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一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一堂好課,除了目標明確,教師更應關注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應及時地接住拋出的“球”,在課堂中做一個好球手,時時注意找個適合的點與學生對話。比如,這堂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將夸父歸為一個“失敗的英雄”,面對失敗不氣餒。在“說說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已有學生提到夸父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教師也追問:你從什么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學生說:他敢與太陽賽跑,是個自高自大的人。此時的教師沒能很好接住這個“球”,應再次追問:為什么你認為敢與太陽賽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師為急于點其他學生回答,未能接住這個球,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失敗英雄”的形象,當回過神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球”從身邊滑走。而正因為這個球未能接住,所以導致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于本堂課的亮點沒能充分展示出。學生也只能勉強認同教師引導出的“失敗英雄”。 其二:對文本的質(zhì)疑探討還欠缺。由于質(zhì)疑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沒有以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好像讓學生在沒有韁繩的牽引下,駕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敗英雄”就略顯牽強。
其三:神話故事應該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而本堂卻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
這堂課畢竟只是一個“點”,教師只有及時反思課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所進步。
語文,為了生活還是考試?
第一天上課,我告訴學生,我在高中的時候怎樣調(diào)皮,怎樣戲弄老師和同學。高中的學習也許很辛苦,但是很快樂。
第一天的語文作業(yè),我讓他們回去思考,學語文有什么用。結果,有人說是應付考試,有人說是老師家長逼的,也有些學生說學語文能提高寫作水平……
我告訴他們:學語文是為了生活。
同樣的路邊的一朵小花,有人視而不見,有人就此聯(lián)想到生死、命運、抗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主題表現(xiàn)深刻,藝術手法生動,我很喜歡?蓮慕探保澳,這篇課文教了幾遍,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遺憾。這一次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fā)和引導下,重新接觸這篇課文,終于找到問題所在: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造成滿堂灌,吃力不討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了。這一次參賽,我特地選了《最后一課》,并且決定在平時較“靜”的七⑴班上,就是想對過去的教法做個修正,給自己一個挑戰(zhàn)。
考慮到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課前我把課文翻來覆去讀了好多遍,對上課內(nèi)容做了大膽處理:
第一,去除旁雜,突出重點:這是學生上中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所以我決定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整節(jié)課僅圍繞著小弗朗士作小說人物形象分析。
第二,深入共感,激發(fā)共鳴:初一學生與小弗郎士年齡相仿,班上不少同學就像最后一課之前的'小弗郎士一樣:天真幼稚不懂事,學習不認真自覺,甚至有厭學情緒,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jīng)大概了解了《最后一課》的故事情節(jié),或許你與文中的小弗郎士一樣,也有過厭學的時候。討厭學校,討厭課本,害怕被老師提問,現(xiàn)在老師問你:假如有一天,外敵入侵,家園淪喪,不再允許你學祖國的語言,也不再允許你說母語,那么,你將如何面對?
第三,全面參與,動腦動筆:中學語文考試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和作文能力,可是,通過一個多學期的了解,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這批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相當差,不少同學沒辦法用恰當?shù)皿w的書面語言把心中想說的話描述出來,鑒于此,我不追求表面的熱鬧,設計了為課文做旁批,發(fā)揮想象力,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續(xù)寫這些既動腦又動筆的環(huán)節(jié)。
第四,水到渠成,暢談感想:中國自古講究“文以載道”,所以,當學生通過交流慢慢了解小弗郎士之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最后一課,不僅使小弗郎士變懂事了,更喚醒了他的愛國熱情。那么,你從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有益的東西?沒有生硬的說教,學生自然而然就得出“要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美好東西”,“熱愛祖國,就要熱愛祖國的語言,學好祖國的語言”等體會。
就這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完之后,我覺得根據(jù)小說故事情節(jié)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領會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等教學目標基本實現(xiàn)了。
可是,遺憾依然存在,這一次備教材備得較充分,但沒真正備好學生,課堂氣氛沒有原來想象的那么熱烈。而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更加體會到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為課文作旁批之后,不會將相關的內(nèi)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告訴大家;在談小弗郎士內(nèi)心變化的時候,對老師的態(tài)度變化只想到由于老師變得溫和而產(chǎn)生的親切感,未能注意到韓麥爾先生由一個普通教師變成一個愛國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還須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對于一名年輕老師來說,上一節(jié)公開課,如同完成一次蛻變,雖然會累掉一層皮,但卻可以換來自己在學科教學的成長與進步。以下便是我對這節(jié)公開課的教學反思,希望能與大家分享。
一、些許收獲
1、學習目標的制定要有單元意識。《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第一個學習目標是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指導學生掌握速讀的方法。第二個學習目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想象極為豐富的作品。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初步了解想象的方法,激活想象力。
。2)能根據(jù)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理解并說出人物形象。
2、課堂教學做到高效務實。課堂教學過程中,緊扣目標,層層推進。首先,通過解讀題目,從而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小圣和大圣的7次變身斗法,既熟悉了文本又落實了學習目標1。接著,還是多次投影7次變身,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在課本中圈點勾畫,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對于7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學習方法的指導,我認為非常有必要。既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又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導,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二、一個遺憾
