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體現(xiàn)兒童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nèi)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jīng)接觸甚至已經(jīng)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里”這兩個漢字。
由于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為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識字欲望。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奔偃缱R字教學只是單純?yōu)樽R字而進行教學,會使識字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使,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一個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們約好要到郊外去旅游,從而引出今天的教學內(nèi)容?s短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的距離,并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與熱情。讓學生盡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2、在語言發(fā)展中識字。
在進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jīng)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huán)節(jié)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著他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云白白的,很美麗。"聽著他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jīng)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么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云一樣,真美,你說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有的說:"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著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那里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里面。"
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后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么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素質。這堂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教師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chuàng)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2
課文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ji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_九十枝花。
作者簡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字堯夫,謚康節(jié),先為范陽人,后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后人稱他為百源先生。屢授官不赴。后居洛陽,與司馬光等人從游甚密。
根據(jù)《易經(jīng)》關于八卦形成的解釋,摻雜道教思想,虛構了宇宙構造圖式和學說體系,成為他的象數(shù)之學也叫先天學。傳說他的卜術很準。著有《皇極經(jīng)世》、《伊川擊壤集》等。
“去”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國原用的長度單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拓展知識: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數(shù)學運算,如果運用一至十這十個數(shù)來寫詩,一定妙趣橫生,別樣美。如果數(shù)學問題也用詩歌形式來表述,也-定是生動活潑,幽默有趣。數(shù)學詩語言優(yōu)美,形式新穎,它不僅可以打開人們思維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學到某些數(shù)學知識。
【分析學生】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shù)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
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yōu)美的畫面。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會數(shù)數(shù)嗎?我們先來個數(shù)數(shù)比賽,從1到10看誰數(shù)得準。
[設計意圖:了解十個數(shù)字的發(fā)音情況,重在發(fā)音。]
二、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shù)字字樣]
這里有十個籃球,[圖片出示的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哪位小朋友能把這十個籃球分給十位運動員,使球上的數(shù)字和他們身上的號碼相符合?
[設計意圖:建立數(shù)字與漢字的聯(lián)系,了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
三、學習古詩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shù)字寫在了一首詩里,知道他是怎么寫的嗎?
(一)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shù)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fā)現(xiàn)“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2、師范讀,學生聽,說說老師在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
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二)了解詩意
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yǎng)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jīng)”。]
2、根據(jù)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fā)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
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lián)系,并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里”時,指圖的學生該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該怎么理解的問題。]
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還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
(三)配樂誦讀全詩
1、給詩加上題目,并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
2、背誦全詩,并設問:
(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么呢?
(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
(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
(4)師總結: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
[設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fā)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四、寫字
這節(jié)課我們來寫三個字(出示“一、二、三”),這三個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1、都是由“橫”組成的。
指導寫好“一”(頓一頓,橫過去,再頓一頓,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觀察“二”字的兩橫有什么不一樣。
3、觀察“三”的三橫長短變化,并與“二”中兩橫間的距離作比較,得出結論:三橫之間要稍靠緊些。
4、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字的?
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師自言自語)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生發(fā)現(xiàn)錯誤)古時候有個故事,那里面有個人就鬧了這么個笑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聽嗎?
