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記》讀后感1
最初對《史記》的認識,源于魯迅對它的極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币郧笆裁炊疾恢溃恢浪怯涊d古時候的古書。有一次偶然的看到了這本書,我隨便一翻就看到了西楚霸王項羽。之后,還了解到司馬遷,這位胸懷大志,卻是一生坎坷的`史學家、文學家,有更為他的人格和精神所感動。于是,我拜讀了這部名列二十四之首的《史記》。
《史記》就是無愧于那極高的評價。從三皇五帝到西漢盛世,司馬遷運用那如篆之筆為世人描繪一幅幅風格各異的畫面:疾惡如仇的周武王率兵臨殷商都城之下,誓伐紂王,除去暴政,還天下人太平;狼煙肆起的春秋戰(zhàn)國,“五霸七雄”輪番在中原大地縱橫馳騁,其間更是文人輩出,百家爭鳴,思想界一片昌盛繁榮;文韜武略的秦始皇稱帝后,橫征暴斂,嚴法苛政,焚書坑儒,致使民不聊生;曾經(jīng)威震一時的西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兵敗垓下,自刎烏江,血染長空,以報江東父老......這一幕幕場景如此真實詳盡,使人深受感染,陶醉在歷史之美中。“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弊x《史記》不僅讓我了解了歷史,跟從古人過往的經(jīng)驗教訓中學到了不少道理:既要寬大為懷,兼聽則明,虛懷若谷;更要體貼人民,畢竟“地力之生物有大數(shù),人力之成物有大眼”,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才能長足。
而作者司馬遷,更是令我深為敬佩,他少年立志著史書,青年游歷全國為求拜訪名師,不斷進步。正當他為志向奮斗時,飛來橫禍便降臨到他的身上,他因,為李陵辯護而被施以宮刑。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即令如此,他仍未放棄著書之志,并留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豪言壯語以表決心。當漢武帝見司馬遷在書中如實記錄自己的過錯,雷霆大怒逼他刪改時司馬遷全然不懼,不事權勢,堅持事實。他為何人留下了珍貴的史,實現(xiàn)了讓生命價值重于泰山的理想更為當今人們樹立了堅貞不屈、追求真理的榜樣。
《史記》被司馬遷藏之名山而傳與他人,成為流芳百世的經(jīng)典。它今日仍被推崇為“史家之絕唱”,足見人們對她的高度贊美與熱愛。
《史記》讀后感2
《史記》是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爸爸送我的版本是白話文版。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讀完了這本書。
“尊師重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是我閱讀《史記》這本書的收獲。
在《史記》里,我讀到了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尊師重道的事跡。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學生宮敬叔要去周朝京都洛陽朝拜天子,孔子知道老子在洛陽居住,為了能向老子請教古代的“禮制”,便和宮敬叔一同前往洛陽。來到洛陽的第二天,孔子便迫不及待地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當時正在著書立說,聽聞譽滿天下的孔子前來拜訪,立即放下手中的.刀筆,迎接孔子?鬃舆M入大廳,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后,才向老子請教古代的“禮制”。因為孔子態(tài)度很誠懇,老子就很詳細地跟他講解古代的“禮制”?鬃訉W到了很多關于古代“禮制”的知識。
閉卷沉思,我想到了我的老師。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剛上小學,沒有定性,上課忍不住玩小玩意兒,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老師第一次提醒了我,我就停了下來,但是過了一會兒,我忍不住了,又把小玩意拿出來玩,老師那雙火眼金睛又發(fā)現(xiàn)了,就叫我站起來。本以為這樣我就可以好好聽課,誰知道,我再次玩起了小玩意。于是老師板著臉說:“站起來也能玩,要好好聽課才是。把手上的東西拿上來,沒收!”我看著老師嚴厲的臉,便知道我在課堂上玩小玩意是不尊重老師,不尊重同學,不尊重知識,我羞愧地紅著臉低著頭,乖乖地把手上的小玩意交到講臺前。當我轉(zhuǎn)過背,發(fā)現(xiàn)全班同學都在看著我,當時我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并暗暗發(fā)誓以后再也不要這樣了。課后,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老師批評你,讓你在課堂上站起來,是因為你影響到了課堂秩序,老師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要記。鹤鹬貏e人是在莊嚴自己!”
