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范文匯編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荷塘月色》教案 篇1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在寫景中抒發(fā)出淡淡的憂愁和淡淡的喜悅之情。學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難,而且對語言和景物層次的精妙之處難以感悟,因此在教學時先詳細敘說文章寫作的時代形勢和作者的復雜心境,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產(chǎn)生歷史的想象,再緊扣作者情感的變化揣摩語言的運用和意境的美。
一、教學目標
1、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二、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揣摩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感悟景語和情語渾然一體的妙處。
三、教學程序
課前:①學生查閱有關時代背景的資料;
、趯W生仔細閱讀文章,認真思考教師布置的閱讀訓練題。
課堂:①分小組討論閱讀訓練題(一課時)
、谝晕恼碌膶懽黜樞颍Y合閱讀訓練題(二課時)
課后:①整理課堂筆記
②限時做《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中有關題目
、鄯聦懀悍抡照n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寫一段寫景的文字
四、教學過程及閱讀訓練資料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頗不寧靜”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作者彷徨苦悶,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解脫卻又無法解脫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如果省略了“漸漸”一詞,表達效果有何不同?析:“漸漸”寫出了時間流動和空間轉移的緩慢,與環(huán)境的寧靜和心境的頗不寧靜相適應,如果省略了,則不能描摹出時空變換的流動性,也不能體現(xiàn)出緩慢中的寧靜與寧靜中的頗不寧靜)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若將“帶”字換成“掩”或“關”有何不同?析:“掩”—出門/轉身/拉掩,動作煩瑣,有一定的目的性;“關”—動作過程與“掩”相類似,目的性強,語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蒼白,缺乏表現(xiàn)力;“帶”—輕輕地將門從背后掩上,動作輕柔隨意,保持環(huán)境的寧靜,也與心境相符)上門出去。
。1、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是由哪幾個空間立體地構成的?析:院子、夜空、墻外、屋里、門外)
。2、在本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疊詞?有何作用?析:日日、漸漸、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疊詞不僅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也有一種韻律美。疊詞一般用輕聲的語調來讀,輕柔的語調與輕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種雅而不俗的語言氛圍,而在語音的延長中,語意與情感也是綿綿不絕,令人回味的。)
沿著(為什么不用“通往”?析:“沿著”是圍繞,才可見“荷塘四面”的景色,而“通往”則表示還走在往荷塘的路上,無以得見“荷塘四面”。)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種情景前后有何聯(lián)系?析: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作者在描繪景物時用了哪些疊詞?析:蓊蓊郁郁、陰森森、淡淡;景物的色調是怎樣的?析:淡淡;流露了怎樣的心情?析:淡淡的哀愁。)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若換成“走”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析:“踱”:走路時不緊不慢,不慌不忙,慢條斯理,腳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卻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幽閑、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隱若現(xiàn)。若換成“走”字,則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韻)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樣的?現(xiàn)在的自己又是怎樣的?析:苦悶、彷徨、想逃避又難以超然;自由的人)到了別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妙處”和“受用”兩個詞,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變化?析:從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悅)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上下文的聯(lián)系中有何作用?析: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彌望”何解?析:充滿視野,滿眼,如“春色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亭亭”與前面哪個詞相呼應,它修飾的是“舞女”還是“裙”?析:與“高”相呼應,修飾“舞女”)的舞女的裙。(本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何相似之處?析:本體——葉子;喻體——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的裙與葉子自然舒展的形態(tài)相似。)層層的葉子中間,(“田田”與“層層”是對前面哪個詞的具體解釋?為什么?析:曲曲折折;“田田”描其連綿不絕,“層層”描其高低有序),零星地點綴(“點綴”與前面哪個詞相呼應?析:零星)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本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若換用其它修辭手法好不好?為什么?析:擬人;不能換用其它修辭手法,因為擬人的運用可以回應上面的“舞女”,荷莖象舞女,葉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顏,同樣千姿百態(tài),楚楚動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本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格,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何相似之處?析:本體——白花;喻體——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1、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點綴著”的,與“一粒粒”的“明”珠相似;2、白花“點綴”在“層層的葉子中間”,在綠叢中隱約閃爍,與“碧天”里的“星星”相似;3、荷花是“裊娜”、“羞澀”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態(tài)與色澤都與剛出浴的美人相似)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此處運用了“通感”的寫景方法,試述什么是“通感”?其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縷縷清香”與“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有何相似?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析:“通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把一種可感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點是“感覺的轉移”。相似處:斷斷續(xù)續(xù),若有若無,捉摸不定。作用:用“歌聲”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覺的可感形象,作者卻把它比作“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的形象,把視覺、嗅覺、聽覺交織在一起,啟迪讀者更加深遠地想象和聯(lián)想。)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顫動”的原因是什么?析:微風)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為什么只有一道而不是幾道?析: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凝碧的波痕。(波痕為什么是凝碧的?析:田田、層層、肩并肩、密密地挨著)葉子底下是脈脈(寫出的流水的什么特點?析:無聲、含蓄)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ㄟ@一段所寫的景物的順序能不能調動?析:不能。因為葉子出水很高,而且是田田的,目之所及肯定首先是葉子;因為白花是點綴其間的,而且白而發(fā)亮,所以接著寫花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花是零星的,所以微風過處有清香;因為有微風,就有了波痕;因為有了波痕,便看見了底下的流水;因為有流水,所以葉子更見風致。作者的目光又回到葉子與花上,從而順理成章,從容不迫地引出下文對靜靜地瀉在葉子與花上的月光的描寫。景物出現(xiàn)的順序是有著極強的前后關聯(lián)的,極富層次感,絕不能調動)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若換用“淌”字在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析:“瀉”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強的動感與立體感;“淌”雖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淚或汗等順著或依附著某物流下來,而月光是從空中照下的,并無依附任何事物。)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ㄈ魮Q用“飄”在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寫出青霧與葉花既互相貼近互相映襯又若即若離的層次感和動感,又可描寫出青霧似動而靜、似靜而動的輕柔含蓄之態(tài);“飄”雖與“薄薄”相呼應,但既“飄”便“散”、便“逸”,雖有輕柔之態(tài)而無含蓄靜謚之美,而且“霧”之所以“青”是因為霧貼近田田、密密的葉子而成,飄高飄遠了,便無“青”的感覺。)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牛乳”和“輕紗”的本體是什么?夢的本體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霧;葉子和花)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本句描寫了哪兩種樹影的哪些特點?“畫”字對表現(xiàn)這些特點有何作用?析:灌木——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楊柳——稀疏的倩影;“畫”說明樹影的錯落有致、濃淡和諧是恰到好處的,象是出自名畫家之手,也讓讀者更易聯(lián)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本句運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辭格,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的相似點是什么?是從哪兩種感覺的互相轉移?析:本體——月色;喻體——名曲;相似點:和諧;是視覺與聽覺的互換。)