[設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
教學反思
課文是一首古詩,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一幅幽靜美麗的鄉(xiāng)村田野畫面。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上課伊始我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插圖的景物,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憑借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么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么?學生發(fā)言熱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誦讀課文,理解字義
朗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欲望,然后我再范讀,讓學生模仿老師邊讀邊想像,學生讀完后,我就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朗讀的熱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導到學習生字上。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朗讀與圖片結合起來理解古詩,讓學生產(chǎn)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認識筆畫,指導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學習寫字。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認識田字格和教給學生認識筆畫名稱,接著指導學生書寫“一、二、三”三個字。我是這樣教學生寫字的: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占位——教師范寫,學生觀看——學生書空、描紅——學生練寫,教師巡視適時指導。經(jīng)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第一次寫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3
今天我們學了《一去二三里》這首古詩,在這次的古詩教學中我運用多種辦法讓幼兒在誦讀古詩同時,領略詩的意境!在對本班幼兒進行這首詩的教學時,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讓幼兒在聽故事的同時感受優(yōu)美意境!兑蝗ザ铩肥且皇坠糯{,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上課時還特意配上兩幅插圖。圖一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讓幼兒更好的從視覺上感受古詩的意境。 在幼兒了解、感受古詩的'意境后,我先念了數(shù)遍古詩,讓幼兒初步感受,再讓幼兒輕聲的跟誦,緊接著再讓幼兒跟著老師的后面開始大聲誦讀這首古詩,最后我們?yōu)檫@首古詩配上動作,和幼兒一邊讀古詩一邊做動作,這樣便與幼兒記憶。幼兒念得很起勁也很開心,似乎融入了古詩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童謠中表現(xiàn)出來的景色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
難點: 分辨“八”和“入”,“九”和“幾”等容易混淆的字。
教學準備:PPT課件 、簡筆畫 、生字卡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
1、今天老師帶了十個字娃娃,他們想和一年級九班的孩子做朋友,瞧瞧,他們找誰呢?(師邊發(fā)卡片邊說:字娃娃選xx,因為他準備得最好;字娃娃找xx和xx,他們倆顯得特別的高興;字娃娃看準了xx、xx和xx,他們正耐心地等待著字娃娃……)
2、介紹十個字娃娃給學生認識。
3、學生把字娃娃送回家——把字貼在相對應的簡筆畫旁邊。
4、字娃娃還想找你們玩,請你親切地呼喚他們的名字,老師請出他們。(師依次貼在黑板上,并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識字——和字娃娃一起去郊游
(一)《去畫中游玩》
1、觀察畫面,你看到了什么?快來告訴我們吧。◣熾S機完善板書,呈現(xiàn)一首歡快的童謠。)
2、請出字娃娃“去”和“里”,回頭再瞧瞧圖中有趣的數(shù)字。
。ǘ蹲R字大闖關》
闖關前的準備:1、自由把這首童謠讀一讀,用筆圈出黑板上老師貼的字娃娃。
2、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請學生認一認,不認識的拼一拼他頭上的拼音。
3、檢查識字情況——“闖三關”。
a、第一關:除去拼音我會認(成功后得一個笑臉娃娃)
b、第二關:火眼金睛辨生字(成功后得一個笑臉娃娃)
c、第三關:我去提籃摘蘋果(成功后得一個笑臉娃娃)
。ㄔ诖谁h(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加以指導“三、四、十”音,辨認“八、六”等字的字形?偨Y學習方法。)
。ㄈ、愉快的比賽
1、師范讀課文,教給學生讀的方法。
2、生先跟老師讀再自己讀。
3、比賽讀。(強調(diào)數(shù)詞讀重些,突出山村雖小,景色卻很美。)
三、課外拓展——數(shù)字兒歌
游玩結束,字娃娃永遠和聰明勇敢的你們在一起。
1、結合簡筆畫出示兒歌,跟老師學一學。
《量詞歌》
一頭牛,兩匹馬;
三條魚,四只鴨;
五本書,六支筆;
七棵果樹,八朵花;
九架飛機,十輛車;
用錯量詞出笑話。
2、欣賞《紅葉飄飄》。
3、鼓勵學生自編數(shù)字兒歌,送出美麗的畫兒。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級識字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深入淺出,意境優(yōu)美,饒有情趣,符合兒童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和特點。所以,我在教學時主要采用了兩大教學手段:一是以“游”為主線,精心設計,思路清晰。二是巧妙突破難點,寓教于樂,富于情趣。具體過程分析如下:
這篇課文是一首童謠,從“一”到“十”這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貫串其中,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樸素別致的山村圖,可謂是妙趣橫生,意境幽遠。我把這堂低年級的語文識字課設計得豐富多彩,趣味盎然。整個課堂從游玩開始,以游完結束。課文十個字加上“去”和“里”就是本課要求會認的12個生字,是教學的重點。
既然識字是重點,那就讓這粘有生字的“娃娃”擔當主角,引領全文吧!于是“字娃娃找朋友”的情景成了課堂的第一幕!白滞尥拚襵x,因為他課前準備得最好;字娃娃找xx和xx,他們倆顯得特別的高興;字娃娃看準了xx、xx和xx,他們正耐心地等待著字娃娃……”這樣“一找一揚”,很快就控制了課堂的秩序,讓小朋友們進入了角色。隨后把手中的字娃娃送回家(課前貼在黑板下方的漂亮簡筆畫:三條魚,四只鴨等),在“一送一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讓孩子們和字娃娃一起去游玩。先走進一幅畫(課文插圖),在此鼓勵學生看到什么請說一說,教師隨機完善板書,使之逐步成為一首完整的童謠。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既欣賞了美景,又初步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這便是課堂第二幕。
“識字闖關”和“賽童謠”是課堂的第三幕和第四幕。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意在提高孩子學習興趣,落實識字和正確朗讀這兩個目標。以游戲闖關和比賽的形式開展教學,不僅調(diào)動了孩子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鼓勵了孩子敢于面對困難,學會勇敢。
