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望江南原文、賞析15篇
望江南原文、賞析1
望江南·三月暮
宋代:吳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長日小簾櫳。宿燕夜歸銀燭外,啼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
譯文
三月暮春時節(jié),花兒凋落后,情意反而更為濃厚。人離開后秋千在月光中靜靜地懸掛著,拴在楊柳樹下的馬兒疲倦得都不想迎風嘶叫。停駐在堤邊的畫船上空無一人。
小簾櫳中的人整日感到渾身無力,昏昏欲睡。歸家的燕子因為銀燭正亮著,不敢飛回巢中。綠樹蔭內(nèi),流浪的黃鶯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連那凋萎的花也無處可尋。
注釋
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zhèn)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薄督饖Y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平韻。
懨懨(yān):精神不振貌。
“宿燕”句:借用溫庭筠《七夕》“銀燭有光妨宿燕”詩意。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的艷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點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暮春三月,這里說的不是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的時節(jié)!案闈狻,濃情密意,指的應是歡情。那么,“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幾句呢,初讀之下,很可能覺得是在寫“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的分手情狀;況且“秋千閑掛月”,也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韓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或者夢窗自己的《風入松》:“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但細細尋繹下去,便會知道都對不上號。
這里繪制的絕不是雨橫風狂三月暮的凄涼圖畫。“人去”、“馬停”的筆墨,其間實在是隱去了若干具體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見歡”,寫到如此隱約迷離,含渾蘊藉,手法可謂高明極了。不去實寫柳陰搖出畫船來的情狀,也不去細摹仕女秋千會的場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動,作者只是側(cè)擊旁敲,輕靈地烘托出一個類似“空鏡頭”的畫面:閑掛月中的秋千索、駐泊堤旁的畫船、拴系于垂楊的馬匹。這一切都在無誤地牽引著讀者的神思,循著詞人的細密思路,順理成章地湊泊過去:倦馬嘶風、柳邊船歇——待人歸!夜已深沉,月已朦朧。全部的環(huán)境完全被一種靜謐、甜美、而又圣潔的氛圍籠罩著。這,就是詞的上片的不寫之寫。實際上,而今樂事他年淚,這種對歡情的描寫,其實是在為下片的悲感作鋪墊。
季節(jié),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濃情過濾到神態(tài)懨懨的如癡如醉。世事猶如春夢,失去便不可復得;人也如同飛鴻離去后也不再復回。密約幽期不可復得,峽云無跡各自西東,剩下的只有無窮的悵惘和不盡的憶念,她也許只會獨自守著窗兒,整日價在情思昏昏中打發(fā)日子罷了。“宿燕夜歸銀燭外”,用的是溫庭筠《池塘七夕》詩“銀燭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卻是人此時的孤棲處境。下一句“流鶯聲在綠陰中”綠陰內(nèi)流鶯啼囀,更是使人傷春不忍聽,加倍烘托出主人公彷徨寂寞的心境。最后以“無處覓殘紅”歇拍,對應上文的“花落”,也點明景情迥異聚散匆匆的無奈,哀婉的歌聲里傾注著作者對不幸的主人公的綿邈深情。夢窗詞擅長以離合吞吐之法抒寫感懷舊游之情。
比較而言,長調(diào)慢詞的篇幅更易于酣暢鋪排,直抒哀樂,而《望江南》這樣的小詞,要傳出虛實相生,悲歡迷見的韻調(diào),實有相當?shù)碾y度,而作者卻巧妙地將上下片屬于兩段時間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歡相續(xù),構(gòu)成了全詞的渾然整體。尤其是他詠寫艷情而用的那種隱去情事,虛處傳神的獨特技法,造出了一個格調(diào)高雅、情意醇厚的空靈境界,這不能不令人擊節(jié)嘆賞。
賞析二
開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濃”兩句即點明時節(jié),在暮春三月,紅花落去,春光將盡,詞人對春天的喜愛愈加濃烈。在這里,詞人沒有描寫對春天草長鶯飛、姹紫嫣紅的喜愛,而是通過殘花飄零來強調(diào)自己對春天的不舍。越是生離死別,感情就越是濃烈,詞人深諳其中道理,僅僅“花落更情濃”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畫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憐”等膚淺字詞雕琢詞表的詞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奔讶穗x去,秋千空掛,唯見一輪明月懸在朗朗星空中。系在岸邊楊柳旁的馬兒,可能因為等候主人的時間太長了,不禁迎著緩緩的春風嘶鳴起來。岸邊的畫船空寂無人,隨著水波上下起伏。這三句刻畫了一幅春夜湖邊楊柳圖。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狈恐秀y燭明亮,宿燕徑直飛到檐下休息,綠蔭中黃鶯的啼鳴婉轉(zhuǎn)動聽。這里化用了溫庭筠《池塘七夕》詩中“銀燭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卻不歸的孤獨凄寂。流鶯啼囀,讓孤獨的人兒更加心傷,這里烘托出佳人孤棲獨處、彷徨憂傷的心境。
最后一句“無處覓殘紅”,落花流水,殘紅難覓,對應上闋的“花落”。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難定的無奈,最后以佳人的無邊悵惘哀愁收束全文。
從整首詞來看,詞人以寫暮春花落開始,以殘紅難覓結(jié)束,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完美。另外,上闋寫暮春空景,卻暗含男女情事。下闋寫空閨獨守,卻又穿插春景。整首詞詞句雖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歡女愛兩不誤,最后,以悲春傷時寓意歡愉易逝,猶有余情未了,回味無窮。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詞。所懷者誰已不可確考。細味本詞所寫時間為暮春,所寫之地:楊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說,為夢窗傷悼杭州亡妾之作。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望江南原文、賞析2
原文:
望江南·莫攀我
唐代:佚名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
譯文: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
你不要死纏著我,不要想那些不切實際的事情了。我只是那曲江邊一棵臨池垂柳而已,這個過來攀折一支,那個也過來攀折一支,折完就走了,情愛只是一時之間。
注釋:
莫攀(pān)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
大:“大”應是“太”的訛誤。者:“者”同“這”。