。ㄔu:這一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寫,如流水,瀉;也有用景物進行反襯,如寫青霧、葉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寫出了光與影雖不均勻,卻和諧如名曲,光與影融為一體,荷塘與月色融為一體,心境與物景融為一體,整個天地渾然一體,如夢似幻,如詩如畫,令作者與讀者如癡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悅。)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遠遠近近”、“高高低低”描寫出樹的哪些特點?析:連綿成片、高低錯落,層次分明)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在總體寫樹中又著重寫了楊柳的豐姿,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析:點面結合)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是怎樣由景寫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變化?析:由路燈光聯(lián)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會聯(lián)想到人的心,一想到個人,熱鬧的蟬聲與蛙聲自然會驚擾了荷塘和作者內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終于發(fā)出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作者的心緒又從淡淡的喜悅轉為淡淡的哀愁。)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作者為什么會“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呢?析:“頗不寧靜”的心情在夢境般的荷塘岸邊沒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向往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來解脫。)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鹢首徐回,兼?zhèn)饔鸨;櫂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作者觸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聯(lián)想到江南采蓮的情景,作者說這是一個“熱鬧”和“風流”的季節(jié),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蓮賦》描寫當時“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沒有被這種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個句子可以表明?析:沒有!翱上КF(xiàn)在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依然是“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來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卻借用來表達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個句子可以表明?析:思鄉(xiāng)之情——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
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此時此刻的作者為什么會惦著江南呢?析:觸景生情,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苦悶彷徨,無所適從,欲超然又想掙扎,借思鄉(xiāng)排遣憂愁)——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從荷塘回到家里,心緒如何?析: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xiàn)實,現(xiàn)實依舊,愁思依舊,心里依舊不寧靜,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1927年7月,北京清華園
《荷塘月色》板書設計
緣由:心情頗不寧靜(情感基調,下文不斷揭示和照應)
一、月夜出門目的:看月下荷塘
小路:曲折、幽僻、寂寞
總寫荷塘月色樹:蓊蓊郁郁
月光:淡淡(景物色調)
心情:淡淡的哀愁
二、漫步小路
感想一:象超出平常的自己
勾勒荷塘輪廓直抒胸臆感想二:覺是個自由的人(照應一)
感想三:受用無邊的荷香月色
心情:淡淡的喜悅
《荷塘月色》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發(fā)情懷。文中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處是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歸功于傳神的動詞,巧妙的疊詞,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辭。根據(jù)《大綱》要求、本單元學習重點和本文的特點,我擬定本課的學習重點是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本文作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語言方面有許多值得鑒賞的地方。個人認為本文教學宜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鑒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同時,培養(yǎng)其鑒賞散文的能力。
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很重要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來,通過自主學習、互相討論、探究學習內容等形式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說目標:
1、知識目標:
。ǎ保┠芡ㄟ^感知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ǎ玻⿲W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能力目標:
。ǎ保┡囵B(yǎng)學生初步鑒賞散文的能力。
。ǎ玻┡囵B(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ǎ常┡囵B(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說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兩課時:
。ǎ保┑谝徽n時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全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ǎ玻┑诙n時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五、說準備:
1、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布置預習內容。
2、準備好錄音機、錄音帶、學習目標小黑板。
六、說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采用開門見山直入課題方式有利于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對象及任務,使之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
(二)、出示學習目標。
。ㄈ⒉シ配浺,指導學生誦讀。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作者心靈的律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流暢朗讀,落實《大綱》要求。
。ㄋ模、檢查預習情況。
1、交流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資料。
。病⒂懻摻涣鲗φn文內容的整體感知。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落實能力目標。
。ǎ玻┩瑫r也為落實知識目標作準備。
。ㄎ澹┫茸灾魉伎,再分組討論,限時作答。
調動學生參與,完成知識目標,落實能力目標。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思考并完成課后練習二、三,為下節(jié)課落實知識目標作準備。
第二課時:
(一) 出示目標。
。ǘ 引導誦讀,為德育目標作準備。
。ㄈ 檢查作業(yè),為落實知識目標作準備。
。ㄋ模 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練習討論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ㄎ澹 小結。
。 總結全文,從結構、語言、意境等三方面審美賞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落實德育目標。
。ㄆ撸 布置作業(yè):預習新課。
《荷塘月色》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 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細膩、傳神、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貼切、生動的比喻表達效果及其他修辭手法的運用。
2、 掌握《荷塘月色》描繪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并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揣摩細膩的,具有特色的詞語、句子的含義及其表達效果,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結構安排,寫景層次。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兩條線索。
教學工具:
多媒體、學生課下分組在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實物投影文字稿
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課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張清華園中月下荷塘的照片,并播放《荷塘月色》的范文朗讀錄音
1、 提問:在上節(jié)課的閱讀中,我們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華園中的月下荷塘。而散文的優(yōu)美的韻味應怎樣更好地來品味呢?
回答: 通過朗讀來體會。
2、 大家一起朗讀課文中的寫景重點段落四、五、六3節(jié)。
。ǘ┵|疑
1、 提問:在朗讀中,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樣的特點?
回答:一種朦朧的美。
2、 點撥:很好。那大家讀過幾遍后,有沒有想過文中的朦朧感是怎樣產(chǎn)生的?同時,大家預習過課文,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現(xiàn)在可以提出來。
回答1:作者的筆下景物的朦朧美與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聯(lián)系,因為情景是相交融的。
回答2:這篇散文除了寫景很美外,有些語句不太明白。
如: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白天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但熱鬧的是他們,我什么也沒有。
。ㄈ┵Y料交流:
1、提問: 我們仔細讀讀這些語句,它們有什么特點?大家是否想過為何不理解呢?這些語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們對寫作背景不了解。大家課下已經(jīng)分組查找了資料,現(xiàn)在根據(jù)大家在網(wǎng)上查找的資料,體會一下這些話的內在含義是什么,并說說你的理由和結論?(大家集體交流討論)(由同學上來展示資料)
2討論: 《一封信》“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笨梢钥闯鲎髡吖陋氠葆搴蜔⿶灥男那椤
《哪里走》“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罷了!北憩F(xiàn)作者不滿現(xiàn)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清前進的方向。
3、結論:從朱自清的生平了解到,1927年7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作為一位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自由知識分子,他也有過苦悶彷徨。
4、 小結:不錯,有了這么多資料,可以看出大家不理解的幾句話和作者的寫作背景和當時的心情有很大關系,請大家談談自己看法。
討論: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睆谋疚膶懽鞅尘翱,開門見山點明了作者當時的苦悶彷徨的心境。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苯Y合本段其它語句,作者越是喜愛這片靜謐的月下荷塘,也看出作者在現(xiàn)實中的苦悶彷徨,想逃避又難以超然的感受。
“但熱鬧的是他們,我什么也沒有!秉c明了作者雖然在月下荷塘中得到了釋放,但又不能完全超越現(xiàn)實之外的淡淡的哀愁。
。ㄓ枚嗝襟w把同學們的觀點顯示在大屏幕上)
(四)、課文解讀
第四段 月色下的荷塘
1、“彌望”——充滿視野,滿眼。 “田田”——多,連綿不絕。
(通過直觀優(yōu)美的荷塘圖片來啟發(fā)引導)
2、第二句,采用了比喻,舞女的裙。與葉子自然舒展的形態(tài)相似,這個比喻是“多邊”的,即它不僅表達了“荷”的高貴,還傳達出它的標志,典雅,圣潔,飄逸,靈動,清峻等魅力,使葉子產(chǎn)生了動感,使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鮮明具體。
。ㄕ故緞痈械暮扇~圖片)
3、“層層”——高低有序。(圖片)
4、“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本句運用了擬人;擬人的運用可以回應上面的“舞女”, 荷莖象舞女,葉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顏,這樣把整個舞女的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展示對比圖片)
5、“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本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格,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呢?因為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點綴著”的,與“一粒!钡摹懊鳌敝橄嗨; 白花“點綴”在“層層的葉子中間”,在綠叢中隱約閃爍,與“碧天”里的“星星”相似; 荷花是“裊娜”、“羞澀”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態(tài)與色澤都與剛出浴的美人相似 。
(展示對比圖片)
上面作者通過葉子、花,描繪了荷塘的形態(tài)美,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荷塘的動態(tài)美。
6、重點理解“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句把“清香”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這里作者使用了幾種感官感覺?
