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我們收獲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課題組老師在成績面前相互鼓勵,在挫折面前從不氣餒,一年的研究和實踐,使我們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們堅持歷史單元主題的教學原則,歷史單元主題教學就是從歷史學科的實際出發(fā),根據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按知識系統進行,真正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的主題教學。是從更為寬泛、更為廣闊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與定位的歷史教學。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真正的貫徹單元主題教學理論。而新課程歷史教科書的一個單元就是一個歷史階段,是這一時期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研究課標、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備課時只著眼于某一節(jié)課的思維模式,而從單元組織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從而將某一節(jié)課的準備納入單元教學的序列之中,從整體上構思單元學習主題的教與學,以單元主題為主線來進行教學設計。在課程上我們大膽嘗試,立足課堂。
其次,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依據新教材主題教學的特點及教育教學因素進行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的創(chuàng)新理念,又適應了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既可以突出歷史重點和主干知識,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又可以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的新趨勢。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他們投入很大的興趣和老師一起進入探討,并且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上課不用聽看書則可以的不良學習品質,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驚奇的發(fā)現,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整合興趣非常大,他們主動進行總結,歸類,將歷史縱向聯系,達到了歷史的時序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論。
通過這個活動,課題組的老師教學態(tài)度和風貌也發(fā)生了改變,大家積極探索、學習研究,是教師的團隊意識空前加強,聽課、評課共同進步。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yǎng)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學生對歷史課也表示出了重視了,歷史教學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斷。雖說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類似的`環(huán)節(jié),可是沒有做系統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沒有這樣強烈感悟。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獲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們要感謝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室,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西安市未央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東元路學校所給予我們的幫助和支持,還要感謝指導老師的指點,謝謝!
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大半年的時間里,我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在課程上我立足課堂,大膽嘗試。我收獲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這次小課題的研究和實踐,讓我受益匪淺,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一、了解了小課題是什么?
所謂小課題,指的是教師以教學過程中發(fā)現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小課題研究屬于校本教研的范疇,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并總結經驗。
小課題的特點是小、近、實、真。 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不好高騖遠;實就是實實在在的關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真實踐。
小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它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積累研究經驗,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變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學中很隨意,對學生的心里、行為不探索,現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動腦,自己動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學生的進步隨時記錄下來,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對學生嚴謹施教。改掉了以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工作態(tài)度,通過學習實踐使自己變得更充實了,F在我一有時間就把這一天當中的教學回憶一番,把值得當成經驗為自己保留的及時記錄下來,把需要改進的問題列出來,通過查閱資料等及時改進,使自己業(yè)務水平每天改變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三、自己的個人能力、素質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小課題的研究首先要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再學習理論,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結合實際和實踐,得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時我就必須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同時我還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己教學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性分析,發(fā)現自己的教育教學的亮點、成功之處,并且取他人之長出,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個性化發(fā)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對自己的個人能力是一次極大的提升,教學理念也有提升,也開闊了眼界,站的角度也會更高,對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
四、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于主動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書籍,同時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讀書方法。這次課題研究,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地一起,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摘抄好詞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悟見解,哪怕是一句話都行,只要認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學生讀通讀透,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悟,為“寫”做了進一步的訓練,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激勵、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通過美文品讀、通過活動開展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找到讓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閱讀。通過閱讀開闊了學生視野,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為學生把讀應用到寫作中打好了基礎。
