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過華清宮賞析
過華清宮賞析1
《過華清宮·春月夜啼鴉》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賀。其古詩全文如下: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云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前言」
《過華清宮》是唐代詩人李賀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此詩刻畫了華清宮冷落蕭瑟的景象,追述了華清宮清寂冷落的開端,暗示了華清宮冷落之原因。前六句極寫華清宮滿目荒涼的景象,后兩句寫蜀王消息還未到,而泉水旁已生長了芹芽,意指已非當日景象。全詩包含有深刻的諷剌,但含而不露,深得含蓄的妙處。
「注釋」
⑴華清宮:唐宮殿名。在陜西省臨潼縣城南驪山麓,其地有溫泉。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年)建湯泉宮,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溫泉宮。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再行擴建,改名華清宮。天寶十五載(756年)宮殿毀于兵火。
、朴ǎ簩m苑中的花。
、侵旖j:紅漆的窗格子。一說,為掛在屋檐下防鳥雀的紅色網(wǎng)絡。
、茸襄X:紫色像錢形的苔蘚。明何景明《畫錢賦》:“松團碧蓋,苔斷紫錢!
⑸玉碗: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一作“玉碗”。殘露:殘余的露水,此指殘余的酒。
、庶c:點亮。一作點污之意,意思是燈紗上已經(jīng)染上了斑點。
、耸裢酰褐柑菩诶盥』0彩分畞y中,安祿山叛軍猛攻長安,李隆基急急逃到蜀地去避難,詩人因此叫他是“蜀王”。近信:新消息。
、倘褐笢厝,即華清池。芹:即水芹,夏季開白花,性喜溫暖潮濕,莖葉可作蔬菜。
「翻譯」
在這春天的月夜里,只聽見烏鴉哀啼,簾幕長垂,阻隔著寂寞的宮花。云霧繚繞,紅色的窗格顯得很暗淡,階石斷裂,錢形的紫苔歪歪斜斜。當時玉碗里興許還留有剩酒,銀燈恐怕也亮著,外面圍著薄紗。蜀王出奔還沒有消息的時候,泉邊上就已經(jīng)長出了水芹的嫩芽。
「賞析」
這是一首諷刺詩。詩人從各個角度,描繪昔日繁華富麗的華清宮而今荒涼破敗的景象,暗寓諷刺和感喟之意。首句寫華清宮春夜的凄涼可怖氣氛。在月色明媚的春夜,當年華清宮車馬合背,宮女如云,燈燭輝煌,歌吹沸天。中唐詩人韋應物這樣描寫:“玉林瑤雪滿寒山,上升玄閣游絳煙。平明羽衛(wèi)朝萬國,車馬合背溢四廛。蒙恩每浴華池水,扈獵不蹂渭北田。朝廷無事共歡宴,美人絲管從九天。”何等盛況,何等排場。然而,“繁華事散逐輕塵!保ǘ拍痢督鸸葓@》)而今唯有一輪清冷的春月,照著這荒無人跡的宮苑;從黑黝黝的叢林里,傳來陣陣寒鴉的哀鳴。一片凄涼冷落。次句寫詩人隔著積滿塵土的窗簾,看到宮花仍舊迎春盛開。但無人觀賞,顯得那樣寂寞悲苦。頷聯(lián)寫詩人俯仰所見之景。仰看宮檐,一團團云霧從檐下防鳥雀的紅色網(wǎng)絡間涌出;俯看御階,石塊在多年風雨剝蝕下已經(jīng)殘破斷裂,紫色錢形的苔蘚欹斜橫生。以上四句,都是詩人眼前所見的實景。
頸聯(lián)境界一變。詩人為使諷刺的意蘊更加尖刻,發(fā)揮大膽的想象力,巧妙地創(chuàng)造出亦實亦虛、亦真亦幻的景物意象。“玉碗”是實物。宮殿荒廢已久,案上玉碗猶在。碗里即使原先盛滿美酒,也早已揮發(fā)凈盡了。而詩人卻設想玉碗里至今仍剩有殘酒沒有喝完,仿佛還在散發(fā)出醉人的芳香。說“殘露”而不說“殘酒”,含蓄委婉,暗用漢武帝造仙人承露盤以求仙露的典故,隱寓諷意。宮燈也是實物。但燈油或蠟燭決不可能一直燃點不熄。詩人竟想象宮燈還在亮著,昏黃的燈光映照著燈上的舊紗。(“點”作點污解亦可通。但仍是寫實,意蘊較淺。)這兩筆非常精妙絕倫。詩人從實象中創(chuàng)構(gòu)出虛幻的意象,并借助這虛幻荒誕的意象,將李隆基驚聞“漁陽鼙鼓動地來”后慌忙出逃的狼狽情狀諷刺得淋漓盡致。
尾聯(lián)的諷刺意味更加強烈!笆裢酢敝咐盥』L菩谔颖苋胧,故稱之,而帝不稱帝,其意自明。又說他“無近信”,即逃跑之后便毫無信息,對社稷危亡和百姓的苦難不聞不問,無所作為,連帝位也被兒子李亨奪了。這又是絕妙的嘲諷和大膽的揭露。舊時代的.注家對李賀嘲笑本朝皇帝為“蜀王”這一點,或有意曲解,或予以指責。比如姚文燮說:“蜀王本梁王愔也,貞觀十年徙蜀,好游數(shù)畋弋獵,帝怒,遂削封。賀當春夜過此,追誚之!保ā恫燃ⅰ肪硪唬┧麄兊耐崆椭赋,更說明李賀反封建的叛逆精神的可貴。結(jié)句同上句聯(lián)系起來看,頗為纖曲,意思是說:玄宗剛奔蜀之時,華清池上便已經(jīng)長滿了水芹;何況歷久經(jīng)年,玄宗再也不來臨幸,泉上水芹又在春天里萌發(fā)出嫩綠的新芽了。這個結(jié)尾,以景結(jié)情,即小見大,既表現(xiàn)出華清宮的凄冷、荒寂,又寄寓了詩人“黍離麥秀”之感慨,有言外之意,故頗為方扶南等注家贊賞。
《過華清宮》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顯著特色,是意象的組合。全詩八句,僅第七句“蜀王無近信”為托事寓諷,其余七句都是意象的直接呈示。每句以動詞聯(lián)系兩個意象合成一個畫面鏡頭。一個個鏡頭跳躍而出,有遠景、中景,也有近景、特寫;有實景,也有虛幻之景。它們之間似無聯(lián)系,也無次序,忽此忽彼,使人眼花繚亂。全篇所寫的空間范圍是華清宮,其時間范圍卻包括今與昔,明寫今日,暗示往昔。即以寫今來說,時間范圍也不是特定、確實的。首句點明寫“春月夜”,其余各句很難說是寫夜景。在這荒山古殿,即使有月亮,詩人也不可能歷歷分明地見到隔著宮簾的春花、朱絡上的云霧、斷石上紫色的苔錢、玉碗銀燈,還有溫泉上初萌的小小芹芽。
顯然,詩人在描寫時根本不考慮特定時間的限制。在李賀的詩歌中,時間和空間經(jīng)常是錯綜交織的。也就是說,詩的意象及其組合常常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而自由地跳躍,不受約束,不拘常法。詩人所遵守的是心理時空而不是物理時空。夜晚與白晝景色的反復變換,使詩境更加迷離恍惚。這正是李賀詩獨特的風格和藝術魅力。但這首詩意象組合雖突兀奇譎,卻仍有著一條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線索在串連著,這就是通過渲染華清宮荒涼冷落的環(huán)境氛圍,諷刺“蜀王”李隆基,并抒發(fā)詩人對唐王朝的昔盛今衰之感。明人李東陽《麓堂詩話》評李賀詩“通篇讀之,有山節(jié)藻棁一無梁棟,知非大廈也!敝赋隼钯R詩多綺艷的意象片斷而缺乏完整的藝術構(gòu)思。這一看法是中肯的,卻不能一概而論!哆^華清宮》意象是跳躍的,卻非“百家錦衲”的拼湊,而是詩人用諷刺寄慨的針線編織成的一件璀燦閃光的“金縷玉衣”。
