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王陽明名言

時間:2024-08-03 02:28:45 名言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王陽明名言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經(jīng)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是易于留傳的結(jié)論、建議或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陽明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陽明名言

  王陽明名言 篇1

  1、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王陽明

  2、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相上則損!蹶柮

  3、靜處體悟,事上磨煉!蹶柮

  4、王陽明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陽明

  5、在神州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斗爭,揚才露己向來招人忌恨!蹶柮

  6、圣人這個行業(yè)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唯一達成共識的是,這是個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討好的職業(yè),古往今來除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瘋子神經(jīng)病自稱實現(xiàn)了這一理想!蹶柮

  7、的確,生命的價值在于它能夠拒絕庸俗,能夠燦爛奔放,但也可以在隨波逐流中喪失任何意義,成為行尸走肉!蹶柮

  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蹶柮

  9、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蹶柮

  10、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蹶柮

  1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蹶柮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蹶柮

  13、“心猶鏡也。圣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嘗廢照”。——王陽明

  14、文官帶兵怕就怕紙上談兵,懂兵法而不懂實戰(zhàn),釀成袁崇煥式的悲劇。事實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員里,長期以來最不缺的就是高談闊論之徒!蹶柮

  15、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事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只是說閑話!蹶柮

  16、道理人人會講,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從心上用力,砥礪出不偏不倚、動轉(zhuǎn)得勢的強大心靈,即使做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動作也會走形。畢竟相由心生,情隨事遷!蹶柮

  17、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蹶柮

  18、書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價值觀,言之鑿鑿的成功秘訣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王陽明

  19、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蹶柮

  20、主一就是專注一個天理——王陽明

  21、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王陽明

  22、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蹶柮

  23、先曰:“是徒為靜養(yǎng),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薄蹶柮

  24、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蹶柮

  25、其實,無論是在思想的影響還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國藩都稍遜其偶像王陽明一籌。——王陽明

  26、心是宇宙的本體,萬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據(jù),衡量是非的標準。天地間諸事諸物,舉凡綱常倫理,言行舉止,成敗榮辱,皆不出于我心!蹶柮

  27、不能等別人為你鋪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錯,最后創(chuàng)造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蹶柮

  28、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王陽明

  29、“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薄蹶柮

  30、是非,不用從學者的講學中去區(qū)分,只需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辨別!蹶柮

  3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

  32、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蹶柮

  33、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蹶柮

  34、心無外物,物以心生——王陽明

  35、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蹶柮

  36、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yīng)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煉內(nèi)心!蹶柮

  37、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蹶柮

  38、在這片廢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無邊際。從失望到絕望乃至無望的世人不禁想問:尚有光明之可能乎?——王陽明

  39、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蹶柮

  40、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蹶柮

  41、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二字是參同。——王陽明

  42、“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陽明

  43、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蹶柮

  44、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邊尋!蹶柮

  45、首先,心即理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傾聽內(nèi)心,樹立起強大的主體意識。其次,煉心的目的也不是成為圣賢一了百了。陽明心學是一種信仰哲學,而信仰只有被實踐時才有意義。王陽明融三家之長,卻歸宗于儒家,提出振聾發(fā)聵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強調(diào)內(nèi)圣外王,將心性之學轉(zhuǎn)化為卓越的事功!蹶柮

  46、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陽明

  47、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蹶柮

  48、沒有一勞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質(zhì)期的,只有不斷地修補、革新,才能保證社會機器的良好運轉(zhuǎn)。改革固然會傷及既得利益團體,固然會出現(xiàn)波折動蕩,但不改則必死無疑!蹶柮

  49、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王陽明

  50、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

  王陽明名言 篇2

  1、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陽明

  2、的確,生命的價值在于它能夠拒絕庸俗,能夠燦爛奔放,但也可以在隨波逐流中喪失任何意義,成為行尸走肉!蹶柮

  3、靜處體悟,事上磨煉!蹶柮

  4、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陽明

  5、一念開明,反身而誠——王陽明

  6、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相上則損!蹶柮

  7、不能等別人為你鋪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錯,最后創(chuàng)造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蹶柮