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妓女內(nèi)心痛苦的作品,通篇采用第一人稱寫出。她訴說的對象,看來是一位屬意于她的青樓過客。曲江是唐都城長安郊外的著名旅游勝地。女主人公自比“曲江柳”,當時就近取譬,可知她是長安的妓女。
作品開門見山。開頭直截了當?shù)胤顒衲俏荒凶硬槐囟嗲。所謂“心偏”,相當于現(xiàn)代北方話的“死心眼”。后三句寫出了女子這樣決絕的原因。
從詞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對那位男子真誠相愛的表示是感激的;惟其感激,才投桃報李,坦率相勸。那男子,也許還是一個初涉青樓的年輕后生,不諳世事;而這女子,卻是一位老于風塵的過來人,懂得生活的嚴峻。
她用否定的語氣說出的“恩愛一時間”,表明她對于堅貞的愛情是向往的。但自己身為煙花女子,只有賣笑的義務,沒有被愛和愛人的權(quán)利。她對那男子直言不諱,足見她心地善良,也說明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她作為妓女的深刻不幸。她拒絕了那男子真誠相愛的表示,也等于認可了自己永遠不肯能得到真正愛情的`不幸處境。
詞中用比喻的手法,代替直接的敘述,是民歌慣用的手法,既貼切、形象,又符合妓女的身份,富有民歌的色彩,表明它是出自處于當時社會最底層的婦女之口。以青樓女子的口吻,奉勸男子不必多情,并以柳樹自喻,表明自己淪落風塵的悲涼處境。此詞一說是青樓女子對隨意玩弄她們的男性表示強烈的不滿和抗議。
這首小詞不僅內(nèi)容可取,而且結(jié)構(gòu)相當完美。前人說“真詩果在民間”(李夢陽《郭公謠序》),此詞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望江南原文、賞析3
望江南·超然臺作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楊柳在和煦的春風中飄蕩。登上超然臺眺望,只見半溝護城河的春水,滿城的春花,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
寒食過后,酒醒反而因思鄉(xiāng)而嘆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xiāng)了,姑且用新火來烹煮新茶,趁著時光未老,借吟詩飲酒來自得其樂吧。
簡析
作者登超然臺眺望滿城煙雨,觸動了鄉(xiāng)思而寫下了這首詞。詞中飽含著青春未過去而人將老的痛楚,強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xiāng)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望江南原文、賞析4
原文:
初八月,半鏡上青霄。
斜倚畫闌嬌不語,暗移梅影過紅橋,裙帶北風飄。
譯文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妝鏡,懸掛青空。她斜靠在雕花的欄桿上嬌媚不語,梅花的影子隨著月光暗暗移過紅橋。北風吹來,裙裾飄飄。
注釋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小令,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平韻。
初八月:上弦月,即農(nóng)歷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青霄:藍天,天空。
畫闌:刻有畫圖的'欄桿。
紅橋:當指有雕飾的橋,或僅僅是對橋的雅稱。一說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紅橋,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原為紅色欄桿的木橋,后在乾隆元年改建為拱形石橋,取名虹橋。
裙帶北風飄:語出李端《拜新月》:“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賞析:
這首小詞清麗空靈。前二句以空中懸半鏡喻初八上弦之月,接以倚闌不語的嬌人情景,又轉(zhuǎn)而刻畫月移梅影的極蘊情味的景象,最后以風飄裙帶之景收束。五句之詞而能翻轉(zhuǎn)折進,于平淡之中饒?zhí)N深情,確是渾脫超妙。其無聊心緒,無限愁情全在其中了。
望江南原文、賞析5
望江南·江南月
王琪〔宋代〕
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賞析
這是一亮詠月詞。
“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边@亮詞開頭兩句是說,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
“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的處玉沉鉤!比⑺木涫钦f,云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浪花綻放的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
前句寫天上月,“鑒”寫月圓。后句寫江中月,“鉤”寫月缺。本應是“冰鑒”、“玉鉤”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詞組“冰鑒”、“玉鉤”,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鑒、鉤描明月的形態(tài)。不僅句式上易板為活,有頓挫峭折之妙;而且詞意上也用常得奇,頗具匠心。
“圓缺幾時休!鄙掀Y(jié)句是說,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不知重復了多少次。
上片結(jié)句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而然的開啟了下片,轉(zhuǎn)入一個新的`意境。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毕缕皟删涫钦f,斗轉(zhuǎn)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边@兩句是說,月中丹桂四時不謝,它不會因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群索居,在無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
丹桂,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別稱!版隙饝谌膘`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天上共悠悠!蹦┚涫钦f,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而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的樣子。一個“共”字,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收到了“一石擊兩鳥”的藝術(shù)效果。
這亮詞以詠物為主,寫景生動,體物精微;在詠物中抒懷,借夜月的圓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離愁,寫出人間的悲歡離合。結(jié)句含蓄蘊藉,意境悠遠。
望江南原文、賞析6
望江南·多少淚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
腸斷更無疑。
古詩簡介
《望江南·多少淚》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詞正面寫悲,通過描寫詞人思國流淚的情形,表達詞人對故國的追戀,抒發(fā)亡國之痛。全詞描摹細致,語言直樸,有直入人心的'藝術(shù)感染力。
翻譯/譯文
我有多少的淚水,縱橫交錯地流在臉上。我的心事不用拿來邊哭邊訴說,那笙簫不要在我流淚時吹起呀,我現(xiàn)在無疑已是極度傷悲了。
注釋
、磐希涸~牌名!度圃姟纷鳌皯浗稀,題注:一名“夢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夢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歸塞北”,一名“謝秋娘”,一名“春去也”!痘ú荽饩帯分凶⒃疲骸耙幻畨粲蜗伞ⅰ畨艚稀、‘江南好’!
