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水龍吟原文及賞析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1
原文:
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旋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譯文:
燕子忙于營巢,黃鶯懶于吟啼,群芳凋息,江堤之上,柳花兒飄散滿地。漫天亂舞,點綴蒼翠的樹木——有些疏于心計。春日漸長,悠閑地乘借游絲,悄悄探臨深宅——庭院緊閉。依傍珠簾,輕歌曼舞,想緩緩親近,親近,一次次被風兒吹起,吹起。
佳人春眠蘭帳,春衫沾滿雪花,綴滿瓊玉——好生奇異。落絮滿繡床,那無數(shù)香球,圓了,碎了。不時見,蜜蜂兒仰面親吻,池魚兒和水喃呢。和淚遙望章臺路,那人兒騎著金鞍馬,乘興游蕩——杳無音息。
注釋:
燕子忙于營巢,黃鶯懶于吟啼,群芳凋息,江堤之上,柳花兒飄散滿地。漫天亂舞,點綴蒼翠的樹木——有些疏于心計。春日漸長,悠閑地乘借游絲,悄悄探臨深宅——庭院緊閉。依傍珠簾,輕歌曼舞,想緩緩親近,親近,一次次被風兒吹起,吹起。
佳人春眠蘭帳,春衫沾滿雪花,綴滿瓊玉——好生奇異。落絮滿繡床,那無數(shù)香球,圓了,碎了。不時見,蜜蜂兒仰面親吻,池魚兒和水喃呢。和淚遙望章臺路,那人兒騎著金鞍馬,乘興游蕩——杳無音息。
賞析:
這首詠柳花的詞曾被蘇軾贊為妙絕,但詞史上,人們多贊賞東坡的和柳花詞,而對這首原作卻頗多微詞。實際上,這首詞清麗和婉,不失為詞中精品。
首句“燕忙鶯懶芳殘”開篇點題,寫燕忙于營巢,鶯懶于啼唱,繁花紛紛凋殘,表明季節(jié)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點:“柳花飄墜”,點明主題。
破題之后,用“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緊接上句,把柳花飄墜的形狀作了一番渲染。它為下文鋪敘,起了蓄勢的作用。韓愈《晚春》詩云:“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币馑际钦f:“楊花(即柳花)和榆莢一無才華,二不工心計;不肯爭芳斗艷,開不出千紅萬絮的花。韓愈表面上是貶楊花,實際上卻暗寓自己的形象,稱許它潔白、灑脫和不事奔競。章楶用這個典故,自然也包含這層意思。
“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睂懙酱,詞人竟把柳花虛擬成一群天真無邪、愛嬉鬧的孩子,悠閑地趁著春天的游絲,象蕩秋千似地悄悄進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漸長,而庭院門卻整天閉著。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樣,想探個究竟。這樣,就把柳花的形象寫活了。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柳花緊挨著珠箔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下到閨房里去,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風吹起來。這幾句深得南宋黃升和魏關之的欣賞。黃升說它“形容居”(《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評);魏慶之說它“曲盡楊花妙處”,甚至認為蘇軾的和詞也“恐未能及”(《詩人玉屑》卷二十一)。當然,把這首詞評蘇軾和詞之上是未免偏愛太過;但說它刻畫之工不同尋常,那是確實不假。這幾句除了刻畫出柳花的輕盈體態(tài)外,還把它擬人化了,賦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從“玉人”方面寫:“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稱此詞為“閨怨詞”,估計就是從這里著眼的。到這里,“玉人”已成為詞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襯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終不曾離開柳花的形象著筆,下片無非是再通過閨中少婦的心眼,進一步摹寫柳花的形神罷了。柳花終于鉆入了閨房,粘少婦的春衣上。少婦的繡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滿,柳花象無數(shù)香球似地飛滾著,一會兒圓,一會兒又破碎了。這段描寫,不僅把柳花寫得神情酷肖,同時也把少婦惝恍迷離的'內(nèi)心世界顯現(xiàn)出來。柳花少婦的心目中竟變成了輕薄子弟,千方沾惹,萬般追逐,乍合乍離,反覆無常。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這幾句既著意形容柳花飄空墜水時為蜂兒和魚所貪愛,又反襯幽閨少婦的孤寂無歡。
“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苯鑳蓚典故,既狀寫柳花飄墜似淚花,又刻畫少婦望不見正“章臺走馬”的游冶郎時的痛苦心情。章臺為漢代長安街名!稘h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鳖亷煿抛⒅^其不欲見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臺走馬”指冶游之事。唐崔顥《渭城少年行》:“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即其一例。至于柳與章臺的關系,較早見于南朝梁詩人費昶《和蕭記室春旦有所思》:“楊柳何時歸,裊裊復依依,已映章臺陌,復掃長門扉!碧拼鷤髌妗读蟼鳌酚钟小罢屡_柳”故事。
這首詞若有不足,當是上下片主題不一,從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詞仍值得用心玩味。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2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發(fā)西風,折腰五斗,不應堪此。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翻譯
到老才認識了陶淵明,夢中見到的仿佛是他的身影。一覺醒來覺得滿腔幽恨,放下酒杯,想唱支歌,開口又停。我佩服你白發(fā)歸隱面對西風,不堪忍受五斗米折腰寧愿歸耕。夏天在北窗前高臥乘涼,秋天在東籬旁自醉自星。你的歸隱又更深的意義含在其中,絕不僅只是逸致閑情。
我深信這位先哲并未死去,到今天仍是一身正氣,凜然如生。我們雖然相隔古今卻心事相同,志在高山流水有知音。即使今后我難免出來做官,但榮華富貴已無味可品。為什么隱居東山的謝安又要出仕?人們都說這是為了世上蒼生。
