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社會公德表現(xiàn)狀況調研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社會公德表現(xiàn)狀況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社會公德表現(xiàn)狀況調研報告1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其不但應學習過硬的專業(yè)技術,還應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更應爭當?shù)赖履7。而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為貼近生活實際的。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它在第一時間體現(xiàn)一個人的素質涵養(yǎng),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大學生們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作調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xiàn)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xiàn)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xiàn)為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因而從文明禮貌、助人為樂、遵紀守法、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具體的表現(xiàn)上可反映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
據(jù)調查顯示,總體情況而言,現(xiàn)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闭{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yè)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xiàn)較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范疇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xiàn)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jié)”現(xiàn)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一、大學生文明禮貌方面的表現(xiàn)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guī)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有54.3%的被調查大學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合會將手機調成振動,其余被調查者均表示忘記或沒有人有提醒自己不會這么做。同樣有5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表示會如果在公共場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禮貌行為是會選擇視而不見,僅有2成左右的被調查者表示強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調查者說自己會口語提醒。走在校園里,經?梢姷礁鞣N不文明的現(xiàn)象:有的同學將塑料袋隨手扔在樓梯間、操場中,以至校園中總顯得不太干凈,各個教學樓后也會零星地發(fā)現(xiàn)若干垃圾;有的同學滿口臟話,開口帶臟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個大學生;有的人在樓道里、宿舍內大呼小叫,追逐打鬧;有的同學躲在廁所里抽煙、打架,還有男女生在公共場所行為舉止過分親昵,旁若無人,沒有絲毫羞恥心。有的大學生在安靜的圖書館里大聲地接聽手機;有的大學生坐在公共汽車上,對身邊的老人視若無睹。另外,很多大學生缺少對形象美的正確認識及追求,對美的儀表、儀態(tài)方面的客觀標準認識模糊,盲目追求社會上所謂的“潮流”,以時髦、前衛(wèi)、新奇為美,濃妝艷抹、服飾怪異等等。文明禮貌對于個人來說,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據(jù)另一項調查84.54%的大學生表示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因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shù)。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
二、大學生助人為樂方面的表現(xiàn)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xiàn),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傳統(tǒng)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xiàn),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大學生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大學生應當積極參與公益事業(yè),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在調查當中,對于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于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個關于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受訪大學生回答每個問題都干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被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干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系!睆恼{查數(shù)據(jù)也顯示,對于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yī)院在掙錢,不會去獻血。
三、大學生遵紀守法方面的表現(xiàn)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法律與法規(guī)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了解各項法律法規(guī),熟知校紀校規(guī),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學生對法學理論知識較欠缺,據(jù)調查,對我國法律體系很了解的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還有近25%的人稱不了解。在被問及是否知道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時,能答出6項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學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因違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錯失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機會。二是大學生對涉法問題的認知較模糊,比如對“抓住小偷后圍打”,僅16%的同學認為打人不對,84%的同學認為“小偷作惡人人可以打之”,而對于個別學生因盜竊同學財物而被處罰,大部分學生又選擇了“放過他們”。大學生對現(xiàn)實社會中發(fā)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聞媒體報道的案例往往未經深層次的理性分析與思考,僅僅根據(jù)事件的表象情緒化地發(fā)表極端評論,這說明了大學生對于法律認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學生遵紀守法意志較薄弱,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關于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
四、大學生環(huán)保意識方面的表現(xiàn)
環(huán)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huán)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根據(jù)調查了解,當外出制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后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于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huán)境衛(wèi)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能“獨善其身”。然而對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來對待環(huán)境保護時,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干凈,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凈但最終沒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究其原因,當今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guī)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別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時盡量逃避。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凈。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何謹記肩上的神圣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范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是大學生應思考解決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社會公德表現(xiàn)狀況調研報告2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其不但應學習過硬的專業(yè)技術,還應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時代對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方面表現(xiàn)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有必要針對其社會公德狀況作深入的調查了解和分析。