(展示powerpoint課件中的對比頁面)
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持續(xù)不斷的。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chǎn)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造成感覺的轉移。
這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把一種可感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可感的形象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通感”。所以這句話作者同時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
。ù笃聊徽故纠鋸娀斫庥洃洠
7、“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敝械摹邦潉印㈤W電、霎時、穿過”等詞,傳神微妙地寫出了微風過處一剎那間,荷塘的整體形態(tài),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動態(tài)。這是作者觀察仔細,用詞的精妙之處。
。ㄕ故緞痈泻扇~圖片)
8、“一道凝碧的波痕”,就給人一種船航行留下的痕跡的感覺,作者表達得生動傳神。(圖片)
9、“脈脈的流水”怎樣理解?
這里形容水沒有聲音,好象深含感情,表現(xiàn)流水的靜態(tài)美。(圖片)
“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是因為靜靜的流水更反襯出,動態(tài)中的葉子的美的姿態(tài)。(圖片)
【小結】從形態(tài)、動態(tài)、靜態(tài)多個角度來反映荷塘的美。
第五段 荷塘上的月色
1、本段有三個動詞用得很形象生動,使一切的事物都充滿了動感。 “瀉”、“浮”、 “畫”、“洗”。
“瀉”字喚起了人們對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寫出月光流動輕柔的情態(tài),化靜為動,有一種自上而下的動感和立體感,這具有一種恬靜的力度美。
“浮”描寫出青霧與葉花既互相貼近互相映襯又若即若離的層次感和動感,又可描寫出青霧似動而靜、似靜而動的'輕柔含蓄之態(tài);“洗”能理所當然地把葉子、花更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輕霧聯(lián)系起來,“薄薄的輕霧”也成為了“牛乳”、“輕紗”。
“畫”說明樹影的錯落有致、濃淡和諧是恰到好處的,象是出自名畫家之手,也讓讀者更易聯(lián)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
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了聯(lián)想?
運用了比喻和通感(視覺與聽覺的呼喚)。寫出了光與影雖不均勻,互相交叉,如名曲中的高、低音。卻和諧如名曲,光與影融為一體,荷塘與月色融為一體,心境與物景融為一體,整個天地渾然一體,如夢似幻,如詩如畫,一切融為名曲。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悅。
【小結】作者從正面和側面描寫荷塘上的月光。
第六段 作者的視線由荷塘內部擴展到荷塘四周。
從這一段開始,作者的心情又發(fā)生了變化,從淡淡的喜悅轉為淡淡的憂愁。
第二部分著重寫荷塘月色的優(yōu)美景象。有勾勒,有細描,有渲染,有襯托,靈活多樣,井井有條。特別是語言運用得準確生動,有神韻,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與苦悶。
第三部分(7~8) 江南舊俗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
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xiàn)實,現(xiàn)實依舊,愁思依舊,心里依舊不寧靜,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小結】作者第三部分巧妙地運用了《采蓮賦》和《西洲曲》中采蓮的情景,反襯出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更襯托出作者當時的淡淡的憂愁的難以解脫,“猛一回頭”回到家,又把自己的心情引向了低潮,一切都回復現(xiàn)實,作者又開始彷徨苦悶起來了。
【全文總結】本文根據(jù)作者的游蹤,可以引出一條線索。
帶上門——小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四周——江南舊俗、回家
(空間線索——明線)
導出:暗線——情感
頗不寧靜——淡淡的憂愁——淡淡的喜悅——淡淡的憂愁——思鄉(xiāng)愁——不寧靜
結構自然嚴謹。寫景層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朧的景色與淡淡的喜悅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優(yōu)美、凝練而傳神。運用比喻、聯(lián)想、襯托等手法把景象表達得極其真切而富韻味。
。ㄎ澹┐_立課題(作業(yè))
在比較中,我們也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有些同學還有想進一步了解朱自清的想法,這很好,可以把剛才在比較中的出的結論總結成文,也可以提出,你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想從哪方面繼續(xù)了解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 “朱自清散文研究”這個大課題下,確立自己相關的子課題。
課后自評:
研究性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探求新知的能力。所以本課教學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
1、 《荷塘月色》中關鍵語句的理解一向是全文學習的難點,特別是寫作背景的介紹很難使學生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質疑,明確問題,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去查找收集朱自清的相關資料,包括網(wǎng)上查找信息、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資料等,再到課堂上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尋找答案的能力。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利用圖片、朗讀錄音以及動感的flash音畫配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了直觀性,加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提高了閱讀分析鑒賞的能力,課堂效果好,事半功倍。
3、學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能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很多,學生也有興趣多了解他的散文。所以課外推薦閱讀,在教學中,學生更容易理解作品各自的特點,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荷塘月色》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內容:
自讀課文,準確認讀、解釋加點的字(如:1、煤屑路2、蓊蓊郁郁3、彌望4、裊娜5、倩影6、脈脈的流水……)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國的社會狀況思考:全文寫景狀物的主體部分是哪幾個自然段(以上預習內容可酌情增減,何時檢查也可靈活)
講授導語:
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時學過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學們對他的生平經(jīng)歷還知道些什么?
