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1
一、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
讓孩子們先了解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他們自然就能理解官軍收河南河北的重大意義了。
他們了解了詩人生活的苦痛,自然就能理解詩人聽到喜訊時的心情為什么那么喜悅激動了。
二、讓學生自己理解詩歌
學生在前一天預習了整首詩,對全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的音義、“涕淚”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了。
三、圍繞詩歌主題,引導學生品詩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主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全詩為“喜”而作,包含著詩人強烈的愛國心,你是從哪些字詞看出來的?能想一想詩人是怎么表達他的情感的嗎?學生通過思考回答這些問題,自然就能感受到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去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次教學,我主要采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我讓學生各自去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再讓學生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墒,由于安排不夠合理,所以本課略微出現(xiàn)了一些前松后緊的情況,直接導致了學生在有感情誦讀上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練習。以后可以把理解詩句的意思跟理解詩歌主題合并起來,這樣時間就充裕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2
這首古詩描述的內(nèi)容遠離學生生活,時代久遠,如何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體會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是本堂課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中,我努力引領(lǐng)學生與詩人對話。在課前讓學生進行了大量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特別是安史之亂期間杜甫的遭遇,了解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還要注意的就是由于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huán)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以及古詩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于是,我又讓學生各自去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chǔ),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本詩,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圍繞一個中心,引導學生品詩。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學宗師”,杜甫的很多詩歌都是值得我們多角度、多層面地用心去品味的。于是我想到了杜甫作此詩時巨大的情感推動力——為國而愁,為國而喜。于是在總結(jié)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全詩為“喜”而作,包含著詩人強烈的愛國心,你是從哪些字詞看出來的'?問題鋪路,引導做橋,自然就很好地讓學生理解了以下幾點:
1.用自己的“聽”“看”“想”來寫詩,這也是我們平時作文所強調(diào)的敘事時要寫清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2.一“愁”一“喜”的對比。曾經(jīng)的“愁”不在了,如今“喜”不自勝,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拳拳愛國心。
3.六個地點的巧用,望眼欲穿的消息傳得特別快,雖然身還在外,心已回故鄉(xiāng)!
學習詩歌,除了積累原句,也是需要在品析中學習如何表達的。語文是人文和工具的結(jié)合,我們必須讓自己的古詩教學充滿語文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這首詩的教學重點應是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進入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喜欲狂”的心情。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初淺的嘗試:
一、課前預習,了解詩人
古今語言上的差異,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給學生理解古詩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詩中短短的56個字卻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nèi)容。如果學生不能了解杜甫當時所處的朝代背景,是難以準確理解古詩含義的。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采用所學到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去了解杜甫其人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為理解古詩內(nèi)容作好了充分的準備。這一點也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得以印證。導入新課之后,我的問題“你對杜甫了解多少”得到了許多同學的響應。學生知道了杜甫是唐朝的偉大詩人,人稱“詩圣”;知道了杜甫的成就與李白齊名,人稱“李杜”;知道了詩人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讀杜甫的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杜甫的詩被推崇為“詩史”……
二、圍繞中心,品味詩情
