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與沉》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浮與沉》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浮與沉》教案1
授課時間:
1課時儀器材料: 雞蛋、水杯、鹽水、注射器、試管、膠塞、膠管、玻璃管、鐵絲、水、輕紙帶、膠帶、酒精、棉花、火柴等,
教案:沉與浮。
【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理解物體的沉浮條件;知道魚、潛水艇、飛艇和密度計的沉浮原理;能應用沉浮條件解釋一些簡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觀察雞蛋的下沉、上浮和懸浮,使學生建立起三種狀態(tài)的概念,并且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產(chǎn)生三種狀態(tài)所需的條件;通過邏輯分析的方法,解釋魚、潛水艇的浮沉原理;通過動手制作,讓學生自己制作“自制潛水艇”和“熱氣球”;通過在網(wǎng)上查閱,讓學生設計出打撈中山艦的方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魚、潛水艇和熱氣球的沉浮原理這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的學習,讓學生體驗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制作“自制潛水艇”和“熱氣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學習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情感。
【 教學過程 】
一、物體的沉與浮
( 1 )演示實驗:石塊和塑料空心球 把它們分別浸沒在水中,叫同學們觀察現(xiàn)象;
提問:浸在水中的物體,有的上浮,有的下沉,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提出各種解釋。
( 2 )今天的課上完以后,你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演示實驗: 取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清水中,觀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況,向水中慢慢加些鹽,并輕輕攪拌,觀察到雞蛋怎樣運動?如果再加些清水,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a) 雞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還是下沉?
b )加鹽輕輕攪拌的目的是什么?(以下是一種引導方案以供參考) 鹽水溶于水后,變成鹽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加鹽會導致液體的密度的增大;
c )隨著不斷地往水里加鹽,有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
d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以下是一種引導方案以供參考) 可以對雞蛋做受力分析; 這里有兩個狀態(tài),一個是雞蛋下沉的狀態(tài),另一個是雞蛋上浮的狀態(tài); 當它下沉的時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當它上浮的時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在兩個狀態(tài)過程中,雞蛋的重力沒有發(fā)生變化; 雞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沒有變,那么肯定是浮力的變化引起它下沉和上。 不斷加鹽,導致液體的密度增大,雞蛋所受浮力逐漸增大; 當浮力小于重力時,雞蛋下沉;當浮力大于重力時,雞蛋上浮。
(a)學生觀察回答。
(b)教師引導得出攪拌的目的,一步一步讓學生建立起加鹽水是改變液體密度的概念。
(c)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雞蛋上浮了,有的學生很吃驚。
(d)學生思考。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讓他們分析出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
。 3 )整理自己的思路,用 “ => ” 符號描述你的思維過程。
。 4 )學生用邏輯推理的符號闡述自己的思路。
二、認識三種狀態(tài)
雞蛋所處的三種狀態(tài): 下沉:浮力 < 重力 上浮:浮力 > 重力 懸。焊× =重力(平衡)讓學生了解三種狀態(tài)
三、生活中的下沉與上浮
。 1 )對于海洋生物來說,浮力非常重要,浩瀚的海洋中,許多生物用不同的方式創(chuàng)造沉與浮,這是一個精彩的世界!展示各種海洋生物圖片。
。 2 )我們來看看魚是怎樣使自己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和懸浮的?(以下是一種引導方案以供參考) 魚同上面的雞蛋一樣,重力沒有發(fā)生變化; 魚也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重力沒有變化,而浮力變化了; 魚是通過魚鰾改變自己的體積來改變浮力的; 魚鰾較小時,魚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魚下沉; 魚鰾較大時,魚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魚上; 魚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時,魚將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深度游動。激發(fā)興趣,學生思考。一步一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 3 )整理自己的思路,用 “ => ”符號描述你的思維過程,寫出魚在哪種條件下處于下沉、上浮或懸浮三種狀態(tài);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思維過程。
四、潛艇與熱氣球
。 1)最早的潛艇用于軍事偵察和襲擊,現(xiàn)在也用于深海考察,為開發(fā)海洋,獲得新資源提供信息。 連接到凡爾納,加潛艇圖片; 另一個仿生學的例子——潛水艇(潛水艇的水艙相當于魚鰾)。
。 2)潛水艇是怎樣實現(xiàn)上浮和下沉的?(以下是一種引導方案以供參考) 潛水艇只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 注意潛水艇的水艙的體積是不變的(這一點與魚鰾不同); 潛艇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潛艇處于同一液體當中(即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那么浮力是不變的; 浮力不變,只可能是重力的變化引起了潛艇的.下沉、上浮和懸; 潛艇有兩個水艙,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向水艙中壓入和排出水; 潛艇通過向水艙中壓入和排出水能改變潛艇的重力; 人工向水艙中壓入水,直到重力大于浮力的時候,潛艇下沉; 人工從水艙中排出水,直到重力小于浮力的時候,潛艇上; 當重力與浮力相等時,潛艇懸浮。引起學生思考。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 3 )整理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潛水艇下沉、上浮和懸浮的狀態(tài),你可以用 “ => ”來表述你的思維過程。
五、分析比較
。 1 )提問:雞蛋、魚和潛水艇都會在液體中下沉、上浮和懸浮,那么它們都是用了同樣的方法處于這三種狀態(tài)的嗎? 學生分析回答。 不是;雞蛋:是由于雞蛋浸沒的液體的密度發(fā)生了變化,引起浮力變化;魚:是通過它的體積發(fā)生了變化,引起浮力變化;潛水艇,是通過它的自身重力的改變引起了下沉和上浮,它的浮力并沒有變。
。 2 )同學們自己歸納一下,總結出他們有什么區(qū)別和共同點;學生自己思考;
。 3)介紹熱氣球,加圖片; 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釋熱氣球的沉浮原理。 解釋熱氣球為什么會升起來?假如由你來設計一個吊籃的熱氣球,為了使它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辦法?
