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演講稿模板匯編五篇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怎么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演講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
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shù)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為其核心“孝”道,孝作為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傳承優(yōu)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為核心。
還記得央視一套的一則公益廣告嗎?勞累一天的年輕的母親,晚上給自己的孩子洗完腳,又大汗淋漓地端著一盆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孩子沒有睡覺,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著也端著一盆水走向這位年輕的媽媽。
人間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樓道,那不太穩(wěn)健的腳步,還有那微波蕩起的水花,孩子純真的笑臉,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聲:“媽媽,洗腳。"多么溫馨與幸福啊。年輕媽媽滿臉的疲憊瞬間化成世間最美的笑容,人間的真情與天倫之樂的幸福展露無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孝心的培養(yǎng)要從娃娃抓起,里面的兩位母親,一位慈祥可愛,一位賢惠孝順,而里面的'兩個孩子,一個以身作則,一個懂事可愛,受母親的影響,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這則廣告感動了無數(shù)人,很好的詮釋了“家風“這個詞語,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孝",呼吁現(xiàn)在的人們要;丶
看看,關(guān)愛老人與兒童。 “媽媽,洗腳“這稚嫩的童聲依然回蕩在我們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詞,“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也成了我們行動的指揮棒 。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tǒng),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于教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應(yīng)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家庭偉德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chǔ)性偉德,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偉德、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jīng)常的偉德。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wù)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 獨具特色的優(yōu)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后代繼承人立身于社會,讓后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zhì)。形成優(yōu)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yè)。這使得優(yōu)良家風能夠經(jīng)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nèi)容。子曰:“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父親,為人父要關(guān)愛偉德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gòu)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奔绎L主要是偉德后人成為棟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為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yǎng)子女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后人懂得進取,胸懷凌云,心系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為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所需要的。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zhì)財富。承繼傳統(tǒng)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的傳承,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思想延續(xù),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明教育。在中國,人們喜歡以家訓的方式傳承家風,或者說,家訓是中國人期望家風長久流傳的最主要表達方式。那么,就讓我們穿梭于古代和現(xiàn)實之間,體味家訓中傳遞的家風。
家風教育伴隨文明產(chǎn)生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現(xiàn)在有文字記載的家風教育大概就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的家訓了。在《尚書》中,我們可以讀到周公告誡侄子周成王(姬誦)的一篇誥辭。文中,周公告誡成王不要貪圖安逸享樂,不要荒廢政事,要安定民心!爸诜w之艱難”,這樣的家風教育至今還在延續(xù)著。
在《說苑反質(zhì)》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嬰病重時寫下家訓,藏于柱中,要妻子等兒子長大后拿給他看。這份家訓囑咐兒子布帛不可用盡,用盡了就無法再做衣服;牛馬不可將其力氣用盡,用盡了就無法再使用牛馬耕田駕車;任事者不可對其過分苛刻,否則就無人幫你做事了。由此看來,“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家風教育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這是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名句。
在諸葛亮的思想觀念里,人要注重加強道德修養(yǎng),要不斷學習,要清心寡欲,要靜思反省,要不急不躁。他把自己這些思想和行動指南以家訓的形式傳遞給他的兒子,希望這能成為諸葛家風。可能連諸葛亮自己都沒想到,他的這些教誨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訓家風,影響至今。
顏之推教子“威嚴而有慈”