通過這個活動,老師積極探索、學習研究,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yǎng)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當然,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新,思維變得敏銳,生活變得充實。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獲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課題研究培訓研究心得體會我校研究的課題稱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方法研究)作為國家課題,學校領導和參研教師十分正視,從課題組建到現在,課題負責領導已組織參研教師多次培訓研究通過這次的培訓研究,我自己收獲較大,獲益匪淺,上面將我的研究心得小結如下: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研究。材中例題,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
因為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得更加牢固。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研究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用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法,一定非得讓學生看明圖意來理解知識,學懂知識,而是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游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
2.要明白欣賞與愛的藝術。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奇、獨特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那發(fā)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著求知欲的眼睛,下課后意猶未盡、依依不舍的表情,就是對教學最好的'評價。
3.給學生提供探究與交流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研究氣,也有益于研究能力的提高。每節(jié)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嘗試后講解,先猜測后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協作交流。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
2 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研究動力展。數學老師應著眼于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著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xù)的專業(yè)成長。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有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識和實踐智慧,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chuàng)造才能獲得。
5.找到差距,克服自身缺乏。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通過培訓,感到了自己的理論薄弱,理念滯后,思想境界不高。特別是近幾年由于放松研究,對教育前沿理論缺乏了解,教育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提高。
總之,通過培訓研究,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課題研究重在過程,這是我校參與課題研究老師的共識。而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的酸甜苦辣。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養(yǎng)。積極吸收。通過閱讀,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組。用動態(tài)、發(fā)展的觀點對待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fā)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后規(guī)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區(qū)域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每一次學習后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著自己,在不斷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一種輕松、愉悅、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fā)再次成功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一、積極參與,勇于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能認真及時完成課題組布置的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問題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學習反思內容也都是我在認真學習相關xx之后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發(fā)現班上同學基礎差異特別大,我在設計問題時有意識地把它分成A、B、C三層,其中基礎性問題以復習類、基本類的問題,面向暫困生學生;中檔題則面向中等生學生;難度大的問題,通過用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面向優(yōu)等生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學習不同的數學。同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我也在情感激勵上給予分層對待,當學生作出圓滿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獨到見解的回答時,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常用“很好”、“真棒”、“好極了”、“很有創(chuàng)見”等言語;對于質量不高的回答則用“好的”、“嗯”、等詞語來表明還不完全正確,尚有討論的余地;對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錯誤的,我則投出期待的眼神,說:“你先坐下,聽聽別人的意見,好嗎?”其他同學回答后,再次請前者重復一遍,大家加深印象。這樣做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學大膽地答問,增強了他們主動參與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業(yè)也分層次,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諸如知識的多少,思維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質的方面(諸如知識的深淺,思維水平的高低等)。從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二、樂于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chuàng)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zhèn)湔n,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著,進步著。同時,我也發(fā)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著我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4
本周到浙江嘉興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微課題研究的學習,一路走來,感慨很多。我們的微課題研究還是剛剛起步,別人已經成了領頭兵。 微課題研究是教師成長的動力和引領者。如果一個老師只是滿足于現狀,不想進取,不想成為一個更上一層樓的強者。有時間的`沒有興趣,有興趣的沒有時間。
很多老師覺得科研是一項枯燥的工作,比柴米油鹽還要磨人。所以現在最關鍵的是如何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
專家給的方向是把那些急需的人拉攏進來,因為晉級或者其他的需求,需要立課題的,需要做研究的。再加上一些有興趣的志同道合的同志們,可以先組成一個小組,等研究出成果后,大家會嘗到甜頭,讓大家羨慕時,才會更有動力。另外一個就是把學校的領導拉進來,連領導都已經開始做學問了,大家會跟著進行。
