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1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jié),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tǒng)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這個節(jié)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
中秋節(jié)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2
嫦娥奔月
傳說嫦娥是遠古時候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的妻子。當時十日齊出,非常炎熱,莊稼都給曬焦了,給神州大地帶來了巨大的恐怖和災害。后羿為民除害,射落九日,留下一個太陽,人們終于得以正常生活,后羿因此為天下人所敬慕。
他聽說昆侖山西王母那里有種“不死藥”,這種藥,一人吃了可以升天成仙,兩個人分吃了,就可以長生不老。于是,他跋山涉水,前往討取,終于得到。
后羿與嫦娥夫妻恩愛,他舍不得心愛的妻子,也舍不得眾鄉(xiāng)親,不愿意一個人上天成仙,就把藥帶回家交給了嫦娥保存。后羿有個叫逢蒙的徒弟,是個奸佞小人,在八月十五趁后羿出獵,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為使不死藥不落入壞人手中,便一口吞了下去。不料吞下藥后,她身輕如燕的不由自己地飛上了月宮。后羿便在院子里設下供案,擺上瓜果食品,對月遙念嫦娥。
人們也紛紛仿效,以后年年如此,于是便形成了八月十五這個節(jié)日。
中秋節(jié)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的特別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等系列活動,有的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jié)還有另一個說法: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會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遺俗。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3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輕而易舉的騙過了后羿。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觀望著愛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tài)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嫦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xiàn)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到最后,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玉兔搗藥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搗制長生不老藥。
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讉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玄宗漫游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4
中秋節(jié)的來歷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發(fā)展到后來,貴族官吏、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
2、源于農業(yè)生產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xù)成熟的時候,人們?yōu)榱藨c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jié)日,所以中秋節(jié)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月餅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jié)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yè)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fā)明月餅,并廣發(fā)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衍生出中秋節(jié)慶。
中秋節(jié)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逢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逢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輕而易舉的騙過了后羿。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逢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因此每天都到月亮前觀望著愛妻。
后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5
1.1、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shù)靥倚踊ㄩ_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huán),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
1.2、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后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xù)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币钊,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jié)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1.3、玉兔入月宮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6
中秋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jù)我國古代歷法,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ji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jié)齊名的中國主要節(jié)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shù)氐娜A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jié)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jié)與端午節(jié)、春節(jié)、清明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秋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逢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逢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輕而易舉的騙過了后羿。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逢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因此每天都到月亮前觀望著愛妻。
后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玉兔搗藥
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人們稱為“玉兔”.據(jù)說玉兔跪地搗藥,制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長生不老。
關于玉兔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3位神仙,化身為3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及兔子乞食。狐貍及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濟他們,但兔子沒有食物,它卻告訴老人說:“你們餓了,就來吃我吧!闭f完,縱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為感動,于是把兔子的魂靈送到了廣寒宮,便成了玉兔。后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并為百姓搗制長生不老藥。
還有一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們有4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它踏著祥云飛到天宮。當它進入南天門時,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嫦娥無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一定非常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女兒陪伴嫦娥。雌兔舍不得寶貝女兒,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被孤獨地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獨嗎?孩子們,我們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兒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讓最小的女兒送去到月宮陪伴嫦娥去了!
中秋節(jié)的其它稱呼
根據(jù)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中秋節(jié)的祭月習俗
皇家祭月
所謂“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在先人的觀念中,日月代表著陰陽兩極,兩者和諧是萬物正常生長的保證!抖Y記·祭義》中記載:“日出于東,月出于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彼韵热耸种匾暭漓肴赵。
春秋末年《周禮》記載:“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泵枋龅氖窍热嗽谥星镆箵艄淖鄻,祭月迎寒的場面!抖Y記·祭義》有“祭日于壇,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陰陽關系,祭日于高臺,祭月于坑穴。《史記·封禪書》還記載:“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豬祭月。
秦漢時期祭月在皇室禮儀中繼續(xù)傳承。秦時,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東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萊山。漢武帝時,則“夕夕月則揖”,行朝日夕月之禮。北魏、隋唐直至明清歷代沿用秋分祭月禮儀。明世宗時,還在北京修建夕月壇,專供天子于秋分設壇在夜晚祭祀月神,這就是現(xiàn)在的北京月壇公園!睹骷尉讣漓搿酚涊d:“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壇!庇衷唬骸跋υ聣咳龤q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奔疵咳暌淮蠹,遇丑、辰、未、戌年皇帝親自在月壇祭月。其他年份則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民間祭月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禮儀,也逐漸流傳到漢族民間。禮儀式的皇家祭神行為變成了大眾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動,并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沿續(xù)下來。同時,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習俗開始成為求月神賜福,男人求功名利祿,女人則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談》卷四“八月”中記載:“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顏如皓月!
