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等待戈多讀后感(通用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等待戈多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1
沒有什么事發(fā)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
懷著一顆好奇的心,我讀完了這本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這本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等待戈多》,閉上眼,腦中一片混亂。整個劇情用上面那句話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重復和無聊之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
貝克特通過他的方式向人們呈現人們自己親身經歷著的生活狀態(tài)本身,只是將它荒誕化了,他將這荒誕的感覺拉長了也縮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復又粘貼起來,讓我們看清楚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樹下,兩個老人呆呆的坐著,偶爾傳來毫無意義的對白,卻仍是等待著,沒有思緒的等待,知道天黑離去,口中還念念不忘,明天,戈多會來的。戈多是誰呢?有人說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說戈多代表著希望,也有人說戈多是你夢想卻得不到的東西。不論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會來么?兩個老流浪漢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么?戲劇結尾的時候
埃斯特拉岡說:“嗯,咱們走不走?”弗拉基米爾說:“好,咱們走吧!彼麄冏粍印
我清楚的記得,戲劇中,他們有好幾次說他們要走了,但他們仍然坐著不動。等待戈多,永遠只有等待,等來的是一個奴隸主和他的奴隸,等來的是戈多說明天再來的通知。其實他們都知道也許明天戈多也不會來,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們所剩無多的生命。就好像我們重復著日復一日的工作,單調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兩個流浪漢一樣披著等待的外衣逃避著什么。
戈多也許就是我們的理想,人們期盼著自己的理想,卻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著理想能夠來到我們面前。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滿激情,我會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擁抱幸福的明天。與君共勉!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2
一群人,或是同事,或是朋友,外出旅游。歸途中,他們漸漸發(fā)覺隊伍里頭好像少了個人,有誰被落下了似的。然而這種懷疑是那般的模糊不清,一如那個所有人苦苦思索卻全然無法憶起的失蹤者的面目。他們不能對之加以肯定,更無力去否定,只是隱隱覺得他們中仿似有一個同伴神秘地消失了,由此而來的整體缺陷與古怪至極的不協(xié)調感激起了他們的恐慌和不安。而他們就此事的討論越是深入,對這一懷疑的真實性越是無法把握。與此同時,愈發(fā)趨于細節(jié)化的追問甚而使得他們每個人都不再能夠確定自身以及相關者的存在真實性。內心深處的恐慌和不安不斷加劇,在到達臨界點之前的那一刻,討論嘎然而止。他們最終決然否定了失蹤者的存在,繼續(xù)他們的歸程。
幾年前,一次,朋友問我有沒有什么好題材給他們劇團排戲。
《等待戈多》那樣的行不行?我笑笑。
成。他是沒意見的。
第二天,我就把上面那個故事寫下來給了他,當然,篇幅比這長,加了角色進去,不過也僅包含故事的輪廓跟各角色設定而已。
朋友劇團的成員看了我的構想之后基本上認同了劇本的可行性,隨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將之擴展為一個完整的故事。當朋友把最終稿給我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極為古怪的:一個脫胎于自己但是經由他人之手完成的故事。是相當好的,他們寫得。在文字的感覺上,我是斷然達不到他們那樣的水準。
再后來,卻聽說這出戲被取消了,在他們已排練得漸入佳境的情況下被取消了——為什么?我記得朋友事后曾將緣由告訴過我。他是說過的。我怎會忘了。恁是記不起了。——失望之余卻也有幾分的慶幸,心里一直有著恐懼感。怕他們的表演傳達不出我所希望的意境,更怕觀眾的不認可。
其實,整個故事都是我的夢。那時候似乎正在看歐美的一些后現代派作品,結果居然做了那么個荒誕的夢。應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話。
是喜歡這個故事的。我認為它多多少少表達出了工業(yè)時代中的人類所處的某種困境。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3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臺表演的方式延長了讀者和觀者對"等待"這一抽象事物的感覺,這種"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實地存在于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卻往往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們的思考,思考自身與生活本身。
"沒什么事發(fā)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①,整個劇情用劇中的'這句臺詞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重復和無聊至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大凡經典,必有其典經之處。也只有經典才能被人反復剖析并不斷解讀卻始終不會過期。某種程度上看,經典之為經典更在乎其中蘊含著某種普遍而恒久的價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貫穿于人類文明的整個進程。那么,回到《等待戈多》,它的價值批判和人文反思體現在哪里呢?換句話說,它憑借什么而立于經典之林呢?