另外是時間保證,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研究,所以的興趣都會成為望紙興嘆。嘉興的做法就是把時間充分還給老師,把不必要的活動裁減。讓老師有時間去進行研究。 ??總之,教學研究是一項非常枯燥且磨人的工作,除了要有興趣外,還要有激勵和管理,還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5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保逃谊慂Q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就是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及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大人也可以幫著一起完成”。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在很多家長眼里,覺得他們的孩子太小,盡量幫助他們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承包下來,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過程中,由于溺愛、怕出小狀況、怕不衛(wèi)生等,將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攬下來,覺得這樣才是愛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缺乏實踐和鍛煉,造成膽量小,自理能力差等。因此,我從孩子入園第一天起,就著手進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著重從為自己服務、吃飯、穿衣褲、分餅干、分牛奶、搬自己的凳子等方面進行教育。同時要求家長樹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大人也可以幫著一起完成”的理念,組織親子活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實踐證明,越是盡早進行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發(fā)展的越快,尤其是到中班以后,表現的最為明顯。所以我覺得要盡早開始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6
20xx年,我校申請了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科課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我有幸參與其中,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一年以來,理論學習、外出培訓,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陽光雨露一樣如饑似渴地享受著知識的浸潤,從中也使我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有了新的認識,為我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逐漸走進課堂,已成為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圖、文、音、形、光、色綜合一體運用顯現特點。能縮短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的效應距離,把教學內容、圖文設計和影視編輯有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多方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表達、記憶等能力,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1、運用多媒體,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媒體的運用,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或者再多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F代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下主動、輕松地接受語文知識。我自己執(zhí)教的《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一課,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以美麗的動畫視頻
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喚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配上優(yōu)美輕快音樂,屏幕上出現相應的動畫和文本文字,教師感情飽滿的范讀,使學生再次感受課文的情感內涵、語言節(jié)奏,領悟課文的音樂美、繪畫美,與作者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
2、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渲染情感氣氛。
小學生的情感極其豐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把學生帶到特定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品味,達到渲染情感氣氛的作用。我校陳錦珠老師執(zhí)教美麗的童詩《賀年片》,多媒體課件“以詩為本”,貫穿整個課堂的始終,整體格調優(yōu)美生動,通過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意境,通過和諧的樂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課上適時穿插《新年好》《鈴兒響叮當》,使整節(jié)課一直處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多媒體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學生,調動了情感,把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拉近了,同時令學生在一種和諧的環(huán)境中體會詩歌的美,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3、運用多媒體,有助于突破重難點。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有些是學生熟知的,有些則不是。學生限于生活的經歷,知識的膚淺,很難正確感知教材的.內容,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可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七律《長征》是長征即將結束時,毛澤東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喜悅和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但這些似乎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體會
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長征路途遙遠,歷經11個省,使學生產生真實的體驗,執(zhí)教教師設計flash動畫,展示了長征路線圖,并運用多媒體播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疲憊行軍等場面的視頻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使學生對長征一路的艱難險阻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適時背景音樂的穿插,渲染了氛圍。結尾處的配樂詩朗誦,將學生情感推向高潮,讓課在高潮處結束。
一年以來的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多媒體技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借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但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體教學不是減輕了教師的勞動的強度,而是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要把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教師指揮課件播放、學生死盯屏幕的過程。如果學生得不到教師生動言語的誘導、形象神態(tài)的感染,從頭至尾只聽到音箱里的聲音、看見銀幕上的圖像;教師只顧忙著操作機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課件,不能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那么,課堂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7
我們五年級組開展了《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環(huán)境開發(fā)的研究》這個課題,收獲不小,本人心得如下:
首先,我很喜歡我們的組長趙老師組織的這個團隊。趙老師博學、嚴謹、風趣、對我們又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總是對老師充滿了肯定與鼓勵。課題組的其他老師們,個個都很能干,上課、評課、做調查、寫文章……樣樣都拿手。而自己卻有那么多的不足。但是,與壓力相比,有機會向趙老師及其它的優(yōu)秀老師學習,我更多的是感到榮幸。
其次,我喜歡我們的活動形式。每次活動,我們都是在課例的基礎上進行專題研討交流,然后趙老師對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輔導,不僅如此,還輔導我們寫調查報告、寫論文、寫案例、賽課,以及參與數學生態(tài)課堂的活動。一年來,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我開了眼界,逐漸轉變了教育理念。
再次,我喜歡《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環(huán)境開發(fā)的研究》這個課題。通過每次活動的學習,我逐漸認識到老師教育學生,就像栽培植物那樣,是讓植物自然生長,而不是像工業(yè)那樣用模具去鑄造成批的產品或機械零件。面對植物的種子,你只要準備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陽光和水分,順其內在的生長規(guī)律,相信種子內在的力量,它們一定能順利的`發(fā)芽、開花、結果!