由于意象的直接呈示及其跳躍式的組合,意象之間不必用虛詞連接,也省略了交代、解釋、聯(lián)系的筆墨,使這首詩顯得格外凝煉簡約,言少而意豐。詩中用詞準確、新鮮、奇峭。如“紫錢斜”的“斜”字,真實地寫出詩人俯視石階見到紫色苔蘚斜復于斷石上的直覺印象,“點”字則大膽地傳達了詩人的主觀幻覺。中間兩聯(lián),用暗淡的“朱”、深濃的“紫”同明亮奪目的“玉”色“銀”光相互映襯,也體現(xiàn)李賀詩歌色彩冷艷的特色。
過華清宮賞析2
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作者】
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 祖居長安南郊樊川,因稱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歷參沈傅師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及牛僧孺淮南節(jié)度使幕府。入為監(jiān)察御史。武宗時,出為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時,為司勛員外郎,終中書舍人。世稱杜司勛。工詩、賦、古文。詩學杜甫而有獨創(chuàng),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絕,為晚唐大家。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詩》存詩八卷。
【注釋】
①華清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潼縣驪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游樂之地。
【品評】
杜牧寫華清宮詩有五排《華清宮三十韻》一首、七絕 《華清宮》一首、《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這一首流傳最廣。關于唐明皇與楊貴妃荒淫誤國,杜甫以來的不少詩人已作過充分反映。此詩也表現(xiàn)了這一主題,卻選取了新鮮角度,收到了獨特效果。楊貴妃喜吃鮮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并獻。驛騎傳送,六、七日間飛馳數(shù)千里, 送到長安,色味未變。此詩即從此處切入,以 “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沖突為中心組織全詩,構(gòu)思、布局之 妙,令人嘆服。
首句“長安回望”四字極為重要。解此詩者或避而不談,或說作者已“過” 華清而進入長安,又回頭遙望。其實,這是從“一騎”方面設想的。長安是當時的京城,明皇應在京城日理萬機,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直奔長安,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xiàn)了“長安回望繡成堆”的鏡頭。
唐明皇時,驪山遍植花木如綿繡,故稱繡嶺。用“繡成堆”寫“一騎”遙望中的驪山總貌,很傳神。次句承 “繡成堆” 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筑群。這時候,“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著,便出現(xiàn)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紅塵”的高速日夜奔馳,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前三句詩根本不提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樣句句講荔枝,尋就太平淡了。讀前三句,壓根兒不知道為什么要從長安回望驪山,不知道“山頂千門”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開,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干什么的、“妃子”為什么要“笑”,給讀者留下一連患懸念。最后一句,應該是解釋懸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個否定句:“無人知是荔枝來!钡拇_,卷風揚塵,“一騎”急馳,華清宮千門,從山下到山頂一重重為他敞開,誰都會認為那是飛送關于軍國大事的緊急情報,怎能設想那是為貴妃送荔枝!“無人知”三字畫龍點睛,蘊含深廣,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提升到驚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臺也在驪山頂上。作者讓楊貴妃在驪山“山頂”望見“一騎紅塵”,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起“褒妃一笑傾周”的歷史教訓的。
過華清宮賞析3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的意思: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
過華清宮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注釋】
1、華清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潼縣驪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游樂之地。
2、繡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錦繡。
3、次第:按順序。
4、一騎:指一人一馬。
5、妃子:指貴妃楊玉環(huán)。
譯文
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二:從長安回望驪山,如錦繡成堆,山頂上,重重宮門正一道道地打開。
三:從長安回望驪山的景色如錦繡一般,山頂上,華清宮的門一扇接一扇地打開。一位騎手飛奔而來,贏得楊貴妃嫣然一笑,沒有人知道這是從很遠的南方運來的鮮荔枝。
【題解】
本詩揭露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窮奢極欲的生活。據(jù)說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馬從四川,廣州給她運來。這首詩就是根據(jù)這件事寫成的。