孔子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把自己當成學生,千里迢迢地去向老子求學。給我們樹立了尊師重道的最好榜樣。
相較于孔子,我在學識上是一張白紙,思想、道德、文化修養(yǎng)各方面都要不斷地加強學習,而尊師重道是我人生中永不停止的課程。
《史記》讀后感3
學習古代文學史的時候,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隱忍以就功名,為史公一生之心”。這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批評家金圣嘆對《史記》的評價。我想,金圣嘆應當是司馬遷的知己了。他在評價《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司馬遷“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淚”。我雖不是金圣嘆那樣才華橫溢的才子作家,但翻開《史記》也是多有感動。
一段文字流傳千古,依舊動人心弦。這本身就是一段傳奇。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當時讀的時候只震驚于這句話所說的對比,幼時的我難以想象一個人的生命,怎么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有的人生命像是高聳的泰山,而有的人卻是是輕飄飄的羽毛。我不禁去想,我以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我會成為泰山還是鴻毛呢?后來發(fā)現(xiàn),在我讀書的十數(shù)年光陰里,太史公的文字從未缺席。小學的《紀昌學箭》教導我們要刻苦學習,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初中的《陳涉世家》讓我明白了大秦帝國覆滅的原因;高中的《鴻門宴》,大學的《報任安書》……
深入的學習了解司馬遷其人和其書之后,我決心要認真品讀《史記》。不僅是因為想要學好古文學和古漢語,繞不開《史記》。更是因為司馬遷這位歷史名人給我?guī)淼木裆系恼鸷,我想我必須要仔細的閱讀《史記》。只有真誠的閱讀,能夠帶領我們透過文字,去感受那個時代一位史學家剛正不阿的文人風骨、經(jīng)世濟民的士人情懷。太史公學通天人,會貫古今,用開闊的視野,描述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探究歷史發(fā)展的因果規(guī)律。他的'這一思想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同時也用實踐為后世的史學家驗證了學兼天人,貫通古今的觀念。
這是一本“善善惡惡”之書。太史公在自序里就說“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司馬遷在書寫歷史的同時,也會褒貶善惡,表達自己的立場。他繼承了孔子“寓褒貶,別善惡”的傳統(tǒng),以筆為刀,懲惡揚善。漢代楊雄也曾評價司馬遷說“不虛美,不隱惡”,他贊揚的就是《史記》的實錄精神,不僅為我們真實的記錄歷史事實,還敢于表達作者對于歷史事件的真實評價。自從《史記》被譽為“實錄”之后,這種求實精神就成為了大多數(shù)史學家畢生追求的目標,后世逐漸形成了“求實直書,書法不隱”的優(yōu)良的史學傳統(tǒng)。
《史記》讀后感4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后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jīng)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jīng)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zhí)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shù)百,死戰(zhàn)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杰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茍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于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于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zhàn)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shù)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fā)戰(zhàn)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云,世間百態(tài),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zhuǎn)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晌覐牟辉鴳岩蛇@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嘗膽,終于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zhàn)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史記》讀后感5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里面的故事樣樣精彩,而且每個故事都有深刻的含義在里面,把各國的興衰都展現(xiàn)出來,讓我知道古代的一些方方面面的事情。不僅這樣,里面的人物刻畫看得栩栩如生,讓我知道每個人的謀略,每個人的性格。
短命的秦王朝,沒看之前覺得秦朝不是很強大嗎?它把另外幾個國家全都統(tǒng)一了呀。勢力不夠大嗎?看完后我知道了,這個秦王贏政小時候因他爸爸成了趙國的人質(zhì),所以在趙國嘗盡了人間的苦難,他的城府漸深養(yǎng)成了不好的性格疑心。記仇。暴躁。在還未統(tǒng)一六國時他有勵精圖治的.目標,可是統(tǒng)一后不久,秦始皇就開始放縱自己了,不再像原來那樣努力而是甩了手,原來百姓們還算幸福的,可是由于他用大量的金錢去建自己想要的王宮,百姓生活開始艱難起來了,可是正在享樂的秦始皇并沒有意識到危險地來臨依舊如此,并且脾氣非常暴躁,一不順心就殘殺百姓?吹竭@里我真想大聲告訴秦始皇“您就不能像以前一樣發(fā)奮圖強嗎?要想讓自己國家長久,一定要愛戴自己的臣民呀!”