在數學生態(tài)課堂上,不僅要強調知識與技能,更應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情感意志及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既要重視預設性目標,更要關注課堂生成,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思路、方法,教師的任務不只是完成預設的方案,而應和學生一同探討、分享、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命經歷。
在這一年中,在聽課學習時,我也會不自覺地從生態(tài)課堂環(huán)境的角度去觀察,觀察課堂的物質環(huán)境,觀察師生、生生的交流,觀察師生的評價與情感交流。優(yōu)質的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在如朋友般的合作與交流中,在經歷了一次次思想的交鋒、一次次原汁原味的爭論后,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識的收獲、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滿足,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熱情,感受著學習的快樂,品嘗著成功的喜悅。我特別喜歡這樣的課堂氛圍,哪怕作為聽課教師,也吸引著我的思維快樂和積極地參與,我想,我正是身處于數學生態(tài)課堂環(huán)境之中,所以才有這樣的感受,它的魅力影響的也許不止我一個人。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我也在嘗試著營造生態(tài)的課堂環(huán)境,除了課件、板書設計等要簡潔美觀,我在傳授新知的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學生喜歡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課堂中保證小組合作交流的次數與時間,教師注意傾聽、對學生的評價多了鼓勵與期待等。自己的教學觀念隨著課題研究的參與逐漸發(fā)生著轉變,但是轉變的程度還算不上理想,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等,一直是讓自己困惑的地方。什么時候,自己的課堂環(huán)境也能 “生態(tài)”呢?
是呀,教育是“農業(yè)”,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只有自己在教學與研究的領域真正地投入,學生才會送給自己一個滿意的課堂。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8
本次通過參加包頭市美術課題的研究,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給我最大的感觸有,明確了小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與小課題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開展課題研究中實施的相關內容。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F將本次研究體會、感悟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
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作為小課題研究的實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展開研究,閱讀相關教育教學故事與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圖書館借閱、上查閱、期刊訂閱、專業(yè)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開拓視野。二、積極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
通過閱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改變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3、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畫畫、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諧發(fā)展。
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tài)迎接新的挑戰(zhàn),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于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huán)境也不同,如何培養(yǎng)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癥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與科學素養(yǎng)。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并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和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長。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9
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研究中,我輔導了《語文自主學習法》課題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課題計劃的預期結果,現將我個人輔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的體會總結出來,以便與其他研究課題的輔導教師共同探討。
一、明確“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
如果輔導教師連“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話,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就可能變成一種“形式運動”。我是這么認為的,“研究性學習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觀察、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方法而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利用這種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獨立思考、信息分析處理等多項能力。研究性學習法的研究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如何定課題。
定課題與寫論文可以說是同出一轍,課題定得好就可以說你的課題研究已經成功了一半。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結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或本學科與其它邊緣學科的結合等多種方法來議出一個課題,在明確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再定出課題名稱。例如我們計算機學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諸如:利用玩游戲進行學習,破壞學習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學習法。
三、分階段有條不絮的完成課題研究。一個課題一般可以自己劃分以下幾個階段:
1、議題階段
定課題、做計劃,設計出有關統計資料的表格,課題進展情況登記表等。
2、開題階段
讓課題組成員明確課題目的,研究方法,布置以時間細化的計劃課題任務,必須完成的階段性成果,負責人等。
3、研究階段
課題組成員按階段,按時間完成階段性課題任務,形成有關(信息)數據處理報告,填寫有關表格。進行階段性課題總結。
4、結題階段
收集整理開題以來的各項成果和資料,進行有關的數據統計處理,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形成結題報告。邀請有關權威部門,有關專家組成員召開結題會,并由權威部門或專家組對本課題作出科學的評價。
初次進行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以上的體會純屬個人在摸著石頭過河中總結出的不成經驗的所謂經驗。不足之處有請多多指導。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0
我參加了關于?案例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應用?這一課題的研究,參加課題研究以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它不僅拓寬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理論經歷,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于教育事業(yè)。
通過本次研究學習,我認識到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關鍵的一步,因為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引導著研究方向,并制約著整個研究工作的進展及研究的價值,在學習以前曾經一直認為我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一名老師,我的任務就是教好我的課,教育好我的學生,完成我的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于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事或者說是各級教研員的工作,與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但自從參加了小課題研究以后使我轉變了看法,教育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作為普通的一線老師照樣可以寫出研究性的東西。我們老師的研究取材就應當取材于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例如在我們的平常教學課堂上,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寫下來,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許會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擅長積累還應當及時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動態(tài),進步從實際工作中發(fā)現科研課題的才能。
