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意義》評課稿18篇(實用)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意義》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意義》評課稿1
今天上午聽了是老師的《比例的意義》一課,感覺這是一堂輕松自然、扎實有效的一堂課。整節(jié)課,教師導得自然,學生學得主動。可見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之嫻熟。主要有以下幾點印象深刻的地方:
1、各環(huán)節(jié)的命名每次聽課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能充分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的思維。如:“展示小組風采”、“辯是非,展口才”“回頭一看,我想說”等等。
2、情景創(chuàng)設一方面幫助學生復習了比的知識,另一個方面很自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這里,教師的一個啟發(fā)還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霸鯓舆B接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學生初步感受到了比和比例的聯系和區(qū)別。
3、小組合作學習形式運用自如,教師給小組和個人都創(chuàng)設了競爭的機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注重對學生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稗q是非,展口才”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說出的理由后,教師再將理由簡明的呈現出來,給學生更深的印象。
5、練習設計很有層次。將本課難點和學生易混易錯的地方呈現出來,并且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學生學得特別扎實。
商討的地方:比例的定義表達是否有點欠妥。
《比意義》評課稿2
整節(jié)課思路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師生互動性良好,就此談談自己這節(jié)課的感想。
一、抓準引入點
上課伊始,教師板書“比”
師:請你寫出一個比(生答)
師:請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寫出另個比,觀察這兩個比,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比值一樣,可以用等號連接。
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的引入時機不同,得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引入得過早可能使教學顯得過于急促、突兀,過晚又可能使教學顯得過于拖拉、羅嗦。這節(jié)課教師通過幾個簡短地師生對話,應用新舊知識間的遷移引入新知,干脆利落。
二、突出注意點
探究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師:觀察分數形式5/8=10/16的比例,你能找出內項、外項嗎?
生一:分子是內項,分母是外項。
其余學生:不對,5和16是外項,8和10是內項。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都會特別強調一些關鍵性知識、易混淆知識和易疏忽知識時,常會采用加重語氣、改變字樣、運用比較或反復訓練等方法,讓學生特別重視這些注意點,防患于未然。而這節(jié)課里X老師采取放手讓學生去判斷,形成認知沖突。通過這節(jié)課我體會到:其實強調一些關鍵性知識、易混淆知識和易疏忽知識,也可以采用先讓學生“吃一墊”來加深體驗,然后“長一智”而自覺引起注意,成熟于已然。
三、結合聯系點
從探究比例的意義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再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各環(huán)節(jié)的連接都是在師生默契的對話中順利進行。
我們知道,在數學教學中,每個教學內容一般都以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由于每次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內容與形式不盡相同,就可能造成活動板塊之間的割裂。教師一般通過設計過度語言或采用前呼后應等手法來彌補這種“裂痕”,使各個環(huán)節(jié)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但在具體操作上難免有生硬預設嫌疑,X老師注重聯系點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
四、創(chuàng)造發(fā)展點
師:你可以把比例的基本性質,用因為……所以……連成一句話嗎?
