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1
本單元主要講述我國境內原始居民的生活地域、生產和生活狀況以及原始的民主政治,涉及到的歷史遺址、神話傳說較多。教材是以原始居民的生活年代、地域分布以及生產、生活狀況為線索來講述的。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為:
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產狀況和生活狀況,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產狀況以及華夏文明的起源。教學難點為:使學生初步認識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之間的聯系。
教師在講述時,
首先,要抓住本單元的線索,即對原始人類的生產狀況和生活狀況進行分析講解,以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
其次,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直觀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辯論式教學等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感悟知識,提高能力。
再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共3課和一節(jié)活動課,每課1課時,共4課時。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元謀人的發(fā)現與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發(fā)現、地點與距今年代,
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fā)現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制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著氏族生活。
通過學習本課初步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認識歷史領域內各種不同知識范圍的能力以及觀察、想象能力和比較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閱讀,可以接觸考古知識、神話傳說、古史資料、歷史地圖、文物插圖等各類與歷史有關的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重視歷史課的學習。
2、過程與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這條主線進行講解,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的進步性有哪些”。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我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國歷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萬年以前,以此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2)通過認清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和人類本身這一真理,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2、難點:認識勞動在人類產生過程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語一 展示遠古人類的頭部模型。設問:這是什么時候的人類頭部模型?那時侯,我國境內有哪些遠古人群?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閱讀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導語二 播放一段有關遠古人類社會生活的課件,然后提問:該片段反映了我國遠古人類怎樣的生產和生活狀況?他們生活在什么時候?請大家預習課文。
導語三 人從哪里來呢?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人由神創(chuàng)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說”,我國的女蝸造人。二是人是古猿進化而來的,你同意哪一觀點?學完了本課,你或許可能找到答案。
。ǘ┖献鹘涣鳎庾x探究
1.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最早的人類是什么人?他們生活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學生根據課本回答)
。2)那么,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又是怎樣呢?(學生看書、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據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謀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發(fā)現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兩小塊燒過的骨頭,表明元謀人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歷史體驗】下面,請同學們在我的描述中想像古猿是怎么樣變?yōu)槿祟惖,請同學們閉上眼睛。
“大約在二三百萬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變化,地球內部的巖漿發(fā)生劇烈變化,引起了地殼的異常變動,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陸地在沉淪,火山在噴射,風雪在呼嘯。一片片的森林在毀滅,一群群的動物在奔逃……后來,地球又經歷了一個冰川橫行的時期,從兩極而來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赤道沖去,淹沒了大塊森林和陸地,但在行進中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達亞熱帶地區(qū)。自然界的變化,改變了古猿的生存環(huán)境!
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動物。有些地區(qū)的森林沒有遭受到這場“自然災害”,生活在這里的古猿繼續(xù)沿著猿的方向緩慢地向前發(fā)展,逐漸演變?yōu)楝F代的猿類。那些喪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從樹上來到地面,開始過著流浪生活。在艱難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著的古猿為了適應新的環(huán)境,逐漸學會了利用前肢來采集動物和捕捉動物,并用前肢來折樹枝和選取石塊作武器,以抵御野獸的侵襲,這就要求用后肢來支撐身體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漸出現了。這種分工導致了前肢的進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腳分工又引起了整個身體結構的變化。肉食促進了大腦的發(fā)育。在長期的演進過程中,慢慢地大腦產生了初級的意識,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聯合行動的愿望表達出來。經過簡單呼叫,手勢表達的長期演進,逐漸地發(fā)出一個個清晰的音節(jié),從而由一定的音節(jié)和一定的內容相結合的語言產生 。語言在勞動之時并與勞動一起出現、成熟,成為由猿到人這一根本變化的推動力。經過漫長的過程,這些古猿在勞動中進化為人類。
【注意】在描述中,速度要放慢,聲調要深沉,感情要豐富,表述結束過一會兒再讓學生睜開眼睛。
。3)那么,怎樣理解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會制造工具呢?(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只有人類能夠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即使是再聰明的動物也只能利用工具,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因而會制造工具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
〖想一想:〗動物園里的黑猩猩也能利用竹竿或木棍打下樹上的野果子,這是否表明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消失了呢?
