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通用)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3篇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會觀看欣賞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1
當天空不再蔚藍只有黑暗,當山峰失去棱角只剩平坦,當冬天不再陽光只剩冰寒,當歲月無情只剩孤單,我們,沒有理由不勇敢。
他是一位勇敢的斗士,為了愛情,為了自由,為了國家。父親與哥哥在反對暴政的起義中不幸辭世,與其青梅竹馬秘密成婚的愛妻遭到英軍的調(diào)戲和殺害,他終于爆發(fā)了。征召義士燒毀貴族城堡,多次血肉模糊的起義戰(zhàn)爭,轟轟烈烈的最后,他卻遭人出賣,盡管遭受了百般折磨也不肯屈服。他最終被斬首了,他的手下也最終獲得了熱盼已久的自由。
沒有理由不勇敢,在風浪中頑強生存的魯濱遜。他喜歡探險,對航海夢想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然而,在航海生涯中享受夢想力量的他,遭遇了海難,僥幸存活的他流落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沒有可以棲息的地方,沒有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沒有可以生活的任何工具,有的只是巨浪拍打著海岸的洶涌,只是野獸怪物在夜里的嘶吼。為了生存,此時的他,沒有理由不勇敢。的確,他做到了,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生活,勇敢的活著。一如受夠了壓迫的華萊士,忍受著失去親人失去愛妻的痛,期盼著遠方的自由,他沒有理由不勇敢。
有人說,我們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沒有經(jīng)歷大風大浪,但卻在一些不起眼的小挫折小困境中迷失了自我,甚至放棄了自我。我想說,其實我們足夠堅強,足夠勇敢。雖然大多數(shù)的我們沒有體會過大苦大難的痛苦,但我們所體味的精神上的壓力,又該如何來形容呢。社會大環(huán)境變了,但我們依舊是一群孩子,周圍過高的期望毫無過濾地就落在了我們身上。其實我們怕,我們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我們默默地勇敢地扛著,即使受傷了,也堅強地前行著。
“當憂傷遇上了遺忘,是誰躲在角落里
伴著燈的枯黃
生活被壓抑地沒有了方向
還盼望什么是天堂
沒有了纏綿的河畔,沒有了巍峨的高山
只有長路漫漫
又怎能撫平心中的缺憾
清新的空氣彌漫在無邊的憂愁里,少年的心緒
撒在了凋謝的花間,化為泥土
忘了憂傷地哭吧,不顧一切地哭吧
這空間不存在邊緣,這角落只與你撞見
既然沒有渴望的淚眼
又何必強求那如夢似幻的流煙
他來了,帶著世俗的淚眼
告訴我,活著需要多么勇敢"
這是他寫的,我的一個朋友。提到苦難,提到堅強,提到勇敢,我總會不由得想起他。他的不幸,從十三歲開始,那一年,他讀初一。身患不治之癥的父親溘然辭世,同年,精神壓力過大的母親服藥自殺,我不敢想象,那時的他,是怎樣面對著赤裸裸的現(xiàn)實,與自己僅存的年邁的爺爺一起繼續(xù)生活。記憶中,他變了,變得好安靜,喜歡自己坐在某個角落,靜靜的學習。很佩服他,他的成績從未下降過,初中,高中,一如既往,F(xiàn)在,他在山大。
他經(jīng)常和我交流,因此我了解他的內(nèi)心。表面看起來若無其事的他,內(nèi)心的脆弱和惶恐,每次都會以文字的形式鋪天蓋地的向我滾來。我感受著他的悲傷,他的`無奈,他的憤慨,他的躁動,還有他不甘沉淪的熱切。這種復雜的情感,會讓我不禁傷感好久,而我能做的,只是掩飾著內(nèi)心的傷感和無奈,寫下另一段文字,安慰他,鼓勵他,告訴他,沒有理由不勇敢。
這個冬天,濟南的第一場雪來得很早,他發(fā)郵件給我:“滿天飛旋著的雪花,凌亂了我荒蕪的內(nèi)心,讓我好難過。無論前方的路有多少波瀾壯闊的景色,喜怒哀樂都是我一個人在過。九月,這鋪天蓋地的雪來得太突然,那些無辜的樹,還在綠著的葉子就這么被無情地覆蓋了。本來是生長的季節(jié),渴望陽光的時候,突然昏天暗地,北風卷雪,讓他如何承受生命之重?”我知道他不是在說葉子,我知道這么多年來,他的傷口從未愈合過,但我依舊欣賞他,勇敢地走過了每一個冬天,一個人。
如果我們是航行的帆船,我希望勇敢是避風的港灣,伴我們渡過每一次旅行。
如果我們是初出的雛鷹,我希望勇敢是堅強的羽翼,伴我們飛過每一次翱翔。
如果我們都是葉子,我希望勇敢是我們所汲取的陽光雨露,伴我們走過每一個冬天,暖暖的。
如果你也做好準備勇敢一次,陽光,一直在。
前行的路上,我們沒有理由不勇敢。
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2