(4)引起學生興趣;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個小組交一份報告,與同學分享;
六、打撈中山艦
介紹我國古代用浮船打撈沉落江中的萬斤大鐵牛的故事。
學生思考。
簡單介紹中山艦——濃縮了中國現(xiàn)代史的一代名艦, 1938 年在長江被日軍擊中,沉入19m深的長江;中山艦排水量達780噸,長62.48m,寬8.99m。 與歷史結合,了解到物理學科和歷史的關系。讓學生自己設計打撈中山艦的方案,填寫到書上的表格中。 學生自行設計。
七、課堂小結
1.了解三種狀態(tài):下沉、上浮和懸浮。
2.三種狀態(tài)產(chǎn)生的條件:下沉:重力大于浮力;上。褐亓π∮诟×;懸。褐亓Φ扔诟×。
3.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魚、潛艇和熱氣球的沉浮原理。作業(yè) 學生活動手冊內(nèi)容。
《浮與沉》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2、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以及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大盆水、一塊擦手毛巾。
2、每組一個筐,內(nèi)有雪花片、泡沫、硬幣、棉簽、圓鐵片、塑料瓶、鐵釘、記號筆若干。
3、個人記錄表每2人一張。
重點難點:
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怎樣幫助螞蟻過河?
。ㄓ變洪_動腦筋:游泳圈、小船等)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沉與浮的概念,認識沉與浮的'標記
師:為什么游泳圈可以幫助小螞蟻呢?出示沉與浮的標記,指導幼兒如何畫標記。
2、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探究——尋找?guī)椭∥浵伒姆椒?/p>
是不是和你們猜的一樣呢?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等一會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這些材料放進水里一個個試一試,2個人一組,一人記錄,一人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請一組幼兒講解記錄結果。
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簽等會浮上來,圓鐵片、硬幣等會沉下去。
4、引導幼兒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探究:借助輔助材料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5、展示幼兒探索結果。
請個別組幼兒講解自己的探索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三、結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導幼兒不要玩水,學會自救。
師:小朋友們真棒,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螞蟻已經(jīng)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所以我們不要到河邊玩水,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游泳圈、盆、木頭等物品自救。
《浮與沉》教案3
學習目標
1.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
2.通過浮沉條件的實際應用,了解物理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
3.知道密度計、鹽水選種、潛水艇、熱氣球的原理。
一、引入新課
1、故事:神秘的“死海”
在亞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有一個“死!。傳說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tǒng)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下令處決俘虜來的奴隸。奴隸們被投入死海,并沒有沉到水里淹死,卻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將俘虜扔進海里,但是奴隸們依舊安然無恙。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只好下令將他們?nèi)酷尫拧?/p>
2、興趣實驗:浮子演示
2、新課學習
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
我們可以從浸在液體里的物體的受力情況去分析,設計如下圖的實驗來驗證.
結論:
1.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取決于物體所受的_____力和_____力的大小.即通過改變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變物體的浮沉狀態(tài)。
2.當 F浮>G 時,物體上浮
當 F。糋 時,物體下沉
當 F。紾 時,物體處于懸浮或者漂浮狀態(tài)
兩個過程:
F浮< G物 F浮>G物
物體下沉 物體上浮
三個狀態(tài):
F浮=G物 F浮= G物 F浮<G物
物體漂浮 物體懸浮 物體下沉到水底
... ... ...
想一想:
把銅塊和木塊浸沒在水中,銅塊沉入水底,木塊漂浮在水面上。通過查閱密度表,你發(fā)現(xiàn)銅塊的`密度,水的密度和木塊的密度有什么關系?
那么,我們能否用比較物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來判斷物體在某種液體里是上浮,下沉,懸浮還是漂?
上浮: 下沉:
F浮> G F浮< G
液gV排>物gV物 液gV排<物gV物
∵V排=V物 ∵V排=V物
∴液>物 ∴液<物
懸浮: 漂浮:
F浮= G F浮= G
液gV排=物gV物 液gV排=物gV物
∵V排=V物 ∵V排 ∴液=物 ∴液>物 浮沉條件 (1) 漂浮 F浮=G V排物 (2) 懸浮 F浮=G V排=V物 ∴液=物 (3) 上浮 F浮>G V排=V物 ∴液>物 (4) 下沉 F浮 簡單的說,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浮和沉,取決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況。還可以通過改變液體和物體密度來改變物體的浮沉狀態(tài)。 懸浮與漂浮有何不同? 懸浮物體全部浸入;漂浮物體部分浸入。 ... ... ... 浮沉條件的應用 。ㄒ唬┟芏扔 1.密度計是一種什么儀器? 它的刻度有什么特點? 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刻度是上 小下大,上稀下密. 2.密度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物體漂浮在液面上的條件F浮=G 3.密度計浸入液體中越深, 說明液體的密度是越大還是越。 越小 。ǘ}水選種 是沉底的種子好還是浮出水面的種子好呢? 為什么? 。3)潛水艇 潛水艇是如何實現(xiàn)下潛、上浮、懸浮在水中的呢? 看實驗 。ㄋ模釟馇 熱氣球的升降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與熱氣球體積及熱氣球內(nèi)部氣體的密度變化有關。當熱氣球的巨大氣袋充滿空氣(忽略體積變化)時,用噴嘴加熱氣袋中的空氣,熱氣球內(nèi)部氣體的溫度升高,密度減小。當熱氣球內(nèi)部氣體的密度比其外部氣體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時,熱氣球便上升了。 ... ... ... 二、課堂練習 1.鐵釘在水中下沉,是因為受到的浮力___重力,在完全沉沒下沉過程中,鐵釘受到的浮力__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漂浮在水面上的皮球,用手將其慢慢壓入水中的過程中,皮球受到的浮力將___,施加的壓力將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關系是F浮_____G物 ,那么液體的密度和物體的密度會有什么關系呢?液_____物。(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丙三個實心球,放入某種液體中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F甲、F乙、F丙之間的關系應為:F甲__F乙__F丙; 它們的密度甲、乙、丙之間的關系是:甲__乙__丙。(均選填“>”“<”或“=”) 5. 質(zhì)量相同的銅、鐵、鋁三塊金屬,投入水銀中后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1、F2、F3,這三個力的大小關系是( ) A. F1>F2>F3 B. F1=F2=F3 C. F1<F2<F3 D. 無法判斷 6.密度計是用來測量___的儀器,同一支密度計分別放置在甲、乙兩種液體里均靜止不動,則密度計在兩種液體中所受的浮力F甲__F乙。兩種液體的密度甲__乙。(均選填“>”“<”或“=”) 三、小結 1.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 2.通過浮沉條件的實際應用,了解物理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 3.知道密度計、鹽水選種、潛水艇、熱氣球的原理。 四、板書設計 物體的浮與沉 1、受力分析 2、物體的沉浮條件 3、應用 五、作業(yè)布置 課后練習1、2、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物體沉浮,激發(fā)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4、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雪花片,石頭,海綿,點心盤(幼兒操作材料)。 2、木制積木,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出來玩了,瞧,這是誰呀?(螞蟻) 師:小螞蟻爬著爬著餓了,發(fā)現(xiàn)遠處有棵蘋果樹,就爬過去,可是面前出現(xiàn)了一條小河,請小朋友幫螞蟻想辦法過河? 幼:造一座橋…… 二、 認識沉與浮現(xiàn)象。 1、教師做沉浮實驗。