明清時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祭拜儀式。明代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記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風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泵枋龅.是中秋節(jié)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而后焚毀月光紙,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動在民國期間仍然風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勢的變化而逐漸消失,所以現(xiàn)代人中秋節(jié)只知吃月餅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幾年來又重新開始出現(xiàn)由官方或漢族民間組織的祭月活動。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而著稱。孔夫子有“不學禮,無以立”的庭訓。祭祀禮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排在我國傳統(tǒng)“五禮”首位的吉禮,就是祭祀天地神靈之禮。
所以說,祭月活動重新受到重視應該說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因為祭祀禮儀是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每年清明節(jié)祭祀黃帝陵、端午節(jié)祭祀屈原、中秋節(jié)祭月以及孔子誕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動,將會成為中華民族傳承千年中華文明的主要禮儀。
祭月儀式
明清時期祭月儀式,即如《帝京景物略》所述,是一種以家庭為單位的祭祀活動,這也是唐朝后根據(jù)“中秋月圓”而發(fā)展出的以“家人團圓”為主題的漢族民間祭月活動。
祭月要持肅敬之心!墩撜Z》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敝f,即祭神要敬神如在身邊。祭月前最好要能夠沐浴更衣,以示對月神之敬意。
中秋夜家人團聚一堂,面對月出方向設祭案,案前高掛月神像(俗稱月光紙),案上放置月餅、祭酒、西瓜(切成蓮花狀)或其他水果、以及其他食品作為祭祀供品,外加紅燭兩支、小型祭香插座(或香爐)一個,酒杯(或酒爵)三只。如行跪(漢代又稱經坐,即膝蓋并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拜禮,則需在案前鋪設跪拜席位。
家人中選主祭一位(明清逐漸有“男不祭月”的習俗,故主祭一般是家中女性長者。但現(xiàn)代祭月可以不考慮明清的這一習俗。另外,為了培養(yǎng)年輕一代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熱愛,主祭之職也可由家中年幼者擔任。習俗可承可破,不必一味拘泥。),其職責是代表并引領家人行使祭月的禮儀。另選贊禮一位,主導祭月的過程。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7
1、太古時代,天上有兩個太陽,輪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沒有晝夜之分,炙熱的天氣,讓人類的生活十分不便。
有一對夫婦勤奮的在耕地工作,將睡著的嬰兒穩(wěn)穩(wěn)放在樹蔭底下的石堆旁,并用棕葉遮蔽妥當。不料仍然被殘酷的太陽活活曬死,變成蜥蜴躲進石堆縫里去。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十分悲憤,發(fā)誓將太陽射下為孩子報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親事先在住家門口種了橘子樹,就出發(fā)前往太陽上升之處,準備在太陽升空之前將它封死,射術精準的父親果然射中太陽的一只眼睛,太陽的光芒頓時消失變成月亮,月亮閉著雙眼,胡亂的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親從指縫中掙脫逃跑。由于一個太陽被人射傷成月亮,另一個太陽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無法出外工作,更尋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門,都必須先投擲石頭,由石頭落地的聲音判斷前方是路還是深淵,一只出外覓食的山羌,被人們丟出去的石頭擊中頭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發(fā)出生氣的吼叫聲,這時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躲藏的太陽竟然被山羌的吼叫聲,嚇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們又恢復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額頭從此留下一個美麗的疤痕。
后來,月亮傳授射日的父親各種祭典的儀式及禁忌,例如:狩獵察及播種祭時不可貪吃甜食,否則會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獵物等;月圓時候要舉行孩童祭,否則孩童會生并死亡。父親返回部落之后,開始教導族人辦理祭祀事宜,當大家學會所有得祭典儀式,那棵橘子樹已經長成大樹。所以布農族有幾個社群在進行祭典儀式的時候,都會以橘子樹葉作為祭器。
2吉普賽的傳說—月亮的孩子
從前有位吉普賽女子,和先生結婚多年都沒有生下孩子。某天夜里她向月亮祈禱,祈求月亮能賜給她一個孩子。不久之后她如愿懷孕,但是,當小孩生下,他們發(fā)現(xiàn)這孩子沒有吉普賽人的黝黑膚色與深褐色眼睛,竟是灰色的眼睛與銀白色的肌膚,吉普賽男子非常生氣,認為是妻子背叛了他,要殺掉這個孩子。
吉普賽女子不忍,便將小孩子帶到山上,遺棄了他。月亮于是從此照顧起這個孩子。每當月圓之際,就是這個孩子行為良好,而每當月亮轉虧為新月,便是這個孩子哭泣,月亮為他做了個搖籃、哄他停止哭泣。(將白化癥小孩比擬為月亮的孩子)
3 月亮女神
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非常漂亮,同時也是個很厲害的弓箭手,掌管著狩獵,身邊常伴著她心愛的弓箭和獵犬。每天她駕著銀色的馬車在夜空中奔馳,代表了夜間的一起——寒冷、寂寞、以及亡靈的道路。她還是未婚少女的守護神——她自己也是終身未婚,這里面還有個悲傷的故事。
海王波賽冬有個兒子,名叫奧列翁(Orion),他非常喜歡射箭,是個很好的獵手,還喜歡在海面上狂奔。月亮女神很喜歡奧列翁,他們相識了,并且彼此相愛,經常一起在叢林中狩獵,在海面上狂奔。女神的哥哥阿波羅很討厭奧列翁,也不喜歡她妹妹與奧列翁的這段感情,于是決意要除掉奧列翁。某天,奧列翁正在海面上飛奔的時候,阿波羅用金色的光罩住奧列翁把他隱藏起來,使任何人都看不出奧列翁的本來面目,然后就去慫恿喜歡射箭的妹妹月亮女神把遠處的金色物體當作靶子。月亮女神當然不知道這是哥哥的陰謀,射出一支箭,正中奧列翁的頭部。后來她知道了自己射死的是心上人奧列翁,于是陷入絕望之中,日夜哭泣。為了永遠珍藏對奧列翁的'愛情,她請求宙斯把奧列翁升到天上,希望自己乘坐銀馬車在天空奔跑中隨時可以看到。宙斯接受了她的請求,把奧列翁變?yōu)樘焐系男亲C戶座。女神發(fā)誓,終身不嫁,她要永遠在夜空中陪伴著奧列翁。