總之,進展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fā)現這恰是一個最優(yōu)化的成長過程,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究之中,今后的工作還很艱巨,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實工作,不斷探究,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獲得成績。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小課題研究無論是對課程教材的開發(fā),還是對于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都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它是改變當前數學教育被動局面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給學生提供了參與實踐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在學習中鍛煉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極為必要的。
我認為,數學小課題研究用“綜合法解決問題”在小學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慮:
1、數學新課程所展示的教材內容都具有現實性、靈活性和開放性,這為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內容和學習空間。
2、從學生身心發(fā)展年齡段來看,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是這個年段的主要特征,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諧發(fā)展。
3、學科教師的系統指導,也使得學生的數學小課題研究在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于“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系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一(8)班,我發(fā)現我們班的學生課堂紀律較差,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也不認真,不能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更不會舉一反三。成績中等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系,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干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后就又是老樣子。自從參加小課題研究后我就改變了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回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缎抡n程標準》指出:“解決問題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解決問題的步奏“找到數學信息,建立關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來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找到數學信息,數學教學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fā)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擷數學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yōu)閿祵W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找出數學信息,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兩個信息的問題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實例。從踢球、捉迷藏、丟手絹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能更準確地找出數學信息。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于環(huán)境,其認識發(fā)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huán)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fā)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fā),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才能準確地分析信息如在講授兩個信息的問題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分析信息,發(fā)現關聯,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抓住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么樣做?為什么這樣做?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guī)律的關注和發(fā)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說,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著把學生培養(yǎng)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fā)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愿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8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xù)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2
這學期以來我們進行了關于《小學低段數學游戲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回顧課題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具有實效。我從中受益匪淺,它不僅拓寬我的教學視野,還豐富了我的教學實踐經驗,“在研究中發(fā)現問題,在問題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一、主動學習,注重過程的形成
課題的研究注重過程,我努力經歷著真正的課題研究過程,體會研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相關研究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查閱絡中的資料,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思想,努力提高自我課題研究修養(yǎng)。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的不同層次,必須深入地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年齡特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差異、接受知識的能力進行分層分組。
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學生,隨時隨地注意學生的發(fā)展變化情況,作出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后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各類學生都有所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他自己的區(qū)域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每一次學習后學生都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在不斷獲取成功中得到一種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fā)再次獲得成功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二、積極參與其中,勇于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是組織大家認真學習,不斷研究并帶領大家及時完成課題中的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提出的問題,我總是進行深入思考,認真學習,積極探索,力求在實踐探索中找到合理答案。學習課題研究相關xx之后認真反思,努力應用到自己的實踐教學中,如:我在教《面積的認識》時,設計了關于圖案設計的課外實踐游戲,提出要求:一是:設計的圖案的面積都是五厘米(既事先準備一張格子紙,每一個小格子的面積都是一平方厘米;二是:結合圖案,既該設計圖案有實際的意義。