時間無法減淡這部作品的價值,相反,時間增加了它的價值重量和批判力度。等待,當人們說出這個詞并用它指代一個具體事件的時候,好像并不能達到完全意義上的出離時間。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這一點上對傳統(tǒng)的"等待"給與了批判并提出了挑戰(zhàn)。在這里,我想對"等待"做一個個人的理解和區(qū)分。有一種"等待"在時間之內,正是時間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在等待;也有一種"等待"在時間之外,這種出離并非絕對超脫我們所在的時空之緯,它依然在我們所在的時空之內發(fā)生,卻早已抵達另一個終極意義。是的,我想說《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終極意義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質的困惑,因而它也越發(fā)能凸顯出我們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虛單調,機械壓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夠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滿了遙不可及的距離。有一些距離是本質上的距離,與時間與空間都無多大關聯。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4
無盡地等待一個未知。在其過程中,做著毫無意義的事情,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證各種各樣的變故,欺凌壓迫,溜須拍馬,模仿扮演,爭吵辯解,愛慕崇拜,日復一日,周而復始。這便是人生。
他們說,等待戈多寫的是戰(zhàn)爭時期人們的心境。哪里。戰(zhàn)不戰(zhàn)爭,人心都是亂的。有了欲望便有了等待,即使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也會執(zhí)著地等待。
劇中人物的思想始終混沌著,不知道時間,不知道彼此。我們呢?我們做計劃寫安排恨不得日程本能精細到秒,但實際上,沒有人知道時間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又知道別人是誰嗎?根本不。以為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的過去就是知道了,那,就錯了。
他們所言所行荒誕不經。事實上,你我又何嘗不是?我們看似秩序井然、目的明確的行為與生活,置于廣袤的宇宙中,同樣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嘲笑他們的`時候,忘了自己根本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我認為這部劇的重點并不在文字本身。毋庸置疑,這部劇的每行臺詞和每個動作都是精心設計的,這些都需要更細致的閱讀和思考。之所以說臺詞不是重點,也只是從一個宏觀理解的角度看——本來就只是兩個茫然的人在茫然地等待中所說的一些茫然的話。比起臺詞來說,更能引人深思的是它所營造的那種氛圍,和其展現的生活狀態(tài)——一直在等待,然而卻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狀態(tài),每個人都曾等待,等待著自己的未來能帶來一個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連作者都不知道。但其實這并不難理解——戈多有可能是所謂成功,所謂幸福,所謂夢想,所謂完滿,一切的一切,大到人生意義小到晚飯菜單,你說戈多是什么,戈多就是什么。
等等等,到底等來了什么呢?不過一片荒蕪,而已。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5
沒有什么事發(fā)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
懷著一顆獵奇的心,我讀完了這本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這本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等待戈多》,閉上眼,腦中一片混亂。整個劇情用下面那句話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反復和無聊之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
貝克特經過他的形式向人們呈現人們本人親自經歷著的生活形狀自身,只是將它荒誕化了,他將這荒誕的感覺拉長了也延長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復又粘貼起來,讓咱們看清楚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樹下,兩個老人呆呆的坐著,偶爾傳來毫有意義的對白,卻仍是等待著,沒有思路的等待,知道天亮離去,口中還念念不忘,明天,戈多會來的。 戈多是誰呢?有人說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說戈多代表著宿愿,也有人說戈多是你夢想卻得不到的東西。不論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會來么?兩個老流浪漢只需不斷等就可以了么? 戲劇結尾的時候
埃斯特拉岡說:“嗯,我們走不走?” 弗拉基米爾說:“好,我們走吧! 他們坐著不動。
我清楚的記得,戲劇中,他們有好幾次說他們要走了,但他們依然坐著不動。等待戈多,永遠只要等待,等來的是一個奴隸主和他的奴隸,等來的是戈多闡明天再來的告訴。其實他們都知道興許明天戈多也不會來,文秘網,興許他們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們所剩無多的生命。就如同咱們反復著日復一日的工作,枯燥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好像《等待戈多》中的兩個流浪漢一樣披著等待的'外衣逃避著什么。
戈多興許就是咱們的現實,人們期盼著本人的現實,卻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著現實能夠來到咱們面前。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滿激情,我會付出我的致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擁抱幸福的明天。 與君共勉!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6
該劇描述了兩個人在等待戈多進行各種有趣的動作來消磨無聊的時間的過程中,時間流逝,直到劇結束,他們不得不等待戈多也沒有來。 那么誰是戈多? 為什么要等他? 起初這部出色的戲劇并沒有受到好評。 但是后來人們意識到,這部奇怪而又不可理解的戲劇的主題之一是對司空見慣的.苦澀諷刺。
初讀此文時,我甚至懷疑評選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們是不是一個個腦袋發(fā)熱,不開竅所至的呢!漸漸地,發(fā)現好像并不是這么一回事。沒有明確地披露戈多的身份恰巧是貝克特的高明之處!可是一直都有人在探尋著戈多究竟是誰…為此,貝克特給了一個解釋:“我們如果知道戈多是誰,那早就在劇本中寫出來了!
