或者即將接觸這些著作的人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地來認識這些著作的道路。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它不僅僅是所謂的“經典常談”,更是一本對于經典著作的導讀。
經典常談讀后感 38
在民國時代,有很多人嘗試用淺顯的白話來介紹或翻譯古代經典,啟發(fā)人們對經典的學習興趣,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在這一類書中,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是非常出色的一種,直到今天還仍受歡迎。
這本書雖然主要在于普及性,但是也并未放棄學術性。朱自清先生在書中吸收了清代以來,直到當時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書”,從前的學生入學是從“四書”讀起的。這是那些時代的小學教科書。在“四書”中,《大學》是學者入德的門徑,《中庸》是孔門的心法。
“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該修養(yǎng)道心克服人心,這是心法!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人要努力克服私欲,實現(xiàn)“小我”,努力修養(yǎng)天理,成為“大我”!靶∥摇本褪峭黄谱约旱乃接按笪摇本褪沁_到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了。從人心到天理,是讓自己的思維空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成為一個無私的人。從狹隘到豁達,如果領會不到心法是不能從大處著眼的,是無法論天下事的。
當一個人的“心法”修煉到一定的境界,對于他來說,并不存在“無私奉獻”,因為他會考慮的無比周到,會時刻為他人著想,克服“私欲”修養(yǎng)“天理”是自古以來學者的追求和向往。將古人的智慧化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我”就好比是我讀書,僅僅為了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我在公眾之事中多出力僅僅是為自己獲取加分項,這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與自己有利的就做,無關的就視而不見。而“大我”的.體現(xiàn)卻是努力讀書是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豐富自己的內心、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成為一個于社會、國家有用的人,并將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為公眾之事多盡力,也是因為踐行社會主義的時代美德,這恰恰是青少年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這便是我讀《經典常談》領略的一二。
這本書為我開啟了重新認識古代經典的大門,讓我能夠更多地了解我國古籍的基本情況和意義所在,并為我所用。
閱讀經典,不僅加深了我對中華文化的多元理解,還加深了我對古代先賢思想的認識,更加增強了我對先賢的敬重之情!
【經典常談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常談的讀書筆記02-28
經典常談讀書筆記02-11
經典常談的讀書筆記01-31
經典常談的讀書筆記02-08
《經典常談》讀書筆記02-09
【薦】經典常談讀書筆記11-20
《經典常談》讀后感06-06
經典常談讀后感02-29
《經典常談》的讀后感11-28
經典常談讀后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