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被稱為“篇篇藥石,言言龜鑒”的家訓專書,是我國封建社會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家訓之一。
“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币簿褪钦f,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他要求家人在嬰兒能識得別人的臉色、懂得別人的喜怒時,就對其加以教誨。顏之推還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意思是父母既威嚴又慈愛,子女就會敬畏、謹慎,從而產(chǎn)生孝心了!叭酥異圩,罕亦能均,自由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大意是,對于子女,父母不能偏愛,不應(yīng)厚此薄彼。通過這些語句,顏家家風躍然紙上。
顏之推身歷三朝,對世事滄桑、人情世故體會很深,因此在《顏氏家訓》中,他教育其后人要“少欲而足”、“無多言,無多事”、“慮禍養(yǎng)生”等。這些家訓既有封建社會的.局限性,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顏氏家訓》后,家訓著作漸多,差不多每個朝代都有一些代表性家訓產(chǎn)生。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宋若莘的《女論語》,李恕的《戒子拾遺》;宋代司馬光的《訓儉示康》,陸游的《放翁家訓》,袁采的《袁氏世范》,陸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明代姚舜牧的《藥言》,楊繼盛的《楊忠愍公遺筆》,何倫的《何氏家規(guī)》,孫奇逢的《孝友堂家規(guī)》;清代愛新覺羅玄燁的《庭訓格言》,朱柏廬的《朱子家訓》,張英的《聰訓齋語》,汪輝祖的《雙節(jié)堂庸訓》,鄭燮的《家書十六通》,曾國藩的《教子書》,甘樹椿的《甘氏家訓》,鄒歧山的《啟后留言》等。這些家訓,影響深遠,對中華文化思想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
司馬光訓子節(jié)儉樸素
司馬光的《訓儉示康》也是被歷代人們稱道的家訓,這是寫給他的兒子康的家訓。
司馬光的家訓別具一格,首先說明自己是怎樣的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唆⒁换āF缴氯”魏,食取充腹r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大致意思是說,他本來出身貧寒,一代一代都繼承著清白的家風相。他生性不喜歡豪華奢侈。他一向穿衣只求抵御寒冷,吃飯只求飽肚子,也不敢故意穿骯臟破爛的衣服以表示與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們的贊揚。許多人都把奢侈浪費看作光榮,他卻把節(jié)儉樸素看作美德。
實際上,這就是司馬家的家風。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任州縣官和天章閣待制,為人廉潔,干一輩子,家無余財。這樣的家風影響了司馬光,司馬光也是“以清白相承”,并認為“侈,惡之大也”。
在《訓儉示康》中,他舉出歷代許多“成由勤儉敗由奢”的例子,教育他的兒子司馬康“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要求他的兒子把勤儉持家的家風傳給下一代。
曾國藩家書傳家風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但說到近代家訓,繞不開曾國藩,有人說曾國藩的家書在家訓方面超過《顏氏家訓》。
曾家是望族,曾國藩的祖父曾留下了八字家訓:“豬、蔬、魚、書、早、掃、考、寶!弊x書、種菜、養(yǎng)魚、喂豬,為居家之事;起早、打掃潔凈、誠修祭祀、善待親族鄰里,是治家之法。道光年間,曾國藩做了京官,其父親在給他的家書中寫了三戒,即“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
曾國藩做官的幾十年里,無論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有兩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讀書,二是堅持寫家信。他的家信體現(xiàn)了他對家風的要求。他在家信中說:“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他教育家人要勤快:“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他要親屬堅持讀書:“諸弟每人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以之!币步逃胰朔畔录茏尤趧樱骸白又冻x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彼要家人勤勞節(jié)儉:“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
讀《曾國藩家書》,就像在聽一位長者在和你聊家常,從讀書成才,修身養(yǎng)性,到為人處世,甚至到養(yǎng)花養(yǎng)草,無所不談,在閑聊中展現(xiàn)出曾家家風。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古人講忠孝仁義禮智信廉,講勤儉持家,重視家庭倫理,這些在今天仍有可汲取的營養(yǎng)。一代代的家訓,傳承和發(fā)展了中華民族的文化。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3
親愛的朋友們: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潤,影響著人們。
說起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對別人熱情爽快,做事遇到困難時有執(zhí)著性、不食言,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風。一個家庭的興旺發(fā)達,不在于一時的富有,也不在于財產(chǎn)的多少,而在于家風的好壞。家風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一家人的心靈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風的一家人就會懂得勤勞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標。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能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yīng)該怎么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是出現(xiàn)這幾句話,與其說是生我養(yǎng)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jié)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共筑,只有嚴格筑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謝謝大家!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當我來到這個人世上,睜開眼所看到的是一片綠色,我父親是軍人。他沒有用傳統(tǒng)的諸如《朱子家訓》、《范氏家訓》等家訓來教育我們,我們所接受到的是軍人的嚴厲,軍人的雷厲風行,軍人的氣質(zhì),軍人的一絲不茍。父母常對我們講道: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我們做好我們的工作,你們讀好你們的書,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聽老師的,等工作了,在單位要聽領(lǐng)導的,照章辦事,不得違法亂紀,不得違反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要求我們能吃苦,有耐性,有包容之心,行感恩之為。