全詩因“喜”而作,包含著詩人強烈的愛國心。要讓學生品讀到這一點,抓住中心詞是關(guān)鍵。詩中哪個詞直接點明了詩人的心情?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欲狂。”圍繞“喜欲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杜甫因何而喜?2、詩人喜欲狂的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也就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情,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有的放矢地讓學生補充學習了杜甫的另兩首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使學生了解了杜甫一家流落在外的`凄慘生活,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理解得更為透徹了。學生通過詩人“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等具體表現(xiàn)也能夠認識到詩人不只因為自己可以結(jié)束顛沛流離的生活,重返故鄉(xiāng)而喜;更為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歸統(tǒng)一而喜;為老百姓不再流離失所,終于可以安居樂業(yè)而喜,在這“喜欲狂”里包含著詩人濃濃的愛國之情。
整體而言,本堂課是比較成功的,但課堂上也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還顯得不盡人意。如,整堂課對時間的把握不夠理想,出現(xiàn)了前松后緊的情況,直接導致了學生在有感情誦讀上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練習,朗讀的形式也顯得比較單一,這些問題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4
蘇教版語文教材的編排很有規(guī)律,基本上每一學期要安排兩次古詩的教學,一次在第一單元,另一次在最后一單元。第四課《古詩兩首》,一首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另一首是陸游的《示兒》。這兩位都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然而這兩首詩的情感基調(diào)卻是截然相反!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肥嵌鸥ι降谝淮罂煸,詩中處處透著喜;而《示兒》卻是陸游病重離世之際留下的遺言,詩中字字含著淚。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的詩意其實并不特別難理解,然而對于古詩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是遠遠不夠的,重點必須體悟作者所含的情。而每一首詩的創(chuàng)作與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了解了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真正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與之產(chǎn)生共鳴。
在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前,我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有個文人來到長安,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可是由于奸臣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他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他終于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可就在那一年,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fā)了,此時他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親。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即位的肅宗。可途中卻被叛軍所俘,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整整八年后,他突然聽到一個消息,唐朝官軍戰(zhàn)勝了叛軍。講完這個故事后,我問:“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這個人,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聽到這樣消息,心情會如何呢?”有了具體的內(nèi)容作支撐,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情境,體會了詩作的情感基調(diào)!澳敲催@個人是誰呢?他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緊接著又由此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杜甫、了解杜甫!斑@首詩,就是他游離家鄉(xiāng)多年,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終于聽說家鄉(xiāng)被收復,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狂喜,慷慨而作!
詩文總有眼,本詩的.詩眼緣自一個字“喜”,找到詩眼,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去找,去品,哪些地方能表現(xiàn)出這個“喜”字,首聯(lián)除了交代喜的原因外,還看出了初聽喜訊的真實心情。滿衣裳讓我們看到了杜甫內(nèi)心的真情流露,那是喜極而泣的表現(xiàn)!俺趼劇睆摹俺酢敝校覀兡芏床斐龆鸥ε问諒偷挠蓙硪丫玫男那榕c急切之情,試想,剛聽到收復這一消息,也不去考證其真實與否便喜極而泣,這便是杜甫壓抑內(nèi)心情意的一種真實反應。詩文不光從自身,而且關(guān)注身邊的反映,留心“妻子愁何在”,自己更是“漫巻詩書”還大聲唱著歌大口喝著酒,這反常的表現(xiàn)正是“喜欲狂”的最佳寫照。然后,乘著大好春光把家還,豈不快哉!尾聯(lián),連設想的路線都安排好了?上牖丶覍λ麃碚f是夢牽魂繞,期待已久。這兩句除隊看出急切的心情外,那種高興的勁不言而喻,恰似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知道了這首詩背后的故事,他們就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得到詩人的真實情感,學得很有滋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大快詩,詩中處處透著喜。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這首詩的詩意其實并不特別難理解,然而對于古詩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是遠遠不夠的,重點必須體悟作者所含的情。而每一首詩的創(chuàng)作與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了解了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真正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與之產(chǎn)生共鳴。為此,我在學習第一首詩時,先由作者杜甫引入了學習。
