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解決問題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
一、預習單的作用。
昨天印發(fā)了預習單發(fā)下去,今天收上來看了一下,學生對于一些基本的知識點還是掌握得可以的,就是在畫圖的細節(jié)上不太注意。譬如畫出增加或減少的面積,最好是要打上陰影,這樣可以在觀察圖形的時候可以觀察得更加清楚一些。而在預習單中打上陰影的,全班就只有2個人。還有就是條件,也有很多同學不標上的,長和寬倒是很少有人會忘記,就是預習單中增加的面積和減少的面積是不標上數字的。所以,今天上課,在交流預習單時,我拿了一份比較好的和另一份普遍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得出了畫圖時的一些注意點:標上條件,打上陰影。
另外,我選擇的預習單的題量太大,交流預計是五分鐘,結果花了七八分鐘左右。其實不用這么大的題量,完全可以在預習單的第二第三題中選擇一題。
二、這一課時的題量雖然比較少,但想想做做的兩道題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例題的解決是十分順利的。
先出示題目,我問:讀完題目之后,你明白題目意思了嗎?結果學生很得意地說:可以?我心中咯噔一下,因為我的本意是估計學生看不明白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啟發(fā)他們想辦法解決,那么辦法就是畫圖的策略,因為例題光靠讀題是很難找出其中隱含的關系,更何況回答可以的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片。那么我只好再問一下:其中的關系是什么?還是有很多學生舉手:請了一個,他十分自信地回答:我雖然暫時看不出來,不過我知道可以畫一幅圖。 原來,不用我再繼續(xù)引導了,他們自己全明白。
因為有了預習單的對比和引導,所以這一幅圖學生畫得還是比較好的。陰影部分,條件交代得都是蠻完備的。交流自己的思路也交流得還可以,就是畫圖完成算式再交流,學生速度太慢。
三、讓學生反思吧
在完成試一試后,我讓學生回顧一下自己的解題過程,說一說自己成功的地方在哪兒,自己有何改進之處。雖然今天學生結結巴巴地說得也不是太好,但是我想,解題總歸是要總結的,讓他們反思,總比不思要好得多。而且這個能力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
四、題目的難度。
想想做做的兩道題目實在是太難了,說是培優(yōu)題也一點不為過。雖然在課上我充分地讓他們去做,兩題我給了整整八分鐘,交流的時間也十分充分。但是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是太好。后來課后一檢查學生的書本,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基本上已經明白,有七八個學生還是需要老師再講解一遍。這種情況平時很少發(fā)生。哎,真不知道教材編這么難的題目干什么?在今天交流這兩題的時候,我是請了會做的學生到前面來講述自己的思路,我在下面也聽著,覺得他們講得還是蠻清楚的。所以自己也沒有再重新復述,難道問題是出在這兒?墒牵菍W生交流了自己的思路之后,老師再不厭其煩地復述再復述,那么,學生的交流不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意義了嗎?而且,確實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真是兩難呀!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2
“數學本位的東西不會隨著潮流的改變而改變”叢老師站在數學的更高處,與我們一起交流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模糊的東西一下子在心里清晰的很多!端俣葧r間與路程個關系》穿插在三位數乘二位數筆算乘法之中。其主要內容是認識速度、會改寫速度,并能用“速度×時間=路程”這一關系來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定為:
1.理解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學會用統(tǒng)一的符號來表示速度。
2.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速度、時間、路程關系”的模型,并學會應用這種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知識遷移的`過程。體會數學是一門用簡單方法解決復雜問題的學科。
整節(jié)課我分成了四個大環(huán)節(jié):
1、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反思《《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通過短視頻介紹物流的重要性引出,信息窗的數學信息。孩子們做的比較好的一方面是:能自己選取信息提出問題。
2.解決問題,構建路程模型。
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列出算式900*8=7200(米)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比較簡單,但要讓孩子們親自說出為什么這樣列出算式?就語塞了,數學既要讓孩子之然還得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課堂上注重了學生對于算式的探究。
3.解決問題,拓展應用。
學到知識就要應用到生活中,借助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的中的問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表現(xiàn)的不錯,看得出學的還是比較扎實。
4.回顧總結,深化認識
“這節(jié)課,我們一開始先提出問題,然后呢找到數學信息分析問題,再列出算式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數學關系式,最后我們用關系式更快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沒有發(fā)現(xiàn),劉老師用簡單的幾個字竟然概括出了我們一節(jié)課40分鐘所學的東西。劉老師厲害吧?呵呵,不是劉老師厲害,而是我們的數學這門課程很厲害。數學就是一種用簡單表達復雜的學科。怎么樣,越來越喜歡學數學了吧!“
課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覺得在上課的過程中,有些方面的設計符合學生的需求,以后要繼續(xù)努力,爭取讓課堂效果更好。
本課的重點是什么?認識速度、會改寫速度,并能用“速度、時間、路程”這一關系來解決問題。一般的老師都認為應該把重點“速度、時間、路程”三者關系放在重點。事實上,教材的速度含義的理解應該作為本課重點,應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僅與時間有關,還跟路程有關,要知道誰快,必須比較他們的速度。課堂上我對速度的處理得比較淺顯一些。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不多,放的不夠。就像學生始終是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學習,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沒能放手讓學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學習。
一堂課結束了,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不斷嘗試、不斷反思,提高自己數學教學的能力。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3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主要內容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以及求“百分率”,知識點看似簡單,沒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但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密切,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例如:學習成績的及格率、優(yōu)秀率,投籃時的命中率,學生的出勤率、近視率等等,學生對這些話題比較關心、有興趣,回答問題有了一定的基礎,突破了重點、難點。