【點撥】某些動物利用現成的工具獲取食物,是生存的需要,是動物的本能。而且動物只能簡單地利用現有的工具,并不能對工具進行加工改進,更不能制造出任何一件簡單、粗糙的工具。只有人類才能根據實際需要,制造和利用工具,改造自然。因此,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沒有消失。
2.北京人
。1)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個洞穴里,年輕的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驚喜地發(fā)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轟動了全世界。從此,“北京人”名揚世界了。那么,“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時候呢?又長什么樣子呢?請看頭像模型。
[展示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模型]
[師問]北京人與古猿相比,面部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教師小結)
北京人前額低平、后傾,眉脊高突,吻部前伸,沒有明顯下額。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手腳分工明顯,他們不再像古猿那樣爬行,而是用腿走路,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從事生產勞動。
。2)那么,北京人能夠制造哪些工具呢?他們又怎樣生活呢?請大家結合投影,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
〖投影〗《北京人用火追逐野獸》圖
[師問]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哪些生產工具?
[生答]石塊、木棒、火把。
[師問]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生答]群居生活。
。3)北京人為什么要過群居生活呢?(學生看書、思考、討論,教師歸納小結)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極其簡陋,生存環(huán)境極其惡劣,常常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各種威脅。在這險惡的環(huán)境下,只靠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因而他們必須群居在一起。這是由當時的生產狀況決定的。北京人的這種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4) 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他們用火干什么?有什么意義?(學生依據教材回答)
〖議一議〗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他們是怎樣保存火種的呢?
【提示】雷電可以使森林著火;人骨和獸骨含有大量的磷,在高溫炎熱的天氣里可以自燃;這些自然現象都為北京提供了天然火種。有了火種,北京人就能使用天然火,而且還學會了保存火種。他們用干燥易燃的花草、樹葉把火種輕輕蓋上,讓他們冒著輕煙。這可是件技術活,需要有經驗的長者擔任。到用火的時候,就用勁吹煽,讓火種再燒起來。有了火,北京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體驗設想】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回答示例】天亮以后,北京人開始成群結隊往外走,一部分人去狩獵,一部分人去采集,到天黑以后,采集狩獵等尋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給大家。幾個壯年男子把打到的動物剝皮,把肉割開,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燒烤。熟了以后,根據每人的具體情況分開。當人們填飽肚子以后,便就著火先進入夢鄉(xiāng),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遠處的野獸是不敢問津的。
北京人的衣服
一是把植物枝葉系在腰間,這類衣物不能抵御嚴寒,但多少可以起一點作用,而且容易得到。
二是把獵到的動物剝皮后吹干稍稍加工當作衣服。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獵。住的是天然的山洞。
【點撥】想象一定要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要符合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人們的生活習慣。
(1)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除了元謀人、北京人外,祖國境內的原始人類活動遺址還分布著好多,山頂洞人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山頂洞人生活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長什么摸樣?(學生看書回答)
(2)[投影]《山頂洞人的生活》
[比一比]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進步?
[提示]從生產工具上看,山頂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已會人工取火。從勞動對象上看,山頂洞人不僅采集、狩獵,還會捕魚,勞動對象的范圍擴大了。從活動范圍上看,山頂洞人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活動范圍擴大了。從生活上看,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死后還要埋葬。
(3)山頂洞人是怎樣組織在一起生活的呢?(學生看書、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也就是說,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之間都有著血緣關系,彼此都是親屬。這樣,有著血緣關系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就構成了氏族。一個氏族有幾十個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想一想]氏族成員為什么要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
[點撥]因為山頂洞人的生產工具極其簡陋,僅憑單個人的`力量很難獲得食物,因而他們必須共同勞動,所得食物必然共同分配。在分配過程中,誰也不能多占,否則就會有人餓死,從而削弱整個氏族的力量,氏族就有滅亡的危險。這樣,在氏族生活中,氏族成員之間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議一議]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差別的氏族生活,是不是人類的理想生活?