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 2、鞏固幼兒對沉浮現(xiàn)象的.認識 師:我現(xiàn)在請一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 三、 幼兒操作,并記錄操作結果。 教師先請一幼兒操作,同時將結果記錄下來。(規(guī)則: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來的就把這種材料的圖片貼到小河里,沉的則不需貼。) 集體糾正。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經(jīng)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了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著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fā)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yǎng)思考的有意性,培養(yǎng)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知識: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 (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diào)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 。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探索調(diào)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裝滿水和空礦泉水瓶各一個、橡皮泥、石頭、雪花片、樹葉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只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玻璃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范:教師取一塊雪花片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里會怎么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教師指導:你們猜雪花片放在水里會怎樣?你們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來的,那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你認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愿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jù)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并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 。ㄒ唬┰鯓邮垢∑饋淼臇|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后,就沉到水里了。為什么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后,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石頭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墒,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樹葉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現(xiàn)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為什么呢?" 4、幼:……(此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幼兒思考、交流和討論1—2分鐘。到時如果幼兒還回答不出,老師再加以引導。)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 活動延伸: 1、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還有一個物品寶寶,小朋友們看是什么,小朋友們猜猜看——寶寶放到水里是沉,還是浮呢? 2、幼:…… 3、教師總結:老師也不知道——寶寶是會沉,還是會浮。其實,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小朋友們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么東西在水里是沉還是浮。 活動反思: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學生培養(yǎng)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fā)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特別是我們農(nóng)村小學更是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科學素養(yǎng)和能力在不斷地探索。 就拿《沉與浮》這一課教學來說,在教學中我結合“通過指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得出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再運用到實踐中”這六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得很順利。得出的結論證實了有的同學的猜想是對的、有的同學的猜想是錯的。但是我感覺這個探究過程更像是驗證過程了。而且學生在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時我只讓兩個小組上來匯報,沒有收集所有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我在帶領學生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時就不容易把數(shù)據(jù)轉(zhuǎn)化為證據(jù)。 整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是由學生先猜測,然后我們大家一起動手做實驗證實,從而發(fā)現(xiàn)物體沉與浮的秘密,通過各種不同的材質(zhì),讓學生不斷的大膽想象,最后再集體歸類總結,有哪些東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東西會沉的。 本次活動通過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幾個步驟,經(jīng)歷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樂趣中體驗,動手中發(fā)現(xiàn),達到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能力。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在活動中,學生做實驗的實間偏長,導致后來在做總結的時候就弄得有點倉促了,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合理安排整個活動過程。 活動設計背景 在《好玩的水》的活動過后,幼兒對物體的沉與浮現(xiàn)象比較感興趣,最近幼兒談話的主題總是與之有關的內(nèi)容,于是,我借此機會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沉與浮》。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協(xié)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體驗成功的喜悅之情。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通過活動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索。 難點:能通過操作、記錄,體驗鹽的多少與雞蛋位置變化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鉛筆、小勺、記錄紙、鹽、紙板、小瓶、海綿、手絹、泡沫板、木板、燒杯、熟雞蛋、塑料積木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啟發(fā)談話,引出主題 師:孩子們,你們玩過水嗎? 幼:玩過。 師:你們是怎樣玩的? 幼:我們把積木、石子放在水中,看誰能浮起來。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呀? 幼:積木浮起來,小石子沉下去了。 師:出示雞蛋,請幼兒猜猜看,雞蛋在水里會怎樣?幼兒討論(沉下去,浮上來)。好,老師現(xiàn)在把它放到水里看看會怎樣?放到水中觀察結果:沉下去了。那咱們用什么辦法讓它浮起來呢? 幼:紛紛討論,說出自己的辦法。 師:好,請小朋友們找伙伴一起來試一試。 二、幼兒自主操作活動 1、幼兒親自做實驗。 2、討論:你用什么辦法讓雞蛋浮上來的?(把雞蛋放在木板上讓它浮上來,把雞蛋放在泡沫上讓它浮起來等。) 三、師幼共同操作探索 1、出示鹽 師:鹽能不能讓雞蛋浮起來呢?小朋友猜猜看。 幼:能;不能。 師:好,現(xiàn)在我們試試看。 要求:三個小朋友一組分工、合作進行操作,一個幼兒用小勺放鹽,一個幼兒用筷子攪拌,一個記錄,每放一次鹽就要做一次記錄,還要記錄好雞蛋位置的'變化。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并指導。 3、交流記錄結果。 (1)雞蛋浮起來了嗎? (2)檢查幼兒記錄結果,提問幼兒操作過程。 (3)教師小結:鹽放的少,雞蛋浮起來的慢,鹽放的多,雞蛋就浮在水面上了。 活動延伸:在區(qū)角中放入此材料,供幼兒操作。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沉浸在沉與浮的操作興趣中,對老師提出的注意事項放在身后,弄得到處是水,特別在放鹽時一次加足了鹽,導致無法記錄比較。