、茢嗄槪骸度圃姟分凶鳌罢葱洹。意思是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斷:擦斷。頤(yí):下巴。全句是說,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掛在下巴上,形容眼淚縱橫交流的狀態(tài)。
⑶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唐劉皂《長門怨》詩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睂ⅲ耗谩:停骸痘ú荽饩帯、吳訥本《尊前集》中均作“如”。說:《全唐詩》、《花草粹編》中均作“滴”。和淚說:一面流眼淚,一面述說。
、萨P笙:相傳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愛慕他,穆公便將弄玉許配給他。后弄玉學吹簫,其聲清脆悅耳,引動了鳳,夫婦遂駕鳳飛去。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笙》:“《世本》:‘隨作笙!L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焙笠蚍Q笙為“鳳笙”。唐韓愈《淮氏子》詩:“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毙荩翰灰O颍撼,在。淚時:傷心落淚之時。吹:吹奏。
、赡c斷:形容極度悲傷痛苦。唐代白居易《長恨歌》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更:愈發(fā)。
、收葱洌海I水)沾濕衣袖。
、嗽旅鳎涸鹿饷骼省L瓢拙右住洞奘诵鲁亍吩姡骸耙姷自旅饕,無波風定時!
賞析/鑒賞
李煜另一首《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寫正的藝術(shù)手法,以樂來反襯苦,筆意有曲婉之感。但這首《望江南》(多少淚)則不同,是直筆明寫,正見正寫,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藝術(shù)手法,因而有愈見沉痛之感。二詞可同讀,對作者的憂思愁恨則體會更深。
“多少淚”即“多少恨”之續(xù)寫,“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后,悲情更苦,離恨更深,作者再也無法自制,只能任憑“多少淚,斷臉復橫頤”了。眼淚縱橫當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難收,也許有號啕之舉,但是,淚可流,“心事”卻不可說,一是滿腔悔恨無法說,二是故國情懷不能說,自傷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現(xiàn),作者心中愁苦躍然紙上。不但“心事”不可說,連往日可以寄托情思的鳳笙也不能吹起,這種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殘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欲將心思付瑤琴”(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之想,而這情此景,作者卻連這一點奢望都不敢有。況且,鳳笙向來為歡歌之用,于此時吹奏,對李煜來講,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憶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無奈中又多添了幾分不堪回首的痛苦。于是乎,“腸斷更無疑”但是惟一的結(jié)局了。這首詞正是李煜入宋后“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真實寫照。
全詞與“多少恨”同調(diào),取筆不同但取意同。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細致,語言直樸,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望江南原文、賞析7
原文:
望江南·春不見
清代: 賀雙卿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譯文: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春天你在哪里?我尋你已過野橋西。淡淡的紅花如夢虛幻妄招粉蝶,蒼翠綠樹結(jié)著幽怨騙來黃鸝。那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如意人兒你在哪里?恍忽瞥見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禱毫無效驗,惜花飄零的淚水已無幾滴。凝望遠山殘陽越來越低。
注釋: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lí)。幽恨莫重提。
望江南:詞牌名!锻稀酚袉握{(diào)、雙調(diào)不同諸格體,把單調(diào)《望江南》擴大一倍,就成了雙調(diào)望江南。其上下片字數(shù)、句數(shù)、押韻仍同單調(diào)。幽恨: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xiù),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是還非:似是而非。拜月:古代婦女祈禱幸福的一種方式。無淚:淚流完了,所以無淚。
賞析:
此詞上片女主人公感嘆自己看不到人生的春天,在凄涼的身世中是沒有春天的,只有無限的“幽恨”;下片表述自己追求理想的幻滅,是說看不見自己向往的情投意合的人。這首詞寫的幽怨凄情,細致入微,造景用語,不落俗套;如泣如訴,讀之催人淚下。
上片寫對春的尋找,春天,不是畫棟雕梁中的春天,而是山村草野中的春天,所以是“尋遍野橋西”。“淡紅的花剛剛有了嫩芽還沒開放,所以是淺淺的淡紅的顏色。而“染夢”就很妙了。它是說,花雖然還沒開,但花如果有知有情,那么在它的生命萌發(fā)之際,它該有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和多少夢想。蝴蝶飛來是要采花粉的',花開了才有花粉,但現(xiàn)在花還沒開,它的“染夢淡紅”就把蝴蝶引來了,所以是“欺”。
“鎖愁濃綠”是說,樹已經(jīng)開始綠了,在那綠色的煙靄之中,好像有一種憂愁的氣氛在那里。而這“鎖愁濃綠”騙得黃鸝鳥也以為春天已經(jīng)來到了。這兩句,都是寫早春季節(jié)的景色,而在景色里卻包含了一種對春天的憧憬和期待。花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粉蝶和黃鸝也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和期待,那么人該對自己的生命也有過美好的憧憬和期待。賀雙卿說,她也曾像春天的花一樣對人生有過一個美好的夢,而她也像粉蝶一樣被染夢的淡紅欺騙了,像黃鸝一樣被鎖愁的濃綠欺騙了,她的的夢幻已經(jīng)破滅了,她的期待已經(jīng)落空了。所以是“幽恨莫重提”。
下片寫對人的尋找。西方哲學家馬斯洛說過,尋找歸屬是人的一種需求。人最好的感情投注,就是投向另外一個人的心靈!鞍菰掠邢憧杖切洌Щo淚可沾衣”,中國古代的女孩子在月圓的時候有“拜月”的習俗,就是對著天上那圓滿的明月祝愿自己也有一個圓滿的光明的歸宿與姻緣。拜月的時候是要焚香的。這兩句,她寫的是情。而下邊她說“山遠夕陽低”,遠山那么遙遠,而且在山的那一面,太陽已經(jīng)快要落下去了。這一句寫的是景。但她的所有那些盼望與期待落空的悲哀,都已經(jīng)被糅進景物之中去了。
這首詞體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執(zhí)著追求。然而現(xiàn)實生活并不存在那種美妙的幻境,在理想之夢破滅之余,她一腔幽怨無處傾瀉,只能面對山外斜陽惆悵嘆息,全詞籠罩著一種若即若離、迷惘凄清的氣氛,如泣如訴,很是感人。
望江南原文、賞析8
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古詩簡介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后創(chuàng)作的一首記夢詞。詞人以詞調(diào)名本意回憶江南舊游,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后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xiàn)實生活中的哀情,表達對故國繁華的追戀,抒發(fā)亡國之痛。全詞語白意真,直敘深情,一氣呵成,是一首情辭俱佳的小詞。
翻譯/譯文
有多少憾恨呀,都在昨夜的夢魂中。夢里的情景,好像又回到從前在皇室上苑游樂一樣,車馬奔馳,絡繹不絕。而繁花在春風中搖曳,明月在春風中映照,景象多么旖旎!