生:因為在比例中,所以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
師:反過來這句話成立嗎?(因為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所以是比例)
《比意義》評課稿3
聽了陳老師《小數的產生和意義》這節(jié)課,我們六年級數學老師通過討論,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1、教師基本功扎實。教學設計考慮周詳,能熟練運用普通話教學,書寫板工整、規(guī)范,教態(tài)自然,能熟練運用電腦、實物投影機等多媒體教學。
2、教學中,通過生活情境(面包價格),讓學生發(fā)現商品價格等都是用小數表示。使學生知道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出“小數”。
3、在學習新知識時,體現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通過讓學生合作測量,探討,講算理,明白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把重點、難點知識處理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適時,適度的演示和講解,啟發(fā),點撥,設疑,解惑。充分調動學生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并用,觀察,比較,操作,思考,討論,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如果讓學生多說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己總結為主,則效果更好。
《比意義》評課稿4
分數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其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朱教師從數字1開始,問:你會用1來表示數量嗎?到把3只桃子也用1表示,怎樣做?更多的桃子呢?一步步引導學生發(fā)現桃子個數的變化都能夠用1來表示,說明這個“1”很特殊,由此引入新課。之后讓學生經過畫圖表示四分之三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體會、領悟單位“1”,總結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能夠看做單位“1”,我們都是在把單位“1”平均分。最終經過四幅圖、九分之三、若干份之三、九分之幾、幾分之幾讓學生充分交流,適當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恰當地體現了自我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意義。在分數單位的教學中,朱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分數單位,有什么發(fā)現?為什么分子都是1?讓學生在自主發(fā)現中找到找準分數單位的準確方法,即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分數單位由分母決定的。整個新授過程,朱教師扎實高效地推進教學,不斷經過數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朱教師設計了精練、適當的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學生在不一樣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異常是習題中的兩次提問,一是:同樣是三分之二,為什么涂色的個數不一樣?二是:同一個點,為什么能夠用不一樣的分數表示?讓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建構起到了催化作用。
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就在不經意間,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朱教師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整節(jié)課簡便、流暢,值得我學習。
《比意義》評課稿5
從褚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我們不難看出,褚老師圍繞概念教學的核心,突出了三大亮點:
一、結合實例理解分數,歸納分數的意義
上課伊始,老師在簡單介紹了分數的產生后,提出第一個問題:你能用準備好的物品表示出1/4這個分數嗎?學生先是自己擺出1/4,然后同桌互相說出含義,最后上臺展示,有的拿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有的拿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并沒有急于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是讓學生通過實物初步感知1/4這個分數的含義。問題設計的巧妙,處理的更是恰到好處。
二、充分利用交流合作與總結梳理,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節(jié)課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匯報展示、質疑互動等一系列活動,逐步理解了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褚老師設計了兩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第一個問題:根據自己表示的1/4,看一下小組里每個人所表示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發(fā)現?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相同的地方是都平均分成了4份,不同的地方是有的一份里面是一個物體,有的是2個物體,還有的是1/4個物體,那也就是說有得分的是一個物體,有得分的是一些物體。老師根據學生的發(fā)現適時歸納引導指出:一個物體、一種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看作單位“1”,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褚老師在揭示分數單位這一核心概念時問題設計的也非常巧妙:任意寫一個分數,說出表示的含義,讓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歸納出:分數單位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母分之一。最后指出分數單位是有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
三、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
檢驗一堂課學生學習效果如何關鍵是看學生做題掌握情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至關重要。褚老師設計的練習題本人覺得是這節(jié)課的又一大亮點,練習分三個層次,首先是與概念有關的“知識應用”,然后是“闖關”學生連闖三關后是結合本班學生人數的“實踐與探索”,三個練習版塊環(huán)環(huán)相扣,促進了學生對新學知識的把握。
褚老師這節(jié)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她對概念教學的用心研究,對課標教材的深刻解讀,教學風格的樸實大氣等等,但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精益求精,通過認真閱讀教材,仔細揣摩本課,我認為尚有三點需要商榷:
1、應該把話語權還給孩子,整節(jié)課該學生做的事、學生說的話老師包辦的有點多,這樣違背了我們自主課堂的核心理念,希望老師在今后上課時一定要管住自己,能讓學生說的老師一定不要代替。
2、時間安排上再合理一些。本節(jié)課的鞏固練習設計的非常好,但由于時間過緊,致使處理得稍嫌倉促。
3、課堂評價要及時到位。這節(jié)課無論是小組內的評價,還是對各個小組的評價都體現的不夠充分,希望今后能夠注意。
《比意義》評課稿6
我個人認為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關鍵就看它是否有效,而有效就包括有效率和有效果。
一、鄭老師上得有效率。
這節(jié)課鄭老師上得有效率體現在課件的使用上,大家都知道這節(jié)課的教學根據從直觀到抽象的原則,是從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的狀態(tài)入手讓學生列出用以表示這些狀態(tài)的數學式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教師只用一個天平來演示,學生在臺下看,然后再讓學生列出式子來,顯然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接收的信息量是少的,學生的學習是低效的。鄭老師用課件的方式依次顯示出好多鐘天平的狀態(tài),讓學生用相對應的數學式子來表示,學生獲取的信息量大,直觀感受較強。再說電腦課件演示也比實物演示簡潔、高效、參與面廣。因此,這節(jié)課的課件使用切合教學所需,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鄭老師上得有效果
這節(jié)課上鄭老師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主要有找方程、寫方程、猜方程三個層層遞進的練習內容,學生的對知識的鞏固、內化層層深入,達到良好的鞏固效果。從課堂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80%以上的學生通過了課堂練習。
三、鄭老師應對課堂突發(fā)錯誤資源富有教學智慧
在引導學生根據天平不平衡狀態(tài)寫式子時,有個學生該用大于號的卻用小于號,鄭老師從保護學生的自尊的角度出發(fā),微笑著對全班同學說,這位同學在回答時給我們指出了一種方向——可以用大于號、小于號、等于號來表示天平所處的狀態(tài),當大家一起回答了50+2>180時,我明顯看到這位學生沒有因為一時的常識性的錯誤而被其他同學嘲笑,自己也沒有太多的自卑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帶有不好意思的欣慰,因為他覺得雖然我錯了但老師說我為大家指出了寫式子的方向。這不僅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學機智,更體現了教師心中有學生。
四、從個人角度提出一些教學思考
1、能否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適當降低一些教學梯度,讓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習,即給學生一些墊腳石,讓他們能通過跳一跳而摘得到。
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看天平的狀態(tài),直接要求學生寫出算式,結果許多學生感到茫然,甚至有點學生寫出了與反應天平左右兩邊關系不關聯的如100—20=80的式子。如果教師能教師能這樣引導:同學們,現在看看天平,左右兩邊怎么了?左右兩邊有什么關系?應該用什么數學符號來表示這種關系,請您列出數學式子來表示,這樣引導一下,學生就明白了要根據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來列數學式子,學生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是不是就可以更順利地實現呢?
2、能否在教學的.重點處、學生掌握新知的關節(jié)點多給學生一些時間、空間,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呢?
教師在這節(jié)課上讓學生通過看天平列式子——給式子分類——指出分類中的方程,我個人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那么教師是不是應該在學生分類后,指著是方程的等式告訴學生這些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它們叫做方程,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這些是方程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指著剩下的式子反問學生:為什么其他的式子不可以叫作方程。這樣學生對方程的意義的建構就是自主實現的,我想方程的意義對他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勝過教師把方程的意義說上十遍甚至二十遍。
《比意義》評課稿7
聽了萬晶教師執(zhí)教的《分數的意義》很有收獲,下頭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我的一些看法和體會。分數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其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萬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經過舉例來理解,在歸納后概括出單位“1”這個概念強調表示的是一個整體,所以加上“”。為了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概念,萬教師經過圖讓學生體會、感悟,認識單位“1”,著重體會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情景。整個過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忙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萬教師的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淡化形式,注重實質,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領悟單位“1”的含義、進而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①理念新穎②練習層次分明③開放環(huán)節(jié)設計精致。
、倮砟钚路f。教師能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慣性,摒棄了以往“小步子”教學模式,大膽而科學地對教材重新組織,設計了較為開放的問題,供給了必需的學習材料,解放了學生探索的時空。經過師生問答活動,引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的情景,從而為抽象單位“1”做好了準備。
、诰毩晫哟畏置鳌1竟(jié)課的練習設計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當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實效性。異常是相關的變式練習,對學生分數意義的建構起到了催化作用。
③開放環(huán)節(jié)設計精致。本節(jié)課是課例研究課,其研究主題是《分數的意義》一課如何運用和開發(fā)開放性習題。所以,本節(jié)課多次設計了開放性問題及環(huán)節(jié),如:
1、你們能不能利用8個蘋果表示14?然后組內交流。
2、組織學生利用三角形圖探究它的13。
3、組織學生探討()()的意義。