  8、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yīng)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煉內(nèi)心!蹶柮

  9、天理即人欲——王陽明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蹶柮

  11、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蹶柮

  12、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蹶柮

  13、“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薄蹶柮

  14、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陽明

  15、道理人人會講,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從心上用力,砥礪出不偏不倚、動轉(zhuǎn)得勢的強大心靈,即使做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動作也會走形。畢竟相由心生,情隨事遷!蹶柮

  16、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蹶柮

  17、攻吾之短者是吾師!蹶柮

  18、圣人這個行業(yè)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唯一達成共識的是,這是個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討好的職業(yè),古往今來除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瘋子神經(jīng)病自稱實現(xiàn)了這一理想!蹶柮

  19、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蹶柮

  20、王陽明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陽明

  21、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蹶柮

  2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蹶柮

  23、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蹶柮

  24、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蹶柮

  25、“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薄蹶柮

  26、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蹶柮

  27、心無外物,物以心生——王陽明

  28、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王陽明

  2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陽明

  30、其實,無論是在思想的影響還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國藩都稍遜其偶像王陽明一籌。——王陽明

  31、是非,不用從學者的講學中去區(qū)分,只需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辨別。——王陽明

  32、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蹶柮

  33、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王陽明

  34、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陽明

  35、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陽明

  36、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二字是參同。——王陽明

  37、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

  3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王陽明

  39、“心猶鏡也。圣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嘗廢照”!蹶柮

  40、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事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只是說閑話。——王陽明

  41、圣人處此更有何通?——王陽明

  42、心是宇宙的本體,萬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據(jù),衡量是非的標準。天地間諸事諸物,舉凡綱常倫理,言行舉止,成敗榮辱,皆不出于我心。——王陽明

  43、至于“夭壽不貳”其心,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不可以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王陽明

  44、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蹶柮

  4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王陽明

  46、先曰:“是徒為靜養(yǎng),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薄蹶柮

  47、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蹶柮

  48、此心不動,隨機而動!蹶柮

  49、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蹶柮

  50、一個人對了,一個國家就對了。你是什么樣,社會就是什么樣。——王陽明

  王陽明名言 篇3

  1、夫美質(zhì)難得而易壞,至道難聞而易失,盛年難遇而易過,習俗難革而易流。

  2、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責己則昏。

  3、人之善惡,由于一念之間。

  4、一念改過,當時即得本心。

  5、致知二字,乃是孔門正法眼藏,異此而學,即謂之異端;離此而說,即謂之邪說;迷此而行,即謂之冥行。

  6、功蓋天下而莫之嫉,善利萬物而莫與爭。

  7、體,即良知之體,用,即良知之用,寧復有超然于體用之外者乎?

  8、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際。

  10、隨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11、格物致知,滅除輕傲。

  12、圣人氣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3、以言語謗人,其謗淺;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14、外面是非毀譽,亦好資之以為警切砥礪之地。

  15、眼前路徑須放開闊,才好容人來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無展足之地矣。

  1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7、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只是一“傲”字,便結(jié)果了這一生。

  1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與理而為一者也。

  19、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婦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20、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21、記誦之廣,適以長其敖也;知識之多,適以行其惡也;聞見之博,適以肆其辨也;辭章之富,適以飾其偽也。

  22、良知不由見聞而有,而見聞莫非良知之用。

  23、良知之外,別無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義。

  24、思是良知之發(fā)用。若是良知發(fā)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

  25、君子之酬酢萬變,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斟酌調(diào)停,無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26、蓋良知之在人心,亙?nèi)f古塞宇宙而無不同。

  27、不欺則良知無所偽而誠,誠則明矣;自信則良知無所惑而明,明則誠矣。

  28、至誠則“無知而無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2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3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猶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猶有喪心者矣,吾安得而非喪心乎?