學生在講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時,有與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正確率、優(yōu)秀率、出勤率、投籃的命中率、本班學科技能競賽的及格率等,我抓住時機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達標率等于達標學生人數除學生總數乘百分之百;及格率等于及格人數除全班人數乘百分之百;樹苗的成活率、發(fā)芽率、出勤率……。適時進行鼓勵,對他們的回答給予肯定的評價,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要求學生掌握生活中有一些百分率不能超過百分之百,例如發(fā)芽率、出勤率等,不只從理論去認識,要結合生活實踐中來理解,引導學生不受百分數可以大于百分之百的誤導。
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組交流,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說生活中的百分率,說出它們的意義,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讓他們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知識,以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 練習時設計了讓學生根據身邊的已知情況編一道百分數應用題的開放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提的問題不再像許多課本上或其它練習書上看到的一些普通問題,比如“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幾、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幾”, 這時學生思維非;钴S,問題可多了,有學生說先調查一下班級中同學們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再算一算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還可以分別算一算參加籃球,乒乓的人數占興趣小組的百分之幾,有的說統(tǒng)計一下班里這節(jié)課回答問題的同學有多少,算一算回答問題的同學占全班總人數的百分之幾,還有學生說統(tǒng)計一下父母下崗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確實體現(xiàn)了當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時,學生真正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讓他們在學中樂,樂中學。
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刻體會到: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本班學生的基礎和領悟能力,來確定教學方法,在備課時,選材要淺顯易懂,要具有代表性,選的材料最好是適合本班學生熟悉的材料,要從生活中提取精華,再讓學生把這種精華變?yōu)樽约旱睦硇哉J識,用到學習中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仍采用主題圖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運用加減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小括號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我本著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的目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本節(jié)課我在設計教學時,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其中一種學習方式,通過學生之間討論、交流,每一位學生充分地參與認知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對于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在具體解決問題時,學生不一定把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寫出來,我讓學生根據地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例如對于思維比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用分步式和綜合式兩種方法。對于中下生則讓他們自己選擇容易理解的方法。
不足之處也有不少,如果把每個例題的情境都作為同一個主題圖的一個局部,或是主題圖中某一情節(jié)的發(fā)展,教學時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情境中學習不同的內容,這樣會有利于他們感受知識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情境的設置上在增加趣味性,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數學的緊密聯(lián)系,教學隨時隨地伴隨在身邊,這樣就讓需要解決的問題變得生動了活潑了,學生更易于接受,也符全學生的思維特點,讓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5
第一單元的新課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幾節(jié)課都是練習課,到昨天為止已經上了二節(jié)。整理這二節(jié)課,看看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不斷減少,課堂上學生的表述逐漸的流利,對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訓練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1.在新課程背景,我們還要不要進行數學訓練。
當前無論是創(chuàng)優(yōu)課競賽、各級的研究課,還是論壇、博客,大家都在熱衷的討論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內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學方法,大家似乎都不很在意數學訓練,有的教師甚至一提到“訓練”馬上就“色變”,認為將回到傳統(tǒng)教育的老路上去了。我也曾嘗試把課堂教個學生,讓學生先自學,再全班交流,。畢竟是學生講解,聲音較小,不夠條例,不會組織課堂。長期以來,個別學生得到了培養(yǎng),時間浪費較多,雙基得不到訓練。導致也有部分學生掉隊了。我們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所熱衷的“組織學生探索數學知識,使他們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實際上就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如果學生對已有的數學知識理解掌握的不深刻、應用的不靈活,那么又如何能夠進行新的.認識活動呢?因此數學探索和數學訓練往往是相互作用、互為基礎的。
2.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數學訓練。