4、你已經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想問嗎?等等。其中,你們能不能利用8個蘋果表示14?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材中的`開放習題,教師加以了運用。其他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自我開放的開放性習題和問題。經過新老知識的比較引導學生說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本節(jié)課設計的這些開放性練習題,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得以擴展,給不一樣層次的同學展示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這節(jié)課給我總的感受是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配合默契,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整節(jié)課簡便、愉快、流暢,尤其是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體現的較為突出。
《比意義》評課稿8
本堂課的教學給人印象頗深,老師能使用普通話授課,并熟練操作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見其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尤其是教者始終以親和自然的教態(tài),不疾不徐的語速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這種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學習探究的作法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本節(jié)課有幾大亮點:
一、貼近生活,強化應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教者圍繞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系列貼近生活的實例,如:我班男生22人,女生16人,男生與女生比是多少?女生與男生比是多少?同學們使用的桌子與凳子張數的比等,這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意識。另外課本的總價、單價、數量之間比的關系的分析及“試一試中”幾個數量關系式的理解用比的意義來表達,對學生加深應用題數量關系的理解起到了強化鞏固的作用。
二、結構安排,巧妙合理。
本節(jié)課教者采取了老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使得整堂課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效果較好。
三、練習設計,層次分明。
針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三大版塊:比的意義,求比值,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老師都進行了及時的練習鞏固,反饋交流,在練習設計上頗費心思,注意了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與征對性,既有基本練習,又有開放性訓練,如錯例分析,它對于鞏固加深對比的意義理解無疑具有較強的征對性。在練習形式上有口答、有筆試,有板演后集中評議,在練習過程中老師強調比號書這一點,實質是要求學生關注細節(jié),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學習習慣,這一點也是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
四、細節(jié)把握,準確到位。
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周老師在本節(jié)課中很多教學細節(jié)上把握較到位,這也源于老師對教材準確把握,對教學的深入研究。如研討比與分數、除法關系時,強調相當于而不用等于,進而認識三者有本質的區(qū)別。再者,比的后項不為0的原因分析;又如生活中的比,如賽場上2:0是什么,讓學生明確這種表現形式與今天所學比的本質不同。另外求比值不帶單位,比值一般用整數、分數表示,老師進行了重點強調,這些均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鞏固,強化和認知。當然這樣的細節(jié)還有許些,它無疑是老師扎實教學基本功的體現。
不過既然是教研課,目的是相互學習,共同探討提高,所以借此機會也談談個人不成熟的'見解僅供參考:
(1)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老師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無疑是成功之處,但教者應做到既能撒開又能收攏,也就是老師的總結導入非常關鍵,兩個量相比較有兩種表現形式:相減與相除,然后強調相除這種比較形式即是我們今天應學習的內容,這樣的過渡導入,既有比較與強化又顯平穩(wěn)自然,為下面教學可起鋪墊作用。如討論五年級比四年級多、四年級比五年級少實質是比較中相減的表現形式;
(2)在有效開展生生互動方面做得不夠,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在課堂組織上老師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學,分組討論,有那么點意思,但給予學生的時間不多(1—2分鐘)給人感覺是注重了形式,忽視了結果;
(3)生活中以比的形式顯示的例子與數學意義上的比的認識與區(qū)分可以延伸和拓展,除了賽場成績2:0外,還可舉出時刻顯示情況,如:3:15它也是用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的,但其意義與今天所認識的比表示兩量相除截然不同;
(4)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更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如:課堂上趙汝陽同學答出賽場成績這個例子時,老師應給予激勵表楊,如:你真聰明或了不起等;
(5)求比值是本節(jié)課重點內容之一,特別是前、后項單位不統(tǒng)一情況下,求比值對學生而言應是一個難點,課堂上應進行強化訓練;
(6)作為數學語言應是精練、準確,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五年級比四年級多”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教師的結論語是:“這種比是相減關系”,這句話不夠準確,應該是“這種比較”。再者,老師問學生:“看得清視頻嗎”?體現對學生的關注,但問的次數過于平凡。
這是本人不成熟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比意義》評課稿9
一、新理念──重新定位教學的起點。
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們通常都是從測量和計算引入,不能用整數表示結果的能夠用分數表示。這樣的教學是直接揭示了分數的產生,與小數的意義類似,并無多大新意,也不利于激發(fā)思維的矛盾沖突。而本次說課有兩位教師的設計與眾不一樣,他們將學生置于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在喚醒已知的同時產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皮芳喜教師:出示1個蘋果,用幾表示?再出示8個蘋果,用幾表示?還能用1表示嗎?當學生自信滿滿地說不能時,教師利用課件顯示托盤,8個蘋果就成為了一個整體。此刻能用1表示了嗎?1在生活中還能表示什么?學生頓悟,舉出很多例子。這樣既初步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又溝通了分數與整數的聯系,孕伏了分數產生的必然性。
