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姜夔《揚州慢》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8-24 17:52:36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姜夔《揚州慢》原文及賞析

姜夔《揚州慢》原文及賞析1

  揚州慢

  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賞析

  題下有序云:“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這首震今爍古的名詞,剛寫出不久,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巖老人)稱為有“黍離之悲”;而抒發(fā)這一悲感的詞作,恰恰充分地體現(xiàn)了他認為詩歌要“貴含蓄”和“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白石詩說》)的主張。它可以說是姜夔詞論的杰出實踐,也是歷代詞人抒發(fā)“黍離之悲”而富有馀味的罕有佳作。

  南宋時期,由于外族統(tǒng)治者相繼入侵,茍安旦夕的小朝廷一貫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在此基礎(chǔ)上,一方面是出現(xiàn)了辛棄疾、陸游一派標志著力主恢復中原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另一方面在一些思想消極和刻意講究詞法一派的詞人中,雖說不免脫離現(xiàn)實,但卻也往往通過委婉曲折的筆調(diào),反映了他們低回幽怨的身世和一些家國殘破甚或淪亡的哀愁。“黍離之悲”不僅只是在姜夔筆下才有,后于他的詞人,觸及這一種低回掩抑的感情的也為數(shù)不少;然而一般說來,都沒有這首詞寫得饒有“馀味”。比方蔣捷的《賀新郎·寓吳》是一篇描繪元兵占領(lǐng)京城臨安后,他流寓在蘇州時所經(jīng)歷的漂泊生涯的好詞。如下片換頭:“相看只有山如舊,嘆浮云,本是無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趁未發(fā),且嘗村酒!痹~人的真情實感是具備的,筆鋒也跌宕利落,可是總難以耐人尋味。執(zhí)南宋末期詞壇牛耳的周密,寫過一首《一尊紅·登蓬萊閣有感》,是他生平的壓卷之作,也是充滿了剩水殘山之思的。如下片有這么幾句,特別顯得百感蒼茫:“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江山雖好,但游時卻偏在這國事不可收拾的年頭。構(gòu)思不算不深辟,但比起《揚州慢》的“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來,就不免有點空泛、浮淺了。再如土次孫的《眉戲。新月》一詞也是寫“黍離之悲”的。如下片的開始;“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用“難補金鏡”說明國家的殘破難補,用“太液池”的昔日繁華襯墊當前亡國前夕的凄涼滿眼,都不能說沒有精巧的構(gòu)思。然而問題在于他能含蓄而不能自然,雕琢過甚,流于晦澀,已不成其為含蓄,不象姜詞能把含蓄與自然兩者結(jié)合,如后人所盛稱的“清氣盤空”之美:“野云孤飛,去留無跡。”(戈載《七家詞選》)

  姜菱的這首名篇之所以能運用創(chuàng)作實踐,很好地印證他的“馀味”的主張,首先表現(xiàn)為善于化實為虛,即從即事寫景移情于境,將早經(jīng)凝聚的感情,借著當前事物的觸發(fā),使之注入物境之中,并通過景物的描寫加以抒發(fā)。不僅使每一景物氣韻生動,更使景物與景物的相互之間和景物的前后變化的圖景,體現(xiàn)了詞人意象的波涌起伏。正如范唏文《對床夜話》(卷二)所云:“《四虛序》云: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從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難也!痹嚳础稉P州慢》上片,詞人剛點明抵達揚州“稍駐初程”后,就一系列地展開了實景描繪。茫茫郊野是一片“菜麥青青”,經(jīng)過“胡馬”破壞后的殘痕,到處是“廢池喬木”,無限沉寂中悠然而起的聲音是“漸黃昏,清角吹寒”。總的說來,詞人解鞍之時,是完顏亮南侵(1161)后十五年,符離之敗(1163)后十三年。詞人解鞍之地是迭經(jīng)鐵蹄蹂躪、景物蕭條的揚州,是一座“空城”。然而作者決不曾為寫空城實景而寫空城,而是為了抒發(fā)“黍離之悲”的情思。如“薺麥青青”使人聯(lián)想到古代詩人反復詠嘆的“彼黍離離”的詩句,并從“青青”所特有的一種凄艷色采,增加青山故國之情!皬U池”極見蹂躪之深,“喬木”寄托故國之戀。當日落黃昏時,聽到清角低吟,分外引起蕭條的意緒!翱粘恰,表面看來是實物,但正因為著一“空”字,就已經(jīng)成為范唏文說的“化景物為情思”了:寫出了為金兵破壞后留下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憤慨;寫出了對宋王朝不思恢復,竟然把這一個名城輕輕斷送掉的痛心;也寫出了宋王朝就憑這樣的一座“空城”防邊,如何不引起人們的憂心忡忡,哀深恨徹。