不過大班幼兒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從幼兒的反映看,幼兒對鹽水的濃度與雞蛋的沉浮的關系的理解是個困難,沒能真正理解,希望在區(qū)角活動中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理解。 一、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洗臉、刷牙、漱口我們都必須用到它。雖然水在我們?nèi)粘I钪泻艹R,但是我們的孩子對于水的浮力并沒有太多的認識。 有一天,在洗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個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馬上跑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那個塑料袋漂在水上面呢?”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這個現(xiàn)象很感興趣,于是便抓住契機設計了科學“浮與沉”這一活動。本活動通過實驗來探索、豐富孩子們有關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并培養(yǎng)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2、大膽探索科學實驗現(xiàn)象,發(fā)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yǎng)合作能力。 三、活動準備: 水、小盆、毛巾、水彩筆、記錄卡、塑料吸管、樹葉、鉛筆、泡沫板、鑰匙、小石子、橡皮泥、回形針。 四、活動過程: 。ㄒ唬┘ぐl(fā)幼兒的興趣,引出課題。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百寶箱,這個百寶箱里裝了好多寶貝,小朋友你們想看看嗎?(教師播放PPT) 2、師: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把他們放進水里會怎么樣呢? 請幼兒先猜測一下,哪些會沉,哪些會浮,然后教師動手操作實驗,幼兒觀察。 3、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幼兒理解“浮”“沉”并認識浮沉符號。 鑰匙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一一沉;樹葉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一一浮。師引導幼兒看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 4、教師繼續(xù)播放PPT,展示記錄卡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做記錄的方法。 。ㄒ唬┓纸M實驗,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試一試啊? 1、講解操作方法與規(guī)則:要求幼兒操作完后,馬上用水彩筆在記錄卡上做好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記錄。 2、幼兒操作:師,小朋友在把物體放進水里時要看仔細了,看一下物體到底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的,認真觀察水中的現(xiàn)象。 溫馨提示: ①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實驗,每次只放一種材料。 、趯嶒炇乙⒁獍踩矬w放入水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水濺出。 、壅J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把物體進行分類放置,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放在水盆的左邊,沉下去的物體放在水盆的右邊,并及時記錄結果完成表格。 3.教師來回巡視,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xiàn)象時,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記錄,同時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ㄈ┓忠环帧 教師繼續(xù)播放PPT,引導幼兒將百寶箱中所有物品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分類。 (四)延伸拓展。 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問題: 1、塑料吸管在水中上浮,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 2、回形針在水中下沉,用什么辦法讓它浮上來? 。1)讓塑料吸管沉下去的方法:捆上重物,如將其和鑰匙或石頭等捆在一起。 。2)讓回形針浮上來的方法:放在浮的物體上,如將其放在泡沫板上或捆在鉛筆、吸管上等。 。ㄎ澹┗顒咏Y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沉浮現(xiàn)象,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放在水中會發(fā)生很有趣的現(xiàn)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動手去做做實驗,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噢! 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洗臉、刷牙、漱口我們都必須用到它。雖然水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但是我們的孩子對于水的浮力并沒有太多的認識。有一天,在洗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個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馬上跑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那個塑料袋漂在誰上面呢?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這一現(xiàn)象的興趣非常的濃厚,于是我抓住了這一契機設計了這一活動《浮與沉》。本活動通過實驗來探索、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并讓孩子們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的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學會記錄實驗結果。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自主實驗探索科學現(xiàn)象,培養(yǎng)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水、毛巾、鉛筆、記錄卡、木頭、塑料、泡沫、玻璃、金屬、石頭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出課題 師:這個魔術袋里啊裝了好多東西,小朋友你們想知道裝了什么嗎? 1、教師提問: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把他們放進水里會怎么樣呢? 2、教師操作讓幼兒仔細觀看記錄卡,引導幼兒看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訴幼兒如何做記錄卡的方法。 3、讓幼兒自由討論,叫興趣較濃的幼兒上來操作,并提醒幼兒記錄的方法。 二、分組實驗,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試一試啊? 1、講解操作方法與規(guī)則:要求幼兒操作完后,馬上拿鉛筆到記錄卡做好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記錄。 2、幼兒操作:師,小朋友在把物體放進水里時要看仔細了,看一下物體到底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的,認真觀察水中的現(xiàn)象。 溫馨提示:①把材料貼近水面輕輕地放入水中; 、诿看沃环乓环N材料; 、壅J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做好實驗現(xiàn)象記錄。 、苄〗M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師來回巡視,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xiàn)象時,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記錄,同時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4、表達與交流請個別組幼兒匯報、分享實驗現(xiàn)象:在匯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 三、教師驗證、小結 將幼兒做的記錄卡作驗證與分析,按幼兒的記錄進行講解,并對幼兒錯誤記錄再次進行操作,加深幼兒對物體沉、浮有進一步了解。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探討興趣。 四、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沉浮現(xiàn)象,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物體放在水中會發(fā)生很有趣的現(xiàn)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動手去做做實驗,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噢!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很感興趣,在通過實驗驗證時我說一個幼兒放一個,應該讓幼兒自己放物品更能調(diào)動積極性,應多進行此類活動。