(以上答問可靈活掌握,以下教師簡述)
教師: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資產(chǎn)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鍛煉成長為“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經(jīng)歷了艱難曲折的道路。今天學習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從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敗的日子悲憤彷徨的復雜心情和了解他為什么要在對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當然,教學重點應放在:作品結構、語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從而認識本文主旨。
播放錄音(或教師表情朗讀)
板書課題
作者、寫作時間地點
荷塘月色 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華園
作品結構分析
教師啟發(fā)指導:以下提供一種示例,其他可從“專項評價”中,從作者行蹤變化看,讓學生提挈每段內容,進行歸納。
第1段 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huán)境)觀荷塘
第4段 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5段 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觀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8段 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顯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體內容”(寫景狀物);第7—8段由現(xiàn)實而思古,再返現(xiàn)實收束全篇。
所以全文結構為:
第一部分(第1段)寫“觀荷緣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寫“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情)
(以上可適當使用板書或卡片或熒屏演示等多媒體)
行文線索
從以上結構分析,可體會到全文寫景是為抒情服務,而貫穿全文的是一條,前后心情 變化的思緒線索。情—景—情,這正好像一條經(jīng)線,而對荷塘景色的描寫猶如一條緯線。
語句賞析
找出有代表性的語句進行賞析:
1、全文首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起筆的目的是什么? 可聯(lián)系撰文時間啟發(fā)學生講講有關大革命失敗情況,說明作者思想狀況,弄清他為什么要寫荷塘月色之美,發(fā)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這是獨處的妙處”)此段拋開了寫景,是否偏離了文章的中心呢?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態(tài),蘊含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實際上,這“情”離不開“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發(fā)“獨處”之情。
小結作業(yè)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
1、背誦第4段(集體背誦、提名背誦)
2、答問:第4段依次寫了哪些景物,依怎樣順序寫的?(以此引入新課)
景物描寫
解析第4段:作者怎樣從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1.按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茂密荷葉→多姿荷花→縷縷荷香→葉.花顫動→流水
2、深味作者匠心:
抓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結合作者筆下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 抓可見與可想的結合,寫出散文神韻。荷葉田田,滿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卻斷定葉下的水“脈脈”有情,這由葉子的“風致”引起的想象。
認識“通感”
引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句的比喻特點:
本體—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覺)
喻體—渺茫的歌聲(作用于人的聽覺)
立于微風中嗅那馨香,時有時無;聽那遠處歌聲,時斷實續(xù),溝通了不同類的感官。這也恰恰說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導鑒賞 5、6段中比喻、擬人句。(此環(huán)節(jié)可采用討論式)
收束及思考
結束對前所提問題的討論,提出關于語言美的思考題,讓同學課下欣賞,并寫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仍可布置其他作業(yè))
《荷塘月色》教案 篇5
教學重點:
1、 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
2、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朗讀課文2-6小節(jié)
二、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
1、 課文第2小節(jié)寫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
樹 (蓊翁郁郁)
月光(淡淡的)
“幽僻”、“寂寞”極言環(huán)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翁郁郁”加強了濃重的夜晚氣氛;“陰森森”虛寫,渲染恐怖的氛圍。這些景是憂悶郁結的作者眼中之景。寫月光雖然是“淡淡的”,但卻與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卻很好”,可見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云。
2、 課文第4小節(jié)寫了什么?作者怎樣寫的?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寫了月下荷塘
靜態(tài): 葉:田田、亭亭
花:零星點綴
微 開著的--裊娜(輕盈多姿)
風 打著朵的--羞澀(嬌怯不語) 形象
過 如明珠--潔白
處 如星星--綠葉白花 色彩
如美人--纖塵不染
動態(tài): 花:花香,如歌聲
葉:凝碧的波痕:整齊而有節(jié)奏的波動
3、課文第5小節(jié)寫了什么景色?
學生回答:寫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寫了月色?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通過霧:薄薄的青霧
(3)通過荷花與荷葉寫月色的朦朧:像在牛乳中洗過,像籠著輕紗的夢。
(4)以樹影寫月色:畫,濃淡適宜
(5)通過光與影的和諧寫月色:和諧的旋律
4、討論第6節(jié)
學生自己分析,教師作適當點撥:
這一節(jié)寫荷塘的四周。在這里,作者運用了繪畫技巧來寫荷塘的環(huán)境。作者筆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明暗結合,喧寂相間。
(1)四面的樹(照應第2 節(jié))
有遠有近:楊柳最多--遠
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近
(2)寫樹不忘寫月色:陰陰的
(3)路燈光把作者從幻想中召回,最后兩句雖似寫景,實則點明心境。寫樹上的蟬聲與水里有蛙聲,由寂靜到熱鬧,充滿了生機,將荷塘和月色襯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雖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寧靜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悶還是籠罩在心頭。
5、小結
無邊的荷香月色、良辰美景,使作者獲得了喜悅,但處于喜悅之中卻時而受到憂愁的牽制,即使遙想“熱鬧”、“風流”的采蓮盛況,也只得片刻歡欣,最終擺脫不了那滿懷的愁緒。作者所寫的景物淡雅、朦朧,通過寫景所表達的感情也是如此。從文章風格看,委婉掩抑,沒有悲喜的大起大落;從作者的個性看,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所以無論喜悅與憂愁,都是淡淡的。在寫法上很好地做到了情與景的交融。
板書:
景物的特點:淡雅、朦朧
作者的感情: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三、學生再讀課文2-6小節(jié)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由學生找,談談體會,教師點撥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充滿詩意。
1、 比喻和擬人(結合課后練習三)
例如:
、.第4小節(jié)寫靜態(tài)荷花的三個比喻
效果:這一比喻與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營造出一種純美的非現(xiàn)實的境界。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個“瀉”字寫出月輝照耀一瀉無余之景,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寫荷葉荷花“像籠著輕紗的夢”,表現(xiàn)了月下荷葉荷花輕飄柔美的姿容,通過寫葉和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效果:擬人的寫法賦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寫出荷花的神韻。
小結:比喻句加強了描寫對象的具體性、形象性,使我們在遐思中獲得了無盡的美感享受。
擬人句更添景物靈秀動人的氣質。
2、 通感的'運用(結合課后練習二)
教師向學生介紹通感修辭:
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交錯;但在特殊情況下,五官功能卻能出現(xiàn)互相轉化、彼此溝通的現(xiàn)象叫“通感”,也叫“移覺”。
如:“愉快的笑聲……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峻青《海濱仲夏夜》)
又如:“那笛聲里有故鄉(xiāng)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郭風《葉笛》)
這個句子笛聲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么撩人情思。
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兩個通感句,體會其表達效果(見課后練習)
小結:通感的運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無限韻致,迷離精妙,另人情動神搖。
3、動詞和疊詞的使用(結合課后練習四)
小結:動詞使用精當生動,富于表現(xiàn)力
疊詞運用的效果:
(1)傳神描摹出眼前之景:情態(tài)美,色彩美;
(2)增加了語言的音韻美: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
(3)深入細致地表現(xiàn)了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業(yè) :
1.歸納字詞
2.背誦4-6小節(jié)
《荷塘月色》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散文精練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學習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欣賞散文靜靜美的同時,感受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3、啟發(fā)學生思維,引起想象,激發(fā)興趣,提高寫作技能。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情與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賞讀式,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課件
1、背景音樂:(《月光》)
2、圖片:荷塘圖、月光圖、荷花圖、星空圖、月下樹影圖、荷葉圖
3、vcd片斷: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斷
4、配樂朗誦錄相片斷
五、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jié)課主要完成課文4段的閱讀鑒賞。通過揣摩“景語”,弄清文章的寫景特點。
一、導語
荷 花
[清]曹 寅
一片秋云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該詩通過對荷花開放的季節(jié)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篇散文也是關于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二、解題、初步感知
1、問:大家覺得題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語還是并列短語?為什么?