【作者】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祖居長安南郊樊川,因稱杜樊川。工詩、賦、古文。詩學杜甫而有獨創(chuàng),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絕,為晚唐大家。也擅長創(chuàng)作詠史絕句!哆^華清宮》便是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過華清宮》同題作品共有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與同時代的李商隱齊名,并稱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詩》存詩八卷。
【品評】
首句“長安回望”四字極為重要。長安是當時的京城,明皇應在京城日理萬機,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直奔長安,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xiàn)了“長安回望繡成堆”的`鏡頭。唐明皇時,驪山遍植花木如綿繡,故稱繡嶺。用“繡成堆”寫“一騎”遙望中的驪山總貌,很傳神。次句承 “繡成堆” 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筑群。這時候,“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著,便出現(xiàn)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紅塵”的高速日夜奔馳,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前三句詩根本不提荔枝,壓根兒不知道為什么要從長安回望驪山,不知道“山頂千門”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開,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干什么的、“妃子”為什么要“笑”,給讀者留下一連串懸念。最后一句,應該是解釋懸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個否定句:“無人知是荔枝來!钡拇_,卷風揚塵,“一騎”急馳華清宮千門,從山下到山頂一重重為他敞開,誰都會認為那是飛送關于軍國大事的緊急情報,怎能設想那是為貴妃送荔枝!“無人知”三字畫龍點睛,蘊含深廣,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提升到驚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臺也在驪山頂上。作者讓楊貴妃在驪山“山頂”望見“一騎紅塵”,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起“褒妃一笑傾周”的歷史教訓的。
此詩以“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沖突為中心組織全詩,構(gòu)思、布局之妙,令人嘆服。
【賞析】
這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揚貴妃的驕奢淫侈。詩歌前兩句為背景鋪墊,后兩句推出描寫的主體,提示詩歌主旨!耙或T紅塵”和“妃子笑”兩個具體形象的并列推出,啟人思索,留有懸念!盁o人知”雖三字,卻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jīng)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游樂之所,據(jù)《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于四川至長安的路上!哆^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長安回望繡成堆”,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詩人在京城眺望驪山,佳木蔥蘢,花繁葉茂,無數(shù)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間,宛如一堆錦繡。驀地升騰起一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fā)歷史之感慨。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是回顧歷史。驪山“山頂千門”洞開寫出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并給讀者設下疑竇:“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末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答案。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當她看見“一騎紅塵”奔馳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卻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道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jié)句既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安史之亂”的禍根。
詠嘆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后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游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xiàn)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貴妃一笑這樣一件“小事”突現(xiàn)出來。