注釋
水龍吟:詞牌名。雙調(diào)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五仄韻。
淵明:即東晉詩人陶淵明。
參差:好像,仿佛。
覺來:醒來。
停觴不御:停杯不飲。
御:用,進,此處引申為飲。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
堪:忍受。
凜然:嚴肅,令人生畏的樣子。
吾儕:我輩,我們。
高山流水:喻知音。
直饒:即使。
甚:是。
東山:指東晉大臣謝安,曾隱居東山。
何事:為什么。
蒼生:黎民百姓。
賞析
辛棄疾自青少年時代起,就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立志抗金,恢復中原,他的詞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稱。但是在這首《水龍吟》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卻引歸耕隱居的陶淵明為“知己”,未免有點消極。之所以如此,與他的遭際有著密切的關系。據(jù)學者考證,此詞約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紹熙五年),那年辛棄疾已經(jīng)五十五歲,秋天又被罷官,于是感傷世事人生,不免慨嘆。
此詞上片開頭就說:“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句法就有點特別。陶淵明與作者,本來志趣不同,性格各異,而作者卻說他們已有了神交,并在夢中見過面了。這對一般讀者來說,不能不感到突兀、驚詫,從而也就有可能構成一個強烈的印象,令人玩味。“老來”二字是特指,說明作者驅馳戰(zhàn)馬、奔波疆場或是籌劃抗金、收復故土的年輕時代,與脫離塵囂、回歸自然的陶淵明是無緣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壓抑與排斥,壯志難酬的老年時代,才有機會“相識淵明”。這個開頭,對讀者來說既有些突然,又讓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平靜的語氣敘述,益發(fā)顯得深沉。接下去的“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三句,直接抒寫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頭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飲,歌也不唱。這是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個白發(fā)老翁怎能在西風蕭瑟中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僅僅是因為這個。
詞的下片緊隨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東山再起!先講陶淵明的精神、人格和事業(yè)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凜然有生氣,和現(xiàn)實是相通的!般寥簧鷼狻币痪,這里暗用《世說新語·品藻》“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氣”的語言以贊淵明。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作者緊跟著又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來說明他同淵明之間是千古知音。這知音就在于對“富貴他年”所持的態(tài)度。接下去“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三句,引用了東晉謝安的故事。據(jù)《世說新語·排調(diào)篇》記載:“謝安在東山居布衣時,兄弟已有富貴者,翕集家門,傾動人物。劉夫人戲謂安曰:‘大丈夫不當如此乎?’謝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闭f明即使他年不免于富貴顯達,也是沒有意思的。結語“甚東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謝安的事,同書又記載:“謝公在東山,朝命屢降而不動。后出為桓宣武司馬,將發(fā)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靈時為中丞,亦往相祖。先時多少飲酒,因倚如醉,戲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今亦蒼生將如卿何?’謝笑而不答!焙茱@然,從作者到陶淵明,又從陶淵明到謝安,或富貴顯達,或歸田隱居,或空懷壯志,雖處境各不相同,但其實一樣,都沒有什么意義。這是英雄的悲嘆。
與辛棄疾其他一些詩詞中所反映出來的豪情壯志不同,在這首詞中,作者已沒有“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調(diào)歌頭》),“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那種壯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閑淡無謂,如此的不屑一顧,這絕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對現(xiàn)實政治的失望與哀嘆,是時代的悲劇。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3
水龍吟·腰刀首帕從軍
腰刀首帕從軍,戍樓獨倚間凝眺。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投筆書懷,枕戈待旦,隴西年少。歡光陰掣電,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調(diào)。
世變滄海成田,奈群生、幾番驚擾。干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眼底山河,胸中事業(yè),一聲長嘯。太平時、相將近也,穩(wěn)穩(wěn)百年燕趙。
翻譯
我從小就腰佩戰(zhàn)刀、頭裹頭巾去應征入伍,成為抗敵軍隊中的一員。每當我閑暇時,便獨自登上戍樓眺望那失去的中原故地。但見中原大地一片殘破荒涼,到處是野狐、野兔活動的蹤影,人煙稀少,在夕陽暮靄中更顯得凄涼無比。
時事變幻莫測,政權更迭頻繁,兵連禍結,戰(zhàn)事不斷,百姓們受盡了戰(zhàn)爭的侵擾,無法休養(yǎng)生息,要靠誰去驅逐侵略者,掃平中原呢?望著眼中破碎的山河,想到自己肩負的恢復中原的宏圖大業(yè),常常禁不住仰天長嘯。我們恢復中原的那一天就要到來了,百姓將很快迎來太平時日,北方地區(qū)將繼續(xù)在宋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延續(xù)下去。