在科學角應投放沉與浮的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 設計意圖 幼兒在中班已經(jīng)對物體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然對物體的沉浮實驗非常感興趣,因此,為了讓幼兒進行深入探究,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指南》中“大班幼兒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能用數(shù)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能探索并發(fā)現(xiàn)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如影子、沉浮”等要求,我設計了改變物體原有沉浮狀態(tài)的科學實驗活動。通過提供各種能夠幫助幼兒成功完成實驗的材料,引導幼兒與同伴互助合作、探索發(fā)現(xiàn)各種改變沉浮的方法,不斷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逐漸養(yǎng)成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嘗試改變物體原有沉浮狀態(tài) 2、合作探索改變物體原有沉浮狀態(tài)的不同方法 3、感受沉與浮實驗中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改變物體原有沉浮狀態(tài) 難點:合作探索改變物體原有沉浮狀態(tài)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的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戲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鐵制湯匙、積木、鑰匙、紙船、泡沫板、石頭、塑料蜻蜓、鐵夾子、裝滿水的可樂瓶、橡皮泥、水盆、盤子、記錄卡、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出示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師: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做個科學小實驗,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好玩的東西? 二、基本部分: 。ㄒ唬┪矬w的沉浮狀態(tài)分類、記錄: 1、師:老師想請你們給這些物品分個類,你們看看哪些會沉在水底的,哪些會浮在水面上?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快速準確地分類嗎? 2、幼兒操作分類并記錄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材料放入水中,結果出來后將浮在水面的物體放入盤中并記錄分類結果。 。ǘ┖献魈剿鞲淖兾矬w原有的沉浮狀態(tài)并記錄 1、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起來: 1)師:現(xiàn)在有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怎樣能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它們?大家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商量一下好辦法。 2)幼兒展示記錄結果并介紹自己的方法:可以用泡沫板、紙杯、小船等幫助下沉的物體上浮。 2、讓浮在水面的物體沉下去 1)師:怎樣能讓浮在水面的物體沉在水底呢?(請大家合作探索) 2)幼兒展示記錄結果并介紹自己的方法:可以用鐵夾子、石頭、繩子、裝滿水的可樂瓶等幫助上浮的物體下沉。 3)小結:小朋友都是借助其他材料幫助,讓上浮的物體沉在了水底,下沉的物體浮在了水面,那想一想不借助輔助材料能否改變物體原有的沉浮狀態(tài)呢? 3、不借助輔助物讓下沉物體上浮 1)師:沉在水底的橡皮泥不借助其他物體幫忙,有什么好辦法讓它浮在水面? 2)想想其他下沉的物品不借助其他物品的幫助能否浮在水面?請小朋友試一試。 3)展示記錄結果并介紹:小朋友真聰明把橡皮泥變成了小船,使橡皮泥浮在了水面,裝滿水的瓶子倒掉后可以浮在水面,塑料卡片平放在水面,可以浮在水面 4、不借助輔助物讓上浮物體下沉 1)師:想一想上浮的物體不借助輔助材料能否讓它下沉? 2)展示記錄結果并介紹:空瓶子裝滿水下沉;塑料卡片側放可以下沉;橡皮泥小船捏成團可以下沉。 活動總結 三、結束部分 原來可以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放入水中的方向,增加或減輕物體的重量等方式改變物體原來的沉浮狀態(tài)。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zhì)量和體積,沉浮狀態(tài)不改變。 過程與方法: 1、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并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重點】 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zhì)量和體積,沉浮狀態(tài)不改變。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實驗:水槽1個,大小相近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一。 小組實驗一:水槽1個,物體7種(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實驗記錄表(教材第2面)。 小組實驗二:水槽,蘿卜,橡皮(與實驗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實驗記錄表(教材第3面)。 【教材處理】 教材第2面兩個地方出現(xiàn)“泡沫塑料塊”,在仔細研讀教材和教師用書的基礎上,我認為應把演示實驗中的“泡沫塑料塊”改為“塑料塊”,把學生實驗中的“泡沫塑料塊”改為“泡沫塊”。 【教學過程】 一、觀察物體的沉。 1、談話: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A設:在自由發(fā)表的前提下,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探究沉浮的興趣。) 2、把磚塊和木塊分別輕輕放入水里,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操作過程:把水槽放在展示臺上。出示磚塊,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下沉過程,板書:沉。再出示木塊,同樣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ɑ顒右c:規(guī)定放物體的操作要求,確定判斷沉浮的標準。) 3、把塑料塊輕輕放入水里,觀察它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操作過程:先猜測塑料塊的沉浮。再根據(jù)操作要求輕輕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ㄕf明:若選擇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塊,可能會出現(xiàn)塑料塊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體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說明是浮的。限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暫時回避“懸浮”概念。) 二、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 1、教師從小袋子取出7種物體,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2、以小石塊為例,討論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預測”、“理由”的`填寫,并建議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頭符號來表示。 3、學生獨立完成其他物體的“預測”、“理由”這2行表格的填寫。 4、小組領實驗器材,分工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完成實驗記錄表。 5、組織交流: 把我們的預測與實驗結果相比較,預測正確的有哪些,預測不正確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預測理由,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隨機羅列各因素,如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備后面活動中進行探究。) 。ㄕf明:本活動按“教師出示材料樣本—學生預測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組實驗觀察”的順序進行,因為觀察前的預測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必然條件。而且選擇的7種物體是一組有結構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斷沉浮的,也有難以直接判斷沉浮的,比如胡蘿卜、蠟燭頭等,這樣的設計都體現(xiàn)了用材料有效調(diào)控教學的目的。) 6、還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對白,試試其他身邊的小物體的沉浮,對影響沉浮的因素作進一步的思考。 三、觀察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 1、小組整理實驗材料,留下水槽、蘿卜、橡皮,裝好另外幾種物體放置一邊,教師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說明:排除無關材料的干擾,用新材料新活動再次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并對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說明,為避免劃破桌面,建議墊一塊小木板或硬紙板),引導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推測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 蘿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蘿卜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 2、學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記錄表“預測”、“理由”這兩列。 