注釋
、磐希涸~牌名。此詞調(diào)名于《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游仙’、‘夢江南’、‘江南好’!薄度圃姟、《詞譜》等均作“憶江南”。
、茐艋辏汗湃苏J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唐代劉希夷《巫山懷古》中有句:“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沁似:《花間集補》中作“還是”。上苑:封建時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
、溶嚾缌魉R如龍: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語出袁宏《后漢紀·孝章皇帝紀》:“建初二年(馬)太后詔曰:‘吾萬乘主,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斑^濯龍門,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愧其心。……’”
、苫ㄔ拢夯ê驮拢褐该篮玫木吧;ㄔ抡猴L,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賞析/鑒賞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遍_頭陡起,小詞中罕見。所“恨”的當然不是“昨夜夢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這場夢的本身。夢中的情事固然是詞人時時眷戀著的,但夢醒后所面對的殘酷現(xiàn)實卻使他倍感難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夢來了。二句似直且顯,其中卻縈紆沉郁,有回腸蕩氣之致。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三句均寫夢境。“還似”二字領起,直貫到底。往日繁華生活內(nèi)容紛繁,而記憶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在無數(shù)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熱鬧繁華景象則是“車如流水馬如龍”。此語用在這里,極為貼切。它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車馬的喧闐和游人的興會。
緊接著,又再加上一句充滿贊嘆情味的結(jié)尾——“花月正春風”。在實際生活中,上苑游樂當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風”的季節(jié),但春天游人最盛,當是事實。這五個字,點明了游賞的時間以及觀賞對象,渲染出熱鬧繁華的氣氛;還具有某種象征意味——象征著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無憂無慮、春風得意的時刻!盎ㄔ隆迸c“春風”之間,以一“正”字勾連,景之袱麗、情之濃烈,一齊呈現(xiàn)。這一句將夢游之樂推向最高潮,而詞卻就在這高潮中陡然結(jié)束。
從表面看(特別是單看后三句),似乎這首詞所寫的就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實際上作者要著重表達的倒是另外一面——處境的無限凄涼。但作者卻只在開頭用“多少恨”三字虛點,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托。正因為“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景象在他的生活中已經(jīng)不可再現(xiàn),所以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舊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的凄涼越不難想見。由于詞人是在夢醒后回想繁華舊夢,所以夢境中“花月正春風”的淋漓興會反而更觸動“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的悲慨。這是一種“正面不寫,寫反面”的藝術(shù)手法的成功運用。
全詞僅五句二十七字,但內(nèi)容豐富,寓意深刻。作者以反寫正,以樂寫悲,以歡情寫凄苦,昔與今的對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但也蘊寓了極深的用意,引人回味。全詞一筆即成,語白意真,直敘深情,是一首情辭俱佳的小詞。
望江南原文、賞析9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溫庭筠賞析
遲來的晨曦漫過碧藍的海面,終于映出了坐在窗邊女子憔悴的身形。倩女獨自坐在梳妝臺的銅鏡前,桌上的銅鏡映出了倩女之u面,髻鬟之始掠,奈何再美的容顏也遮不住她面龐那抹不去的苦.倩女一抹朱紅,二上胭脂,以遮住憔悴的面容,她想要以最美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等待許久的人面前,是的,她在等待,她是一個思婦,但卻沒有古典思婦&ldqu;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rdqu;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她堅信,她美好的日子即將到來。
倩女梳妝完畢,獨自登上能望見載著她思念的人的船的樓上。從窗子向外望去,只看見浩蕩無邊的江面和蒼白無力的天空。每一艘船的出現(xiàn)都足以讓她欣喜萬分,足以牽扯出她跳動的心臟。但隨之而來的是更深的失望。那些船兒里找不到她日牽夢縈的'人!
