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除夕的來歷
除夕的來歷1
除夕簡介
除夕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指農(nóng)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jié)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先秦時期的逐除。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據(jù)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除夕的由來與傳說
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于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志著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鐘"。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xiāng)方圓數(shù)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xiàn)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xiàn)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xiāng),到了守歲的最后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后,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后,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來歷2
除夕吃餃子來歷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佳肴。
據(jù)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xiàn)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jù)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qū)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jīng)變得和現(xiàn)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 清朝時,出現(xiàn)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除夕吃餃子的寓意
1、為臘月三十夜的23時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時,正好交子時,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人們期望把過去一年所發(fā)生的不如意的煩惱事,像吃餃子那樣一塊吃掉,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3、餃子還有祈求來年早生貴子,全家人丁興旺,孩子有出息的意思。
4、餃子成為春節(jié)吉祥物,還因為其形狀像銀元寶,春節(jié)吃餃子有象征“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滾來”之意,寄托著人們“招財進寶”的美好愿望。
除夕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食品
餃子
餃子就是春節(jié)的代表,很多人會選擇餃子,代表的就是一個大的元寶被自己吃進肚子里面,也是福氣滿滿的意思。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
長面
面條也是春節(jié)必備的食物,主要是為了能有一個好的兆頭,一般是老人會吃面條,意味著長壽,也是為了來年生活一切都很順利。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
年糕
糯米制品的年糕就是很多人的最愛,也是為了更好地去表達自己的祝福的意思,一般的象征著來年更加的好,春節(jié)食年糕的風俗,興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繹為年年高升之意。
魚
吃魚就是很常見的,魚頭是每年的必備食物,一般是紅燒的做法,魚頭的擺放位置也是很有講究的,魚頭朝著最有福氣的那一個人。春節(jié)吃魚可是有講究的,預示著年年有余。
芹菜
芹菜是含水量很豐富的食物,也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兆頭,勤快做事,收獲更多,也是勤勞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富有。年夜飯不止是一家的團聚和對來年的美好期待,也是教育孩子的一次機會,長年菜中的芹菜,“芹”與“勤”諧音,教育小孩子要勤勞,只有勤勞才能獲得美好的生活。
豬手
豬手就是象征著財富,財富需要用手緊緊的抓住,那么豬手的做法也是很多的,只要是一般的調味料就能做出很好的味道。
生菜
生菜很多人愛吃,其實也是和生財有關系,主要是為了來年有一個好的彩頭,獲得更多的財富,寓意著年年變得更好。生菜讀起來與“生財”諧音,討個口彩,是過年必備的蔬菜。
除夕的來歷3
除夕的來歷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的習俗
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fā)菜、蠔豉等,因為“發(fā)菜蠔豉”與“發(fā)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3、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nóng)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4、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余”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qū)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后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5、踩歲活動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臟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7、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里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yǎng)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8、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并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9、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F(xiàn)在江南地區(qū)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lián)。
10、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贰ⅰ段骞蓉S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炔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11、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12、貼福字
春節(jié)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jié)貼“!弊,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案!弊志烤乖撛趺促N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13、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表的指針走過12點后,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14、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飲食禁忌
飲食不要過急
越是在過節(jié)的時候,人們越是激動,以至于飲食變得狼吞虎咽,沒有一點節(jié)制,這樣容易導致體內食物堆積,腸胃超負荷,腸道蠕動速度減緩。長此以往,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導致各種腸道疾病的發(fā)生。而細嚼慢咽,有助于讓食物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不至于停留在腸道中造成堵塞。
不要暴飲暴食
一家子在一起吃飯自然離不開大魚大肉以及酒等,這就易出現(xiàn)暴飲暴食的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吃飯方式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的,更何況是過節(jié)期間的飯菜。人的消化器官的活動有一定規(guī)律,吃東西時,胃、小腸、膽囊和胰腺分泌出各種消化液,使食物中的營養(yǎng)素易被人體吸收。如果突然吃得太飽,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來進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脹得很大,腸胃蠕動困難,影響了正常的消化機能,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急性胰腺炎、腸胃炎,或腸胃潰瘍等。
少吃油炸及燒烤食物
越是過節(jié)期間人們就越易食用油膩的食物,這類食物吃多對身體健康有不好的影響。因為大部分食物經(jīng)過高溫燒烤、油炸都會改變原有的營養(yǎng)成分,急速加熱食物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吃多了反而不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
除夕的來歷4
除夕又稱除夜,今又稱大年夜。漢高誘注《呂氏春秋·秋冬紀》云:“前歲一日,擊鼓驅疫癘之鬼,謂之逐除,亦稱儺!背χQ,大約由此而來。今亦稱除夕前一日為小除,除夕為大除,如韓鄂《歲華紀麗》所云,亦稱為大盡小盡。
按歲除驅鬼,今各地有行有不行。漢時于臘前一日舉行,如《后漢書·禮儀志》云:“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迄,設桃梗郁儡韋茭。”據(jù)注云:
《山海經(jīng)》曰:東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門日東北鬼門,萬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曰郁儡,主閱領眾鬼之惡,害人者執(zhí)以葦索,而用食虎。于是黃帝法而象之。毆除畢,因立桃梗于門戶上,畫郁儡持葦索以御兇鬼,畫虎于門,當食鬼也!讹L俗通》曰:黃帝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郁儡兄弟二人,性能執(zhí)鬼。桃梗,梗者更也,歲終更始,受介祉也;⒄哧栁,百獸之長,能擊鷙,性食鬼魅者也。
貼門神的風俗,始于漢代
按:神荼郁儡(亦作壘),讀如伸舒郁律,實即今門神所由起,是在除夕貼于門上的。但又有說是古勇士成慶。如清惲敬《大云山房雜記》云:“《漢書·廣川王去疾傳》,殿門畫成慶,短衣大禱長劍。此門神之始。”
或有指為唐的秦瓊與尉遲恭,如清顧祿《清嘉錄》云:“夜分易門神,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彩印于紙,小戶貼之。家雪亭《土風錄》云,俗多用秦叔寶尉遲敬德,蓋本唐小說也!