數學訓練不等于“機械、重復”,應該體現(xiàn)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應用性的訓練。
(1)說理性訓練。學生對一個數學知識掌握總是要經歷一個由“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過程,其中數學基礎知識的形成過程(具體——抽象),可以說是一個抽象概括(數學建模)的過程,而數學基礎知識應用的過程(抽象——具體),可以說是一個演繹推理(對模型的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中學生認識的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本質屬性,在抽象到具體的過程中學生將認識到數學基礎知識的應用范圍(概念的外延),這是將起到深化理解概念和靈活應用概念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把數學基礎知識的成立條件與具體問題中的條件進行比對,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處于發(fā)展的階段,他們的內部言語并不發(fā)達,是片斷的、條理性不強的,所以用學生的外部語言表述來促進其內部言語的整合與條理,這就是重視“說理訓練”的意義所在。
(2)圖形表征的訓練。數與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大對象,他們相互作用,互為表里。每一個形中多蘊含著一定的數量關系,而每一個數又都能通過圖形直觀的描述和反映。教學實踐是我們有了這樣一個認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得或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往往都是完成對數學語言、數學符合、數學圖形的翻譯過程。因此,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用圖形表征已學的數學知識,將有利于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3)計算技能的訓練。當一個數學問題的解答思路確定之后,接下來的就是通過計算得到正確答案的過程。無論解決問題的思路多么的完美,如果不能準確、熟爛的計算,那么學生將不會完美的解決一個問題。再有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如果能通過口算或估算出沒一個關鍵的數值,往往對解決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基礎口算的訓練,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6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33頁。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主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材呈現(xiàn)了完整的.運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突出用列表法一一列舉時,需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使學生感受到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決問題過程的完整性。但是,我認為這樣做,與實際生活經驗脫節(jié)。比如,生活中,需要付比較大的一筆錢,應先想到用大面額的鈔票。所以,在本問題中,不應該先考慮只派載質量2噸的車去運煤,而應該先從只派出載質量3噸的車去運煤入手。實踐證明,這樣做,既簡單又符合實際生活經驗。
當然,在此課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1、沒有給學生充分的練習鞏固時間,使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不能完全理解、消化用列表法解決問題。
2、在課堂上,一些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沒有照顧到,如運煤噸數的計算,我只是一帶而過,而真的就有一些學生不會計算,換句話說是不會思考,這需要花一些時間去探究,可是我沒有太多時間,只能放到課下進行。
3、達標檢測沒有當堂完成。雖然整堂課只完成三道題,可是還是感覺容量很大。
4、課堂評價語過于單一。
總之,這節(jié)課目標雖然達成了,但是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還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關注細節(jié),關注全體學生,使我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7
今天教學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行程類問題,整個教與學的過程還算順利,首先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完成得很好,能正確列表整理信息,可能由于平時教師有話線段圖分析題目的習慣,以前有的題目他們也曾畫圖解決過一些應用題,尤其是思考題,有的同學可能是平時的耳濡目染,所以畫線段圖基本沒有多少問題,有的也只是細節(jié)上的,如少標注運動方向,或沒有把相對應的路程按時間分段等,于是在指導畫線段圖上我花的時間并不多,原先在上課前我去找過同規(guī)老師曾做過的行程類課件,想把直線相向行走、相背行走、追擊問題,環(huán)形相背行走、及追擊行走等演示給學生看以加強學生對行程類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的理解,可惜沒找到,于是上課前在發(fā)現(xiàn)線段圖的畫畫不成問題后,我在可始增加了讓學生演示各種行走放式及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上,在學生演示,學生描述行走方向、數量關系中學生能把課中涉及到的直線相對、相背及環(huán)形相背行走的數量之間的關系理解清楚了。應該數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8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正、反比例的實際問題,學習用比例知識來解答。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也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用比例知識解答正、反比例的問題的關鍵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找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成哪種比例,然后根據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因此,教學之前先復習:(1)找出哪一個量是一定的,(2)如何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我在教學前先給出一些數量關系,讓學生判斷成什么比例,是依據什么判斷的。
在新課的教學中,圍繞比例的知識提問:哪兩種量是變化的?哪種量是不變的?使學生弄清這兩種變量的比值一定還是乘積一定,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然后根據比例關系寫出等式。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獲得新知,然后進行練習,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教學例6,學習用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課本編排思路與例5相似,我就參照例5的教學進行。我注意啟發(fā)學生根據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種量成反比例的特點和解決含反比例關系的問題的方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結 合“做一做”,可以總結出應用比例解答問題的步驟:
1、 分析題意,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 根據正比例或反比例意義列出方程。
3、 解方程(求解后檢驗),寫答。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題目中沒有直接告訴哪個量是一定的,需要學生從已知的兩個量中發(fā)現(xiàn)定量,因此學生有時找不準什么量一定,這樣對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就會出現(xiàn)問題,該列正比例的列成反比例,該列反比例的又列成了正比例。
。2)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對學生不放心。比如:在教學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時,我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但又擔心學生不會做,最后還是教師包辦代替講了,這樣既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又耽誤了教學時間,那些會做的學生也覺得太哆嗦。
。3)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難度降低,正確率比較高,學生一般都喜歡用。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9
本課主要教學兩步連乘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要求學生利用已知條件進行不同組合,不僅需要學生去搜集信息,更要學生去選擇信息,去分析信息,找到有關聯(lián)的信息,從而確定可以先求出什么,再去求什么。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鼓勵學生在認真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探索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列式解答,并反饋。最后再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找出兩種方法的異同。由于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因此對于計算的結果我并不是很看重,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重點關注他們能否將自己的思路表達清楚。
在回顧解題過程時,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說說對兩步連乘實際問題的一些感受,自主歸納方法。
在后面的練習中,也是重點要求學生找出有聯(lián)系的條件,說說可以先算出什么,怎樣算。一共可以找出幾種不同的方法。另外,在反饋時,要求學生說出每個算式的含義,如果說不出實際含義,那那個算式就沒有實際意義。在一系列題目的`訓練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有了提升,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思路,在說的過程中,也能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課堂氛圍活躍。通過練習,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從條件出發(fā)思考的策略的體驗,體會了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通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的思維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連乘應用題出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方法,而且學生通過練習,也能講出道理,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大膽地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課堂參與度高。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也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前置研究不夠簡單、開放,教學語言不夠精練、規(guī)范,板書不夠漂亮,在教學中還沒有真正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著、合作者”的角色,課堂紀律有些混亂等。這些都將是我今后教學中還有待努力的。
今后,我要繼續(xù)踐行四元素生本教學理念,以生為本,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0
《用連乘方法解決問題》是三年級的一節(jié)數學課,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簡單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提供的需要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擴大了,提供的信息數據范圍擴大了。問題解決”從原來的計算、概念、應用題到現(xiàn)在新課程的“處處滲透”,從有形到無形,從典型問題到生活問題,進行了較大的改革.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從舊知引新知,讓學生從兩個一步應用題合成兩步解答應用題。接著請學生根據題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個方陣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學生對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學生深刻的領會數學與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數學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教材里兩種解法都采用綜合法思路引導學生分析推理。第一種解法是引導學生根據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條件思考能求什么問題,再根據什么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第二種解法是先引導學生根據另外兩個聯(lián)系的條件思考能求什么問題,再根據什么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讓學生用綜合法思路來分析數量關系,有利于學生找出不同的中間問題,理解兩種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數量關系,明確兩種解題方法的區(qū)別,便于學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以境促情,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蘊含在生活之中。以學生喜歡的運動作為情境載體,讓學生計算小朋友每天跑兩圈,跑道每圈400米,她一個星期(5天)跑了多少米?以主題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煉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不僅讓他們體味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也大大激發(fā)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教學中,老師通過讓學生選擇老師出示的算式哪些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算式說說想的過程,通過相互交流,能有條理地分析連乘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讓學生初步感知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初步掌握連乘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應用題教學理當重視數量關系的分析與解題思路的梳理。本節(jié)課在分析應用題時,讓學生從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探索。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也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的發(fā)展。