注釋
戍樓:指邊防上的崗樓。
投筆:用班超“投筆從戎”之典。
枕戈待旦:語出《晉書劉傳》,意即枕著兵器躺著等待天亮,比喻殺敵報國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
隴西:泛指隴山以西地區(qū)。
掣電:即電閃,形容迅速。
髀肉:大腿上的肌肉。易生髀肉,感嘆久處安逸,光陰易逝,思圖 有所作為。
群生:指宋朝百姓。
干戈爛漫:此處形容刀光劍影,兵連禍結的樣子。
相將:行將,即將。
燕趙:均為古國名,戰(zhàn)國七雄之二,這里泛指北方地區(qū)。
賞析
開頭五句寫詞人在邊防崗樓上遠眺中原大地,被荒涼而殘破的景象所震撼。“腰刀首帕”采用示現(xiàn)的修辭法,刻畫出從軍的裝束,其中“首帕”源自頭裹黃巾起義的黃巾軍的裝束。“狐居兔穴”,是描寫戰(zhàn)后殘破荒涼景象的典型寫法,與《古詩十九首》中的“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及杜甫《無家別》中“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的描寫相近,而且還含有鵲巢鳩占、中原淪陷之意。而后六句連用數(shù)典,抒豪情,表決心,委婉而深刻。
“世變滄海成田,標群生幾番驚擾。干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這五句表達了詞人對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人民的`無限同情,并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一句“憑誰驅掃”的發(fā)問,使無數(shù)愛國志士意識到了艱巨而神圣的使命感,催人奮進。
“眼底山河,胸中事業(yè),一聲長嘯!比浼で榕炫缺虐l(fā),讓人不禁聯(lián)想起那大呼“還我河山”的岳飛所高唱的“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滿江紅》)
“太平時,相將近也,穩(wěn)穩(wěn)百年燕趙!薄把嘹w”自古便為漢族統(tǒng)治地區(qū),此以“燕趙”代北方,意含驅除外族之意。結拍二句雖然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有點不切合實際,但它確實抒發(fā)了詞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能鼓舞人心。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4
原文:
露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征鴻寥唳。
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
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
□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里。
有誰家、錦書遙寄。
萬重云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
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
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譯文
露水寒冷煙氣變涼,蘆葦也不開花河。天邊長途飛行的雁,聲音凄清高遠。銀河光照下的秋天夜晚,燈光暗淡的西漢皇帝的離宮上空,一聲雁鳴剛剛傳,想起河在瀟湘時的生活。水岸遙遠,無人打擾,食物和水豐盛。經(jīng)望那無邊的平坦田野,猶豫不定地想降落地上,但和以前一樣,被風吹草動受驚而飛走河。
必須堅信萬里之外的衡陽回雁峰是最好的棲息地,有誰愿意把我的書信送到遙遠之地。不管遠隔萬里,但我相信鴻雁你經(jīng)過艱苦飛行,總會把信送到。為河長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盤承接天上的甘露。在石頭城下,寒冷的江水里倒影搖動。想起在外丈夫的寒衣還未搗洗,心上人一揮動搗衣的木棒,就眼淚盈眶。
注釋
、偎鳎涸~牌名,又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肚逭婕啡搿霸秸{(diào)”。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谳筝纾╦iān ji。├希禾J葦不開花河。
、壅鼬櫍洪L途飛行的雁鳥。寥唳:聲音凄清高遠。
、荛L門:西漢皇帝離宮,位于陜西長安城南。燈悄:燈光暗淡。
、轂t湘:瀟水與湘水會合處,在今零陵縣,現(xiàn)以此泛稱湖南。
⑥岸遙:水岸很遠。
、咻裕ㄠl(xiāng)ū)米:又名雕菰米,莖可作飯。
⑧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位于湘江中游。名勝古跡有回雁峰。它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高峰。相傳北雁南歸,到此為止不再向南飛河。
、徨\書:織錦上書寫文字的書信,代指婦人思念他鄉(xiāng)丈夫的信。遙寄:指雁遙遠傳帶書信。
、庑毙袡M陣,才疏又綴:雁斜飛成“人”字,橫飛成“一”字,剛剛散開,又馬上靠攏。斜行:指雁飛成斜體形。橫陣:指排成一條線。
仙掌月明:為河長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盤承接天上的甘露。
石頭城:古代金陵的`別稱,即現(xiàn)在的南京市。
拂:揮動。杵(chǔ):搗洗衣服的木捶。
賞析: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八月中旬,蘇軾陪同王益柔從金陵,經(jīng)儀真,去南都。在去儀真的路上,即景動情,思念暫住金陵的妻子。反其意點化活用唐代詩人杜牧《早雁》詩意,而作該詞。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5
從商帥國器獵于南陽,同仲澤、鼎玉賦此。
少年射虎名豪,等閑赤羽千夫膳。金鈴錦領,平原千騎,星流電轉。路斷飛潛,霧隨騰沸,長圍高卷?创ǹ展褥o,旌旗動色,得意似,平生戰(zhàn)。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軍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聲自遠。蓋世韓彭,可能只辦,尋常鷹犬。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
翻譯
我跟隨商帥國器圍獵南陽,與仲澤、鼎玉對這件事作了文章。
