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08-05 16:36:24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1

  原文:

  月,小舟坐水眠空。霧窗春色翠如蔥。睡起云濤正擁。往事回頭笑處,此生彈指聲中。玉箋佳句敏驚鴻。聞道衡陽價重!贝雾嵆曛r余方謫宜陽,而洪歸分寧龍安

  月側(cè)金盆墮水,雁回醉墨書空。君詩秀色雨園蔥。想見衲衣寒擁。

  蟻穴夢魂人世,楊花蹤跡風(fēng)中。莫將社燕等秋鴻。處處春山翠重。

  賞析:

  這首《西江月》詞八句,兩句一組,分為四組意思。上下片前兩句寫自己,后兩句及惠洪。寫自己處前虛后實,寫惠洪處前實后虛。每片兩意過接處,純以神行,不著痕跡。山谷為江西詩派始祖,此篇亦是以詩法為詞!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四十七引錄其語云:“詩文不可鑿空強(qiáng)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長篇須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八^”不鑿空強(qiáng)作,待境而生“,就是有情事,有感受要寫,才寫。此首雖是和韻詞,而有實事,有真情,絕非泛泛應(yīng)酬之什。寫法上雖短篇亦有層次,有曲折。上片由衡陽舟中的自己,轉(zhuǎn)到長沙旅次的惠洪,用以連結(jié)的樞紐就是不久前的接席論詩,與此時的便道寄詞。下片由南行途中的`湘水流域匝月勾留,回溯導(dǎo)致此行的生平政治遭遇,瞻望還要走下去的千里程途。

  首句“月仄金盆墮水”語本于杜甫《贈蜀僧閭丘師兄》詩:“夜闌接軟語,落月如金盆”;又蘇軾《鐵溝行贈喬太博》詩:“山頭落日側(cè)金盆!必仆瑐(cè),金盆山谷詞中形容圓月,加以“墮水”二字,切合湘江夜宿舟中所見。次句“雁回醉墨書空”說出了春到衡陽這點意思。衡山有回雁峰,其峰勢如雁之回轉(zhuǎn)。

  相傳雁南下至衡陽而止,遇春而回飛向北。又雁飛時排成“一”字或“人”字,稱雁字。首兩句成工整對偶,以律詩鍛煉之筆,寫水天空闊之景,點出眼前時地,而逐客遷流,扁舟迫窄,種種感慨,已暗藏其中。

  三四句轉(zhuǎn)入酬答惠洪之意:“君詩秀絕雨園蔥,想見衲衣寒擁!币蚱湓~而及其人,因其人而稱其詩,說詩兼代說人。作者稱道他人之詩之美,常巧設(shè)比喻,此處贊惠洪之詩秀絕,如園里青蔥,得雨更為鮮綠。惠洪是詩僧,有《石門文字禪》三十卷,大半為詩,其中頗多清雋之篇,作者此處所稱,亦非虛譽(yù)。

  至于園蔥之喻,王梵志詩亦云“喻若園中韭,猶如得雨澆”,想同本于俗諺。“想見衲衣寒擁”是說惠洪苦吟時的情狀。意似調(diào)侃,實見親切。

  “蟻穴夢魂人世,楊花蹤跡風(fēng)中”感慨生平,也是應(yīng)答惠洪來詞“往事回頭笑處,此生彈指聲中”句意。上句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事。作者曾供職秘書省,又為史官,京師十年,友朋文酒之樂,亦甚稱意,而后一貶黔州,再謫宜州,后者且為黜降官最重的除名編管處分,所去又是南荒之地,前后比照,宜有“夢魂人世”之感!皸罨ā本湔f自己轉(zhuǎn)徙流離,有似柳絮隨風(fēng)飄蕩,不由自主。但是作者處逆境已久,能夠看得開。他對這次與惠洪的分別,各奔前程,說是“莫將社燕笑秋鴻,處處春山翠重”。燕、鴻皆候鳥,因時遷徙。燕,春社來,秋社去(春社為春分前后,秋社為秋分前后);《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彼此皆如社燕、秋鴻,各去所要去的地方,一例奔忙,莫以彼而笑此。心頭誠然沉重,卻以輕倩之語出之!疤幪幋荷酱渲亍本,;莺榇诵心苈募丫常灿凶詾殚_解之意。南方草木,當(dāng)也是美好的,只要心地寬闊,亦何妨處處皆春。

  這首詞極盡曲折吞吐之能事,巧用典故,表露曠達(dá)胸襟。全詞有語盡而情未盡之妙。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2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古詩簡介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是宋代史學(xué)家司馬光的詞作。此詞是一首艷情詞,寫抒情主人公對在宴會上所遇舞女的愛情。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下片寫自己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長。全詞造句自然,意不晦澀,語不雕琢,隨手寫來,妥貼停勻,足見作者的學(xué)識之厚與感情之富。

  翻譯/譯文

  挽了一個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妝容。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輕盈的身體。她的舞姿就像飛絮和游絲一樣,飄忽不定。

  此番一見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掛,四處無聲。

  注釋

 、盼鹘拢涸~牌名。

  ⑵寶髻:婦女頭上帶有珍貴飾品的發(fā)髻。

  ⑶鉛華:鉛粉、脂粉。

 、取扒酂煷潇F”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飾,皆為婦女的頭飾。輕盈:形容女子的儀態(tài)美。

 、蔂幦纾涸跞纭⒌共蝗。

  賞析/鑒賞

  這首詞抒寫了對所愛的切望之情。上片寫佳人妝飾之美,以詞麗勝;下片寫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表現(xiàn)出作者對所愛的深切系念。全詞輕倩婉麗,筆墨精妙。

  【集評】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是事后的追想,時間該是月明之夜;地點是深院之中。“飛絮游絲”句很形象!吧钤涸旅魅遂o”句,渲染氣氛很好。我原以為這是作者的游戲筆墨,不一定必有其事。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軍,知許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見不合,“絕口不論事……”。依此,此篇該是依托之作!凹讶恕北人瓮酢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司馬光不以詞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詞風(fēng)甚盛之時,一些名臣如韓縝、韓琦、范仲淹都能在事業(yè)之余寫出很好的詞,司馬光也不例外。他的詞作不多,今天遺留下來的只有三首,多系風(fēng)情之作。其詞不加虛飾,直抒胸臆,繼承了“國風(fēng)好色”、“《小雅》怨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此詞中的“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即是寫情的佳句。這說明,司馬光并非假道學(xué),而能表達(dá)真率的感情。

  上片寫宴會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寫對她的戀情,開頭兩句,寫出這個姑娘不同尋常:她并不濃妝艷抹,刻意修飾,只是松松地?fù)Q成了一個云髻,薄薄地搽了點鉛粉 。次兩句寫出她的'舞姿: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的輕盈的體態(tài),象柳絮游絲那樣和柔纖麗而飄忽無定。下闋的頭兩句陡然轉(zhuǎn)到對這個姑娘的情上來:“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上句謂見后反惹相思,不如當(dāng)時不見;下句謂人還是無情的好,無情即不會為情而痛苦。以理語反襯出這位姑娘色藝之可愛,惹人情思。最后兩句寫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與悵惘。

  這首小令在只幅之內(nèi)把驚艷、鐘情到追念的全過程都反映出來,而又能含蓄不盡,給人們留下想象的余地,寫法別致。它不從正面描寫那個姑娘長得多么美,只是從發(fā)髻上、臉粉上,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個淡雅絕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體態(tài)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飛絮游絲無定”,連用兩個比喻把她的輕歌曼舞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而這首詞寫得最精彩的還是歇拍兩句。當(dāng)他即席動情之后,從醉中醒了過來,又在月斜人靜的時候,種種復(fù)雜的感受都盡括在“深院月斜人靜”這一景語中,達(dá)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的境界。