  王陽明名言 篇4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5、“格物”即“慎獨”,即“戒懼”。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8、你看滿大街都是圣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10、誠字有以工夫說者。誠是心之本體,求復其本位,便是思誠的`工夫。

  11、無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誠,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14、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16、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17、動亦定,靜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邊尋。(《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22、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

  23、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24、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25、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

  27、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jīng),五經(jīng)亦史。

  2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9、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泛!罚

  30、一念開明,反身而誠。

  王陽明名言 篇5

  1、心若不安,世間萬物跟著煩亂,紛紛攘攘,無窮無盡。

  2、人生本沒有大事,過好平常每一天,就是最了不起的修行。

  3、王陽明指向燭火:這是光。

  4、養(yǎng)吾光明心,是最高的修為。

  5、王陽明在詩中寫道:

  6、有高峰,自然有低谷;有坦途,自然有坑洼。無論如何,心向光明。

  7、正在做的事情,和正在相處的人,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8、“走路不小心跌倒了,重新站起來就好,萬萬不能賴在地上不起身,更不必自欺欺人裝作不曾跌倒的樣子!

  9、心若放平,不執(zhí)著、不著急,安安穩(wěn)穩(wěn)的幸福感也就隨之而來。

  10、王陽明指點道:你太執(zhí)著于外物。

  11、修心養(yǎng)性的'功夫,就在平常。

  12、在那缺衣少食的蠻荒之地,他的隨從和弟子相繼病倒。

  13、“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14、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做好世間最平常的事,才能快意人生。

  15、內(nèi)心光明,世界也就光明,無論面對什么事內(nèi)心都是一片坦然。

  16、徐樾不解。

  17、接連舉了十幾個之后,全被老師否定,徐樾開始焦慮、沮喪。

  18、人生是一段旅程,難易皆是修行,苦樂全在心境。

  19、做好平常事

  20、王陽明就讓他加以說明,徐樾每舉一個例子,王陽明便否定一個。

  21、守好光明心

  22、身處滾滾紅塵中,守住平常心、點亮光明心,方能過好這一生。

  23、王陽明說:萬緣脫去心無事。

  24、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生活的最佳狀態(tài)。

  25、再指向河面星星點點的漁火:這都是光。

  26、王陽明說“此心光明”,只要心中有光,光便無處不在。

  27、王陽明有個弟子叫徐樾,自以為深諳陽明心學的真諦。

  28、生活,好也要過,歹也要過。

  29、越是難時、難處,越要守住內(nèi)心的光明。

  31、于是,他經(jīng)常給隨從們吟詩誦詞,哼哼小調(diào),只為讓心他們情好些,忘記艱辛和痛苦。

  32、光既不在燭火上,也不在日月星辰之間。

  33、王陽明說:“今人于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34、面對那些難以預料的事,他不去勞神;面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他一笑而過。

  35、“事上磨”,是最好的修行——平常心做事。

  36、被貶至龍場的日子,是王陽明生命中極難熬一段的時光。

  37、無論是輝煌還是灰暗,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眼前這段路,都是人生中的一段旅程。

  38、唯有一顆平常心,才能讓你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39、徐樾起先茫然,隨即頓悟。

  40、不僅如此,王陽明還擔心,在艱苦環(huán)境下,隨從們會心情抑郁。

  王陽明名言 篇6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蹶柮

  2、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王陽明

  3、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蹶柮

  4、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蹶柮

  5、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王陽明

  6、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陽明

  7、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王陽明

  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王陽明

  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蹶柮

  10、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yīng)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煉內(nèi)心!蹶柮

  11、沒有一勞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質(zhì)期的,只有不斷地修補、革新,才能保證社會機器的良好運轉(zhuǎn)。改革固然會傷及既得利益團體,固然會出現(xiàn)波折動蕩,但不改則必死無疑!蹶柮

  12、書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價值觀,言之鑿鑿的成功秘訣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王陽明

  13、其實,無論是在思想的影響還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國藩都稍遜其偶像王陽明一籌!蹶柮

  14、在這片廢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無邊際。從失望到絕望乃至無望的世人不禁想問:尚有光明之可能乎?——王陽明

  15、不能等別人為你鋪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錯,最后創(chuàng)造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蹶柮

  16、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蹶柮

  17、心是宇宙的本體,萬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據(jù),衡量是非的標準。天地間諸事諸物,舉凡綱常倫理,言行舉止,成敗榮辱,皆不出于我心。——王陽明