既然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激活學生想象力”,那么怎樣才能檢測學生的想象力在這節(jié)課確實被激發(fā)了呢?本來是設計了一個堂上的練習,即“假如你是吳承恩,你會把大圣變作什么?”只是最后由于時間的原因,沒有讓學生當堂展示。
三、兩個不足
1、師生互動顯單一。整節(jié)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采用比較傳統(tǒng)而單一的`問答式,過分強調(diào)了老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性,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有時,老師對學生的發(fā)言評價不到位,急于將學生引導到老師預設的問題中,忽視了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培養(yǎng)。這節(jié)課更多的是老師帶著學生走,而不是學生跟著老師自己走。
2、生生互動不充分。老師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其實很多問題,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那樣往往可以碰撞出更多更精彩的火花。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反思一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yè)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xiàn)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jīng)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fā)掘。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tǒng)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接受和發(fā)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后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yǎng)。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tǒng)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fā)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nèi)松砷L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總結經(jīng)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那么,新課程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我覺得首先應該給學生的是一堂充滿“激情”的課。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整堂課中我一直以充滿激情的狀態(tài)進行教學,除了讓文本中的情來感染學生,更易我的激情來渲染、熏陶學生。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時,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小熊的可愛之處了!我提出:“你們讀讀課文,覺得文中的小熊是一只怎樣的玩具,你從哪里感受到的,你能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嗎?”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凹とぁ睒O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我竟然要拿曾經(jīng)給過我快樂的小熊來練拳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語境,學生真正領悟了作者的自責、內(nèi)疚、慚愧,那種情很自然的溢于言表。
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空n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孩子的說話練習一直以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但是,在教《童年的朋友》時,我逐步引導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你曾經(jīng)和你的玩具有什么形影不離的情景,學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師想象的空間,“當我乘涼時,我把小熊抱在懷里,和我一起欣賞月亮里的`嫦娥”。當我踢足球時我也讓他坐在旁邊,他舉著雙手好似在為我鼓勁加油……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最后,我覺得應該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人家的情感如何變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時,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體會文中的作者與玩具小熊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感情,朗讀時孩子們充滿著激情,飽含著對玩具小熊無比的喜愛之情……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如何把文中的語言加以積累,我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把文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fā)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nèi)松砷L的維生素;
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6
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F(xiàn)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xiàn)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yè)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我安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初中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zhàn)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中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fā)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nèi)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中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中考已經(jīng)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中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
2、學生自我調(diào)適能力不強。
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初中,產(chǎn)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考試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fā)資料、做作業(yè)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yè)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了。