  下片換頭,調(diào)轉(zhuǎn)筆鋒,專寫杜牧史事。杜牧這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寫了“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別》),寫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佳名”(《遣懷》),也寫了“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偠灾绲搅藫P州,不能不想起前人杜牧。然而很顯然,詞人的主要日的不在于評論和懷念杜牧,而仍然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段,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那樣的風流俊賞,“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八恪弊帧翱v”字,一先一后的虛擬手法,表達了詞人的沉痛之情。更重要的是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了“難賦”之苦。這說明故國劫后之景所引起的悲戚,實在復雜,實在深長,難以描繪;也說明自己即使具有杜牧的才華,但因為處于感時傷亂的環(huán)境,心情蕭索,也很難有他那樣倜儻風流的意緒了。這樣,所謂“難賦深情”,就從反面襯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橋邊紅藥”,借“年年”花開之景,抒發(fā)了“知為誰生”之情。由此可見,詞人盡管說“難賦”,但實際也還是賦出了而且深化了深情的。

  “知為誰生”的鑄境藝術(shù)在詩歌中原是常見的。杜甫的“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參參的“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戛開無主”,手法大體相近,都是用花開依舊,反襯出人事已非;但姜夔的詞境卻能翻出新意。雪后春寒,本無所謂紅約花開,不同于、李、陸三作所寫的確是花已開放。這里只不過是從橋邊有著紅芍藥而展開這樣的聯(lián)想:縱使來日花開,怕也只是徒然增添空城的感傷而已。花愈絢爛,人愈哀愁。盡管這時花還未開,但花的命運可知,二十四橋的亂后景象可知,由空城引起的“黍離之悲”可知。整篇詞作就是盡全力,勾勒和渲染這一個“空城”的“景”,點染了詞人“黍離之悲”的.“意”。

  其次,“黍離之悲”的反實入虛,還表現(xiàn)為善于體現(xiàn)情景的歷史特色。這對于懷古和紀游一類詩詞抒發(fā)感時撫昔的情懷是大有必要的。這正因為,從當前可以聯(lián)系往昔。盡管往昔的史跡一般不作正面描繪,而只是通過傷今和懷古的筆墨輕輕帶出,作為陪襯,但不妨讓懂得史跡的讀者自己去展開聯(lián)想,進行對照,從而豐富他們對當前的認識。如張元干寄李綱的《賀新郎》詞中有這么一句:“十年一夢揚州路!痹掚m寥寥,但卻顯得有雷霆萬鈞之力。這里面不但包含著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在南京稱帝曾進駐揚州這一段十年前的往事,還寄寓了當時李綱為相,人民對他的引領(lǐng)在望之情,也包含著當前為揚州成為金兵焚毀后的劫后空城而痛心。就是這寥寥的七個字,寫盡了揚州滄桑,并引起下文的“愁中故國”。包含感時,也包含撫昔。與此類似的辛棄疾的《菩薩蠻》,突出了江西造口壁的滄桑,以“郁孤臺下清江水”起興,不但寫出歷史上的“多少行人淚”,更寫出當前的“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感時和撫昔在懷古詞中原來是相輔相成,不可缺一的,不過對《揚州慢》來說,更有兩個特點:一是二者的交織融成一氣;一是在交織中運用了多種有力的反襯,加強為詞人所感受的特定的揚州蕭條氣氛的渲染。