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夕陽的余暉照耀在浩蕩的江面上,一切顯得那么柔情。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
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白色的帆,在一片血紅的顏色中也染上了這一天中最后的一抹紅.倩女的思念也隨著夕陽的落下而
變得慘白無力。
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
望江南原文、賞析10
望江南·梳洗罷
作者: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注釋 ①斜暉:偏西的陽光。
、诿}脈(mòmò):含情凝視、情意綿綿的.樣子。這里形容陽光微弱;
、郯?(pín)洲:開滿白色 蘋花的水中小塊陸地。古代
詞中長用以代指分別的地方。白蘋,一種水中浮草。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上冊,“蘋”簡體:上“艸” 下“頻” 讀pín。
譯文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
千帆過盡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xiàn),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
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賞析
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xiàn)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的感情。
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霸~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一句一字閑不得”(《白香詞譜箋》)。起句“梳洗罷”,看似平平,“語不驚人”。但這三個字內(nèi)容豐富,給讀者留了許多想像的余地。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夫),在特定條件(準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悅和激動)的反映。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常以“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之類的描寫來表現(xiàn)思婦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離別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獨的日子似乎就要過去,或者說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來到,于是,臨鏡梳妝,顧影自憐,著意修飾一番。結(jié)果是熱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現(xiàn)實,帶來了深一層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鏡不治”“首如飛蓬”的苦境中去。這三個字,把這個女子獨居的環(huán)境,深藏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嗎?
接著,出現(xiàn)了一幅廣闊、多彩的藝術(shù)畫面:“獨倚望江樓!苯瓰楸尘,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這時的女子,感情是復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是變化的。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還有對往日的深沉追懷……這里,一個“獨”字用得很傳神!蔼殹弊,既無色澤,又無音響,卻意味深長。這不是戀人昵昵情語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嘰嘰喳喳的“共倚”,透過這無語獨倚的畫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憑欄遠眺圖,卻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離情正苦”。把人、景、情聯(lián)系起來,畫面上就有了盛妝女子和美麗江景調(diào)和在一起的斑斕色彩,有了人物感情變化和江水流動的交融。
“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詞感情上的大轉(zhuǎn)折。這句和起句的歡快情緒形成對照,鮮明而強烈;又和“獨倚望江樓”的空寂焦急相連結(jié),承上而啟下。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這時映入她眼簾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在此時此地的思婦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產(chǎn)生的一種聯(lián)想類比。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它像一組電影鏡頭: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倚樓凝眸煙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別不歸的愛人,從日出到日落,由希望變失望,把這個女子的不幸,表現(xiàn)得多么動人。
至此,景物的描繪,感情的抒發(fā),氣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彈出了全曲的最強音:“腸斷白蘋洲。”“末句最當留意,有余不盡之意始佳!焙腿~“不露痕跡”相較,末句點出主題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結(jié)句,仍有“有余不盡之意”。白蘋洲在何處?俞平伯先生說,不要“過于落實,似泛說較好”,(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這是極為深刻的見解。但在本篇的藝術(shù)描寫中,應該是江中確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實寫。獨倚望江樓,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時盼人心切,只顧看船而不見有洲了。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
詞是注重作家主觀抒情的藝術(shù)形式。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動自然,沒有矯飾之態(tài)和違心之語。詞中出現(xiàn)的樓頭、船帆、斜暉、江水、小洲,這些互不相干的客觀存在物,思婦的由盼郎歸來的喜悅到“腸斷白蘋洲”的痛苦失望,這些人物感情神態(tài)的.復雜變化,作家經(jīng)過精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之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橋梁,把這些景物、人物聯(lián)系了起來,而且滲透到了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成了有機的藝術(shù)整體,使冰冷的樓、帆、水、洲好像有了溫度,有了血肉生命,變得含情脈脈;使分散孤立的風景點,融合成了具有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的藝術(shù)畫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的心理活動完美統(tǒng)一地顯示出來。這正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思婦的怨和恨,血和淚,深深地感動了作家;在這些似乎平靜的字句中,跳動著作家真摯熱烈的心。
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fā)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zhuǎn)起伏,頓挫有致,于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思婦題材寫的人很多,可說是個“熱門題材”,但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這也是個軟題材,但這首小令不是軟綿綿的,情調(diào)積極、健康、樸素。在有著綺靡側(cè)艷“花間”氣的溫詞中,這首小令可說是情真意切,清麗自然,別具一格的精品。
望江南原文、賞析11
[宋]王琪
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沈鉤。圓缺幾時休。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作品賞析: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托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離愁,寫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全詞寫景生動,體物精微,意境悠遠,含蓄蘊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寫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霸坡溟_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不知重復了多少次。上句寫天上月,云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下句寫江中月,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前句“鑒”寫月圓,后句“鉤”寫月缺;“冰吐鑒”、“玉沉鉤”,句式新穎別致。本應是“冰鑒”、“玉鉤”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詞組“冰鑒”、“玉鉤”,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鑒、鉤描明月的形態(tài),不僅句式有頓挫峭撥之妙,而且詞意上也頗具匠心。上片結(jié)句“圓缺幾時休”,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缺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開啟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漢迥,風露入新秋”,寫斗轉(zhuǎn)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暗す鸩恢獡u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痹轮械す鹚臅r不謝,雖然它不會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群索居,在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別稱。丹桂,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結(jié)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的樣子。一個“共”字,收到了“一石擊雙鳥”的藝術(shù)效果。
這首詠月詞,留給讀者的回味是深長悠遠的。那清麗瀟灑、簡約含蓄的風致,確乎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望江南原文、賞析12
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O洲。
【注釋】:
1.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人的生活內(nèi)容。
2.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3.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
4.皆:副詞,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歸來之船)。
5.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默默含情達意的樣子,這里是擬人手法。
6.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O;一種開白花的水草,蕨類植物。
7.洲:水邊陸地。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朗讀節(jié)奏劃分】:
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O洲。
【寫作背景】: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詞,這首詞主要表現(xiàn)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nèi)心情感。
【翻譯】: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
過完了上千只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于白蒴洲頭。
【翻譯二】: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千帆過盡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xiàn),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頻洲上。
【簡析】:
詞中癡情女子對愛人的思念,真摯感人。望江樓上悄然獨立,只為能找尋心上人的歸蹤。夕陽西下,萬舟駛過,仍沒有愛人的身影。中人那悠悠流水,緩緩東流。心中的愛與恨,相思與失望交織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傷!
