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 推薦度:
-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 推薦度:
-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的品析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學習主人公“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
樂學善思辦法
從小說的情節(jié)入手,整體感知全文。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和體味歐·亨利短小說意外的結(jié)局的特點。本課重視生命教育,圍繞葉子這一問題,設(shè)計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閱讀,使學生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提升內(nèi)心感悟,逐步將學生推向生命本質(zhì)的認識高峰。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正大綜藝主題曲《愛》:“愛是LOVE,愛是愛心,愛是love……愛能帶給你快樂和健康……”生命對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是何等重要,而愛則是生命中最為溫情的存在狀態(tài)。而那些在關(guān)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關(guān)愛著他人的生命,乃至為此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人,更是為我們譜寫了一曲人性光芒最偉大的.贊美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入今天的小說。
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二、直奔重點,品讀感悟
1.課文為什么以“最后的常春藤葉”為題目?
2.小組內(nèi)讀文,交流,匯報。
。1)在別的葉子都飄落的情況下,他仍然長在那;
。2)對于瓊珊來說,那片葉子是她同人世間的唯一聯(lián)系;
。3)對貝爾曼來說,那片葉子是他的絕筆,是他的臨終杰作。
3.指名讀出瓊珊關(guān)于最后一片葉子的語句,談感受。這是對他的語言描寫,讀出了瓊珊對生命失去了信心。這一切被前來探望的貝爾曼知道了,出示句子:“聽了瓊山的事,他沒有說什么,只是擔心的凝視著窗外風雨中的常春藤!必悹柭隽耸裁矗恐该x出語句。老師板書。
4.分角色讀最后一段,(旁白、蘇艾)出示句子“后來,他們在……顏料”過渡:作者并沒有實寫老貝爾曼畫葉子,使得小說產(chǎn)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想象:老貝爾曼是如何畫的葉子?要求: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有適當情景描寫。
5.瓊珊能康復,除了最后的常春藤葉的作用外,還需要其他因素嗎?
當然,瓊珊的康復僅有貝爾曼為之犧牲的最后一片葉子是不夠的,還需要她自己的力量來戰(zhàn)勝病魔。在瓊珊患肺炎病危的時刻,醫(yī)生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說要看她自己呢?就是因為在這生與死的抗爭中,只有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獲勝。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guān)鍵是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它,有沒有勇氣戰(zhàn)勝它。瓊珊也曾陷入失望的低谷,但她在貝爾曼用生命繪出的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直至康復。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xù)的支柱。
三、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通過對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外貌等描寫可以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缎扌媚铩芬徽n也采用了這樣的描寫方法。小組內(nèi)學習:
畫出對修鞋姑娘的動作、外貌、神態(tài)描寫,可以看出修鞋姑娘具有什么品質(zhì)。
四、板書設(shè)計:
明線:瓊珊病重---病危---轉(zhuǎn)好---脫離危險
暗線:貝爾曼畫常春藤葉---生病---病危進醫(yī)院---去世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小說曲折生動的情節(jié)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2。體味歐·亨利似的結(jié)尾的妙處,能認識建立精神的支點對人生的重要性。。
3、學習主人公“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理解小說曲折生動的情節(jié)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2。難點是體味歐·亨利似的結(jié)尾的妙處,學習主人公“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學方法:討論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
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生命顯得何其重要,人要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自己的生命,也關(guān)愛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樣的人更能顯示人性的光輝,今天,我們走進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去解讀這樣一個人,讓我們在感動中洗禮心靈,升華精神。
附資料:歐·亨利簡介
