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推薦度:
-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推薦度:
-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些被廣泛運(yùn)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閨怨》原文、注釋、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1
原文:
春閨怨·不系雕鞍門前柳
元代:喬吉
不系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fēng)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fēng)雨替花愁。
譯文:
不系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fēng)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fēng)雨替花愁。
注釋:
不系雕鞍(ān)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fēng)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fēng)雨替花愁。
玉容寂寞:形容憔悴。 簾控鉤:簾幕上掛上銀鉤。
賞析:
這首《春閨怨·不系雕鞍門前柳》寫青樓女子晚景凄涼的景況。曲子寫道:門前柳老,難系雕鞍,車馬冷落;容顏憔悴,羞與花對。風(fēng)雨黃昏后,倍添凄涼;樓中人雖在,已是明日黃花,再沒有人識賞。夜長愁更長。這支小令充分表明:青樓中人,以色事人,賣笑為生,一旦年長色衰,便門前冷落,生計全無,晚年往往十分悲慘。此曲寄托了喬吉對青樓女子的深深同情。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2
原文:
寒閨怨
唐代: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譯文: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寒夜月光灑向庭院深處的屋內(nèi),珍珠簾外梧桐樹影斑駁。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孤燈下她握著冰冷的剪刀為遠(yuǎn)方戍守的丈夫縫制著冬衣,秋霜將落,手已經(jīng)預(yù)先感到寒冷。
注釋: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tóng)影。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進(jìn)房子的后邊,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處。真珠簾:真珠即珍珠,形容簾子的華貴。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情。其寫情,是通過對事物的細(xì)致感受來表現(xiàn)的。此詩前兩句用寫景鋪墊手法,描寫主人公獨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詩題“寒閨怨”。后兩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繪了一幅天寒歲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歸的孤冷畫面,孤寂涼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頭。第一句即點明時間:深夜,而寒月歷來是秋冬兩季的代名詞!岸捶俊眱勺挚衫斫鉃樾禄楹蟮亩捶浚岸础庇钟猩钸h(yuǎn)的'含義,也可理解為處于庭院深處的房間。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一個“靜”字就讓這本該是溫暖融融的居所顯得不同尋常的冷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所以更見幽靜。
第二句更是將冷意繼續(xù)延伸,“真珠簾”即為珍珠簾,盡顯其華貴之意,與上洞房相稱,不可呆看,顯露出屋子主人身份的高貴,但即使是高貴的女子也擺脫不了空守閨房的寂寞。簾外的一株梧桐樹,靜靜地立在院子當(dāng)中,月光搖落,將它的影子拉得很長。
洞房、珠簾,都是通過描寫環(huán)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拔嗤┯啊奔扰c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無月則無影,而到了秋天,樹中落葉最早的是梧桐,所謂“一葉落而知夭下秋”。前兩句把景寫得如此之冷清,人寫得如此之幽獨,就暗示了題中所謂寒閨之怨。
第三句第一個字就點明此刻的季節(jié),正是寒霜將落的深秋。在這冷清清的月光下,靜悄悄的房屋中,一簾子里的人還沒有睡,忽然,她感到冰涼,連手也覺得冷起來了。隨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但暮秋深夜,秋霜還未降落,女主人公玉手先知,預(yù)先通過手冷感受到即將到來的霜露,這不免引人遐思。
第四句給出了答案,原來女主人公并沒有就寢,而是坐在燈下裁剪衣服,要趕制寒衣要寄給遠(yuǎn)方的征夫。氣溫驟降,手里的剪刀立刻變得冰涼刺骨,她這才知道屋外就要下霜了。而下霜則更加說明屋外的寒冷,同時也反襯出閨房的冷寂和獨守深閨的落寞。
天寒歲暮,征夫不歸,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親人不但難歸,而且還要受凍,豈能無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傳到了她手上,而且也傳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歡樂,離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齊涌上心來,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
全詩雖似簡單,實則豐富,寫得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簡意豐,一“知”一“冷”,通過寫閨中少婦寒夜為征夫趕制冬衣的情景,盡顯女子內(nèi)心之凄涼,孤寂之“怨”。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3
原文:
閨怨·去年離別雁初歸
唐代:張纮(唐)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
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譯文: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
去年離別正是北雁南飛,今夜燈下衣已不見流螢蹤跡。
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遠(yuǎn)征的丈夫近來沒有消息,棉衣做好了不知該寄向哪兒?