  18、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蹶柮

  19、文官帶兵怕就怕紙上談兵,懂兵法而不懂實戰(zhàn),釀成袁崇煥式的悲劇。事實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員里,長期以來最不缺的就是高談闊論之徒!蹶柮

  20、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王陽明

  21、一個人對了,一個國家就對了。你是什么樣,社會就是什么樣!蹶柮

  22、在神州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斗爭,揚才露己向來招人忌恨。——王陽明

  23、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蹶柮

  24、是非,不用從學者的講學中去區(qū)分,只需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辨別!蹶柮

  25、道理人人會講,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從心上用力,砥礪出不偏不倚、動轉(zhuǎn)得勢的強大心靈,即使做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動作也會走形。畢竟相由心生,情隨事遷!蹶柮

  26、圣人這個行業(yè)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唯一達成共識的是,這是個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討好的職業(yè),古往今來除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瘋子神經(jīng)病自稱實現(xiàn)了這一理想!蹶柮

  27、的確,生命的價值在于它能夠拒絕庸俗,能夠燦爛奔放,但也可以在隨波逐流中喪失任何意義,成為行尸走肉。——王陽明

  28、首先,心即理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傾聽內(nèi)心,樹立起強大的主體意識。其次,煉心的目的也不是成為圣賢一了百了。陽明心學是一種信仰哲學,而信仰只有被實踐時才有意義。王陽明融三家之長,卻歸宗于儒家,提出振聾發(fā)聵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強調(diào)內(nèi)圣外王,將心性之學轉(zhuǎn)化為卓越的事功!蹶柮

  29、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陽明

  30、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

  3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蹶柮

  32、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蹶柮

  33、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蹶柮

  34、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王陽明

  35、攻吾之短者是吾師!蹶柮

  36、王陽明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陽明

  37、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陽明

  3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陽明

  3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蹶柮

  40、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邊尋!蹶柮

  41、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蹶柮

  42、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相上則損!蹶柮

  4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蹶柮

  44、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jīng),五經(jīng)亦史——王陽明

  45、主一就是專注一個天理——王陽明

  46、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蹶柮

  47、“心猶鏡也。圣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嘗廢照”。——王陽明

  48、一念開明,反身而誠——王陽明

  49、靜處體悟,事上磨煉!蹶柮

  50、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蹶柮

  51、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王陽明

  52、圣人處此更有何通?——王陽明

  53、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蹶柮

  54、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王陽明

  55、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王陽明

  56、“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薄蹶柮

  57、心無外物,物以心生——王陽明

  58、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二字是參同。——王陽明

  59、“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陽明

  60、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蹶柮

  61、“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薄蹶柮

  62、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王陽明

  63、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王陽明

  64、天理即人欲——王陽明

  65、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蹶柮

  66、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陽明

  67、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事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只是說閑話。——王陽明

  68、先曰:“是徒為靜養(yǎng),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薄蹶柮

  69、至于“夭壽不貳”其心,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不可以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王陽明

  王陽明名言 篇7

  1、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2、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qū)W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寅。

  6、夫?qū)W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8、志不立,則如無舵之舟,無勒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fā)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10、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

  11、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資質(zhì)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17、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事,而才能之異,或有長于禮樂,長于政教,長于水土播植者,則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學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20、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之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名言 篇8

  1、靜處體悟,事上磨煉。

  2、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3、常快活便是功夫。

  4、君子誨人不倦,而師道必嚴。

  5、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

  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

  7、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大學問》)

  8、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

  9、心無外物,物以心生。

  10、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二字是參同。(《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11、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2、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13、天理即人欲。

  14、天理即仁心。

  15、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16、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7、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8、何為第一等事?當讀書做圣人耳。

  19、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2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21、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22、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23、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24、若己為君子,而使人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惻怛之心。

  2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

  26、一有謀計之心,則雖正誼明道,亦功利耳。

  27、夫精藏則太和流,神守則天光發(fā),累釋則怡愉而靜,機忘則心純而一。四者,道之證也。

  28、茍無尊崇篤信之心,則必有輕忽慢易之意。

  29、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則流息,根不植則木枯,命不續(xù)則人死,志不立則氣昏。

  30、地靈則人杰,人之無良,亦足以為山川之羞!