歐·亨利(O,Henry,1862—1910),美國短篇小說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爾,生于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zhèn)一個貧窮的醫(yī)生家里……亨利一生窮困潦倒,接觸過多種多樣的人物,掌握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寫下了三百多篇小說。他的小說完全以情節(jié)取勝,故事頗多偶然巧合,結(jié)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與贊美詩》(1906)和《麥琪的禮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構(gòu)思,復雜的情節(jié)和意外的結(jié)局,加強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劇效果。這種寫作方法對后人影響頗大,被譽為美國現(xiàn)代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壓迫者。他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特色是常以使人發(fā)噱的幽默,啟發(fā)人們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撻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之余,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chuàng)傷的小人物的心靈,因而深受讀者的歡迎……
二、讀一讀理情節(jié)
1、請生復述情節(jié)。
2、請找出時間線索與人物、情節(jié)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十一月:瓊珊病倒;一天早晨:瓊珊病重;這天夜里:貝爾曼畫常春藤葉;第二天早晨:瓊珊病危,貝爾曼生。坏谌焯焐珓偯鞯臅r候:瓊珊病情轉(zhuǎn)好,貝爾曼被送到醫(yī)院;第四天:瓊珊脫離危險,貝爾曼在醫(yī)院去世。整個故事發(fā)生在四天里。
三、議一議析主題
1、從題目入手分析本文的主題
引導:(1)葉子在全文中的作用,可從它對瓊珊和貝爾曼兩方面的作用或意義來分析。(2)必須結(jié)合文章語句回答,
2、從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本文的主題
引導:(1)確定本文的主人公。(2)從刻畫主要人物的一般手法入手,即描寫(人物描寫有哪些?)中見性格,性格中體現(xiàn)主題。注意要結(jié)合文章中的語句。
主人公評判的標準,我認為,不應(yīng)單純看作者筆墨的多少,而應(yīng)看其性格在群體中是否具有典型意義,性格發(fā)展是否直接推動情節(jié)的逆轉(zhuǎn),是否對主題思想的表達有關(guān)鍵作用。
生齊讀課文第30節(jié):初見貝爾曼
概括:形象一:(正面描寫)
外貌描寫:性格暴躁,酗酒成性,愛講大話(杰作),牢騷滿腹
——一個窮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騖遠,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畫家。
生讀課文第31—35節(jié)再見貝爾曼:形象二:(正面描寫)
當?shù)弥偵旱牟∏楹?/p>
語言描寫:對這種白癡的'想法“連吼帶叫的咆哮了一陣”
“可憐的瓊珊”“可惡的葉子”“愿意為你效勞”
——善良,有同情心,關(guān)心他人。
重見貝爾曼:生讀課文第52節(jié)
形象三:(側(cè)面描寫)
醫(yī)生:“他身體虛弱,病勢來的很猛,他可沒有希望了”
生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最后一片葉子是貝爾曼冒雨畫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兩天就去世了。
——人格升華:崇高的愛心,自我犧牲精神得到展現(xiàn)。
形象逆轉(zhuǎn):
人格升華后,我們重新審視貝爾曼,歸納貝爾曼的典型形象(學生自由發(fā)言):
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金子一樣的愛心。
窮困潦倒仍無私關(guān)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價。
“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不得志仍不放棄追求,抱負遠大。
酗酒,暴躁,生活失意又不滿于現(xiàn)狀,不得不借酒消愁,發(fā)泄。
主題得以表現(xiàn):
他是藝術(shù)區(qū)窮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寶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美。
3、從結(jié)構(gòu)安排入手談?wù)剬χ黝}理解。
引導(1)結(jié)構(gòu)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2)省略了什么情節(jié),為什么?
四、學一學談啟示
1、貝爾曼的經(jīng)歷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運用你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找找生活中有“貝爾曼”精神的人。
羅丹說:“在做藝術(shù)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
渺小而偉大,平凡卻崇高,一個悲憫的普通人騎行在靈魂之顛!追级Y
1987年,白老先生在家鄉(xiāng)吃驚地發(fā)現(xiàn),村里大白天到處可以看到正在干農(nóng)活兒的孩子。家長們說:種田人哪有那么多錢供娃兒上學?這一晚,他一夜沒合眼。白芳禮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驚的決定:捐出多年蹬三輪車積攢下的5000元錢給老家的學校辦教育;同時,繼續(xù)在城里蹬三輪車助學支教。那一年,老人已經(jīng)74歲。這位平凡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頂風冒雨奔波在街頭,省吃儉用,用蹬三輪車積攢的35萬元錢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今年9月23日早晨,這位“感動中國”的老人靜靜地走完了人生之路,享年93歲