[提示]一方面,由于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氏族成員的生存常常受到威脅,如饑餓、寒冷、疾病、野獸、自然災害等,人均壽命非常短;另一方面。氏族與氏族之間常常為爭奪食物而發(fā)生血腥戰(zhàn)爭,一旦失敗,整個氏族成員就會被殺掉或吃掉。因此沒有貧富貴賤差別的氏族生活不是人類的理想社會。人類的理想社會應該是共產主義社會。
。4)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1](學案例2)在學習“北京人”時,有人說北京其實是“猿”而不是“人”。你是否同意這一看法,請說明理由。
[解析]本題圍繞“北京人”是“猿”還是“人”展開命題,實質是考查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依據所學知識可以明確:北京人在體態(tài)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不僅會制造和使用石器。而且還能使用天然火,這是動物所不能及的。因此,北京人應該屬于“人”,而不是“猿”。
[答案]不同意這一看法。從頭部看,北京人雖然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上肢發(fā)育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尤其是北京人能通過砸擊、敲打、碰撞等方法制造和使用石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其他任何動物所不能及的。并且北京人還能使用天然火,既提高了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又促進了自身體質的發(fā)展。因此,北京人是“人”而不是“猿”。
[點評]本題設計新穎,主要考查學生對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以及對北京人體質特征及生活狀況的認識程度。
[例2](學案例3)火對人類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說:“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和動物界分開!比祟悓鸬氖褂媒洑v了怎樣的過程?火的使用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析]本題引用恩格斯的名言,主要考查火的使用所經歷的過程及其作用。依所學知識可知:人類對火的使用經歷了從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過程;火的使用不僅促進了人的體質的發(fā)展,擴大了活動的范圍,而且還能用火制造工具,改造自然,提高人類適應自然的能力。
[答案](1)從使用天然火到使用人工取火。
。2)用火燒烤食物,照明和御寒,還用火驅趕野獸,制造工具。火的使用,提高了人類適應自然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fā)展,擴大了活動的范圍。因此,火的使用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里程碑,對人類的文明發(fā)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點評]本題圍繞與人們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火的使用”為中心來命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此題包含兩問:第一問考查人類使用火的進程,第二問考查火的使用對人類發(fā)展產生的作用,層次清楚,指向明確。
(5)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對本課內容的小結,教師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歸納,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并作為學習資料保存。
遠古人類距今時間體質特征生產活動觀念社會組織
元謀人約170萬年會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北京人約70萬~20萬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獵等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約180XX年和現代人基本相同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從事采集、漁獵等活動懂得愛美氏族
[拓展閱讀]
如何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人本身的科學論斷
可以結合從古猿化為先民社會來理解這個論斷?芍旁吃诋敃r他們的生活勞做中通過慢慢地進化,逐漸可以站立起來,直立行走。使得它們的上肢解放出來,這就為從上肢進化為手提供了前提,在又一個漫長的生活勞作之后,雙手進化完成。而雙手的進化完成為提高勞作的效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雙手的不斷勞作可以促進人腦的進化和發(fā)展,之后通過雙手的繼續(xù)勞作,人腦的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先民的智力也不斷的提高,勞動促進人腦的發(fā)展,人腦再推動勞動技術的進步,一個循而往復的漫長的歷史過程,逐漸地成就了人類的出現和發(fā)展。
這里還要提到人類和動物最本質的區(qū)別就是能否使用和制造工具。所以可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個論斷是對人類發(fā)展結果的準確定義,也是對人類發(fā)展過程的經典描述。