  先說交織。詞一開始就點明往昔揚州是歷史上的“名都”和“佳處”,是一個繁華勝地。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展示了現(xiàn)實的揚州,卻又分外殘破凄涼,顯得“空城”一片。下片從現(xiàn)實再回溯到歷史,表明這種難以形諸筆墨的“黍離之悲”的深情,即使象詩人杜牧那樣的才華,恐怕也難以描繪。至于究竟這“深情”又是如何?詞人并未作正面的回答,而只是別有會心地展示了一幅飽經(jīng)滄桑的二十四橋和橋邊紅藥的畫境。這就不只是凝視當前,還涉及到春天花開時空城景象的懸想?偟恼f,今昔的交織不但體現(xiàn)在今昔的過渡之中,更表現(xiàn)了寫今之中寓有寫昔、寫昔之中寓有寫今的藝術(shù)特點,鑄而為深鐫著“胡馬窺江后”揚州這一個特定“空城”史跡的藝術(shù)境界。

  再說反襯。由于感時與撫昔交織,反襯就成為決不可少的因素。如以歷史“名都”反襯今日“空城”,以昔時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反襯“難賦深情”;以二十四橋的“波心蕩”之動,反襯“冷月無聲”之靜;以“橋邊紅藥”的年年花開,襯出“知為誰生”的花開無主,凄涼欲絕。昔日繁華寫足,今日的蕭條可見。這正是王夫之說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由于二者的互為促進,開拓了人們想象的領(lǐng)域,豐富了感情對比的色彩。這樣,詞中的馀味就更深了。

  再次,透過小景的精微刻劃,著意渲染“空城”的特定氛圍,也是這首詞饒有馀味的因素之一。如果說“空城”是大景、全景,“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以及“廢池喬木”等等,都是鳥瞰式的行云流水一類的描繪,那么,在上、下片的結(jié)穴處,經(jīng)過作者分別安排的兩個類似特寫的鏡頭,那就屬于小景了。詞中的兩幅小景,不側(cè)重景物外貌的具體刻劃,而只是著意渲染兩個小小的事物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中特有的氛圍、空氣和給人們的情緒感染。

  上片結(jié)”新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主更是治沈山年去的理打的六城的凄清之感。這一種角聲是表現(xiàn)為特定氛圍的具體的角聲。它既不是范仲淹在西北邊防前線所聽到的“四面邊聲連角起”(《漁家傲》)的聲音,更不同于柳水在秋夜苦念離人時所聽到的“漸嗚咽,畫角數(shù)聲殘”(《戚氏》的聲音。這角聲是雪后蕪城中響起的,是暮色漸濃時響起的。它不但加深蒼茫和寒意,引起人們蕭條凄離的感覺,更使詞人愴懷到當時的一切景物都帶來“黍離之悲”,也就是上片結(jié)穴中四個字所說的——“都在空城”。由視覺所見的“黃昏”,由聽覺所聞的“清角”,由觸覺所感的“寒”意,這些多種感覺的因素,本身既有鮮明的個性,而它們相互之間,又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確如詞人所說的“都在空城”的“都在”二字。所謂“都在”正是表明若干引起“黍離之悲”的景物和感覺在詞作中渾然一體了,“妙合無垠”(王夫之《姜齋詩話》)了,匯成一種融特殊之情于特殊之景的氛圍、空氣了。

  下片的結(jié)穴也是全詞的結(jié)穴,“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就更是描寫蕪城的畫龍點睛之筆。詞人首先從那個標志著昔日揚州風流韻事的二十四橋的“仍在”寫起,暗暗點出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但詞人并不直接描寫人事滄桑,而只是從橋下之波和波心之月著手,寫出縱使湖波動蕩,但投射在水上的凄冷月影,卻始終是悄然無聲。甚至也還可以引起讀者這樣的另一種遐想:湖波縱然蕩漾,但畢竟因為被冷月幽輝所籠罩,即使?jié)i漪浮動,也不免顯得無聲無息,萬籟俱寂了吧。紅藥的年年開花,不是正如二十四橋至今仍在么?橋下的“冷月”已經(jīng)是悄無聲息,那么紅芍藥呢?它來日開花時,怕也將因為無人過問而黯然無色了。從橋到花,從波到月,都可以說只突出少許景物;而在少許景物中又僅僅是抓住其少許特征,以少許勝多許,“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物”(方東樹《昭昧詹言》),終于使境界全出。這正是宋人司馬池所說的“賴得丹青無畫處,畫成應遭一生愁”(《行色》)的妙處。

