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是一篇 “文包詩”。在課文中不僅呈現了王維的曠世之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而且通過一個故事的形式來形象地解釋王維的這首詩,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離鄉(xiāng),適逢重陽,遙想親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膾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題,透出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一、詩文對照,品讀感悟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可以說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教學中,我扣住“思親”引導學生讀文,扣住“思親”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使他們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第一自然段抓住“15歲”和“已經兩年了”引導學生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為異鄉(xiāng)客的那種孤獨;第二、三段抓“倍”這個字,對思親進行深化,引導學生從“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重陽節(jié)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句話,扣住“更加”一詞,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再通過“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和文中那個省略號,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升華內心的情感。
二、吟詩抒情,品味詩韻
詩是中國的文化的一種表現,有著非常豐厚含義,要讓我們的孩子覺得語文有吸引力的,那首先應該設計好教學語言。整堂課,我的語言也盡可能體現語文味,充滿感情以此來吸引學生。同時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充分誦讀。誦讀的.形式很多,而且還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小王維,把看到人們是那么快樂更加感受到孤獨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配樂吟誦整首詩。多樣化、多數量的朗讀成了他們表達情感的宣泄口,從而使學生一步步品出了詩韻。
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街上的熱鬧和王維內心的冷清作對比,還需更務實地處理。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2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這是一篇以“文包詩”特殊形式出現的文章。詩中有文,文中藏詩,文詩相融,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王維獨自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這樣的佳節(jié)里那份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今天上午,我執(zhí)教了這篇文章,現在作如下的'反思:
1、教學過程清晰,凸顯了層次性,整個過程的設計能使學生逐步的走入詩境,深刻的領會了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在教學中,能夠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朗讀的指導。
3、能夠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走入文本。
4、注重學法的指導,交給方法,然后放手,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全面、靈活、務實。教師的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3
1、學情把握不準確。確定課題之后,我的教學設計一稿是準備讓孩子們通過對“文包詩”的學習來嘗試寫“文包詩”。經過師傅點撥指導,創(chuàng)作“文包詩”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說難度太大,于是將訓練點聚焦到“王維在家鄉(xiāng)時重陽節(jié)會和家人一起做些什么?”這一設計能夠使孩子深入文本,通過在家鄉(xiāng)時的幸福時光與此時獨處異鄉(xiāng)對比,更好地體會詩人王維的思鄉(xiāng)之情。
2、課堂把控能力弱。本節(jié)課設計上是在孩子練寫后當堂進行反饋,但因我沒有對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導致在課堂上不能及時分享孩子們的作品,不能和學生共同評價個別作品,是一個缺憾。
3、欠缺教育機智。近來班級內孩子偶爾會有生病請假現象,在這節(jié)課上課鈴打響時一個孩子跟我說他不舒服,需要家長接回治療,于是我便與家長聯系。這一突發(fā)事件使得我在上課之初思維略微混亂。從這也體現出我教學經驗不足,應變能力差等弱點。
一次組內課暴露了我不少的'問題,不過暴露問題并不可怕,我將在未來的日子里悉心求教師傅及其他有經驗教師,平時多觀摩優(yōu)秀課例,力求站穩(wěn)講臺,對孩子對自己都不留遺憾。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4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這是一篇以“文包詩”特殊形式出現的文章。在課文中不僅呈現了王維的曠世之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而且通過一個故事的形式來形象地解釋王維的這首詩,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離鄉(xiāng),適逢重陽,遙想親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膾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題,透出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課文情感真摯,有相依相伴的故鄉(xiāng)情,有血濃于水的親情,讀起來饒有趣味。在教學中,我圍繞“思親”這條主線設計了兩個問題:“王維為什么思親?又是怎樣思親的?”,引導學生從文與詩的融合上著眼,學文,以詩為線索,學詩,以文為參照,將詩文有效結合,在感悟古詩的時候,不僅僅停留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是還體會了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同時通過誦讀文本和詩句,理解并體會詩人王維的思鄉(xiāng)情感,使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將思維的觸角深入文本,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種味。
一、詩文對照,品讀感悟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可以說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教學中,我扣住 “思親”引導學生讀文,扣住“思親”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使他們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抓住“15歲”和“已經兩年了” 引導學生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為異鄉(xiāng)客的那種孤獨;抓“倍”這個字,引導學生從“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重陽節(jié)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句話,扣住“更加”一詞,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維無法和家長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通過“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和文中那個省略號,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升華內心的情感。