4、豐富的題型,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成功的預設是課堂教學得以和諧展開的基礎。單一的問題解決課教師稍有不慎就極易上成練習堆積課。老師通過知識層次的遞進,一步步的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的練習也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完這節(jié)課后,我覺得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解決問題,并且能一題多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少數學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學習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困難,還有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開學第一單元就是解決問題,教了一周,腦袋都大了,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寫下如下內容,請大家指教。
本單元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本例1的綜合算式是加減混合算式,例3的綜合算式是乘加乘減類型的'算式,這兩種類型的題在上學期就出現(xiàn)過,學生學的還可以,所以自己就以為學生會做這種類型的題了,但是恰恰相反,錯誤很多,剛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疑難問題問答,才知道學生學不好,有很大的原因是自己沒教好,自己總是讓好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就以為其他學生也應該會了,而且是必須會了,自己沒有細化,看了問答后才知道兩步運算的實際問題,在引入時,老師可以從一步過渡到兩步。比如教學例1時,老師可以先從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引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原來看木偶戲的有22人,現(xiàn)在走了6人。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現(xiàn)在看戲的還有多少人?然后自己解決。接下來,老師再出示又有13人來看戲,再讓學生提出問題: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戲?學生有了前面的鋪墊,知道用剩下的人加上新來的人數就可以了,也就是16+13=29人。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把中間的過渡問題去掉,讓學生直接解決:原來看木偶戲的有22人,現(xiàn)在走了6人,又有13人來看戲。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戲?在學生交流分析思路時,老師要強調為什么用兩步,在學生匯報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時候,老師要問一問每一步解決的是什么,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己的問題:
1、高估學生,總是覺得一個好的學生說了,其他學生也學會了,當作業(yè)反饋回來不理想時,又再次的用上面的方法,所以總體效果不好;
2、在新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就是引路人,一步一步指引學生該怎么做,而現(xiàn)實中自己卻擔當的是路人的角色,原因還是自己方法不得當,沒掌握要領,自己需要不斷學習,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
3、可能還是自己欠缺經驗,一節(jié)課的容量太少,所以有些內容沒時間講到。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1
連減同數解決問題是一年級數學下冊78頁的內容,題目:28個橘子,9個裝一袋,可以裝滿幾袋?這道題是對連減的應用,對于算式28-9-9-9=1而言,注重對學生連減思維過程的形成。
但是從學生解決這道問題的反饋情況看來,多數學生給出了999=27算式,從中知道了可以裝滿9袋,這種方法我應該給予肯定嗎?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生會用連減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個實際問題,雖然學生沒有用連減,可是確實也解決了這個數學問題呀?能說學生是錯的嗎?我疑惑了,畢竟學生的想法總是多樣的,我也不能給予否定的態(tài)度。帶著疑惑和不堅定的態(tài)度,我把書上的方法出示,把這種用減法的觀念強加給學生,然后通過2道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疑惑還在心中,不是說提倡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嗎?那么連加在這些問題中到底能不能用呢?畢竟站在學生的角度,和連減相比,喜歡連加算式的學生占大多數。
帶著疑問,翻看教參。出現(xiàn)這樣的一段話:“在教學時,這些方式不一定全部出現(xiàn),主要意圖在于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能將自己的想法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清楚即可!笔遣皇钦f明學生用連加解決這些問題是正確的,畢竟這是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呀。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2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先用舊知識引入,復習6和7解決問題中大括號和問號的含義。然后出示本節(jié)課的主題圖,問學生在這幅圖中你找到大括號和問號了嗎?那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那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數學信息呢?引導學生關注文字信息,理解文字信息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中一共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這時,我引導學生:關于小鹿,你知道了那些信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小鹿的問題上。然后再解決有關天鵝和蘑菇的問題。
本節(jié)課教學時,課件的動畫操作,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了圖中的信息。天鵝和蘑菇的信息,圖中沒有直接給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對于此類問題還比較陌生,今后還需加強訓練。