鴻門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劉邦為人很好很寬厚,喜歡結(jié)交好朋友,不管別人犯了什么錯,都會以禮相待。而項羽呢?恰恰相反,很辣毒不愛交朋友,很陰險脾氣也挺暴躁。不接受別人的建議因而喪失了絕好的機會,因而王位就跟他失之交臂。你在看看劉邦由于他的性格和舉止贏得了別人的愛戴,大家都追隨著他。用現(xiàn)代話說“人緣好”。從這就可以看出來,你對別人好,別人不會忘恩負義的。
劉邦建立了漢朝之后,他的妻子呂后心狠手辣,皇上漸漸沒有喜歡她了,夫妻之情有些疏遠了,劉邦像把戚夫人的兒子立為太子,呂后并沒讓戚夫人得到利益,還是讓自己的兒子當上了皇帝,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已經(jīng)該心滿意足了吧,可呂后并沒有放過母子倆,并用最殘忍的方式報復,用毒酒害死如意?车羝莘蛉说乃闹,挖掉她的雙耳雙眼,放在壇子里丟在豬圈里,這簡直就太狠毒了。妒忌別人,今后也得不到好,心太狠會有報應的。
史記這本書使我受益無窮,對待別人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善待朋友,不要妒忌別人等等。
《史記》讀后感6
我讀了一本書,叫《史記故事》。史記故事的原著是司馬遷。司馬遷有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臏作為自我激憤的好榜樣。立志寫完《史記》。最后司馬遷經(jīng)過了十多年的努力,終于寫完了《史記》這130篇,52萬的偉大的巨作。
《史記》講述了古代的許多事跡。比如《大禹治水》。講了大禹為了治理水患,十三年了,大禹很少回家。每次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看望自己的妻兒。這正是感人的所在之處。讓人感受到,大禹為了天下人民與天下大眾的安全、利益,不惜失去自己的利益的生動寫照!皾M懷深情地說”更讓我們覺得大禹不是不想家,只是因為對人民的愛和許多無奈。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一生心血創(chuàng)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它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妒酚浌适隆分兴x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它按照時間順序,從傳說中的皇帝一直寫到西漢武帝時期。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我們打開了了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讓我讀起來仿佛置身有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
在《史記》這部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一統(tǒng)天下的情節(jié),在一次次成功和失敗過后,終于橫掃六國舊勢力。于是在前230年滅韓國,在前225年滅魏國,在前223年滅楚國,在前222滅燕國、趙國,在前221年滅齊國,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通過《史記》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了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了一些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
《史記》讀后感7
做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都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擁有 出色傳統(tǒng)式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輩使我們留出了不計其數(shù)的文言文著作,作為后代后代子孫的我們在一望無際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之前的振奮人心,相尋之前的是是非非,而作為中華兒女的我一直在賞讀《左傳》之后,也線好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壯、悲痛與辛酸。但是在青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另外更體會來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也是講解一種精神實質(zhì),蘇武牧羊的熱愛祖國與固執(zhí),張騫出使的剛毅與無所畏懼,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位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以說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窮困潦倒的人。魯迅先生曾寫到:我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延展性的抵抗,少有敢單身男女鏖戰(zhàn)的.武人。但我覺得項羽是個列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怪百余,死戰(zhàn)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杰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男子漢大丈夫豈可委曲求全!因此,他便造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殊不知,劉邦違反鴻溝和約終歸變成其一生無法拭去的污漬,他終歸是個不管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于他,項羽但是便是冗雜而虛渺的銜接之夢。夢醒之時,天地咫尺。于我,他終僅僅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zhàn)事宛然變成拯救之法,英雄人物與梟雄一次次立在風口浪尖上爭奪,在其中一人的不成功便代表著另一個人的取得成功。