二、吟詩抒情,品味詩韻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對中華古文化的興趣,通過誦讀和積累,讓精美的語言和古人質樸的情懷在孩子們的心中積淀起來,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養(yǎng)。中國的文化是非常豐厚的,要讓我們的孩子覺得語文有吸引力的,那首先應該設計好教學語言。整堂課,我的語言也盡可能體現語文味,以此來吸引學生。通過詩文結合,并充分、熟練地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平臺,引領學生出入于古詩詞與現代文兩個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時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充分誦讀,如:播放一首《思鄉(xiāng)曲》,我進行示范讀,感染學生,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引生入境。再引導學生把自己假想成某一興趣的角色,“現在,你就是王維,又會怎樣吟誦這首詩呢?”這樣,伴著《思鄉(xiāng)曲》,學生有著很強的角色表演熱情,加上有學文時豐富的情感積淀,學生的`動情誦讀水到渠成,朗讀成了他們表達情感的內心需要,從而使學生一步步品出了詩韻。
三、課外延伸,升華情感
學完課文,我扣住“思親”引導學生拓展,積累思鄉(xiāng)的詩句。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人又何止王維一人!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時刻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我及時引領學生思考:“如果你也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又會吟誦哪些思鄉(xiāng)、思親的詩呢?”學生聽后自由吟誦古詩,我再出示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張籍的《秋思》中思鄉(xiāng)的名句。學生自由朗讀,體會作者思鄉(xiāng)之情,最后齊讀,達到情感共鳴。以一思鄉(xiāng)主題,引出一組思鄉(xiāng)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
四、存在不足,有待磨練
雖然一節(jié)課我準備了很長時間,但是也留下了許多不足。如:走進文本的時間少了,學生自由讀的機會少了,詩文結合還不夠到位,課堂上的生成資源未能及時利用(我在問:“從這個省略號,你讀出了什么?”有一個學生說到:“王維還有許多話要說!比绻易穯栆痪洌骸巴蹙S會說什么呢?”再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想象王維內心的世界),詩題沒有理解,重陽節(jié)的習俗未能在教學中有機滲透等等。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意識到只有抓住文章里 “血濃于水的親情,相依相伴的故鄉(xiāng)情” 那根情感線,引導學生對文本作深入研讀,使學生的心與作者的心交融,引領學生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語文”環(huán)境里,進行語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這樣才能扎扎實實地上好一節(jié)課。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5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以敘述故事來再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千古名詩的創(chuàng)作情景。教學時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以題入手,詩文相融,感受詩境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可以說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在本節(jié)課中,我先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以課題為線索,抓住課題中的關鍵詞,來分層引導學生研讀故事。抓“佳節(jié)”二字,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文中的有關詞句,初步了解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抓“倍”這個字,引導學生從“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重陽節(jié)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句話,扣住“更加”一詞,初步感受王維無法和家長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
二、聯系生活,想象體驗詩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重在抒情,所以引領學生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和詩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是學生能動情誦讀詩文,理解詩句含義的前提。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聯系生活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引導學生入境地體會王維孤獨在外的寂寞,我就問學生:“你有沒有和王維一樣的經歷?談一談你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提問能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讀出了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孤獨。幫助學生體驗詩情、走入詩人內心的另一個好方法就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讓學生想得更遠,悟得更深。為了使學生體會王維的“思親”之情,我還創(chuàng)設了幾種特定的情境:如“王維獨自一人在外面,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再通過“兩年來,每天挑燈夜讀時,只有一盞油燈與他相伴,王維在想什么?天涼了,他撫摸著身上的衣服,看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王維在想什么?生病了,可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王維又在想什么?”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對王維的思親之情便有了更鮮活形象的感受。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題,一股濃濃的親情溢于紙表。
文章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寫作的背景和緣由。唐朝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xiāng)。兩年之后的重陽節(jié),看到家家戶戶登高游玩、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王維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借以抒發(fā)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話的語句,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感悟情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我在教學時,把課題“作業(yè)”的理念運用到教學中,先引導學生理解第一部分的內容,說一說王維為什么會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王維在重陽佳節(ji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讓學生理解那種濃濃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想感情。再讓學生聯想一下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來理解思鄉(xiāng)之情。在此基礎上理解詩句的意思便水到渠成了,讓學生自己理解詩句也就不困難了。課后讓學生搜集王維的詩作,進行“古詩朗誦大賽”,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評課: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通過一個故事的形式來形象化地解釋王維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于學生理解背誦古詩。教者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條理比較清晰。