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這些貫穿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之中。日后的歲月里,我們姊妹四人先后上大學,參加工作,結(jié)婚生子,雖然沒有什么成就,平平常常,遵循著父母的教誨,讓父母少了一些的牽掛,少了一些的'操勞,多了幾分的安逸。每周回到他們身邊陪陪他們,在外地工作的每到假期或者春節(jié)一家人回到父母身邊,此時的二老,比任何時候都要開心,精神比任何時候都要好。他們所期待的不是兒女們多么的成功,而是一家人的快快樂樂,幸幸福福,平平安安,這就是父母心目中的成龍成鳳。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入伍到了西北邊陲,這里的環(huán)境氣候是極度的惡劣,經(jīng)濟匱乏,文化生活單一,在一同來的一個部隊大院里的戰(zhàn)友,被父母調(diào)到了機關(guān)或者條件好的部隊里去了。父親心里明白我的心理活動,來信告訴我,年輕人要學會在艱苦條件下生活,況且,其他的戰(zhàn)友也是父母生父母所養(yǎng),人家為什么能堅持,你為什么就不能,每周一封父母的家書,內(nèi)容就是鼓勵我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督促我利用大好時光多看書。因我們地處偏遠,父親就把新出版的讀物成捆地給我寄過來,也就是在部隊里,我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當離開部隊時,我是泣不成聲,這里的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地親切,難舍能分的戰(zhàn)友情,大家擁作一團抱頭痛哭,依依不舍的情景歷歷在目。軍人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財富,要感謝父母的嚴厲,還有那一封封柔情溫馨的家書,伴我在部隊里快樂地成長。
看了央視《新聞聯(lián)播》談家風家訓,這是個溫暖的話題,多數(shù)家庭沒有可查可載的家風家訓的樣本,多數(shù)父母的心又都是一樣的,期盼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其實,家風是一種情,是父母的寄托之情,是父母的舔犢之愛,使我們時時感受關(guān)懷,感受溫暖,快樂中享受生活,享受陽光的恩澤。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別來簡單的說一下。
家風就是家規(guī),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xiàn)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么事兒盡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里,姥姥姥爺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xiàn)。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么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xiàn)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家訓,字典上這樣解釋“指對咨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zhì)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和哥哥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為自己開脫,那么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jīng)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罵。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罵我,根據(jù)事情的嚴重程度,要么給我講道理,要么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雖然我是個女孩子,但自己的一言一行也要敢于承擔。無論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即使是犯了錯,也是一樣的。我的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給我哥哥講的。但是我覺得上面所說的我的哥哥比我做的要好那么一點點,這也可能是之前他在實驗班,而我在平行班的原因吧。
家教,我自己覺得跟家風有點相像。詞典上說家教的重點在于道德禮節(jié)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會經(jīng)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覺得家教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在家長的幫助和教導下,從孩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媽媽教育我講禮貌,主動跟認識的長輩和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和我哥哥,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當姥姥的朋友來家里作客的時候,都是媽媽在廚房忙活,讓姥姥陪著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聽到姥姥的朋友夸獎媽媽真是個好姑娘,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看到姥姥臉上驕傲的表情,我想怎么人家夸得是媽媽,姥姥怎么會這么驕傲的樣子呢?后來,我慢慢懂得了,夸獎孩子有家教,其實就是在贊賞家長的教育。
每逢過節(jié),家里聚會,親朋好友也是夸我特別有家教,此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驕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大人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教有著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xiàn)。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里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xù)下去。
謝謝大家!
【家風家訓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家風家訓心得07-20
家風家訓心得體會05-24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總結(jié)08-07
關(guān)于家風家訓的學習心得體會10-25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總結(jié)8篇10-03
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0-22
家風家訓演講稿11-25
我的家風家訓演講稿10-27
家風家訓比賽演講稿12-04
家風家規(guī)家訓演講稿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