楊丹教師:從單位這一關鍵詞入手,讓學生經過觀察、比較1個蘋果和多個蘋果,直觀地認識到:無論把什么看作1,只要包括幾個這樣的1,就能夠用幾來表示。再出示34個蘋果,引導學生交流:同樣都是蘋果,為什么剛才都用整數來表示,而此刻卻選擇了分數?使學生體會到不滿1的能夠用分數來表示。繼而結合其他圖形,讓學生涂色表示出34。提問學生:為什么圖形不一樣,卻都能表示出34呢?這樣的教學,既逐步豐富了對單位1的理解,又便于揭示分數共同的本質屬性。
二、新技術──發(fā)揮電子白板的功效。
基于電子白板和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必須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和媒體的運用,關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本次說課中,有不少教師都注意開發(fā)并向學生供給豐富的學習資源,進取改善教與學的方式,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如盧傲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充分發(fā)揮電子白板的涂色、遮屏等功能,讓學生看圖表示分數,根據給出的分數和露出的根數猜小棒的總根數等,學生在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過程中,體驗思維的力量,享受創(chuàng)造的歡樂。尤其是最終一道開放題用自我喜歡的方式表示分數,學生能夠實現人機互動,在電腦上利用畫圖軟件進行操作,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解答,體現了個性化學習,強化了數形結合。
又如溫世明教師在教學分數的產生時,經過讓學生上網查閱分數走過的歷史,提出對分數表現形式的質疑,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分數的意義。在后面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三次討論分蘋果時小明為什么不高興?明確分的過程中要關注:是否平均分了?平均分成了幾份?有這樣的幾份?這三方面的資料。繼而解決課始提出的疑問:為什么世界各國的人們不約而同地選擇用這種形式表示分數。不僅僅加深了對分數各部分意義的理解,也初步感知了分數的意義。
三、新方法──在實踐中建構數學概念。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書上的數學概念是平面的,現實卻是豐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簡單學習自然無法讓數學概念成為數學大廈的堅固基石。所以,教師們沒有拘泥于課本上有限的素材,進取拓展學習資源,同時十分注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做數學的過程中主動建構數學概念。
如皮芳喜教師先出示14讓學生說說表示什么,回顧原有的表述方法: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能夠用分數表示。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14還能夠怎樣理解?你還能用別的圖表示出14嗎?越有創(chuàng)意越好。經過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還能夠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是14。進而修正、完善分數的意義。這就使學生經歷了概念螺旋上升的過程,培養(yǎng)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又如歐陽文杰教師巧妙設計了一道為分數13配圖的趣味題,提出要求:配出1幅的是達標,2幅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yōu)秀。在學生充分展示的基礎上,引導思考:同是分數13,為什么能畫出這么多不一樣的作品呢?它們有什么共同點?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僅感興趣,并且促進了對分數意義的深入思考。
總之,《分數的意義》雖然是個老資料,但我們依然能夠在新理念的指引下,運用新技術、探索新方法,孜孜以求到達更優(yōu)的教學效果。
《比意義》評課稿10
小學數學評課稿:分數的意義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斗謹档囊饬x》一課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雷老師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畫一畫,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做到了讓學生在做中學,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而教師的引領又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了思維的加速。教學中雷老師不斷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中體會、領悟單位1,共同總結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就是單位1;之后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
在這樣的數概念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教師傳授與輸出的結果,而是通過親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間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整個新課的學習,看似教師淡化了定義概念的教學,實際上引在核心處、撥在關鍵處,雷老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的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辨析問題,教師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就在不經意間,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這充分說明雷老師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從引導學生起跑到加速,最后沖刺,水道渠成,他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掌握過于抽象、枯燥、難懂的困難,使學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練習中更好的認識和理解了分數,有效推動了學生知識認知體系的螺旋上升。
