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三峽》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峽》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峽》教案 篇1
總體設計:
酈道元的這篇散文,富有詩情畫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搖曳多姿,融情于景;要讓學生用心體會,才能獲得美的享受。教讀第一課時,宜采用文言文教學的四步誦讀法,通過朗讀、理解、質疑、品析,進行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終收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教學過程設計:
分四個環(huán)節(jié):1、導入;2、確定目標;3、分步誦讀;4、反饋檢測。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語設計
由《三峽》風光片導入課文的學習。
設計依據(jù):知識的開端永遠必須來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學的金科玉律。所以本課在導入時采用生聲情并茂的視頻課件,創(chuàng)設了富有美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三峽優(yōu)美的情境中,產(chǎn)生濃厚的讀書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激發(fā)了強烈的學習動機。
第二環(huán)節(jié):確定學習目標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舊知和經(jīng)驗閱讀的方法,由學生個體設計學習目標,然后教師刪繁就簡,總結歸納三維目標,板書。
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方法;
3、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壯美,培養(yǎng)愛國的深厚感情。
設計依據(jù):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由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與教師平等對話,體現(xiàn)了《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第三環(huán)節(jié):實施文言文四步誦讀法教學模式
文言文四步誦讀法:(投影)
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nèi)容;
第三步: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靚點。
這是我們初二語文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學模式,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下面是我對這一模式的處理:
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實施步驟:1、學生自讀;2、教師范讀;3、提問朗讀;4、全班齊讀。
設計依據(jù):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讀是掌握其內(nèi)容的第一法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因此,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凸顯了學習目標。通過朗讀體驗,初步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培養(yǎng)語感。
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nèi)容
實施步驟:1、復習《文言文的翻譯六法》
、賹Γ杭磳ψg。②換:即替換。③留:即保留。
、軇h:即刪略。⑤補:即補充。⑥調:即調換。
2、學生按照翻譯六法,細讀課文,借助注釋、工具書、資料獨立翻譯課文。
3、小組交流,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可投影點撥)
4、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等。
5、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數(shù)字拔高即用書字梳理文言知識,歸納出幾個通假字,幾個異議詞等。
設計依據(jù):本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它的設計是為了體現(xiàn)《課標》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要求,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理解內(nèi)容,更學到了語文知識,達到語文課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
第三步: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實施步驟:讓學生精讀課文,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說說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提出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決。進而提煉主題。
教師可準備幾個問題:
作者寫了三峽的哪些自然景物?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此處需要教師點撥(并板書歸納):
本文主要寫的是三峽的形勢和景色。先寫山后寫水,寫山抓住連綿、高峻的特點,表現(xiàn)山勢雄偉,這是全景;后分寫四季景色。作者不按時序,先寫夏季,濃墨于江水暴漲時的湍急,展現(xiàn)長江奔騰的氣勢;再寫春冬季節(jié),重彩于風平浪靜時水清、樹榮、山峻、草茂的畫境,展現(xiàn)三峽的山光水色;最后寫秋季,落筆于晴初霜旦時的林寒澗肅,更添高猿長嘯、屬引凄異,最后引用漁唱出了哀婉的猿聲中漁人的悲涼心境,給人余音繚繞的感覺,如果說,前面所寫的是風景的話,這聲漁歌則表達了風情,歌襯托三峽深秋的清幽寂靜,令人傷感的氣氛,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設計依據(jù):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提煉主題;同時體現(xiàn)《課標》要求,在解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對課文的獨到的見解與體會,學會質疑,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靚點。
實施步驟:跳讀課文,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讀出來,并簡要說明理由。
教師提示學法:
1.可以從詞語、句式、修辭等方面品味語言。
2.可以從表達方式、寫景角度等方面欣賞文章獨特的寫景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充分進行讀、說、品、議。本文靚點很多,不僅語言精美,還有獨特的寫景方法,教學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學生有所得,有自己的體驗,即是收獲。
第四環(huán)節(jié):小結與檢測:
設計意圖:
當堂檢測教學效果,了解學生達標程度,為課后的查漏補缺提供依據(jù)。
四.授課效果預測: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熟練的朗讀課文,正確的翻譯課文,積累了重點地文言詞語,學習了寫景文章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從而領略了祖國山川的壯美與秀麗,激發(fā)了熱愛祖國的熱情。更主要的是真正實現(xiàn)了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明顯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峽》教案 篇2