貼春聯(lián),可以追溯到五代后蜀皇帝孟昶
至于桃梗葦索,六朝猶有此風,如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懸葦索于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庇衷疲骸霸焯野逯鴳,謂之仙木。”后世于桃板寫以聯(lián)語,即今春聯(lián)的濫觴。按:宋黃休復《茆亭客話》云:
先是蜀主每歲除日,諸宮門各繪桃符一對,俾題元亨利貞四字。時偽太子善書札,選本宮策勛府桃符,親自題曰“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八字,以為詞翰之美。
又《蜀?杌》亦載孟昶自題桃符板云:“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笔谴郝(lián)實始于五代,惟其時猶用符板,至宋始有用紙。如宋周必大《玉堂雜紀》云:
除日,更春帖柱聯(lián)門額,于堂軒楣枋,貼福祿壽一財二喜等字。習二教者,于門衡貼阿彌陀佛,及九天應玄雷聲普化天尊,又佛咒悉?多般那等語。
則不但門聯(lián),連堂軒楣枋也有貼了。按:古于立春有貼“宜春”二字,晉傅成《燕賦》所謂“淑青書以贊時,著宜春之嘉祉”是也。此亦蓋仿宜春之例,以取吉祥之意。至今此風猶然,不過移立春于新正而已。自明以后,因傳明太祖除夕曾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lián)一副,于是家家戶戶皆有春聯(lián)了。
唐朝風俗,除夕夜通宵點“守歲燭”
此外除夕又有種種儀節(jié),如晉周處《風土記》云:
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謂之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
其實不但蜀地如此,至今各地亦復如是的。宋時如周密《武林舊事》云:
除夕,比屋以五色紙錢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門。至夜,?燭(米凡)盆,紅映霄漢:爆竹鼓吹之聲,喧闐徹夜,謂之聒廳。小兒女終夕博戲不寐,謂之守歲。又明燈床下,謂之照虛耗。及貼天行帖兒財門于楣。祀先之禮,則或昏或曉,各有不同。如飲屠蘇,百事吉。膠牙餳,燒求,賣懵等事,率多東都之遺風焉。
按:六神為六丁六甲之神,皆天神名。?燭當是燃燭之意,今俗各地亦有守歲燭,燃可通夕。按:孟浩然詩有:“續(xù)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笔翘茣r已有此風。又據(jù)《紀聞》云:
唐貞觀初,天下義安,時屬除夜,太宗盛飾宮撼,明設燈燭,盛奏樂歌,乃延蕭后觀之。后曰:隋主淫侈,每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shù)十,?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數(shù)車;鸸獍,則以甲煎沃之,焰起數(shù)丈。香聞數(shù)十里。
是隋時又有焚沉香的,今雖不如當時的火山,然各地燃香與燃燭,同是一例的。至于(米凡)盆,即燒松盆,清顧祿《清嘉錄》云:
二十五夜,鄉(xiāng)農(nóng)人家各于門首架松柴成井字形齊屋,舉火焚之,煙烙燭天,爛如霞布,謂之燒松盆。按:王《志》云:二十五夜各燃火爐于門外,焰高者喜,古謂之(米凡)盆,俗云相暖熱。
其所異者,惟不在除夕舉行而已。此外《清嘉錄》又云:
祀先之禮,相沿用昏,俗呼大年夜;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謂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俗又稱呼之為大年小夜。舊俗,雞且鳴,持杖擊灰積,致詞以獻利市,名日打灰堆。又小兒繞街呼嗷云:“賣汝癡,賣汝墨!笔纻鲄侨硕啻簦蕛号厬蛴u之,今皆不傳。惟是夜家戶儲水于廚下,埋炭塹于轤,不使焰熄,置寢室中,謂之種火。焚辟瘟丹蒼龍諸藥,謂之太平丹。街坊爆竹之聲,鏗訇不絕。
據(jù)此所述,則與宋時有傳有不傳,可以略見一斑了。
“壓歲錢”,可能始自宋朝宮廷
又有壓歲錢的,《清嘉錄》所謂:“長幼度歲,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倍辉斊渌浴
考《武林舊事》述:“歲除禁中后妃諸?,各進歲軸兒及諸翠百事吉,利市袋兒.小樣金銀器皿,并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此年金錢性質實如后世的壓歲錢,賜于后妃,亦猶長者賜于幼者。惟當時民間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上行下效,恐怕也不免的,是宋時已有此風了。
到了現(xiàn)今,各地除夕度歲,大率也不外如此。
除夕的故事
傳說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惡獸——夕,當大雪封山,夕聚會到附近禍害鄉(xiāng)鄰找食物,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這年,村子人在準備避難時,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并帶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訴孩子,夕追到這,看到人們在伐竹就匆忙走了。孩子一思索,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jié)帶著,回家后各家的門外面掛一塊紅布。
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里扔碎竹節(jié),可大家因為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里扔起了竹節(jié)。由于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jié)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里的東西。
夕被嚇跑了,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聰明孩子卻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jié)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
除夕的由來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jié)日。與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重陽節(jié)三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也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
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來歷簡介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于是以后人們就用火藥做成了紅色的爆竹,開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習俗