教者由課文入手,先讓學生找出了王維思念故鄉(xiāng)的原因,他在重陽節(jié)那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讓學生想一想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再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理解詩句的意思,一層扣一層,條理比較清晰。
抓準了關鍵詞。
“思緒萬千”一詞在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概括了王維客居他鄉(xiāng)時的思鄉(xiāng)之情,它也是王維寫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觸發(fā)點。教者及時抓住課文的這一關鍵詞語,讓學生體會它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恰到好處。
但教者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方面還欠缺了一點,學生還沒有真正深入到王維的內心中去,教者自己的語言還缺乏激情,沒能很好地帶領學生走入課文,學生還沒能真正體會文章的內涵。另外,不應該把文和詩完全割裂開來,應該文中有詩,詩中有文。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7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以敘述故事來再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千古名詩的創(chuàng)作情景。我在教學時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以題入手,詩文相融,感受詩境
從讀題讓學生突出特定時間“佳節(jié)”,接著聯系學生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我國傳統(tǒng)佳節(jié)有哪些?說這些佳節(jié)里人們風俗習慣,為理解“佳節(jié)”的熱鬧埋下伏筆。這樣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其次,設計第二板塊——情景同現,讀文悟情。先讓學生緊抓重點句段,體會長安人、詩人家鄉(xiāng)過重陽節(jié)的熱鬧場面,緊扣“熱鬧、興高采烈、頭插茱萸、歡聚”等詞,學生說意思,換詞理解詞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并且設計了說話訓練,較好地又一次點撥學生用自己積累的重陽節(jié)習俗,體會重陽節(jié)中人們那歡天喜地的心情,那家家戶戶團圓的美好氣氛,這樣學生真正做到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樣“佳節(jié)”那美好的氛圍,舒暢的心情學生體驗水到渠成了。
二、回歸古詩,品悟詩情
教學第三板塊話鋒一轉——“王維開心嗎?”請學生邊默讀邊思考,從詩文中找答案:由剛才熱鬧的場景到現在的獨思有一個情感轉換的空間,有沉思默想的空間。通過誦讀詩句,使學生能很快走入詩人孤獨的內心之中,使得學生了解到詩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緣由所在。在學生的情感已經到達這一層面的時候,切入詩文“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感情吟誦,學生切切實實地走“近”了王維,體現文包詩的.特點,詩文交融。此時詩人思親、思鄉(xiāng)之情躍入情懷。這種對比、這種反差,更進一步讓學生走進詩人內心,指名讓遠離親人的學生談寂寞、孤獨、思親,第三次撥濃了詩人思鄉(xiāng)情懷。在比較、對照中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深切體驗。緊緊扣住課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那日思夜想的思鄉(xiāng)之情又通過老師導說、配樂朗讀、配樂吟誦,也使學生走進文本,感受詩人之情達到高潮。
三、拓展延伸,突出詩文主旨
思鄉(xiāng)之情乃是所有中華游子共同心聲,通過拓展古詩,使學生對王維的思鄉(xiāng)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再次對文題有了進一步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再一次受到強烈的熏陶和感染。這樣通過由淺入深,由字、詞、句梯次推進,詩文結合,引導學生自由出入于古詩詞與現代文兩個不同的文化殿堂。
從研讀教材到備課、上課,對一線老師來說都是一次歷練。通過這次活動,我意識到在教學上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將找準方向,不斷探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8
為參加電子白板應用技能賽,我精心準備了這一課!睹糠昙压(jié)倍思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課文。文章主要寫詩人王維離家兩年后的重陽節(jié),看到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抒發(fā)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用詞自然、凝練,真切地道出了詩人思鄉(xiāng)情濃,也成為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名篇。文詩對照是本文一大特色。明白如話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制訂了三個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2.抓住重點詞句,詩文結合,理解詩句,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想感情
3.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古詩文的魅力。
為達成目標,我采取了創(chuàng)設情境、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想象畫面等教學策略。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電子白板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創(chuàng)設,營造氛圍:
課伊始,就通過電子白板出示望月圖,加上背景音樂的渲染和老師深情的.描述,將學生帶入到悠遠的思鄉(xiāng)情境中去。課上多處用圖片、音樂營造氛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古人過節(jié)的畫面,張開了學生想象的翅膀,仿佛穿越回到了唐朝、回到了長安,來到了節(jié)日的長安街。
二、視頻呈現,示范引領。
配樂朗誦視頻深深吸引了學生,打動了學生。此時學生的欣賞、模仿所收到的效果是老師任何的說教都無法比擬的。
三、靈活調用,消除疑點。
預設到學生對“山東”的理解會出現歧義,設計從白板素材庫中調出地圖,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免去了老師備課時上網查詢、下載的辛勞。
四、便捷展示,激發(fā)欲望。
當把學生書寫的古詩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出來以后,學生驚呼聲不斷,欲望已被大大的激活。。
但是,在白板的使用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還需不斷探索。比如:對軟件的使用掌握還不夠全面,沒能最大程度發(fā)揮其優(yōu)勢;操作還不夠嫻熟,不能得心應手的運用。較之以前用幻燈片演示美感不足,視頻、音頻播放不夠便捷。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9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請同學讀課題。
2、課題里有三個生字,誰再來讀讀課題。
3、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
【①根據學生提問,教師隨機在黑板上做出標記。②教師對問題進行梳理,通過預習已經知道、了解的及時請同學回答。③經過整合留下涉及課文內容及表達情感上二、三個重難點問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認讀生字新詞。
2、重點指導“插”、“挽”兩個生字的書寫筆順。
【借助課件演示,學生描紅!