少年射虎的英豪,統(tǒng)領赤羽千軍若等閑。頭懸金鈴,錦繡圍脖,千騎相隨于廣袤平原,縱橫馳騁快如流星閃電。飛禽游魚無路可遁,駿馬在濃霧中奔騰,長長的隊列合圍在一起?茨羌澎o的山谷,旌旗飄揚,志得意滿,好似平生一場勝戰(zhàn)。
城臺明月高懸,鼓角聲遠遠傳來,夜里營中在做什么呢?滿載而歸的將軍在高堂設宴。江淮的草木,中原的狐兔,一聽到聲威便不戰(zhàn)而退。那功勞卓絕的韓信和彭越,不過是供人驅使的鷹犬。試問商帥何時策馬揚鞭,三箭定天山。
注釋
水龍吟:詞牌名。雙調(diào)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后段十一句五仄韻。
商帥國器:完顏斜烈,名鼎,字國器。曾任元帥,鎮(zhèn)商州,故稱商帥。
仲澤:王渥,字仲澤,金人,工詩善賦,詞亦聞名。
鼎玉:據(jù)施國祁《元遺山樂府箋注》謂為燕人王鉉。
名豪:英豪,指商帥。
赤羽千夫膳:赤羽即旗幟。千夫膳即千夫之膳食。兩者合起來是指軍隊人數(shù)眾多,陣容盛壯。
金鈴錦領:指車騎之鮮艷。
星流電轉:形容打獵車騎奔馳得迅速。
飛潛:天上的飛禽和水里的.游魚。
長圍:指打獵合圍以困鳥獸。
韓彭:指韓信和彭越。兩人都是西漢初著名武將,輔佐劉邦建國后,皆獲罪被殺。
鷹犬:指為人所驅使利用。
天山箭:唐薛仁貴曾率軍戰(zhàn)勝九姓突厥于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山”之稱。
賞析
寫出獵的詞,元好問之前已有許多,而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開其先聲。由于出獵場面豪闊,氣勢雄壯,反映到詞中,作品易以威武取勝。而元好問此詞,更高出尋常威武一籌,在人事的見解上卓有特色,深沉高遠。
“少年射虎”兩句,劈頭先用兩個典故,反襯出獵主人的威猛。西漢李將軍李廣,曾經(jīng)見草中石而以為虎,拉箭猛射,箭頭深沒石中。但李廣射石,恐非少年時事,此處寫法,主要是襯托年二十就以善戰(zhàn)聞名的商帥完顏國器!俺嘤鹎Х蛏拧比枚鸥Α豆饰湫l(wèi)將軍挽詞》之二中的一句,原是稱頌將帥的立功塞外之事,此處亦說商帥把這視若等閑,可見商帥更比前人高出一頭。
“金鈴錦領,平原千騎,星流電轉。路斷飛潛,霧隨騰沸,長圍高卷!边@幾句全寫圍獵場面。駿馬金鈴懸頭,錦繡圍脖,在平原民奔騰馳騁,如星流電轉,而千騎齊奔,更見其氣勢雄大。高超的射獵技藝,使天上飛禽和水里游魚的路全斷了,乖乖地來到人們的囊中;白霧緊隨著飛騰的馬蹄,蔚為壯觀;射獵隊伍形成了合圍的陣勢,準備一網(wǎng)打盡入了圍的野物。幾句詞,聲調(diào)短促,吻合了射獵車騎風馳電掣的情勢!翱创ǹ沼o,旌旗動色,得意似,平生戰(zhàn)。”圍獵場面壯觀,氣勢雄大,固然可觀。然而,僅僅停留于此,則仍是雕蟲之技,不足與言大者。這里,作者的筆觸輕輕一點:“得意似,平生戰(zhàn)”,既寫出了商帥的善戰(zhàn),又用“得意”二字,寫出了商帥視戰(zhàn)爭為“等閑”的軍人氣概。那喧鬧車騎的背景,是川空谷闊的靜謐,而五色旌旗飄搖飛動,變幻著高深莫測的圖景,就像平生常常得勝的戰(zhàn)役。
詞的上片直寫圍獵,喧鬧非常,都是眼前之景。詞的下片切換到圍獵回歸軍營的場景。“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這兩句勾勒出寂寥空曠的夜景:古城上空,懸著一鉤殘月,鼓角聲隱隱從遠方傳來,清靜中富有動感。而“軍中高宴”一句,歸結了白日圍獵滿載而歸的喜悅之情,也同時襯托了將帥的豪氣!敖床菽荆性,先聲自遠!边@里,作者的筆徹底從圍獵蕩開去了,他用“草木皆兵”之典,把中原大地上的敵軍比作“狐兔”,形象描繪了商帥逼人的軍威,而這些敵軍,聽到商帥兵馬的聲音以前,便已頹然遠遁。如此煊赫的軍威,用對面狀況來表現(xiàn),更顯得氣勢宏大。“蓋世韓彭,可能只辦,尋常鷹犬!表n信將兵,多多益善,曾在擊敗項羽的過程中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彭越也曾參與致項羽于死地的垓下決戰(zhàn)。這兩員戰(zhàn)將的戰(zhàn)功,千古之下,未敢輕視。而作者則主,他們兩人,不過只做到平常的鷹犬罷了。言外之意是,商帥決非此種人物。因此,由上文逼出最后兩句:“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碧拼髮⒀θ寿F戰(zhàn)勝九姓突厥于天山,此指商帥的才略志向,當效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一舉掃清邊患,這才是將帥本色。
全詞氣勢崢嶸,場面豪闊,情境雄沉,不愧為名家手筆。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夏。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6
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月暗云霄,星沉煙水,角聲清裊。問登樓王粲,鏡中白發(fā),今宵又添多少。
極目鄉(xiāng)關何處?渺青山、髻螺低小。幾回好夢,隨風歸去,被渠遮了。寶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鴻天杪。但侵階莎草,滿庭綠樹,不知昏曉。
翻譯
風雨蕭瑟,雞聲四起,我置身天地竟沒有像劉表這樣的人才,啼鳴的杜鵑流著淚,落花含著遺憾飄落下來,哀傷柔弱。月亮因天空顯得昏暗,星星隱于薄霧,角聲飄渺,想問問作《登樓賦》的王粲,鏡子中自己的白發(fā),又增添了多少啊。
遙望家鄉(xiāng)在何處,青山渺茫,山峰矮小,幾次美夢,都隨著風兒離去了,被山峰遮住,琴瑟的弦僵住了,吹奏玉笙的手指發(fā)冷,只能遙望高飛的鴻雁在天邊,沒階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樹,使人難辨晨昏。
注釋
雞鳴:化用《詩經(jīng)·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側身:同“廁身”,即置身。
劉表:東漢高平人,字景升,官荊州刺史。當時中原戰(zhàn)亂,荊州一隅較為安寧,士民多歸之。
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
王粲:字仲宣,三國時人,曾依劉表。曾作《登樓賦》抒寫因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思鄉(xiāng)之情。建安七子之一。
髻螺:婦女頭上盤成螺形的發(fā)髻。此喻指山峰。
冥鴻:高飛的鴻雁。
天杪:杪,樹木的末梢。天杪,即天邊。
創(chuàng)作背景
在朱元璋請他赴金陵之前,劉基已經(jīng)四次出仕而又四次辭官,但又一次一次地隱而復出,雖不能為而又心有不甘,于是時常登樓遠眺,感慨節(jié)序,看似流連光景,實是壯心不已。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基寫下了這首詞,來感時傷事、自抒懷抱。
賞析
上片用劉表、王粲事,抒寫懷才不遇的郁悶。