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nóng)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2、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余”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qū)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后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3、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4、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0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F(xiàn)在江南地區(qū)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lián)。
5、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煮餃子技巧
煮餃子時,粘連和破皮這兩個常見問題讓人頭疼,究竟怎么煮才能保持形狀完整呢?其實,煮餃子的過程中,水開四次,就熟了。開水下入餃子,當水第1次沸騰時,添入少許涼水,待水開后再加涼水?偣颤c3回水,開鍋4次,餃子就煮熟了,既不會粘連,也不容易破皮。
說起煮餃子,還有個俗語“蓋蓋兒煮餡,開蓋兒煮皮”。也就是說,每次添完涼水后,可以先蓋上鍋蓋,待水沸騰后,再打開鍋蓋煮兩三分鐘。因為打開鍋蓋煮,水蒸氣會很快散失,水溫只能保持在100攝氏度左右,餃子隨沸水滾動,受熱均勻,餃子皮很容就熟了。等餃子皮熟了,再蓋上鍋蓋煮餡,水蒸氣和沸水很快就能把餃子餡“燜”熟了。
想要餃子不破不粘,還有個小竅門:在水中加少量鹽,能讓餃子皮更耐煮。
除夕這個節(jié)日是由先秦時期的逐除演變而來。所謂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有《呂氏春秋季冬記》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除夕最早應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種兇惡的動物,非常厲害,大家把它叫做年。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現(xiàn)一次。年這東西一出來,就會危害人類,給人來造成很大的災難。年在晚上出來活動,因此大家到時都熄滅燈火,整夜不眠,躲避災害。后來發(fā)現(xiàn)穿紅衣,燃炮竹發(fā)出的聲響,可以把年趕跑。于是,每到年末時,覺著年快要出現(xiàn)的時候,大家就燃放爆竹來避邪,祈求來年好運。所以過年大放鞭炮習俗,流傳到今天。
除夕的由來
臘月的最后一天晚上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位相連。因常在農(nóng)歷臘月三十,故一般又稱為"年三十"。除夕有事也在臘月二十九。
“月窮歲盡”之意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
起源與“臘祭”有關
除夕春節(jié)的起源,與上古時期的“臘祭”有關。“臘祭”,舉行時間在年終臘月,早在堯舜時代便已出現(xiàn),人們要祭祀百神,感謝它們的保佑,并祈求來年仍能風調雨順。
除夕重要的習俗
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2、傳統(tǒng)座次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3、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jié)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xiàn)今看到關于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4、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5、隔年飯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6、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7、貼福字
春節(jié)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jié)貼“!弊郑耐辛巳藗儗π腋I畹南蛲,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除夕的來歷12
1、除夕的來歷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據(jù)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2、年夜飯的意義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jiān)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xiàn)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3、年夜飯怎么吃才健康
多樣選擇均衡膳食,針對在飯店吃年夜飯時,如何點好菜品,吃出營養(yǎng)健康的問題,大家可以按照一個比較簡單的原則進行搭配,即盡量選擇顏色豐富多彩的食材進行搭配,因為五彩繽紛的食材擁有各自不同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讓我們的餐桌色、香、味俱全。
由于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營養(yǎng)過剩的問題,再加上節(jié)前聚會不斷,不少營養(yǎng)專家都建議,年夜飯和春節(jié)期間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不妨選擇一些素食。素食并不代表寡淡無味、品種單一,而是包含著很多豐富的種類。大家可以在節(jié)日期間品嘗一些滋補養(yǎng)生的菌菇、清熱去火的水生植物、富含纖維的新鮮筍類、豆以及豆制品、種類繁多的葉類菜、根莖類和谷物,從每一大類中選擇幾種,就可以吃到既營養(yǎng)豐富又均衡的膳食。
除夕民間的飲食習俗
餃子:招財進寶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帮溩印庇置敖蛔印被蛘摺皨啥,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雞:有積蓄
除夕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桌上,自然少不了雞。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在許多地方開席時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雞,因為寓意吉利。年菜必須有一只雞在餐桌上,因為“吃雞起家”。廣州本地客家人拜神還要用雞鵝做“頭生”,都會選“走地雞”,喻求生生猛猛。
豬脷:大吉大利
豬脷代表著一年都大吉大利,所以豬脷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被老街坊搶著來買的!