【賞析一】:
這是一首言簡意豐的閨怨詞,短短27字含蓄不盡地描摹出思婦的千般柔情,傾倒古今無數(shù)讀者。
開頭“梳洗罷”三字是略含喜慶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說,“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惫艜r交通不便,信息難通,思婦的心上人雖無歸期,但又有隨時隨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婦每日有此梳妝的功課,一絲不茍,理云鬢,施粉黛,成此柔媚風流之體態(tài)。俗語說“久別勝新婚”,思婦不僅時刻盼望著丈夫回來,而且要在丈夫來到時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與青春魅力,喚醒其久違了的夫妻情愛,提高久別乍逢時的愛情質(zhì)量!“獨倚望江樓”是上句“梳洗罷”之后心理及行為的繼續(xù)與深化,獨倚望江樓,天際識歸舟,其情殷殷,希望滿懷;又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尋常而富有美感。此句“獨”字也有特殊含義,思婦打扮得如此俏麗動人又怕人見,是她羞慚心理的寫照。故思婦眺望、企盼情人之舉動又有怕人識見的羞怯心緒,是思婦特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種凄清的美感效果。
從“梳洗”到“望盡千帆”是一個漫長難耐的焦躁時光,然而卻是迷離著玫瑰色夢幻的希望時期。接下來“皆不是”一語猝然將這夢幻扯破,重新將思婦拋向絕望的境地:看來今天又是白等了!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脈脈斜暉,這是最令人傷心的時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倍添思婦“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這無知的斜暉與悠悠江水每天此時相擁相戀,纏綿于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畫出一幅夕陽無限好的`美麗圖畫,不正是人間夫婦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的某種象征嗎。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讓思婦腸斷呢?”
“腸斷”是出自《世說新語>的故事,這里形容思婦極度的相思之苦!鞍纵糁蕖币卜堑乳e之筆,因“O”為水草,O、水相依而生,O失水則死。婦人不能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無水之蒴嗎!觸景生情,能不傷懷?
詩貴含蓄,溫庭筠此詞深諳婦人心理,寥寥數(shù)語,寫盡思婦不盡情思,堪稱千古絕唱。
【賞析二】: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是寫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來,匆匆梳洗后,獨自倚在望江樓上眺望。從這了了的八個字中,應該可以讀出幾層意思:
、佟笆嵯础秉c明了時間是早上,對下文的傍晚(斜暉)來說也是個伏筆。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詞簡釋》中說這是午睡后的梳洗,時間短去了半天,則下文的“過盡千帆”極言等待之久便無著落,似不可取。
、凇笆嵯戳T”,隱含著女主人公盼歸的期望,如果不是有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會象溫庭筠在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中所說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了!芭疄閻偧赫呷荨保@容是為了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她期望中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
、垡粋“罷”字之后,緊接“獨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DD她黎明即起,剛一梳洗完畢就匆匆的趕去江樓了。
、軓乃辉缇图奔比ソ瓨翘魍归_一點,就應該還會想到,她的思念應該不會是早上起床后才突然產(chǎn)生的,她昨天夜里可能是長夜不眠,一夜相思,受盡煎熬;抑或昨夜她夢見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趕去望江樓。
、菰龠M一步,由今天而昨天,由昨天而前天,她是不是日日如此都來這江樓上盼歸呢?
⑥一個“獨”字,不僅說出了她的孤獨,隱含著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征分別的“白蘋洲”(詳解見下)遙相呼應。
“過盡千帆皆不是”,寫出了她希望與失望交替的過程。遠處每有一船現(xiàn)影,她便引頸長望,心兒隨著船的漸行漸近而漸漸緊張,希望也漸漸高漲,可是船到樓頭無情地繼續(xù)前行,當她意識到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兒時,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可是這時的她還沒有完全失望,幻想促使她把目光再次投向遠方……
望江南原文、賞析13
原文: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
萬里長城橫縞帶,六街燈火已闌珊。
人立玉樓間。
譯文
春睡起之時,已是積雪堆滿燕山。萬里長城之上撒滿雪花,好像一條橫陳的玉帶,街上是燈火闌珊。而人,卻傾立在薊樓之間。何等的惆悵,何等的凄涼。
自己空空懊惱,他人或許更是如此,這身單影只的客人此時要歸去。這一身行頭絕塵而去。傷心的情意斷人腸,屹立在陽關依舊吟唱。
注釋
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zhèn)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薄督饖Y集》入“南呂宮”。此詞為雙調(diào)五十四字。
橫玉帶:連綿的山峰上積壓著白雪,遠看就象一條玉帶。玉帶:《宋舊宮人詩詞》、《引司綜》作“縞帶”。
六街:北宋汴京有六條大街!端问贰の贺鳌罚骸傲盅簿杂媒洹!焙髞硪粤肿鳛槎汲囚[市的通稱。闌珊:將殘,將盡之意。
人立薊樓:《詞綜》作“人在玉樓”。薊,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
錯落:交錯繽紛。班固西部賦汐:“隋侯明月,錯落其間!
