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

時間:2024-10-06 01:49:3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道德情操論》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1

  道德情操論是亞當斯密的另外一部非常著名的著作。

  還沒讀完,有邊讀邊記錄的習慣。

  朋友說,讀哲學會讓人越來越郁悶。

  讀了前三篇,其實發(fā)覺哲學讓人更清醒的認識這個世界和人類。

  如:論野心的起源及社會階層的區(qū)別

  1、我們喜歡展示富裕,掩飾貧困,原因在于人們同情的是我們的快樂而非悲傷。別人看見我們貧困窘迫的尷尬卻不寄予同情的表現會深深刺痛我們的自尊心。于是人們總是不顧一切的追求財富、權利、地位、大肆揮霍、追求奢侈,以滿足自己那可憐的虛榮心。

  2、大人物是靠什么來獲得和維護他的優(yōu)越地位的?是靠學問、勤勞、堅韌或者無私嗎?不是,其實他們靠的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一種區(qū)別于地位低下的人的.優(yōu)雅神態(tài)舉止。如此而已。他們僅靠其地位權勢推行的伎倆就足以左右世人。

  3、明智的人都會蔑視地位,而一般人卻很難做到這一點。

  其實很多很華麗的東西被剖析了,就是那么簡單的一回事。

  看清楚了,不在意了,那還追求什么?

  總是要堅持一種理想才能認真的活下去。

  總得有追求吧。

  我迷茫了。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2

  前陣子讀了亞當?斯密的倫理專著——《道德情操論》,在書中,亞當?斯密首先提出研究世界的出發(fā)點是同情心,他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及和諧發(fā)展的基礎,這一觀點引發(fā)了我的一些思考。

  "盡管人具有自私自利的本性,但是,一個人與他人相處時,也還存在另一種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闯墒亲约旱氖虑椤km然他除了看到別人的幸福而感到高興以外,一無所得。這種本性就是憐憫或同情。"亞當?斯密認為,同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感情之一。

  所謂同情心,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在看到他人遭受不幸時,會因他人的悲哀而感傷的這種狀態(tài)。不過感傷的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對他人的同情停留在情緒上,有些人對他人的同情踐行于行動上,通常在人們眼里,前者是自私的,后者是正義、仁慈的。我們沒有批判自私的堅定立場,因為法律沒有規(guī)定人們必須履行行善的義務,但是道德會譴責自私的人。

  自私的人并非沒有同情心,這種與生俱來的情感是很難磨滅的,我堅信人性本善,只是受后天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人的謹慎心超過了他們的同情心。當年南京"彭宇案"、天津"許云鶴案"等等,在群眾心里留下了"做好事要付出代價"的陰影,這使得許多富有同情心的群眾不敢行善,他們害怕被冤枉,害怕被訛詐,害怕受牽連。

  "謹慎也是一種美德,但是謹慎的人不愿意承擔任何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內的責任,不在與己無關的.事務上奔忙,不參與到他人的事情中去,不向他人提出意見或做出勸告…"他們的謹慎心促使他們小心翼翼地顧全自己的利益,漠視他人的不幸,當這種謹慎心越來越普遍,社會道德便漸漸滑坡,社會冷漠也會緊逼社會正義而來!

  20xx年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引起了國內外的轟動,將社會道德缺失這個問題擺在了民眾眼前。一時間媒體上充斥著對那18個路人冷漠行為的譴責,以及對拾荒阿姨以微愛舉起道德希望之光的稱頌。這是因為"作為一個旁觀者,如果為他人的災難感到悲傷,為別人受到的傷害表示不平,為別人的好運感到高興,這樣的人看上去是何等的和藹可親。∠喾,如果他只是同情自己,對別人的處境顯得冷酷無情,對別人的幸;虿恍覠o動于衷,這樣的人看上去又是多么的令人厭惡!"之前對于"小悅悅事件",我的看法基本同上,但是在讀了《道德情操論》之后,我的觀點有了變化。

  我們不能一味置身事外地去看這件事,因為只要我們還能夠置身事外,我們便無法體會到他人的糾結和痛苦,即便是至親尚且如此,更何況一個陌路人?我們只有設身處地地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境遇中,想想自己正經受著同樣的事情,我們才能在某種程度上體會到他人的感受。人總是習慣在主觀意識上把自己的品德高尚化,不能與人感同身受,又何來資格說長道短?倘若18個路人能用這種方式去體味小悅悅的絕望和無助,他們不會如此默然離去;倘若我們能用這種方式去體味18個路人的謹慎小心,我們不會一味地譴責他們,而是深刻地反省自我,去客觀思考,假使這件事情發(fā)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是會托起這奄奄一息的小生命還是嘆氣離去?