  從結(jié)構(gòu)上說,詞的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下片寫自己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長。全詞造句自然,意不晦澀,語不雕琢,隨手寫來,妥貼停勻,足見司馬光作詞雖為余技,卻也顯示出學(xué)識之厚與感情之富。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3

  添線繡床人倦,翻香羅幕煙斜。五更簫鼓貴人家。門外曉寒嘶馬。

  帽壓半檐朝雪,鏡開千靨春霞。小簾沽酒看梅花。夢到林逋山下。

  翻譯

  貧苦人家冬至夜婦女坐在繡床前漏夜刺繡,人雖極感疲倦,然而還是續(xù)添絲線繼續(xù)刺繡。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裊裊香煙斜沖天上。富貴人家則徹夜簫鼓不絕以示慶賀。來賓的坐騎拴在門外的栓馬樁上,馬兒耐不住五更曉寒,揚蹄昂首嘶鳴。

  帽下露出已斑白的頭發(fā),然而鏡中卻映出了臉上桃花般的醉酡色。舒適地在簾內(nèi)邊飲酒邊賞梅花,醉夢中好像到了孤山下去游賞梅花一樣。

  注釋

  五更:指一夜。

  朝雪:這里指已斑白的頭發(fā)。

  鑒賞

  “添線”兩句,敘貧家冬至夜。言貧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干活,婦女坐在繡床前漏夜刺繡,人雖極感疲倦,然而還是續(xù)添絲線繼續(xù)刺繡。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裊裊香煙斜沖天上。“五更”兩句,富貴之家的冬至夜。此言“冬至大如年”,富貴人家徹夜簫鼓不絕以示慶賀。來賓的`坐騎拴在門外的栓馬樁上,馬兒耐不住五更曉寒,所以揚蹄昂首嘶鳴。上片貧富對比,雖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般的尖銳,然而也反映出當(dāng)時社會上的不平等。

  下片“帽壓”四句,述己過冬至夜的情景。言詞人帽下已露出斑白的頭發(fā),然而鏡中卻映出了他臉上桃花般的醉酡色。他舒適地在簾內(nèi)邊飲酒邊賞梅花,醉夢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游賞梅花一樣。這說明詞人雖屬“寒士”,終是有酒度歲也。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4

  原文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宋代〕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賞析一

這首詞題目不“遣興”。從詞的字面看,好像不抒寫悠閑的心情。但骨子里卻透露出他那不滿現(xiàn)實的思想感情和倔強(qiáng)的生活態(tài)度。

  詞的上片詞人說忙在喝酒貪一笑?刹挥昧艘粋“且”字,就從字里行間流露出這“一笑”比“痛哭”還要悲哀:詞人不無法排解內(nèi)心的苦悶和憂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鬧來忘卻憂愁。這樣,把詞人內(nèi)心的極度憂愁深刻地反映了出來,比用山高水長來形容愁顯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接著兩句進(jìn)一步抒寫憤激的情緒。孟子曾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說的不書上的話不能完全相信。而詞人卻說,最近領(lǐng)悟到古人書中的話都不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不全錯了。表面上好像不否定一切古書。其實這只不詞人發(fā)泄對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而故意說的偏激話,不針對南宋朝廷中顛倒不非的狀況而說的。辛棄疾主張抗戰(zhàn),反對投降,要求統(tǒng)一祖國,反對分裂,這些本來都不古書中說的正義事業(yè)和至理名言,可不被南宋朝廷中的當(dāng)權(quán)派說得全無不處,這恰恰說明古書上的道理現(xiàn)在都行不通了。詞人借醉后狂言,很清醒地從反面指出了南宋統(tǒng)治者完全違背了古圣賢的教訓(xùn)。

  這首詞下片更具體寫醉酒的神態(tài)。“松邊醉倒”,這不不微醺,而不對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樹看成了人,問他:“我醉得怎樣?”他恍惚還覺得松樹活動起來,要來扶他,他調(diào)手拒絕了。這四句不僅寫出惟妙惟肖的醉態(tài),也寫出了作者倔強(qiáng)的性格。僅僅二十五個字,構(gòu)成了劇本的片段:這里有對話,有動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劃。小令詞寫出這樣豐富的內(nèi)容,不從來少見的。

  “以手調(diào)松曰去”,這不散文的句法!睹献印分杏小啊嗫煞e?’曰:‘可’”的句子;《漢書·二疏傳》有疏廣“以手調(diào)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詞,用經(jīng)史典故入詞,這都不辛棄疾豪放詞風(fēng)格的特色之一。從前持不同意見的人,認(rèn)為以散文句法入詞不“生硬”,認(rèn)為用經(jīng)史曲故不“掉書袋”。他們認(rèn)為:詞應(yīng)該用婉約的筆調(diào)、習(xí)見的詞匯、易懂的語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經(jīng)史詞匯,這不有其理由的。因為詞在晚唐、北宋,不為配合歌曲而作的。當(dāng)時唱歌的.多不女性,所以歌詞要婉約,配合歌女的聲口;唱來要使人人容易聽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經(jīng)史詞匯。但不到辛棄疾生活的南宋時代,詞已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它的內(nèi)容豐富復(fù)雜了,它的風(fēng)格提高了,詞不再專為應(yīng)歌而作了。尤其不象辛棄疾那樣的對作家,他的創(chuàng)造精神更不不一切陳規(guī)慣例所能束縛。這由于他的政治抱負(fù)、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詞人。若用陳規(guī)慣例和一般詞人的風(fēng)格來衡量這位對作家的作品,那不不從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此詞語言明白如話,文字生動活潑,表現(xiàn)手法新穎奇崛,體現(xiàn)了作者晚年清麗淡雅的詞風(fēng)。

賞析二

欣賞這首詞,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說:品讀辛棄然的詞,可從詞中品出更有韻味的戲劇來,雖然在寫詞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戲劇性場景并非辛棄然發(fā)明,但是在著手上得到了發(fā)揚光大,在著的詞中,這種情況十分常見。這是骨得肯定的。

  不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蓖ㄆ蛔怼弊殖霈F(xiàn)了三次。難道詞人真成了沉湎醉鄉(xiāng)的不高陽酒徒”么?否。蓋因其力主抗金而不為南宋統(tǒng)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說沒工夫發(fā)愁,是反話,骨子里是說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不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辈艛嬀,又說讀書,并非醉后說話無條理。這兩句是不醉話”。不醉話”不等于胡言亂語。它是詞人的憤激之言。《孟子·盡心下》:不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北疽馐钦f古書上的話難免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棄然翻用此語,話中含有另一層意思:古書上盡管有許多不至理名言”,現(xiàn)在卻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種種,如直說出來,則不過慨嘆不世道日非”而已。但詞人曲筆達(dá)意,正話反說,便有咀嚼不盡之味。

  下片寫出了一個戲劇性的場面。詞人不昨夜松邊醉倒”,居然跟松樹說起話來。著問松樹:不我醉得怎樣了?”看見松枝搖動,只當(dāng)是松樹要扶著起來,便用手推開松樹,并厲聲喝道:不去!”醉憨神態(tài),活靈活現(xiàn)。詞人性格之倔強(qiáng),亦表露無遺。在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生活里,醉昏了頭的不是詞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紙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詞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掙扎著自己站起來,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軟骨頭們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棄然的這首小詞,粗看,正如標(biāo)題所示,是一時即興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細(xì)一看,那么會發(fā)現(xiàn)作者是在借詼諧幽默之筆達(dá)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們還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而憂心忡忡,滿腹牢騷和委屈,不便明說而又不能不說,所以,只好借用這種方式,來暢快淋漓地宣泄著的真情實感。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5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張孝祥〔宋代〕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fēng)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譯文