姜夔《揚州慢》原文及賞析2

  淳熙丙申至日,余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余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南宋饒州(今江西鄱陽縣)人。父噩,宋高宗趙構(gòu)紹興三十年進士,任漢陽知縣!百绾⒂纂S宦,往來沔鄂幾二十年!(姜虬綠《白石道人詩詞年譜、世系表》)孝宗趙眘乾道四年十四歲時,他父親離世。淳熙三年,他二十二歲,“至日過維揚,作《揚州慢》”(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此后十年,他來往于今贛、皖、蘇間,作名公巨卿的清客,政治上很不得志。淳熙十三年,至長沙依著名詩人蕭德藻,“德藻自謂四十年作詩,始得此友”(周密《齊東野語》),“以其兄之子妻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后隨蕭德藻調(diào)任而寓湖州,結(jié)交了楊萬里、范成大等文壇巨擘。光宗趙惇紹熙元年,“卜居白石洞下”,人稱之“白石道人”。此后仍到處依人作客,以布衣終身。

  姜夔一生寄人籬下,內(nèi)心抑郁,視野不廣。但是,他對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向金國的一再讓步,時有不滿。這說明他并未忘懷國事。他跟著名愛國文學家辛棄疾亦有交游,受到一定的影響。

  姜夔有多方面的藝術(shù)才能,詩、詞、書法、音樂皆有名于時,而詞的成就尤為卓著。從內(nèi)容看,有關(guān)懷國事的悲苦之作,這是最有價值的,雖然數(shù)量不多,而詞中大多為自傷身世、應酬倡和、懷念情人、詠物寫景之作。從藝術(shù)上說,姜詞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的詞集中有十七首自度曲,每首注有旁譜,是現(xiàn)存的詞和樂譜的合集。姜詞風格清剛,情韻綿邈,用字造句,刻意精心。他想以清剛來救治婉約派軟媚之病,以綿邈來避開豪放派粗獷之弊。因此,他的詞讀起來,確是“別有一股滋味”,清新剛健,感情深沉,耐人尋味,音樂感強。這種風格對后代影響深遠。

  《揚州慢》描繪了揚州在金人多次入侵后的殘破荒涼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對國事興衰的無限感慨。

  揚州自古繁華,從唐代以來即為國內(nèi)外商業(yè)貿(mào)易的要地?墒悄纤涡〕⒔⒑,這里卻成了宋金雙方激烈爭奪的戰(zhàn)場。宋高宗趙構(gòu)建炎元年(1128)秋天,金兵在宗弼(兀術(shù))率領(lǐng)下南進,次年侵占揚州,焚掠一空。紹興四年(1134)韓世忠大敗金兵于揚州。紹興十一年(1141)“紹興和議”成立,劃定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guān)一線為宋金分界線。揚州再次暴露于金人眼前。紹興三十一年(1161)秋天,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渡過淮河,侵入揚州,飲馬長江,揚州城再次遭到浩劫,元氣大喪。隆興二年(1164)“隆興和議”后,七月,南宋撤兩淮邊備及海、泗、唐、鄧州之戊,金人又乘機侵占揚州,燒殺搶掠,無所不為,自此元氣不能恢復了。