第一次看《勇敢的心》這部電影是高一時候的事情了,一直到最近老師又放了一遍才想起這部電影,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帶有個人情緒在里面吧。高一時候看這部電影其實完全是沖著蘇菲·瑪索才看的,可以說蘇菲·瑪索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法國電影明星。但是《勇敢的心》里面的男主角梅爾·吉布森卻不是我喜歡的男演員,而且對他的意見很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史詩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等5項大獎。影片根據(jù)13世紀末發(fā)生在蘇格蘭的事件改編而成。故事主人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跡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這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的史詩巨片,是一部纏綿而令人蕩氣回腸的鐵血柔情,是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作為史詩片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在我的印象中史詩片一般都是比較冗長、沉悶的影片,但是《勇敢的心》確實那么的蕩氣回腸,受到大家的熱捧,直到今天仍受很多觀眾的喜歡,在電影時光網(wǎng)上有很多網(wǎng)友都很喜歡。這部影片的音樂很好聽,這是很喜歡的一點,起碼是由蘇格蘭的.感覺,給人一種蕩氣回腸、空靈空曠感但又有點悲愴的感覺,很符合威廉·華萊士這位蘇格蘭的傳奇英雄的一生。
這部影片是由梅爾·吉布森自導自演,而梅爾·吉布森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再加上該影片的制作是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制作的,所以這部影片沒有擺脫好萊塢的商業(yè)模式,給我的感覺很美國化,連拍攝場景都是在美國好萊塢完成而不是蘇格蘭。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典型美國的個人英雄的模式,主人公都是由無名的小人物成長為帶領(lǐng)人民斗爭的英雄人物,美女配英雄,所以影片中的梅倫和王妃伊莎貝拉都是美女級人物,在整部影片中都只是充當花瓶。威廉·華萊士除了給人至剛至陽的硬漢感覺之外,也添加了不少的柔情,我覺得很符合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模式。影片中威廉·華萊士是在他的妻子梅倫去世后就毅然起義反對英格蘭的統(tǒng)治者,這是我不能認同的一個部分。我覺得刻畫一個民族英雄這樣的一個形象未免有些過于膚淺,好像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當然影片中也表現(xiàn)出了之前就有了對當局者不滿的場景,也許這只是導火線而已,但是作為民族英雄的威廉·華萊士最初不是為了他的人民受苦而斗爭而是為了個人的兒女情長,這樣好像與民族英雄的格調(diào)有些牽強。而影片中蘇菲·瑪索扮演的王妃伊莎貝拉的美麗、善良的形象和事實很不符合,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也許是為了票房才刻意安排的,所以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備受史學家的爭議的。當然,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shù),藝術(shù)源自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如果完全和生活一樣又怎么能稱為藝術(shù)呢?電影藝術(shù)更多的是表現(xiàn)生活的一種信念,就像片中威廉·華萊士追求的自由的信念一樣,所以這部片也號稱男人必看的影片。
《勇敢的心》源自于史實但又高于史實,主題思想并沒有脫離史實,只是表現(xiàn)手法不同罷了,所以它成為了史詩類型片的成功之作。電影畢竟是一個產(chǎn)業(yè),還是以盈利為目的,既要符合電影觀眾的口味又要不脫離史實的主題,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我還是可以接受的,試想如果完全符合史實我想這部影片不一定會取得如此的成功。但是這部影片過于“美國化”是我最不能認同的一點,明明是蘇格蘭的傳奇的民族英雄卻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美國英雄人物,雖然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過于商業(yè)化的電影好像脫離了史實。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印度的一部叫《阿育王》的史詩片,《阿育王》更能體現(xiàn)民族性,也許是因為《阿育王》是由印度人自己拍攝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解讀更加透徹。雖然《阿育王》沒有像《勇敢的心》那樣獲得那么多的獎,票房也比不過,但是《阿育王》卻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影片,也許個人品味不同吧,我總覺得電影需要多一點的人性的解讀,多一點的人文關(guān)懷,多一點啟發(fā)人心靈、信念的東西。
對于《勇敢的心》這部影片,我只能說過于商業(yè)化的美國大片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3
第一次看《勇敢的心》這部電影是高一時候的事情了,一直到最近老師又放了一遍才想起這部電影,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帶有個人情緒在里面吧。高一時候看這部電影其實完全是沖著蘇菲,斔鞑趴吹,可以說蘇菲,斔魇俏易钕矚g的一個法國電影明星。但是《勇敢的心》里面的男主角梅爾。吉布森卻不是我喜歡的男演員,而且對他的意見很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史詩片。