最后游玩呼應開頭,重新回到畫中。教師一邊翻開簡筆畫,一邊教孩子讀《量詞歌》——“一頭牛,兩匹馬;三條魚,四只鴨;五本書,六支筆;七棵果樹,八朵花;九架飛機,十輛車”用錯量詞出笑話。”課堂接近尾聲時鼓勵孩子用所學的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編兒歌,編得好就獎勵一幅畫,領著字娃娃回家。課堂從形象開始,以抽象結束。
在收獲成功的同時,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性意見,他們經(jīng)驗豐富,一語中的。經(jīng)過深刻反思,我發(fā)現(xiàn)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點不突出,有虛無實。教學設計形式多樣,趣味性強,但吵吵鬧鬧,嘰嘰喳喳之后,學生到底記住這12個看似簡單的字了嗎?對字音,字形掌握準確嗎?不盡然!用老師們的`話說——沒有明確課標的要求?晌也荒茏尅皼]有教過一年級的語文”成為給自己開脫的理由啊,這和“沒吃過肉,還沒看見別人吃過肉”是一樣的。
二、語言慷慨激昂,缺乏親和力。課堂上我倒是神采飛揚,眉飛色舞,活脫脫一個“主持人”,甚至“話劇演員”,壓根兒沒思考到臺下的不是觀眾,而是學習的主人 ——一群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一年級小朋友。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難以收到實效。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決定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一、送一本《課程標準》給自己。只有認真閱讀各年級的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才能為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準備,把每一堂課落到實處。各年級教學既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又循序漸進,得心應手。
二、在不斷豐富課堂教學藝術的同時,更要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認識水平,一年級學生由于從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上來,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好玩好動。有一定的自我表現(xiàn)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勵。但同時也要考慮課堂教學的本質功能,不能為追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知識目標的完成。這需要教師深入思考和巧妙布局。
三、不斷加強學習,做好“四個學習”。向書本學習,尤其要向專業(yè)書刊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向他人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向自己學習,錘煉自身的教學技能;向學生學習,拓展自身的應變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5
識字教學的第一課《一去二三里》!耙蝗ザ铮瑹煷逅奈寮,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边@首詩是北宋理學家邵雍所寫。一首短短20個字小詩中,竟然用了10個依次排列的數(shù)字,而且一點也不生硬,讀來又是那么瑯瑯上口。這首詩是兒童學習一到十這幾個數(shù)字,熟悉它們的排列順序,練習書寫漢字基本筆畫的好課文。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辨認八、入;九、幾;四、十。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到十的數(shù)字學生在生活中一定已經(jīng)見過了,而且一些學生在幼兒園已經(jīng)掌握了。那么,如果我還把他們當成生字來教的話,部分學生肯定會失去興趣。要考慮已經(jīng)學會的學生,讓他們有新鮮感,又要照顧還不會的學生,讓他們學會并掌握這些生字。于是,我將我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設計為:故事導入,展示生活中已經(jīng)認識的語文數(shù)字,并請他們當小老師教一教,學習生字一——十,然后游戲鞏固,拓展數(shù)字成語。第二板塊設計為:用數(shù)字看圖說話引出古詩,初讀感悟詩的意境,并在讀詩中進一步鞏固生字。第三板塊設計是寫字指導,任務有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姿勢和學寫“一、二”。課后要求讀數(shù)字詩《詠雪詩》。
課堂上我導入的故事是講一個姓萬的人去讀書,只認了一二三就覺得什么都會了。別人讓他寫個“萬”字,他一個上午都沒寫好。我想通過故事教育孩子們,做事學習都不能想當然,自以為是,學到一點就驕傲了。同時也自然地過渡到展示識字。在識字展示中,學生興趣盎然,學得不亦樂乎。作為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我認為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非常重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才是真理!弊R字也是如此。在展示中,學生就會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課外識字的樂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他們就會更加留心地去識字,去學習。當小老師更是對那些識字大王們的極力肯定和贊揚
在教學中,我很注重對學生進行識字方法的指導。識字第一課,我想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這會讓他們在以后的識字學習中事半功倍。有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識字方法;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識字!痹诮虒W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是很強的,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一個個漢字在他們的眼里都是美麗的圖畫。那么在本課中,一二十七,跟我們的數(shù)學符號、拼音符號非常像,完全可以用這樣的聯(lián)想想象的方法記憶。聽故事,猜謎語是學生們最喜歡的方式,盡管學生編的字謎還很幼稚,但在編字謎的過程中學生記住了生字,在活動中高漲起了對識字的熱情,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則更是學習中常用的識字方法,這是因為漢字的構字特點所決定的。
現(xiàn)在的識字不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識字過程中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識字。我們往往把生字放到課文中去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初讀課文時找出生字,誦讀課文時把這些字的`字音讀準,在課文結束之前把字,詞再次提出來強化記憶,最后再把字放回到課文中去記憶。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時,識字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復閱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在教學《一去二三里》時,數(shù)字已經(jīng)在之前學習了,我就讓學生先觀察圖畫,用上剛學的數(shù)字看圖說話。這樣,生字就有了一個實踐運用的機會。要認的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都比較簡單,而這首古代童謠又深受學生喜愛,我們就可以用注音多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認字。多次反復的讀,學生自然將生字熟記于心,而且字詞的理解也在文本的誦讀中認識并掌握。讀后再讀幾首有趣的數(shù)字詩,比如鄭板橋的《詠雪詩》“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總不見!边@些生字又進一步得到鞏固