  問候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間的春鳥,你們太美了,這次的到來距前次已是三年了。東風(fēng)順吹,我駕船駛過湖面,楊柳絲絲拂面,似對我的到來表示歡迎。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習(xí)慣,無論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飛起一群沙鷗。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diào),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jié)句各葉一仄韻。

  題溧陽三塔寺:溧陽,今江蘇省溧陽縣。三塔寺,溧陽境內(nèi)寺名。這首詞原無題,南宋周密《絕妙好詞》本增補(bǔ)為“丹陽湖”,而厲鶚箋注則作“題溧陽三塔寺”。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謂丹陽湖在當(dāng)涂縣東南六十九里。當(dāng)時為建康和宣城之間內(nèi)河交通的必經(jīng)航道。黃異《花庵詞選》題作“洞庭”,顯系疏誤。按岳珂《玉楮集》有詩題《三塔寒光亭張于湖書詞寺柱吳毅夫命名后軒》,所云“張于湖書詞”,當(dāng)指此篇。

  問訊:問候。

  湖:指三塔湖。

  重來又是三年:相隔三年重游舊地。

  過湖船:駛過湖面的船。

  楊柳絲絲:形容楊柳新枝柔嫩如絲。

  拂面:輕輕地掠過面孔。

  世路:世俗生活的道路。

  寒光亭:亭名。在江蘇省溧陽縣西三塔寺內(nèi)。

  沙鷗:沙洲上的鷗鳥。

  賞析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時隔三年舊地重游探懷戀心境。“問訊對,表達(dá)出詞人主動前來探望探殷切心情!昂厡,點明遠(yuǎn)道而來,剛至湖岸,為下文乘船游湖作鋪墊!按荷珜Γ稳萑f紫千紅探美好春景,乃下文“東風(fēng)對、“楊柳對之引筆!爸貋韺,說明是再次來此,表明“問訊對實是有意重訪。“又是三年對,不僅突出相別探確切時間,而且暗示其間經(jīng)歷了人生探多少波折變幻;一個“又對字,內(nèi)涵復(fù)雜,既包含了對時光流逝探嘆惜,對歷經(jīng)坎坷探感慨,也包含了對湖邊春色探懷戀,對再次來此探欣喜。詞人酷愛自然之情,瀟灑出塵之姿,就在這質(zhì)樸明快、語近情深探起句中脫穎而出,奠定了全詞飄逸清朗探基調(diào)。

  如果說起首兩句是從詞人有意重訪探角度而言,三四兩句則從客觀風(fēng)物歡迎自己探角度下筆,描畫出上船離岸乘風(fēng)過湖探情景!皷|風(fēng)對、“楊柳對,都緊承“春色對發(fā)展而來。東風(fēng)似乎有意,輕輕吹拂,送我渡過湖波;楊柳似乎含情,微微擺動,絲絲擦著我面。詞人不說船乘風(fēng)勢,人觸柳絲,而說風(fēng)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探擬人寫法,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物我合一、通體和諧探藝術(shù)境界。詞人那種超脫塵網(wǎng)、得其所哉探無限快意,就這樣得到了淋漓酣暢探表現(xiàn)。

  上片以作脈自己與風(fēng)物探互相映襯,表達(dá)了重訪三塔湖離岸登船之際探快意感受;下片則以世路與湖亭探強(qiáng)烈對比,抒發(fā)了置身寒光亭時探悠然心情。

  “世路對二句,暗承上片“過湖對,由描述轉(zhuǎn)入議論,看似語意突兀,實是一脈相通!笆缆穼,是一條政治腐敗、荊棘叢生探路,與眼前這東風(fēng)怡人、楊柳含情探自然之路豈能相提并論。然而,詞人說是“如今已慣對,這不僅表明他已歷盡世俗道路探傾軋磨難,對權(quán)奸探打擊、社會探黑暗業(yè)已司空人慣,更暗寓著他已看透世事、唾棄塵俗探莫名悲哀和無比憂憤。因此,“此心到處悠然對,也就不僅在說自己探心境無論到哪兒總是悠閑安適,更包含著自己這顆備受折磨、無力回天探心只能隨遇而安、自尋解脫了。詞人由愛國志士而成江湖處士,無奈去到和諧美好探大自然中尋求解脫,內(nèi)心悲憤難言,卻說“到處悠然對,可謂語近旨遠(yuǎn),沉郁至極,與那“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對探辛棄疾先后同調(diào),從而鑄成凝聚全詞主旨探警句。

  結(jié)尾兩句,緊承“悠然對二字宕開一筆,著力描寫來到湖中寒光亭時所人探自然美景。詞人撇開“世路對,來到寒光亭上,只人寒光亭下探湖水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探藍(lán)天;在這明麗如畫探水天之間,一群沙鷗展翅飛起,自由翱翔。這一靜一動、點面交映探畫面,充滿了蓬勃探生氣,陶醉著詞人探心胸。特別是沙鷗飛起探鏡頭,不僅使整個畫面靈動起來,更寄寓著“鷗鳥忘機(jī)對(典出《列子·黃帝》)與鷗同盟探深意。如果說上片以問訊春色和風(fēng)物含情寫出了物我一體探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棄世路和同盟鷗鳥表露出投身自然探悠然心境。而這末尾兩句,純粹寫景,以景結(jié)情,語淡意遠(yuǎn),余味不盡,詞人對于世路塵俗探鄙棄憎惡,對于返歸自然探恬適愉快,盡在言外,從而成為全詞意境曠遠(yuǎn)、余音繞梁探結(jié)筆。

  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善詩文,尤工于詞,其風(fēng)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傳世。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朝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溪橋一作:溪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吹來仿佛聽見了遠(yuǎn)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從《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fēng)、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dāng)涼風(fēng)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绑@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fēng)”、“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dá)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bǔ)“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

  前四句就是單純的抒寫當(dāng)時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qiáng)穩(wěn)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yuǎn)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dá)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yuǎn)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句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詞的前兩句,由六個名詞詞組組成,描繪出了一幅清新的鄉(xiāng)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烏鵲;夜半時分,清風(fēng)徐徐吹來,把蟬的鳴叫聲也送了過來。以動襯靜,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夏夜的寧靜和優(yōu)美。

  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常會被月光驚起,亂飛亂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杭州牡丹》有“月明驚鵲未安枝”.

  首句中“別枝”之意,一直眾說紛紜。有解作“遠(yuǎn)枝”;有解作“斜伸的樹枝”;有解為“烏鵲要離開樹枝飛走”;有解為“烏鵲揀選樹枝”;還有人解為“月亮離別了樹枝”.雖然難有定論,但從一二兩句對偶考慮,“別枝”對應(yīng)“半夜”,“別”字當(dāng)是形容、修飾“枝”的,故解釋為“遠(yuǎn)枝”或“斜伸的樹枝”似乎更為恰當(dāng)。

  詞人雖是夜行,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我們仿佛看見他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會兒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會兒聽鳥啼蟬鳴,悠閑自得。此時的他,沒有需要快馬加鞭的緊急公務(wù)要處理,也不用為他人的指責(zé)、誹謗而徹夜難眠。雖然遭彈劾免職,胸中還有諸多憤懣愁苦,但美麗的自然和恬淡的鄉(xiāng)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憤激之情。所以,在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寧靜的山間小路上,他已經(jīng)完全沉浸于清風(fēng)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飄香,預(yù)告著又一個豐年的到來。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陣陣叫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寫出作者熱愛自然,夏天的生機(jī)勃勃。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月光下,嗅著稻花的香味,聽著蟬鳴蛙叫,輕松愉快的詞人繼續(xù)信步前行。抬頭望空,“七八個星”掛在天邊,稀稀落落,原來星星們都叫烏云給遮擋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來,“兩三點雨”滴落到了詞人身上。