明確:并列短語,因為第四段是寫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寫荷塘上的月色。
2、朗讀、播放配樂朗誦(要求學生聽清字音,進入情景,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
三、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寫夜賞的緣由,小徑漫步,抒發(fā)感受。(情)
第1段:交代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及緣由。
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
第3段:抒發(fā)月下獨處時的感受。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景)
第4段:寫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寫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寫荷塘的四周。
第三部分(7—8段):寫由眼前之景所發(fā)生的聯(lián)想,回到現(xiàn)實,思鄉(xiāng)回家。(情)
第7段:聯(lián)想江南采蓮的舊俗和采蓮詩。
第8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作者回家。
四、鑒賞、分析課文的景物描寫部分(“景語”描寫)
㈠問:本文是如何描寫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幾段?
明確: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筆力對荷塘月色進行了描寫。
、嬲b讀、鑒賞第4段
1、學生閱讀本段,概括大意,思考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是如何安排順序的?
明確:本段主要寫月下荷塘美景,分別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定點觀察,由近及遠,由上到下,先靜態(tài)后動態(tài)。
2、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五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明確:
、俸扇~:“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lián)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tài)美。
、诤苫ǎ骸皩訉拥娜~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把U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tài)、羞澀神情的,現(xiàn)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
這是擬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博喻),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從不同角度,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
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酆上悖骸拔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通感手法:又名移覺。 把各種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溝通起來,用甲感覺去描寫乙感覺。它往往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憑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啟發(fā)讀者聯(lián)想,體味余韻,用來渲染并深化詩文意境。
此處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皩覍仪逑恪迸c“渺茫的歌聲”,雖然前者是從嗅覺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從聽覺的角度摩聲的。但是,二者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清淡縹緲,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借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清幽淡雅來表現(xiàn)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不僅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
★文中還有一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這是視覺移植為聽覺,月的.光華和陰影,朦朧婆娑,相互映襯,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來形容它們的和諧聲響,來表現(xiàn)月光樹影組合的協(xié)調,給人一種悠揚、優(yōu)美,很近肉內的感覺,同時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將讀者帶到一種美好的幻景。
、芎刹ǎ骸叭~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chuàng)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⑤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3、師生共同小結本段寫景要點
本段綜合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lián)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荷塘月色》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許多讀者都認為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主要描繪了他眼中的月下荷塘,筆者以為言其眼中的莫若道其耳中的《荷塘月色》全篇一共1407字,涉及聲音的近400字而且對聲音的描寫多與體現(xiàn)情思的句子共生,可以說是文章的主線。
《荷塘月色》若無聲音,其境界全無樂音隱喻著和諧,噪音隱喻著自由和諧與自由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家園,荷塘夜游可以說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還鄉(xiāng)之旅。
中國文人常常喜歡靜觀萬物,特殊的時候避世靜聽萬籟,甚或閉目塞聽,以保持心靈的寧靜本課意在引導學生品味以聲寫靜的特色,在品味語文味的同時,感受中國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復雜的原因,陶冶性情。
教學設計不能以法害意,解讀的思路應盡量天然,循著文章自然的脈絡,發(fā)現(xiàn)天成的妙處荷塘“聽”月便是尊重文本的方法。
課堂情境構想:
1、潛意識與感覺。
教師先引導學生確立荷塘“聽”月的潛在意圖,這一點可以通過預習作業(yè)或“導入新課”來實現(xiàn),明確告知學生讀此文可另辟蹊徑。
學生默讀全篇,通過直面文本,建立真實、真切的感覺。
2、傾情的朗讀與感知。
教師或朗誦家朗讀(不配樂)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在文章理解上的異同,因之存疑或確認對文章的初步理解。
3、問題交流教師通過預設或相機生成的問題引領學生建立感知。
小聲朗讀,品味(討論)、想象、聯(lián)想,構建作者筆下、自己(讀者)心中的“荷塘”。
這三步可構建自然、真實、開闊并且情感指向明確的課堂情境。
教學目標:
1、體味借聲傳情的手法。
2、感受中國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復雜的原因,陶冶性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借聲傳情的手法。
2、難點:培養(yǎng)學生遠離塵囂、觀照自我心靈的幽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默讀、朗讀,情思教學法。
教學過程:
。ㄒ唬⿲。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色是要飽覽的,但有才情的文人會有另類的佳作,比如辛棄疾的《聽月詩》:“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還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傳統(tǒng)的解讀并非側重于“聽”,但我們可以試著從“聽”的角度賞讀,請同學們試一試。
。ǘ⿲W生默讀,循聲、尋聲。
引導學生沿著聲音的主線,找出文中與聲音有關的語段。
。ㄈ⿴熒涣魑闹信c聲音有關的語段。
。ㄋ模┞牱蹲x,為有關聲音的語段分類,并分析其表現(xiàn)特色(作用)。
學生思考后師生交流:
A、實寫環(huán)境(襯托)——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B、虛寫環(huán)境(含人物)——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虛實結合)。
C、直接揭示人物心情——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D、通感(借用,寫環(huán)境)——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E、實寫人物(襯托)——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閆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F、虛寫人物(含環(huán)境,襯托)——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虛實結合)。
(五)探究《荷塘月色》潑墨于聲音的復雜原因及文章獨特的藝術魅力。
朱自清先生為何在題為“荷塘月色”的1407字中用了近400字的筆墨來寫聲音呢?