斕班:亦作“爛斑”,顏色紛陳燦爛。
陽關:一作“門關”。
賞析:
金德淑是南宋舊宮人。她和王昭儀、汪元量都是宋亡后入元的三宮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為道士而得南歸。諸舊宮中人為其餞行,賦詞相送。
金德淑這首詞即作于此時。這首詞具有很高的價值。詞的意境較為重、拙、大。寫亡國之哀,用筆不可謂不重。用筆樸素無華,此之謂拙。包舉積雪燕山,萬里長城,悲壯無比,是為大。詞為悼南宋而作,調(diào)寄《望江南》,別有一番意味。此詞堪稱亡宋之挽詞。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上句點明作詞的.季節(jié)為春天。隨之描寫空間范圍燕山睡起,寫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舊宮人)?c素,是傳統(tǒng)喪服。白雪積滿燕山,如山披縞素。萬山縞素之意象,實已暗逗全詞哀悼宋亡之含蘊。再回味春睡起,令人痛定思痛。起筆造境,沉痛至深!叭f里長城橫縞帶”。從燕山山脈望見萬里長城,如一條巨龍蜿蜒起伏于叢山峻嶺之顛,宛如縞帶。萬里長城,為歷史文化凝聚之一偉大象征?c帶,為傳統(tǒng)孝儀之一重要喪服。國破山河在。神州陸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縞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與大地山河一道為祖國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為全詞神光聚照之篇眼。人們常稱道吳梅村“慟哭六軍俱縞素”之句,以梅村詩句視此“萬里長城橫縞帶”詞句,著眼亦不同矣。“六街燈火已闌珊”。六街,指大都城。燈火闌珊,是燈火稀疏。闌珊燈火,反襯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燈火闌珊,詞之意境無限遙深。暗淡的現(xiàn)境,透視出詞人暗淡的心態(tài),也意味著同樣暗淡的現(xiàn)實。
“人立玉樓間”。結(jié)筆直接描寫詞人自我形象,總結(jié)全文。玉人獨立玉樓,從早到晚獨立久矣。丹心難滅,是素服縞帶亦難全表心腸。全詞曲已終,而悲傷無已。無怪乎后來金德淑對人誦其此詞,猶感泣下。詞人寫此,已至舉重若輕之地步。
這首詞是詞人沉郁于腹中的愛國情思的自然發(fā)散。作為一個女性詞人。能有如此之筆力,高明之藝術(shù),亦屬難能可貴了。詞雖用筆墨寫就,但猶如用血淚匯成。雖未痛哭,但卻讓人無比沉痛。詞中融攝雪山、縞帶、玉樓于一體,整合為悼故國之全幅莊嚴境界。
望江南原文、賞析14
原文: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注釋:
、磐希捍嗽~調(diào)名一作“望江梅”,又作“憶江南”。李煜此詞調(diào)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編》置于《望江南》下,未析為二首!度圃姟贰ⅰ稓v代詩余》將此調(diào)下二首與《望江南》二首歸為一調(diào),計為四首。
、崎e夢遠:閑,指囚禁中百無聊賴的生活和心情。夢遠,指夢見遙遠的地方,也指夢長。
⑶南國:一般指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這里指南唐國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時候。芳春:美好的春天。唐陳子昂《送東萊王學士無競》有“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句。
、裙芟遥汗軜菲髋c弦樂器,也泛指樂器,這里指各種樂器共同演奏。江面綠:指春天里江水明徹而泛綠色。綠,也作“淥”,水清徹的樣子。
、娠w絮:飛揚的柳絮。輥:有本作“滾”(gǔn),翻滾,滾動,轉(zhuǎn)動。輕塵:指車馬過后揚起的塵土。此句比喻柳絮像細微的塵土在空中地下翻滾。
、拭ⅲ邯q言忙死。殺:同“煞”,形容極甚。忙殺,《花草粹編》、《全唐詩》等本作“愁殺”。
⑺清秋:天高氣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句。
⑻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時節(jié)的顏色,即秋色。暮:蕭本二主詞等本中作“遠”。
、吞J花:蘆葦花絮。隋江總《贈賀左丞蕭舍人》有“蘆花霜外白,楓葉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⑽笛在月明樓:全句意謂笛聲發(fā)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樓。月明:月光明照。
翻譯:
閑夢悠遠,南國春光正好。船上管弦聲不絕于耳,江水一片碧綠,滿城柳絮紛飛,淡淡塵煙滾滾,忙壞了看花的人們。
閑夢幽遠,南唐故國正值秋高氣爽的清秋。遼闊無際的江山籠罩著一片淡淡的秋色,美麗的蘆花深處橫著一葉孤舟,悠揚的笛聲回蕩在灑滿月光的高樓。
賞析:
這兩首同調(diào)的詞,描繪了兩幅江南美景。全詞以“閑夢”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懷思的悲情,綴筆不多而氣氛濃郁,未見雕琢而含蘊深遠,描摹生動,筆筆見情,足見才力。
第一首寫春景。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概括寫出廣大的江南地區(qū),正是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jié)。春之名“芳”,使人如見百媚千嬌的花容,如聞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詞人從三方面具體描寫了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風拂面、水波蕩漾的春江!按瞎芟医婢G”的“江”,當是流經(jīng)南京城的長江支流秦淮河。春滿金陵,石城生輝,秦淮河上綠波蕩漾,畫船游舫,來往穿梭,船上絲竹相和,飛揚出舷的樂聲飄蕩于水波之上,動人心魄。這里,詞人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無形之聲和鮮明之色集合調(diào)配繪制成一幅水上音樂會的畫圖。句末的“綠”,乃是春天的顏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寫水色,亦狀春色。它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一樣,一下就將生機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無余。其次,詞人又把目光轉(zhuǎn)向陸地,抓住春風楊柳、飛絮滿城的典型景色,進一步寫出江南春景之美。“滿城飛絮滾輕塵”,是實景的形象描寫,同時還是對春風的暗寫。詞人并未直接寫春風,但從那一“飛”一“滾”之中,卻已使人覺得撲面的春風是無所不在了!拜p塵”翻滾,除春風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觀賞,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踐起輕塵滾滾,故“滾輕塵”乃借物寫人,說明游人之多。只有這樣,才能與下面的描寫自然地銜接起來!懊⒖椿ㄈ恕保捍菏前倩ㄊ㈤_之時,觀賞眾芳,確是賞心悅目的快事,所以,寫春是很難不寫花的;但詞人卻不直接寫群花如何美麗動人,而只說把看花人“忙殺”了。一個“忙殺”,則百花之美,看花人興致之高,人之多,場面之大,盡在其中。