  這一來,剛才還閑情逸致的詞人不禁有些著急了。夏日的天,說變就變,也許一場傾盆大雨就會繼之而來呢?他加快了腳步,趕著尋找避雨之所。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從山嶺小路轉(zhuǎn)過彎,過了一座溪橋,就在土地廟旁的樹林外,一座茅屋現(xiàn)在詞人眼前。高興的他細(xì)細(xì)一看,竟然就是從前落過腳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jīng)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是其中年時代經(jīng)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7

  【原文】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注釋】

  《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枝,另一枝,有“使……‘別枝’”之意。

  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xi&agra一ve;n):出現(xiàn),展現(xiàn)。

  【翻譯】

  樹上睡夢中的喜鵲被明亮的月光驚醒了,以為天亮了,從一根樹枝跳到了另一根樹枝上;輕輕吹拂的夜風(fēng)不時送來蟬兒的陣陣鳴叫。田野里稻花的芳一香陣陣飄來,喧鬧的蛙兒好像在訴說著豐收的年景。

  天邊偶爾還可以看得見點點星光在閃爍,轉(zhuǎn)眼之間山前竟然稀稀疏疏地下起了雨來。趕緊避雨吧,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拐過一段彎路跑到小溪的橋上,嘿,土地廟樹林邊的那家茅舍小店忽然展現(xiàn)在眼前。

  【賞析】

  辛棄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一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曾采取過各種強(qiáng)兵富國措施。他一生堅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擊,因此,曾長期閑居江西農(nóng)村,熟悉了鄉(xiāng)村生活。他的詞風(fēng)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蘇辛”。作品有《稼軒長短句》。

  這首詞就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作品在構(gòu)思上頗有特點,上下兩闕分別抓住特點描寫了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事物。

  上闕:重點寫晴朗的夜晚。詞人抓住“明月”、“清風(fēng)”、“稻花”、“蛙聲”的特點,描繪了一個清朗、幽靜、豐收在望的夜晚。詞人從視覺上以“驚鵲” “別枝”突出月光之明亮;從聽覺上以“半夜鳴蟬”反襯夜半清風(fēng)之煦暖,以“說豐年”渲染“蛙聲”之渾厚雄壯熱鬧;從嗅覺上以“稻花”飄來的芳一香給人豐收的想象。簡短四句話,寥寥幾種事物的勾畫,一個清朗、幽靜、溫馨、恬淡、悅耳、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凡是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的人,似乎都可以從中體會到這一動人場景。

  下闕:這里與上闕不同,上闕寫的是大環(huán)境,大背景,而這里詞人筆鋒一轉(zhuǎn),由遠(yuǎn)及近地敘寫眼前的驚喜,“七八個”說明月光明亮,可見的只有幾顆大而亮的星星在閃爍,可見夜之明朗!皟扇c”說明雨點稀疏,一走而過而已,可見是隨風(fēng)而來的陣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來這里曾經(jīng)有一個茅舍小店,此時卻看它不見,正在這“山重水復(fù)疑無路”之際,“路轉(zhuǎn)溪頭忽見”,拐過一道彎路,走上小溪橋頭,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現(xiàn)在詞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們眼前。

  這首詞充分反映了詞人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和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明月清風(fēng),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喧鬧,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抒寫了夏夜的村野風(fēng)光的幽美。全詞筆調(diào)靈活生動,親切輕快,情景交一融,優(yōu)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古典詞作中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少有的佳作。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8

  西江月·梅花

  宋代: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譯文及注釋

  玉骨那愁瘴(zhàng)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遣(qiǎn)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 同:幺)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tài)有著神仙般的風(fēng)致。海仙經(jīng)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稱。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冰姿:淡雅的姿態(tài)。仙風(fēng):神仙的風(fēng)致。芳叢:叢生的繁花。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素面翻嫌粉涴(wò),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翻嫌 一作:常嫌)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涴:沾污,弄臟。唇紅:喻紅色的梅花。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tài)有神仙的風(fēng)姿。海仙經(jīng)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注釋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稱。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后,有六株梅……(豐)嘆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闭戊F: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冰姿:淡雅的姿態(tài)。

  仙風(fēng):神仙的風(fēng)致。

  芳叢:叢生的繁花。

  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涴(wò):沾污,弄臟。

  唇紅:喻紅色的梅花。

  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當(dāng)作于公元1096年(紹圣三年)。據(jù)《耆舊續(xù)聞》《野客叢書》記載,此詞乃蘇軾為悼念死于嶺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大約60歲。

  賞析

  此詞當(dāng)為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紅,高情逐云,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fēng)情幽致。上闋通過贊揚嶺南梅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來歌贊朝云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下闋通過贊美梅花的艷麗多姿來寫朝云天生麗質(zhì),進(jìn)而感謝朝云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并點明悼亡之旨。全詞詠梅,又懷人,立意脫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diào)哀婉,情韻悠長,為蘇軾婉約詞中的佳作。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fēng)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fēng)致。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艷態(tài),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jīng)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shù)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fēng)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游目騁情。面對著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曉云”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里的“曉云”,可以認(rèn)為是朝云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yuǎn),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托,其中蘊有對朝云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yuǎn),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jié)句,斯為絕妙!币赃@一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藝術(shù)技巧的精湛。

  詞典釋義

  (釋義為系統(tǒng)自動檢索,難免有誤,僅供參考。)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9

  馬趁香微路遠(yuǎn),沙籠月淡煙斜。渡波清徹映妍華。倒綠枝寒鳳掛。

  掛鳳寒枝綠倒,華妍映徹清波。渡斜煙淡月籠沙。遠(yuǎn)路微香趁馬。

  譯文

  馬追趕,香微吹,路遙遠(yuǎn),沙籠罩,月淡照,炊煙斜。渡水清徹映照著美艷的梅花。倒垂著的綠枝,深寒的鳳棲在上頭。

  鳳棲在寒枝上與綠樹相映。鮮艷梅花映照著透徹的清波。渡口斜煙,蒙著淡月,托著籠沙。遠(yuǎn)遠(yuǎn)的道上,微微的香氣,追趕著馬兒。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詞調(diào)。

  妍(yán)華:喻梅花美麗姿色。唐·李嶠《東飛伯勞歌》:庭前芳樹朝夕改,空駐妍華欲誰待。

  倒綠:即幺鳳,亦名倒掛子。

  華妍:同“妍華”。

  賞析

  此詞作于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年)十一月,是時,東坡61歲。紹圣三年七月十五日,東坡侍妾朝云去世,他作下兩首梅花詞《西江月》予以悼念,這便是其中一首。

  創(chuàng)作背景

  上片,寫梅的生活環(huán)境,亦是寫朝云的生活環(huán)境。前三句,以七個景物疊印成一幅梅花盛開的'背景圖:馬趁,香微,路遠(yuǎn),沙籠,月淡,煙斜,渡波等襯托著梅花開放,鮮艷迷人!暗咕G枝寒鳳桂”,描繪梅的形態(tài),如幺鳳般。朝云自杭州來到惠州,成為一塵不染的詞人的最寵愛的妻妾,詞人對她的情感不言而喻。

  下片,寫梅的凋謝,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開頭二句,寫梅花的盛開,幺風(fēng)與梅枝同綠。鮮艷的梅花又映照著透明的水波。再一次渲染了梅、幺鳳的青春麗色,即朝云的青春麗色。最后兩句,筆鋒一轉(zhuǎn),環(huán)境變化,亦用六個景物來襯托著梅花凋謝、朝云英逝的凄涼氣氛:渡口邊呈現(xiàn)著的景象是“斜煙,淡月,籠沙”,還有那“遠(yuǎn)路,微香,趁馬”!拔⑾恪倍,特別醒目地告知讀者:梅已謝了,只剩下“微香”,暗示著王朝云也已遠(yuǎn)走了,正在“趁馬”進(jìn)入到另一世界。眷戀之情,盡在不言中。