從文明禮貌、助人為樂、遵紀守法、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具體表現(xiàn)上可反映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公德調研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其不但應學習過硬的專業(yè)技術,還應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更應爭當?shù)赖履7。而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為貼近生活實際的。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它在第一時間體現(xiàn)一個人的素質涵養(yǎng),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大學生們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作調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xiàn)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xiàn)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xiàn)為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因而從文明禮貌、助人為樂、遵紀守法、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具體的表現(xiàn)上可反映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
據(jù)調查顯示,總體情況而言,現(xiàn)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yè)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xiàn)較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范疇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xiàn)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jié)”現(xiàn)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一、大學生文明禮貌方面的表現(xiàn)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guī)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有54。3%的被調查大學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合會將手機調成振動,其余被調查者均表示忘記或沒有人有提醒自己不會這么做。同樣有5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表示會如果在公共場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禮貌行為是會選擇視而不見,僅有2成左右的被調查者表示強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調查者說自己會口語提醒。走在校園里,經?梢姷礁鞣N不文明的現(xiàn)象:有的同學將塑料袋隨手扔在樓梯間、操場中,以至校園中總顯得不太干凈,各個教學樓后也會零星地發(fā)現(xiàn)若干垃圾;有的同學滿口臟話,開口帶臟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個大學生;有的人在樓道里、宿舍內大呼小叫,追逐打鬧;有的同學躲在廁所里抽煙、打架,還有男女生在公共場所行為舉止過分親昵,旁若無人,沒有絲毫羞恥心。有的大學生在安靜的圖書館里大聲地接聽手機;有的大學生坐在公共汽車上,對身邊的老人視若無睹。另外,很多大學生缺少對形象美的正確認識及追求,對美的儀表、儀態(tài)方面的客觀標準認識模糊,盲目追求社會上所謂的“潮流”,以時髦、前衛(wèi)、新奇為美,濃妝艷抹、服飾怪異等等。文明禮貌對于個人來說,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據(jù)另一項調查84。54%的大學生表示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因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shù)。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
二、大學生助人為樂方面的表現(xiàn)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xiàn),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傳統(tǒng)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xiàn),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大學生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大學生應當積極參與公益事業(yè),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在調查當中,對于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于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個關于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受訪大學生回答每個問題都干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被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干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系!睆恼{查數(shù)據(jù)也顯示,對于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yī)院在掙錢,不會去獻血。
三、大學生遵紀守法方面的表現(xiàn)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法律與法規(guī)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了解各項法律法規(guī),熟知校紀校規(guī),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學生對法學理論知識較欠缺,據(jù)調查,對我國法律體系很了解的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還有近25%的人稱不了解。在被問及是否知道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時,能答出6項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學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因違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錯失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機會。二是大學生對涉法問題的認知較模糊,比如對“抓住小偷后圍打”,僅16%的同學認為打人不對,84%的同學認為“小偷作惡人人可以打之”,而對于個別學生因盜竊同學財物而被處罰,大部分學生又選擇了“放過他們”。大學生對現(xiàn)實社會中發(fā)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聞媒體報道的案例往往未經深層次的理性分析與思考,僅僅根據(jù)事件的表象情緒化地發(fā)表極端評論,這說明了大學生對于法律認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學生遵紀守法意志較薄弱,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關于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
四、大學生環(huán)保意識方面的表現(xiàn)
環(huán)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huán)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根據(jù)調查了解,當外出制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后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于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huán)境衛(wèi)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能“獨善其身”。然而對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來對待環(huán)境保護時,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干凈,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凈但最終沒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究其原因,當今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guī)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別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時盡量逃避。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凈。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何謹記肩上的神圣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范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是大學生應思考解決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社會公德表現(xiàn)狀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研報告02-11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12-28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研報告5篇02-24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研報告(通用10篇)04-08
大學生調研報告03-10
農村留守婦女2021婚姻家庭狀況調研報告10-19
大學生消費調研報告04-01
大學生手機調研報告01-18
大學生調研報告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