魚:年年有余
因為中國傳統(tǒng)有年年有余(魚)的說法,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余。
為了吃出連年有余的好意頭,您可以除夕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就是連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條的話,年夜飯吃終端,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余,有頭魚尾!
除夕的來歷5
關于除夕守歲的來歷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過,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的傳說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它長著黑黑的身子,但手卻是雪白的。每年春節(jié)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過的小孩就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發(fā)高燒,整夜說胡話,等到十幾天高燒退去后,小孩就會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這一天,家長們都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著燈,陪孩子一起玩,不讓他們睡覺。這在當時叫做“守祟”。后來,人們覺得說“祟”這個怪物有些晦氣,又因為“歲”與“祟”諧音,于是人們就慢慢改“守祟”為現(xiàn)在所說的“守歲”了。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內容,特別是春節(jié)電視文藝晚會(即“春晚”)的興起等,使除夕之夜過得更開心、更熱鬧。
除夕的來歷6
相傳,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為了一統(tǒng)天下,特派灶神菩薩長駐人間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稟。有年夏歷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薩向玉帝回稟道:“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從不歇息,長此下去,
我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不能生產(chǎn),必將影響貢獻!庇竦勐勛
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師下凡,給百姓們吃些
人藥,叫他們慢慢地發(fā)起病來,自然就會休息。”玉帝準奏,使命衲陀祖師下
照此辦理。
夏歷臘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師就偷偷在百姓們的飯鍋里丟下了瘋人藥、藥一下鍋就變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百姓們吃了,果真慢慢地“瘋”了起來:女的縫新衣、繡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過了臘月二十四日,瘋人藥藥性大發(fā)。人們就東家情人吃飯,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臘月三十日中午,百姓們都拿出各種好吃的食物,圍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來。從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僅光吃好的,而日穿紅著綠到處玩耍。有的畫著花臉,敲鑼打鼓四處游街;有的邀邀約約帶著禮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薩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們全瘋了!光吃光耍,一樣活不干,這樣下去,如何得了!庇竦勐勛啵煮@詫,即命群臣再議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瘋病,可令藥王菩薩設法!庇竦蹨首,即令藥王菩薩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藥王菩薩就將百姓的夜餐變成了湯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劑,百姓們吃了,第二天早上瘋病全好了,家家照舊男耕女織,恢復了往常的勞動。
除夕的來歷7
人們都說大年30晚上要守歲,守歲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一桌子的豐盛菜——年夜飯。年夜飯,一般在太陽下山時就可以開吃了,只不過吃的時間有一點點長,要一直吃到深夜呢,不過吃這么長時間的年夜飯是有來歷的'。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種兇猛的野獸,叫做年又叫夕。它平時住在深海,但是到了除夕這天他就跑到了人間去搗亂。他的所到之處都會雞飛狗跳,人們害怕極了。年一來,大家都叫著把門栓上,大家的很多動物都被它給帶走了。很多人都住不下去了,到了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跑到上山去避難。
有一天,一位行乞的老爺爺來到了這里,大家都說"老人家這里的除夕晚上不太平,您趕緊上山去避難吧。⑦@位老人家并沒有理會他們,所以鄉(xiāng)親們誰也沒有理會這位行乞的老人紛紛上山去避難了。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接待了老人,老婆婆也讓行乞的老人去上山避一避。老爺爺為了老婆婆出了什么事?老婆婆將年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讓老婆婆沒有想到的是那位老人竟然笑了起來,"這可好辦,關門封窗,這里有一大桌子菜,我們慢慢吃去也不就是了。"老爺爺自信的說,"可是老躲著也不是辦法呀。"老婆婆反對,"您不用擔心,我有辦法趕他走。"半夜時分年闖進了村子里,他發(fā)現(xiàn)村子里的氣氛與往年不同,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將近門口時,園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一步,灰溜溜的跑了。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聲,就這樣老人趕走了年獸,老人趕走年獸的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方法,后來大家一直用這個方法去驅趕年。
這就是為什么大年三十除夕夜要守歲,還要吃年夜飯習俗的來歷。除夕守歲,觀看春晚逐漸成為海內外華人家家戶戶合家團聚、最熱鬧愉快的時候。
除夕的來歷8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它叫年,它頭長觸角,異常兇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會從岸上來襲擊村民。每當這個時候村民們都會托兒帶女上山去避難。
有一天,村里來了一名白胡子老爺爺來乞討,那時剛好是年襲擊的日子。老爺爺走進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說:“我勸你最好趕緊上山去避難,這里隨便你住!崩先嗣嗣约旱暮,說:“不用怕我有辦法制服它!