1、教師準備(據(jù)學生情況取舍,學生盡言則不言,以補充、點撥為要,重點分析物理學、心理學、哲學):
。1)物理學。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夜晚視覺不若聽覺,寫夜景的文章中自然有許多關于聲音的描寫
(2)心理學。
①聲音的力量:張飛長坂橋取勝靠的是雷鳴般的聲立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有噪音武器聲音雖無形,但對人的精神(身體)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
、谖锢硪簧硪恍睦怼x理(喜怒哀怨,揚抑)一辭章聲音的發(fā)生是物理現(xiàn)象,對人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人的情感精神,最后表達于筆端。
。3)哲學。
萬物之間的矛盾:聲音即不同物體之間矛盾、摩擦、碰撞、交流、共振的產(chǎn)物,具有社會關系的天然隱喻意義聲音和諧與否便可反映社會關系和諧與否
。4)文化傳統(tǒng)(包括文學沿襲與歷史流變)。
《禮記8226;樂記》云:“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
朱自清先生筆下有聲、有音、有樂,并且明確地傳達出對樂的向往與追求。
。5)社會政治影響。
(6)思維豐富的必然結果。
。7)噪音與樂音。
2、師生討論。
師:中國古今文人以揚棄現(xiàn)有價值或追求高遠理想為己任,因而常對現(xiàn)實不滿由于不為世所容或互生厭棄,便于苦悶之中靜觀萬物,靜聽萬籟,甚或閉目塞聽,對世俗聲音的敏感已成為潛意識,于是有意無意地逃避以保持心靈的.寧靜
朱自清對塵囂的觀照和逃避是此文冰山水下的部分,這成就了《荷塘月色》最獨特的魅力:在以視覺意象為主體的世界中穿插聲音意象,形成了獨特的意境“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通感寫景,由味覺到聽覺;“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通感寫景,由視覺到聽覺這兩句是潛意識支配促成的妙境!尋覓耳中圣地,獲得眼中凈土朱自清筆下的聲音有樂音,有噪音對樂音的鐘情隱喻著對和諧的向往,對噪音的厭棄隱喻著對自由的向往和諧與自由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家園
在現(xiàn)實與美好理想背離的境遇中,憤青式的無謂的粗豪不若尋覓寧靜呵護幽情人類的精神家園永遠高于也理應高于現(xiàn)實
。⿲W生自由朗讀。
。ㄆ撸┎贾米鳂I(yè)。
品讀杜牧《題禪智寺》或自選一首有聲音描寫的古詩詞賞讀。
《荷塘月色》教案 篇8
[教學設想]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根據(jù)本單元學習重點揣摩語言,那么教學本文,應從感受景物的特點入手,來把握作者的感情,進而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品味語言時先讓學生充分地盡情地朗讀,感受和理解語言之美,然后要求每人選擇一段或一兩個句子評點,老師適當給以點撥和引導。引入《楊義評〈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評〈荷塘月色〉》兩篇觀點相左的文章,讓學生交流討論。課后以我對《荷塘月色》語言風格的看法為題寫一篇短評。
[得意之筆]
1.作者借朦朧之景抒朦朧之情,這是不錯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筆下,荷葉清純,荷花素潔,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霧,這一切,無不是作者那高尚純潔、樸素無華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自華,后該名自清,由此,我們可以讀出荷月之美與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處,這就是一個清字:出淤不染,皎潔無瑕!而作者一生都無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貧,清白,清廉。
。ㄖ挥袕睦斫庾髡叩乃枷敫星槌霭l(fā),才能真正領會文章獨到的藝術魅力)
2.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比喻形象生動,形神兼?zhèn),不僅寫出了荷花的形態(tài)美,而且化靜為動賦予了荷葉勃勃生機,展現(xiàn)了荷葉少女般的纖柔嬌美、綽約豐姿。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寫出了月色的迷蒙暗淡,顯示作者漸露憂煩傷感之情。描摹物態(tài),信手拈來自然成文,毫無斧鑿之痕,非大家不能為也。
。ㄓ迷~設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聯(lián)想)
3.(1)古今中外,許多文學作品都寫到了月光,借月光來抒發(fā)自己的某種情思。下面四句都描寫了月光,分別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l.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l.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l.月亮上來了,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象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l.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ǎ玻┫旅嫠木湓,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寫《荷塘月色》一文的動機和心情?
l.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l.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l.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l.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精心設計一些高質量題目,有助于能力的遷移)
[思想感片]
朱自清中國知識分子自畫像
月夜下,荷塘邊,一位教書先生模樣的人,在不停地徘徊,他偶爾駐足望一眼點點荷花,隨即又陷入了沉思。此時月色迷離,夜闌人寂,蟬聲和蛙聲不時傳來,撩撥得人心煩意亂。
每每讀《荷塘月色》,就想見了這種情景,不禁暗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樣,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細多感的人。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先生的形象無疑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象,欲了解中國的知識分子,先生無疑是最好的樣本。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多難。
先生才華橫溢,著作等身,但窮困潦倒一生,雖與身處亂世有關,卻足以說明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多蹇。歷代統(tǒng)治者都是五大郎開店,對知識分子既嫉妒又懼怕,再者是輕視,斥之為書呆子,迂腐可笑不諳世事。他們官場上不會阿諛奉承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賞識;商場上不會投機倒把坑蒙拐騙,故發(fā)不了橫財。清苦寂寞,注定是他們的命運。他們的精神翱翔在科學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卻深陷于齷齪的大地上,靈肉分離苦不堪言。做中國的知識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時是清華的教授,但日子據(jù)說過得很拮據(jù),然而先生人窮志不短,而且歷久彌堅,情愿餓死,也不吃美國的面粉,表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寧折不彎的骨氣和正氣。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士可殺而不可辱,頭可斷而魂不死。這種特立獨行高傲無羈的人格,最大地顯示了生命的高貴和尊嚴。伯夷不食周粟,有人視之為傻瓜,但千百年來人們還是把他做為義的化身歌而頌之。朱自清做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有人以此非議之,但事實已經(jīng)證明,現(xiàn)在的中國最缺乏的正是這樣的人。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愛國。
先生教務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經(jīng)常是身心俱瘁自顧不暇,但他仍密切關注時局發(fā)展并為此寢食不安,表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可貴的愛國精神。位卑未敢忘憂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知識分子尤甚。這種愛國情感,仿佛與生俱來至死不悔。內憂外患生死存亡的關頭,挺身而出奔走呼號的是他們;歌舞升平國泰民安的時候,不甘現(xiàn)狀居安思危的是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古一脈相傳。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以天下為己任,真正是中國各階層中最杰出最優(yōu)秀的一群人。
中國知識分子,可憐!可敬!可愛!