4 東北地區(qū)黑龍江省的赫哲族中,就廣泛流傳著一則“月亮的故事”。
古時候,一個婦女去江邊挑水,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覺得明亮的月亮特別可愛,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在婆家受到的種種虐待、萬念俱灰。她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請月亮神仙幫個忙,使自己脫離這個苦難的世界呢!當她剛開始祈求月神時,令她十二萬分驚訝的是,從遠處江面上晃晃悠悠飄來了一塊毯子不像毯子、船又不像是船的東西,很快來到了她面前,停住了。她試著用腳尖往上一踩,說來也奇怪,整個身體不知不覺就上去了。它立即像變魔術那樣,把那位婦女凌空托了起來,慌得她趕緊抓住身邊的樹。也不知道她從哪里來的那么大力氣,那棵樹竟然被她連根拔了起來。這時,“飛毯”越飛越快,她也越飛越高。就這樣,那位婦女很快就飛到了月亮上。
這個傳說是想要告訴大家,月亮上的那些黑影,就是那位婦女和她帶到月亮上去的水桶呀、扁擔呀、樹呀。當然,這只是個民間故事,月亮上并沒有這些東西,也沒有所謂的月亮神。
5 我國高山族的一則神話是這樣的:
天地間本來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人們只能點火把來照明。也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間,特大的狂風把兩個持火把的人吹上了天,天上就有了兩個太陽。兩個太陽輪流照耀著大地,照得人們無法合眼休息,莊稼也都被燒焦了。又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一位箭術高明的神箭手用強箭射中了其中的一個太陽,從此,它的光芒減弱,變成了月亮。
高山族的另一則神話,說太陽和月亮是一對青年男女變的:為了替大地和人們尋找光明,他們兩人走遍了天涯海角,最后飛上了天空,男青年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女青年變成了溫柔可愛的月亮。
當你們抬頭看月亮的時候,立刻就會發(fā)現(xiàn),明亮的月亮上還有些不那么明亮的地方,它們比周圍稍微暗一些,暗的程度也不一樣。下面一則瑤族神話就是想來解釋月亮上明暗交錯的情景的。
6 天上的月亮原來是方不方、圓不圓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熱得使人透不過氣。
一對青年男女立志興利除弊,為人民做好事。力大無比的男青年將一支支利箭射向月亮,硬是把月亮一點點修理得圓圓的?墒,月亮光還是太亮,而且白白的月亮也不好看呀!女青年是位織錦能手,她潛心為月亮編織了一幅美麗的絲錦,讓男青年掛在箭上射到月亮上去把它蓋起來。這樣,月亮光就不那么刺眼了,原先織在絲錦上的圖案、房子、牛羊、桂花樹等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月面圖案了。后來,男女青年也來到了月亮上,男放牧,女織錦,過著美滿幸福的日子。
7 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在我國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戶曉的。
據(jù)說嫦娥吃了西王母給的不死藥,輕飄飄地飛到了月亮上,住在那兒的廣寒宮里,至今還過著寂寞的生活。陪伴著嫦娥的只有那只一年到頭都在為嫦娥搗藥的玉兔。
后來,也不太清楚從什么時候開始,月亮上又來了一個叫吳剛的人,只知道他修仙時犯了戒律,被罰到這里來砍桂花樹的。可是,桂花樹是棵仙樹,吳剛怎么砍得了呢!當他把斧子剛提起來,樹上的裂口又立即合攏起來了。就這樣,他就只能永遠在月亮上做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8
中秋節(jié)的由來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中秋節(jié)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也是慢慢發(fā)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jié),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tǒng)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這個節(jié)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
中秋節(jié)的故事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jié)的其它稱呼
根據(jù)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中秋節(jié)的發(fā)展是怎么樣的
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jié)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jié)”。中秋節(jié)普及于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jié)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xiàn)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成書于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于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jù)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yǎng)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xiàn)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jié)在我國北方地區(qū)還不很流行。
中秋節(jié)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jié)日,大約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并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中秋節(jié)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jié)日,并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
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歲時節(jié)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jié)俗的主要形態(tài)。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薄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9