  十五年后即宋孝宗趙眘(慎)淳熙三年(1176),姜夔從湖北順江東下,經(jīng)過揚州,看到這座名城一片破敗景象而自制《揚州慢》詞。作者的小序交代了寫作動機,他說,這年冬至日,我經(jīng)過此城。他所說的“維揚”即揚州,《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后代遂借來作地名。這天夜里下雪,剛剛轉(zhuǎn)晴。在郊外看到的全是薺菜與野麥。進城后四顧,一派衰敗荒涼景象,冰冷的河水在白雪映襯下綠得發(fā)黑,清冷至極。天色漸漸暗淡下來,駐軍號角悲壯地響起,使這座荒城更顯得空曠凄涼。我萬般感慨,十分悲傷,創(chuàng)制《揚州慢》曲調(diào)并填了詞,抒發(fā)胸臆。叔丈、大詩人蕭德藻吟誦后,認為此詞和《詩經(jīng)·王風·黍離》一樣,表達了國家衰亡、都城荒廢的悲哀之情。這短序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意境有致,寄托遙深,心情酸楚。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他是為追懷傷亂,感慨今昔而創(chuàng)制此詞的。它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對金國入侵的憎惡,對南宋畏葸讓步的不滿,抒發(fā)了愛國之情。

  詞的上片寫景。開手破題,從揚州說起!盎醋竺,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淮左”,淮河東部,從行政區(qū)域看,宋代淮河南岸設(shè)淮南東路與淮南西路,“淮左”即淮南東路。揚州是該路治所,著名都市!爸裎鳌保赋菛|北禪智寺畔的竹西亭,此處竹林蔭翳,幽靜迷人,是揚州景色最佳之處。唐代杜牧曾在《題揚州禪智寺》中以“斜陽竹西路,歌吹是揚州”之句,描寫了這兒的優(yōu)美景色與游人之盛。這歷史名城,這竹西風光,作者向往已久,今日到來,情不自禁地“解鞍少駐初程”,在改為長途陸行的開始階段,稍事休整。這幾行極寫對美麗揚州的`心馳神往。揚州位于長江下游北岸,大運河與大江交會處。城建于二千四百多年前吳王夫差時期。至隋唐時期,大量中外商品在此集散,這里就成為東南最大的商業(yè)城市與外貿(mào)港口,繁榮興旺,名聞中外。揚州城是我國人民的驕傲,祖國繁榮昌盛的象征。歷代文人過此,都留下了優(yōu)美詩章?墒亲髡呓袢盏酱耍瑓s十分失望,所見為一片荒涼景象,“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十里揚州路上,春風輕輕吹過,再也見不到往昔“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樓上看神仙”(唐代張祜《縱游淮南》),“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的盛況了,到處是薺菜、野麥,真是山河破碎,草木叢生啊!這兩行跟前三行強烈對比,蘊含著作者失望與痛苦之情。這兩行的轉(zhuǎn)折使前三行看似平板的句子含蓄深沉了。

  下面寫造成巨變的原因,“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金人的多次入侵,使揚州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連那廢棄了的池苑與兵火后幸存的老樹,也怕談起戰(zhàn)亂,更何況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呢!作者以意為主,在寫景中寄托了沉重的“黍離”之悲與國破之痛。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痹僬嬷睂憮P州城的破敗情景,“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漸近黃昏的時候,號角聲帶來更深的寒意,凄涼蕭索,籠罩孤城。作者極力渲染這一氛圍,旨在表達對邊防空虛的無限憂慮。上片寫所見,四層三轉(zhuǎn)折,“寫兵燹后,情景逼真”(《白雨齋詞話》)。

  下片寫所感。換頭處回到杜牧身上:“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杜牧即使有勝賞的本領(lǐng),料想他今日至此見到這殘破景象也會大吃一驚。再深入一層:“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笨v然他有寫“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贈別》)的才華,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遣懷》)的感受,也難以表達我現(xiàn)在懷念故國的“深情”了。質(zhì)言之,面對今日揚州,他再也不過冶游生活,不寫小兒女的柔情了。他一定會陷入巨大的創(chuàng)痛中,寫出《黍離》式的名篇來的。這是為杜牧設(shè)想,借以表達自己憫亂傷時的感情,虛擬頓挫,更耐人尋味。

  第三層又回到現(xiàn)實:“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薄岸臉颉比匀辉诔俏鹘迹墒俏羧铡岸臉蛎髟乱,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繁華消失了,爾今月夜依舊,橋下寒波蕩漾,一彎冷月無聲地在波心微微顫動著,空曠、寂寥而又凄清。這就加深了讀者對亂后揚州的認識與感受。景中含情,畫中有意,可以想見作者在慘白的月色中失聲慟哭的情景,體會到對南宋小朝廷茍且偷安,“西湖歌舞幾時休”腐朽生活的強烈不滿。先遷甫在《詞潔》中贊揚“蕩”字,說是“一字得力,通首光彩!碧乒玷耙嘣疲骸啊臉颉瘍删洌袁F(xiàn)景寓情,字煉句烹,振動全篇!