年終于來了,它看見有一家燈火通明,便走進那家一看,那位給白胡子老爺爺借宿的那家門口貼了對聯(lián),到處都是紅色的,年看見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后退了幾步。老爺爺身穿新衣,手里拿著鞭炮出來了,他把鞭炮一點,向年那邊一扔,鞭炮炸的'噼啪響,年就逃跑了。原來年怕紅色呀!
原來,每到除夕過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貼紅對聯(lián),這樣就會嚇跑年,如果你不這樣做,年會到你家來喲!
。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于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的來歷9
來歷
怪獸“夕”的出現(xiàn)
相傳上古時期,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后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搬救兵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知道自己不是夕的對手,于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回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救兵。可是玉皇大帝不愿意管這件事,旁邊的神仙也都犯懶。灶王爺就設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我們都知道灶王爺最愛吃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說是人間特產(chǎn)。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么原生態(tài)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著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咽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候跟玉帝說搬救兵的事,玉帝這時候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說什么,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說不出來話呀。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說什么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派兵了,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說:“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說:“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年”除“夕”
灶王爺一看,“年”神農(nóng)的小兒子,還是個小娃娃(也就是年娃娃)小孩不高興了,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著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里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年”傳法寶
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后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到村子里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這就是為什么每逢除夕夜都會放鞭炮的原因了。
注意事項
一、選擇合法的.銷售網(wǎng)點購買鞭炮。購買時應選購外觀整潔、無霉變、完整未變形的產(chǎn)品,產(chǎn)品標志應完整、清晰,有正規(guī)的廠名、廠址、有提示語、中文說明等。
二、不要購買、燃放危險性大的鞭炮。市民一般應選購藥量相對較小的c、d兩級玩具煙花,摔炮、拉炮、砸炮等放鞭炮爆炸感度低,遇到摩擦、碰撞極易發(fā)生燃燒、爆炸,存放、燃放時潛在危險性很大,不宜購買。
三、注意放鞭炮儲運安全。不要一次購買數(shù)量過大的鞭炮,家庭內應盡可能減少儲存數(shù)量,縮短儲存時間,放鞭炮的存放處必須遠離火源、氣源、電源。
四、不要在禁放場所和區(qū)域,以及禁止燃放的時間放鞭炮,應在空曠平坦、無障礙的戶外場地燃放。
五、文明燃放。不要向人群、車輛、建筑物拋擲點燃的放鞭炮;不要從建筑物內、屋頂、陽臺向外拋擲放鞭炮;不要妨礙行人、車輛安全通行。
寓意
放爆竹慶賀春節(jié),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焚竹發(fā)聲,名曰“爆竹”!锻ㄋ拙庂絻(yōu)》說:“古時爆竹,皆為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后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北竦脑庠谟隗@憚和驅逐惡鬼。《荊楚歲時記》中記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惡鬼!薄渡癞惤(jīng)》云:“西方山中有人焉,長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中,嗶嗶有聲,而山魈驚憚。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边@當然是迷信的說法。今天,我們放爆竹雖有除舊迎新、取個吉祥兆頭之意,但已沒有什么迷信的色彩了。
除夕的來歷10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jīng)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氣宇不凡?伤匀焕^續(xù)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俺Α敝械摹俺弊质恰叭;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以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除夕之夜,最為熱鬧、喧闐,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著香火,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著耳朵,遠遠地探著身子點,其它小孩兩手捂著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著……。此情此景,頭發(fā)白了都不能忘記。
每年陰歷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日是一年最后一天,俗稱過年,是一年最重要的節(jié)日。在農(nóng)耕的社會與作物的收獲有關,在殷墟甲骨文上,「年」字亦可能解釋為「收獲」,說文解字中解釋「谷熟」,所以古代過年就與今日原住民的豐年祭相似,表示一年的結束并慶祝作物的豐收,神人同樂,另一方面,祭祀神靈,感謝其護佑,并祈求來年好運。
過年的目的在除舊布新,因此,民間在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接著就舉行大掃除,俗稱「清」,將家內洗刷一新,意味著除去舊年的一切晦氣,掃除之后,接著要貼春聯(lián)。除了門上貼春聯(lián)之外,在室內外貼「春」或「!沟姆叫渭t紙,也在米缸或谷倉貼「滿」字,在櫥柜貼「山珍海味」,豬寮、牛寮貼「六畜興旺」。貼紅色的春聯(lián)顯現(xiàn)出即將來臨吉祥的新氣象。
除夕當日午后,各家張燈結彩,每家備牲醴、菜碗、粿類祭祀祖先和神明,供品中一定會有發(fā)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事業(yè)發(fā)達。還有飯上插春花,稱為「春飯」,春與剩諧音,表示富裕,另加一碗「長年菜」,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意義。除夕的祭祀是感謝神明和祖先一年來的庇佑并祈求來年多福。