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強調學生完整說話,形式是執(zhí)行說,集體說,強調個別說。并且在列好算式后強調各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整體從“小鹿圖”扶,“蘑菇圖”扶,“天鵝圖”放開讓學生自己解決。上完課后,感覺自己的學生理解并未到位,對于“已知什么條件”和“解決什么問題”并沒有分清楚,在今后的課堂練習中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能力的訓練。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3
本次集體備課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如何上好《數據的分段和整理》以及《條形統(tǒng)計圖》這兩課,我認識到教師首先要不斷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使學生經理收集、整理數據和繪制統(tǒng)計圖的全過程。激勵學生自己去實踐,在做中思考、做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問題”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fā)展的原動力。
具體做法是: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師生共同探索統(tǒng)計表形成的歷程
為什么要制成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表是如何形成的?這是對統(tǒng)計表必要性的質疑。老師首先要有學,F(xiàn)實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讓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制校服,啟發(fā)學生課前把班級里的學生身高記下來。面對收集整理數據的`困難,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想到用統(tǒng)計表的方法,然后明確按服裝大小對應的范圍,分段整理數據。通過比較使學生體會到用“正”字的方法簡單實用。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師生共同探索繪制統(tǒng)計圖的過程
教學《統(tǒng)計圖》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出發(fā)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嘗試獨立制圖的格不夠的問題時,引導學生用一個格表示兩個單位、或五個單位、或十個單位。讓學生體會到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一個格表示幾個單位。在交流中感受條形統(tǒng)計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數量的多少,便于統(tǒng)計數據的比較。
此外,做書上練習題時,要結合題目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感受我國上海在世界大都市中的地位,增強民族感、感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一列舉》。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會從條件想起,從問題想起,列表和畫圖來解決問題,對這這幾種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已經有了體驗和認識,因此本節(jié)課我開門見山,先是回憶了這幾種策略,讓學生了解學習這些策略的好處,從而引出了課題。
在后續(xù)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我的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1、課前沒有去開好電腦投影等設備,導致沒能準時上課,還有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使用實物投影呈現(xiàn)學生結果時,投影不會使用,課堂氣氛比較尷尬。只能讓學生口頭表達想法,沒能直觀的有序和無序這兩種列舉方法,結果可想而知,比較空洞。
2、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不夠積極。在語言方面我是比較欠缺的,不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氣比較比較平鋪直敘,沒有激情。導致在讓學生討論交流的時候,就像一潭死水。幾位老師也給出了意見,在學生討論不熱烈的時候,可以下去加入他們的討論,讓他們知道一個正確的方向。如果有幾個組討論起來了,可能就會帶動一個全班討論的氛圍。
3、上課比較隨意,尤其是站姿,沒有氣勢。在上完課后,幾位老師模仿了我的站姿后,我自己都覺得有點頹廢的感覺,在之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努力改進。
4、在教學設計上,讓學生讀題后就要求找出一種圍法,這里可能放的過早,應該要讓他們正確審題,明確要圍得是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是22米,長和寬都是整米數。由于我的急于求成,想讓學生先得到如何判斷所圍長方形是否符合條件即“長+寬=11米”,這對于學生的要求過高。
5、學生的讀題不夠整齊響亮,回答問題不夠完整。以后要在課堂上加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6、講的太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對于一些問題引導的不到位,導致學生回答容易偏離問題。
7、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從回答人數來看只有接近50%,沒能很好的關注全體學生。還有在學生練習時,我走下去檢查時,通常就是站著看一眼,給學生一種距離感,沒有親近學生。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5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片斷與反思
新課標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比绾污`行這一理念呢?下面結合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P63“解決問題的策略”例1的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的認識:
教學片斷
師:王大叔想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他會怎么圍呢?
。ǔ鍪纠1)
師:這句話中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生:這個長方形羊圈的周長是18米。
師:猜想一下,他會怎么圍呢?
生1:用6根柵欄做長,3根柵欄作寬。
生2:還可以用8根柵欄做長,1根作寬。
師: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要圍成一個長方形,就要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根據條件知道長方形的周長是18米,可以知道長與寬的和是9米。
師:有沒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是擺出來的,用8根柵欄做長,1根柵欄作寬。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有道理,但現(xiàn)在王大叔思考的問題卻是怎樣圍面積最大?你們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3:應該選長為8米,寬為1米的長方形。
師:為什么呢?