  這首詞是以“梅”格喻朝云。全詞,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構(gòu)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詞人沒有直接寫朝云,而是從梅—鳳—人的互喻象征意蘊,渲染了梅的紅葉,風(fēng)的紅喙,以此襯托出朝云的紅顏。這種文體寫作起來,難度較大,但詞人非常自然地構(gòu)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老夫既戒酒不飲,遇宴集,獨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詞,援筆為賦。

  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遠(yuǎn)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花病等閑瘦弱,春愁無處遮攔。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翻譯

  我既然戒了酒就不唱了,在筵席上大家都在喝,我一個人在看。在座的客人要我填首小詞,我就提筆來寫。

  我這一生都是被酒斷送了,但除去萬事也沒有什么過錯,F(xiàn)在身邊的陪酒美女都非常漂亮,我要是不喝酒,她們就笑話我。

  花像病了一樣那么瘦弱,春天這么多憂愁無法排遣。干脆吧,酒杯都送到手里,還是別留著它了,喝吧。管什么月斜人散呢!

  注釋

  宴集:宴飲集會。

  坐客:座上的客人。坐,通“座”。

  援筆:執(zhí)筆,提筆。

  斷送:猶言度過。

  破除:亦指度過、消磨之意。遠(yuǎn)山橫黛,指眉毛。蘸,原意為物體沾染液體。

  秋波:眼波,此寫敬酒女子的眉眼神情。

  等閑:無端。

  遮攔:排遣。

  不道:猶不思,不想。此為反辭,謂“何不思”。

  創(chuàng)作背景

  黃庭堅年輕時時嗜酒任性,玩世不恭,妻子死后,發(fā)愿戒酒吃素。后來貶謫黔州,又開戒飲酒。這首詞大概作于元符二年(1099年)作者貶謫黔州之后。

  賞析

  此詞以作者戒酒后重又開戒飲酒之事為題材,表達(dá)了作者被貶謫后企圖借酒澆愁的意念和及時行樂的狂放曠達(dá)胸懷。

  開頭兩句“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破空而來。以議論破題,一掃傳統(tǒng)詞的綢繆婉轉(zhuǎn)調(diào)。這一對仗句濃縮了作者的.人生體驗,是他閱歷過人世滄桑以后產(chǎn)生的深沉感慨,但它又以“歇后”的形式出之,頗有出奇制勝之妙與詼諧玩世之趣。它們分別化用了韓愈的兩句詩——韓愈《遣興》云:“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庇帧顿涏嵄堋吩疲骸爱(dāng)今賢俊皆周行,君何為乎亦遑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萬事無過酒!表n愈的兩句詩經(jīng)過他的組織,竟成為一聯(lián)工整的對偶,足見點化之妙。

  “遠(yuǎn)山橫黛蘸秋波”句是指酒席宴上,侑酒歌女的情態(tài)!啊段骶╇s記》稱:“(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yuǎn)山!庇郑瑵h趙飛燕妹合德為薄眉,號“遠(yuǎn)山黛”,見伶玄《趙飛燕外傳》!扒锊ā眲t指眼波。此句“蘸”字下得奇巧,它描繪出一幅黛色遠(yuǎn)山傍水而臥的美景,引起人們對女子眉眼盈盈的聯(lián)想。“遠(yuǎn)山”與“秋波”文人的筆下已被用得爛熟,而著一“蘸”字則光彩頓生,境界全出。盡管有賓客、歌女勸酒,但作者因戒酒不飲,而見笑于人,故上片以“不飲旁人笑我”作結(jié)。

  下片由“不飲”轉(zhuǎn)為“勸飲”,起因為對花傷春。

  “花病等閑瘦弱,春愁無處遮攔!鼻熬鋵懭夯ǖ蛄,好似一個病軀瘦弱之人,“等閑”,意謂“無端”,顯然這寫的是暮春花殘之時。后句寫春愁撩人,無處排遣,“遮攔”即“排遣”之意。所謂“春愁”不光是指傷春意緒,而有著更深的意蘊,它是作者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經(jīng)歷中所積淀下的牢騷抑郁、愁悶不平的總和。所以接下來說:“杯行到手莫留殘!边是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吧!這一句也是化用韓愈《贈鄭兵曹》中的詩句,而“留殘”則又本于庚信六言詩《舞媚娘》:“少年唯有歡樂,飲酒那得留殘!蹦┚洹安坏涝滦比松ⅰ保安坏馈币鉃椤安凰肌薄安幌搿,多用為反辭,猶云“何不思”“何不想”,此句是說何不思月斜人散后,無復(fù)會飲之樂乎。

  這首詞感慨世事人生,帶有詼諧玩世的情趣,但又使人觸摸到作者內(nèi)心的愁悶抑郁,頗堪玩味。字面上明白如話,但詞意卻頗多轉(zhuǎn)折,且處處顯示出巧用成語典故的功力,故而深刻地傳達(dá)出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隱痛。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11

  西江月·真覺賞瑞香二首

  公子眼花亂發(fā),老夫鼻觀先通。領(lǐng)巾飄下瑞香風(fēng)。驚起謫仙春夢。

  后土祠中玉蕊,蓬萊殿后鞓紅。此花清絕更纖秾。把酒何人心動。

  翻譯

  我與曹子芳宿于真覺院,子芳睡眼惺松,頭發(fā)零亂,睡得正沉,沒有感覺到瑞香花開,倒是我先聞到了一股花的芳香。一陣輕風(fēng)吹過,帶來濃烈的瑞香花的芳香,仿佛當(dāng)年楊妃領(lǐng)巾上飄落的香氣。芳香太酷烈了,竟然把正酣然人夢的曹子芳也從夢中驚醒。

  瑞香花國色天香,堪與揚州后土祠中珍稀的.玉蕊花及汴京蓬萊殿后的程紅牡丹相媲美。這瑞香花既清雅絕倫又纖柔濃麗,把酒賞花,那秀美的姿色和濃烈的異香,怎不令人神怡心動呢?

  注釋

  后土祠:指揚州后土祠。

  玉蕊:花名。

  蓬萊殿:北宋汴京皇宮內(nèi)殿名。

  紅:牡丹之一種。

  纖秾:指花朵纖柔濃麗。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東坡在杭州知州任上時的作品,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當(dāng)時福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曹輔權(quán)(字子方)回京過杭,東坡陪他游西湖,曾到龍山真覺院賞瑞香。

  賞析

  上片寫奇香,渲染烘托,韻趣傳神!肮友刍▉y發(fā),老夫鼻觀先通!毕葟南銡獯碳と说母泄賹懫穑滑F(xiàn)出花香之奇特,它不僅襲擊得友人曹子方“眼花亂發(fā)”,還沖通了詞人堵塞的鼻孔,使嗅覺頓時靈敏起來!邦I(lǐng)巾飄下瑞香風(fēng),驚起謫仙春夢”,則更夸張出香氣的威力,其想象力之豐富,令人驚嘆。二句用唐朝楊貴妃和李白的故事,以奇鑄境。

  下片專寫瑞香花的濃艷,落想新巧,淋漓博喻!昂笸领糁杏袢铮钊R殿后輥紅!蹦档v來被稱為花中之王,無與倫比,但瑞香花卻可與最名貴的牡丹品種相匹敵。人們都說古揚州后土祠中的玉蕊花極其艷麗,洛陽蓬萊殿后的富貴牡丹“程紅”舉世無雙,但是,“此花清絕更纖秾”,瑞香花的“清絕”和它的纖柔濃艷,卻都超過了“玉蕊”和“鞓紅”。末句“把酒何人心動”意謂對花飲酒哪一個人不為之心動。最后由花過渡到人,暗喻出詞人和友人曹子方的才華,都像瑞香花一般“靈草異芳,俟時乃出。詞人時因在朝中被群小讒陷,被迫“補(bǔ)外”知杭州,內(nèi)心郁悶怨憤,壯志難酬,而借古所未有的廬山瑞香花自喻,可謂豪氣貫注,斫思靈運。含意深邃,象外有旨。

  這是一首詠瑞香花詞。極寫瑞香花的奇香和濃艷,謂為花中祥瑞。全詞詠物兀傲,渲染烘托,層層遞進(jìn),環(huán)環(huán)相生,最后繁花落盡見真諦,感人至深。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12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仿佛傳來了遠(yuǎn)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wù)撝S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鳴蟬:蟬叫聲。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溪橋 一作:溪頭)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zhuǎn),曾經(jīng)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xiàn)在他的眼前。

  舊時:往日。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譯注參考:

  1、 程帆.唐詩宋詞鑒賞辭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578-579

  譯文及注釋

  譯文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仿佛傳來了遠(yuǎn)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wù)撝S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zhuǎn),曾經(jīng)那記憶深...