于細微處發(fā)現(xiàn)歷史問題。“一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一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一個“笑”字中形象表現(xiàn)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詩以“回望”起筆,層層設置懸念,最后以“無人知”揭示謎底。這不僅揭露了唐明皇為討好寵妃的歡心而無所不為的荒唐,同時以前面渲染的不尋常氣氛相呼應,全詩無一難字,不事雕琢,清麗俊俏,活潑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確是唐人絕句中的上乘之作。
過華清宮賞析4
過華清宮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
翻譯
君主追求淫逸,將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結(jié)果,兵變作亂。
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長生樹仍直直地長在那里。
注釋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
玉輦:天子所乘之車,以玉為飾,又稱玉輅。
賞析
華清宮,中國古代離宮,以溫泉湯池著稱,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驪山北麓。據(jù)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漢、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湯池。華清宮在后世名聲大噪,唐玄宗、楊貴妃二人功不可沒。而歷來以“華清宮”為題材的詠史詩,也基本都是唐玄宗、楊貴妃二人密切相聯(lián)。李約的《過華清宮》就是其中的一首,此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tǒng)治者荒亂誤國,感嘆王朝興衰,抒發(fā)黍離之悲。
首句就直斥玄宗皇帝:作為一國之君,玄宗皇帝耽于享樂,追求淫逸,反把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第二句用“一曲霓裳”一筆帶過唐玄宗、楊貴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八暮1比,是唐玄宗、楊貴妃二人耽于享樂、追求淫逸所釀成的苦果: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fā),使盛唐走向了衰微。這與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有異曲同工之妙。君王以“萬機”為輕,卻以享樂為重,釀成亡國之大禍必在情理之中,正所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三、四兩句是詩人目睹華清宮的景象:帝妃早已升天作古,只有四季“長生”的樹木,見證了華清宮的興衰。
這首詩主要采用對比的手法: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過華清宮賞析5
原文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賞析
本題共三首,是杜牧經(jīng)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宮,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里尋歡作樂。后代有許多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的這首絕句尤為精妙絕倫,膾炙人口。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著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xiàn)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袄C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接著,鏡頭向前推進,展現(xiàn)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著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后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nèi),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卻都包蘊著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扒чT”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薄袄笾Α眱勺郑赋鍪虑榈脑!缎绿茣.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泵饔诖耍敲辞懊娴膽夷铑D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lián)成一體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倍拍吝@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板有Α比诸H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當我們讀到這里時,不是很容易聯(lián)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嗎?“無人知”三字也發(fā)人深思。其實“荔枝來”并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過華清宮賞析6
【原文】
過華清宮①
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②,山頂千門③次第④開。
一騎⑤紅塵⑥妃子⑦笑,無人知是⑧荔枝來。
【注釋】
1、華清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潼縣驪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游樂之地!对涂たh志》:“華清宮在驪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溫泉宮。天寶六年改為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以祀神也!