[點撥導誘] “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是恩格斯關于人類起源的經典論斷,它明確指出勞動在古猿想人的轉變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v觀人類的發(fā)展的歷史,離開了勞動。談不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因此,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小就應樹立熱愛勞動,服務社會的意識,努力成為祖國建設合格的人才。
【資料鏈接】
鏈接一 人類起源
歐洲,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的發(fā)祥地。隨著亞非兩地更多人類化石的發(fā)現,人類搖籃歐洲說才逐漸退出了舞臺。
達爾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一本專著中大膽推測:非洲是人類的搖籃。此前在1863年,則有人主張人類起源于南亞。后者不久得到了印證:1890年,印尼發(fā)現了一具頭蓋骨,“爪哇直立猿人”使人類起源南亞說為之一振。1927年,中國發(fā)現“北京人”化石,使中亞起源說更加風靡一時。
但也就從這時起,在南非,在東非,有不下20個地點發(fā)現了最早階段的人類化石,尤其是1974年,在東非大裂谷所在的埃塞俄比亞,發(fā)現了一具保存40%遺骸的“露西少女”猿人骨架,距今超300萬年;加上非洲出土的大量早期人化石,構成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演化體系。于是,全球人類“走出非洲”的學說,一時勃興。
然而,最能支撐“走出非洲”學說的遺傳學基因測序理論,也廣遭質疑。正如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金昌柱所說:“在人的體內,基因序列多達30億,現在的測序,只是抽出其中個別片段分析,概率不過億分之一!倍谖覀冎袊,發(fā)現過距今300萬至500萬年間的猿人化石,發(fā)現過龍骨坡約200萬年前的能人,發(fā)現過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發(fā)現過距今約80萬年的陜西藍田人,發(fā)現過鄖縣人等距今幾十萬年的直立人,發(fā)現過距今二三萬年的智人———巢湖人、富林人,還發(fā)現過距今約1.8萬年的北京山頂洞人……“‘中國起源’自成一體,縱線貫通!”
迄今為止,科學界仍徘徊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之謎面前。此時此刻,人們不禁回味70多年前一些遠見卓識的科學家們的忠告:
“亞洲可能充當過人類進化的巨大舞臺,是最古老的人類工業(yè)巨大的擴散中心。要想弄清諸如人類起源這樣的復雜問題,離開亞洲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1965年就發(fā)現了元謀人,可處在當時的時代背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門緊閉,國際專家紛紛涌入非洲,致使非洲大量考古發(fā)現。元謀人的研究,再不能孤軍奮戰(zhàn)了!”
事實上,近年來亞洲尤其中國,研究者正掀起一場“追趕非洲”的行動,他們的多項發(fā)現在年代上直迫非洲那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拔覀冇欣碛上嘈牛弘S著亞洲更多新材料的發(fā)現和更深入的研究,一幅符合本來面目的關于人類起源與進化的畫卷將會展現于人們面前。” (摘自《解放日報》 作者:陳玟)
鏈接二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的發(fā)源地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研究員認為,根據目前的考古發(fā)現和研究成果,長江流域的龍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類,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萬年,然后依次為藍田猿人、元謀人、約80萬年前的鄖縣猿人、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
黃萬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一系列的考古發(fā)現表明,中華遠古文明源于長江流域,長江流域大三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他說,根據目前的考古發(fā)現和研究成果,龍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類,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萬年,然后依次為藍田猿人、元謀人、約80萬年前的湖北鄖縣猿人、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
黃萬波是著名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專家,是204萬年前的重慶巫山龍骨坡直立人、115萬-70萬年前的陜西藍田直立人、30萬年前的安徽和縣直立人、10萬-2萬年前的重慶奉節(jié)智人、陜西長武智人、廣西麒麟山智人和重慶巫山河梁智人等人類化石的發(fā)現者!蹲匀弧冯s志刊登龍骨坡考古發(fā)現的研究成果后,《科學》雜志曾專門就此發(fā)表評論,稱“龍骨坡新發(fā)現改變了人類演化的歷史”。此前,國外學術界普遍認為,人類來到亞洲的歷史只有幾十萬年。