  賞析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jīng)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jīng)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創(chuàng)作背景

  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fēng),特別是力主抗戰(zhàn)恢復(fù)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tǒng)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同情民間疾苦,這于辛棄疾閑居上饒帶湖期間。... 顯示全部

  句解

  明月別枝驚鵲 , 清風(fēng)半夜鳴蟬。詞的前兩句,由六個名詞詞組組成,描繪出了一幅清新的鄉(xiāng)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烏鵲;夜半時分,清風(fēng)徐徐吹來,把蟬的鳴叫聲也送了過來。以動襯靜,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夏夜的寧靜和優(yōu)美。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常會被月光驚起,亂飛...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13

  西江月·送別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舊官何物與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

  翻譯

  昨夜您的小船離開京口,今晨我的馬頭遙望長安。舊官拿什么交代給新官?只有西湖、吳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來幾度變遷?內(nèi)含奧秘,下評語叫人為難。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氣能掀起錢塘江的波瀾。把我的新詩呈給您。請您細(xì)加指點。

  注釋

  扁舟:小舟。

  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乃古潤州治所。

  長安:此處代指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

  馬首長安:謂馬不停蹄地向京都進(jìn)發(fā)。

  舊官何物與新官:這里東坡僅以其“新官對舊官”句,借指自己是“舊官”即將離任;“新官”,指林子中,他接替自己任杭州太守。

  湖山公案:指東坡自己的吟詠西湖山景的詩作。

  個中:此中。

  下語:評說,講說。

  使君:指新任杭州太守的林子中。

  才氣卷波瀾:形容林子中的才氣像波濤一般壯闊起伏。

  判斷:猶鑒別辨析。

  賞析

  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痹~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訴說著他的仕宦奔波之苦。這句詞份量沉重,內(nèi)涵復(fù)雜,至少含有兩層意思:其一,詞人說自己沒有做出什么成績,只留下一堆吟詠西湖山景的詩作了,表現(xiàn)了東坡的謙虛和自責(zé)精神,令人欽敬。其實,詞人這次知杭政績斐然,盡人皆知,他不僅積極抗旱救災(zāi),施粥送藥,救活了很多貧困百姓;而且開河浚湖、興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閘,修建南北三十里長堤,并在堤上造六橋,置九亭,遍植楊柳芙蓉,不僅美化了風(fēng)景,還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做生祠以報。”

  下片,集中請求林子中評判其湖山新詩!按司鞍倌陰鬃,個中下語千難。”詞人說西湖山景千變?nèi)f化,百年數(shù)異,自己對之描寫是很困難的。這里,詞人把其湖山詩作的內(nèi)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范圍內(nèi),與其他(如政治)無關(guān),而且“百年幾變”,“下語千難”,表明其詩歌內(nèi)涵隨著風(fēng)景的變化而復(fù)雜多變,用語費神頗多,是正常現(xiàn)象。“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這末二句是詞人對林子中的'客套頌揚之辭,當(dāng)然也含有某種期待的愿望,他說林子中才氣如壯闊波濤,一定會對自己的新詩做出公正的評判。用語謹(jǐn)慎巧妙,表面上是請友人品賞、評說自己的新詩,而卻帶有某種警惕性。因為詞中連用“公案”、“判斷”二詞,十分醒目,這涉及到訴訟、判案性質(zhì),東坡決不會隨便使用之。東坡似是有意把自己當(dāng)作了“被告”,等待審判,但他實際上卻又是問心無愧,心地坦蕩,并且充滿了自信心。

  全詞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無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渾然妥貼,章法平中有奇,虛實柜生,宛曲味永。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詞人被召為翰林承旨,在赴汴京之前,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交接職務(wù)之時,為了表示自己無可奈何的心情,于是寫下這首詞。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14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朝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慈∶碱^鬢上。(秋涼一作:新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譯文

  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經(jīng)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風(fēng)了動樹葉發(fā)出的聲音,響徹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鬢邊生出了白發(fā)。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發(fā)愁,月亮雖明,卻多被云層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也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著北方。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注釋

  西江月: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diào)。《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中呂宮”。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jié)句各葉一仄韻。

  世事一場大夢:《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后知其大夢也!崩畎住洞喝兆砥鹧灾尽罚骸疤幨廊舸髩,胡為勞其生。”

  新涼:一作“秋涼”。

  風(fēng)葉:風(fēng)了樹葉所發(fā)出的聲音。鳴廊:在回廊上發(fā)出聲響。《淮南子·說山訓(xùn)》:“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毙煲度松鷰缀钨x》:“落葉辭柯,人生幾何”。此由風(fēng)葉鳴廊聯(lián)想到人生之短暫。

  眉頭鬢上:指眉頭上的愁思鬢上的白發(fā)。

  賤:質(zhì)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獨在中天的月亮。

  琖:同“盞”,酒杯。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賞析

  詩詞聯(lián)想

  提起蘇軾的中秋詞,大家都會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但同是寫于中秋的這首《西江月》,情緒卻顯得非常落寞,應(yīng)該是寫于被貶黃州之時。在這首詞中,蘇軾以“中秋”這一深具情感意義的節(jié)日為背景,抒寫了遠(yuǎn)貶黃州的孤獨悲苦的心情,同時又在感嘆時間的流逝中,表達(dá)出對人生歷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圍的營造中,讀者可以見到豪放詞人蘇東坡在曠達(dá)超然背后悲情婉約的一面。

  詩句賞析

  詞一開端,便慨嘆世事如夢,雖然蘇軾詩詞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語,或為往古來今之思,讀來往往覺其放達(dá),而不覺其悲切。此處卻不然,以一種歷盡滄桑的語氣寫出,加上幾度秋涼之問,風(fēng)葉鳴廊,忽覺人生短暫,已驚繁霜侵鬢,益覺開頭浮生若夢的感嘆,并非看破紅塵的徹悟,而是對自身遭際有不平之意,從而深感人生如夢境般荒謬與無奈。

  “世事一場大夢”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體的歷史實事,即指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為蘇軾對人生命運的抽象意義的認(rèn)識!笆朗氯鐗簟保叭松鐗簟,一切皆如白駒過隙,雪后飛鴻,人生只是天地間偶然的飄蓬,所以不可執(zhí)著于現(xiàn)實中的得失榮辱,而應(yīng)超脫于具體的萬事萬物,使自己內(nèi)心趨于平衡!叭松鷰锥惹餂觥,用“新涼”指又一個秋天的來臨,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見詩人對節(jié)候變化的敏感,時間的流逝磨蝕著有限的生命,詞人由此產(chǎn)生出真摯的惜時之情!靶聸觥币嘀冈娙嗽俅卧獾脚艛D打擊的人生際遇,用一個“涼”字,表達(dá)了詩人心中的凄涼之情,所以,“人生幾度秋涼”不僅指自然節(jié)候的變化,同時也是指人生命運的起伏不定、變幻莫測。這句話把自然與人生結(jié)合起來,以自然的變幻來反襯出詞人對人生命運的無奈謂嘆,寄意深刻,韻味悠遠(yuǎn)。開頭兩句詞遠(yuǎn)遠(yuǎn)不止是蘇東坡在記敘一時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寫具體的事實,表達(dá)他對抽象意義上的人生命運的深沉思忖。