杜甫是河南人,河南離山西晉城還是很近的,因此,我一提到杜甫的家鄉(xiāng),孩子們不少都笑了,因為班里的河南籍學生還是不少的。這就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又給孩子們講了“安史之亂”及杜甫這個時期的經(jīng)歷,學生便初步抓住了詩眼:“喜”。找到詩眼,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去找,去品,哪些地方能表現(xiàn)出這個“喜”字,首聯(lián)除了交代喜的原因外,還看出了初聽喜訊的真實心情。滿衣裳讓我們看到了杜甫內(nèi)心的真情流露,那是喜極而泣的表現(xiàn)!俺趼劇睆摹俺酢敝,我們能洞察出杜甫盼收復的由來已久的.心情與急切之情,試想,剛聽到收復這一消息,也不去考證其真實與否便喜極而泣,這便是杜甫壓抑內(nèi)心情意的一種真實反應。詩文不光從自身,而且關(guān)注身邊的反映,留心“妻子愁何在”,自己更是“漫巻詩書”還大聲唱著歌大口喝著酒,這反常的表現(xiàn)正是“喜欲狂”的最佳寫照。然后,乘著大好春光把家還,豈不快哉!尾聯(lián),連設想的路線都安排好了。可想回家對他來說是夢牽魂繞,期待已久。這兩句除隊看出急切的心情外,那種高興的勁不言而喻,恰似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知道了這首詩背后的故事,他們就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得到詩人的真實情感,學得很有滋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6
在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我給學生拓展了以下相關(guān)的知識:杜甫、李白的寫作風格比較;杜甫的其他愛國詩篇。
這次的嘗試,我覺得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因為學生已經(jīng)進入了高年級,理解詩意不成問題。而感悟詩情就成了重中之重。對于杜甫的'這首“生平第一首快詩”,要把理解“快”的感情基調(diào)作為重點。正是因為拓展了杜甫的寫實作品,學生看到了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凄慘、痛苦的社會現(xiàn)實。所以當“劍外忽傳收薊北”,杜甫才會情感噴涌而出,出現(xiàn)“喜欲狂”的狀態(tài)。走入了詩人的內(nèi)心,才能真正深入體會詩情。
通過這節(jié)課的嘗試,我想,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圍繞原文的主題,給學生拓展一些東西,既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又能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內(nèi)涵。同時也要注意,課堂上的拓展應該是“精品”,不要冗長拖沓、喧賓奪主。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后就可以把“拓展”放到課后,讓學生的延伸性學習真正做到有主題、有選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7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本課教學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生的學習需要廣闊的智力背景作支撐,否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只能是寸步難行。我們常常埋怨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佳,不善思考,其實問題主要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背景,沒有體諒到學生的學習困難,我們常常是“一廂情愿”做著自以為是的工作,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我們的教學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從“學生”出發(fā),這是一條最根本的教學原則。
本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
一、導入。杜甫作為“詩圣”,在當時文壇中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讓孩子親近詩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對杜甫了解多少?”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閱歷、工具書、文化積淀學語文,是語文課該做的事。于是學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們的詩“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寫實;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頓挫”;知道了詩人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讀杜甫的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shù)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讓詩歌的學習沉浸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讓學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詩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習其他詩歌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目的。
二、初讀。這首詩的生字不多,在指名學生讀的過程中,強調(diào)或糾正“涕”、“襄”等字的讀音,尤其反復強調(diào)“妻子”的“子”讀作第三聲,而非輕聲。字詞的教學即使在六年級也是一項基本的目標,不可放松。
三、解題。學生對題目的字面意思的理解也不存在多少障礙,難點是對“河南河北”的理解同今天的“河南(。┖颖保ㄊ。钡膮^(qū)別。在理解題目的.過程中,相機請學生介紹詩歌的背景:“安史之亂”。