注釋: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
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賞析:
這是一首很優(yōu)美的小詩。詩寫一位少婦,獨處空閨,深深地思念著遠(yuǎn)征邊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綿邈。唐初邊地戰(zhàn)火不斷,詩人有所感而作此詩。開頭兩句借雁和螢說明女主人公和丈夫分別已經(jīng)有一年了。更讓人擔(dān)心的`是“近來”沒有消息。盡管如此,女主人公夜中還在趕忙縫制寒衣,思念、憂慮、關(guān)切之情和離別的痛苦都融在其中了。詩通過對女主人公心理的細(xì)膩描繪,表達(dá)了作者對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4
[唐]王昌齡《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1。
忽見陌頭楊柳色2,悔教夫婿覓封侯3。
注釋:
1凝妝:盛妝。翠樓:華美的樓閣。
2陌頭:路旁。陌:本指田界,后亦泛指道路。楊柳色:楊柳青翠之色,此以楊柳色代指春色。
3夫婿:妻子對丈夫的稱呼。覓封侯:尋求高官厚祿。唐代開疆拓土,邊事頻繁,以盛唐為最,時人從軍,多欲以戰(zhàn)功封官,故覓封侯即指從軍。
賞析:
這首閨怨詩的特色,是抓住少婦心理變化的微妙瞬間,窺一斑而見全豹,巧妙地傳達(dá)出思婦怨情,與以往的閨怨詩絕不相同!肮γ幌蝰R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是盛唐時代富有英雄浪漫主義色彩的理想。此詩中少婦,也希望丈夫能夠建功封侯,夫貴妻榮。而春日凝妝遠(yuǎn)眺,春色無邊,她忽然產(chǎn)生了悔意:真不該讓他去從軍。詩作從前二句的不知愁,到三、四句的'頓生悔意,變化突起,而詩人并未交待其中原因,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回味無窮。從結(jié)構(gòu)上看,一、二句正是為三、四句的變化蓄勢,從而在藝術(shù)上產(chǎn)生極大的沖擊力,魅力無窮。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5
原文: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注釋:
閨怨:少婦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全詩意謂:閨閣里的少婦不知愁,濃妝之后興高采烈登陸翠樓;忽見得野外楊柳青青春意濃,真后悔讓夫君長年征戰(zhàn)為封侯。
凝妝:猶豫不決嚴(yán)妝、盛妝。猶珠樓、玉樓,指女子居住的精美樓舍。
陌頭:阡陌之上,借指野外,非指街道。陌,田間小路。
覓封侯:為求得封侯而從軍。覓,尋求。
賞析:
詩句寫一位少婦登樓為春色所感,巧妙地從她情緒的`驟變,細(xì)膩地表現(xiàn)了春閨之怨。
蘅塘退士評:“不知愁”曰:“偏先著此三字,返起下文!奔聪戎鈱憽安恢睢,然后跌宕出“悔教夫婿覓封侯”,雖然仍不寫愁,然而蘊(yùn)涵的離愁別緒卻倍增其中。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6
花庭麗景斜,蘭牖輕風(fēng)度。
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
鳴鸝葉中響,戲蝶花間鶩。
調(diào)瑟本要歡,心愁不成趣。
良會誠非遠(yuǎn),佳期今不遇。
欲知幽怨多,春閨深且暮。
注釋:
1 、選自《玉臺新詠》卷六《答外詩》其一。
2、牖(yǒu):古建筑中室與堂之間的窗子。
3、響:一作“舞”。鶩(wù):追求。
4、瑟:一作“琴”。
賞析:
這首詩歷來為人所稱道,認(rèn)為是能代表劉令嫻水平的詩歌,作者成功地將丈夫遠(yuǎn)行于外,自己深深思念的感情巧妙地融入到鳥語花香之中,并用琴音鳥語來反襯濃濃的.相思之情。本詩最大的特點,依舊是隨處可見的用典,“調(diào)瑟本要歡”,出自揚(yáng)雄的《甘泉賦》“若夔牙之調(diào)琴”;“心愁不成趣”,則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而“良會誠非遠(yuǎn),佳期今不遇”,出自《洛神賦》的“悼良會之永絕兮”。通過大量的用典,顯露出作者高深的文字功夫,這不同于普通文辭堆砌而是更加精練、精準(zhǔn)的表情達(dá)意。劉令嫻這首《春閨怨》詩,雖然也寫兒女情長,她在春暖花開時節(jié),也有丈夫不在身邊的幽怨,可是她并不局限于自怨自艾,更不自棄—美好的春光、花間流連的蜂蝶、樹葉中鳴叫的黃鸝,都讓她的詩染上一層明快的色彩。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7
