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顧城遠和近賞析
遠和近這首詩很像攝影中的推拉鏡頭,利用“你”、“我”、“云”主觀距離的變換,來顯示人與人之間習慣的戒懼心理和人對自然原始的親切感。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顧城遠和近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遠和近
顧城
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創(chuàng)作背景
1、時代背景
《今天》創(chuàng)刊于1978年,是朦朧詩的搖籃,也是當時朦朧詩派的主陣地,在它周圍凝聚了一大批年青詩人,北島、舒婷、食指、芒克、多多。他們的詩表達主觀感受,從個人心靈出發(fā),在表現(xiàn)手法上也廣泛運用象征、隱喻與通感。1980年8月,《詩刊》刊發(fā)了一篇名為《令人氣悶的“朦朧”》的文章批評這類詩歌“讀不懂”,“朦朧詩”也由此得名。
2、創(chuàng)作契機
顧城在1978年年底看到貼于西單體育場外墻上的《今天》創(chuàng)刊號,他被上面的詩歌打動了。1980年的4 月,顧城用“古城”的署名,首次在《今天》上發(fā)表了幾首小詩。同年10月,公劉在《星星》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從顧城同志的幾首詩談起》的文章,對顧城在《蒲公英》上發(fā)表的詩歌作品大加贊賞。自此,顧城在詩壇嶄露頭角,在各類文章中也被作為朦朧派的代表詩人提及。1980年年底,《詩刊》刊登了顧城的兩首詩,其中有一首就是《遠與近》。
賞析
顧城的《遠與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后曾經(jīng)作為難懂的“怪詩”而引起爭議。實際上這是一首揭示人際關系的小詩。詩的人物形象是“你”與“我”相對而坐,由“我”發(fā)言,“你”則無言以對。“我”的發(fā)言,抓住“你”的視線,正如孟子所說:察其人也,觀其眸子。從目光透視內(nèi)心。“我”的發(fā)言,只是把自己對 “你”的印象(感覺)告訴“你”,語氣和平,但責備卻很尖銳!澳憧次視r很遠,你看云時很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形象是鮮明的。
詩是寫情的。這首詩寫的是人情;而人情的核心,莫若友情與愛情。從“我”的責備看,“我”與“你”之間,不是友情出現(xiàn)了裂痕,就是愛情潛伏著危機。而細聽“我” 的聲口,此詩所寫,似是后者。由于“你”未答腔,似在思索:如果真是這樣,只好默認;如果不是這樣,便須答辯。然而,詩人沒有再寫下云,似乎“我”的斥責已一語中的,只好默認了。
詩的內(nèi)涵,富有思辨力與批判力。但毫無說理氣息,全憑形象發(fā)言。一個“看我”與“看云”的對比,就令對方啞口無言了。
本來,人際關系,一般是“合”則“天涯若比鄰”,“離”則“肝膽如胡越”。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正是“肝膽如胡越”的距離。換句話說,也就是咫尺天涯,貌合神離。
詩是半格律體,語言精煉,找不出一個累贅的字。
無論從內(nèi)容看或從形式看,詩的審美價值都不能低估的。
作者簡介
顧城(1956—1993)朦朧詩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隨父下放山東昌邑縣東冢公社五年。返京后做過翻糖工、搬運工等,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新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后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重訪歐美,1993年10月殺妻后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作品,出版有《顧城詩全編》、長篇小說《英兒》,及散文集多部。
顧城其他作品
《避免》
你不愿意種花
你說:
“我不愿看見它
一點點凋落”
是的
為了避免結(jié)束
您避免了一切開始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墻
《別》
在春天,
你把手帕輕揮,
是讓我遠去,
還是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風能體會,
只有嘆息驚起的彩蝶,
還在心花中紛飛……
一九七九年六月
【顧城遠和近賞析】相關文章:
《思遠人》賞析01-11
送遠原文及賞析09-04
《送遠》原文及賞析09-06
祝英臺近·荷花原文及賞析08-20
好事近·詠梅原文及賞析08-19
送遠曲原文及賞析07-21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原文賞析03-05
祝英臺近·惜多才原文及賞析09-01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原文及賞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