在課堂中,雷老師還很注重數學史學知識的滲透,讓學生知道這個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經過一定時期慢慢形成的。通過適當的習題,引導學生教學重點、難點進行理解。教學中雷老師設計了精練、適當的練習題,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練習的設計層次鮮明,層層遞進,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形式多樣,不枯燥。但是在習題的講解的時候,有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或許這是個很好的現象,但是我們由于一味的常規(guī),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今后我自己的數學課,對習題設計還要精心、精練,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的解題方法,也要耐心的聽講,說不定這里就有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雷老師的課堂上,還有更重要一點是雷老師的語音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的話能夠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他總是能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話不斷去肯定,去鼓勵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自己受到重視,課堂上有他的立足之地,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多學習雷老師的語言和教學方法。
《比意義》評課稿11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既是學生對前面知識概念的歸納,也是系統(tǒng)學習小數的開始。本課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系,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老師在幾位專家引領把脈后,在教學時,注重聯系生活,聯系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fā)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
。ㄒ唬┩ㄟ^從生活實際引入小數,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是有用的。
新課開始,老師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通過讓學生估計課桌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當老師要求用米作單位說說測量結果時,學生心理產生矛盾,因為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教師引出不夠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單位,就要用小數來表示。學生通過觀看老師測量,親自證實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ǘ┙虒W小數的意義這一環(huán)節(jié)層次清楚,教學扎扎實實,并能在此基礎上適當的`開放。
小數的意義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老師以米、分米、厘米、毫米為背景,引導學生觀察大屏幕,從1米的尺子、一元錢,再到一條線段、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感悟單位“1”可以表示很多事物;先讓學生認識一位小數,以同樣的方法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四位小數......順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數的意義。與第一節(jié)課相比,這堂課老師通過比較0。09米和0。90米的區(qū)別,更好地理解了兩位小數的意義。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遷移、合情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老師既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又重視發(fā)揮集體智慧,組織好學習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活動。孩子們在靜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chuàng)造性學的境界。最后的計數單位的引出老師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這點在這堂課中是成功的一點。
概念是思維的出發(fā)點。正如楊老師昨天所說:學生對數學概念掌握得是否準確、完整,將直接影響到各種性質、法則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影響著各種數學技能的形成與提高,同時也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很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并逐步形成小數的意義這一概念。
。ㄈ┍菊n的練習針對性較強;旧鲜轻槍φn中的知識點設計的。我認為可不可以加入這樣一題練習:把分數改寫成小數,讓學生體驗到分母是其他數的分數,也是可以用小數來表示的,這樣的分數與小數的轉化我們要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探討。以這樣的練習結束課堂,既讓知識得以拓展,又給學生留下了思維的空間。
《比意義》評課稿12
《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一節(jié)概念課,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有關自然數、除盡、整除、約數、倍數等概念的意義,理解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以后學習質數、合數、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運算以及將來中學里學習因式分解做好準備。
張老師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采取讓學生自主學習、比較、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力求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充分體現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特點,不僅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除盡、除不盡、整除、約數、倍數等有關概念的`意義,更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歸納整除時,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歸納比較整除算式的特點;
在深化理解時,通過填空、判斷、游戲等靈活、有趣、多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另外,課尾的數學游戲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既讓學生在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又鞏固了本課所學的約數、倍數等概念,如果能進一步加以升華,歸納得出:1是所有自然數的約數,所有自然數都是1的倍數,那將更好。
此外,提供若干個算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分類時,應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揭示概念含義應講究嚴謹,比如僅僅出示91÷42=2----7、320÷6=53----2就揭示這叫不能除盡,那么像47÷2=23----1是不是也叫除盡呢?學生必然含糊不清。