四、會意。理解了題意,了解了背景與作者后,請學生再讀詩歌,邊讀邊思考詩歌的意思。學生讀后,好像不敢舉手,便請學生先提出不理解的詞句。先有學生提出“白日放歌須縱酒”和“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關(guān)鍵是“放歌”、“縱酒”、“青春”等詞語。許多學生也都查過工具書(課課通之類),所以,很快便掃除了理解上的障礙。接著又有學生提出“劍外忽傳收薊北”不理解。這句話有兩個地名“劍外”和“薊北”。有學生查了資料,知道“劍外”就是好“劍門關(guān)以南”,而“薊北”就是指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地區(qū)。我對學生說在解釋古詩句的時候,地名也可不解釋(即“直譯”),這樣學生理解這句話應該沒問題了。
五、悟情。理解了第一句詩后,我沒有讓學生繼續(xù)質(zhì)疑,而是話鋒一轉(zhuǎn),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收復“薊北”的消息,來得這樣突然,此時詩人杜甫的心情如何?文中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詩人此時的心情?學生很快便找出“喜欲狂”,那么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喜欲狂”呢?學生抓住“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和“白日放歌須縱酒”等詩句,體會到詩人“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的心情。在學生說到“涕淚滿衣裳”時,我這樣追問:高興的時候可以歡笑、放歌、縱酒,可是杜甫為什么會流淚呢?于是引導學生閱讀練習冊上的《春望》這首詩,這樣詩中詩人的情感也就不難理解:長期背井離鄉(xiāng),流離失所,終于可以回家了,興奮、激動的心情難以抑制,喜極而泣。在交流“卻看妻子愁何在”這一句時,我還是引導學生同《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進行對比理解:居無定所的杜甫看著自己的妻兒是憂心忡忡;而聽到唐朝的軍隊收復失地,一家人又可以返回家鄉(xiāng),安居樂業(yè)了,憂愁與煩惱就煙消云散了。在這堂課接近尾聲的時候,有學生談到了對“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的理解,我明顯感到學生的理解有誤,便直接指出:這兩句是杜甫想象回鄉(xiāng)的行程——(作者想)立即從巴峽穿越巫峽,順流而下,然后從襄陽登陸直到洛陽。杜甫的家鄉(xiāng)就在洛陽以北,從這兩句可見作者的“歸心似箭”。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因為有了《春望》的閱讀基礎(chǔ)以及歷史背景、作者生平資料的支撐,所以雖然一開始學生對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好像有些困難,但是經(jīng)過相互之間的合作討論及教師的點撥引導,一切都迎刃而解。特別是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時,我不時地引導學生把本首詩歌的學習同《春望》相鏈接,學生對詩人感情悲喜轉(zhuǎn)變理解真切,詩人的喜怒哀樂仿佛彌散在課堂之中。我感受到自身的神采飛揚,以及學生閃爍的目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軍收復,延續(xù)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郁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對于古詩教學,理解詩意是重點,感悟詩情是難點。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課堂上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介紹杜甫或背誦杜甫的詩,對杜甫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第二句詩句“初聞涕淚滿衣裳”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比較一下這兩個“淚”的不同,從而知道這是一種喜悅的淚、悲喜交集的淚、喜極而泣的淚。在交流“卻看妻子愁何在”這一句時,我還是引導學生同《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進行對比理解:從此以后,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xiāng),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shù)纳。在讀到“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的時候,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了解從劍外到洛陽的千里迢迢,想象詩人的思緒。再用李白的一句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體會詩人的歸心似箭——故鄉(xiāng)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學生通過查閱杜甫的資料,了解了他生活年代的情況,以及所寫的`愛國詩篇;通過自讀自悟,看到了一個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縱酒的杜甫,歸心似箭的杜甫。收復失地的喜訊讓詩人多年的沉郁一掃而光,噴薄而出,寫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詩。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本課,我通過多文本學習,在悲喜交加中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在小喜大喜的思辨中更深地體會家國情懷。力求使自己的課堂呈現(xiàn)出“語文味”來。
一、感悟意境,體會詩人的豐富情感,讓古詩浸潤在浩瀚的文化中。
我國詩歌源于詩經(jīng),盛于唐代,李白和杜甫是杰出的代表,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圣”。今天讓我們走近杜甫,學習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杜甫作為“詩圣”,在當時文壇中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讓孩子親近詩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在此我適時嵌入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巧妙地引出杜甫。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閱歷、工具書、文化積淀學語文,是語文課該做的事。于是學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們的詩“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寫實;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頓挫”;知道了詩人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讀杜甫的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shù)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讓詩歌的學習沉浸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讓學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詩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習其他詩歌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目的。