祭祀神靈之后,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古人席地而座,圍著爐子吃飯,有桌子之后,將爐子放在桌下,不忘古人圍爐的舊俗,并在爐的四周攤鋪制錢,象征財旺。圍爐時所備的菜也都有吉祥意義,如菜頭取意好彩頭,長年菜取意長壽。魚圓、肉圓和蝦圓取意三元及第,魚取意年年有余,吃的時候,越慢越好,取意長久,菜中唯獨魚不能吃,要留下有剩余。
圍爐之后,長輩分壓歲錢,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取其長命百歲」作為壓歲錢,現(xiàn)在則以紅紙包紙錢,俗稱「紅包」。
分過壓歲錢后,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謂之守歲,民間認為守 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這是孝道的表現(xiàn)。守歲到午夜十二時后,大家放爆竹,迎接新年。
除夕的習俗
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傳統(tǒng)座次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飲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fā)菜、蠔豉等,因為“發(fā)菜蠔豉”與“發(fā)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F(xiàn)在江南地區(qū)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lián)。
祭祖
據(jù)民俗專家、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竟介紹,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nóng)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貼福字
春節(jié)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jié)貼“!弊,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案!弊志烤乖撛趺促N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jié)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xiàn)今看到關于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除夕的來歷11
守歲民俗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其中之一是“歲火與燈燭”,也就是堂屋或者庭院內的燈火燭光,在除夕夜通宵不滅。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這一表現(xiàn)有所不同。
南方守歲以家族為主,一家人圍坐在堂屋燃旺的炭盆周邊守歲祈福;在北方,守歲則是以宗族為主,在祠堂門口空曠之地燒起煤炭、木柴火,人們從旺盛的火堆上跳過去,以燎除身上的邪氣,祈求新年好運興旺。
守歲的另一個表現(xiàn)方式是“點燈照歲”,就是把蠟燭、燈籠點亮一直燃燒到天明。在明代,屋里屋外所有的房間都要點亮蠟燭,甚至床下、縫隙中都要照亮,并用漏孔的`小蒲包袋,內裝生石灰粉,在糧囤周圍以及戶外四周地面,打印起密密匝匝的元寶形石灰印子,以達到祛除“虛耗”、財源充實的愿望。
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人們在守歲之日還戴著“儺面具”跳舞,以祛除鬼邪。在中原、西北地區(qū),也有這種在室外戴著面具跳舞驅邪的風俗。在東南地區(qū),人們熬夜守歲,為防止坐著打瞌睡,便用些茶點瓜果,邊吃邊談。也有的人家開始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造成了除夕守歲歡樂的最高潮。
除夕的來歷12
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風俗一致,過年包餃子;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的來歷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爾后還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喂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后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知道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zhèn)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zhèn)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zhèn)上的人們,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fā)現(xiàn)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zhèn)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知道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后,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做“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可是有些時候是沒有臘月三十的,比如說今年的.最后一天是臘月二十九。為什么今年為何沒有年三十?一起來看看。
為什么今年為何沒有年三十
中國農(nóng)歷歷法是以“朔望月”為周期來計算一個月的天數(shù)。“朔”是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日子,“望”是滿月的時候,“朔望月”一個月的周期大約是29.5306天,但每個月的天數(shù)應當是整數(shù),因此,農(nóng)歷一年中就出現(xiàn)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
今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朔”(初一)到正月的“朔”(初一)恰逢小月,因此年三十就被省略了。但是,臘月二十九也是農(nóng)歷羊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所以,也稱為除夕,享受往年大年三十同樣的“待遇”。
除夕的來歷13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背D晟砭雍5祝康揭荒甑淖詈笠惶齑逭娜藗兎隼蠑y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鄉(xiāng)親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柱拐棍,臂搭囊袋,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馬趕羊,到處都是人喊馬嘶的聲音。一片匆忙逃慌的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心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頭的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趕緊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搖頭笑道:“婆婆若是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定吧年獸趕跑〃老婆婆驚目細看,只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老婆婆仍然勸說趕緊上山吧,一會年獸就要來了。老人搖搖頭。