  王陽明名言 篇9

  1、至誠之心,是心之本體。《大學》倡導的誠意,也是此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唯有至誠之心,方可無敵于天下,方可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方可做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云卷云舒!

  2、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證實,眾所周知,道士蘇東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3、煩惱大多來自于心中的私欲。稻盛和夫曾經(jīng)建立第二電電(KDII)的時候,經(jīng)過半年的心理問話,到底是出于私欲還是大公無私,最終認為自己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才決定涉足電信行業(yè),以至于又一個世界500強企業(yè)的誕生。

  4、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過了很久,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碧K東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狈鹩÷犃耍皇俏⑽⒁恍,然后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5、唯物主義者認為萬事萬物皆有規(guī)律,常從各自經(jīng)歷的事上追求自然規(guī)律。其實不然,朱熹學說就是提倡大家格物致知,凡事從事上去尋求。殊不知朱熹晚年時幡然悔悟,覺得之前的'做法是顛倒了,學習萬物其實最終還是從內(nèi)心去尋求,內(nèi)心自有真理在,心中有道,主宰萬物。

  6、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誤解,覺得知道了就去執(zhí)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欲遮蔽,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就去執(zhí)行,那是絕對錯誤的。舉個例子,有些人認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著復仇心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江湖恩怨終究是解決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體。如果你真的認知到了,自然就會去執(zhí)行,執(zhí)行就是知道的真是體現(xiàn)。他們是同步進行,這才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誤解此種深意!

  7、如果心中有佛看到所有人皆是佛,心中有牛糞看到所人有人都是牛糞。人生在世都是有一定價值的,看到別人的短處,會給自己增加負能量;看到別人優(yōu)點,能給自己增加正能量,長此以往,心境必然有所提升!

  8、朋友相處,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需要有包容之心,人無完人,皆有缺點。如果一味追求完美,那就是執(zhí)著了,世上本沒有完美之物。雍正皇帝,曾經(jīng)命令年羹堯去江夏殺害仁伯安找到《百官行述》,結(jié)果年羹堯殺害江夏鎮(zhèn)七百余人,沒留一個活口。當時雍正知道之后,很是生氣。鄔先生勸說:水至清則無魚,此人殺伐決斷,以后定有大用。得饒人處且饒人,雍正當時承擔下責任,完美處理此事,收買了人心。

  9、蘇東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丶液螅堰@件事告訴了蘇小妹。蘇小妹聽了哥哥的話,說道:“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jīng)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10、此心不動,是說看到萬事萬物也不動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隨心而動,不過分執(zhí)著,不局限條條框框,追求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隨機而動,不過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11、王陽明一生倡導去除私欲方可光復此心。人之煩惱大部分來自心中私欲,貪財好色追名逐利是人之弱點。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只會給此心蒙上厚厚灰塵。

  王陽明名言 篇10

  1、相思不作勤書禮,別后吾言在訂頑。王陽明

  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王陽明

  3、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4、嗚呼!六經(jīng)之學,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王陽明