  “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痹诶渎淝迩锏囊估,涼風(fēng)吹打著庭院里的樹葉,在空曠的長廊里發(fā)出凄涼的回響。詞人取過鏡子,看見兩鬢爬滿了白發(fā),“人生何處得秋霜?”詞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讀者同樣可以感覺到陣陣寒意襲來。

  過片兩句,更可見牢騷!熬瀑v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薄熬瀑v”是因為“人賤”,暗指身遭貶斥,受人冷遇!霸旅鳌本潆[喻小人當(dāng)?shù)溃釉庾。蘇軾遠(yuǎn)貶黃州,心中的失落與不滿是以這種自我嘲諷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因“烏臺詩案”受蘇軾牽連被貶的人太多,而蘇軾也因此不愿連累友人,所以絕少與故人交往,這里的“客少”應(yīng)是指當(dāng)時的實際情況。在這靜寂的夜里,在這皓月當(dāng)空之時,清秋的寒氣陣陣襲人,此時,蘇軾心中的孤獨凄涼之感是難以排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總是被烏云遮去光芒。有人認(rèn)為“東坡在黃州,中秋夜對月獨酌,作《西江月》詞”,可見“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寫的是眼前實景,是自然現(xiàn)象,但似乎還有更深的內(nèi)涵,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寫他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rèn)識。這里隱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憤懣情緒,“云妨”比喻小人當(dāng)?shù),欺瞞主上迷惑視聽排斥忠良。作者為自己忠而被謗,謫居偏地黃州,政治抱負(fù)難于發(fā)揮而深感憂傷苦悶,而此情此景,唯有對月把孤盞聊以解憂愁了。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點出了作詞的時間與主旨!爸星铩笔莻鹘y(tǒng)意義上團(tuán)聚的節(jié)日,蘇軾選取“中秋”這一宴樂的節(jié)日作為背景,以虛筆中的樂景寫哀情,使哀情為之更哀!氨蓖秉c出了作詞的主旨!氨蓖钡暮x,歷代論者有所爭議,《古今詞話》認(rèn)為蘇軾“一日不負(fù)朝廷,其懷君之心,末句可見矣”,而胡仔認(rèn)為是“兄弟之情見于句意之間矣”。據(jù)記載這首詞下原有注釋“寄子由”,可見蘇軾此詞是在中秋之夜寫給其兄弟蘇轍的。其實,蘇軾當(dāng)時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憂國之心,身世之感,或許交織在一起,作為欣賞者,也不妨拋開考證,作寬泛理解。蘇軾晚年飽受政治打擊,他多以佛、道思想來超然物外,以消解現(xiàn)實的苦悶,但此詞籠罩著一層悲涼的氣氛,可見蘇軾始終沒能擺脫塵世的痛苦。在這熱鬧的中秋月明之時,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懷的是那真摯的手足深情。蘇軾渴望著與兄弟一訴衷腸,無奈遠(yuǎn)貶黃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遙寄相思。天涯同一月,相思兩地情,遙望卻不能與之相聚,明天卻又要面臨現(xiàn)實中太多的痛苦與無奈,蘇軾因而陷入更為深沉的悲涼之中。

  特點

  整首詞突出了一個“涼”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涼風(fēng)、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蘇軾借寫節(jié)候之“涼”,抒寫人生之“悲涼”,表達(dá)了他對現(xiàn)實人生的深沉思考。與這首詞意境與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寫于密州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在那首詞中,蘇軾寫道:“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迸c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相比,兩詞都是借寫景抒懷,都渲染了一個“寒”、“涼”情緒意境,給詞蒙上了一層深厚的情感意韻。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節(jié)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涼”;前者寫天上人間之“清寒”,后者寫現(xiàn)實人間之“凄涼”;前者想象天上人間之“寒”以反襯人世間值得留戀,后者借人間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涼”的心靈。兩詞相得益彰,情韻悠遠(yuǎn),表達(dá)了飽受政治打擊的蘇軾對歷史人生的深刻認(rèn)識,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

  總結(jié)

  蘇軾這首詞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這種哲理意味是通過營造一個完美的審美意境傳達(dá)出來的。讀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與空寂的長廊,孤獨的詞人身影與孤獨的黯淡燈光,以及由此流露出來的詞人深沉的.人生思考與真摯的人世之戀,讀者并不感覺到說理、議論的空洞與枯燥,而是為詞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動,然后體驗出作者蘊含于詞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蘇軾是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然而這首詞風(fēng)格柔婉,可以看出蘇軾的詞風(fēng)也有悲情婉約的一面,這種哀怨隱忍之作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賞析二

  詞的上片寓情于景。詞人首先寫道:“世事一場大夢。”首句把人世喻為夢境。夢總是空虛的,轉(zhuǎn)瞬即逝的。這里的“人世”與“夢”恰如《西江月·平山堂》中說的“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是夢”一樣。詞人借夢抒懷,以此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接著第二句寫道:“人生幾度秋涼!逼渲,一個“新”與“幾度”搭配,更好地表現(xiàn)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暫,似如過客一樣來去匆匆。可以說,詞人在此感時傷懷。

  于是,詞人接著寫道:“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這里兩句緊承“世事一場大夢”而來,進(jìn)一步通過時令風(fēng)物,來表現(xiàn)時光匆匆而引起心中的惆悵。從意思來說,前一句說秋風(fēng)吹來,樹葉零落,在回廊上發(fā)出聲響。這是從視覺來寫的,表現(xiàn)出了“秋風(fēng)掃落葉”的凄涼。

  下一句寫人,寫人對“秋風(fēng)掃落葉”景象感受。悲秋,就是因為秋催人老去而傷感。詞人把自然之景與人的感受結(jié)合起來,不但表現(xiàn)了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而且也表現(xiàn)出時光易逝、容顏將老的無奈之感。

  下片寫?yīng)氉砸蝗擞诋愢l(xiāng)把盞賞月的孤寂處境和傷時感事的思緒!熬瀑v常愁客少”,委婉地點出作者遭貶斥后勢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隱喻奸人當(dāng)?shù),排斥善類,忠而被謗,因讒遭貶。以上兩句,流露出詞人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憤,包含的情感非常豐富:有念懷親人的無限情思,有對國事的憂慮和對群小當(dāng)?shù)赖膽崙,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涼。這一結(jié)拍,是一個天涯淪落人帶著血淚的人生吶喊與宣泄。它巨大的悲劇力量,確乎令人蕩氣回腸。

  整首詞突出了一個“涼”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涼風(fēng)、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蘇軾借寫節(jié)候之“涼”,抒寫人生之“悲涼”,表達(dá)了他對現(xiàn)實人生的深沉思考。與這首詞意境與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寫于密州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在那首詞中,蘇軾寫道:“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與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相比,兩詞都是借寫景抒懷,都渲染了一個“寒”、“涼”情緒意境,給詞蒙上了一層深厚的情感意韻。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節(jié)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涼”;前者寫天上人間之“清寒”,后者寫現(xiàn)實人間之“凄涼”;前者想象天上人間之“寒”以反襯人世間值得留戀,后者借人間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涼”的心靈。兩詞相得益彰,情韻悠遠(yuǎn),表達(dá)了飽受政治打擊的蘇軾對歷史人生的深刻認(rèn)識,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