中秋節(jié)的由來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發(fā)展到后來,貴族官吏、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
2、源于農業(yè)生產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xù)成熟的時候,人們?yōu)榱藨c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jié)日,所以中秋節(jié)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月餅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jié)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yè)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fā)明月餅,并廣發(fā)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衍生出中秋節(jié)慶。
中秋節(jié)傳說故事
中秋傳說之一——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
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jié)的養(yǎng)生原則
1、食養(yǎng)
秋季氣候稍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yǎng)應以妨燥攝陰,滋腎潤肺,在飲食上,以少量椒、蔥、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至于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2、形養(yǎng):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氣候干燥,很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膚水份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別注意水份的補充,多喝水、多吃含膠質與水份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運動。并應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3、預防秋季感冒:應避免過度蒸發(fā)食物
秋初暑氣由盛而降,朝涼夜熱,日夜溫差變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氣漸退,但逢秋老虎發(fā)威時,天氣又悶又熱,這種涼熱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中秋節(jié)的意義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ji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jié)齊名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shù)氐娜A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jié)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jié)與端午節(jié)、春節(jié)、清明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10
中秋之夜,一輪皎潔的月亮冉冉升起,晶瑩奪目,溫柔圓潤,清麗的月光如流如瀉,神秘而浪漫,那是一個令人十分神往的銀色世界。正因為月亮給人以溫柔圓潤的外表,唐人李復言的《續(xù)玄怪錄》記:月宮有位老人,袋裝紅色絲線,查明人間姻緣,用絲線系住男女,從而洞房花燭結姻緣。杭州西湖雷峰塔旁建有月下老人祠,后塔倒,祠已毀,但“月下老人”這一媒人美稱流傳至今。難怪青年人都喜歡唱這樣的歌:
你的情也真,你的愛也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痹铝,不僅是愛情使者,更是永恒宇宙的象征,它超越時空,跨越古今,閱盡人間春色:看到了嫦娥奔月,看到了唐明皇游月宮,也看到了祖國各地中秋賞月的奇風異俗。
關于中秋節(jié)的'來歷大致有三種: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但無論源于何種,中秋節(jié)與月亮的神話和傳說一直廣為流傳。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中秋節(jié)的傳說更是耳熟能詳。
中秋節(jié)傳說-嫦娥奔月
我國對月亮的崇拜,集中體現(xiàn)在嫦娥奔月這一傳說上。
早在戰(zhàn)國末年成書的《歸藏》上就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西漢名籍《淮南子·覽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靈藥,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獨往,難免冷清。東漢科學家張衡(78—139)大概是為了懲罰嫦娥的私奔,在其專著《靈憲》中說,超群絕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變成丑陋的蟾蜍——癩蛤蟆,并被罰在月宮中搗藥。
但是,蟾蜍的丑惡形象和美麗的月亮畢竟難以協(xié)調,在民間,人們慢慢地為奔月的嫦娥恢復了原來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變成了美女,孤棲月宮,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詩人李商隱寫詩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從唐代開始將八月十五賞月改為祭月,盼嫦娥回歸人間。為使她在月宮不感寂寞,人們又逐漸創(chuàng)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樹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一書中進一步演繹出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吳剛伐桂,可桂樹有特異功能,隨砍隨合,所以,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到了宋代,中秋節(jié)習染成風,賞月、玩月更加熱鬧、普遍。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載:“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本⿴熂涝,傾城人家子女登樓或在夜半之時焚香拜月,“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蟾宮折桂,喻科場得意)……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了兩三千年,添枝加葉,越來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宮之謎,包容著人類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同時也反映古代婦女追求自由解放和人格獨立的強烈愿望。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11