  5、心無外物,物以心生。王陽明

  6、六經(jīng)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王陽明

  7、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王陽明

  8、去年今日臥燕臺,銅鼓中宵隱地雷。王陽明

  9、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王陽明

  10、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王陽明

  11、布衾莫謾愁僵臥,積素還多達曙明。王陽明

  12、莫辭秉燭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隴煙。王陽明

  13、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王陽明

  14、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

  15、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陽明

  16、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王陽明

  17、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先戰(zhàn)者勝。王陽明

  18、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陽明

  19、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王陽明

  20、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王陽明

  21、忽向山中懷舊侶,幾從洞口夢煙蘿。王陽明

  22、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

  23、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王陽明

  24、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陽明

  25、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陽明

  2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陽明

  27、樽酒無因同歲晚,緘書有雁寄春前。王陽明

  28、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王陽明

  29、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王陽明

  30、雪滿山城入暮關(guān),歸心別意兩茫然。王陽明

  31、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

  32、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

  33、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王陽明

  34、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王陽明

  35、謙虛其心,宏大其量。王陽明

  36、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王陽明

  37、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相上則損。王陽明

  38、克己須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王陽明

  39、若是者,是并其所謂記籍者,而割裂棄毀之矣,寧復之所以為尊經(jīng)也乎?王陽明

  40、客衣塵土終須換,好與湖邊長芰荷。王陽明

  41、為學大病在好名。王陽明

  42、賴有遺經(jīng)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王陽明

  4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王陽明

  45、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王陽明

  46、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王陽明

  47、雖萬千人過,吾往矣。王陽明

  48、尚功利,崇邪說,是謂亂經(jīng)。王陽明

  49、及門真愧從陳日,微服還思過宋年。王陽明

  50、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王陽明

  51、省察是有事時存養(yǎng),存養(yǎng)是無事時省察。王陽明

  52、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王陽明

  53、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王陽明

  54、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jīng),五經(jīng)亦史。王陽明

  55、游絲冉冉花枝靜,青壁迢迢白鳥過。王陽明

  56、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方能靜亦定,動亦定。王陽明

  57、蹊路高低入亂山,諸賢相送愧間關(guān)。王陽明

  58、丈夫落落掀天地,豈顧束縛如窮囚!王陽明

  59、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王陽明

  6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陽明

  61、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后日之得。王陽明

  62、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王陽明

  6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陽明

  64、是陰陽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誠偽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謂心也,性也,命也。王陽明

  65、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王陽明

  66、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yīng)念一身遙。王陽明

  67、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王陽明

  68、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王陽明

  69、善念發(fā)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fā)而知之,而遏之。王陽明

  70、習訓詁,傳記誦,沒溺于淺聞小見,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謂侮經(jīng)。王陽明

  71、經(jīng),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王陽明

  72、克己須要掃除廊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王陽明

  7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

  74、吾于是蓋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王陽明

  75、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王陽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

  76、君子之愛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烏,而況于圣人之弟乎哉?王陽明

  77、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

  79、侈淫辭,競詭辯,飾奸心盜行,逐世壟斷,而猶自以為通經(jīng),是謂賊經(jīng)。王陽明

  80、溪云壓帽兼愁重,風雪吹衣著鬢斑。王陽明

  8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陽明

  82、人心是天淵。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欲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王陽明

  83、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無些障蔽,兢兢業(yè)業(yè),????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學。王陽明

  84、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陽明

  85、一念開明,反身而誠。王陽明

  86、心清意凈天堂路,意亂心慌地獄門。王陽明

  87、布裘莫謾愁僵臥,積素還多達黎明。王陽明

  88、炎荒萬里頻回首,羌笛三更謾自哀。王陽明

  89、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王陽明

  90、靜處體悟,事上磨煉。王陽明

  91、學為圣人之道,學以致良知。王陽明

  92、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王陽明

  93、須從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辯濁清。王陽明

  94、此心無私欲之弊,即是天理。王陽明

  95、此心光明,夫復何言。王陽明

  96、攻吾之短者是吾師。王陽明

  97、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王陽明

  98、花燭夜堂還共語,桂枝秋殿聽躋攀。王陽明

  99、斯義也,吾將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雖若象焉,猶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王陽明

  100、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王陽明

  101、城里夕陽城外雪,相將十里異陰晴。王陽明

  102、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王陽明

  王陽明名言 篇11

  王陽明,又叫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的哲學著作有:《答顧東橋書》、《傳習錄》、《答友人問》、《大學問》、《語錄》;詩歌有《立春》、《觀傀儡次韻》、《舟山除夕》;散文有《瘞旅文》、《與毛憲副》;散曲《歸隱》;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書》亦稱《陽明全集》等。

  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

  【譯文】用事實記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記述的叫做經(jīng)。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环侥莒o亦定、動亦定。

  【譯文】人必須在做事上磨煉,才能真正站得住腳;才能做到于靜中能安定,在動中也能安定。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

  【譯文】堅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時間說閑話、管閑事?