3、請同學分小節(jié)讀課文,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三、精讀課文,體會王維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想感情。
1、回顧呈現學生的質疑,讓學生帶著“倍”是什么意思?“佳節(jié)”是什么意思?這前兩個問題輕聲朗讀課文,動筆在書上勾畫。
2、教師帶領學生通過深入閱讀文本,體悟、理解。
師:課文讀完了,誰來說說課題中的“倍”是什么意思?
生:“倍”就是加倍的意思。
師:不錯,課文里是怎么說的?哪位同學讀讀書上的句子。
生:“倍”是更加的意思。“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佳節(jié)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師:好,誰再來讀讀課題,我們聽一聽,是不是真正懂了。
〖請一兩位學生讀課題,再讓全班同學齊讀,初步地僅從字面上體會“倍”的意思。〗
師:指課題,注意聽清老師的問題——“佳節(jié)”是什么意思?在課文里“佳節(jié)”具體指什么節(jié)日?是哪一天?誰能把這三個小問題連起來說說?
生:老師,您可以再說一遍嗎?
師:好,聽仔細了……
生:“佳節(jié)”的意思就是快樂的節(jié)日,指的是重陽節(jié),是九月九日。
生:“佳節(jié)”的意思就是美好的節(jié)日,指的是重陽節(jié),課文里告訴我們是九月九日。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正確,“佳節(jié)”就是美好、快樂、團圓的節(jié)日。課文哪一句話告訴我們重陽節(jié)是九月九日的?
〖學生回答,教師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學生讀讀詩題。〗
師:在當時,人們是怎樣歡度重陽佳節(jié)的?讀讀課文,找到有關的句子重點讀讀。
師:誰把同學們找到的這幾句話連起來讀讀?看看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生:我知道了人們過節(jié)很開心。
師:從哪兒知道的?
生:“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蔽覐摹芭d高采烈”這個詞知道的。
【還有學生舉手!
生:“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我是從“歡聚”和“多么高興”這兩個詞里知道的。
師:你們可真會讀書!可以給“興高采烈”找個近義詞,再讀讀課文里這句話嗎?
生:人們扶老攜幼,高高興興地去登高游玩。
生:人們扶老攜幼,開開心心地去登高游玩。
生:人們扶老攜幼,喜氣洋洋地去登高游玩。
生:人們扶老攜幼,神采奕奕地去登高游玩。
生:人們扶老攜幼,興致勃勃地去登高游玩。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以下幾個意圖和作用,一是積累詞語,豐富語匯,二是通過換詞反復朗讀,再次深入體會“佳節(jié)”的意思,為下面學生理解“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埋下伏筆,做好鋪墊。張慶老師對學習語文有個經典提法,說語文學習是一個“醺鍋底”的過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其“潤物細無聲”的主導作用,特別是要通過層層浸潤讓學生去感悟語言文字,品味語言文字!