3、小組領小刀,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ㄕf明:橡皮和蘿卜不能無限度的切小,因為一旦切分的過小,會出現(xiàn)浮在水面上的情況,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不利于教學,會改變活動探究的方向,建議回避。) 4、組織交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什么因素?(體積大小),物體的沉浮情況有沒有發(fā)生改變?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小,在水中中的沉浮狀態(tài)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補充:這里也可以用質(zhì)量來概括,即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質(zhì)量減輕,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 5、收回小刀、蘿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針和木塊,引導思考: 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的,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更多的回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還是。 一塊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里,還是浮的嗎?如果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的木塊粘在一起,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 6、提供材料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學生實驗。 7、組織交流,概括: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大,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也不會發(fā)生改變的。 8、小結:把剛才切分和疊加這兩個實驗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得到了什么結論?學生記錄中教材第4面的實驗報告單上。(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 板書設計: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磚塊 沉 木塊 浮 塑料塊 浮 猜測與沉浮相關因素: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 材料收集:XX 用小袋子把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裝好,并補充大小輕重相近的蘿卜、橡皮各一,以便下節(jié)課各組實驗使用。 教學后記:XX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活動使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3、激發(fā)對沉浮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記錄表、彩色筆;兩人一份 (玻璃珠、鑰匙、塑料瓶、小石頭、小木塊、泡沫板)、一個塑料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直接引題“今天我們要來做個有趣的實驗”引題. 2、教師介紹籃子里的準備一些材料,思考:這些材料放在水里會怎么樣?(浮上來、沉下去) 今天,我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試驗,你們看看籃子里有什么?如果把這些東西放到水里,它們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呢? 二、試驗:沉與浮 1、教師示范.教師取一塊積木請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里會怎么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你們猜木塊放在水里會怎樣?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這張記錄表上。木塊浮上來的`,那就在在“?”這一列中,我們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們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按意愿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的表現(xiàn).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jù)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并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操作:怎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嘗試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 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這些沉下去的東西不太高興了,它們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們能幫他們想出好辦法嗎?你們?nèi)ピ囋嚳础?/p> (2)、自由操作,鼓勵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老師不斷總結。如:小石頭原來是沉下去的,誰幫他浮上來的? 小結: 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 四、經(jīng)驗遷移 發(fā)大水時,我們?nèi)藭恋剿铮埾朕k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誰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fā)大水的時候,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水里,我們?nèi)艘渤恋剿。這個時候,我們想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 五、結束 下一節(jié)咱們探索怎樣把浮的東西可以沉下去? 教學反思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生上一節(jié)學習《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對物體浮沉條件的繼續(xù)探究。在探究內(nèi)容上主要有三:一是認識浸沒在液體中物體的上浮與下沉現(xiàn)象;二是探究浸沒在液體中物體上浮與下沉的條件;三是通過學習,了解物體浮沉條件在科學研究和生產(chǎn)實際中的應用。 教材重點 主要是通過實驗觀察浸沒在水中小瓶運動,繼而分析小瓶上浮與下沉時的所受的浮力與重力的合力,得出物體上浮與下沉的條件,進而得出物體處于懸浮或漂浮狀態(tài)的條件。 本節(jié)主要突處物體的浮沉條件,以及利用浮沉條件進行簡單的生活應用及解釋。 本節(jié)課以新物理課程標準為指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參與體驗,交流合作的學習新理念,落實了三維目標,堅持了情感教育貫穿始終、文化育人貫穿始終、探究體驗貫穿始終、展示交流貫穿始終、習慣養(yǎng)成貫穿始終,完成了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學習、合作共建、知能應用、診斷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點: 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用靈活的.方式、方法創(chuàng)設與本節(jié)內(nèi)容有關的物理情景,從生活走向物理。 在本課教學中,在一個飲料瓶里放一個倒置的小瓶,通過擠壓實現(xiàn)小瓶的浮與沉。從而創(chuàng)造出與物體的浮與沉相關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勵他們質(zhì)疑,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二、自主學習探究,重視過程體驗。 在物體的上浮與下沉實驗探究方面,注重了讓學生用小瓶根據(jù)題目,自主探究蓋上蓋子的空小瓶浸沒于水中、裝滿水并蓋上蓋子的小瓶浸沒于水中的實驗現(xiàn)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及合力的知識分析歸納物體的浮沉條件。 三、小組合作共建,重視合作交流。 如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時,注重了讓學生分工合作,有的小組探究下沉條件,有的小組探究上浮條件,從不同的現(xiàn)象得出不同的結論。同時小組之間交流合作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方法,充分地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迸發(fā)創(chuàng)新火花。 四、知能應用,從物理走向社會。 本節(jié)課遵循著物理來自生活,最終還是應用生活。對于物體浮沉的條件,本節(jié)課進行簡單的知識應用。