殊不知英雄人物不在乎清貧亦或榮華富貴,不以名利所趨,所欲尋覓的但是公平正義二字,為的僅僅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倆起兵反商,為了因炮烙之刑可憐慘死的冤魂,為了不許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了保持天地紀律,國家必須周武王那樣一位領導者。正好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意現(xiàn)有的封地,引起戰(zhàn)爭,最后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云,人間百態(tài),一次次朦朧了眼睛;千回百轉(zhuǎn),人情淡薄,一點點冰霜我的思緒?晌以谖丛乱蛇@一多彩的全球,重耳出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嘗膽,總算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有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zhàn)事亦有友誼,事情總會有雙面,我相信老天爺?shù)墓。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p>
《史記》讀后感8
史記一整本書其實當數(shù)三皇五帝篇目最為無趣,盡數(shù)是些枯燥文字,以平淡的口吻輕聲敘述著那距今實在太過久遠的遠古時期,講中華大地最初的故事。沒有太過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俠客豪情也沒有英雄悲歌。然而翻開舜的故事,讀來卻實在令人心生慨嘆。我們時?梢月牭桨偕菩橄冗@樣從古流傳至今的句子,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孝之一字從來都是時間長河里艱難前行的人必堅持之事。我一直相信父慈子孝當是家人相處時的一大幸事,但我未曾思量過父不慈子當不當仍做孝子。
幼年喪母的孩子唯一的依靠卻是那個兇頑的盲眼父親,偏這樣的父親極其寵愛續(xù)娶的`后妻與狂傲暴戾的小兒子。于是這個孩子被迫早熟,年紀尚幼便一個人去歷山耕種,在雷澤捕魚,在黃河邊燒制陶器,在壽丘制作日常用具,在負夏經(jīng)商,從晨光熹微到暮色深沉,他的勞作從不曾停下。他的家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他卻從未對家人的偏心而抱怨,從來都抱有赤誠之心寬容待人?杉词谷绱,總還有人容不下他。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什么會有父親不惜一切代價只為殺死自己的兒子?火燒糧倉、活埋地下,無所不用其極。行兇者甚至在意識到他們殺死了舜后,驕傲的說自己是主謀?墒撬窗。麑嵲谑莻善良的孩子,他分明清楚父親與兄弟一門心思置他于死地只為得到他的糧倉和妻子,偏還在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后,對他們更好了。為什么行兇者沒有意識到呢?沒有意識到舜之所以擁有糧倉與妻子,擁有他們沒有卻十分渴望的那些,是因為他傳至遠方的孝名。
猶記得曾經(jīng)看過的動畫,主角便是舜,畫面上是尚且年幼的孩子,冰天雪地里只穿著件單薄破舊的外衣,而歪在家里塌上的象,身上是嶄新的棉衣。舜帶著空籃子回到家里,盲眼的父親以為舜穿著新棉衣還偷懶,找來木棍便要抽他,偏這實誠孩子一動不動任他打。木棍抽開本就極其單薄的布料,露出內(nèi)里的干枯木葉,孩子的背上許是已經(jīng)青一塊紫一塊了,但他強忍著一聲不吭,紅著眼眶跪在雪地里。
畫面定格在我腦海里,我思量許久許久也未能明白分明不公至此,甚至因為家人險些喪命,這些他為什么從未怨恨過。大抵能成帝王者,胸中總是懷有大仁大愛罷。
《史記》讀后感9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史記讀后感!妒酚洝分袑糯鷥(yōu)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丑惡現(xiàn)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zhì),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現(xiàn)了一個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為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我還從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斗志斗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于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為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后代永遠記住他們!蛾悇賲菑V》的故事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nóng)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奴隸推翻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只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讹w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wèi)國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受到人民的愛戴……
司馬遷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寫完了《史記》,那是多大的痛苦!這是因為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他才能繼續(xù)堅持王若琳下去。沒有了責任感,任何事情都無法很好完成。
試想想,如果校長沒有責任感,我們的學校會是什么樣子?如果老師沒有責任感,我們的班級又會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即使做一個小小的班干部,也要有責任心,盡職盡責幫助老師分擔工作,幫助同學。如果連這一點點責任感都沒有,將來怎么可能成為棟梁之材?