[一孔之見]
(1)《荷塘月色》整篇文章設喻達14次之多,除少數(shù)堪稱佳構外,大多均不足稱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平淡無奇,了無新意,比作剛出浴美人,又有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聲,把月影比作名曲,更是牽強附會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視之,認為神奇之至,未免有些夸張。
。ǎ玻恫缮徺x》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向,令人無從把握。作者飽受國事家事之憂,意欲尋一別樣天地,以求解脫,解脫不成,便借詩抒懷,這可以理解,可詩中明明表現(xiàn)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戲纏綿悱惻的戀情(《采蓮賦》)、女子對心上人的表白和思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于情感生活上有難言之隱?聯(lián)系1927年的社會大背景,又不能這樣理解。前后矛盾,白璧有瑕,實在遺憾。
《荷塘月色》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初步體驗將沙和水有利結合,使玩沙活動更富情趣,培養(yǎng)幼兒分工合作,以大帶小的團體協(xié)作精神,感受接近大自然所帶來的樂趣。
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將“小鴨、小魚、烏龜、螃蟹、青蛙等”塑料玩具散放于沙池的各個地方,一次性臺布六條、水桶四個、廢品制作的灑水壺若干個;
2、各種塑料玩具(小鴨、小魚、烏龜、螃蟹、青蛙等);
3、活動前收集(小草、落葉、枝條若干);大場地沙池一塊。
【活動過程】
。ㄒ唬┗顒忧暗摹盁嵘磉\動”
1、教師將幼兒帶到沙池邊,觀看沙池。引導幼兒談話:“哇!今天我們的沙池里來了好多的小客人,他們是誰呀?”幼兒答:“小鴨、小魚、烏龜、螃蟹、青蛙。”師:“我們下去和他們一起玩好嗎?”(調起幼兒的積極性后)教師請幼兒做好進入沙池的準備。(脫鞋襪、卷袖口與褲口)
2、進入沙池,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學沙池里的小動物:我學小鴨搖搖擺、我學小魚游呀游、我學青蛙跳跳跳、我學螃蟹橫著走、我學烏龜爬呀爬,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媽媽身邊來(請小朋友爬到老師身邊集中)。
。ǘ┙處熤v解活動玩法和要求
玩法:先請幼兒在沙池里挖一個大坑作池塘,接著將挖好后將一次性臺布鋪在池塘底部(防止水很快滲入沙里);再把“池塘”灌滿水,然后將各種玩具放進“池塘”,最后在完成的作品加上一些裝飾。
。ㄈ┮}讓幼兒產(chǎn)生興趣
1、師:“今天小動物們和你們玩得可開心啦!可是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知道他們是住在哪里的嗎?請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想一想?”(幼兒開始自由討論)。
2、小結:哦,原來它們的`家在水里,那我們今天就在沙池里,給它們安一個家吧!來進行“挖池塘”好嗎?
(四)幼兒活動,教師指導
1、兩位老師協(xié)商以大帶小原則,分別將中班小班幼兒分成六組。
2、根據(jù)幼兒的年齡和能力的情況,指導他們進行分工合作活動,中小班幼兒一起合作挖沙坑;中班幼兒進行鋪池塘、運水灌水;小班幼兒進行找、送小動物進池塘等。
3、活動時,提醒幼兒不要將沙弄到眼睛或鼻子等五官部位,要注意他人的安全和衛(wèi)生,懂得照顧小班幼兒。
4、教師點評活動情況,讓幼兒相互欣賞各種各樣的“池塘”作品。
教學反思:
游戲是最適宜于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游戲,讓孩子在健康游戲中得到更多的發(fā)展。
《荷塘月色》教案 篇10
一、 教學目標
1、 能理解a疊字、b博喻、c通感等的含義和作用,并基本會使用這三種方法;
2、 能理解文章的外圓形結構和內圓形結構;
3、 能理解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二、 教學內容
1、疊字、博喻、通感
1) 疊字
定義:相同的詞、詞素或音節(jié)重疊使用,又叫疊音。
格式: ABAB、AABB、ABB、AAB、AA
作用: 傳神描摹景物特點;增加語言的音樂美: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深入細致地表達思想感情。
2) 博喻
定義:由一個本體,兩個或兩個以上喻體構成的一種特殊的比喻修辭。
作用:目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在一個特定的焦點上,由所有類似的東西反映出的不同光線中去觀察它。(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中譯本,三聯(lián)書店,1984,第215頁)
3) 通感
定義: 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或幾種感覺的心理現(xiàn)象,描寫這種心理現(xiàn)象的方法叫通感修辭。
作用:啟迪人們的聯(lián)想,達到感同身受的審美效果。
2、 圓形結構
1) 圓形外結構:文章敘述的時空順序的圓;
2) 圓形內結構:表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圓。
3、 情景交融
散文、詩歌當中的情、景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的。 景無情不發(fā),情無景不生(明范唏文《對床夜語》)。離開主體的情,景就不能顯現(xiàn),就成了虛景;離開了客觀的景,情就不能產(chǎn)生,也就成了虛情。情景相生、情景相融才算有意境,這也是中國古代抒情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1) 融情于景:寓意,給自然景物賦予情感內涵。王夫之:煙云泉石,花鳥臺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
2) 借景抒情:借具體的景物描寫表現(xiàn)細微幽眇的感受過程,達到情感的表現(xiàn)。
三、教學材料
1、疊字、博喻、通感
1)疊字
A典型材料:段4田田。a用典,古樂府《江南曲》:蓮葉何田田;b從彌望的詞義(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看,田田當為荷葉分布之廣、之密,但若換成密密則顯得擁擠、厚重,而田田發(fā)an韻,清脆響亮而舒適。
B強化材料:段4的其他8 處疊詞;有名詞星星,形容詞亭亭的等,副詞密密地。
C延伸材料: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尋覓,動作的延續(xù)性;冷清,尋覓時的環(huán)境和心情;凄慘戚專言心情之愁。
2)博喻
A典型材料:段4的荷花分別用明珠、星星、美人3個喻體來比喻。(明珠言色彩,荷花在月光下白而發(fā)亮,又因為零星地點綴著,與一粒粒的明珠相似;星星言分布,寫荷花點綴在層層的葉子中間,在綠叢中隱約閃現(xiàn),與今夜不能朗照的碧天里的星星何其相似;美人言神態(tài),因荷花是裊娜、羞澀且白而亮的,其神態(tài)色澤與剛出浴的美人相似。三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描寫荷花之美。)