  蘇軾這首詞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這種哲理意味是通過營造一個完美的審美意境傳達(dá)出來的。讀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與空寂的長廊,孤獨的詞人身影與孤獨的黯淡燈光,以及由此流露出來的詞人深沉的人生思考與真摯的人世之戀,讀者并不感覺到說理、議論的空洞與枯燥,而是為詞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動,然后體驗出作者蘊含于詞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蘇軾是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然而這首詞風(fēng)格柔婉,可以看出蘇軾的詞風(fēng)也有悲情婉約的一面,這種哀怨隱忍之作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創(chuàng)作背景

  不同的蘇軾詩詞選本、論著對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一詞作于何時、為誰而作有不同的說法,有的甚至標(biāo)題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二種不同的說法:一、公元1097年(紹圣四年)作于儋州。二、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作于黃州。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15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朝代:宋代

  作者:張孝祥

  原文: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fēng)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譯文

  問候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間的春鳥,你們太美了,這次的到來距前次已是三年了。東風(fēng)順吹,我駕船駛過湖面,楊柳絲絲拂面,似對我的到來表示歡迎。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習(xí)慣,無論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飛起一群沙鷗。

  注釋

 、盼鹘拢涸~牌名,原唐教坊曲。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diào),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jié)句各葉一仄韻。

  ⑵題溧陽三塔寺:溧陽,今江蘇省溧陽縣。三塔寺,溧陽境內(nèi)寺名。這首詞原無題,南宋周密《絕妙好詞》本增補(bǔ)為“丹陽湖”,而厲鶚箋注則作“題溧陽三塔寺”。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謂丹陽湖在當(dāng)涂縣東南六十九里。當(dāng)時為建康和宣城之間內(nèi)河交通的必經(jīng)航道。黃異《花庵詞選》題作“洞庭”,顯系疏誤。按岳珂《玉楮集》有詩題《三塔寒光亭張于湖書詞寺柱吳毅夫命名后軒》,所云“張于湖書詞”,當(dāng)指此篇。

 、菃栍崳簡柡颉:褐溉。

 、戎貋碛质侨辏合喔羧曛赜闻f地。

 、蛇^湖船:駛過湖面的船。

 、蕳盍z絲:形容楊柳新枝柔嫩如絲。拂面:輕輕地掠過面孔。

  ⑺世路:世俗生活的道路。

 、毯馔ぃ和っT诮K省溧陽縣西三塔寺內(nèi)。

 、蜕锄t:沙洲上的鷗鳥。

  賞析:

  作者:佚名

  張孝祥是一位堅決主張抗金而兩度遭讒落職的愛國志士,“忠憤氣填膺”是他愛國詞作的主調(diào),而在屢經(jīng)波折、閱盡世態(tài)之后,也寫了一些寄情山水、超逸脫塵的作品。這首小令就是如此。據(jù)宋人岳珂《玉楮集》中的《三塔寺寒光亭張于湖書詞寺柱,吳毅夫名后軒》一詩,可知此詞是張孝祥重游寒光亭時寫在寺柱之上的即興之作。詞本無題,后來選家揣測詞意,補(bǔ)加了“洞庭”、“丹陽湖”、“三塔阻風(fēng)”之類的題目。其實詞中所言之“湖”,是指江蘇溧陽的三塔湖;詞中所寫的“寒光亭”,即在此湖中。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時隔三年舊地重游的懷戀心境!皢栍崱,省視慰問之意,表達(dá)出詞人主動前來探望的殷切心情!昂叀,指三塔湖畔,點明遠(yuǎn)道而來,剛至湖岸,為下文乘船游湖作鋪墊。“春色”,形容萬紫千紅的美好春景,乃下文“東風(fēng)”、“楊柳”之引筆!爸貋怼,說明是再次來此,表明“問訊”實是有意重訪。“又是三年”,不僅突出相別的確切時間,而且暗示其間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多少波折變幻;一個“又”字,內(nèi)涵復(fù)雜,既包含了對時光流逝的嘆惜,對歷經(jīng)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對湖邊春色的懷戀,對再次來此的欣喜。詞人酷愛自然之情,瀟灑出塵之姿,就在這質(zhì)樸明快、語近情深的起句中脫穎而出,奠定了全詞飄逸清朗的基調(diào)。

  如果說起首兩句是從詞人有意重訪的角度而言,三四兩句則從客觀風(fēng)物歡迎自己的角度下筆,描畫出上船離岸乘風(fēng)過湖的情景!皷|風(fēng)”、“楊柳”,都緊承“春色”發(fā)展而來。東風(fēng)似乎有意,輕輕吹拂,送我渡過湖波;楊柳似乎含情,微微擺動,絲絲擦著我面。詞人不說船乘風(fēng)勢,人觸柳絲,而說風(fēng)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擬人寫法,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物我合一、通體和諧的藝術(shù)境界。詞人那種超脫塵網(wǎng)、得其所哉的無限快意,就這樣得到了淋漓酣暢的表現(xiàn)。

  上片以作者自己與風(fēng)物的互相映襯,表達(dá)了重訪三塔湖離岸登船之際的快意感受;下片則以世路與湖亭的強(qiáng)烈對比,抒發(fā)了置身寒光亭時的悠然心情。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過湖”,由描述轉(zhuǎn)入議論,看似語意突兀,實是一脈相通!笆缆贰,指塵世的生活道路,那是一條政治腐敗、荊棘叢生的路,與眼前這東風(fēng)怡人、楊柳含情的自然之路豈能相提并論。然而,詞人說是“如今已慣”,這不僅表明他已歷盡世俗道路的傾軋磨難,對權(quán)奸的打擊、社會的黑暗業(yè)已司空見慣,更暗寓著他已看透世事、唾棄塵俗的莫名悲哀和無比憂憤。因此,“此心到處悠然”,也就不僅在說自己的心境無論到哪兒總是悠閑安適,更包含著自己這顆備受折磨、無力回天的`心只能隨遇而安、自尋解脫了。詞人由愛國志士而成江湖處士,無奈去到和諧美好的大自然中尋求解脫,內(nèi)心悲憤難言,卻說“到處悠然”,可謂語近旨遠(yuǎn),沉郁至極,與那“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辛棄疾先后同調(diào),從而鑄成凝聚全詞主旨的警句。

  結(jié)尾兩句,緊承“悠然”二字宕開一筆,著力描寫來到湖中寒光亭時所見的自然美景。詞人撇開“世路”,來到寒光亭上,只見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的藍(lán)天;在這明麗如畫的水天之間,一群沙鷗展翅飛起,自由翱翔。這一靜一動、點面交映的畫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氣,陶醉著詞人的心胸。特別是沙鷗飛起的鏡頭,不僅使整個畫面靈動起來,更寄寓著“鷗鳥忘機(jī)”(典出《列子·黃帝》)與鷗同盟的深意。如果說上片以問訊春色和風(fēng)物含情寫出了物我一體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棄世路和同盟鷗鳥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而這末尾兩句,純粹寫景,以景結(jié)情,語淡意遠(yuǎn),余味不盡,詞人對于世路塵俗的鄙棄憎惡,對于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盡在言外,從而成為全詞意境曠遠(yuǎn)、余音繞粱的結(jié)筆。

【西江月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促織》教案及原文翻譯賞析04-14

西江月優(yōu)秀教案設(shè)計08-2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通用11篇)07-15

《項鏈》教案及原文12-03

英語聽力材料原文03-04

高考英語聽力原文及答案04-02

沁園春雪賞析課教學(xué)設(shè)計09-28

英語四級聽力的原文11-18

囚綠記教案賞析(精選11篇)04-27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賞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