2、繡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錦繡。
3、千門:形容山頂宮殿壯麗,門戶眾多。
4、次第:按順序, 一個接一個地。
5、一騎(jì古代讀ji,一般都讀qi(二聲)):指一人騎著一馬。
6、紅塵:指策馬疾馳時飛揚起來的塵土。
7、妃子:指貴妃楊玉環(huán)。樂史《楊太真外傳》: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新唐書·李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薄短茋费a》:“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jīng)宿則敗,后人皆不知之!卑矗捍嘶驗閷懸庵,意在諷刺玄宗寵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諸史實。在唐代,嶺南荔枝無法運到長安一帶,故自蘇軾即言“此時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嶺南也”(《通鑒唐紀》注)。而荔枝成熟的季節(jié),玄宗和貴妃必不在驪山。玄宗每年冬十月進駐華清宮,次年春即回長安!冻淌峡脊啪帯芬啾嫫渲,近人陳寅恪亦復考證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賞析】
華清宮是公元723年(唐玄宗開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里尋歡作樂。后代有許多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的這首絕句尤為精妙絕倫,膾炙人口。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著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
全詩從“回望”起筆,層層設置懸念,最后以“無人知”揭示謎底,這不僅揭露了唐明皇為討好寵妃的歡心而無所不為的荒唐,同時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氣氛相呼應。全詩無一難字,不事雕琢,清麗俊俏,活潑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確是唐人絕句中的上乘之作。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xiàn)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袄C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接著,場景向前推進,展現(xiàn)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著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后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nèi),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卻都包蘊著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薄袄笾Α眱勺,透出事情的原委!缎绿茣钯F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泵饔诖,那么前面的懸念頓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lián)成一體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倍拍吝@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板有Α比诸H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讀到這里時,讀者是很容易聯(lián)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盁o人知”三字也發(fā)人深思。其實“荔枝來”并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過華清宮賞析7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答案: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qū)φ、映襯)手法。
、诘谝皇自妼m內(nèi)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nèi)綠樹掩映,溫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
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
〔賞析〕
《全唐詩》所錄吳融《華清宮》詩分作兩組,一組二首,另一組四首。這是《華清宮二首》的第一首。
華清宮是與唐云宗、楊貴妃的名字密切相聯(lián)。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它選取楊貴妃看到貢品荔枝來到驪山之下時心情歡悅的角度,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惡。吳融的這首《華清宮》在主題思想和表現(xiàn)手法上與杜牧詩有某些類似之處,以小顯大,通過華清宮中的細枝末節(jié)來揭露荒淫無道的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難,但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卻獨具一格。
首句“四郊飛雪暗云端”,側(cè)重寫華清宮外的大雪。一個“飛”字具有動態(tài)的美感,繪出了離宮禁城四郊朔風呼嘯,雪花飛舞的景色;一個“暗”字,從色彩的角度寫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勢,由視覺感受勾出觸覺感受,令人極易從詩歌畫面中領略到宮外刺骨的寒意,給人一種凜冽感。
次句“惟此宮中落便干”,筆鋒由宮外轉(zhuǎn)入宮內(nèi),一個“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圍,一個“便”字,從時間的角度傳神地寫出了雪落宮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寫出了宮中之暖,與首句成為對照。