  "對自己幸福的關心,要求我們具有謹慎的美德;對別人幸福的關心,要求我們具有正義的美德和仁慈的美德。"我們要以這種謹慎來約束自己不去做傷害他人的事,而非漠視他人所遭受的痛苦,因為漠視不僅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反倒會給我們帶來內心的煎熬、良心的譴責,況且,以犧牲正義和仁慈為代價的謹慎未免太過昂貴!

  我們應該以"小悅悅事件"告誡自己,擔當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要像蓋樓房一樣,從一磚一瓦做起,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心懷同情、正義、仁慈,樂于行善并積極行善,道德之塔的重建便指日可待!

  "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相互關心和同情,會使得彼此都感到幸福,也有利于促進人體的健康。"更多的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相互關愛,體味相互同情的愉快。人生來如此:希望被人熱愛,希望成為可愛的人;害怕被人憎恨,害怕成為可恨的人。所以,為了滿足我們自己內心的這種渴求,我們應該謹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要適時做到推己及人,將心比心,體諒他人情緒的同時,力求控制自己的情緒去照顧他人,寧責己,勿苛人?梢杂"相濡以沫"來形容這種相處方式,這種相處無疑是愉快并且幸福的。而且,寬容、憐憫、善良、友好、仁慈,這些仁愛的感情總能在各種場合博得他人的好感,懷仁愛之心關愛他人,得到他人稱頌的同時寬慰自己的心,何樂而不為?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3

  最近一段時日,我抽出一點時間讀了讀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讀完之后,我很有感觸,尤其是有關“問題食品”方面的問題,已經成為廣大民眾談論的熱門的話題,說起來吃的東西,大家都感覺到沒有什么食品是可以放心的,多多少少都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這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是不是我國的市場經濟發(fā)展出現了問題?讓全體國民缺乏一種安全感。

  其實擔心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改革開放使得經濟發(fā)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是普遍現象,于是,有些偉人這樣說過:改革開放最大的失誤是教育,當時還認為這是對教育事業(yè)的一種指責,現在仔細想一想,實際上這就是對目前社會教育的真實反思。

  自己對看到一些不合理現象,對照有關市場經濟完善國家的.報道,也不思其解:曾經歸納與西方多年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法制的完善,期待我國法制建設,市場經濟進程加快;曾經歸納到多數西方國家信仰基督教,為了自己贖罪,反思自己從小受到的利他教育等等。拿到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一書,還沒有看完,就感到西方現代經濟的發(fā)展,有其精神上的依據。

  亞當·斯密人們一般以為是經濟學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1773年時《國富論》已基本完成,1776年3月此書出版后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yè)的守護神”。因此,研究國富論成為經濟學家的必修課。但是他的《道德情操論》作者修改六次,直到去世前還在修改,可以說更凝結了作者的心血。

  溫家寶總理在與全球網民在線交流中說到:我最近常讀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他實際上講過兩只看不見的手,一只是講市場,一只是講道德。財富如果長期為少數人所占有,而多數人處于貧困狀態(tài),他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這個社會是不穩(wěn)定的。因此我非常關注貧富差異問題。

  這本書對人性的研究非常深刻到位,應該是現在西方發(fā)展的思想支柱之一。本書開篇就講是人就有“同情感”,這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情感交流最基本的原理。情感或心里的感受,是各種行為產生的根源,也是評判整個行為善惡最終必須依賴的基礎。最讓我們覺得愉快的事,顯然莫過于發(fā)現他人的感覺和我們自己心里頭全部的情緒相一致;而且最讓我們震驚的,也莫過于發(fā)現他人和我們完全沒有同感。因此,同伴的歡樂,無疑會喚起或活化我們的歡樂,而他們的沉默,無疑會使我們悲觀、失望。所以,同情感不僅活化喜悅,也緩和悲傷。無論人類的心靈在什么時候不幸失去了平靜,要使它恢復平靜,與人共處和交談,無疑是最有效的兩貼藥方;而這藥方,同時也是保持自得其樂與滿足的心情所迫切需要的那種平靜與愉快的性情中的最佳防腐劑。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4

  身處千急劇變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yè)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種種人類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撰寫《國富論》之前,甚至在寫完《國富論》之后一直不厭其煩反復思考的焦點。

  他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思考寫成了這本十分罕見的,也可以說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

  大家都知道亞當?斯密《國富論》的一句名言——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卻很少有人讀過。他在這本書里寫道,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wěn)定。對于我們來說,第一是發(fā)展,第二是協(xié)調發(fā)展,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