生:我知道了人們過重陽節(jié)都要插茱萸。
生:還要去登高游玩。
師:頭插茱萸,登高遠眺是當時人們過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就好比是我們現在過春節(jié)〖學插話生回答包餃子,拜年〗,過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舟〗,過中秋節(jié)〖吃月餅,賞月亮〗。對,我們學過的,“春節(jié) 餃子 拜年;端午 粽子 龍舟;中秋 團圓 月餅”我們中國人就是用這樣傳統(tǒng)的方式慶祝佳節(jié)的。
生:我體會到過節(jié)時總是一家人團圓在一起,親親熱熱的。
師:你的體會多細膩啊!給我們讀讀書上的句子,說說上從哪個詞語中讀出來的。
生:“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蔽沂菑摹胺隼蠑y幼”這個詞語中讀出來的。
師:“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老師語言引導、動作提示〗就是爸爸、媽媽一手“攙扶”著〖學生:老人;爺爺、奶奶〗對啊,還一手牽著〖學生:小孩子;我們!,對,這就叫〖扶老攜幼〗。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真是其樂融融,無比幸福。同學們體會得很深,誰再來讀讀書上的這句話?
師:知道“佳節(jié)”的意思了吧。我們再來讀課題。
【對“佳節(jié)”的理解,似乎應該很簡單,它本來就沒有深奧的含義,似乎不應該占用近十分鐘的寶貴的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但如若只停留在對其字面意思的理解,三年級的`學生則很難理解、體會王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思念與鄉(xiāng)愁,無法與王維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只有當充分讀懂“佳節(jié)”這個詞語背后的文化背景與深厚的人文含蘊,才能走近15歲的王維那顆異鄉(xiāng)游子的心。當然,這些深刻的內涵,不是直白地端給學生,而是借助語言文字讓學生去靠近,去感悟,去浸潤。所謂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就應該這樣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如此這般地交織與滲透。】
師:是啊,王維為什么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請同學們輕聲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生:因為王維15歲那年,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xiāng),15歲啊,我們多大?比我們大不了多少啊!而且已經兩年了,一年365天,兩年,七百多個日子啊!〖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誰再來讀讀?
師:所以,〖出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我們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讀讀。
師:又逢佳節(jié),獨在異鄉(xiāng)的王維更加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課文哪一小節(jié)具體寫了王維的思念?〖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課文第三小節(jié)!阶约涸僮x讀,王維當時是怎樣心情啊?
生:王維心里很悲傷,因為在重陽節(jié)里他看見人家都團聚了,而自己只是孤獨一個人。
生:王維看到大家過節(jié)的情景,就想起了自己以前和親人過重陽節(jié)的事情,就更傷心了。
生:王維非常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師:在重陽佳節(jié),王維舉目無親,與親人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如今王維只能怎樣呢?
生:他只能一個人,很孤單。
生: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團圓。
師:眼巴巴這個詞用得很準確,你再把這段話讀讀。
生:王維只能一個人在心里流淚,他不想讓別人看出來他那么孤獨。
師:看,同學們所說的那么多內容都包含在句子中的省略號里了?,一個標點符號也可以表達這么復雜的感情和豐富的內容。我們再來讀讀這小節(jié)。
師:王維想到,在遙遠的家鄉(xiāng),兄弟們一定登上了高高的地方,都插著茱萸,惟獨少了自己一個人!汲鍪荆哼b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阶x讀。
師:王維思緒萬千,長長的思念與濃濃的鄉(xiāng)愁匯聚筆端,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詩。請一位同學來朗讀。
師:我們同座位的同學互相讀讀,你讀給我聽,你讀給我聽。
師:我們全班同學來讀。
師:同學們讀得太好了,思念家鄉(xiāng),渴盼團圓是每一個人心中永遠的歌!
四、拓展積累。
1、同學們,這首詩是誰寫的?再讀讀課文第一句,王維是個大詩人,你們背誦過他的詩嗎?
2、我們今天學的詩是王維寫的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其實,我國古代還有許多詩人、詞人也寫過不少這樣的詩,〖請一個學生吟誦一首〗好,課后就請同學們繼續(xù)收集這樣的古詩,下節(jié)課請老師帶領我們進行交流。
執(zhí)教者的話: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例是江蘇省教研室舉辦的課改實驗區(qū)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五期培訓會上的一節(jié)閱讀教學交流課。鉆研解讀文本、設計教學過程、幾次試教改進的過程,是我一步步走近文本,走進王維的心路歷程,這是一個痛苦煎熬的過程,更是一個用心靈傾聽花開的美麗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還充滿了力學小學語文老師們的智慧與關懷,是一個秋陽般溫暖的過程。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0
課題是一句王維思親的千古絕唱,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聲!