為了自己、為了社會,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xiàn)在就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心吧!
《史記》讀后感10
歷史是活的現(xiàn)實。一部《史記》,有人看到權謀,有人看到智略,也有人看到人性,看到現(xiàn)實,看到生活。真實的歷史每一天都在我們眼前鮮活地上演。有人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的,從歷史中,我們會看到自己的過去,也能預知某種未來,而更重要的,或許是面對人生無常,世事輪回,我們更多了些達觀與釋然,這是歷史教給我們的眼光。
兩千年來,對于《史記》從來就不缺溢美之詞,當然它也完全擔得起這種溢美。一部《史記》,創(chuàng)造了歷史學與文學的兩座高峰,后世兩千余年,學界內(nèi)外,無不受其沾溉,以至于今日我們一家族論壇,仍以此為主題欲討論之,其影響深遠足可見一斑。而作者司馬遷以殘破之軀,忍精神巨創(chuàng),仍創(chuàng)作出如此驚世力作,其毅力之驚人,決心之深絕,實在令人嘆服不已。
司馬遷絕算不得世俗意思上的.生活寵兒,然而就像其文中所述,那些成就非凡功業(yè)之人,又有誰是易享俗人之福呢?他或許從未主動追求過富貴,心心念念的就是繼承父親治史的遺愿。倘若沒有那一場變故,司馬遷或許也能完成《史記》的創(chuàng)作,然而生活從來不是人們想象得那么簡單。突遭橫禍,身心巨創(chuàng),巨大的屈辱足以讓司馬遷有理由自殺一千回,消沉一萬回。然而,強者就是強者,或者說,完成《史記》的理想給了他面對屈辱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治史,給了司馬遷非同尋常的深隧眼光,他明白,人固有一死,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于泰山,倘當時慷慨赴死,顏面似暫得保存,卻并不能真正地洗刷屈辱。相反,只是留給俗世之人一個輕薄可悲的談資,并終將化作歷史的塵埃,再難尋覓,這樣的人生是可悲的。
從歷史中,他更看到,“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彼抉R遷終于意識到屈辱并不為自己獨有,不幸也并不單單只降落于自己。相反,不幸有時恰恰是激發(fā)人生另一種輝煌燦爛的誘因和轉(zhuǎn)機。面對屈辱,面對苦難,司馬遷在此時終于站在了命運之上,他參透了俗世的累紲,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于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終于由他創(chuàng)作完成了!而當初的那份屈辱呢,可能被人們消費的那份談資呢,都早已被人們的頂禮膜拜所取代!司馬遷以當時最被人輕賤的屈辱之身,終于站在了這個社會的最頂端!盡管,他或許并不在意這些……
《史記》讀后感11
在看完《史記》中彌子瑕與衛(wèi)君的故事后,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悲切之感。人生在事,都脫離不了“捧與棄”這兩種形態(tài)?扇绾问棺陨聿幻允г谒说挠绊懼校逍训鼗畛鲎晕夷?我認為,當本分行事,對贊與惡都做好自己的本分,便可處之泰然。
君王本分,應理大于情,公正嚴明。自古以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向我們充分彰顯了公平公正對治國的重要。衛(wèi)君,不應以己情愛,對彌子瑕徇私。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滅國、商紂王寵愛妲己被滅國。對于君王而言,身上承擔的,是國家、是子民。衛(wèi)君未遵守自己本分,此乃其錯。
臣子本分,應嚴守規(guī)矩,切忌逢迎。宋榮子“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正是對譽非的良好態(tài)度。彌子瑕不該倚仗君王寵愛,不顧尊卑秩序飄飄然!鞍榫绨榛ⅰ,臣子的本分是協(xié)理君王治理天下,而非阿諛奉承謀取利益。彌子瑕未守其職,此乃其錯。