平時,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這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教學途徑,意味著識字從生活中來,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告訴孩子們:我們生活處處皆學問。要從一點一滴中積累,在一筆一畫中識字。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6
新課標一年級上冊《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漢語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
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diào)預設,顯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顯得生命力不夠強,太過封閉了。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了人的自由發(fā)展。在進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jīng)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huán)節(jié)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著他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云白白的,很美麗!甭犞脑,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jīng)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么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云一樣,真美,你說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有的說:“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彼亚懊鎸W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著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那里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里面!
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后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么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素質。這堂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教師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chuàng)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7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兑蝗ザ铩肥且皇坠糯{,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nèi)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jīng)接觸甚至已經(jīng)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里”這兩個漢字。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在詩歌中學習生字,教學時我設計了“戴帽子”的活動及時復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shù)字生字。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復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說話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重視自主研讀,自讀自悟。在教學設計上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基礎學習,將認讀生字,讀熟課文放在第一位考慮,在指導生字學習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同時又重點指導難讀的字音區(qū)分,使識字教學達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指導讀文時,重視圖文對比讀書,這在低段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jīng)”。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在寫字教學時,我著力做到仔細觀察,動手實踐,示范指導三結合來扎實地完成孩子們第一次書寫漢字,重視了學生基本功的學習。由于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所以我本節(jié)課只涉及了寫其中的一個字“一”。我們組的小課題研究內(nèi)容為培低年級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所以在動筆寫字之前,我對學生的寫字姿勢進行了指導。希望能使學生在動筆前先把姿勢擺好,有了這個正確的“架子”再開始寫字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8
也許是出于我的喜好,喜歡富于濃郁感情和唯美意境的文學、藝術作品,喜歡感受它們并體驗它們。于是,不論什么課、什么教學內(nèi)容,總也要從中滲透對學生體驗性的訓練,希望他們擁有一雙敏銳的雙眼和一顆善感的心靈。
在教學古童謠《一去二三里》的過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與學生共體驗。當學生能對詞語進行解釋并理解之后,我讓他們認真看插圖,并要求學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圖中的什么地方體現(xiàn)?”這是相當簡單的問題,學生個個能講。趁他們講得正歡時,我馬上把思維角度一轉,說:“原來,這篇文章就是一幅畫呀!這畫美嗎?美在哪里?”因為有過美術欣賞的基礎,學生的回答體現(xiàn)了一定的美術功底。
清清說:“色彩很美,有綠的樹,紅的花,五顏六色的!”聽到這里,還有人補充道:“五彩繽紛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大樹和小草小花!痹S可說:“擺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這兒一家,那兒一家,還到處開滿了鮮花!”還有的學生甚至講到了如果圖中再畫幾座小橋,天空畫上飛翔的`小鳥就更美了。我小結道:“!如此美麗的畫,你喜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喜歡!”從學生的回答來看,我成功地引導他們站在畫外人的角度欣賞了童謠所描繪的美麗地方,實現(xiàn)了感官上的初步體驗。這一客觀存在的形象概念,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抽象的想象體驗做下了鋪墊。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看到的畫面意思讀出相應的句子,這樣畫與詩充分聯(lián)系起來,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體會意境美。然后教學生書寫生字一二三,因為是第一次寫字,我著重和學生進一步認識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稱及位置,寫字姿勢、橫的寫法及位置,并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