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等5項大獎。影片根據(jù)13世紀末發(fā)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主人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跡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這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nèi)涵的史詩巨片,是一部纏綿而令人蕩氣回腸的鐵血柔情,是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作為史詩片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在我的印象中史詩片一般都是比較冗長、沉悶的影片,但是《勇敢的心》確實那么的蕩氣回腸,受到大家的熱捧,直到今天仍受很多觀眾的喜歡,在電影時光網(wǎng)上有很多網(wǎng)友都很喜歡。這部影片的音樂很好聽,這是很喜歡的一點,起碼是由蘇格蘭的感覺,給人一種蕩氣回腸、空靈空曠感但又有點悲愴的感覺,很符合威廉。華萊士這位蘇格蘭的傳奇英雄的一生。
這部影片是由梅爾。吉布森自導自演,而梅爾。吉布森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再加上該影片的制作公司是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制作的,所以這部影片沒有擺脫好萊塢的商業(yè)模式,給我的感覺很美國化,連拍攝場景都是在美國好萊塢完成而不是蘇格蘭。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典型美國的個人英雄人物的模式,主人公都是由無名的小人物成長為帶領(lǐng)人民斗爭的英雄人物,美女配英雄,所以影片中的梅倫和王妃伊莎貝拉都是美女級人物,在整部影片中都只是充當花瓶。
威廉。華萊士除了給人至剛至陽的硬漢感覺之外,也添加了不少的柔情,我覺得很符合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模式。影片中威廉。華萊士是在他的妻子梅倫去世后就毅然起義反對英格蘭的統(tǒng)治者,這是我不能認同的一個部分。我覺得刻畫一個民族英雄這樣的一個形象未免有些過于膚淺,好像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當然影片中也表現(xiàn)出了之前就有了對當局者不滿的場景,也許這只是導火線而已,但是作為民族英雄的威廉。華萊士最初不是為了他的人民受苦而斗爭而是為了個人的兒女情長,這樣好像與民族英雄的格調(diào)有些牽強。而影片中蘇菲,斔靼缪莸耐蹂辽惱拿利、善良的形象和事實很不符合,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也許是為了票房才刻意安排的,所以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備受史學家的爭議的.。當然,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shù),藝術(shù)源自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如果完全和生活一樣又怎么能稱為藝術(shù)呢?電影藝術(shù)更多的是表現(xiàn)生活的一種信念,就像片中威廉。華萊士追求的自由的信念一樣,所以這部片也號稱男人必看的影片。
《勇敢的心》源自于史實但又高于史實,主題思想并沒有脫離史實,只是表現(xiàn)手法不同罷了,所以它成為了史詩類型片的成功之作。電影畢竟是一個產(chǎn)業(yè),還是以盈利為目的,既要符合電影觀眾的口味又要不脫離史實的主題,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我還是可以接受的,試想如果完全符合史實我想這部影片不一定會取得如此的成功。但是這部影片過于"美國化"是我最不能認同的一點,明明是蘇格蘭的傳奇的民族英雄卻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美國英雄人物,雖然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過于商業(yè)化的電影好像脫離了史實。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印度的一部叫《阿育王》的史詩片,《阿育王》更能體現(xiàn)民族性,也許是因為《阿育王》是由印度人自己拍攝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解讀更加透徹。雖然《阿育王》沒有像《勇敢的心》那樣獲得那么多的獎,票房也比不過,但是《阿育王》卻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影片,也許個人品味不同吧,我總覺得電影需要多一點的人性的解讀,多一點的人文關(guān)懷,多一點啟發(fā)人心靈、信念的東西。
對于《勇敢的心》這部影片,我只能說過于商業(yè)化的美國大片不是我喜歡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