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zhèn)的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發(fā)現于1984年,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一個門齒和一段下頜骨。與人類化石一起出土的還有巨猿等120種脊椎動物的化石,其中哺乳動物116種,有25個屬于新發(fā)現的種類。埋藏化石的巖層為砂質粘土夾角礫,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約200萬年。龍骨坡遺址出土了大批石制品,經考古學家研究論證,這些石制品制作粗笨、簡單,代表了200萬年前一種混沌初開的石器工藝,并將其稱為“龍骨坡文化”。
龍骨坡文化的問世,證實中華大地上200萬年前已經有了人類的足跡,從而把中國的史前文明前推了近100萬年。
他認為,藍田猿人的故鄉(xiāng)應該在南方,由于氣候變化才逐漸北遷。從長江流域的系列考古發(fā)現,可以看到起源和承轉的演進。因此,“中國人”的發(fā)源地應在長江流域大三峽。
黃萬波還從地質演變的角度闡述了他的觀點。隨著青藏高原的升起,長江流域大三峽形成了森林河流環(huán)境和與之伴生的立體氣候,適合于200萬年來的人類繁衍。龍骨坡的考古發(fā)現表明,當時這里是許多動物的避難所,動物的大量繁衍,客觀上為人類的繁衍提供了食物,尤其是大腦發(fā)育所需的動物蛋白。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2
一.自學目標
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情況,以他們?yōu)槔f出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主要情況,認識到他們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性。
2.通過對河姆渡、半坡遠古居民的了解,認識到中國不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起源地之一,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感情,增強民族意識。
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
二.自學重點、難點
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新石器”的含義。
難點: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導學與談話
學法:觀察與比較、討論與探究
四.自學指導:
【導入新課】:
學生閱讀課前導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他們是靠什么獲得食物的?(采集、打獵、捕魚)他們這種靠“采集”獲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節(jié)變化和天災的影響;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條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變這種這些,關鍵要解決什么問題?開始一種什么樣的新生活?我國原始的農耕是怎樣出現的?本節(jié)課將了解到這些內容。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的遺址圖》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體位置(4分鐘)。
【出示目標】:學生閱讀或教師提示。
導學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時間的什么地點?生產工具怎樣?他們種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樣的房子?主要飼養(yǎng)何種家禽?手工業(yè)制造有哪些?學生閱讀第一目后回答。
討論: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哪些進步?
引導學生從生產工具、農作物種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飼養(yǎng)業(yè)和手工業(yè)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住干欄式的房子,過定居的生活,已會挖掘水井、飼養(yǎng)家禽、會制陶器,并能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的樂器。(5分鐘)
導學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況是這樣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況如何呢?請大家仿照第一目學習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學生閱讀第二子目后回答。比較: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干欄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卻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主要是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長江流域地勢低洼,潮濕溫熱;而黃河流域干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冷。所以,我們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想象:我國原始的`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分工?