“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起句突兀,化用《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之句,“風雨”便象征亂世,“雞鳴”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這一句是把握詞旨趣的關鍵,沒有這一句,就可能把詞理解成悲秋思鄉(xiāng),有了這一句,就知道詞人表達的是英才思明主的“擇木之意”。漢末初平三年,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在長安作亂,大肆燒殺劫掠,百姓遭殃。劉表為荊州刺史,荊州沒有戰(zhàn)亂,較為安寧,所以很多人到那里避亂,王粲因為跟劉表是同鄉(xiāng),兩家有世交,故此去投靠他。所以這里不是一般意義地贊美劉表,而是以王粲自比的延伸。此句重筆描繪出一幅寒冷陰暗、風雨交加、雞聲四起的背景,渲染了一個風雨如晦,看不到曙光的環(huán)境,暗示元末社會風雨飄搖,動蕩不安。詞人感嘆天地之大,竟無像劉表那樣的人可以依附,流露了他的失路之悲。
“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倍霹N,又叫杜宇、子規(guī)、伯勞、鵜鴂,自從屈原把它寫進《離騷》,它就與古典詩詞結下不解之緣。它既被用來表現(xiàn)或烘托思歸之情,又用作“落花時節(jié)的標志”,或者是時序更換的標志!疤澌N迸淚”和“落花飄恨”用擬人的手法,把詞人沉痛悲怨之心披露無遺,杜鵑的啼鳴又隱含了無限的鄉(xiāng)愁,引發(fā)了下片的懷鄉(xiāng)之情。由于連“依附劉表”亦不可能,便感到魂斷無依。詞人側身于天地之間, 騁目四望而無棲息托身之地, 其內(nèi)心之痛苦有如杜鵑啼血。此句不是詞人一般意義上對于生命的'惋惜,而是他基于事業(yè)功名的執(zhí)著追求。自古仁人志士,總伴有歲時驚心、時序遷流的緊迫感,在看似傷感的表層下掩蓋著積極進取的人生動機。
“月暗云霄,星沉煙水,角聲清裊!薄霸掳怠、“星沉”進一步渲染拂曉前天色的陰沉壓抑,畫角之聲也是那樣凄涼哀厲,令人生悲。在這里,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時光的執(zhí)著與敏感。
“問登樓王粲,鏡中白發(fā),今宵又添多少。”以王粲自比在前面已提到,而“登樓王粲”是以“登樓”為具體語境,這意味著詞人并不是在一般意義上自比王粲,而是有著特定的負載信息。滯留異地、有家難歸的思鄉(xiāng)之情,施展才華、拯世濟物的用世之心,以及日月逾邁、志不獲騁的焦慮沉淀在劉基的內(nèi)心深處,反復出現(xiàn)在其詞中,揭示了詞人復雜的心理。
下片抒寫鄉(xiāng)愁,緊承登樓。
“極目鄉(xiāng)關何處?渺青山、髻螺低小。”詞人極目遠眺,不見家鄉(xiāng),只見如髻螺般的遠山,橫于天邊,使人惆悵。那遠山擋住了自己夢回家鄉(xiāng)的道路,眼望不到,夢魂難飄,此恨怎消?詞人把其為朝廷命運擔憂,為個人前途而苦苦思索的郁志之弗舒,付之于這句話。
“幾回好夢,隨風歸去,被渠遮了!币载熢怪P寫青山遮夢,意境奇警,更覺深哀。
“寶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鴻天杪!痹~人萬般無奈之下,只有借音樂以表哀思,誰想弦僵指冷,難以成調(diào),最后只能目送飛鴻消失在天邊,遙寄鄉(xiāng)情。至正十三年,劉基建議捕斬方國珍,上官非但不聽,反將其罷黜浙東元帥府都事,羈管紹興,于是詞人發(fā)出“千古鐘期今已矣,空慘愴,對瑤琴”的深深感嘆。同時又是暗用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其十四)所表達的理想人格之意及知音不在的感慨之意。
“但侵階莎草,滿庭綠樹,不知昏曉!笔帐~,沒階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樹,使人難辨晨昏,這既是寫景,也是世事昏暗,自感前途渺茫的心理寫照。照應了“雞鳴風雨瀟瀟”,在情感上造成回環(huán)往復,增加一唱三嘆的搖曳之美。而且,“不知昏曉”實又暗喻元末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劉基一向以王佐之才自命,意欲澄清天下,禮義治國,然而天下擾擾,何去何從呢?這是擺在詞人以及當時所有士人面前的一個難題,此詞正是他此時矛盾、困惑心情的寫照。
全詞以啼鵑、落花、斷魂等意象的迭加與組合,托物以寄興,將憂憤、哀怨、惆悵、彷徨,融于一體,既有思鄉(xiāng)之情,寫意空靈,造語典雅,用典自然貼切,含而不露放之風。既有思鄉(xiāng)之情,又有失路之悲,節(jié)奏強烈快捷,如急風暴雨,頗有豪放之風。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7
原文: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譯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把它拋離在家鄉(xiāng)路旁,細細思量仿佛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受傷柔腸婉曲嬌眼迷離,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蒙混隨風把心上人尋覓,卻又被黃鶯兒無情叫起。
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清晨雨后何處落花遺蹤?飄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晶瑩的眼淚啊。
注釋
、潘堃鳎涸~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肚逭婕啡搿霸秸{(diào)”。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⑵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chuàng)作,稱為次韻。章質(zhì)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時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常與蘇軾詩詞酬唱。
、菑慕蹋喝螒{。
、葻o情有思(sì):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边@里反用其意。思:心緒,情思。
⑸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用唐白居易《楊柳枝》詩:“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世Шǎ豪Ь胫畼O。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恕皦綦S”三句:用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搪浼t:落花。綴:連結。