課堂伊始,我讓學生讀課題,道出這是一首千古絕唱,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孩子們讀古詩,這是他只是準確流利地讀。然后讓學生整體感受這是王維的思親之作。緊接著走進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古詩,感受王維的孤獨與無奈!
第一小節(jié),讓學生抓住15歲,兩年兩個數字體會王維的舉目無親。告訴學生文字是有溫度的,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你感覺怎樣?通過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第二小節(jié)首先讓學生讀第二小節(jié)前三句,感受重陽節(jié)的歡樂、熱鬧!然后和這是的王維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別人全家其樂融融,不亦樂乎,而他只身一人在長安,寂寞難耐!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讓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更加思念的情懷讀出來!王維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他想到了哪些事情,思念了哪些親人呢?請學生們自讀第三小節(jié),并問一問,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
通過學生的描述讓他把自己的感情送進去,讀出此時難忘的回憶!回憶終歸是回憶,而王維此刻在長安,而他的親人和朋友卻在華山以東,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從如長長的嘆息般的省略號中讓學生來品王維的無奈與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此時,再安排一個說話訓練,讓學生想像王維的兄弟們站在高山上,會對王維說寫什么?然后教師感嘆到,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象一根長長的線將他們緊緊連接在一起,這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更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引出古詩的最后兩句,反復誦讀!最后在理解思緒萬千的基礎上,再次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老師的`配樂泛讀,指名讀,齊讀使學生走入王維的內心,把他的孤獨,無奈,悲傷讀出來!課文到此時讀完了,我把以前學過的《靜夜思》讓學生們學著李白的樣子吟一吟他的思鄉(xiāng)之情。然后是請學生們分享自己收集來的思鄉(xiāng)的詩歌!最后是一個讀說結合的環(huán)節(jié),請學生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說一說是如何思念親人的,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首小詩!
我們的語文課用自己的朗讀去觸摸文字的溫度,直抒胸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1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詩。課題是一句王維思親的千古絕唱,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聲!讀著文章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一、情感對比,潛心會文
第一處對比:開課時,由“佳節(jié)”導入,喚起學生對過節(jié)時團聚、開心的心理體驗,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當學生們談得正開心時,教師提到“提起過節(jié),同學們都是滿心的歡喜,洋溢著快樂,而唐代有位詩人,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佳節(jié)的快樂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對比,使學生有隱約的情感體驗。
第二處對比: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與王維當時的心情對比,回顧生活中這樣歡聚過節(jié),興高采烈游玩的經歷,體會王維孤身一人在外求學時,眼見別人家團聚而自己卻不能與兄弟們團聚的`孤獨感和思鄉(xiāng)情。
第三處對比: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積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一段中詩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歡聚登高的時刻,再回到現在與兄弟們天各一方不能相見,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學生情感流露,欲要表達。此時,回到詩文,學生再來吟誦詩文,就顯得字字傳情,聲聲動情了。
這樣學生三次對比,走進文本就越深,也就越強烈地感受到王維思鄉(xiāng)之苦,鄉(xiāng)情之濃。同時以“倍思親”為主線層層遞進,用一個“情”字將之串聯成一個整體,使學生的心翻騰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充滿鄉(xiāng)愁的重陽節(jié),使他們的心與王維的心在那一刻交匯。再加上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與詩人的情感交融,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在體驗中學習,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語言訓練,扎實有效
語言教學要“固根求本”,語言能力的獲得非靠扎實的訓練不可,不能讓虛假的繁榮掩蓋語言學習的缺位。在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里,我讓人文陽光充盈語言訓練。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憶已積累的與所要理解語言相關的文本,喚醒相關的文字儲備,給學生提供思考的背景,為學生理解的深入提供觸類旁通的可能。如在引導學生體會“遙知兄弟登高出,,便插茱萸稍一人”這句詩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說話訓練“我曾經xx,也曾經xx,也曾經xx兄弟們歡聚在一起,多么令人高興啊”這樣的練習是有別于傳統(tǒng)的訓練的,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諧統(tǒng)一的。又如我讓學生體會過節(jié)家人在一起團聚的幸福,讓學生給“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敝械摹芭d高采烈”換個詞,再來讀句子。這其實就是在組織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激活學生的語言意識,積累學生的語言庫存,積淀學生的語言圖式,這正符合田本娜教授講的,積累語言的訓練要具有語文性,要在課文學習時自然而然地“旁逸斜出”。
上完之后,我感覺課堂沒有瑣碎的分析固然很好,但學生學得是否扎實有效,我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如果我在學完課文后設置一個“反饋練習”,適時調控自己的教學方向,始終把學生“學”得如何放在第一位,那一定能讓更多學生學得有效,也能讓自己的課堂更有深度。最后還要把詩文再完整清楚地結合理解一下,這才是完整的課堂。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2
課題是一句王維思親的千古絕唱,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聲!選擇這篇課文,是因為他首先吸引了我,讀著文章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我喜歡有感情的文字,因為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所以好不猶豫地我選擇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都說備課的過程是最折磨人的,我真是體會的很深刻!上個星期由于有事情要回家,所以在火車上我進行了第一次備課,整整四個小時,第二課時還只是開了個頭,回家之后,又在三個小時的煎熬中,第一稿教案終于出爐了!懷著忐忑和不安我在三(3)班進行了試上,結束之后發(fā)現時間剩余很多,于是進行第二次備課,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上把課后的習題“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加進教學設計,也把學生收集來的思鄉(xiāng)之詩讀了一讀!