  末層為揭拍:“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可憐橋邊的紅芍藥花,年年花開花落,自生自滅,昔日賞花之人俱已被戰(zhàn)爭奪去生命;那末這嬌艷的花朵今日為誰而開?以名花無人欣賞作結(jié),悲嘆“名都”已成“空城”的不幸,含哀無限。劉永濟在《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中說:“曰‘知為誰生’者,傷‘俊賞’無人也。言外更有舉國無人,危亡可懼之意,不但感一時之盛衰也!逼溲陨跎疲芍撛~結(jié)尾加深了全詞主旨。下片寫感抒情,也是四層三轉(zhuǎn)折,詩人通過“橋”、“月”、“水”等今昔巨大變化,突出了內(nèi)心的悲惻愴傷。

  據(jù)夏承燾《瞿髯論詞絕句》,“這詞作于隆興戰(zhàn)敗之后”,描寫了揚州城的荒蕪黯淡景象,揭露金國統(tǒng)治者的暴行,抒發(fā)對中原淪陷的哀思,寄寓對南宋小朝廷軟弱讓步的不滿。這首詞在姜夔“淺斟低唱”的作品中堪稱上乘之作。

  這首詞布局嚴密,情景交融。上片寫所見,景中有情,下片寫感觸,情寓景中,把淪喪之痛,黍離之悲,深刻地表達出來。作者寫景,用駐、看、聞、念為線索,步步寫來。而又翻騰折進,極盡變化之妙。情隨景移,逐層加深。沈祥龍《論詞隨筆》云:“詞之妙在透過,在翻轉(zhuǎn),在折進……三者不外用意深而用筆曲。”這首詞達到這一藝術(shù)要求。作者觀察細致,體物入微,讀者在一幅幅畫面中看到“薺麥”的綠色,聽到“清角”的凄惻嗚咽,嗅到“紅藥”的清香……達到“詞之為物,色香味宜無所不具”的境地(劉熙載《詞概》)。作者寫景還善于將動態(tài)與靜境結(jié)合,虛寫與實描相配,橋邊月夜,死一般寂靜,然著一“蕩”字,立使“冷月”顫動起來。凄楚的清角,使“空城”更顯得寂寥曠遠……作者多次化用杜牧詠揚州詩意,極力寫揚州昔日的紛華,從而實描出今日之殘破頹敗?芍^“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王夫之《姜齋詩話》)。

  音韻諧婉,辭句精美。姜夔追求精當?shù)囊袈,所以作品的音樂感忒強。此詞一韻到底,按戈載的《詞林正韻》,是“平聲庚青蒸”,屬較強級,與全詞沉痛、激忿、不滿情緒合拍,與“南渡以后,國勢日非,白石目擊心傷,多于詞中寄慨”協(xié)調(diào)(《白雨齋詞話》)。領(lǐng)字短促有力,過、自、漸、算、縱、念皆為去聲,從而使每一層的聲音由低到高,從促而緩,增添了令人回味的音樂美。作者煉字烹句,十分刻苦。小序與詞配合默契,一散一韻,對于感情的抒發(fā),相得益彰。南宋張炎在《詞源》中說,白石“句法挺異……能持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自成一家”。姜夔用詞遣句都著意追求清空的風格。沈祥龍說:“清者,不染塵埃之謂;空者,不著色相之謂。清則麗,空則靈!眲⒂罎对~論》卷下:“清空云者,詞意深脫超妙,看似平淡,而義蘊無盡,不可指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zhì)實則凝澀晦味,這首詞意不淺露,語不窮盡,句有余味,篇有余意,詞境深靜,寄托深遠,故王國維《人間詞話》云:“古今詞人格調(diào)之高,無如白石。”