第三句“綠樹碧簾相掩映”,具體而形象地刻畫了宮中的融融春意。華清宮地下溫泉噴涌,地上宮殿金碧輝煌,禁墻高筑,能夠遮風御寒,因此宮中溫度較高,樹木常年青綠。這里的“綠樹”代表了宮中大自然造物者與宮外的不同,“碧簾”則反映出宮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結(jié)句“無人知道外邊寒”,寫出了華清宮主人耽情聲色,不以國事為重,不以民苦為憂的昏庸形象,詩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連自然界物候的變遷、冬天的到來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夠知道“寒冷”呢?一國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夠?qū)旅鞑烨锖痢θ嗣竦目鄻分斢浶纳夏?這樣的昏庸之輩,為安祿山野心的萌生、壯大自覺與不自覺地提供土壤。
過華清宮賞析8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作者: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jiān)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
注釋:
華清宮:宮殿名,建在驪山陜西(陜西臨潼)上,系明皇和楊貴妃游樂之處。
賞析:
以微見著,因小見大,是本詩的.特色。它通過送鮮荔枝這一事件 的描寫,諷刺了唐明皇、楊貴妃的極欲窮奢。
過華清宮賞析9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⑴ ?【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⑵,山頂千門次第開⑶。
一騎紅塵妃子笑⑷,無人知是荔枝來⑸。
詞句注釋
、湃A清宮:《元和郡縣志》:“華清宮在驪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溫泉宮。天寶六年改為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以祀神也。”
、评C成堆:驪山右側(cè)有東繡嶺,左側(cè)有西繡嶺。唐玄宗在嶺上廣種林木花卉,郁郁蔥蔥。
、乔чT:形容山頂宮殿壯麗,門戶眾多。次第:依次。
、燃t塵:這里指飛揚的塵土。妃子:指楊貴妃。樂史《楊太真外傳》: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新唐書·李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唐國史補》:“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jīng)宿則敗,后人皆不知之!卑矗捍嗽娀驗閷懸庵鳎庠谥S刺玄宗寵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諸史實。在唐代,嶺南荔枝無法運到長安一帶,故自蘇軾即言“此時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嶺南也”(《通鑒唐紀》注)。而荔枝成熟的季節(jié),玄宗和貴妃必不在驪山。玄宗每年冬十月進駐華清宮,次年春即回長安!冻淌峡脊啪帯芬啾嫫渲,近人陳寅恪亦復考證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牧經(jīng)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里尋歡作樂。后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作品鑒賞
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著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精妙絕倫,膾炙人口。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xiàn)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袄C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接著,場景向前推進,展現(xiàn)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著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后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nèi),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卻都包蘊著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薄袄笾Α眱勺郑赋鍪虑榈脑!缎绿茣钯F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懸念頓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lián)成一體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板有Α比诸H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讀到這里時,讀者是很容易聯(lián)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盁o人知”三字也發(fā)人深思。其實“荔枝來”并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太和二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過華清宮賞析】相關文章:
過華清宮原文及賞析09-03
《過華清宮》原文及翻譯賞析02-21
《過華清宮》對比賞析及閱讀答案12-29
《華清宮》與《過華清宮》詩詞閱讀理解答案06-29
過華清宮·春月夜啼鴉的翻譯賞析09-16
《華清宮三首》原文及賞析03-02
《過華清內(nèi)廄門》原文賞析06-20
過華清宮讀后感03-19
唐華清宮的介紹御湯遺址在哪里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