還有,在課堂教學結束前,教師若能及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有關知識加以歸納總結,能促進學生有效地建構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比意義》評課稿13
朱老師的課給我總的感受是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配合默契,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整節(jié)課輕松、愉快、流暢,尤其是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體現的較為突出。在學生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提出活動要求,使學生的合作學習目的明確。活動中,教師參與到各個小組適時點撥,起到了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在小組匯報創(chuàng)造的`分數時,教師也相機引導、啟發(fā),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這節(jié)課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朱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動手和舉例來理解,在歸納后概括出單位“1”這個概念強調表示的是一個整體。為了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概念,朱老師通過圖讓學生體會、感悟,認識單位“1”,著重體會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情況。緊接著引導學生找一找,想一想,動手圈一圈,寫出找到的分數。整個教學中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本節(jié)課朱老師注意以興趣引路,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層層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適時安排討論,議辯探究,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傊谡麄教學過程中,朱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緊湊,教學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語言簡潔明了?偟膩碚f,這堂課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體現了新理念,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數學課。
《比意義》評課稿14
在學校教壇新秀的評選過程時,沈老師來我們班上了一堂“倒數的認識”?偟恼J為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這節(jié)課上學生學得很開心,知識掌握的也比較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前談話時,沈老師利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好朋友是誰,我和誰互為好朋友。這樣輕松的談話為本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使學生在談話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知識的相互依存關系。
整堂課中,沈老師較多的地方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形式來理解倒數的'意義和學習倒數的正確表述,充分體現了新課改新理念。老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見解,并適時作好點評,很好地處理好扶和放之間的關系。
另外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沈老師在整堂課上始終把學生的主意力吸引住,每個學生都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看得出每個學生都在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而想到自己的課堂上總有幾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扯著嗓子也無濟于事,經常令我生氣。
整堂課上為了使學生深入了解倒數的意義,沈老師引導學生舉了大量分數的例子,并通過觀察、計算等方法使學生明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再讓學生通過研究求各種數的倒數的方法,面對特殊的0和1這兩個數時進行了討論,引導他們互相說說自己的理由,在他們的交流中,最后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1的倒數是它本身。并且在說明理由時,學生還認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這個理由,這個結果的出現,遠遠比我扯著嗓子告訴他們,讓學生能接受的效果要好的多。
總之,本節(jié)課是非常成功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為榜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比意義》評課稿15
周二,海門市骨干教師考核中樊教師和黃教師借我們班的孩子上了《分數的意義》一課,以下是我聽了他們的課后的一些隨想。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分兩次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資料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教學時他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激活學生原有經驗,為學習分數的意義供給支架。
課始,經過精心設計的預習作業(yè),經過簡短的師生對話,摸清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基礎,找準了教學的現實起點。并為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供給了有力的支撐。
2、安排交流活動,在“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分數
單位“1”這個概念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他們都從例題出發(fā),經過充分的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學生在相互傾聽、相互補充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我對分數的直觀感受。在小組交流中,學生對分數意義的認識更完善了,然后逐漸得出了分數的意義,從而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3、在反思中體會,在體會中明確概念。
兩位教師在教學中經過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練一練、猜一猜,為學生供給了高頻率、多維度、深層面的體驗,學生在學習時體驗到了成就感,激勵他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在學生對分數構成了豐富體驗的基礎上,經過問題及板書的引導,及時讓學生概括分數的意義,深化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但個人認為,有一些地方還是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還顯得不夠深入。