姜夔《揚州慢》原文及賞析3

  【原詩】:

  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辛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注釋】:

 、糯疚醣寥眨耗纤涡⒆诖疚跞辏1176)冬至,這一年為丙申年。

 、凭S揚:揚州的別名!渡袝び碡暋酚小盎春>S揚州”,后來因此借維揚指揚州。

 、庆V:天氣轉(zhuǎn)晴。

 、人j麥彌望:滿眼都是野麥。

 、墒牵很姞I中的號角。昔日繁華的揚州城此時已成邊境,駐有軍隊。

  ⑹自度:自己創(chuàng)作。 ⑺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的號。

 、獭妒螂x》:《詩經(jīng)·王風》中詩:彼`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1]是東周大夫經(jīng)西周鎬京故宮,悼念周室衰微而作。

 、突醋竺迹夯茨蠔|路的名城⑽竹西:指竹西亭。

 、铣醭蹋撼醮蔚綋P州。 ⑿春風十里:指揚州昔日繁華的街道。

  【作者簡介】: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父知漢陽縣,夔幼隨宦,往來沔、鄂幾二十年。淳熙間,客湖南,蕭德操愛其詞,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號白石道人。會上書乞正太常雅樂,得免解,訖不第,以布衣終。他的詞屬婉約派,風格清峻,音調(diào)諧婉,多寫愛情,或自傷身世。有《白石詞》、《白石道人詩》傳世。

  【朗讀節(jié)奏劃分】:

  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辛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寫作背景】:

  這是姜夔詞中極少有的寫歷史性現(xiàn)實題材的代表作,也是有確切紀年的最早的一首,當時他才二十余歲。

  揚州在唐朝是最繁華的的都市之一。俗語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庇钟性娫疲骸疤煜氯置髟乱梗譄o賴是揚州。”北宋時代,揚州仍處于長江運河航運貿(mào)易樞紐地位。南宋初,經(jīng)過金兵兩次南侵,燒殺擄掠,揚州蒙受了空前浩劫。姜夔過此地,親見這座名城殘破荒涼的景象,寫下這首充滿“黍離之悲”、被歷來傳頌不朽的佳作。

  【翻譯】:

  揚州是淮河東邊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少為停留,這是最初的路程。經(jīng)過春風吹遍了揚州十里,都是薺菜麥子一派青青。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回去以后,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天氣漸漸進入黃昏,凄涼的畫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后的揚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一定吃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凄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開花繁生!

  【翻譯二】: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jīng)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nèi)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是淮河東邊著名的大都,它有著風光美麗的竹西園林。解下馬鞍在這趟旅途的最初階段稍微停留。放眼這個當年被小杜稱為春風十里的揚州城,郊野遠望到處都是薺菜麥子一派青青。自從金胡兵馬進犯江南北撤以后,揚州城荒廢了的池苑樓臺、幸存的高低樹木,至今還不愿說起舊日兵燹帶來的災難。黃昏時分,凄愴的號角聲在空蕩蕩的城池上空響起,吹得人心頭掠過陣陣寒意。

  當年,杜樊川有著卓越的鑒賞才能,料想今天他如果重來此地走一趟,他一定會大吃一驚?v然他再寫出豆蔻少女那么精美的文字,再描繪出青樓美夢的詩意境界,也難以表達出內(nèi)心中對揚州城今非昔比狀況的深深感慨。那景色優(yōu)美的二十四橋仍然還在,橋下江中波紋依然蕩漾,頭頂無聲冷月依然凄涼?蓢@那橋邊的紅芍藥花,可知道他每一年都在為誰開花!

【姜夔《揚州慢》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姜夔《揚州慢》賞析02-26

揚州慢姜夔的基本介紹03-06

姜夔《琵琶仙》的原文與賞析03-30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26

揚州慢·瓊花原文及賞析09-13

姜夔《疏影》全詞翻譯賞析06-07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姜夔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1-19

聲聲慢原文及賞析02-27

雨中花慢原文、賞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