引導學生結合現實想象。婦女:耕作、防止;男子:打獵、制陶;老人:做家務。(5分鐘)
導學3、請大家自學第三目——大汶口原始居民。思考:大汶口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多少懸殊的現象?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現了貧富懸殊。(5分鐘)
【小結】:指導學生填表對今天所學知識進行歸類 :(5分鐘)
原始居民時間地區(qū)原始農耕情況原始飼養(yǎng)業(yè)原始手工業(yè)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五.當堂訓練(15分鐘)
〖單項選擇〗:
1、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下列不屬于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生產活動的是( )
A、種植粟、黍等農作物 B、已經挖掘水井C、制作簡單的樂器和原始音樂 D、飼養(yǎng)家畜
3、在北方農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遺址在( )
A、云南元謀 B、西安半坡 C、陜西藍田 D、浙江余姚河姆渡
4、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居民是( )
A、元謀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5、同屬于黃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B、半坡人和大汶口人 C、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和大汶口人
〖填空題〗:1、半坡原始居民住在 的房屋里,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 的房屋里,過著 的生活。
2、 原始居民會制作簡單的 和原始 。
3、 原始居民普遍使用 石器。
4、 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鮮麗的彩陶,上面會有各式各樣的美麗圖案。陶器上還有一些刻畫符號,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我國 雛形。
〖連線題〗:
1、半坡原始居民 A、種植水稻,生活在長江流域
2、河姆渡原始居民 B、出現了貧富分化
3、大汶口原始居民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種植蔬菜
〖列表題〗:
剛才我們已經做了這么多的基礎題目,現在關上課本,考考你的對比能力
名稱
項目
半坡遺址
河姆渡遺址
所在地區(qū)
糧食品種
出現時間
原始飼養(yǎng)業(yè)
原始手工業(yè)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生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閱讀歷史知識的能力及歸納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方法:采用講述、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
難點:為什么說黃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
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
讓學生列舉大量的遠古傳說,展現黃帝對對中華文明的杰出貢獻,揭示“黃帝是人文初祖”。
[教學資源]結合本課主題自制幻燈片若干張教學掛圖等。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歷史的民族,我們向來有炎黃子孫的稱謂,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哪些人嗎?我們?yōu)槭裁捶Q他為“人文之祖”?讓學生在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教師導入時提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炎黃戰(zhàn)蚩尤
出示問題:
1、“涿鹿之戰(zhàn)”是怎么回事?
2、華夏祖是怎樣形成的?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簡要的總結。教師出示孫中山的一段話要求學生齊聲朗讀,并有其中內容過渡到下一目
認識“黃帝像”,對“黃帝”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閱讀教材中的小字內容小組
討論“涿鹿之戰(zhàn)”的雙方、過程及其結果;在此基礎上思考華夏祖的形成。
二、黃帝----“人文初祖”
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提出設問:“后人為什么稱黃帝是‘人文初祖’?
教師引導學生相互交談,要求各組推選代表回答。
各個小組根據《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及其課本中的文字內容,小組相互合作
三、堯、舜、禹的“禪讓
出示問題:你能說說堯、舜、禹的`故事嗎?除了課本上的外你還知道哪些?
你能根據課本內容說說“禪讓”的含義嗎?
教師設問:“談一談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盟首領?”教師簡要總結說明
各個小組推選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學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講述,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
舉出實例說明(德才兼?zhèn)洌陨碜鲃t,沒有特權,是社會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課堂小結: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點出只因為炎黃對中華文明的演進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們稱他為“人文之祖。
課堂檢測:課外延伸:遠古傳說和歷史事實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課外作業(yè):從你得到的尋找歷史的途徑中選擇一個最有趣的事例,講給同學聽。
讓學生自我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及其所得看書整理筆記。
1、P16頁的練一練
2、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建立的時間()名稱()思考回答
記錄在預習本上要求:課后通過查找有關的資料,精心篩選、整理,記憶,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
板書設計:
堯舜禹
炎黃戰(zhàn)蚩尤華夏族形成
禪讓制
黃帝的貢獻人文初祖
奴隸社會
夏朝
原始社會終結
禹時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4
【單元時段】
從距今約170萬年(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元謀人)至約公元前20xx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
【單元特點】
這個單元的內容主要是抓住一個詞——起源,中華文明的起源,它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的。第一部分講的是:舊石器時代的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它從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遠古居民,距今約170萬年云南的元謀人開始,一直講到距今約三萬年在北京的山頂洞人為止。第二部分講的是:新石器時代的農耕文明,主要介紹了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文明。第三部分講的是:傳說時期華夏族的祖先,主要介紹了炎帝和黃帝時期的一些故事。