君臣和諧相處,更加為君為臣之本分。唐太宗李世民與他的臣子魏征是流傳千古的君臣典例。魏征辭世,唐太宗言:“征逝,吾失臂膀!睆涀予Γ谛l(wèi)君過分寵愛他時,并未勸諫衛(wèi)君,反而失了本分;衛(wèi)君,在容貌優(yōu)異的臣子面前未樹立出君王威嚴。君不君,臣不臣,此乃國之弊也。為二人之錯。
萬事紛紛擾擾,榮辱循環(huán)不定。沒有哪一個人的一生全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哪一個人的一生全是荊棘滿地的。事物前進是發(fā)展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即使道路坎坷,也要相信,未來光芒四射,希望充盈于生活。因此,一定不要在別人給予的快樂中迷失掉自我,只有堅守住自己,明白自身本分,才可以萬事處之泰然。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現(xiàn)今社會,多的是“衛(wèi)君”和"彌子瑕”。無數(shù)因反腐落馬的`"人民官"、偷息逃稅的企業(yè)家、還有吸毒害人害己的“大明星”。他們迷失在欲望深淵中,被心性控制住了自己。由此可見,本分行事,才是平安度過生命的最好方法。
人生路漫漫。希望每個人都能恪守本分,對生活中的福禍,泰然處之。
《史記》讀后感12
歷史的故事如江河一般滾滾遠去,留下的只有那遍地的塵埃......而《史記》,這本資深渺遠的書正是記錄那故事的范本。
《史記》一書由司馬遷受刑后忍辱負重所創(chuàng)。這本歷史著作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是寫從黃帝時代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之間所有發(fā)生過的大事,名事。司馬遷用精妙的文筆刻畫出一個又一個生動出彩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他給予農(nóng)民起義者高度評價和贊賞,對被壓迫的下層社會人持同情態(tài)度。而且他還把古代生澀難懂的詞字轉(zhuǎn)化成當時的.易懂文字,使得《史記》一書更加好看。也就有了魯迅所說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說。
而在這些歷史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楚霸王烏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韓信設下十面埋伏之計,把項羽困于垓下,這時項羽不僅人馬少,而且糧食也快沒了,于是他想領一隊人馬殺出包圍圈,但是劉邦的勢力太大了,殺死一群又來一群,根本不給你喘息的機會,于是項羽只好退回楚營之處,他的美人虞姬看他煩悶就給他跳舞解悶,于此日定更之時一陣陣西風里突然夾雜著楚歌之音,頓時大驚凄涼起來隨口唱起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完之后率八百人馬如猛虎般殺出重圍,但最后無言以對江東父老,烏江自刎。但是我卻認為東山再起之時就可面對了,再說江東父老不還幫著你嗎?不愁不會再起。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人不要急于想到將來那不好的事情,哪個人沒犯過錯,只不過要改而已,只有臥薪嘗膽才能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還有人必須要有志氣,哪怕戰(zhàn)死沙場,馬革裹尸,也不要自暴自棄終歸一事無成。
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你是否也有過呢?有一次我作業(yè)忘記寫了就想到老師的批評,但是我想到主動承認錯誤,認真補全那或許更好。雖然老師終歸罵了我,但是我做的很好最后以圓滿的結(jié)局結(jié)尾。
《史記》這本無言的老師在冥冥之中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獲,讓我鑒往知來。史記猶若一盞明燈,在未來黑暗的道路上為我照亮光明,也如那飄搖風雨中的彩虹,讓人拾起希望,又如那輕盈的水珠使得我的心靈之花更好地成長......