一.教材及學情的分析
《三峽》是山水游記的杰作,酈道元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長江三峽的壯麗畫卷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課文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 江水》,編入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單元要求“注意了解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語言運用的好處,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要求“背誦詩文,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其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在初一年級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為學習本課打下一定的基礎。本課篇幅短小,層次清楚,詞義注釋較具體,適合學生自主閱讀。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第四學段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并能“背誦”其中的優(yōu)秀者。結合初二學生的文言基礎,可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第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除課文文字障礙,找出其中有積累價值的語匯充實自己的文言儲備;
第二.在熟讀中理清思路,緊緊扣住課文內(nèi)容,體會寫景的妙處,摸索寫景的方法;
第三.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們多讀,熟讀以至背誦。因此,宜把“通過朗讀以至背誦課文,積累材料,培養(yǎng)語感”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課文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描繪,畫面感強,動人心魄,因此“領悟三峽景物的特點,體會寫景的妙處,做一點簡要的分析”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二。課文綜合運用多種景物描寫的方法,課文第二部分的內(nèi)部層次安排的意圖,學生可能產(chǎn)生疑問,作為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及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讀”,可采用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自由讀等方式,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解決課文中比較艱深的字句。
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可采用發(fā)現(xiàn)法,不求學生分析探究得面面俱到,只求在引導之下,學生能對寫景的方法有所發(fā)現(xiàn),對層次的安排意圖有所領悟即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在學法上,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養(yǎng)成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等排除文字障礙、疏通文句的習慣。學習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品味文章的精彩語句。
四.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步:認讀感知
首先要求學生暢讀課文五分鐘?刹捎酶鞣N朗讀形式,語速、語調可加以變化。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增強語感。讀要讀得正確、通順、流暢;疽笫亲x音準確,不讀破句;較高要求是注意重音、停頓、速度、節(jié)奏合宜。
學生熟讀后采用自讀自譯的方式閱讀課文,然后同桌互譯。就文章中較難理解的句子,學生質疑,并盡量請學生說出譯文,老師評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步:品讀探究
學生繼續(xù)誦讀課文,教師出示閱讀思考題,要求學生先根據(jù)思考題自己品讀課文,獨立思考,勾畫出相應的語句并做一些簡要的分析,然后小組交流學習所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讀課文,以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下六個問題根據(jù)各人學力求得解決:
。ㄒ唬┱n文先總寫三峽地貌特點,再分寫三峽四季景色。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明確作者描寫對象的主體。(思考要點:“峽”者,兩山夾著的水道也。文章描繪的景物自然以“山”、“水”為主體,理解、讀背這篇課文,自然也以“山”、“水”為線。)
(二)請找出文章中描寫“山”的語句,用“從……我們可以看出三峽的山……”的句式做一點簡要的分析。(思考要點: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可以看出三峽的“山”夾江對峙、綿延不絕;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可以看出三峽的“山”高峻挺拔、雄偉壯麗;從“絕讞多生怪柏”可以看出三峽的“山”秀麗幽雅、郁郁蔥蔥……)
文章除了直接描寫“山”的語句,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三峽的山?(思考要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寫出三峽的“山”高聳陡峭,兩岸的山離得很近。)
。ㄈ┯梅治鋈龒{的“山”的方法,學生自己品讀三峽的“水”,找出語句并做分析。(思考要點:從“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水勢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險惡;從“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清澈嫵媚,搖曳多姿;從“懸泉瀑布,飛溯其間”可以看出飛流直下的“水”給夾江對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機……)
文章除了直接描寫“水”的語句,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三峽的水?(思考要點:“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用夸張手法從側面寫出三峽的“水”水流疾速;“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寫出船行之快,也從側面寫出三峽的“水”流速之快。)
。ㄋ模┥,雄渾蒼涼,充滿陽剛之氣;水,浩蕩奔涌,蘊涵陰柔之美。我們面對平面的文字,眼前卻涌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這與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分不開。我們一同來探討課文寫景的方法,從中獲得有益的經(jīng)驗。
。ㄋ伎家c:寫“山”和“水”都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絕”的寫實概括,又有“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張;寫春冬的“水”側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綠”、“清”等;寫水不離山,寫山不離水,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ㄎ澹┱n文第二部分寫三峽的四季,卻沒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順序寫,而是先從夏季寫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寫,這樣安排合理嗎?說說自己的理解。