原文:
蘼蕪盈手泣斜暉,聞道鄰家夫婿歸。
別日南鴻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飛。
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信息稀。
扃閉朱門人不到,砧聲何事透羅幃。
譯文
采了滿手的蘼蕪,獨自在斜暉中哭泣,聽說鄰居家女子的丈夫已經(jīng)歸來。
去年我與夫君離別時南方的.鴻雁才向北飛去,而今朝北方的鴻雁又向南飛。
春來秋去,景物變換,相思之情仍在,光陰似箭仍沒有夫君的消息。
無人從門前經(jīng)過,形單影只的我緊關(guān)房門,在這寂靜的夜里,不知從哪里傳來了搗衣聲,單調(diào)悠長的砧聲透過了我的窗簾,來到床幃。
注釋
蘼(mí)蕪:草名,芎藭的苗,葉有香氣。其莖葉糜弱而繁蕪。此處指“棄婦”“遺棄”之意。
別日:他日,指去年秋離別之日。
。阂蛔鳌斑`”。
扃(jiōng)閉:關(guān)閉。扃,門窗上之插關(guān)。
砧(zhēn)聲:搗衣聲。
羅幃(wéi):羅帳。
賞析:
這首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據(jù)詩作內(nèi)容推斷當(dāng)作于魚玄機(jī)離開李億之后。魚玄機(jī)在長安咸宜觀出家后,對夫君李億仍舊一往情深,寫下許多懷念他的詩。這首《閨怨》即為其中之一。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8
原文: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譯文一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涌上心頭。她后悔當(dāng)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譯文二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
春來細(xì)心打扮,獨自登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新綠,心里難受;
呵,悔不該叫夫君去覓取封侯。
注釋
閨怨:少婦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則詩意大減。
凝妝:盛妝。
陌頭:路邊。
覓封侯:為求得封侯而從軍。覓,尋求。
悔教:后悔讓
賞析:
王昌齡的一系列宮閨怨詩中《閨怨》尤為突出。詩題為《閨怨》,起筆卻寫道:“閨中少婦不知愁”,緊接著第二句又寫出這位不知愁的少婦,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妝”登樓遠(yuǎn)眺的情景。于是,一個有些天真和嬌憨之氣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閨中少婦果真不知愁嗎?當(dāng)然不是。讀過全詩之后我們知道,這是一位丈夫遠(yuǎn)征他鄉(xiāng),自己獨守空房的少婦,即使在唐朝封建禮教尚不嚴(yán)格束縛婦女的時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隨便出門的。
第三句是全詩的關(guān)鍵,稱為“詩眼”。這位少婦所見,不過尋常之楊柳,作者何以稱之為“忽見”?其實,詩句的關(guān)鍵是見到楊柳后忽然觸發(fā)的聯(lián)想和心理變化。楊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時,它又是友人別離時相贈的禮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贈的習(xí)俗。因為那迷茫和朦朧的楊花柳絮和人的'離愁別緒有著某種內(nèi)在的相似。
故少婦見到春風(fēng)拂動下的楊柳,一定會聯(lián)想很多。她會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愛,想到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或許她還會聯(lián)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guān),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和家鄉(xiāng)一樣楊柳青青呢?