《比意義》評課稿16
1、兩節(jié)課思路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師生互動性良好。
2、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的引入時機不同,得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同。這節(jié)課李波通過主題圖的發(fā)散認識,簡單明了的開始探究活動,王英芳則是在教室的引導中讓學生發(fā)現每組的特點,條理清晰。
3、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都會特別強調一些關鍵性知識、易混淆知識和易疏忽知識時,常會采用加重語氣、改變字樣、運用比較或反復訓練等方法,讓學生特別重視這些注意點,防患于未然。而這節(jié)課兩位老師采取放手讓學生去判斷,形成認知沖突。通過這節(jié)課我體會到:其實強調一些關鍵性知識、易混淆知識和易疏忽知識,也可以采用先讓學生“吃一墊”來加深體驗,然后“長一智”而自覺引起注意,成熟于已然。
4、從探究比例的意義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再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各環(huán)節(jié)的`連接都是在師生默契的對話中順利進行。
5、我們知道,在數學教學中,每個教學內容一般都以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由于每次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內容與形式不盡相同,就可能造成活動板塊之間的割裂。教師一般通過設計過度語言或采用前呼后應等手法來彌補這種“裂痕”,使各個環(huán)節(jié)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但在具體操作上難免有生硬預設嫌疑,兩位老師都能注重聯系點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
這節(jié)課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合作能力沒有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只停留在一般問題的反饋與補充的層面,數學味的問題答辯的濃度不大,可見學生真正數學探究的素養(yǎng)還沒有得到深層次的挖掘與開發(fā)。
《比意義》評課稿17
比例的意義是在前面學習比的意義和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節(jié)課上孔石磊老師通過播放歌曲《五星紅旗》,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旗、愛祖國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沉浸在美妙的歌聲中,不知不覺地走進新知的學習中。
亮點:
1、利用不同場景中的國旗引入,讓學生體會國旗中隱含的數學知識。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化簡比和求比值,讓學生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即這三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值相等,化簡比相同,也就是長與寬的比都相等;然后介紹國旗法,讓學生知曉國旗的長與寬的`比就是3:2,從而發(fā)現隱藏在國旗中的秘密。
2、整體教學設計緊湊,教學內容豐富。在整節(jié)課中教師不僅教學了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還教學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比和比例的區(qū)別,在知識的拓展中,還進行了知識鏈接,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教學知識點比較多,利于學生整體建構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既可以利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還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另外,教師在教學比例和比的區(qū)別中,可以從意義、組成和性質三方面完整地辨析比和比例。
建議:
1、在國旗的教育方面,通過國旗法,教師還可以有一個點睛之筆,就是正因為不同大小的國旗,它們長與寬的比都是3:2,這也正是國旗的魅力所在。
2、教學知識點多,容易導致學生疲于走馬觀花式的聽講,學生靜心思考、反思消化明顯存在不足。對于比例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理解處于淺層知識狀態(tài)。
3、用字母表示分數形式的比例,還應讓學生加強練習,鞏固分數形式的比例的書寫格式。
4、對于概念教學中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應注重從多個具體事例抽象出概念的核心,進而總結概括出意義和性質。
《比意義》評課稿18
一、引入新課干凈利落。
上課伊始,教師提問什么叫“比”,并舉例,然后出示幾組比,提生算出比值,觀察這兩個比,你有什么發(fā)現?生:比值一樣,可以用等號連接。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的引入時機不同,得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引入得過早可能使教學顯得過于急促、突兀,過晚又可能使教學顯得過于拖拉、羅嗦。這節(jié)課教師通過幾個簡短地師生對話,應用新舊知識間的遷移引入新知,干脆利落。
二、教學設計層次分明。
從比例的意義,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再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各環(huán)節(jié)的連接都是在師生默契的.對話中順利進行。我們知道,在數學教學中,每個教學內容一般都以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由于每次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內容與形式不盡相同,就可能造成活動板塊之間的割裂。教師一般通過設計過度語言或采用前呼后應等手法來彌補這種“裂痕”,使各個環(huán)節(jié)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但在具體操作上難免有生硬預設嫌疑,汪老師注重聯系點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
三、指導練習的方法有趣易記。
這節(jié)課的鞏固練習有這樣的一道題,根據一個乘法算式寫出比例式,怎樣寫不重復不遺漏,每位老師都會和學生探討一定的方法,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揭示的方法比較實用。
【《比意義》評課稿】相關文章:
《比的意義》的評課稿10-20
比的意義評課稿11-02
比的意義評課稿02-21
(精選)《比意義》評課稿07-19
《比意義》評課稿(精選)07-19
《比意義》評課稿(精選)07-15
[精選]《比意義》評課稿08-03
《比意義》評課稿【經典】08-25
(精選)比意義評課稿08-15
比意義評課稿【精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