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在生產(chǎn)、生活、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增強學生勤奮學習、科技強國的思想。 執(zhí)教:杭州上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美向陽 時間:20xx年4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二節(jié) 內(nèi)容:三年級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 課前談話: 中午我到你們教室里面,很多同學很熱情,有學生問我貴姓。板書:姜,杭州。看到這三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出題考考大家。一個啤酒瓶的蓋和一個塑料球,請你比較一下,哪個重?哪個輕? 塑料球重,鐵蓋輕。 那我問:塑料和鐵比較,哪個重? 鐵。 哎,那怎么?? 塑料球大,鐵小,就塑料球重。 那同樣大小的塑料和鐵哪個重?同樣大小的木塊和鐵哪個重? 那誰來猜猜看,今天我們學什么? 黑板上寫著。 1404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觀察物體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 你們會觀察嗎? 會。 怎么觀察? 一生上臺演示。 他是怎么觀察的? 生:他是將物體扔下去觀察的。 你認為他這種觀察好嗎? 生:不好。 為什么? 扔下去可能會將水濺出來,可能打破了玻璃容器。 1407啤酒瓶蓋到底是沉還中? 教師演示:沉,浮。 那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觀察? 生:豎的讓它下去。 今天我們觀察的是物體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所以我們將物體放下去的時候要讓盡可能多的水浸到水里。 演示:啤酒瓶蓋在水中是沉的。 剛才還有一個塑料塊,那怎么來觀察? 完全浸到水里,看看它是沉的還是浮的? 浮的。 像鐵蓋那樣,碰到容器的底部的叫“沉”;像塑料塊這樣,不接觸容器底部的叫“浮”。 1411如果不給你們提供水,你能觀察判斷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用2分鐘時間來觀察判斷。) 學生:能。 為了讓大家節(jié)省記錄的時間,我建議大家用“↓”表示沉,用“↑”表示浮。 小組長上臺領取材料。 請大家抓緊時間。 你們都整理好了,請大家把材料整理一下。 我剛才到各個小組收集一些判斷比較快的同學,每個小組選擇了一個。 你剛才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的? 生1:根據(jù)重量。重的沉下去,輕的浮起來。 生2:我用手去感覺。 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用輕重來判斷的。只有一種判斷大家是一致的,看到這個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那到底它們在水中到底是沉的還是浮的,看來還是要將它們放入水中,然后分成兩堆。(實物投影:把這些物體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觀察,然后把它們按沉浮分為兩堆。) 1419請你們將地下的水拿上來。 請你們將物體按沉的和浮的分成兩堆,然后將水放到到地下。 1422建議卡A:觀察:沉的'物體和浮的物體有什么特點?浮的物體有什么特點?比較:沉的物體與浮的物體的大小、輕重?思考:怎樣的物體沉?怎樣的物體? 1425怎樣的物體是沉的?怎樣的物體是浮的? 生:比較大的,比較重的都是浮的;比較小的,比較輕的都是沉的。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齊:沒有。 現(xiàn)在有很多同學又舉起手來了? 生1:彈珠也是沉的。 生2:那如何石頭很大很大的也要浮起來了。 生3:那鐵的…… 有人提出疑問了? 生1:如果木塊是很小很小的,它也會浮起來的。 如果一塊很大很大的鐵,放在水里也是沉的。 師:跟輕重有沒有關系? 現(xiàn)在我們又有新的說法了?? 物體的大小跟它的沉浮是沒有關系的?物體的輕重跟它的沉浮也是沒有關系的?可不能都是有關系的? 1430比如說,我們撇開物體的輕重,那到底是大的物體沉呢?還是小的物體沉? 生:做實驗。 師:做實驗是一種好方法。請大家討論一下。 投入出示:我們用怎樣的物體來繼續(xù)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431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1433同學們,我們先靜下來。 木塊是大的,石頭是小的,回形針是小的, 如果我們將回形針做成木塊一樣大?那他的沉浮還是一樣嗎?或者說我們從木塊上取下一塊跟回形針一樣大小的,那它的沉浮還會一樣嗎? 一樣,不一樣爭論不休。 如果老師再為你們提供一套材料,那你們認為會有什么變化嗎? 我這兒正好準備了一套材料,它們的大小都是一樣,就是輕重不一樣,大家先比較一下,然后再來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先請大家把桌子上的材料整理好。 把水拿上來。 1437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巡視。 1440我們用怎樣的物體來繼續(xù)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你們剛才觀察的結果是怎樣的? ……(重的是沉的,輕的是浮的) 根據(jù)剛才你們的觀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像剛才那樣幾塊一樣大的物體在一起,我想看輕重和大小是可以看出他們沉浮的。重一些的物體容易沉,輕一點的物體容易浮。 生2:一些物體在大小一樣的情況下,他們的輕重和沉浮是有關系的。重的是沉,輕的是浮。 師:根據(jù)剛才的材料,我們通過觀察以后發(fā)現(xiàn)是不是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是在什么情況下? 生:大小相同的情況下。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些球,看上去他們大小是一樣,輕重一樣不一樣呢? 生:不一樣 師:通過掂說明他們的輕重不一樣。我把這些球放入水中,會是什么樣呢? 生:兩沉兩浮。 教師演示,兩個沉下去了。 剩下的兩個球會怎么樣呢?哪個會浮起來一點,哪個會沉下去一點?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見。 板書: 物體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 ↓ ↑ 重 輕 小 大 輕 重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幾種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發(fā)現(xiàn)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的重點:在操作中幾種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進行簡單的記錄。 活動的難點:探索如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 積木、塑料瓶、彈珠、泡沫、雪花片、蓋子、恐龍玩具、裝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記錄單(16)、筆、透明盆子、"↑""↓"符號圖片。 知識準備: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今天小熊過生日,小螞蟻要到河對面去給小熊送生日禮物,老師準備了積木、大蓋子、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1、.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想一想,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為什么(個別幼兒回答)(2)師小結:小朋友覺得浮起來的材料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且記錄結果,并用符號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出示PPT圖片)我們把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用符號"↑"記錄,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用符號"↓",F(xiàn)在大家一起來猜想一下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老師幫忙將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裝水的盆、抹布、積木、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大蓋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并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集中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后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4.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才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泡沫、積木、瓶子、大蓋子會浮起來,彈珠、雪花片,恐龍玩具會沉下去。 。ㄈ┬∨笥阉伎紴槭裁从行⿻粒行⿻? 。1)、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有的東西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會浮起來。(請幼兒個別回答)(2)、教師總結:物體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關,當物體達到一定的重量就會沉下去,而沒有達到重量就會浮起來,F(xiàn)在我們就來試試看。