在這一瞬間的聯(lián)想之后,少婦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便一下子強(qiáng)烈起來,變得一發(fā)而不可收!盎诮谭蛐鲆挿夂睢北愠蔀樽匀涣魈食龅那楦。說到“忽見”,楊柳色顯然只是觸發(fā)少婦情感變化的一個媒介,一個外因。如果沒有她平時感情的積蓄,她的希冀與無奈,她的哀怨與幽愁,楊柳是不會如此強(qiáng)烈地觸動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婦的情感變化看似突然,實則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 篇9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古詩簡介
《閨怨》這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唐代前期,國力強(qiáng)盛。從軍遠(yuǎn)征,立功邊塞,成為人們“覓封侯”的重要途徑。詩中的“閨中少婦”和她的丈夫?qū)@一道路也同樣充滿了幻想。
翻譯/譯文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涌上心頭。她后悔當(dāng)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注釋
閨怨:少婦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不知愁:劉永濟(jì)《唐人絕句精華》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與凝妝上樓,忽見春光,頓覺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貫而有力。
凝妝:盛妝,嚴(yán)妝。
翠樓:翠樓即青樓,古代顯貴之家樓房多飾青色,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與女主人公的身份、與時令季節(jié)相應(yīng)。
陌頭:路邊。
柳:諧留音,古俗折柳送別。
悔教:后悔讓
覓封侯:覓,尋求。從軍建功封爵。
賞析/鑒賞
王昌齡善于用七絕細(xì)膩而含蓄地描寫宮閨女子的.心理狀態(tài)及其微妙變化。這首《閨怨》和《長信秋詞》等宮怨詩,都是素負(fù)盛譽(yù)之作。
題稱“閨怨”,一開頭卻說“閨中少婦不曾愁”,似乎故意違反題面。其實,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表現(xiàn)這位閨中少婦從“從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丈夫從軍遠(yuǎn)征,離別經(jīng)年,照說應(yīng)該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這位女主人公正當(dāng)青春年少,還沒有經(jīng)歷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較優(yōu)裕(從下句“凝妝上翠樓”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還在于那個時代的風(fēng)氣。在當(dāng)時“覓封侯”這種時代風(fēng)尚影響下,“覓封侯”者和他的“閨中少婦”對這條生活道路是充滿了浪漫主義幻想的。從末句“悔教”二字看,這位少婦當(dāng)初甚至還可能對她的夫婿“覓封侯”的行動起過一點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個對生活、對前途充滿樂觀展望的少婦,在一段時間“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點出“不曾愁”,第二句緊接著用春日登樓賞景的行動具體展示她的“不曾愁”。一個春天的早晨,她經(jīng)過一番精心的打扮、著意的妝飾,登上了自家的高樓。春日而凝妝登樓,當(dāng)然不是為了排遣愁悶(遣愁何必凝妝),而是為了觀賞春色以自娛。這一句寫少婦青春的歡樂,正是為下段青春的虛度、青春的怨曠蓄勢。
第三句是全詩轉(zhuǎn)關(guān)。陌頭柳色是最常見的春色,登樓覽眺自然會看到它,“忽見”二字乍讀似乎有些突兀。關(guān)鍵就在于這“陌頭楊柳色”所引起的聯(lián)想與感觸,與少婦登樓前的心理狀態(tài)大不相同!昂鲆姟,是不經(jīng)意地流目矚望而適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頭楊柳竟勾起她許多從未明確意識到過的感觸與聯(lián)想!皸盍彪m然在很多場合下可以作為“春色”的代稱,但也可以聯(lián)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聯(lián)想起千里懸隔的夫婿和當(dāng)年折柳贈別,這一切,都促使她從內(nèi)心深處冒出以前從未明確意識到過而此刻卻變得非常強(qiáng)烈的念頭——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也就是題目所說的“閨怨”。
本來要凝妝登樓,觀賞春色,結(jié)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這變化發(fā)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難以理解。詩的好處正在這里:它生動地顯示了少婦心理的迅速變化,卻不說出變化的具體原因與具體過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讓讀者去仔細(xì)尋味。
短篇小說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加以集中表現(xiàn),使讀者從這個橫斷面中窺見全豹。絕句在這一點上有些類似短篇小說。這首詩正是抓住閨中少婦心理發(fā)生微妙變化的剎那,作了集中的描寫,從而從一剎那窺見全過程。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03-17
閨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5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8篇)03-19
《閨怨》原文、注釋、賞析精選8篇03-20
寒閨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8
陽春曲·閨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8
閨怨原文及賞析07-17
《閨怨》原文及賞析11-20
閨怨原文及賞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