三、調(diào)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以前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chǎn)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中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級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單元課文和讀本的內(nèi)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單元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這以后,有一些學生還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初中學生更為重要。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xiàn)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jīng)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xiàn)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diào)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7
作為“樂圣”,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績無人能和;作為和苦難命運作斗爭的代表,貝多芬同樣令人敬重。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貝多芬都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獨特之處就在于:把貝多芬這樣一個偉人還原為實際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著重表示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對倒霉命運的頑強抗爭。
貝多芬有著和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當有人來訪問他,并希望了解他時,他會感動得流淚;當無端被打擾時,他一樣會表示出不耐煩;面對耳聾的打擊,他也難免嘆息,感到軟弱。但是貝多芬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堅強意志,不向厄運低頭:作為音樂家,最大的打擊莫過于耳朵聽不見音樂。但他并沒有在耳聾的打擊下消沉下去,而是直面這一嚴酷的事實,一方面盡可能獨立地處置日常雜務,另一方面坦然面對耳聾帶來的孤獨和恬靜,傾聽自身內(nèi)心的需求和激動,用“心”觀察和考慮人生,進而把這種考慮付諸音樂,把音樂由娛樂的工具變成了表達的語言,表示心靈中復雜多變的情感和自我的.信念、意志,甚至是對世界的觀念,傳達對自我或大自然神秘的、難以名狀的感悟,從而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示力,使音樂成為思想的載體,心靈的歸宿。
本文的作者顯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寫技巧。不但從遠到近、由上至下進行描寫,秩序井然,而且以形傳神,從對貝多芬的肖像描寫中,表示出了他的生活遭際、個性氣質(zhì)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陳腐,甚至是不整潔的”衣飾,“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聽器,“愁苦”的臉,蓬亂的頭發(fā),都在印證著生活的窘迫和苦難的壓力。然而,與此同時,他那“仿佛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和命運的擔子”的寬闊雙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種凝重不可逼視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都在顯示著他對于倒霉遭遇不妥協(xié)不屈服的抗爭意志。
本文層次清晰,脈絡清楚,依照訪問的順序,首先從女傭──貝多芬日常生活的見證人的角度,交代了貝多芬的基本生活狀況和目前的精神狀態(tài)。接著,以一個初次訪問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現(xiàn)了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讓主人公自身開口,坦露他的內(nèi)心世界。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tài)度為中心,從外表逐步深入到貝多芬的內(nèi)心世界,勝利地表示出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zhì)和堅強個性。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8
剛剛上完《看云識天氣》一文后,我感觸頗多。在這里我談一談我的教學反思:
云的形狀,光彩與天氣的關系用圖表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把云的各種開頭各種光彩與天氣的關系展現(xiàn)得一目了然,脈絡清晰?梢酝ㄟ^表格設計,幫助學生理清頭緒,明確概念。
上完課后,我才明白了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我在“看云識天氣”這一方面就做不好。比如從云的形狀來判定云的種類,我就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不好,怎么能很好地教給學生呢 下去后,多找一下關于“看云識天氣”的云的開頭光彩的圖片,多分析,多比較,充實自己,適當?shù)臋C會,在班上辦一個云的形狀,光彩的圖片展覽,成立一個氣象預報小組,使本節(jié)課的外延更廣泛,更美好。
多補充一些“看云識天氣”的諺語。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根據(jù)云的形狀,來向,厚薄,顏色,移速等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云識天氣”的經(jīng)驗,并將這些經(jīng)驗編成諺語。這些諺語蘊含著豐富的物候知識,是他們心血和智慧的結晶。讓學生多積累一些諺語,是很有好處的。可以引導學生積累這些諺語:“天上鉤勾云,地下雨淋淋”,“炮臺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臨”等朗朗上口的諺語,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一切教學過程最終都必須以學生獲得知識,增長能力為目的。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不斷發(fā)展,它的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如何使說明文說得更科學,更有時代的氣息,這就要求教師以主導作用之火,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本文教學中怎樣表現(xiàn)它的.時代氣息?可在教學中設計要學生修改,加工文章結尾的訓練──“看云識天氣”的局限性。這樣的設計,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傊,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看到了不足,但我很慶幸的是,我找到了針對不足而采取的方法措施。讓我們共勉吧!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9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自己一學期以來自己的教學實踐,靜下心來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后教學中改進。
一、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初中學習生活還不能了解,所以我在開學后開展系列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加強硬筆書法練習,把臨摹分為兩步:先摹,讓每名學生選擇優(yōu)秀字帖進行摹寫;后臨,在期中考試后讓摹寫好的同學進行臨寫。
2、加強閱讀訓練。根據(jù)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年齡特點,我安排學生閱讀故事性較強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強化課前五分鐘。從新生入學開始,我就注重學生課堂環(huán)節(jié),包括課前,內(nèi)容有:古詩朗讀和背誦,經(jīng)典散文朗讀,文言文語感培養(yǎng)等。雖然內(nèi)容不是很豐富,但有助于新生從課前向課上延伸。