中秋節(jié)由來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ji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jié)齊名的中國主要節(jié)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shù)氐娜A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jié)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jié)與端午節(jié)、春節(jié)、清明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秋傳說
(一)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二)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jù)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yǎng)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三)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chuàng)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jié)的養(yǎng)生原則
1、食養(yǎng)
秋季氣候稍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yǎng)應以妨燥攝陰,滋腎潤肺,在飲食上,以少量椒、蔥、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至于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2、形養(yǎng):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氣候干燥,很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膚水份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別注意水份的補充,多喝水、多吃含膠質與水份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運動。并應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3、預防秋季感冒:應避免過度蒸發(fā)食物
秋初暑氣由盛而降,朝涼夜熱,日夜溫差變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氣漸退,但逢秋老虎發(fā)威時,天氣又悶又熱,這種涼熱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中秋節(jié)傳統(tǒng)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shù)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笨磥韽墓胖两裰星锶紵糁灼湟(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shù)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jié)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jié)的必備習俗,俗
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jié)朋友間用來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qū)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jié)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xiàn)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jié)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jié)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xié)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制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扎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后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zhàn)斗。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后,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tǒng)治,于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jié)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于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zhèn)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中秋節(jié)由來的傳說故事】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的由來傳說故事12-22
中秋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故事[精選]11-27
中秋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故事11-20
中秋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故事(薦)11-28
中秋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故事【優(yōu)選】11-20
(熱)中秋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故事11-20
谷雨節(jié)氣由來及傳說故事04-14
中秋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介紹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