二、誦讀古詩,感受詩詞的藝術(shù)魅力,讓古詩生發(fā)在悲喜的情境中。
詩有詩眼,全詩是圍繞一個字寫的,用心默讀全詩。追問如果給“喜”字組詞,會組什么?是的,“喜”字千百年來都是欣喜,高興的意思。杜甫這么開心的原因是:劍外忽傳收薊北。杜甫之“喜”,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來?學生結(jié)合注釋,通過“讀劃批”自學后交流。交流后,學生相機板書:漫卷、放歌、縱酒、還鄉(xiāng)。于是抓住“妻子”、“衣裳”、“青春”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說了,學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時候,我就沒再去“嘮叨”?烧n后,我反思到:學古詩不能滿足于僅僅理解詩的意思,更不能滿足于僅僅把詩句中逐字意思簡單串聯(lián)。比如“初聞涕淚滿衣裳”學生說剛剛聽到就激動得淚水沾濕了衣服。可是單單聽這句話,是別扭的,是什么讓詩人情緒如此反常?脫離了對杜甫曾經(jīng)“悲”的感悟,如果學生走進情境,學生頭腦里會出現(xiàn):杜甫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高興得手足無措,萬分激動,不由任淚水沾濕了衣服!課堂走得急了點,教師牽引學生的痕跡還是明顯的。適時停下來駐足細品慢賞,不失是一種好的策略。
三、組詩拓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古詩烙印在學生的活用中。
組詩對比,反復涵泳后拓展“快詩”兩首,體會之“快”,以“小喜”襯“大喜”激情誦讀,市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進而欣賞書法,配樂誦詩,學生激情澎湃,語文課堂中人文和工具提到了和諧統(tǒng)一。快樂級、挑戰(zhàn)級、王者級三級作業(yè)布置,因地制宜,既體現(xiàn)了課堂的語文學習,又使因材施教的原則落到實處。這樣的課堂才有詩意和語文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10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第15課的一首古詩,共四句八行。它主要表達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以后“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情懷。經(jīng)過五年多的語文學習,孩子們學習古詩都有了比較豐富的經(jīng)驗。拿到一首古詩,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會朗讀,能背誦。以往教學《古詩兩首》,我都會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學習方法,進行比較學習,效果是很理想的。當學生進入六年級,是不是還是老一套呢?回顧教學過程,體驗教學情感,感受頗多,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將“讀”貫穿全文。
語文教學強調(diào)以讀為主,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在本堂課中,有學生初讀,學習生字詞;再讀古詩理解詩意;三讀古詩,體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品讀古詩,練習背誦。每一次的讀都有新的目標,更高的要求。
2、實行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構(gòu)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我始終與學生平等對話,親切交談,構(gòu)建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愿說、想說、充分說。
3、把時間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中,我總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要求學生自讀自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爭先恐后,踴躍發(fā)言,體現(xiàn)了學習的自主性。
4、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
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體現(xiàn)在對古詩意思的理解和抓重點詞句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以教師的標準答案為權(quán)威。
5、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通過自讀自悟?qū)⒆髡摺跋灿瘛钡男那楹蛺蹏乃枷敫星轶w會得淋漓盡致。
6、新舊知識的對比與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同樣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肥怯谩跋病焙嫱性娙说膼蹏閼眩洞和芬浴氨狈匆r詩人的愛國情懷。正是因為拓展了杜甫的寫實作品,學生看到了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凄慘、痛苦的社會現(xiàn)實。所以當“劍外忽傳收薊北”,杜甫才會情感噴涌而出,出現(xiàn)“喜欲狂”的狀態(tài)。走入了詩人的內(nèi)心,才能真正深入體會詩情。
7、課件內(nèi)容豐富,播放適時,為課堂教學發(fā)揮了應有的輔助作用。
我自認為這堂課成功之處不少,但也有不夠完美的地方,有待改進和提高。
1、在課件制作上要更精良,不能讓課件控制教學流程。如:“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地圖的出現(xiàn)要能靈活變換。