學生積極性很高,設計出了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電扇、花瓶、山峰、花朵等。通過活動在游戲中“做數學”,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一種享受,不僅掌握了新知識,而且還拓寬了知識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真可謂一箭雙雕呀!實踐告訴我們,豐富多彩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其注意力和觀察力都有明顯的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明顯的提升。課題研究中,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于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交流與碰撞。同時,我做到認真?zhèn)湔n,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好每節(jié)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不斷地成長、進步。同時,我也發(fā)現了自身還存在不足,理論知識匱乏,制約著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待獲得更大進步。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3
在蘇州市教研室的倡導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開展起課題研究,我校也加入這一探討的行列。并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在此,將最近的學習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與探討。
一、要搞好課題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對小學音樂新課標的認識
從新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fā)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準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chuàng)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識譜教學是我們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為學生的音樂實踐行為保駕護航。
二、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為此,我們的課題研究分成三個年級段實施,分別為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歲研究的內容一樣,都是識譜教學,但難易程度不同,教學形式也有異同,低年級以游戲形式為主,學習簡單的單音唱名;中年級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譜;高年級學生在熟練演唱歌譜的同時,能根據中低年級知識量的累積,創(chuàng)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chuàng)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識譜教學是我們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為學生的音樂實踐行為保駕護航。
三、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為此,我們的課題研究分成三個年級段實施,分別為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歲研究的內容一樣,都是識譜教學,但難易程度不同,教學形式也有異同,低年級以游戲形式為主,學習簡單的單音唱名;中年級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譜;高年級學生在熟練演唱歌譜的同時,能根據中低年級知識量的累積,創(chuàng)作小型的歌曲旋律。三、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復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
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备鶕䦟W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我們的課題研究才開始一個多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4
我參與了我鎮(zhèn)《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的研究。我是語文科教研組長,在研究過程中我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工作。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對于我來說,感受良多。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這個過程中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自己也查閱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隨著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尤其體現在文本解讀的深度和教學設計的效度上。課堂上,我努力實踐有效教學,突出年段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初讀感知、熟讀感悟、美讀抒情、讀后延伸,提高閱讀教學效益,與學生共享成長。
二、課題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圍
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四讀”教學模式來說,從模式的環(huán)節(jié),內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稱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經過多次修改。這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說課,聽課,評課,反復地進行討論、分析。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有了這次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隊伍,我們一定會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戰(zhàn),為我們共同的教學事業(yè)而努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5
本周一,在二七區(qū)大學路第二小學的報告廳,有幸聆聽了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胡遠明主任關于課題研究的一次講座,感觸頗多。除了胡主任專業(yè)的講解之外,他幽默風趣,自然灑脫,直來直去的演講風格也讓人印象深刻。
自xxxx年上班以來,關于課題研究的一些講座和報告很少涉及。借著共同體名班主任工作室學習的機會,讓我有了一次不一樣體會。如果說課題研究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說老實話,就是在每個教師晉職之路上,它是一個你必須邁過去的門檻。而且也聽到同事們有關課題立項的一些討論,言外之意似乎是難度較大。有人說課題立項要緊跟當下的教育理念,有人說課題立項要求新,“陳辭濫調”的主題只能是“炮灰”。
但是,在聽了這次講座之后,讓我對課題立項又抱起了“信心”,或者說壓根就不應該對他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糾正自己的心態(tài)。課題立項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晉級所需的“功利”的地位上,而是成為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胡一把利器。否則,這樣的教師只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進行重復而機械的工作,成了一臺機器,而學生則成了機器里生產出來的產品。其次,胡主任的講授風格也不一樣。通過胡主任的課件,可以看出他是做了精心的準備。或者說,他是充分察看了“病歷”,直接拿著藥箱來開方子的。首先,胡主任先讓我們從一節(jié)錄像課中找出優(yōu)點和不足,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指出課題的本質--解決問題的過程。接著,結合一些真實的'課題案例,他又從課題的內容、格式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解釋了這些課題未能成功立項的原因。同時,胡主任以大學路第二小學部分教師課題為例,幫助在場的教師找出這些課題的不足。最后,胡主任和我們一起一道修改課題,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如何修改課題,如何立課題。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課題都被人研究過,這是講座過程胡主任幾次提到的一句話。但是他也在提醒著我們課題立項就是在這些已經被研究過的課題中,而且我們完全可以結合自己的教育經歷重新立課題,而不是背道而馳,一味的求新,忽視課題立項的本質和初衷。
講座從4:30一直持續(xù)到將近六點,也早早過了下班時間。但是老師們聽的仍然很認真,我也有種很久沒有聽到肺腑之言的感覺,真的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14
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03-30
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1-23
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03-27
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5-12
關于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9-22
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17
課題研究講座心得體會12-13
參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3-23
課題研究心得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