生:我覺得面積最大,它的長和寬就應該最大。
生4:不對,我覺得應該選長是5米,寬為4米的長方形。5×4=20,8×1=8,20比8大。
……
師:到底怎樣圍面積最大?光靠這樣簡單的猜想和無謂的爭議是不夠的,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生:我覺得應該把各種情況的長方形都算一算,就知道哪種面積最大了。
師:前面我們學過列表的方法整理數據,現(xiàn)在就請大家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情況都整理一下,再算一算。出示下表:
長(米)
寬(米)
面積(平方米)
。▽W生列表整理,計算匯報,教師把相應數據填入表中)
生:我們發(fā)現(xiàn)長5米、寬4米的長方形面積最大。
師:剛才大家用列表整理數據的辦法驗證了大家的猜想,可能有的同學猜想正確,也可能錯誤了,但都不要緊,關鍵的是我們通過這個問題的探究給我們一些啟發(fā),F(xiàn)在大家再次觀察一下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然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交流。
生:我知道了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同。
生:我覺得長方形的長和寬越接近時面積越大。
生: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越大,寬越小,面積就越小。
師: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能不能閉上眼睛在頭腦里想一想圍成的長方形分別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感悟?
生:老師,我明白了當長方形的長越大,寬越小,圍成的長方形就越扁,它的面積就越小,如果長為9米,寬為0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為零了。
生:老師,還可以圍成更大的面積,只要把兩根柵欄都平均剪開,這樣就可以圍成一個正方形了,它的邊長都是45分米。
師:這是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現(xiàn)有沒有道理呢?相信大家能得出正確的回答……
教學反思
“策略”的習得不同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為我們開展新課改實踐的新課題?v觀本課例的教學過程,有下列啟示:
1、凸現(xiàn)問題的探究價值與開放性——形成策略
策略的形成首先源于什么樣的數學問題,而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又影響著什么樣的解決策略。教材上原本的設計是“圍成的羊圈長8米,面積是多大呢?”教者在執(zhí)教時將之巧妙地改為“王大叔會怎么圍呢,怎樣圍面積最大?”比較兩者的提法,顯然后者的提法更富有探究價值,更具有開放性。正是源于問題的挑
戰(zhàn)性,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思路放得開,能積極地嘗試各種不同的策略進行探究,猜想驗證、畫圖、列表等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自然而然生成。
2、緊扣“數學思維發(fā)展過程”這個學習活動核心——優(yōu)化策略
標準提出,無論是什么樣的問題解決策略的產生,都必須以“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過程為其載體。本課例中教者緊緊扣住“數學思維發(fā)展過程”這一核心,適時地引領著學生的思維不斷攀爬提升,不斷提升策略選擇的思維品質。如出示問題后,教者提出“猜想一下,他會怎么圍呢?”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分析問題、形成策略;當學生對各種圍法進行爭議時,教師提出“光靠這樣猜想、爭議還不夠,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逼著學生另辟蹊徑,進行策略改向;在學生以為順利解決問題后,教師又提出“可能有的同學猜想正確,也可能錯誤了,但都不要緊,關鍵的是我們通過這個問題的探究給我們一些啟發(fā)”,引導學生開展交流與評價,進行策略反思。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思維,優(yōu)化策略。
3、尊重學習個性,彰顯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策略
列表收集整理信息,是本課例要求學生掌握的一個基本策略,也是一本課的重點,但教者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基于此又不局限于此,讓學生在體驗不同的策略過程中個性得到張揚,從而激起創(chuàng)新的火化。比如,教者在學生提出不同的圍法后,讓學生大膽地直覺“猜測一下,哪一種圍法面積最大?”再如,學生通過列表驗證了猜測解決了問題,教者卻未停留在問題解決的結果上,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能不能閉上眼睛在頭腦里想一想圍成的長方形分別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感悟?”這樣數形結合,進一步挑起究其竟的心理沖突、不滿足的欲望,為形成富有理性的數學思考積累經驗與感悟。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7-02
《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02-22
《圓柱·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9-24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08-18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9-19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5-10
用比例解決問題數學教學反思02-27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5篇10-27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5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