他是共和國的一個普通公民,卻始終懷有這樣一個理想:讓讀不起書的孩子背起書包繼續(xù)讀書。為了這個理想,他在10年的時間里用300多萬元資助178個貧困學生讀書。為了救助他人,他拼命工作,省吃儉用,過著極其清貧的日子。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無私地奉獻給了社會,直到身患晚期胃癌后依然牽掛著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將大家捐助給他的醫(yī)療費拿出部分給孩子們交學費。在病榻上,他多次向家人表露心愿:“如果我死了,將我的眼角膜等有用器官移植給有需要的病人,將遺體捐獻給醫(yī)院做醫(yī)學研究,讓我為社會再做最后一次奉獻!彼褪窍碛小爸袊蠲利惖哪懈咭簟泵雷u的叢飛。
五、作業(yè)
1、劃下文中描寫精彩的語句,談?wù)勛髡哒Z言的風格。
2、試學習作者語言風格來想象貝兒曼畫常春藤葉的經(jīng)過。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 篇3
教學課題:《最后的常春藤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材分析:本文為蘇教版必修二第一專題“珍愛生命”第一板塊“精神支柱”所選文章。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掌握小說文體的基本知識,把握解讀小說的基本方法,通過分析主人公身上的亮點來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和擁有堅強信念的意識。
教學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常春藤葉內(nèi)涵,感受作品主旨
2、學會珍愛生命,擁有堅強的信念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思路:課前發(fā)下《最后的常春藤葉》導學案學生自主預習,課堂上學生討論探究師點評共同完成導學案上的學習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shè)計
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shè)法”,多媒體播放韋唯的歌曲《愛的奉獻》,教師導入:
小小的一片常春藤葉,竟然創(chuàng)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跡。這究竟是怎樣神奇的一片葉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跡般的永不凋落?今天讓我們帶著好奇一起走進美國作家歐·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
二、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第1、2題師提問,生搶答,第3題一學生讀答案,其他學生糾正,多媒體展示正確答案,學生齊讀兩遍并識記。第4題生回答,師點評。)
1、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幾種?
2、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逛(guàng)來逛去 矮墩墩(dūn) 磚砌(qì) 昵( nì )稱
躡(niè)手躡腳 苔蘚(xin) 氣吁吁(xū) 殯(bìn)儀館
一籌(chóu)莫展 一幢(zhuàng)樓 撒(s。┦ 咆哮(páoxiào)
窗檻(jiàn) 瞥(piē)見 摻(chān)假 嘮嘮叨叨(láodao)
4、按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四要素將文章分為四個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確:開端(第1至11節(jié)):年輕畫家瓊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發(fā)展(第12至36節(jié)):瓊珊不聽勸慰,數(shù)葉等死
高潮(第37至50節(jié)):不落的藤葉使瓊珊重新燃起了生的欲望
結(jié)局(第51至55節(jié)):瓊珊脫離險,貝爾曼病逝,蘇艾揭示葉子不落的
謎底
四、合作探究(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10分鐘后學生展示討論結(jié)
果,師進行精彩點評。)
1、 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jié)?請說明原因。
明確:是小說的結(jié)局部分,因為這一部分寫到蘇艾的揭謎:老貝爾曼的死,換來了最后一片葉子這幅他追求終生的杰作,而正是這幅杰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
2、 作品集中寫貝爾曼">貝爾曼先生的地方只有兩處,作者是如何來塑造貝爾曼這個人物形象的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
形象一:(正面描寫)
外貌描寫:
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消沉失意,郁郁不得志的老畫家。
語言描寫(當他知瓊珊的病情后):
“對這種白癡般的想法”“諷刺地咆哮了一陣” “可憐的瓊珊”……,寫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形象二:(側(cè)面描寫)
醫(yī)生:“他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病勢來得兇猛。他可沒有希望了……”
蘇艾:“……那是貝爾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墻上的! 人格升華:崇高的愛心,自我犧牲精神得到展現(xiàn)。
人格升華后,重新審視貝爾曼: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金子般的愛心。雖然窮困潦倒,卻仍無私關(guān)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教師點評:藝術(shù)的天地里有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精神的奉獻更是無價的財富。貝爾曼以其生命為代價,奉獻了絕世的杰作,生花妙筆繪就了人性最美的花園。他將五彩斑斕凝聚成了世上最濃的生命之綠。愛因斯坦說:“只有為別人活著,生命才有價值!必悹柭蜻@片世上最美的葉子,永遠活在人們心靈的上空。
3、 貝爾曼畫的最后一片常春藤葉是不是“杰作”為什么 它對瓊珊來說意味著什么試分析瓊珊能康復的原因。(找出文中相關(guān)語句、語段,閱讀品味,可從貝爾曼畫的最后的常春藤葉未出現(xiàn)時和出現(xiàn)后瓊珊的身體狀況和思想變化來考慮。)
明確:
第一問,是杰作:(1)從畫技方面來分析,由前文介紹可知,瓊珊和蘇艾都是青年畫家,作為畫家的她們,居然一直沒能看出墻上的常春藤葉居然是畫上去的,由此可以從側(cè)面說明貝爾曼">明貝爾曼先生最后這幅作品精湛的技藝,真可謂以假亂真,堪稱杰作。(2)從體現(xiàn)的主人公精神方面來分析,這片藤葉是貝爾曼用生命換來的,它給予瓊珊生的希望和信念,閃爍著人性的光輝,這是一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畫。
第二問,貝爾曼畫的'最后的常春藤葉未出現(xiàn)時:瓊珊
處境——肺炎重擊命懸一線
心境——灰心絕望數(shù)葉等死
→瓊珊把這最后一片葉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為最后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
貝爾曼畫的最后的常春藤葉出現(xiàn)后:瓊珊
處境—雞湯、摻葡萄酒的牛奶、小鏡子、看煮東西
心境—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永不凋落的葉子暗示她世間還有真情,這個世界并沒有完全棄她而去,活著是多么的美好,要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在生與死,抗爭與屈服之間,需要自己樹立信心,擁有信念,作出努力才能得勝。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xù)的精神支柱。
曾經(jīng)有位女記者問霍金">霍金先生這樣一個問題:霍金">霍金先生,難道您不為被固定在一個輪椅上而感到悲哀嗎?霍金用鍵盤敲出了這樣一些字:我沒有悲哀,我卻很慶幸,因為上帝雖然把我固定在一個輪椅上,卻給了我足以想象世界萬物、足以激發(fā)人生斗志的能力。是的,霍金不過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只要夢想還在、希望還在,生命便無所謂悲哀,叩亮希望之燈,便能活出人生精彩。
4、 貝爾曼為瓊珊冒著風雨畫藤葉是小說中的重要情節(jié),作者卻沒有實寫,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
明確:使小說產(chǎn)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歐·亨利式結(jié)尾),也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是藝術(shù)留白,令人回味無窮,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五、當堂練習(學生完成并展示,師進行點評并指導片段寫作的方法)
指導寫作:
1、緊扣小說的三要素展開,人物有了,還要有具體的環(huán)境和情節(jié)。
2、要有細節(jié)描寫,要注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手法的綜合運用。
思考:這篇文章給了你怎樣的啟發(fā)?試作分析
嬰兒的哭聲是他發(fā)出的生命的最強音,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嬰兒的母親的“安詳”和嬰兒的父親的“微笑”都體現(xiàn)出人間的溫情,這一切感化了“我”,拯救了“我”,治愈了“我”內(nèi)心的傷痛,使“我”領(lǐng)會到活下去的意義。
七、課堂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分析了貝爾曼和瓊珊這兩個人物形象,我們要學習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瓊珊因有生的信念、對自己生命的珍愛而活了下來;老貝爾曼因?qū)λ松恼鋹,雖然死去,卻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里。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應(yīng)當渴求生存,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活出自己人生的風采來!最后以汪國真的一首小詩來結(jié)束這堂課的學習,并把這首小詩送給大家(多媒體展示):
旅程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晚來風急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shù)雙眼睛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里
我們認識了自己
六、作業(yè)布置:
本文結(jié)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當瓊珊知道藤葉是貝爾曼所畫,她會怎么樣?試續(xù)寫,字數(shù)約300字。
1、運用想像,要合理,符合人物的性格;
2、多描寫,少記敘,要求生動形象。
教學反思:本堂課積極貫徹新教材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文本為基礎(chǔ),緊扣文本分析主人公身上的閃光點,通過引申閱讀及作業(yè)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和擁有堅強信念的意識。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些緊張,可將“拓展延伸”部分作為作業(yè)處理。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01-26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02-23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八篇10-31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六篇10-29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五篇10-24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4篇04-07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15篇)03-07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15篇)03-03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精選15篇03-10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3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