、鸵怀仄妓椋禾K軾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
、未荷捍笚罨。
賞析:
賞析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tài)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并為下片雨后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游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于物,匠心獨具,想象奇特。
以下“夢隨”數(shù)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fā)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在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fā)了對于楊花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遺蹤何在”的問題。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夸張的手法。這里,數(shù)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余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lián)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達成余音裊裊的效果。
句解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蘇軾的這首詞題為“詠楊花”,而章質(zhì)夫詞則為詠“柳花”,二者看起來相互抵牾,實則不然。隋煬帝開鑿運河,命人在河邊廣種柳樹,并御賜姓楊,故后來便稱柳樹為“楊柳”。柳花亦被叫作楊花,它實際上是柳絮。
楊花雖然以花為名,但是和人們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樣。它細小無華,既無絢目的色彩,又無醉人的芬芳,實在很難真的被當成花來看待。所以作者說它好像是花,卻又不像花。詞以摹寫楊花的形態(tài)開篇,并非直接描寫,卻非常傳神。它寫出了楊花的獨特物性,同時又不僅限于此,作者仿佛在設身處地體驗楊花的命運和際遇。意味深長,空靈飄忽,奠定了全詞的風格基調(diào)。正如劉熙載《藝概》所說:“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
落花總會令多愁善感的人們傷感憐惜,可是這同樣負著“花”之名的楊花,任憑它怎樣飄零墜落,也沒有誰在意!皬摹,任!敖獭,使。一個“惜”字,有著濃郁的感情色彩!盁o人惜”,反襯作者獨“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楊花隨風飄飛,離開家園,落在路旁。仔細思量,雖說無情,卻也有它的情思。
楊花飄零,本是習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但作者不說“離枝”,而言“拋家”,不僅將其擬人化,更賦予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楊花“拋家”遠行,看似“無情”;而“傍路”又顯出內(nèi)心沉重、戀戀不舍之意,是為“有思”。
蘇軾信中說作此詞的緣由是因為章質(zhì)夫出任外官,遠離家人,自己“閉門愁斷,故寫其意”。因此寫楊花也就是寫宦途漂泊的章質(zhì)夫,寫千千萬萬離家遠行的游子。作者一生輾轉各地,對此有著真切而深刻的體驗。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如果說楊花有思,那么所思為何?應該是和游子一樣,思念的是家。對楊花來說,家便是它離開的那棵柳樹。作者由楊花引發(fā)的聯(lián)想,因而變?yōu)閷α鴺涞南胂。你看,那纖柔的柳枝,就像思婦受盡離愁折磨的柔腸;那嫩綠的柳葉,猶如思婦的嬌眼,春困未消,欲開還閉!翱M”,愁思縈回!叭崮c”,柳枝柔細,故取以為喻!皨裳邸,柳葉初生時,如人的睡眼初展,故稱柳眼。
作者從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的`風姿隱喻思婦的神態(tài),可謂想象奇特,詠物而不滯于物。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這幾句既攝思婦之魂,又傳楊花之神。游子遠去,思婦懷人不歸,常引起惱人春夢。柳樹大概也如此吧。在夢中,她追尋千萬里,好像尋到了夫婿——那游子一樣的楊花,只是剛要相逢,卻又被黃鶯的啼叫驚醒。
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曰:“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弊髡呋闷湟。從表面上看,這幾句幾乎都是在寫人,一個女子的無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細讀之,又不能不說是在寫楊柳。隨風飛舞、欲起旋落、似去又還,不正是柳絮飄飛的情景嗎?至于黃鶯兒,也應該常常棲息在柳梢頭。作者落筆輕靈,以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抒寫楊柳,使之成為人的思想情感的載體。物性耶?人情耶?已經(jīng)渾然不可分割了。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不必遺憾楊花飛盡,嘆只嘆西園里百花凋零,難以連綴。作者筆鋒一轉,由楊花的情態(tài)轉而為人的惜春傷逝之感。“此花飛盡”,是一花之事;而“落紅難綴”,是一春之事。待到楊花飛盡時,正是暮春時節(jié),燦爛春光,不復重來。正如杜甫《曲江》詩云:“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這里照應開篇“似花還似非花”,又一次將它與花,即“落紅”作了對比。楊花即使飛盡,仍舊不是傷春者憐惜的對象。“不恨”,是承上片“非花”、“無人惜”而言。其實,這是曲筆傳情。作者寫他人對楊花的態(tài)度,表達的仍是自己對楊花命運的關注,看似無情,實則有心。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前面既然已經(jīng)寫到“楊花飛盡”,這首詠物詞到這里似乎難以為繼了。但作者別開生面,將詞意拓展到又一境界。清晨一場風雨過后,楊花已不見了蹤影。它在哪里呢?已化為一池浮萍,花殘身碎。