而今,越來越多的人讀懂了《等待戈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這是多么具有誘惑力的字眼,但在閱讀之前內心遲遲不知道“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實,現在我也不知道“戈多”具體代表著什么,只是模糊的認為那是一種生存狀態(tài),是無休止的等待不知道等待何物的等待)當我懷著N個“?”讀完這個劇本后,我感到沉悶、寂寥、無奈、彷徨。等待是亢奮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們無疑是堅定的。我們要用心中的信仰,來實現一個艱辛的過程,秉持著前人的旗幟,走出一條屬于我們的道路!
在兩個流浪漢無助的等待和無聊的對話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無聊,雖然這孤寂與無聊出自戲劇本身,可同時又與我們心中不可鳴狀的情感相撞擊。
在此其間我們尋找著思想和情感的支點,希望從牢籠中沖破出去,也許會遍體鱗傷,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們就會頑強地站起來,為了實現我們心中的愿望而努力,而且讓我體味到人生中的甘與苦。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7
等待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就算僅僅幾分鐘,也會覺得非常的漫長。當你不知道所等待的是否會出現的時候,就更顯得遙遙無期。這本書,是荒誕派小說中的經典之作,講述的是兩個流浪漢在等待一個不知是否會出現,甚至是否存在也是個迷的名叫戈多的人。
人們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某個時候突然茫然不知所措,仿佛自己在等待著什么,可自己也說不出究竟是什么,但還是去做了。有人這樣寫道過:以前,為了能在睡前跟他道一聲晚安,無論多晚,都愿意等,盡管不知道他是否會出現?涩F在明明沒有了等待的理由,卻還是不知在期望著什么。真是苦了等的`人。沒有目的地等待,更像是一種煎熬,那才叫人痛苦。
不過,明知苦等無果,有情人卻仍甘心等下去。一方面,他告訴自己,沒有用的,不要等了。另一方面,他又跟自己說,再等會吧,也許馬上就等到了。書中的兩個流浪漢仿佛就像我們心中的兩個異我。一個想要走,而另一個卻要堅持。
“我要走了”
“還不能走”
“我們在干什么”
“我們在等待戈多”
等待時,我們時刻在掙扎,想要結束這漫長的過程,可最終,卻還是選擇去等;蛟S,人們總是相信奇跡會發(fā)生,相信風雨過后會有彩虹。就像《邊城》結尾寫的那句話:這個人也許再也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8
相信每個人在第一次看《等待戈多》時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這寫的是什么玩意兒?!這是戲劇嗎?兩個流浪漢無休止無期限地等待一個莫名其妙的戈多。而在他們說了大量夢囈般的語言,做了無數次古怪的動作后,那個神秘的戈多還是沒有來。然后兩個人居然還在繼續(xù)等待,等待……難怪當年《等待戈多》公演結束后,一頭霧水的觀眾會把作者貝克特堵在了劇院門前,追問“戈多”到底是誰。但是作者的`回答更耐人尋味:“我自己要是知道,早就說明了。”但是,如果大家在一段時間后,再嘗試著再把它讀幾遍,或許也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塞繆爾·貝克特,確實是個怪才!
細想一下,我們的生活確實也應如此。在經歷了高一學年的沉沉浮浮后,我也曾感到心灰意冷,缺乏希望。但到了現在,經過近幾周的順暢,對一切卻更能看開了,內心保持平靜,F在我能做的,只有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會懷著平和的心態(tài),迎接前方的炮火,等待并堅持著,直到實現最終的理想,走完“變革”之路。
希望遲遲不來,苦死了等的人,弗拉基米爾與愛斯特拉岡所等待的戈多始終沒有來。盡管如此,但當再一次看完《等待戈多》后,我忽然感到了一點興奮。雖然目前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明天不就正像那個“戈多”,在被我無限期地等待嗎?無論它現在是否到來,我們都應該相信,自己所苦苦等待的“戈多”,正在路上。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9
人在對象中無法獲得安全感卻又欲罷不能,遂構成了這個荒誕而又實在的世界。弗拉基米爾和愛斯特拉剛都想通過交流派遣空虛,又始終得不到對方誠懇的響應,在隔閡中又沒人敢做出離去的行動,當愛提出“咱們要是分手了,也許會好一些”后,只留下長時間的沉默,之后又是重復的、破碎的對話,仿佛只有這樣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對于波卓和幸運兒的病態(tài)依戀關系,弗洛姆指出:受虐狂通過被壓抑來獲得安全感,而虐待狂則通過壓抑別人來獲得安全。