課堂伊始,我讓學生讀課題,道出這是一首千古絕唱,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孩子們讀古詩,這是他只是準確流利地讀。然后讓學生整體感受這是王維的思親之作。緊接著走進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古詩,感受王維的孤獨與無奈!第一小節(jié),讓學生抓住15歲,兩年兩個數字體會王維的舉目無親。告訴學生文字是有溫度的,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你感覺怎樣?通過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第二小節(jié)首先讓學生讀第二小節(jié)前三句,感受重陽節(jié)的歡樂、熱鬧!然后和這是的王維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別人全家其樂融融,不亦樂乎,而他只身一人在長安,寂寞難耐!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讓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更加思念的情懷讀出來!王維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他想到了哪些事情,思念了哪些親人呢?請學生們自讀第三小節(jié),并問一問,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通過學生的描述讓他把自己的感情送進去,讀出此時難忘的回憶!回憶終歸是回憶,而王維此刻在長安,而他的親人和朋友卻在華山以東,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從如長長的嘆息般的省略號中讓學生來品王維的無奈與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此時,再安排一個說話訓練,讓學生想像王維的兄弟們站在高山上,會對王維說寫什么?然后教師感嘆到,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象一根長長的線將他們緊緊連接在一起,這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更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引出古詩的最后兩句,反復誦讀!最后在理解思緒萬千的基礎上,再次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老師的配樂泛讀,指名讀,齊讀使學生走入王維的內心,把他的孤獨,無奈,悲傷讀出來!課文到此時讀完了,我把以前學過的《靜夜思》讓學生們學著李白的樣子吟一吟他的思鄉(xiāng)之情。然后是請學生們分享自己收集來的思鄉(xiāng)的詩歌!最后是一個讀說結合的環(huán)節(jié),請學生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說一說是如何思念親人的',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首小詩!
上完之后,我真想大喊,沒有瑣碎的分析,感覺真好!如一股和煦的春風吹過我們的課堂,每個人都從裝滿情感的文字中找到了自己的需求!所以我對自己大部分還是肯定的!主要的教學目標,1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文包詩”這種課文形式。2能抓住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在重陽佳節(jié)感到的舉目無親,他的孤獨寂寞!3.能很有味道地背誦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并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4能背1-2首思鄉(xiāng)的古詩!應該說是達成了。這課的主題是一個“情”字,我驚奇地發(fā)現自己的語言有感情渲染的能力,一句句帶有溫度與感情的話語,把孩子們帶入了那種濃濃的思鄉(xiāng)之中。以致于在講省略號時,我長長的一聲嘆息,孩子們的心跟著我在嘆息,對于我的提問沒有一個人在思考與對答!還有一點,是我課前做的功課,我把每個學生要回答的問題,還有要朗讀的地方,如何去評價和引導我都經過了思考,寫在備課的旁邊,其中“這種歡樂都融化在你的朗讀中“了我甚為得意啊!我膽戰(zhàn)心驚地寫下這一段文字,唯恐有炫耀的嫌疑,當然,我真的很想表揚一下自己,為自己的一點進步鼓一把力!我相信大家準許我這樣去做!但是我也看到自己的諸多不足,比如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學生說這是王維的相思之作,我立刻板書“相思”和“思鄉(xiāng)”的不同,讓這個學生選擇,但沒有就這兩個意思再來講解,在靈活的生成中幫助其他孩子理解這些詞語。還有我也沒有征求發(fā)言學生的意見,請他自己來寫,他寫的是什么?也許他可能寫的是“鄉(xiāng)思”呢!缺一把火候啊!還有學生在暢想王維的兄弟們感嘆的時候,發(fā)言過于單一,我沒有能及時去引導!