(做實驗演示給幼兒看)(四)引導幼兒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現(xiàn)在我們的難度要加大了,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如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 。2)請幼兒到前面來操作給小朋友看。 總結:小朋友們通過借助可以浮的物體來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幫助小螞蟻找到了過河工具。 。3)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借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可以想一想,等會到教室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沉與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狀態(tài),幼兒興趣濃厚,喜歡動手操作,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課時思路清晰,活動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小結,小結語言還是很精準有效,幫助孩子理解沉與浮的秘密。 但是作為一個科學活動,需要老師的提問時語言簡練,在這方面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在小朋友猜想記錄時,可以記錄小朋友的猜想時的個數(shù),并現(xiàn)場做實習,科學活動并不是一定要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動手,還可以結合已有的經(jīng)驗,切記不誤導孩子。 沉與浮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關。 2、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zhì)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3、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過程與方法: 1、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2、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 2、感受科學原理應用于實際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點】 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教學難點】 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一:物體7種,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小組實驗二:水槽,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zhì)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實驗報告單。 小組實驗三:水槽(與實驗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 【教材處理】 本課活動內(nèi)容較多,考慮到探究時間限制,故把制作潛水艇的活動略去,但本活動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動手能力是很有意義的,可作為課外科技活動落實。另把“小瓶子實驗”中的裝液體改為裝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學過程】 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 1、導入:我們已經(jīng)知道,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系。那么,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2、按體積大小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3、按輕重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 。ㄕf明:兩次排列,隱含著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學意義,在本課教學中主要作為下面活動的契引,故不專門安排記錄單,僅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體位置上移沉的物體位置下移即可。) 4、當我們對這些物體進行比較時,為什么看不出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之間的關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 1、引導:當遇到這種情況時,科學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chǎn)生作用。今天老師就為大家準備了兩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學都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小科學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zhì)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讓學生推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上。(建議:為了減少教師準備材料的辛苦,此活動也可以只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類和立方體類,在完成自己組的實驗后可以跟其他小組進行交換,既可提高活動效率,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 “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報告單第()小組 實驗一: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的沉。◤闹氐捷p排列)小球1號2號3號4號5號我們的發(fā)現(xiàn):預測結果 實驗二:相同質(zhì)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的沉。◤男〉酱笈帕校┝⒎襟w1號2號3號4號5號我們的發(fā)現(xiàn):預測結果 3、小組領材料,實驗觀察,記錄分析。 4、組織交流:從這兩組材料的實驗中,我們得出什么結論?(第一層次: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關。第二層次;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zhì)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第三層次:體積大、質(zhì)量小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質(zhì)量大的物體容易沉。) 5、為什么用上節(jié)課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輕重對沉浮的影響,而用這兩組材料進行研究時能夠看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的關系?(提醒學生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認識到變量控制實驗的意義和作用,體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繼續(xù)研究: 1、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應用了什么原理呢?讓我們來做個模擬實驗。 2、提供實驗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學生小組合作。小瓶子沉浮實驗報告單第()小組 小瓶子狀態(tài)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沙子數(shù)量 說明:沙子數(shù)量可用無、一點點、較多、裝滿來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體積的大致分數(shù)來說明。最后一列給學有余力的小組作其他狀態(tài)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間“浮在水中”(即懸。顟B(tài)。 3、組織討論:這個活動改變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沒有改變的?(改變了物體的質(zhì)量,物體的體積沒有改變。) 4、學生嘗試用這個實驗結論去分析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閱讀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潛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上浮。 5、建議有興致的同學課外去制作簡易潛水艇。板書設計: 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 小球的沉浮物體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關立方體的沉浮控制變量 小瓶子的沉浮體積大質(zhì)量小易浮,體積小質(zhì)量大易沉潛水艇應用沉浮原理 【《浮與沉》教案】相關文章: 《沉與浮》教案02-22 沉與浮教案01-04 小班沉與浮教案11-25 沉和浮教案03-05 大班教案沉與浮03-27 沉與浮大班教案03-17 科學沉與浮教案12-19 關于沉與浮的教案01-08 沉與浮教案含反思08-18《浮與沉》教案4
《浮與沉》教案5
《浮與沉》教案6
《浮與沉》教案7
《浮與沉》教案8
《浮與沉》教案9
《浮與沉》教案10
《浮與沉》教案11
《浮與沉》教案12
《浮與沉》教案13
《浮與沉》教案14
《浮與沉》教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