【內容標準】
1、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2、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qū)別。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為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的材料綜合起來,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之間的關系。
【課時】4課時
【課型】知新課、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啟發(fā)式教學 、問題式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多種形式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圖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是新學期第一課,用導讀結合的方法完成任務。指導學生觀察課文的相關插圖,提示一些觀察的角度和思考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的習慣和根據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活動與探究”中引導學生思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能力;在“合作與探究”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加深彼此的了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大家猜謎語:有這樣一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請問這是什么動物呢?……
這種動物大家都非常熟悉,每天都能看到……人。這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妖怪斯芬克司攔路的時候說的謎語。 為什么人會是它所說的這種樣子呢?其實很簡單,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是爬的,長大后就站起來了,用雙腿走路,老的時候走不動了,往往要用拐杖,于是就變成了三條腿。今天我們這節(jié)歷史課就是關于我們中國人的祖先的。
每個人都有尋根性,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什么樣的`人。例如我,我姓宋,我的祖先是誰呢?是商朝紂王的哥哥微子啟。
你們知道自己的祖先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查查。每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有自己的父母,相信是可以查到的。但是中國最早的人,他們的父母是誰呢?難道真的和孫悟空一樣從石頭里蹦出來的嗎?
在關于人類的起源的問題上,中外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同學們知道哪一些?(上帝造人、女媧造人……)
的確,這兩種傳說是流傳最廣的傳說。但人真是這樣由神造出來的嗎?那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屏幕展示:人的頭像和猩猩頭像
指導觀察:人與猩猩在外貌上非常相似,而且據科學家檢測人與猩猩的基因只有2%的差別,那么人會不會和猩猩有著共同祖先呢?學完這節(jié)課相信大家就會很清楚了。
二、學習新課:
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題和三個子目,知道本課介紹了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只是講了三個典型代表: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整體把握本課)?
。ㄒ唬┪覈钤绲娜祟
播放短片:《人類的起源》,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捕捉信息,提出問題:⑴人類的起源是什么?⑵在從古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什么是決定意義的一步?⑶究竟是什么創(chuàng)造了人類?
、殴糯惾嗽尝浦绷⑿凶撷莿趧。
由于自然地理氣候的變化,部分古猿走出了原始叢林,為了生存,他們學會了直立行走,學會了勞動,變成了人。而沒有離開的部分古猿則演化成今天的猩猩。所以我們可以說,人猩同源。
投影:達爾文和《生物進化論》
既然人是由古猿演變而來,在我國有很多古代人類的活動的痕跡,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展示遠古人類的分布圖)。那么我國境內最早的人是什么人呢?在哪里出現的呢?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呢?請大家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能獲取哪些信息?
學生很容易找到:元謀人、我國境內最早、制造工具、用火、距今約170萬年。然后指導學習方法:學習遠古人類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掌握:距今年代、生活地點、生產生活狀況、地位等。強調:能否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遠古人類在緩慢的發(fā)展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本身。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許多地方發(fā)現了遠古人類遺址,其中以北京人遺址最為著名。1987年,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接著,我們就來一同了解一下北京人。
(二)北京人
同學自己閱讀課文,歸納出北京人的概況:距今年代、地點、生產生活情況等。
引導學生看教材插圖,對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qū)別?并提示觀察角度:前額、眉骨、顴骨、下額。給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讓學生自己完成。
十分惡劣的環(huán)境下,北京人是如何生活的?學生細讀課文,討論歸納出:粗糙的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
大屏幕《北京人制造工具和用火情況》提出打制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何區(qū)別?猜想北京人是如何獲得火的?北京人用火做些什么?根據生活經驗和書上插圖合理想象,相互交流,得出結論:打制石器是人加工的,得到火的途徑有:雷電生火、自然生火、偶然摩擦生火,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
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是怎樣生活的?學生想象,小組內交流,小組一名代表發(fā)言。提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或按一天時間順序去想象。
距今約三萬年,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qū),又生活著一群遠古人,考古學家稱之為山頂洞人。導入第三目:
(三)山頂洞人?