老婆婆無奈只好自己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子,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過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澳辍鲍F渾身一抖,怪叫一聲,沖向了老婆婆家,就在這個時候!院內“噼里啪啦”響了起來。它渾身亂抖,再也不敢前進半分,原來它怕紅色,亮光和炸響。這時老婆婆家的們打開了,之間院內的老頭哈哈大笑,年獸大驚狼狽的逃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的人會來了,人們見村內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恍然大悟,連忙向鄉(xiāng)親們敘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之見老婆婆家門上貼著大紅紙,院內幾根紅蠟燭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相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朋好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就在周圍的村子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方法了。
從此以后,人們把這一天叫除夕。
除夕的來歷14
除夕的由來
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關于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志著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鐘"。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xiāng)方圓數(shù)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xiàn)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xiàn)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xiāng),到了守歲的最后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后,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后,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傳說故事
(一)
夏歷臘月除夕,人們喜歡貼紅對聯(lián),放鞭炮,這也有個來歷。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歷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澳辍睆倪@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fā)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以后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fā)現(xiàn)“年”拍鮮紅的顏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后發(fā)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lián)代替了批符。
(二)
相傳,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為了一統(tǒng)天下,特派灶神菩薩長駐人間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稟。有年夏歷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薩向玉帝回稟道:“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從不歇息,長此下去,我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不能生產(chǎn),必將影響貢獻。”玉帝聞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師下凡,給百姓們吃些人藥,叫他們慢慢地發(fā)起病來,自然就會休息!庇竦蹨首,使命衲陀祖師下照此辦理。
夏歷臘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師就偷偷在百姓們的飯鍋里丟下了瘋人藥、藥一下鍋就變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百姓們吃了,果真慢慢地“瘋”了起來:女的縫新衣、繡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過了臘月二十四日,瘋人藥藥性大發(fā)。人們就東家情人吃飯,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臘月三十日中午,百姓們都拿出各種好吃的食物,圍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來。從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僅光吃好的,而日穿紅著綠到處玩耍。有的畫著花臉,敲鑼打鼓四處游街;有的邀邀約約帶著禮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薩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們全瘋了!光吃光耍,一樣活不干,這樣下去,如何得了!庇竦勐勛,十分驚詫,即命群臣再議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瘋病,可令藥王菩薩設法。”玉帝準奏,即令藥王菩薩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藥王菩薩就將百姓的夜餐變成了湯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劑,百姓們吃了,第二天早上瘋病全好了,家家照舊男耕女織,恢復了往常的勞動。
(三)
傳說,很早以前,出了一個妖怪,名字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兒,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還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對它很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
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喂的那條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起那條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跋Α逼綍r白天不出來,太陽落了坡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夏歷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zhèn)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zhèn)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zhèn)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守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出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fā)現(xiàn)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這家一敲,整個鎮(zhèn)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后,人們就把夏歷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四)