  這本書中,斯密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路說明。

  首先,他認為同情、同情心是人類天賦的本性之一,換句話說,情感互動構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接著,他引出一個類似公理的常識,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其次,第二卷中談到對優(yōu)點和缺點的感覺——確定無疑的贊同或反對的對象——從內心情感同它意欲產生的或往往產生的'結果之間的關系來研究——優(yōu)點(受賞)與缺點(受罰)。第三卷闡述了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兼論責任感。第四卷:效用對贊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習慣和風氣對有關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的影響。第六卷:有關美德的品質—當我們考慮任何個人的品質時,我們當然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第一,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第二,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第271頁)。第七卷:論道德哲學體系。

  看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guī)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行業(yè)一樣處處都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公司推薦這本書給我們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啟發(fā),讓我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我們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讓我們學會面帶微笑的去對待每一位群眾。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5

  讀了《道德情操論》,對自己受益匪淺。

  作者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思考寫成了這本十分罕見的,也可以說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

  大家都知道亞當?斯密《國富論》的一句名言——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卻很少有人讀過。他在這本書里寫道,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wěn)定。對于我們來說,第一是發(fā)展。第二是協(xié)調發(fā)展。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

  看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guī)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學校一樣處處都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學校推薦這本書給我們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啟發(fā),讓我們以后在學習及與同學相處中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我們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6

  6月16日下午公司黨委組織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在我前進道路上給予鼓勵和指導,讓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黨。劉書記還給我們推薦了兩本值得一讀的書,一本是《把信送到加西亞》、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論》,我本人也是個喜愛讀書的人,利用閑暇的時間從圖書館借了很多書,還從網上買了很多書,我覺得一件漂亮的衣服裝扮了我們的外在,而一本書則填滿我們空洞的內心。

  亞當·斯密這個名字,只要接觸過政治經濟學的人都會知道,他同西方經濟理論緊密相連,他的《國富論》(即《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甚至比他的名字更有影響力。然而,《道德情操論》被《國富論》的光芒遮住了,但是作者的墓碑上清清楚楚地刻著——《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的作者亞當·斯密長眠于此。美國貨幣主義大師米爾頓·弗里德曼曾說:不讀《國富論》不知道應該怎樣才叫“利己”,讀了《道德情操論》才知道“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己”。在作者本人的心目中恐怕《道德情操論》的份量遠比《國富論》重得多,因為他的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傾注在《道德情操論》的修訂與完善上,從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對《道德情操論》先后進行了6次修改,而恰恰在修改的過程中完成了《國富論》。我索性從當當網上買了這本書,認真地從頭讀起,自然覺得在追隨大師的腳步,走進心靈的圣殿,去理清崇高和卑鄙、純潔和污穢、簡單和復雜、善良與丑惡、真誠和虛偽……那清晰而又模糊的界線。

  我是一個感性的人,總是喜歡為事事動情,也喜歡讀完一本書寫寫心情。在這本書中,作者認為人天生是社會的動物,時刻生活在他人的評價之中:為了顧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對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節(jié)制和改造,從而產生羞恥心和榮譽感,這就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

  當我翻開此書,第一卷《行為的適當》的第一篇“適當感”中的關于同情的闡述,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亞當斯密對同情的闡述極為深刻,他說:“我們常常為別人的痛苦而痛苦,這是無需證明的事實。像人性中所有與生俱來的感情一樣,這種感情絕不是專屬于良善君子,盡管他們可能對此最敏感。即使一個無賴罪大惡極,無視一切社會規(guī)范,他也不會完全喪失同情心!彼說:“要想對他人身處的境遇有所體驗,我們只有設身處地地想象,因為我們無法直接了解別人的感受。只要我們自己還能置身事外,即便我們的兄弟在忍受酷刑折磨,我們也感覺不到他們的痛苦。感官從來不會也不可能超越我們自身,只有依靠想象,我們才能對他人的感受略有所知!薄拔覀円揽肯胂髮⒆约褐糜谒说木秤鲋校詾樽约赫浭苓@所有同樣的痛苦,又仿佛進入他體內,與他合而為一,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體會到他的感受。于是,當我們全然接收了他人的痛苦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耐纯鄷r,我們終于為之所動,一想到他的感受就不由得渾身顫抖!薄罢驗槲覀兡軌蛟O身處地地想象別人的痛苦,我們才能產生與他們相似的感情。”

  的確如此,當我看到汶川地震、動車相撞的報道時,我經常熱淚迎眶,我感嘆生命的脆弱,更深刻地悟到:身置其中的人感受最真切、最具體、最清楚,任何程度的同情、感受都無法與親歷來比擬。正如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謂:“如魚吞水冷暖自知”啊!