B強化材料:民歌:你的眉兒細又長,好象樹梢的彎月亮;你的眼睛明又亮,好象秋波一個樣;你的臉兒紅又圓,好象蘋果到了秋天。(多本多喻,是連喻)
3)通感
A典型材料:段4把清香喻為歌聲;清香為嗅覺,歌聲是聽覺感知,用一種感覺去寫另一感覺。
B強化材料:心理學聯(lián)覺。
香為縷縷清香,歌聲為遠處高樓上渺茫之音,似有若無、時斷時續(xù)、縹緲不定是其共同點。
C延伸材料:錢鐘書《圍城》:方鴻漸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臉上還依戀著笑意,象音樂停止后裊裊空中的余音。許多女人會笑得這樣甜,但他們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的柔軟操。
2、圓形結構
A典型材料:a圓形外結構:文中作者從院中經(jīng)小徑到荷塘,后又歸來。依時空順序描繪了一幅夜游圖。
b圓形內結構:作者情緒:不靜求靜得靜出靜(詳見課文補充材料)
B延伸材料:憶江南刪掉的原因和不刪的理由:
刪掉的原因①編者思想落后,《采蓮賦》有描寫男女艷情的內容;②從題目看,是寫夜間荷塘,而江南采蓮舊事卻是白天的事;③與外結構有關。從作者的行蹤或純寫景的角度看,作者應該從家里出來,沿著小徑到了荷塘,再順著小徑回去才是。但回去時作者不但跳過不寫小徑,還突然來了個憶江南,似乎該刪。
不刪的理由①情感上:與荷塘月色部分一起把作者的情感一次次推向高潮,使作者情感變化更豐富;②結構上:與荷塘月色部分彼此呼應,互為雙璧,使文章表現(xiàn)更豐富,行文更有起伏、層次感,使結構避免了平淡和單一,富有形神合一的立體空間感而更臻精妙,從而使文章更能突現(xiàn)意象的豐滿和思想的深度;③更能體現(xiàn)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C強化材料:圓形內結構與情感變化曲線結構不矛盾的原因
a圓形內結構就作者本不寧靜,后企圖尋求寧靜,但終不能得的心情而言,重在結果;
b情感變化曲線結構表現(xiàn)情感的不斷努力掙扎,重在過程。好像從地上彈起的皮球,雖經(jīng)幾次彈跳,但終要落回地面。
3、情景交融
A典型材料: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和杜牧的《山行》
前者景物蕭條冷落,充滿哀愁,因為作者是流落天涯的斷腸人;后者竭力贊揚寒山秋景,秋景更勝春光,使秋天充滿了生機,因為作者愛這傍晚楓林。
B強化材料:文章一開頭就點出了作者的.心境: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即而作者企圖通過努力擺脫這種不寧靜,進行了三次努力:
、俸鋈幌肫鹑杖兆哌^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于是披衣帶門夜游荷塘,希望借欣賞美麗清幽、朦朧素淡的荷塘,來撫慰自己的心靈。然而非常遺憾,荷塘月色給作者的僅是片刻的寧靜,那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樹色、聒噪的蟬鳴蛙叫,使作者猛然驚醒: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愁緒再上心頭。
、诂F(xiàn)實在無法找回寧靜,遂進入了記憶和聯(lián)想,忽然想起南朝采蓮的事情來了,在虛幻的聯(lián)想中,不寧靜的心靈獲得了暫時的平復。但馬上被現(xiàn)實拉了回來,作者面前既沒有采蓮人,又不見些流水的影子,第二次努力歸于失敗。
、塾谑撬季w飛向作者的故鄉(xiāng)我到底惦記著江南了,然而作者卻經(jīng)歷了一次沒有結果的努力。最后在什么聲息都沒有中回到了家里。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引入內容1,指向目標1
從題目導入 ,直接進入重點段(4段)的講解。
1) 提問:題目是并列短語還是偏正短語?怎樣理解好?
*并列;但兩個景物并不孤立:荷塘為月下荷塘,月色為荷塘上之月色。
2)請同學找出重寫荷塘月色的部分。
*4、5、6段。
2、1)分析內容1a,基本實現(xiàn)目標1a。
重點分析第4段,學生分析5、6段。
、俳沂緝热1a,接近目標1a
提問:修飾荷葉為什么要用田田一詞?
、趶娀瘍热1a,逼近目標1a
提問:本段還有幾處疊字,各是什么詞性?
、垩由靸热1a,逼近目標1a
分析《聲聲慢》中的疊字。
2)分析內容1b,基本實現(xiàn)目標1b。
、俳沂緝热1b,接近目標1b
A提問:描寫荷花用了一個比喻,這個比喻有什么特殊處?
*一本多喻。
B點出博喻(或復喻)的概念,分析喻體有幾個才算博喻。(博喻特點)
*博者,多也;二夕(月)為多;喻體有兩個就行;
復,二次為復(復); 喻體有兩個就行。
、趶娀瘍热1b,逼近目標1b
A提問: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的一句歌詞是不是博喻?
*不是;這叫連喻,是多本多喻。
B為什么描寫荷花要用3個喻體?(博喻作用)
3)分析內容1c,基本實現(xiàn)目標1c
、俳沂緝热1c,接近目標1c
A提問:描寫荷香的比喻修辭有什么特殊處?(通感特點)
B口述通感定義
、趶娀瘍热1c,逼近目標1c
引入心理學概念移覺,通過分析描寫清香的通感句分析通感的心里基礎聯(lián)想和感覺移借。(通感作用)
、垩由靸热1c,拓展目標1c
分析《圍城》中通感句
4)回歸內容1,檢測目標1達成度
讓學生仿照段4的板書分析,板書段5、段6的內容和所使用的方法。
第二課時
1、引入內容2,指向目標2
簡單分析7、8段內容,請同學思考該部分為何在舊教材中被刪掉了?
2、揭示內容2,接近目標2
分析文章圓形外結構,指出憶江南與該結構的矛盾。
3、強化內容2,逼近目標2
提問:現(xiàn)在教材中為什么還原了作品原貌?
*可以刪是從單純的空間或純寫景的角度來分析的,而從情感表達的角度來說,不該刪。
1)引入內容3,指向目標3
指出本文非單純寫景散文,而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2)揭示內容3,接近目標3
、俣嗝襟w展示情景交融的分析內容;
、趶膬煞锶障φ請D的對比分析,解釋情景交融的內涵。
3)強化內容3,逼近目標3
分析文章的情感變化,畫出情感變化曲線圖,強化情景的交融。
4、延伸內容2、3,拓展目標2、3
1)從情感變化曲線圖分析指出,憶江南不該刪的理由;
2)從結構和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兩個方面分析憶江南不該刪的理由。
5、回歸內容2,檢測目標2達成度
1)請同學閱讀課文補充材料關于圓形結構的分析(首段),思考:教材中的圓形內結構與前面分析得出的情感變化曲線圖結構是否矛盾,該怎么理解?
2)試用圓形結構或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寫一次自己熟悉的留下過深刻記憶的游記。
五、板書設計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一.解題并列
二.重點段分析
月光 正寫 樹色 面
清霧 楊柳 點
葉子、花 遠山 遠景
樹影 路燈 近景
蟬鳴蛙叫
三.圓形結構與情感分析
。ㄐ蚯谝粯氛碌诙䴓氛挛猜暎
【《荷塘月色》教案】相關文章:
荷塘月色教案08-27
《荷塘月色》教案03-18
荷塘月色教案(15篇)03-05
荷塘月色語文教案11-05
【精選】《荷塘月色》教案4篇01-23
《荷塘月色》語文教案06-28
荷塘月色教案15篇01-19
荷塘月色教案13篇02-23
荷塘月色教案12篇03-05
荷塘月色教案14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