《史記》讀后感13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時光的陰暗已撒滿世界角落,隨波逐流的種子已經(jīng)在人心深處萌發(fā)。
而屈原呢?“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從長長的歷史通道中走出,帶著一身正氣凜然,帶著滿腹詩書的才華,然而與眾不同的個性在世故的社會中不能保全,最終,為獨行于世,不忘初心,他選擇了悲壯之路。在濤濤汨羅江水中,他將自己洗刷得澄澈,他拒絕隨波逐流。
而伯夷叔齊二人也是這樣,當殷商要滅亡而周要興盛時,連微于這樣的賢人都抱著祭祀器具離開了殷商。武王是圣人,率領天下賢士和諸侯前去進攻殷商,未曾聽說有人批評他,唯獨伯夷、叔齊認為他不該,殷商滅亡后,天下承認周為宗主國,伯夷叔齊二人卻認為吃周的糧食是羞恥的,即使餓死也不后悔。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是因為他們忠實信仰。
在眾人茍且偷生時,岳飛特立獨行,想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將精忠報國謹記心間,為領土完整而浴血奮戰(zhàn),在與金求和時,岳飛堅決反對,在臨安朝見時,對高宗說:“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钡谧詈,高宗為了與金和議,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而他,也用一生踐行了母親的.教誨“精忠報國”,岳飛雖然被殺害,但他的功績不可磨滅!他堅持初心,對自己生命負責。
而在現(xiàn)代,在眾人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時,魯迅以筆為劍,斬除舊思想的荊棘,直指社會愚昧與腐朽,將中華這條巨龍從夢中喚醒,他在混亂的年代中,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為信念而奮斗不息。
屈原在江畔遇見漁翁,將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流露在言談之中,當時懷王身邊已無他的立足之地,他身后是鄭袖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前是令尹子蘭的肺腑之言,他不能從俗,他便行吟澤畔:“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他不愿與人同流合污,只好措填則問:“指九天以為正兮,其惟靈修之故也,”他還不愿隨眾而降,只好赴清流了。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社會過于復雜,人們來不及思考就被一雙手推進看不見的軌道,多數(shù)人在這里隨波逐流,平凡地走過一生,而那些堅持自我,特立獨行的人,會隨著歲月輪轉(zhuǎn),成為人們心中的閃光點。
《史記》讀后感14
他,魁梧高大的身材,百步穿楊的箭法。行走于蒼茫大漠,馳騁于天地之間,如太湖水一般深邃的是他的眼眸,如太行山一樣凝重的是她的背影。那就是李廣,聽,他來了——
“我一生戎馬,立下多少大功!不想,如今不僅丟了身家性命,連封賞也輪不上了!毖矍暗倪@個人,飽經(jīng)歲月的滄桑,一臉的茫然與無奈。我與李將軍同坐于他曾擁有的山河之間,聽他肆意傾訴他對大漠的愛與凄涼。他說他的夢想就是有一天可以擊潰匈奴,這片純凈的.天地,包含了它太多的愛,太多的辛酸。李光捧起一把沙土,嗅著那陽光的芬芳。李將軍的情,又多么深,他是眷戀這山河的呀!
可是,竟落了個功過相抵!拔铱纱蜻^這匈奴七十場了呀!”是啊,此刻的他,應想著那戰(zhàn)場上,風在耳邊呼嘯,自己的颯爽英姿了吧!“事過境遷呀,我愛過這大漠,可最終還是葬身于此了!边@世道大概恨透了這個“飛將軍”了吧!一生戎馬,可一點功名也沒有得到啊,李將軍不愛功名,可他也愛這大漠阿!只因秦王的一句話,一生功績,就此灰飛煙滅。歷史對李廣太薄,在次征戰(zhàn)七十余次,竟迷失了生的道路,這也許就是李廣的命吧!
“老天也畢竟待我不差,青史留名呀!哎——”大漠圓圓落日的映襯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長。這也許使我永遠難以忘記的千年一嘆吧!