  善念發(fā)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fā)而知之,而遏之。

  【譯文】善念生發(fā)時心里知道了,就擴充它;惡念生發(fā)時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

  【譯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藥物,但最為重要的是改正錯誤。

  與朋友論學,須委曲謙下,寬以居之。

  【譯文】與朋友談?wù)搶W問,必須婉轉(zhuǎn)曲從謙虛下問,與之寬和相處。

  圣人亦是學知,眾人亦是生知。

  【譯文】圣人也是通過學習才了解道理的,眾人也是天生就具備了解道理的本能。

  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譯文】讀書寫文章怎么能累人呢?是人自己被讀書作文的得失觀念所拖累了。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譯文】你沒看著這花的時候,這個花和你的心同歸于寂靜。當你來看這個花的時候,這個花的顏色和你看的同一時刻明白起來。因此知道這個花不在你的心外。

  目無體,以萬物之色為體;耳無體,以萬物之聲為體;葬無體,以萬物之臭為體;口無體,以萬物之味為體。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yīng)之是非為體。

  【譯文】眼睛沒有本體,以萬物的顏色為本體。耳朵沒有本體,以萬物的聲音為本體。鼻子沒有本體,以萬物的`氣息為本體?跊]有本體,以萬物的味道為本體。心沒有本體,以天地萬物感應(yīng)的是與非為本體。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無有有過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過,當時即得本心。人孰無過?改之為貴。

  【譯文】初始之心的明亮,皎潔的就像白天的太陽,沒有犯了錯誤而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令人擔心的是不能改正錯誤。一念之間改正了錯誤,當時就獲得了初始之心。一個人誰能不犯錯誤?改正錯誤是可貴的。

  古人之學,切實為己。不徒事于講說。

  【譯文】古人留下的學問,是切切實實對自己有好處的,不只是用于講學談?wù)摗?/p>

  時習之要,只是謹獨。

  【譯文】孔子“學而時習之”中“時習”的要領(lǐng),只是獨處時要謹慎小心。

  人在仕途,比之退處山林時,其工夫之難+倍。

  【譯文】人在官場中修行,和隱居山林修行相比,功夫難上十倍。

  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萬古一日。

  【譯文】這顆心的良知,顯著、明顯地掛在那里不曾晦暗過,萬古以來就像那個不變的太陽。

  學本于立志,志立而學問之功已過半矣。

  【譯文】做學問的根本在于立志,志向一旦立定那么做學問的功夫已經(jīng)成功一半了。

  惡念者,習氣也;善念者,本性也。

  【譯文】惡念,是后天形成的習氣;善念,是先天的本性。

  繁華過眼三更促,名利牽人一線長。

  【譯文】繁華過眼只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牽人也只有一根線那么長。

  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譯文】山中不要說沒有好東西供你享用,這里的明月和清風是不用花錢買的。

  萬理由來吾具足,《六經(jīng)》原只是階梯。

  【譯文】萬般真理我自己本身就具足,《六經(jīng)》原來只是求得真理的階梯。

  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

  【譯文】問問您什么事情讓您每日心神不定?原來是在煩惱場中錯用了功夫。不要說圣人之門沒有口訣,“良知”兩個字就是修行參證的秘訣。

  良知即是獨知時,此知之外更無知。誰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卻是誰?

  【譯文】良知就是時時獨自覺知,這個“知”之外更沒什么別的什么“知”。誰不知道有良知存在呢,但是誰又知道和獲得了那個良知呢?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譯文】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就按這個修行看起來很玄妙。把這個方法說給世人聽卻沒有人相信,反而從身體之外尋覓神仙。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山河大地擁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jié)!

  【譯文】我的心中自有一輪光明的月亮,千古以來一直團團圓圓、永無缺憾。山河大地簇擁著這清澈明亮的光輝,觀賞心中的月亮何必等到中秋呢?