相傳,古時候有個文人叫韓文玉,他年輕的時候,家里很窮。有一年夏歷臘月三十,左鄰右舍都歡歡喜喜地過起了年,他卻窮得沒肉下鍋。鄰居的娃兒出來耍,手上拿著油膩膩的香雞臘肉啃;他的娃兒見了,哭著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沒辦法,只好到鄰居家借了兩坨肉來煮。誰知肉剛下鍋,鄰居的當家人回了,怕韓家日后還不起,硬叫韓夫人去把肉提回來。韓文玉哄著娃兒,一家人有勉勉強強地過了個素年。
天快黑了,鄰居早已點亮了年燈,全家老小圍著火堆,說說笑笑地開始守歲了。而韓文玉這時還在山上砍準備燒火守歲的柴。他妻子縫了一下午破爛,又去房后撿煮飯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見了,對韓夫人說:“我們還有一堆辣椒桿送給你,還可以煮幾天飯!彼x過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桿背了回來。這時韓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個大樹頭撈了回來。
韓夫人燒辣椒桿煮飯,煙子嗆人得很,吃飯后生火守歲,她又用辣椒桿做引火柴。這時正是亥時,天上的兇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間降災,陰司中的無常鬼也奉了閻君之令到人間給人們定生死。兇神出了南天門,剛到凡界,辣椒味嗆得他們直打噴嚏,眼淚水長淌,兇神說:“凡人真歪!我還沒下去,就整得我夠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還有沒有腳桿回天庭呢!”想到這,嚇得躲到天上不敢下來。無常鬼也縮在陰間不敢出來了。
再說韓文玉挖的那個樹頭,原來是根萬年沉香樹,著火燃,香氣四溢,直沖天庭。玉帝聞到沉香大喜,贊揚凡人竟燒如此異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減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灑甘露,降福人間。同時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韓文玉考上狀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們過上了好日子.韓文玉也考上了狀元。從此,人們每逢過年守歲,到了亥時,總先要燒一陣辣椒桿,希望能驅逐兇神免災。然后又燒沉香樹頭,希望善神降福人間。
(五)
傳說,從前,有個蠻乖的公主,經(jīng)常背著父母到民間玩耍。有天晚上,她在一個棧房里住下來,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里吃掉了公主的心子。第二天早晨,店老板來到公主的房里,見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鋪上。案子報到官府,三個月也沒有查出個名堂來。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試,遠方來了個進京趕考的公于和一個書童到客棧里住宿。這家棧房自從死了那個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別是公主死的那間屋子更是沒哪個敢進去住。挨到的人說,那間屋子里每到半夜紅光閃閃,還看到一個小姐的影子在梳頭打扮。
主人看到這遠方的客人,心里好生高興,就把他們安排在那間屋子里。一來欺他們不曉底細,二來也想證實一下那間屋里到底有沒有鬼。公子二人不曉得內情,晚飯后早早就關門就寢了。到了半夜,那間屋里突然“哇”的一聲響,接著像是有人開門走動。公子從夢中驚醒,一下從鋪上坐起來,點亮了油燈。只見鋪前跪著一個漂亮的小姐,很傷心地哭著,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癡呆呆地看著她。這時小姐傷心地說:“三年前,我背著父母私到民間,晚上就住在這屋里,哪曉得困到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從窗子鉆了進來,把我的心吃了,使我無法還生。沒想到今晚上公子引來了書童,我只好借用書童的心子復還正身。哪曉得書童的
陰魂不放我,還要我還他心子.望公子幫忙,把我引見給父王。說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還我心子。那時我再把書童的心子歸還于他!惫右姽媚镞@樣傷心,雖說疼愛書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應下來。
第二天正逢夏歷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帶著小姐走路,書童的陰魂也哭著追上來了。公子趕忙上前擋住,勸回棧房,還一再給店老板說要照看好書童,三年后一定把心子送來交還他,使他重返人世。接著,公子又親手做了一盞紅燈掛在店門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來欺負書童的陰魂。
從那以后,人們每逢過年都要在門口掛一盞紅燈避克驅邪。這樣點年燈習俗就傳開了。
除夕的來歷15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除夕守歲的來歷和傳說有哪些?一起來看看除夕守歲的來歷和傳說,歡迎查閱!
除夕守歲的來歷介紹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yōu)榱硕惚苣戢F,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墒怯械牡胤剑迕癫恢戢F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要守歲的傳說
除夕之夜講究一見人團圓,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飯有時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會在在吃過年夜飯后,將茶點瓜果擺滿一桌,全家人圍桌談話。
關于守歲,有三個不同的傳說。一個為,迎接灶王奶奶。相傳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從臘月23開始,“灶王奶奶”便開始收集年夜飯所需東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齊,為了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連夜趕回人間,人們守歲就是為了迎接她。
還有一個傳說為“守歲熬年”。這也是人們最常聽說的一個傳說,即為了一年來一次的年獸,每到除夕之夜,人們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時間長了后,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
守歲還有驅走邪瘟病疫之說。傳說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為了驅走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
除夕守歲要注意的事
守歲是漢族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又稱照虛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nóng)歷新年的到來。那么在這歡樂的氣氛中我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講究嗎?下面為你講述那些在除夕守歲應注意的風水。
1、如果是自家大門對準鄰居家大門,那么,請務必在自家大門口外面的門框上掛兩個中國結,以趨利避害。
2、大門上的“!弊,千萬不要倒著貼。
3、家中破損的家居要處理:該扔的扔、該修理的修理。千萬不要屆時坐在搖晃的椅子上。
4、晚上所有的燈要打開,一直開它三天三夜。
5、晚上八點之前要燒香拜佛。
6、要穿紅衣裳、掛紅燈,放鞭炮。以圖吉利。
7、大年三十這一天千萬不要罵小孩,更不能爭吵,否則來年不利。
8、自己單獨過年的朋友,大師建議你將你的電視機全天全夜開放,以增加自己的“氣場”。
【除夕的來歷】相關文章:
除夕的來歷02-05
除夕的來歷11-06
除夕的來歷通用11-19
除夕祭祖的來歷與介紹04-03
除夕的來歷(精選15篇)12-09
除夕的來歷精選15篇11-09
除夕的來歷15篇11-06
除夕的來歷(15篇)11-06
除夕的來歷和傳說05-28
除夕的來歷及傳統(tǒng)習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