第二首寫秋色。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詞人筆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其總的特色是一個“清”字!扒濉保嬗星宄好骼屎颓逅瑳隹熘,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氣候兩方面的特點。正因為“清”,詞人才能將這秋景(無論是近、中、遠景)看個清清楚楚,也才能將這秋景生動地描繪出來。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在總括秋色之“清”后,接著,也是從三方面對之加以具體描寫。首先是遠景,詞人從大處著墨,給“千里江山”敷上一層“寒色”,勾畫出一幅江山秋晚圖。所謂“寒色”,乃清冷之色!昂迸c“清”,其義是可以合二而一的!昂h”的“遠”,既說明是遠景,又是對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個模糊的數(shù)的量度,它還與“閑夢遠”的“遠”在內(nèi)容上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遠”,來說明“閑夢”之“遠”。其次是中景!疤J花深處泊孤舟”,既是寫自然景物,也是寫人的活動。“舟”之謂“孤”,除從數(shù)量上指舟乃獨木一葉外,也暗點出舟中人的孤獨,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涼;如再看這“孤舟”乃泊于蘆花深處,則其孤獨、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調(diào)上與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暗言谠旅鳂恰保钦f秋月當空,銀光如瀉,高樓之上,笛聲忽起,那悠揚的笛聲,忽高忽低,時斷時續(xù),它說明吹笛人的心靈在顫動,聽笛人的心潮在激蕩。古代詩人,大都以笛聲寫離別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舊,有感于鄰人吹笛之發(fā)聲嘹亮,嘆而賦日:“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聲?……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盡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見,詞人在這里所表達的也是一種思念故國的眷戀難舍之情。不過,它不像前面那樣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點出,而是隱含于笛聲之中。我們只有明了了這一點,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內(nèi)容的實質(zhì)。
總之,這兩首詞的寫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對景色的特點作總的概括,然后再從三個不同方面加以具體描寫;所不同者,是它們的色調(diào)和情調(diào),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歡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望江南原文、賞析15
《謝公墅歌》作品介紹
《謝公墅歌》的作者是溫庭筠,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76卷。
《謝公墅歌》原文
謝公墅歌
作者:唐·溫庭筠
朱雀航南繞香陌,謝郎東墅連春碧。
鳩眠高柳日方融,綺榭飄飖紫庭客。
文楸方罫花參差,心陣未成星滿池。
四座無喧梧竹靜,金蟬玉柄俱持頤。
對局含情見千里,都城已得長蛇尾。
江南王氣系疏襟,未許苻堅過淮水。
《謝公墅歌》注釋
①謝公墅:東晉謝安竭力輔佐王室,贈太傅。曾于土山筑別墅,樓館竹林甚盛,常攜中外子侄往來游集。見《晉書》本傳。
、谥烊负:即朱雀橋,在建康城南烏衣巷口。故址在今南京市東南。
③綺榭:雕畫美觀的臺上高屋。紫庭:帝王宮庭,即紫宮。梁武帝《游女曲》:“戲金闕,游紫庭。”
、芪拈:用楸木所制有花紋的棋盤。方罫:棋盤上的方格。
、菪年:心中所策劃的圍棋陣法。星:喻棋子。
⑥金蟬:侍中、中常侍之冠飾。金取其堅剛,蟬取其居高飲潔。持:全詩校:“一作支!
⑦公元383年,苻堅恃強南侵,率軍百萬次于肥水,京師震恐。時以謝安為征討大都督,安侄謝玄入問計,安神色安然,命駕出山墅,與謝玄圍棋賭別墅。及玄等破苻堅,捷書至,安方與客對奕,面無喜色?蛦枺叫鞂υ:“小兒輩遂已破賊。”見《晉書》本傳。情:全詩校:“一作顰!
、嚅L蛇:喻苻堅。謝朓《八公山》:“長蛇固能剪,奔鯨自此曝!
、嵬鯕:天子之氣。疏襟:遠大的胸襟。
⑩苻堅陳兵肥水,謝玄率精銳八千渡江,決戰(zhàn)肥水南。苻堅中流矢,兵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見((晉書·謝玄傳》。肥水經(jīng)八公山南流入淮。
《謝公墅歌》作者介紹
溫庭筠(約812年-866年),是唐代詩人,又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艷麗,語言工煉,格調(diào)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溫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nèi)容上還是藝術(shù)形式上來說,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而溫庭筠是溫彥博的裔孫?墒,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溫庭筠與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經(jīng)常出入于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jié)。
溫庭筠詩風上承南唐梁、陳宮體的余風,下啟花間派的艷體,是民間詞轉(zhuǎn)為文人詞的重要標志。溫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xiàn)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艷,今存310余首,后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謝公墅歌》繁體對照
卷576_5謝公墅歌溫庭筠
朱雀航南繞香陌,謝郎東墅連春碧。
鳩眠高柳日方融,綺榭飄飖紫庭客。
文楸方罫花參差,心陣未成星滿池。
四座無喧梧竹靜,金蟬玉柄俱持頤。
對局含情見千裏,都城已得長蛇尾。
江南王氣系疏襟,未許符堅過淮水。
【望江南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望江南原文、賞析08-15
望江南原文、賞析[優(yōu)選]08-15
望江南原文、賞析(實用)08-15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賞析10-21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及賞析10-15
《望江南·江上雪》原文及賞析10-16
望江南·春睡起原文賞析10-13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賞析06-07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及賞析07-03
望江南/憶江南原文賞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