。ㄋ伎家c:夏季三峽中江水上漲,水急浪險,最能體現(xiàn)三峽風光的特點,所以放在前面寫。冬春兩季相連,冬末緊承春初,長江一帶冬春季節(jié)景色相近,合寫符合情理,也節(jié)省筆墨。)
(六)一山一水總關情,透過文章對山水的描繪,我們的心也同作者一起跳動。說說我們體會到的作者的心情。
(思考要點:“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實在是有無窮的趣味啊”,作者面對春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實在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而從筆下自然流露出來,使讀者深受感染。)
第三步:拓展應用
用本課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記承天寺夜游》,意在培養(yǎng)遷移能力。通過閱讀方法的遷移,鞏固所學。
閱讀思路如下:
1.把握課文描寫的對象;
2.分析課文寫景的方法;
3.體會景物中寄予的心情。
課堂教學結束后,布置課外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課文中的美詞佳句;
2.收集課外古代詩文中描寫山與水的佳句;
3.以“我喜歡三峽的 季”寫一段話。結合課文內(nèi)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100字左右。
《三峽》教案 篇3
一、文章內(nèi)容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文學常識
1、本文作者是酈道元,他是我國北魏杰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經(jīng)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
2、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三、語音
略無闕處(quē)重巖疊嶂(zhàng)不見曦月(xī)沿溯阻絕(sù)素湍綠潭(tuān)絕巘多生怪柏(yǎn)飛漱其間(shù)屬引凄異(zhǔ)
四、通假字
1、略無闕處(闕通缺)
五、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lián)詞)
2、至于夏水襄陵(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于'
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林寒澗肅(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七、一詞多義
1絕
沿溯阻絕(隔絕)
哀轉久絕(消失)
2、自
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點詞語解釋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時)
3、則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屬引凄異(屬:連接)
6、不見曦月(曦:陽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讀節(jié)奏
1、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lián)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fā)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輕風,(仍然)不認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絕巘多生怪柏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5、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峽谷的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重疊的山巖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時分,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十三、課文內(nèi)容理解
1、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寒、肅、凄、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2、結合文章內(nèi)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3、文末以漁歌作結有什么作用?
進一步突出三峽秋天的凄異。
4、本文的中心是:描寫三峽的雄偉山勢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現(xiàn)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
6、為什么后寫秋天?
目的在于讓讀者感受三峽寒靜肅穆、似含秋思的風致。
7、合寫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現(xiàn)風平浪靜時節(jié)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
8、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9、作者寫三峽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嘯
10、本文寫凄異哀轉的猿聲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為一體。
11、漁歌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強調、渲染了三峽秋天的凄涼、悲愁。
12、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三峽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xiàn)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于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
13、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14、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在四季變化中展現(xiàn)三峽奇異鬼譎的山水美景,寓靜態(tài)于動態(tài)之中,動靜結合。
15、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秋?
主要根據(jù)三峽江水的特點來選擇寫作順序的。
16、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表達了祖國山水風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十四、開放性試題
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2、選出下面不是寫'水清'的一項()
A、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三峽》教案】相關文章:
三峽的教案11-06
《三峽》教案06-22
《三峽》的教案07-07
《三峽之秋》教案02-15
三峽之秋教案02-08
《巴東三峽》教案03-07
精選《三峽》教案三篇01-08
《三峽》教案15篇07-21
《三峽》教案(15篇)11-25
三峽語文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