  君子之學以明其心。

  【譯文】君子做學問是用來明心見性的。

  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譯文】立志成為圣人,就能成為圣人。立志成為賢人,就能成為賢人。

  人言不如自悔之真。

  【譯文】別人說的不如自己悔悟獲得的真切。

  君子小人之分,只是能誠意與不能誠意。

  【譯文】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是在于能否誠心誠意。

  王陽明名言 篇12

  1.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2. 夫?qū)W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3. 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4.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5. 人須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6.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寅。

  7. 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8. 立學、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9. 克己須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10. 圣人必可學而至。

  11. 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相上則損。

  12. 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為致知也。

  13. 私欲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更又一層。

  14. 心之良知是謂圣人,圣人之學,惟是致良知。

  15. 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16. 知善知惡是良知。

  17. 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18. 性無不善,故知無不良。

  19. 博學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篤行只是學之不已之意。

  20. 知行本體,即是良知。

  21.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2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3.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24. 此心無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25. 心外無物,如吾心發(fā)一念孝親,即孝親便是物。

  26.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

  27. 學為圣人之道,學以致良知。

  28. 切勿得失橫在胸中。

  29. 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30.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31. 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32. 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33. 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34. 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35.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6. 夫?qū)W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37.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38.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39.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40.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1.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42.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

  43. 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44. 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45.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46.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

  47.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48.夫?qū)W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49.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50.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王陽明名言 篇13

  1、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 《傳習錄》

  2、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 ——王守仁 《傳習錄》

  3、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4、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

  5、 破山中之賊,易 破心中之賊,難 ——王陽明

  6、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守仁

  7、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王陽明

  8、 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王陽明 《傳習錄》

  9、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王陽明 《傳習錄》

  10、 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王守仁

  11、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

  12、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陽明

  13、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王守仁

  14、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王守仁

  15、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王陽明

  16、 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王守仁

  17、 王陽明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王陽明名言。

  18、 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19、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陽明

  20、 為學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21、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陽明 《傳習錄》

  2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23、 人人自有定盤針, 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 枝枝葉葉外邊尋。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24、 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王陽明

  25、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王陽明

  26、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愛物,即仁人愛物便是一物! ——王陽明 《傳習錄》

  27、 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王陽明

  28、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 ——王陽明

  29、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王守仁

  30、 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相上則損。 ——王守仁

  31、 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王陽明

  32、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 ——王陽明

  33、 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jīng),五經(jīng)亦史 ——王陽明 《傳習錄》

  34、 主一就是專注一個天理 ——王陽明 《傳習錄》

  35、 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36、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陽明

  37、 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 ——王守仁

  38、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王陽明 《泛!

  39、 “心猶鏡也。圣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嘗廢照”。 ——王陽明 《傳習錄》

  40、 一念開明,反身而誠 ——王陽明 《傳習錄》

  41、 靜處體悟,事上磨煉。 ——王陽明

  42、 無聲無臭獨知時, 此是乾坤萬有基。 拋卻自家無盡藏, 沿門持缽效貧兒。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43、 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 ——王陽明 《雙峰》

  44、 君子誨人不倦,而師道必嚴 ——王守仁

  45、 圣人處此更有何通? =============== 圣人會怎么做? 圣人會怎么做? 王先生在貴州面臨生死,衣食無著的情況下,如此問自己。 ——王陽明 《王陽明》

  46、 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 ——王守仁 《傳習錄》

  47、 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則知道 知天 ——王陽明

  48、 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王陽明 《大學問》

  49、 “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 ——王陽明 《王陽明全集》

  50、 心無外物,物以心生 ——王陽明

  51、 問君何事日憧憧? 煩惱場中錯用功。 莫道圣門無口訣, 良知二字是參同。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52、 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jīng),五經(jīng)亦史;易是包犧氏之史,書是堯舜以下史,禮樂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謂異? ——王陽明 《傳習錄》

  53、 “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王守仁 《傳習錄》

  54、 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 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 《讀易》

  55、 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 亦謬乎? ——王陽明

  56、 “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王守仁 《傳習錄》

  57、 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 ——王陽明

  58、 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王陽明

  59、 天理即人欲 ——王陽明

  60、 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王陽明

  61、 個個人心有仲尼, 自將聞見苦遮迷。 而今指與真頭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62、 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王陽明

【王陽明名言】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名言名言01-28

孝的名言名言12-28

《王陽明傳》讀后感高中生11-05

誠信的名言02-21

夢想的名言12-29

平等的名言02-21

自尊的名言12-27

齊白石名言12-27

超過的名言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