衛(wèi)將軍青,衛(wèi)子夫弟弟,同為平陽公主家奴,衛(wèi)子夫幸于漢武帝,得皇子,衛(wèi)青同時受重用。元光五年,就是馬邑之圍后四年,漢同出四路大軍襲匈奴,獨衛(wèi)青襲龍城得勝而回。元朔元年,衛(wèi)青出雁門俘虜匈奴千人,明年,得黃河南地,現(xiàn)在的鄂爾多斯草原,建立朔方郡。元朔五年出朔方郡擊潰右賢王,俘虜五千人,拜為大將軍,其三子皆封候,元朔六年衛(wèi)青出定襄,無功,霍去病八百騎,深入敵后數(shù)百里,斬首二千二十八級,封千戶候。同年,漢武帝新寵王夫人壽,衛(wèi)青以五百金為禮。三年后,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北地,功祁連山,得酋涂王,降者二千五百人,斬首三萬二百級,獲五王,五王母,單于闕氏,增封候過萬,貴比衛(wèi)青。元綬四年,去病衛(wèi)青各五萬騎,衛(wèi)青會戰(zhàn)于單于,斬首萬九千級,單于失蹤。去病五萬騎襲王庭,封狼居胥山,單于姑衍,登臨瀚海,斬首七萬四百四十三騎。去病增封五千戶,自此去病貴于衛(wèi)青。衛(wèi)青禮帶士兵,同甘苦,去病為人少而不泄,有氣敢任,曾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武帝待之甚厚,從軍時數(shù)十太官伺候伙食,經(jīng)常丟棄剩余的酒肉,而士兵有饑餓不飽者。
《史記》讀后感15
西漢時,有吳楚之亂,有匈奴侵擾,出了很多有名的武將,李廣就是其中之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馬遷對他的評語,認為他老實木訥,不善于為自己宣傳,但他忠義還是得到了人的尊重,就像桃、李都不會說話,然而摘的人很多,還是在樹下形成了路。然而我讀過《史記-李將軍列傳》之后,對他卻也不那么佩服。
李廣雖然有名,但沒什么大的軍功,最有名的事跡就是一次追敵太深而身犯險境,他讓軍士們有意擺出有恃無恐的樣子,敵兵反怯,于是得而脫險。再有就是射箭入石了,這倒很令人懷疑真?zhèn)。另外他的箭法不錯,他的名氣一大半與箭法有關,但光是武藝高強并不能算好將領。他自己認為屢站而沒有軍功不能封候是因為沒有機會、命運不好,他去問“望氣”官員,就是觀天象、卜吉兇的官員,官員是相信報應的。
李廣雖然廉,并且愛護手下,但也曾睚眥殺人。他曾因為損兵太多而又一度被匈奴捉住而被判罪,最終免官成了平民。有一次帶人晚上騎馬外出到了霸陵亭,被霸陵尉攔住,李廣的從人說:“這是過去的李將軍”,霸陵尉喝醉了不知深淺,偏不放行,說:“在任的將軍都不能夜行,何況過去的”。沒過多久,匈奴又來了,皇上又讓李廣當了將軍,李廣指名要霸陵尉同行,到了軍中就把他殺了。這比起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李廣顯得太小心眼兒了。
不過李廣雖不讓人很佩服,但作為一個悲劇性的.人物,還頗令人同情。李家人得善終的也少。李廣本人六十多歲還主動請兵,跟著衛(wèi)青,衛(wèi)青不給李廣正面對敵的機會,最后還責怪李廣誤了軍期、致使匈奴跑掉,李廣要被處分,他自刎而不去再面對“刀筆吏”。李廣的堂弟李蔡已經(jīng)當了丞相了,卻因為侵占景帝陵前通道附近的地方而被問罪,不愿上公堂,自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因為父親的緣故怨恨衛(wèi)青,打傷了衛(wèi)青,被衛(wèi)青的外甥霍去病射殺了。李廣的孫子李陵也去打匈奴,寡不敵眾,被捉,卻沒有像他爺爺那樣逃脫,最終降了匈奴,并當了單于的女婿,這樣留在漢的老母、妻子和兒子就都被殺了。李家至此徹底敗落。說是三代培養(yǎng)一個貴族,其實富貴也不過三代。
【《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史記讀后感01-06
史記的讀后感02-09
《史記》的讀后感01-16
史記讀后感01-04
史記讀書筆記10-01
《史記》讀書筆記09-25
史記的讀后感范文06-11
史記讀后感范文05-18
關于《史記》的讀后感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