2、語文教學要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本堂課中,如果能讓學生仿照所學的古詩寫一直四句,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好了。
3、現(xiàn)在的學生接收信息的面廣、量大,知識的陳舊與匱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了,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池水,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自我修養(yǎng),深化文學知識,提高語文內(nèi)蘊,加強理論學習,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提升教學品位。
我想,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圍繞原文的主題,給學生拓展一些東西,既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又能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內(nèi)涵。同時也要注意,課堂上的拓展應該是“精品”,不要冗長拖沓、喧賓奪主。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后就可以把“拓展”放到課后,讓學生的延伸性學習真正做到有主題、有選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11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清人蒲起龍稱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聽到收復失地薊北后的欣喜若狂和急切還鄉(xiāng)的心情。
在教學時,我注重指導他們讀準字音,如“薊北”的“薊(jì)”,“涕淚”的“涕(tì)”, “漫卷”的“卷(juǎn)”;尤其是“衣裳”的“裳(cháng)”, “妻子”的“子(zǐ)”,與平時的朗讀習慣有差異。
教學全詩時,我抓住“喜欲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體會詩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整首詩,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心情的詞語是哪一個?引導學生自讀、尋找“喜欲狂”。那么,作者為什么“喜欲狂”?哪些詞能體現(xiàn)作者的“喜欲狂”?“喜欲狂”之后,作者想到些什么?又增添了什么樣的心情?學生通過自讀、小組交流、全班匯報等方式,一步步理解詩的'主要內(nèi)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最后,請學生扮演杜甫一家進行表演,抓住杜甫的動作,如“涕淚滿衣裳”“卻看”“漫卷詩書”“放歌”“縱酒”體現(xiàn)作者的心情。
反思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
一、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站讓孩子們先了解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他們自然就能理解官軍收河南河北的重大意義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12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本課,我力求使自己的課堂呈現(xiàn)出“語文味”來。
一、讓古詩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為“詩圣”,在當時文壇中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讓孩子親近詩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澳銓Χ鸥α私舛嗌伲俊边@一問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閱歷、工具書、文化積淀學語文,是語文課該做的.事。于是學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們的詩“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寫實;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頓挫”;知道了詩人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讀杜甫的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shù)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讓詩歌的學習沉浸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讓學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詩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習其他詩歌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目的。
二、讓古詩的理解在情境中生發(fā)
學生在前一天預習了整首詩,對全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衣裳”、“青春”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說了,學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時候,能差不多說到位,我就沒再去“嘮叨”?烧n后,經(jīng)提醒我知道我錯了,學古詩不能滿足于僅僅理解詩的意思,更不能滿足于僅僅把詩句中逐字意思簡單串聯(lián)。比如“初聞涕淚滿衣裳”學生說剛剛聽到就激動得淚水沾濕了衣服?墒菃螁温犨@句話,是別扭的,是什么讓詩人情緒如此反常?脫離了對杜甫曾經(jīng)“悲”的感悟,擺脫了當時的情境,這樣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學生走進情境,就不會就字論字,簡單地把單個字的意思聯(lián)起來說說了事。他們頭腦里會出現(xiàn):杜甫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高興得手足無措,萬分激動,不由任淚水沾濕了衣服!