這節(jié)課傳授知識較多,方法設計還不夠完美、紀律等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以后還應多加反思和學習。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9
在學生學完拼音后,緊接著是學習識字。學生在剛剛學會在四線格里寫一些拼音符號后,又來在田字格里學寫漢字的筆畫,這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難點。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著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第一課時特意把田字格編成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讓學生記住寫漢字的規(guī)則后再來教學生認識筆畫:橫—。并且讓學生在筆畫上注拼音,以便記住筆畫的名稱。然后再來教學生寫漢字:一、二、三。寫的時候,教師示范,讓學生邊數(shù)這個字有幾畫邊跟著老師書空,最后教學生做筆畫和漢字卡片。每次做卡片教師就把自己的卡片出示給學生做樣子。例如:筆畫橫:heng既要注音又要寫筆畫,后面學習的'漢字在做卡片時,同樣這樣做,而且要把這個字有幾畫寫下來,這樣讓學生在學習漢字時,把漢字的筆畫偏旁書寫順序都規(guī)范化,以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很認真,而且掌握的較好,這個對學生在完成練習冊作業(yè)有很大的幫助。
盡管才上了一課的漢字教學,但是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只要教師多想辦法,多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fā),多給學生做學習的示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對每課的學習有很認真。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0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說話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在此鋪墊上再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最后學習生字。
課后聽了大家的研討以后,我作如下反思:《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級小學生學完拼音后接觸到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教學上,而在理解詩意和感受詩情上略作點撥就可,不必花這么多時間。其實我也意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在學了古詩后,通過看圖圈生字,讀生字卡片,比較生字識記“八”和“九”,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讀兒歌識字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識字,激發(fā)識字興趣。但是如果能把識字教學滲透在古詩教學中,效果肯定會更佳。并且我對學生的`學情了解不夠,這首詩比較簡單,一部分孩子早會讀,甚至會背了,所以讀詩時顯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沒去注意文字,從而,錯過了如此好的識字機會。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及時地指正孩子們的錯誤習慣,真是后悔。還有,拼音剛學完,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做些有效的銜接、滲透。針對以上反思,我又重新設計了一份簡案如下:
一、復習導入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拼音,下面老師考你看誰能把下面幾個音節(jié)讀的又快又準確:
1.出示小黑板。
zhi chi si yi wu
jia taièrzuo hua
yancun ting
2.談話導入: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板書課題: 一去二三里 讀題!耙弧钡恼。
二、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在說什么?
2.介紹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齊讀課題!耙蝗ザ铩敝攸c讀“去”和“里”。強調(diào)“一”的讀音。
3.理解“里”。
三、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1.讓學生邊拼,邊讀,從文中圈出生字。
2.出示生字,教學生字。
yíqùèrsān lǐsì
一去二 三 里四
wǔliǜqībā jiǚ shí
五六 七八 九十
借助拼音識字,重點指導,上聲讀音,和“四”與“十”平翹舌的講法。
抽讀生字卡片,比較“八——入”,結合生活實際識字,在教室里找找數(shù)字。借助課文插圖識字。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讀,指名讀,賽讀,齊讀課文。
四、拓展練習,鞏固生字
1.讀一讀,連一連。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2、讀兒歌《謎語》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1
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diào)預設,顯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顯得生命力不夠強,太過封閉了。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fā)展。在進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jīng)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huán)節(jié)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著他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云白白的,很美麗。”聽著他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jīng)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么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云一樣,真美,你說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逼渌∨笥岩娢冶頁P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彼亚懊鎸W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著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不可以再說一次。 蔽尹c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那里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里面!