出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
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了,有哪些進步?完成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時間體質形態(tài)工具制造生產活動觀念社會組織
北京人
山頂洞人
指導生看書學生合作完成表格,集體訂正。
代表文化距今時間體質形態(tài)工具制造生產活動觀念社會組織
北京人約70萬—20
萬年保留猿的
某些特征打制石器
天然火采集狩獵群居
山頂洞人約3萬年和現代人
基本相同懂得磨光
鉆孔技術
人工取火采集漁獵懂得
愛美氏族
出示大屏幕片《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問:這說明了什么?通過分析,學生理解:山頂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愛美。?
通過比較可知,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什么是氏族呢?細讀課文,尋找答案。明白“血緣、公有、平等是其特征!
引導學生看插圖《山頂洞人的生活》,描述山頂洞人的生活特點和情況。?
三、鏈接生活:
現在動物園里的猩猩、猴子能進化成人嗎?它們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嗎?小型辯論會,引導學生知道:不能,因為沒有了當時的環(huán)境和條件,它們的某些舉動是偶然的,無意識的。
四、實踐探索:
課后“活動與探究習題2”,學生動手試著用尖石器割草繩,挖東西,體會原始人的艱難生活。
五、鞏固練習:
1、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2、將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的遺址按時間順序由遠及近進行排列,應是怎樣的順序?
3、課外自由組合成小組,查閱和收集相關資料,共同寫一篇關于“猴子能否最終變成人”的小論文或調查報告》?
六、板書設計: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已知最早的人類,會制造工具?
北京人: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
群居生活?
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和現代人基本相同,磨光鉆孔,愛美,
氏族生活?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引導學生了解炎帝、黃帝是傳說中華夏族的祖先,了解堯舜的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引導學生對古史傳說和史實作出初步的比較,并作出概括、判斷和解釋。
2.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組織學生講故事,談體會,了解這些傳說中的故事,哪些具有歷史事實成分,哪些是虛的,反映了傳說時代怎樣的文明曙光,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在堯舜禪讓的學習中,培養(yǎng)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通過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奉獻精神,以及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到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培養(yǎng)其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
難點:區(qū)別史實和傳說。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前一段時間特別流行穿綢緞做的唐裝,知道綢緞是什么織成的.嗎?
【生】:絲。
【師】:又有誰知道絲是怎么來的?
【生】:蠶繭。
【師】:有同學見過養(yǎng)蠶嗎?知道養(yǎng)蠶抽絲技術是誰發(fā)明的嗎?在傳說中是黃帝的妻子嫘祖發(fā)明了養(yǎng)蠶抽絲技術,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一下第3課: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板書)
講授新課:
【師】:知道什么是傳說時代嗎?
【生】:(看書回答)
文字出現以前,歷史主要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和傳說保存和流傳下來的。神話與傳說有區(qū)別嗎?神話傳說和史實(歷史真實)又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呢?(教師一邊講一邊板書)我們先把問題放在這里,待會兒再來解決。
【師】:關于中國遠古居民的神話故事同學們知道哪些呢?
【生】:(思考回答)
學生講三個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補天、精衛(wèi)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后三個任選其一講一下)
【師】:天地真是盤古開辟的嗎?人真是女媧造的嗎?宇宙、地球、人類的起源到底如何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千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么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fā)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質四散出擊,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當溫度下降到幾千度時,宇宙間主要是氣態(tài)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云,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恒星體系。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結成的。人類是由猿進化而來的。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相關文章:
《物種起源》教案02-27
教案: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03-12
《物種起源》教案15篇04-02
《物種起源》教案(15篇)04-02
西方餐桌禮儀的起源02-09
英國餐桌禮儀的起源09-22
重陽節(jié)的傳說與起源09-27
立夏節(jié)氣的起源及傳說故事04-11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起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