二、不斷實踐、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交給學生知識,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主陣地,所以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狠抓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優(yōu)化課堂:
1、抓好備課關。雖然本學期班主任工作非常繁雜、無序,偶爾會出現(xiàn)上課了,還沒有備好課現(xiàn)象。但我竭盡全力備好課,有時會把工作帶回家。備課中,我不僅考慮教學內(nèi)容,怎樣在課堂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更多考慮起始年級學生的學情,他們接受知識的過程,接受知識的方法等。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個單元至少兩節(jié)課使用大屏幕,以此沖擊學生視覺和聽覺。
2、上好每節(jié)課。語文教學的改革必須從課堂入手,因為它是教師主導的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實施,所以我盡力做到:我的課堂你做主,真正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開學伊始,我就告訴學生,課堂中只要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無論你說什么都不為過,所以在一學期我和他們的磨合、交流、溝通,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角色向課任教師角色的轉變。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上傳下達的工作需要布置,班里出現(xiàn)狀況需要解決,但我都盡力回避我的語文課變成班主任工作會議課。原因之一是:教學任務的不允許。根據(jù)教學計劃和進度,每一節(jié)課有每一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導致教學內(nèi)容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學生的不允許。班主任教師,同時也是課任教師,你必須學會角色的轉變,因為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對自己教學的尊重。
三、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了實現(xiàn)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我努力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首先,不斷學習。要想讓學生喜歡你,必須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學習,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方面,還是和他們之間的代溝,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傾心學習教育教學相關書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離。為了使學生喜歡我,我不僅在課堂上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努力貼近他們的心靈,做到心靈溝通,而且我還和他們逐步通過課下,通過各種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師生情。
四、挑戰(zhàn)自我,反思中成長。
一學期教學工作讓我真正感覺自己和學生一起成長。對于我的課堂模式,學生基本適應,偶爾會出現(xiàn)課堂疲憊感,怎樣去進一步調(diào)到他們的積極性和興趣是今后我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再有,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怎樣去面對、解決好?
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難題最大的是作文教學,有時自己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能講講要求、說說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評價,沒有自己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體系,或稱之為操作系統(tǒng)。
面對諸多問題,我在及時充電的同時,也和其他同行教師進行探討,多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都在自己教學中實踐、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名家長滿意的教師。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雖有嘉肴》是選自《禮記·學記》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文章本身非常短,多用對仗句,音節(jié)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記誦。對初一的學生來講,在學過《論語》、《世說新語》中的選段、選文之后,字詞的積累和文意的理解問題不大。同時,從文章的形式來講,這是一篇議論文,學生上初中以來,第一次接觸到議論文,學的多是記敘文,從文體來講,對議論文不熟悉,不能過分強調(diào)文體和論證手法,但也不能不涉及。
這篇課文主要論述了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文章一開頭就運用了類比論證的手法,從“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的道理。接著講到教與學的關系,一個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別人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這樣才會反過來不斷地鉆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在結尾部分引用《尚書》中《兌命》篇中的話來證明自己的結論。
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問我,為什么“雖有嘉肴”的“嘉”和“美味佳肴”的“佳”不是同一個字?這個問題難住了我。首先,我想到可能是通假字,但是書下注釋中沒有出現(xiàn),我又想是不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qū)別。但是也查不到相關的資料。后來我想到了從字本身出發(fā),從這兩個字的造字本義出發(fā)來看:在甲骨文中,“嘉”是一個合體字,由“壴”(即鼓的象形)、“力”和“口”組成。很明顯,它是一個形聲字,上面表意,下面的部分是表示讀音。鼓在古代表示歡樂的氛圍,祥和的氣氛,“喜歡”的“喜”上面也是這個字!凹巍笔呛煤兔赖囊馑,而“佳”的字形則是一個人靠在兩塊玉石上。顯然,用第一個更為合理。這個發(fā)現(xiàn)令我快樂,這不正是“教學相長”的實踐嗎?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來對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的正確。我想到了教學活動。其實教學本身是一個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師說》中說的那樣“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只是“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而已,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吧。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文章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文章既有對昆蟲形象地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所以整篇文章很有情趣。這種寫作形式在以前的課文中從未有過,如何讓學生正確的感悟呢?唯有讓他們走進書中,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在執(zhí)教《綠色蟈蟈》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體驗文本的語言特色。一上課,我就引導學生直面文本,與文本親密接觸,使學生充分了解蟈蟈習性的同時,要求學生結合文中語句充分感受其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然后再次研讀課文。
但《綠色蟈蟈》這一堂課總的來說上得不那么理想,我想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的'原由吧:
一是不能因材施教,自己違反了教學最基本的規(guī)律,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殊不知再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不能配合就是最蹩腳的,這是對我不深入了解學生的懲罰。
二是教材處理不科學,貪大圖全,結果目標太大等于沒有目標,這也與第一點教訓息息相關,對學生不夠了解導致目標確定不科學,以后得出一個教訓就是:一堂課要穩(wěn)打穩(wěn)扎,不貪多求快,完成一個任務是一個,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三是心理素質(zhì)不成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不強。上課一開始情緒還非常飽滿,但一旦學生出現(xiàn)狀況,課堂冷了場就開始亂了陣腳,虛榮心在作怪,結果越是怕出丑就越是出丑,不是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補救而是消積放棄,只求早點上完了事,這是對自己、對學生不負責的表現(xiàn),也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xiàn)。
由此可見,我自我調(diào)控能力還不強,更別說調(diào)動學生了。一個成功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欄目的主持人,他會用多種方法去激活現(xiàn)場,帶動觀眾,讓整個節(jié)目跟著他的目標走,而絕不會讓節(jié)目冷場。所以我離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目標還差很遠,今后得在這方面做個有心人,要千錘百煉。
這堂失敗的課于我是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差距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我們的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nèi)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chǎn)生本身意味著中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后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我們的教師導向有很大關系。在中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diào)高聲朗讀,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直接將文字理解為意思,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墩Z文課程標準》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其中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自主選擇方式讀文時,學生往往避難就易,總喜歡用平時慣用的方式去讀,極易讓學生產(chǎn)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所以,我決定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等其他的方式去讀文。
2!澳銓W懂了什么”。
上課完,我們總會問學生“你學懂了什么?”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我們?nèi)P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xiàn)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jīng)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盡量就某一個問題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談的深入與透徹。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白灾鳌迸c“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么?”“你想怎么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nèi)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我們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學生還沒有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閱讀欲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nèi)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匯報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于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臺,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zhì)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我們應該是學生的領隊人,當學生需要“引導”時我們就站到隊伍前,當學生需要“穿針引線”時我們就插到隊中,我們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真正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我們教師視為培養(yǎng)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中學語文教學課堂。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nèi)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xiàn)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tài),毫無探究欲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于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tài),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nèi)在的品質(zhì)。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要求、呈現(xiàn)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于表面。
我認為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xiàn)了新知識,需要培養(yǎng)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xiàn)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下課鈴敲響后,課堂任務剛好完成,我心中掠過一絲竊喜:課堂內(nèi)容這么多,教學任務已全部完成;課堂氣氛也熱熱鬧鬧的,似乎有一點新課改的樣子。但仔細想來,這一節(jié)課內(nèi)容確實比較充實,但在課堂上學生又究竟學到多少東西,掌握了多少東西,這些似乎都要打個問號。
這節(jié)課我安排的內(nèi)容確實不少,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任務,所以我不得不計算好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如果哪一個環(huán)節(jié)耽誤了時間,就會完不成教學任務。如此以來,有些環(huán)節(jié)就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沒有讓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真思考細心領會。比如“品析語言,重點研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正是學生自由發(fā)言加深對課文熟悉程度的大好時機,但是我卻因為時間的關系只挑選了幾個學生發(fā)言,多數(shù)學生只能“細心聆聽”。這是不是一種失誤呢?再如在“總結分享”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本是打算讓學生自己總結的,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最后還是我“主動”去完成的,這又算什么呢?
細細想來,這樣的課堂是不是少數(shù)人的課堂呢?這與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是否還差得很遠呢?