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后面,他們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說到了他們衣服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么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的未完成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這堂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教師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習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chuàng)造,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2
這篇古詩是一年級的學生在結束漢語拼音的學習后第一次接觸到古詩誦讀這個課型,雖然有很多孩子曾經(jīng)讀過古詩,有的可以背出幾十首,甚至上百首古詩,可是那種讀背和古詩誦讀課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在第一次古詩誦讀課上我們需要讓學生認識詩題、詩人,了解一首詩有幾行,有幾句,通過誦讀古詩認字,同時借助圖片了解古詩的大意,并且通過熟讀達到成誦的目的……可以說這次是學生與古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如何讓學生做好這第一次“親密”接觸?
首先從簡單的內(nèi)容入手,第一次學習古詩誦讀就像我們第一次和一個陌生人的人見面一樣,我們并不了解這個人,我們只能看表象。比如說,這個人他長什么樣,叫什么名字,是男是女,是哪里人等等。所以學生在初見古詩誦讀這個課型的時候我首先從學生所能直接看到的表象入手,一邊板書詩題和詩人的名字一邊告訴學生哪是詩題,誰是寫這首詩的詩人,他叫什么名字。然后通過自己板書示范讓學生明白這首詩中那些字是生字,怎樣把它們從詩中圈出來。并且告訴他們這首詩有幾行,再讓他們猜一猜這首詩有幾句,使學生了解到什么是行什么是句,以及行、句間的'關系。這些方面作為教師可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再簡單不過了,往往就被忽略掉了,不會作為一節(jié)課的重點,可是這些對于學生第一次學習古詩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正是古詩學習的基礎,同樣也是一年級學生閱讀起步的基礎。
然后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理解古詩,有的學生會背很多的古詩,可是卻不理解古詩的意義。在古詩誦讀課上我們就要解決這一問題,這是古詩誦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我在處理這一教學難點的時候就運用了詩文邊的圖片,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了解古詩所寫的小山村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其中“煙村”、“亭臺”這些詞語學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煙村”是什么,“亭臺”是什么,使學生理解詩句變得簡單化了。再讓學生通過想象,使我們大家和詩人一起都置身于這美麗的小山村中,從而體會詩人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們一個個都讀得興致勃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最后一定要重視學習方法的總結,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古詩誦讀這個課型他們不了解,還有很多學習方法他們更是不知。及時地歸納總結,加深印象,使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學生圈生字時,我就適當進行點撥,問學生:“你們以后再碰到條形格中的生字也能像今天這樣圈得又快又好嗎?”這一問就提醒了學生以后碰到生字也應該像今天這樣把它圈出來。還有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的時候,我首先通過有感情范讀告訴學生要想讀得跟老師一樣有感情就要把自己當成詩人去想象,去體會。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朗讀這種方法來體會詩人的感受。學生在很好地完成了古詩誦讀的任務后我又及時地進行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讀、看、想仿佛已經(jīng)讓自己置身于那幽靜、美麗、古樸的小村莊中,體會到詩人的感受。有的同學還試著將它背了下來,像這樣的課就叫做古詩誦讀。今后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在古詩誦讀課中學會更多的古詩。”既讓學生了解了“讀、看、想”的學習方法,又讓學生了解到這一學習過程就是古詩誦讀的過程。學生以后再遇到這樣的課型就不會感到一知半解甚至是陌生了。
學生的“第一次”可能教師們曾經(jīng)教過很多次,這些第一次往往因為習以為常而被忽略掉,從而痛失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好時機。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把握時機抓住這些第一次,使學生在第一次與文本的接觸中真正做到“親密”。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3
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首先要借助課文中的插圖來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通過利用課文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了解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憑借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么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么?