“一池萍碎”句,蘇軾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边@是古人的一種說法,并不科學。但作為文學特別是作為抒情詩詞,倒也無須拘泥。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此時的春色,假如可以三分的話,那么兩分歸于塵土,一分歸于流水!皦m土”,是說落花飄零;“流水”,則指楊花落水?傊,春色已盡。由惜楊花,進而惜春光,詩人的情感袒露無遺。
“春色”居然可以分,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又高度夸張的寫法。蘇軾曾多次使用,如《臨江仙》“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不如留取,十分春態(tài),付與明年”等。在蘇軾之前,已有人這樣寫。如唐代詩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宋初詞人葉清臣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等,都是經(jīng)典名句。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細細看來,那水中的浮萍,哪里是什么楊花;一點一滴,分明是離人傷心的眼淚。唐人詩曰:“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弊髡呋闷湟。比喻新奇脫俗,想象大膽夸張,感情深摯飽滿,蘊意回味無窮。
由眼前的流水,聯(lián)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芍^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情景交融。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贊之“煞拍畫龍點睛”。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詠物詞約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原詞曰:“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蘇軾的這一首是次韻之作。依照別人詞的原韻,作詞答和,連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韻”或“步韻”。蘇軾在一封給章質(zhì)夫的信中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庇腥苏J為這首詞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時蘇軾與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頻繁。但信中提到章質(zhì)夫“正柳花飛時”出任巡按,則與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章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的經(jīng)歷及季節(jié)特征相吻合。故定為元豐四年更為妥當。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8
原文:
素丸何處飛來,照人只是承平舊。
兵塵萬里,家書三月,無言搔首。
幾許光陰,幾回歡聚,長教分手。
料婆娑桂樹,多應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書。
尋常夢里,膏車盤谷,*舟枋口。
不負人生,古來惟有,中秋重九。
愿年年此夕,團欒兒女,醉山中酒。
賞析:
化用前人成句,典故,借以抒發(fā)自己之情懷。這首詞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表達效果。自金宣宗貞祐元年(1213)以來,元好問因避兵亂而幾經(jīng)輾轉。顛沛流離,移家登峰后才稍微安定。孤身一人在汴京為官,夜深難眠,偶一舉頭,才知又到了中秋!開頭二句“素丸何處飛來!憋h逸而至,素丸依舊,和承平時候一樣,然物是人非。披一身皓月,想“家書三月”,卻只能“無言搔首”。詞人化用為人們所熟知的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簡潔地傳達出自己的感受!皫自S光陰,幾回歡聚”,由家書而陷入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其樂融融的溫磬氣氛似乎就在身邊,觸手可及。然唱隨一筆“長教分手”,卻原來是離亂分散后的偶聚,卻原來是小聚后又一次長別,續(xù)來不由人不頓過悲涼!今日月圓,再憶歡聚,悲何以堪!“婆娑桂樹”又怎能不笑我憔悴二容顏呢?(“金城柳”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恒公(溫)證,經(jīng)金城,見前為浪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薄安粣壑裎鞲璐,愛空山,玉壺清晝”表明詞人不慕榮華,獨愛清幽的情懷。遠離塵囂的空山明月,澄澈朗宇,不才是詞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嗎?隱居盤谷,孥舟于枋口,是多么的悠閑愜適呀!盤谷為唐李愿隱居之地,韓愈《送李愿·日盤谷序》云:“膏吾車寫林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倘佯!痹~人概括成“膏車盤谷,”者以自己的向住“枋口”,據(jù)《新唐書·地理志》孟州濟源縣有枋口堰。太和五年,河陽節(jié)度使溫于此疏浚古秦渠,以灌溉濟源等四縣田,水邊弩舟,亦閑暇適情之事,然這只是夢中的`事,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的親人團圓,給人一點生之快樂,因此,但愿年年中秋,歲歲重九,以享受天倫之樂,不負此生。《景德傳燈錄》卷八載襄州龐居士偶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活!弊髡吒爬椤皥F欒兒女”句,含意是非常蘊藉的。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9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云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翻譯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諸山留顧。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闋與嵩山舊隱,巢父與許由故友,南柯一夢,遽如許!