  想到這,我不由得悲從心頭起,我的悲傷感受與那些親身苦楚的人相比,差之遠亦!唉……

  斯密在闡述了同情之后,書寫了“相濡以沫的快樂”。

  在“相濡以沫的快樂”中,斯密寫道:“別人發(fā)自內心的同情總讓我們無比欣慰,無論這同情從何而生;相反,無動于衷的表情則讓我們失望莫名!薄爱斘腋吲d的時候,朋友的同感會錦上添花;但是當我陷入憂傷,朋友的同情如果不能雪中送炭,就可能火上澆油。然而通常情況下,同情總能另辟蹊徑,增添快樂,又能溫暖人心,減輕痛苦!薄芭c高興的時候相比,我們在不高興的時候更希望找個人一吐為快,此時朋友的同情也更能讓我們得到安慰,如果他們無動于衷我們就更覺得委屈!薄叭绻覀兛梢院鸵粋人肝膽相照,那么在同他交談時我們得到的快樂,會遠勝于償還我們目睹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

  的確如此。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和朋友小聚,談談生活、談談工作,我還喜歡一個人抱著本寫心情,把所有不快都傾訴給那小小的.空間。有的時候到自己的博客去座一座,回味起曾經的心情,也別有一番滋味。。

  斯密在“可敬的美德”中寫道:“旁觀者將心比心去體諒當事人,當事人也力求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照顧旁觀者的感受,這兩種努力確立了兩種不同的美德。前者帶來了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公正無私和謙遜仁慈;后者則早就了雍容持重、自我克制的人品,將激情納入自尊自愛、合理恰當的軌道。”“無獨有偶,當我們放任胸中的怒火不加任何節(jié)制的時候,那種傲慢蠻橫的態(tài)度是最令人討厭的。但是那種憤恨之中卻不失寬宏大量的氣度卻讓我們由衷欽佩!彼贸龅慕Y論是:“完美無瑕的人性,就是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就是公正無私和慈善博愛的情懷。唯有如此,人與人之間才能達到感情上的溝通與和諧,才能產生得體適度的行為!彼矊嵤虑笫堑刂v:“在我們決定如何對一種行為加以褒貶的時候,常常會采取兩個不同的標準。首先是得體適度、完美無缺。在那些艱難的處境中,人的行為不可能達到這么高的水平,總是有可以指責之處。其次是雖不完美但有所接近,這是大多數人所能做到的。只要超過了這個標準,無論這種行為距離無可挑剔有多遠,似乎都應該受到表揚,可是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應該受到責備!

  他一再強調適度、得體和控制。而我偏偏是個隨性的人,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會毫無掩飾的表現出來,其實控制的程度就體現出文化的水平:正常情況下,我們制怒,既不能肆無忌憚又不能無動于衷;我們制喜,既不能得意忘形又不能麻木不仁;我們制聲,既不能低聲暗語又不能放聲闊論;我們制技,既不能繁復虛設又不能粗制濫造;我們制步,既不能忘我疾行又不能猶豫不前……總之,最為難得的是適度。想適度、想得體,就要將所要控制之事控制的恰如其份,應時應景應人應事,此事最難為。所以,得體、適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能做到得體、適度的人自然就不是一般人,而異于人、高于人。文化修為的高低自然一目了然,控制能力和文化水平成了正比。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讀一讀《道德情操論》這本書,它真的是讓我們受益匪淺,相信讀后你對生活、對社會有更深的認識。它真的能觸及人的內心深處,伴隨我們成長。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7

  《道德情操論》是世界經濟學泰斗亞當·斯密的著名作品之一,該書于我們而言就像一面明鏡,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找到自己,明白我們內心真正的渴望,了解我們心中實質的追求。不被欲望蒙蔽,在紛亂濁世中擁有一雙慧眼,有所為有所不為。

  《道德情操論》是一本心理學色彩比較鮮明的著作。該書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特征,并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作了簡介,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fā)展的基礎,以及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準則。而同情、正義、仁慈、克己這些理論,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個人、群體社會心理的.反映。

  《道德情操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民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是不得人心的,也是存在風險的,最終將會威脅到社會穩(wěn)定!”這段話,讓我不禁想到我們經常從書本電視等各種途徑聽到的一個詞:共同富裕!這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如何發(fā)展很有警示意義。

  我們正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路,道德的作用和力量至關重要。用道德立身,用文明塑魂,用發(fā)展說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會比翼齊飛、并駕齊驅。我們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我們古老的中華國度,會真正煥發(fā)出耀眼的勃勃生機和活力,將向世人展現我們禮儀之邦和文明之邦的輝煌魅力。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相關文章: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05-01

論教育讀后感03-14

國富論讀書心得12-19

論教養(yǎng)讀后感01-16

論快樂讀后感04-25

《論美》讀后感04-29

《道德經》讀書心得03-22

羅爾斯正義論讀后感03-13

《國富論》讀后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