“繁華落盡顯心聲”特別喜愛這句話,如果我們的語文課也只是讀一讀,用自己的朗讀去觸摸文字的溫度;也只是說一說,說盡心中無限事;也只是寫一寫,直書胸臆,真情實感,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學生并不陌生,但出現在課文里,要求就不一樣了,學生要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本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題,濃濃的親情躍然紙上。第二課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詩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
先要讓學生讀懂這個通俗易懂的故事,先簡要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原由,唐朝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xiāng),兩年之后的重陽節(jié),看到家家戶戶登高游玩、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思緒萬千,明白如話的語句,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感悟意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出王維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先理解字面意思,詩用詞自然卻又極度凝練,一個“獨”,兩個“異”,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景表現了出來,同時透露給人們寂寞的心情,“倍”字倒出了詩人思鄉(xiāng)情濃。
讓學生劃出解釋古詩后兩句的意思,其實就是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這是對“思親”情境的具體描繪,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此時詩人激動而復雜的情感,“總要”“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的情境,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的想象,要讓學生懂得看起來是兄弟們思念處在異鄉(xiāng)的自己,實際仍是寫自己思念家鄉(xiāng)兄弟們的一片深情,反復指導朗讀,體會詩人內心的激動與神往,最后指導反復吟誦古詩,并告訴學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已成為許多身居他鄉(xiāng)“游子”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佳句。
學完后,幫助學生進行了拓展與歸類,我們曾學過的“文包詩”的形式的課文有哪些,體現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有哪些。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4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文包詩”的形式,我先由詩歌導入,簡單的理解詩歌的意思,接著采取的是“文詩互應”的教學形式。
在第一課時,抓“佳節(jié)”二字,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文中的有關詞句,初步了解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抓“倍”這個字,引導學生從“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重陽節(jié)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句話,扣住“更加”一詞,初步感受王維無法和家長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在第二課時中,以“為什么王維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個主問題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抓住“15歲”和“已經兩年了”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為異鄉(xiāng)客的那種孤獨;通過“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和文中那個省略號,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升華著內心的情感,為學生理解詩意作好了充分的鋪墊。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多次讓學生朗讀課題,他們的理解感受不斷深化,思想情感在不斷升華。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聯系生活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入境地體會王維孤獨在外的心情,我就問學生:“你有沒有和王維一樣的經歷?比如你離開了你爸爸媽媽幾個月了或者看到別人很熱鬧,你卻孤獨時,談一談你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提問能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體會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孤獨心情。幫助學生體驗詩情、走入詩人內心的另一個好方法就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讓學生想得更遠,悟得更深。為了使學生體會王維的“思親”之情,我還創(chuàng)設了幾種特定的情境:如“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大街上……”讓學生想象大街上熱鬧的情景,而王維卻“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再通過“兩年來,每天挑燈夜讀時,只有一盞油燈與他相伴,王維在想什么?天涼了,他撫摸著身上的衣服,看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王維在想什么?生病了,可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王維又在想什么?”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對王維的思親之情便有了更鮮活形象的感受。
文包詩的課文并不難上,關鍵要靜下心來想突破的方法,精心組織教學,在教學的時候,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文本有更深的體會,才能有獨特的見解。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5
教學這課 ,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首先,學生有過學“文包詩”這類課文的經驗,發(fā)現此 類課文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詩歌的意思、情感等很多方面都能在課文中找到,所以在理解時很多學生通 過反復讀文去學習詩歌。其次,學生在《古詩 70 首》上已經積累過這首詩,了解過它的意思,因此對課文 要表達的大致情感,學生也是略有所知。因此,在教學時,我緊緊圍繞詩歌,從文與詩的融合上著眼,學 文,以詩為線索,學詩,以文為參照,將詩文有效結合,在感悟古詩的時候,不僅僅停留在詩句的字面意 思,而是還體會了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同時通過誦讀文本和詩句,理解并體會詩人王維的'思鄉(xiāng)情感, 使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將思維的觸角深入文本,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11-24
教學教學反思08-07
教學反思09-07
讓教學反思12-15
教學的反思08-31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08-15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10-06
識字教學教學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