在這種依戀狀態(tài)下,人想從對象那里獲取安全感,可悲的是,人不但一無所獲,反而深陷于病態(tài)的依戀關系中而渾然不覺,仍幻想著只要與對方在一起,就能降低荒誕世界中的'壓抑感。這樣,人便受著病態(tài)依戀關系的支配而走向精神荒漠。他人變成了可以隨意傾瀉感情、甚至訴諸暴力的木偶,自我越來越不想理解與傾聽,最終在極度的孤獨中喪失時間感,將誕生等同于死亡。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等待戈多,就是等待人靈魂深處的相接,也就是等待真正的人生。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10
我想愛情的等待時間應該用負數來形容再恰當不過。試想,如果你愛一個人,那么你們約會在某個地方見面。你是不是會提前幾個小時就收拾你的形象,在約會到來還有一二個小時的時侯,便迫不及待的出發(fā),巴不得像神舟七號那樣瞬間轉移到你們約會的地點。如果對方也一樣愛你,我想她也會完全和你一樣。所以此時此刻,愛情的等待時間是完全需要用負數來計算的。
當然,現實生活中不總是如此。畢竟,大家都不是無事可做的人。但愛情畢竟是愛情,兩顆渴望的心是無法被其它任何事澆滅的。如果你們雙方已經在約會之前的某一天確定了這次約會的時間、地點,我想對于這次約會,你至少是不能遲到的。即便你遲到,也不能超過5分鐘。讓愛著的人等待,是件殘酷之極的事情。這感覺就仿似你被人捅了一刀,幸好看到一個經過的人,讓對方幫你打電話叫救護車,對方卻對你說:不好意思,麻煩等一等,我正在打電話呢。在愛中的人,哪怕多等待一秒鐘,心中也會飛升出無數的`想法來:他是不是不愛我了、他是不是出車禍了、他是不是被人搶劫了等等等等。這任何一個思緒的跳動都是愛人所無法承受的。
所以,親愛的朋友,如果你真的愛對方,就一定要記得:不要讓對方等。
等待戈多讀后感 篇11
《等待戈多》是法國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一部荒誕戲劇代表作,他的作品以荒誕的手法,描繪了充滿悲俗渾惡,空虛荒蕪的西方現代社會的生活畫面,使戲劇荒誕化,使荒誕戲劇化。
貝克特
貝克特于196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兩幕劇《等待戈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公認的荒誕派戲劇,戲劇講述了一個沒有人來也沒有人走的故事。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戲劇沖突,也沒有鮮明的人物對比,有的只是一些語無倫次的對話和莫名其妙的動作。
兩個流浪漢
第一幕講述了,夕陽照在一條荒涼的小路上,路旁有一顆枯樹,四周靜悄悄的,兩個流浪漢在等待戈多,為了打發(fā)時間,他們說著無聊的話,做著無聊的動作。
在他們等待的'過程中,遇到了路過的奴隸主勃卓和奴隸幸運兒,在他們的交談中可以看出,奴隸主的趾高氣揚,幸運兒被奴役的悲慘命運,也體現了當時社會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
在兩個流浪漢無盡的等待之后,一個小男孩膽怯地走了過來說:“戈多先生不來了,明天一定來!比欢,暮色降臨他們一動不動。他們?yōu)槭裁吹却甓,戈多到底是誰,他們自己也一無所知,他們只是希望戈多早日出現,戈多出現了,他們就有希望。
兩個流浪漢
第二幕講述了,還是在傍晚時分,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路旁的枯樹長出了四五片葉子,看到樹葉流浪漢很激動,似乎看到了希望即將來臨一樣。
兩個流浪漢依然在等待戈多,而這次路過的勃卓和幸運兒一個變成了瞎子,一個變成了啞巴,幸運兒依然過著低賤的生活,兩個流浪漢無法解釋所發(fā)生的一切,但等待戈多的想法從沒改變。
這時小男孩又帶來口信:“戈多今天不來了,明天準來。”兩個流浪漢感到很絕望,想去上吊,卻一動不動。
流浪漢
《等待戈多》看似荒誕的劇情,看似沒有頭緒的故事情節(jié),看似平淡無奇的劇中人物……卻讓人深思。
作者以戲劇化的荒誕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謬,人們在荒誕的生存環(huán)境下的痛苦與不幸,特別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人的孤立無援和痛苦絕望。
無盡的等待戈多,成為一種精神寄托,也是對未來生活的呼喊和希望,希望戈多能幫助他們,拯救他們,就像他們心中的耶穌一樣。
無論生活多么艱辛,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希望。
【等待戈多讀后感】相關文章:
等待戈多 教案11-24
《等待戈多》讀書筆記08-26
等待戈多--我的遠方作文11-24
從《等待戈多》中窺見未來作文12-21
等待戈多讀后感06-23
《等待戈多》讀后感04-18
等待戈多讀后感09-20
《等待戈多》讀后感900字05-26
《等待戈多》讀后感7篇02-03
《等待戈多》讀后感8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