回首金兵南侵的氣焰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注釋
伊嵩:伊闋與嵩山。伊闋,今龍門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與龍門山兩岸對峙,宛如門闋,故名伊闋。
巢由:巢父與許由,皆堯時隱士也。
鐵鎖橫江:三國后期,司馬炎篡魏滅蜀,惟東吳未平。吳主孫皓守將吾彥以鐵索橫江,欲以天險阻敵,然終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漢樂府的曲名,傳乃諸葛亮所作。喻功業(yè)未成而懷匡時之志也。
吳山:江蘇南部古為吳地,吳山即泛指是處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類水中仙子。
九江: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派東流。
南柯夢: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狀。
妖氛:指金兵南侵氣焰。
白羽:白羽箭。塵昏白羽指戰(zhàn)局不利。
孫郎良苦:三國時吳主孫皓聞晉軍沿江來犯,遂以鐵索橫江拒敵,惜為晉人所破。此處暗喻宋為金所迫局面。
鑒賞
朱敦儒的詞,從題材和內(nèi)容看,大抵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寫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閑適心情的,另一類是寫他憂國傷時,撫今思昔的。這首《水龍吟》就是屬于他后一類作品的代表之一。
詞一開始就以雄健之筆描繪了一個開闊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煙波浩淼。“略為吳山留顧”,從側面點明他此次離開汴洛一帶南來,不是為了“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對明媚的吳中山水,他只是略為留顧而已。潛臺詞是說,他此次離鄉(xiāng)背井,實在是因強敵入侵,迫不得已。“云屯”三句寫長江水勢。水府,本為星宿名,主水之官,此處借指水!熬拧,泛指多數(shù)!熬沤保搁L江匯合眾流,浩浩蕩蕩,千里東流。境界何等曠遠。然而這曠遠的境界并未使作者襟懷開闊,反而“北客”一句轉出個人身世之感。國步艱難,一身漂泊,“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朱敦儒《水調(diào)歌頭》)“壯志未酬”,“此生老矣!”(朱敦儒《雨中花》)表現(xiàn)了一位愛國詞人的憂憤,不是一般文人的嘆老嗟卑,而是與國家興廢、民族存亡息息相關的。這正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崇高處。
下文由一“念”字領起,將生活鏡頭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陽隱居的時代。伊、嵩,指洛陽附近的伊闕、嵩山,這里代指洛陽一帶。巢、由,指唐堯時的著名隱士許由、巢父,這里代指作者在洛陽隱居時的朋友。詞人早年敦品勵行,不求仕進。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擬授以學官,他堅辭不就,自我表白說:“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非所愿也!保ā端问贰の脑穫鳌罚┧麧M足于詩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隱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漫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敕,累上留云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保ㄖ於厝濉耳p鴣天》)這就很形象地描繪了他疏狂懶漫,傲視王侯,不求爵祿,不受羈絆的性格。現(xiàn)在當他身遭喪亂,落拓南逃的時候,回憶起過去那種令人神往的.隱逸生活,猶如南柯一夢。真是“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保ㄖ於厝濉杜R江仙》)夢醒得如此快,覺來無處追尋。他對過去隱逸生活的向往,其意義不在隱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隱逸生活帶有時代特色。封建時代,文人要隱居,必須有相對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朱敦儒隱居伊、嵩時,北宋社會呈現(xiàn)出來的盡管是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但畢竟還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寫作這首詞的時候所過的流離轉徙生活要好得多。所以朱敦儒對過去隱居伊、嵩生活的懷念,其實質(zhì)是希望趕走金兵,恢復中原,回到以前的那個時代去,是愛國家、愛民族的表現(xiàn)。
正是這種國家民族之愛,所以下片一開始作者就站在愛國家、愛民族的高度,當此凌波南下之時,北望中原,痛感妖氛未掃,不禁發(fā)出了對英雄的渴求和呼喚?释杏⑿鄢鰜頀邇粞,恢復中原。上下兩片,意脈相連。當時并非沒有英雄。宗澤、李綱都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但都為投降派所阻;驊n憤成疾而死,或連遭排擠貶斥,無一得志。他想到眼前放船千里的地方,也正是三國時,蜀吳聯(lián)軍抗曹的故地。當年諸葛亮何等英雄,奇謀報國,指揮若定。因后主懦弱,佞臣誤國,終于“塵昏白羽”,大業(yè)未成。隱喻自己也和其他英雄一樣,雖有“壯心”,無奈“奇謀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這種心情,他在《蘇幕遮》詞中也曾表示過:“有奇才,無用處,壯節(jié)飄零,受盡人間苦!边M而由眼前的地域特點和國家形勢聯(lián)想到西晉滅吳的歷史事實。當年吳主孫皓倚仗長江天險,以鐵鎖橫江設防,仍然阻擋不住西晉大將王浚的樓船,錦帆沖浪,鐵鎖銷熔,終于“一片降幡出石頭”,“孫郎良苦”。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鑒古觀今,作者在詞中流露出對象東吳一樣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前途的擔憂。下文“但”字一轉,結束上文的論史,轉入到以抒情作結。詞人救亡有志,報國無門,他憂憤得敲打著船槳,作為擊節(jié),象諸葛亮那樣唱著“梁父吟”,心潮激蕩,“淚流如雨”,無可奈何。一位愛國詞人的一腔忠義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而詞情至此,也達到高潮。
詞以放船凌波開始,通過江上風光的描寫拓開境界,撫今懷古,將敘事、抒情、議論有機地組合起來,將個人身世之感與對國家民族的深情摯愛融為一體,風格豪放悲壯。
創(chuàng)作背景
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兵大舉南侵,洛陽、汴京一帶,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淪陷。朱敦儒攜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區(qū),后渡江至金陵。又從金陵沿江而上,到達江西。這首詞具體寫作年月雖不可考,但從詞的內(nèi)容看,似是他離開淮海,沿江東下金陵時所作。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11-22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08-07
水龍吟·白蓮原文及賞析10-15
水龍吟·白蓮原文及賞析09-13
《水龍吟·過黃河》原文及賞析10-15
《水龍吟·西湖懷古》原文及賞析10-15
水龍吟·西湖懷古原文及賞析07-31
水龍吟·過黃河原文及賞析08-13
《水龍吟》原文及翻譯賞析(精選16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