其實在設計這節(jié)課之前我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一點,但當我真正地去操作的時候,又我行我素起來,這堂課的教學仍然是為了完成我預設的目標任務,只要有學生回答上來我就盡快地結束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少數(shù)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多數(shù)人的思考,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近一段時間我們先是學習杜郎口,后又學習兗州一中,他們教學的共同點是讓所有的.學生動起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關注的不只是少數(shù)好學生,而是所有的學生,所以他們的成績突出了。因此只要我們能真正地關注全體學生,那么我們的學生成績的提高也會指日可待。當然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實踐。
改變現(xiàn)況,莫讓課堂成為少數(shù)人的課堂,這是我當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會為之而努力。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期中考試已經(jīng)結束,為今后更加扎實地開展語文教學,進一步樹立質(zhì)量第一的教學意識,作為七年級語文教師我在認真分析試卷的基礎之上,以七年級的期中語文考試成績,對本次考試情況作一個客觀的分析,現(xiàn)分析如下:
一、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考查范圍為七年級語文上冊1-10課及第六單元單元,試卷由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及寫作四大板塊組成,試卷第一部分為積累及運用,共18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積累,涉及一至三單元9、10重點字詞的形音義、課文理解、名著閱讀、古詩詞默寫等。第二部分為現(xiàn)代文閱讀,共28分。一篇是第三單元朱自清的《春》,一篇是課外讀《花邊餃子》,主要考查學生理解、運用、分析、概括能力。第三部分為古詩文閱讀,共14分,內(nèi)容是《論語六則》和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四部分是作文,計40分。為了與教材緊密配合,降低難度,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想象的空間,設置了兩個文題,均為命題作文。文題一:他*的“味道”;二:好書伴我成長。詩歌除外,文體不限。字數(shù)要求500字左右。
總體來說,我感覺本次試卷的難易適中,考查比較全面。四個部分分別考查了學生知識積累、分析理解、語言運用等能力。同時,此套試卷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原則,整個題目的設置科學有序,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師平時教學的情況,又檢測了學生的掌握程度,不足之處是偏重于學生能力的考查和課外知識的考查的題有8分之多,給了學生一定的難度。
二、考情分析
第一部分題目簡單,得分率80%左右。問題集中出現(xiàn)在第4、5、6題。學生的課外知識和語文素養(yǎng)還不是很好,所以對這些帶有開放性質(zhì)的題,理解很不到位,往往不能領會題意,就隨意下筆,導致了失分較多。
第二部分現(xiàn)代文閱讀,得分率在70%左右,失分原因有:學生整體閱讀意識薄弱,缺乏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能力較差;有些學生答題方向正確,但語言組織能力差,表達不簡潔,不明確;開放性試題答題內(nèi)容空洞,談感受、看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泛泛而談,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獨特的看法、見解。
第三部分的課內(nèi)古詩文閱讀,得分率在80%左右,失分原因有:
1、識記理解不夠;
2、文言基礎掌握不牢,缺乏文言翻譯的正確方法,出現(xiàn)句子譯得不完整、不準確;
3、古為今用的理解、遷移能力極差。
第四部分作文,得分率在75%左右。兩個作文題都不太難,貼近學生生活。存在的問題有:①個別學生字數(shù)不足,書寫潦草,涂改較多;②部分學生開頭廢話一大堆,切題太慢;結尾不會總結,點明中心;③不能根據(jù)中心有效地選擇典型材料,或者是作文中沒有具體的事例,大段的空洞說教;④內(nèi)容虛假,有拼湊之嫌。
三、自我反思
通過本次考試,我發(fā)現(xiàn)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課文的例子作用重視不夠,對閱讀未過好“四關”。古詩文閱讀和課內(nèi)閱讀選自課內(nèi),從答題的效果來看,部分學生對教材還不能熟練掌握,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充分的.利用例子來舉一反三。因此,教師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要把知識點落到實處。將“字詞關”、“課文關”、“背誦關”、“練習關”扎扎實實落實到位。
2、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差,要在多讀、多聽、多說、多寫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以教材為基礎,并加大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辨的習慣。
3、要進一步夯實語文基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本次考試的情況看學生的語文基礎并不牢固。從書寫的情況看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還要進一步加強,使學生知道“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
4、加強古詩文言文教學,讓學生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新的課標對古詩詞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見對經(jīng)典古詩名著的重視。特別是七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對文言的興趣,打好文言基礎。從本次考試看,學生對文言的詞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強化文言實詞、虛詞的教學,要引導學生理解、誦讀,形成良好的文言語感。
5、進一步加大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關注生活中的語言現(xiàn)象,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處理的實踐能力。
6、寫作水平急待加強,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寫”,“多”出效果,“多”出成績。在作文內(nèi)容上下大力氣,向閱讀教學要作文能力,從而做到習作內(nèi)容與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多去實踐、感受,寫真事、抒真情,還要加大寫作的技巧與語言的表達訓練,在練中提高寫作水平。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一的語文教學反思12-15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6-23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6-15
初一的語文教學反思(15篇)12-16
【薦】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2-06
初一的語文教學反思15篇12-15
初一下語文教學反思06-09
【熱門】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6-24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精】06-23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推薦】06-22