學古詩,學語言,學表達,作為師者,我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他們在頭腦中想像畫面,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走進畫面讓學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積淀表達詩歌的意思。這樣的課堂才是詩意的,才是有“語文味”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1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作者寓居在梓州時,聽到唐朝軍隊平定了叛亂。這個天大的喜訊時候欣喜若狂,于是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七律詩。作者“喜”是因為祖國重新得到統(tǒng)一,這種喜之情包含著杜甫濃濃的愛國之情。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課堂上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介紹杜甫或背誦杜甫的詩,對杜甫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第二句詩句“初聞涕淚滿衣裳”時,我問學生此時的詩人流出什么樣的眼淚,學生說高興的淚,還有呢,為了了解時代背景及詩人更深處的情感,就讓學生相機學習杜甫的一篇名作《春望》。教師補充當時的寫作背景:杜甫被叛軍抓到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詩人為這樣的時局感傷的見花落淚,聽到鳥聲都感到心驚肉跳。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詩,談體會。問:詩人對花落淚,落的是什么淚?(傷心的、痛苦的、悲傷的、憤怒的淚)。學生就體會到詩人落淚不僅僅是與親人分開,孤身一人,更是因為國家破碎,愛國的情懷表露無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中:“初聞涕淚滿衣裳”。詩人也流淚了,但這次流的是高興的、激動的淚水。應該說此時的杜甫是悲喜交集。兩首詩中都寫了詩人流淚,一悲一喜,但無論是悲是喜都關(guān)情——濃濃的愛國之情。讓學生體會到,杜甫的偉大,是因為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有民這條主線。
教學這首詩時,我還聯(lián)系《示兒》這首詩來教學,兩首詩區(qū)別在于,一是“喜”,一是“悲”。教學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圍繞“喜”字展開,詩人為何而喜?讓學生找找詩人“喜欲狂”的表現(xiàn),抓住“即從”“穿”“直下”“向”等詞體會詩人的“歸心似箭”;《示兒》可圍繞“悲”字展開教學,詩人因何而悲?從哪些詞句中讓你感受到詩人的悲傷?兩首詩有著諸多的不同,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內(nèi)心無比強烈的愛國之情。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通過寫詩人聽到失地收復的喜訊后極度的喜悅和急切還鄉(xiāng)的心情來體現(xiàn)——喜之狂示兒》則通過詩人臨終前的牽掛——“但悲不見九州同”來表達——悲之切。一喜一悲,都是因為他們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
本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xiàn)在:
1、對情感朗讀的引導雖有層次,但沒有很好的拓展開。
2、課堂上的發(fā)言機會不夠民主,許多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沒有或是較少有發(fā)言的機會。
3、學生朗誦古詩的情感不到位,這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14
我在詩歌教學中試圖作一些大膽的嘗試,精細地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比較重視學生的體驗。
課前,我讓學生寫了一個片段練習,將自己聽到喜訊時的情景描寫出來。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交流所寫片段,以寫促讀,為讀杜甫這首詩作了一個情感上的鋪墊,學生自己去寫,自己去體驗,以達到和杜甫情感的連通,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對杜甫詩歌的閱讀也難以起到輔助作用,學生讀了杜甫的`詩歌以后,我又讓學生把自己的詩歌和杜甫的詩進行比較分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寫的和杜甫寫的沒有可比性,杜甫是在在流落中聽到河南河北被官軍收復的勝利喜訊,極度興奮中寫下這首生平第一快詩的,有感而發(fā)。
學生是教師為教學所需要而應命的應景之作,缺乏真情實感。最后我讓學生把杜甫的詩歌改為白話詩,由于教師也給了一個模式,什么的消息一傳來,我不禁怎樣多想怎樣多想怎樣,怎樣的游子啊,你怎樣,學生改寫效果比較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15
這位老師在詩歌教學中試圖作一些大膽的嘗試,精細地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比較重視學生的體驗。
課前,老師讓學生寫了一個片段練習,將自己聽到喜訊時的情景描寫出來。上課伊始,老師讓學生交流所寫片段,以寫促讀,為讀杜甫這首詩作了一個情感上的鋪墊,學生自己去寫,自己去體驗,以達到和杜甫情感的連通,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樣的做法是別巨匠心的,但是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把寫的這段話按老師所給的模式(?的消息一傳來,我不禁?多想?多想?……表達我滿心的愉快)改寫為一首小詩就不妥當了。教師的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比較小,效果也不好。對杜甫詩歌的閱讀也難以起到輔助作用,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讀了杜甫的詩歌以后,教師又讓學生把自己的詩歌和杜甫的詩進行比較分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這也是不妥當?shù),學生寫的和杜甫寫的.沒有可比性,杜甫是在在流落中聽到河南河北被官軍收復的勝利喜訊,極度興奮中寫下這首“生平第一快詩”的,有感而發(fā)。學生是教師為教學所需要而應命的應景之作,缺乏真情實感。而且基本的詩歌的要求也達不到。怎么好比呢?再說學生在比較中心理狀態(tài)當然是覺得自己不如杜甫好,把自己放在被修正,被批判的角度,不利于學生真正讀好讀懂這首詩。最后教師讓學生把杜甫的詩歌改為白話詩,由于教師也給了一個模式(?的消息一傳來,我不禁?多想?多想,的游子啊,你)學生改寫不盡人意,直白淺顯,沒有自己的體驗。
從上面的敘述看,教師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些不恰當?shù)膶懺娭,學生真正和文本對話的時間則少之又少。疏通詞句的環(huán)節(jié)沒有了,入情入境的吟誦少了,結(jié)合杜甫的生平和背景體悟詩的內(nèi)涵意蘊被忽略了。沒有了這些,詩人的博大情懷,詩人的愛國情感,詩歌的豐富內(nèi)涵,學生如何能感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