其次我再一次出示古詩,請學生借助拼音讀一讀古詩,再讀課后生字三遍。然后請他們在詩中找出生字劃圈,讀三遍,再全詩讀兩遍。這個設計,首先學生能整體感知全詩,再通過讀準字音認讀生字,就著將生字放回具體語境中,既可以幫助學生讀準全詩,同時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讀和理解。然后指名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其他孩子進行評價,評價的內(nèi)容為一讀得是否準確,二你覺得哪句詩句讀得最好?哪句詩句還讀得不夠的,你來試試看。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對整首詩的意思我并沒做多大的解釋,個人認為看圖說話時孩子已大體對詩句的意思有所了解,在此環(huán)節(jié)就不必重復了。
第三,本篇課文的教學是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重要的培養(yǎng)兒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因此,我從田字格的結構教起,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寫字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并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并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
最后,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古詩的教學并不是一蹴就成的,誦讀、理解詩意還需要多次的教學才能很好地落實下去,尤其是朗讀,怎樣讀出韻味,還需要深究探討的。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4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境: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也掌握一到十的數(shù)字的寫法。
本課配上了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在進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學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值得反思,我這樣設計的:讓學生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jīng)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huán)節(jié)時,張真禎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著她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她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云白白的,很美麗!甭犞搪暷虤獾脑,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jīng)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她“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么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云一樣,真美,你說得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她,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魯燦同學說:“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彼亚懊鎸W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著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那里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里面!闭娌焕槲野嗾Z文成績很棒的孩子!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后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么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由于同學們說得轟轟烈烈,我不忍心打斷他們,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我認為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素質。我忽然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diào)預設,實在太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過于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不是太過封閉了呢?新課程不是要求我們開放課堂嗎?
我不敢肯定這節(jié)需要延時的課,一節(jié)從表面看忽視了學生讀和寫的課,是開放的課堂,但我知道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fā)展。這堂課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自認為效果不錯。
教小學一年級,雖然我是第一次,教學方法也不太懂,今天邁出了第一步,以后我會繼續(xù)這樣。因為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以前只聽說了這些理論,應用起來并沒懂。今天算作初步嘗試吧!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chuàng)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吧!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
這是小學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根據(jù)修訂后的大綱精神及新教材編者的意圖,要著重抓識字教學和朗讀、背誦指導,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不作要求。我初次備課時沒有充分解讀教學要求,所以在教學設計中發(fā)生了重難點偏離,并且教學內(nèi)容安排上過于繁雜,并不適合一年級的學生。在經(jīng)過師傅的指出和幾次修整之后,將教學重難點轉移到了識字教學中來。課后與師傅進行交流后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如下:
1教學應當就像一首流暢優(yōu)美的曲子,雖然有不通的章節(jié),但是它們卻是渾然一體的。而我的課堂中明顯地將教學分成了幾個部分。比如先復習舊知,接下來學習識字,最后學習寫字。這樣的課缺少美感,更多的是機械和呆板。教學設計中必須注意過渡語的設計,注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連貫性。
2教學中“放手”得不恰當。我們的教學總想通過老師的引導來使學生得到感悟,收獲知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這樣。在識字教學中,原本設計的是給生字找伙伴(組詞)。但是學生們很容易地將幾個同音字混淆。如:“里”組成了“狐貍”。這一方面說明教師的教學這個字不到位,另一方也說明這里并不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的地方。應當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個是“里面”的“里”,也可以跟著老師念讀幾遍。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對字的`理解,且印象深刻。
3學生缺少傾聽。所有人都知道一個不會傾聽的人永遠不會有進步,坐在課堂里的學生這點有為重要。但是知道規(guī)知道,怎樣讓學生學會傾聽,懂得傾聽卻是教師所要引導的事情。師傅建議說:“這一點重在評價!”當一個孩子站起來回答問題時,評價的重心應當放在其他的孩子身上!袄蠋煱l(fā)現(xiàn)×××真是個會傾聽別人的孩子,老師在這里要表揚他!边@樣反反復復幾次以后,學生知道了認真聽別人說話能得到老師的表揚,便會認真起來。久而久之這種行為習慣由被動變成了主動。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9-15
小學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5-27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反思05-24
《夏天里的成長》教學反思09-27
教學教學反思08-07
教學的反思08-31
教學反思09-07
讓教學反思08-24
識字教學教學反思10-21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