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蟬》原文、注釋及賞析 推薦度:
- 蟬原文注釋賞析 推薦度:
- 蟬原文注釋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蟬》原文、注釋及賞析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詠物詩通過對蟬的姿態(tài)、習(xí)性、居所、鳴聲的描寫,贊頌了蟬的清高風(fēng)雅和不同凡響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潔,不需要憑借某種外在力量自能聲名遠揚,表達了對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蟬》原文、注釋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注釋
⑴垂緌(ruí):低垂著觸須。緌,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像下垂的冠纓,故稱“垂緌”!抖Y記·檀弓下》:“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
、屏黜懀簜鞑ロ懧,亦指傳出的聲響。此處指蟬長鳴不止。
⑶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guān)。
、冉澹╦iè):憑借,依靠。
譯文
蟬低垂著觸須啜飲清涼的露水,長鳴聲從繁茂的梧桐樹上傳出。
因為它身居高處,聲音自會遠揚,而不是憑借吹來的陣陣秋風(fēng)。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虞世南由隋入唐后,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詩人的一生極為坎坷,先是在南朝陳任職,后隋滅陳,與其兄虞世基一同到了長安,“大業(yè)初,累授秘書郎,遷起居舍人!庇钗幕皻⑺鍩酆,虞世南被挾持至聊城,“又陷于竇建德,偽授黃門侍郎!薄疤跍缃ǖ,引為秦府參軍!贝撕笏恢陛o佐唐太宗,逐漸位高爵顯,死后“敕圖其形于凌煙閣。”可見詩人一生始終堅持正道而行,在紛紜亂世謹身守持,終于得逢明主,成就美名。此詩即是詩人勤于自勉的寫照。
賞析
古人認為蟬棲于高樹,餐風(fēng)飲露,所以把它看作高潔的象征。這首詠物詩在歌頌蟬的同時,也以蟬自喻,以蟬自勵。詩人抓住蟬的聲音特點巧妙加以刻畫,表達了人應(yīng)該堅守志行的高潔,嚴于律己,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處世道理。
首句“垂緌飲清露”,描寫蟬垂下觸須,吮吸清露的情形。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份,因為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詩人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借“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古代有鳳凰非梧桐樹不棲的說法,這里描繪蟬鳴聲從疏桐中間傳出,言其品格高尚。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fēng)”相應(yīng)!傲黜憽,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傲鳌弊郑稳菹s的鳴叫聲有如泉流一般,連綿不斷,平和清新。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biāo)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前兩句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借助于秋風(fēng)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對此加以否定,強調(diào)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quán)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等),自能聲名遠播,正像三國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這里所突出強調(diào)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yīng),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fēng)度氣韻。唐太宗曾經(jīng)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詩人筆下人格化的“蟬”,也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
這首詩立意巧妙,托物比興,借蟬言志,既贊美了蟬的高情逸韻,又暗寓自己的華貴身份,寄托了對高潔品質(zhì)的贊揚。全詩風(fēng)格清華雋朗,筆墨集中,觀點鮮明。
名家點評
明代鐘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與駱丞“清畏人知”語,各善言蟬之德。譚云:于清物當(dāng)說得如此。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命意自高。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清代李锳《詩法易簡錄》:詠物詩固須確切此物,尤貴遺貌得神,然必有命意寄托之處,方得詩人風(fēng)旨。此詩三、四品地甚高,隱然自寫懷抱。
清代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末二句,占地步。
清代施補華《峴傭說詩》: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fēng)”,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三四句借蟬抒懷,言果能立身高潔者,不待憑借,自能名聲遠聞也。
近代劉拜山、富壽蓀《千首唐人絕句》:劉: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抒含冤莫白之悲;賈島“折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有兀傲不平之致;李商隱“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寓孤寂落泊之感;此則自寫品格,顧盼高遠。同一詠蟬而興寄各殊,處境不同也。
后世影響
這首詠物詩廣為流傳,是唐詩中最早具有雛形的五言絕句,也是唐人詠蟬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此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際、氣質(zhì)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xiàn)出殊異的面貌,構(gòu)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shù)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為后世人稱道。
作者簡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于他,故字伯施。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jiān)、弘文館學(xué)士等,曾賜爵永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世因稱“虞秘監(jiān)”或“虞永興”。能文辭,工書法。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度圃姟反嫫湓娨痪。
【《蟬》原文、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蟬原文注釋賞析03-05
蟬原文注釋賞析7篇03-06
蟬原文注釋賞析(7篇)03-07
蟬原文注釋賞析(精選7篇)03-08
《蟬》原文、注釋及賞析3篇03-29
蟬原文及賞析08-21
《蟬》原文及賞析09-06
蟬原文及賞析03-21
《蟬》原文及翻譯賞析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